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络石藤石油醚萃取部位化学成分的研究 被引量:8
1
作者 张健 殷志琦 +1 位作者 梁敬钰 刁银军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939-1942,共4页
目的研究络石藤80%乙醇提取物的石油醚萃取部位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Sephadex LH-20等柱色谱方法进行分离纯化,运用现代波谱方法和化合物的理化性质鉴定其结构。结果从络石藤醇提物的石油醚萃取部位中分离得到11个化合物,分别鉴定... 目的研究络石藤80%乙醇提取物的石油醚萃取部位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Sephadex LH-20等柱色谱方法进行分离纯化,运用现代波谱方法和化合物的理化性质鉴定其结构。结果从络石藤醇提物的石油醚萃取部位中分离得到11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cycloeucalenol(1),α-香树脂醇(2),羽扇豆醇(3),α-香树脂醇乙酸酯(4),β-香树脂醇乙酸酯(5),α-香树脂醇棕榈酸酯(6),熊果酸(7),豆甾-4-烯-3-酮(8),大黄素(9),棕榈酸(10),β-谷甾醇(11)。结论化合物1、4、6~10为首次从本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络石藤 化学成分 三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柱五加果实化学成分的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王久粉 张静岩 +2 位作者 张正光 钱士辉 濮社班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561-564,共4页
目的研究细柱五加Acanthopanax gracilistylus果实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层析、反相柱层析、重结晶等方法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细柱五加果实中分离得到7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竹节参苷Ⅳa甲酯(1)... 目的研究细柱五加Acanthopanax gracilistylus果实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层析、反相柱层析、重结晶等方法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细柱五加果实中分离得到7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竹节参苷Ⅳa甲酯(1),竹节参苷Ⅳa丁酯(2),Acankoreoside D(3),acantrifoside A(4),β-胡萝卜苷(5),3-epi-betulin-ic acid(6),16-α-羟-19-贝壳杉烷酸(7)。结论化合物1,2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其余均为首次从该植物果实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柱五加 果实 化学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动态监测肿瘤血管靶向治疗的疗效 被引量:7
3
作者 邵海波 徐克 +5 位作者 周玮 倪以成 戴旭 张健 陈峰 孙自平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457-461,共5页
目的探讨磁共振DWI监测肿瘤血管靶向治疗后动态变化的可行性。方法选取新西兰大白兔15只建立兔肌肉VX2肿瘤模型(共30个肿瘤)。分别于肿瘤血管靶向治疗(CA-4-P,20 mg/kg体质量)前及治疗后1、4、8、12天进行常规、增强MRI及DWI,比较相邻... 目的探讨磁共振DWI监测肿瘤血管靶向治疗后动态变化的可行性。方法选取新西兰大白兔15只建立兔肌肉VX2肿瘤模型(共30个肿瘤)。分别于肿瘤血管靶向治疗(CA-4-P,20 mg/kg体质量)前及治疗后1、4、8、12天进行常规、增强MRI及DWI,比较相邻时间点肿瘤整体、肿瘤中心、周边及肌肉组织的ADC值动态变化,并与病理表现进行对照。结果肿瘤血管靶向治疗前(MR基线扫描),肿瘤整体、肿瘤中心、周边及肌肉组织的ADC值分别为(1.33±0.16)×10-3mm2/s、(1.30±0.23)×10-3mm2/s、(1.19±0.31)×10-3mm2/s及(1.66±0.13)×10-3mm2/s;镜下见肿瘤细胞生长旺盛。治疗后1天,肿瘤中心ADC值较MR基线扫描减低(P<0.05);镜下见肿瘤细胞肿胀,排列松散,靠近肿瘤中心处可见肿瘤细胞破裂、核固缩。治疗后4天,肿瘤整体、肿瘤中心及周边ADC值较治疗后1天增高(P均<0.05);镜下可见大范围肿瘤坏死。治疗后8天,肿瘤中心ADC值较治疗后4天增高(P<0.05);镜下见肿瘤中心坏死更加彻底。治疗后12天,肿瘤整体及肿瘤周边ADC值较治疗后8天减低(P均<0.05);镜下可见肿瘤周边新生的肿瘤组织。结论 DWI能准确反映兔肌肉VX2肿瘤模型CA-4-P给药后肿瘤组织的动态变化,可作为理想的肿瘤血管靶向治疗监测和疗效评价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分子靶向治疗 考布他汀A4 扩散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兔VX2移植瘤模型功能磁共振成像的参数选择 被引量:3
4
作者 邵海波 徐克 +4 位作者 倪以成 戴旭 张健 陈峰 孙自平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22-125,130,共5页
目的对兔VX2移植瘤模型弥散加权成像(DWI)及LAVA动态增强扫描(DCE)的成像参数进行筛选和优化。方法新西兰大耳白兔20只,制成VX2移植瘤模型,应用3.0 T MR对肿瘤进行DWI和DCE扫描,比较不同b值的对比噪声比(CNR)、信号强度比值(SIR)及表观... 目的对兔VX2移植瘤模型弥散加权成像(DWI)及LAVA动态增强扫描(DCE)的成像参数进行筛选和优化。方法新西兰大耳白兔20只,制成VX2移植瘤模型,应用3.0 T MR对肿瘤进行DWI和DCE扫描,比较不同b值的对比噪声比(CNR)、信号强度比值(SIR)及表观扩散系数(ADC)比值的差异。比较LAVA成像中各后处理参数的图像质量,选择合适的参数。结果 b值取500、800、1 000 s.mm-2时,随着b值增加,肿瘤/瘤周CNR显著下降(F=45.97,P<0.01),肿瘤/瘤周(F=12.02,P<0.01)、肿瘤周边/中心(F=20.52,P<0.01)的SIR显著上升。尽管各部位的ADC值随b值的增加而下降,但肿瘤/瘤周(F=0.845 6,P>0.05)、肿瘤周边/中心(F=2.744,P>0.05)的ADC比值随着b值而上升。DCE中MSI和PEI图像对比度较清晰,肿瘤各部位和瘤周组织的参数差异显著,MTE和TP图像对比度差,参数无显著差异。结论在进行兔VX2肿瘤的DWI成像时,选择b值为1 000 s.mm-2较为合适。在进行LAVA动态增强扫描时,宜选择MSI、PEI作为成像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兔VX2肿瘤 磁共振成像 弥散加权 动态增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