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文本 新阅读——2012年宁波卷“混合文本”阅读题的评析与启示 被引量:2
1
作者 陈同友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53-55,共3页
“混合文本”是PISA2009阅读素养测评框架中对文本类型进行分类的形式之一,它包含了连续文本和非连续文本等多种类型的阅读材料。我们平时以阅读连续性文本为主,如小说、散文、议论文、说明文等。非连续文本包括图表、表格、清单等。
关键词 文本类型 阅读题 混合 宁波 测评框架 阅读素养 阅读材料 连续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考“非连续文本”的解读与命题探究 被引量:1
2
作者 陈同友 《中学语文教学》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65-67,共3页
2011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对7—9年级的语文阅读提出了这样的要求:“阅读由多种材料组合、较为复杂的非连续性文本,能领会文本的意思.得出有意义的结论。”这是课程标准根据新时期阅读出现的新特点而提出的新要求.也是与... 2011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对7—9年级的语文阅读提出了这样的要求:“阅读由多种材料组合、较为复杂的非连续性文本,能领会文本的意思.得出有意义的结论。”这是课程标准根据新时期阅读出现的新特点而提出的新要求.也是与国外阅读新趋势的一种接轨。“多种材料组合、较为复杂的非连续性文本”.目前在语文课本中,仅仅是作为“综合性学习”材料出现的。还没有作为真正意义上的课文出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文本 语文阅读 命题 解读 中考 材料组合 非连续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诗意的栖居——《陋室铭》解读的新视角兼问题探究 被引量:1
3
作者 陈同友 《中学语文教学》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47-49,共3页
“诗意的栖居”,这是德国诗人荷尔德林在他的诗歌里最早提出的,即“人,虽满有劳绩,但还诗意地栖居于大地之上”。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对诗人的诗句作了诠释,并提出“人应当诗意地栖息”的观点①。“诗意的栖息”是一种精神诉求,更... “诗意的栖居”,这是德国诗人荷尔德林在他的诗歌里最早提出的,即“人,虽满有劳绩,但还诗意地栖居于大地之上”。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对诗人的诗句作了诠释,并提出“人应当诗意地栖息”的观点①。“诗意的栖息”是一种精神诉求,更是一种生活理想。而纵观我国古人的一些人生追求,其中最彰显的就是这种“诗意的栖居”。因此,这就为我们重新解读刘禹锡的《陋室铭》提供了一种视角,或者说,他的“陋室”为我们提供了“诗意的栖居”的一种范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意的栖居 《陋室铭》 问题探究 解读 诗意地栖居 荷尔德林 海德格尔 精神诉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势·水势·山景——《三峡》分段与思路新探 被引量:1
4
作者 陈同友 《中学语文教学》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48-49,共2页
《三峡》是课程标准中规定背诵的篇目,自然也就是各个版本的教材都入选的课文。打开课文,我们发现,除苏教版不分段外,人教版、语文版、北师大版都分为四段,即"自三峡七百里中……不见曦月";"夏水襄陵……不以疾也";"春冬之时……... 《三峡》是课程标准中规定背诵的篇目,自然也就是各个版本的教材都入选的课文。打开课文,我们发现,除苏教版不分段外,人教版、语文版、北师大版都分为四段,即"自三峡七百里中……不见曦月";"夏水襄陵……不以疾也";"春冬之时……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猿鸣三声泪沾裳"。苏教版教材虽然没有分段,但教参也是这样分为四个层次。正是由于这种分层,也就把课文内容分析为这样四个方面:写三峡两岸的山,写夏水的迅猛,写三峡春冬景色,写三峡的秋天景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峡》 分段 水势 课文内容 课程标准 北师大版 苏教版 人教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黔之驴”何罪之有?——《黔之驴》本意蠡测 被引量:1
5
作者 陈同友 《中学语文教学》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52-53,共2页
柳宗元《三戒》中的“黔之驴”,最终被老虎吃掉。作者在《三戒》的前言中说:“吾恒恶世之人不知推已之本,而乘物以逞,或依势以干非其类,出技以怒强,窃时以肆暴,然卒迨于祸。有客谈麋、驴、鼠三物,似其事,作《三戒》。”从前言... 柳宗元《三戒》中的“黔之驴”,最终被老虎吃掉。作者在《三戒》的前言中说:“吾恒恶世之人不知推已之本,而乘物以逞,或依势以干非其类,出技以怒强,窃时以肆暴,然卒迨于祸。有客谈麋、驴、鼠三物,似其事,作《三戒》。”从前言中可以看出,作者要人们引以为戒的是,不能像驴子那样,明明自己是弱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黔之驴》 蠡测 本意 《三戒》 柳宗元 前言 作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线并进演绎传奇——《陈涉世家》解读
6
作者 陈同友 《中学语文教学》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52-53,共2页
《陈涉世家》叙述陈胜发动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的过程。并成功地表现出这位草根英雄的成长历程。课文的叙述描写,可以梳理出i条不同的线索,即思想发展线、机遇把握线、谋略策划线。这三条线索同时推进.演绎出陈胜的传奇故事与... 《陈涉世家》叙述陈胜发动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的过程。并成功地表现出这位草根英雄的成长历程。课文的叙述描写,可以梳理出i条不同的线索,即思想发展线、机遇把握线、谋略策划线。这三条线索同时推进.演绎出陈胜的传奇故事与个性本色。1.思想发展线。语言是思想的载体,陈胜的思想是通过他的语言呈现出来的。课文首先叙述陈胜年轻时被雇佣耕地时表现的心理活动与理想抱负。“怅恨久之”,是对自己窘迫处境表达的深深不满之情。而“苟富贵,无相忘”,则表现了要摆脱现实的被奴役的地位.过上富贵生活的梦想。当然,一个“苟”表现出他说话比较含蓄,不是直接说出自己的想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涉世家》 传奇故事 演绎 解读 思想发展 农民起义 成长历程 理想抱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新审视蔡老师
7
作者 陈同友 《中学语文教学》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43-44,共2页
近读课文《我的老师》,再次感受蔡老师,走进她教育教学的精彩世界。联系实施新课程的教师教育教学工作,感到有必要重新审视这位前辈,也许会对我们有更多的启示。
关键词 《我的老师》 教育教学工作 新课程 课文 教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