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1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价值共创背景下水利风景区生态文旅战略协同的影响因素研究
1
作者 王腾 刘心茹 +1 位作者 周海炜 董青 《水利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99-105,共7页
随着水利风景区生态文旅开发的推进,如何促进水利风景区生态文旅各主体的战略协同已成为研究焦点和工作重点,但现有研究尚未揭示其影响因素与路径。基于扎根理论方法,以4家国家级水利风景区为案例,通过开放式编码、主轴编码、选择性编... 随着水利风景区生态文旅开发的推进,如何促进水利风景区生态文旅各主体的战略协同已成为研究焦点和工作重点,但现有研究尚未揭示其影响因素与路径。基于扎根理论方法,以4家国家级水利风景区为案例,通过开放式编码、主轴编码、选择性编码分析样本资料,归纳、提炼相关概念与范畴,探讨各要素的理论内涵以及对生态文旅战略协同的影响,并从价值共创视角构建了风景区生态文旅战略协同的影响因素模型。结果表明:由生态认知、责任认知、行为效果感知构成的协同主体参与认知,可以直接促进水利风景区生态文旅的主体战略协同;政策激励、基础设施配套、竞争环境等价值共创环境要素,吸收能力、冗余资源、组织正规化等价值共创能力要素,以及信任、协作机制、合同治理等价值共享关系要素分别发挥情境作用,可以进一步强化协同主体参与认知对生态文旅战略协同的积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利风景区 生态文旅 战略协同 价值共创 扎根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SR与云模型的重要耕地后备资源区水资源能源粮食协同安全评价 被引量:2
2
作者 贺正齐 周到 +1 位作者 张振扬 费义涵 《水利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6-31,47,共7页
基于水资源、能源、粮食三大战略性基础资源在重要耕地后备资源区的复杂关联关系,开展水资源能源粮食协同安全评价研究。以我国盐碱地这一重要耕地后备资源为研究对象,采用PSR分析法建立典型盐碱地区水资源能源粮食协同安全评价指标体系... 基于水资源、能源、粮食三大战略性基础资源在重要耕地后备资源区的复杂关联关系,开展水资源能源粮食协同安全评价研究。以我国盐碱地这一重要耕地后备资源为研究对象,采用PSR分析法建立典型盐碱地区水资源能源粮食协同安全评价指标体系,综合运用云模型、可变模糊识别模型,构建典型盐碱地区水资源能源粮食协同安全评价模型,并将其应用于典型盐碱地区东营市。结果表明:东营市水资源能源粮食协同安全水平呈现逐步上升的趋势,水资源的相对短缺及其在农业生产与能源开采中的合理配置是影响三者协同安全水平的重要因素。从加强水资源的合理配置、因地制宜开展耕地后备资源区盐碱化改造两个方面,针对性地提出了提升盐碱地区水资源能源粮食协同安全的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后备资源 盐碱地区 水资源能源粮食协同安全 PSR模型 云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生态足迹法的江苏省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 被引量:18
3
作者 郭利丹 井沛然 《水利经济》 2020年第3期19-25,83,84,共9页
利用生态足迹理论计算分析了江苏省2008—2017年的水资源生态足迹、水资源生态承载力和生态盈亏状况,并根据细分的三级账户分析了出现生态赤字的主要原因,采用人均水资源生态盈亏指数、水资源生态压力指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指数和万元... 利用生态足迹理论计算分析了江苏省2008—2017年的水资源生态足迹、水资源生态承载力和生态盈亏状况,并根据细分的三级账户分析了出现生态赤字的主要原因,采用人均水资源生态盈亏指数、水资源生态压力指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指数和万元GDP水资源生态足迹4个指标对江苏省水资源利用效率进行评价。结果显示:在研究时段内,江苏省水资源利用处于生态赤字的极不安全状态,但可持续利用程度整体在提升;第一产业水资源生态足迹最大,工业用水次之,两者占水资源生态足迹比例约为90%,是造成水资源生态赤字和水资源生态压力指数较高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足迹理论 生态承载力 生态盈亏 可持续利用 江苏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湖流域水资源-能源-粮食协同发展度评价
4
作者 顾王婧 吴兆丹 《湖北农业科学》 2025年第1期234-240,共7页
为研究流域水资源-能源-粮食关联系统(WEFN)的协同发展状况,促进其可持续利用,基于水资源-能源-粮食纽带关系,从水资源、能源、粮食3个方面构建流域水资源-能源-粮食关联系统协同发展评价指标体系,以改进后的距离协同度模型为基础,与TOP... 为研究流域水资源-能源-粮食关联系统(WEFN)的协同发展状况,促进其可持续利用,基于水资源-能源-粮食纽带关系,从水资源、能源、粮食3个方面构建流域水资源-能源-粮食关联系统协同发展评价指标体系,以改进后的距离协同度模型为基础,与TOPSIS和灰色关联理论等结合,提出一种基于水资源、能源、粮食纽带关系的综合协同发展模型,并以太湖流域为例,测算2007—2019年各子系统的发展度、协同度,评价其协同发展状况及WEFN的协同发展度。结果表明,太湖流域WEFN协同发展度总体处于中等发展阶段,且存在由中等向良好阶段发展的趋势,呈波动上升。太湖流域水资源、能源、粮食各子系统发展度、协同度与协同发展度存在差距,但基本处于中等与良好阶段。其中,水资源子系统的协同发展程度较高,而能源对水资源及粮食的协同度是影响流域协同发展度的主要因素。子系统间协同度偏低是造成WEFN协同发展度较弱的原因,应以提高能源在水资源、粮食相关产业中的利用效率及优化能源消费结构为突破口,促进水资源、能源、粮食系统间的协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资源-能源-粮食 协同发展度 灰色关联 协同优化 太湖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生态补偿的南水北调后续工程水价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黄德春 潘星月 贺正齐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01-204,共4页
制定科学合理的跨流域调水工程水价是开展水源区生态补偿的重要途径之一。在现有水价的基础上,新增生态补偿作为水价的重要组成部分,运用机会成本法测算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水源区生态补偿标准,并引入社会发展阶段系数和政府支付能力系数... 制定科学合理的跨流域调水工程水价是开展水源区生态补偿的重要途径之一。在现有水价的基础上,新增生态补偿作为水价的重要组成部分,运用机会成本法测算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水源区生态补偿标准,并引入社会发展阶段系数和政府支付能力系数对其进行修正,构建计入生态补偿的南水北调后续工程水价定价模型。以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胶东干线为例,得到2016、2020年水源区的理论生态补偿标准分别为116.121、199.992亿元,在现行价格基础上水价需分别提高0.93、4.51元/m^(3)。结果表明,生态补偿会耗费大量资金,只有当工程调水能力达到规划设计规模时,持续性调水才能逐步降低供水成本,否则水价会超出受水区的承受范围,工程效益也难以发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补偿 南水北调后续工程 机会成本 水价定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苏省经济发展与水土资源的耦合协调度研究 被引量:6
6
作者 吴兆丹 杨耀辉 +1 位作者 顾张磊 吴兆磊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42-45,共4页
水土资源的合理利用不仅影响到区域水土资源安全,还对经济能否持续健康发展具有决定作用。为此,基于熵值赋权法,构建了经济—水资源—土地资源系统内三者间的耦合协调度模型,研究了2004~2019年江苏省经济发展与水土资源的整体耦合协调... 水土资源的合理利用不仅影响到区域水土资源安全,还对经济能否持续健康发展具有决定作用。为此,基于熵值赋权法,构建了经济—水资源—土地资源系统内三者间的耦合协调度模型,研究了2004~2019年江苏省经济发展与水土资源的整体耦合协调度及经济发展、水资源、土地资源三个子系统两两间的耦合协调度。结果表明,2004~2019年间,江苏省经济发展与水土资源耦合协调程度总体处于基本协调水平;经济发展与水资源、经济发展与土地资源的耦合协调度不断下降,自2013年起该省经济发展进入水土资源开发过度型经济发展模式;水土资源之间的耦合协调度总体相对平稳且多为水资源供给充足型土地利用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耦合协调度 经济发展 水土资源 熵值赋权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苏省水资源配置公平性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吴兆丹 梁莎婉 梁希瑶 《水利经济》 2021年第1期54-57,81,82,共6页
江苏省近年来的缺水状态、水资源禀赋及用水的空间差异,使得公平配置水资源对于该省充分发挥水资源对经济社会的支撑作用、促进区域间均衡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社会和经济两个角度,采用基尼系数和泰尔指数方法,分析了江苏省水资源配... 江苏省近年来的缺水状态、水资源禀赋及用水的空间差异,使得公平配置水资源对于该省充分发挥水资源对经济社会的支撑作用、促进区域间均衡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社会和经济两个角度,采用基尼系数和泰尔指数方法,分析了江苏省水资源配置的公平性。结果表明:2013—2017年,社会角度下江苏省水资源配置较为公平,人口数量和水资源拥有量在空间上基本匹配;而经济角度下该省水资源配置存在一定不公平性,用水量与GDP在空间上匹配度较低,且该不公平性主要由苏北、苏中、苏南三大区域间的用水量差异造成。继而对提升江苏省水资源配置的公平性提出对策建议,包括加强水资源统一管理、优先满足人们生活用水、合理安排经济生产用水、完善用水量控制目标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资源配置 公平性 水资源管理 基尼系数 泰尔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丝绸之路经济带"对“世界水谷”建设的战略需求
8
作者 孙敏敏 黄德春 +1 位作者 Rauschenbach Thomas Mu Hong 《水利经济》 2016年第1期78-82,86,共5页
以"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所包含的重点区域——我国西北地区、中亚地区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分析该区域水问题,提出以"世界水谷"模式破解"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水问题,并给出树立以解决水问题为核心的协同创... 以"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所包含的重点区域——我国西北地区、中亚地区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分析该区域水问题,提出以"世界水谷"模式破解"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水问题,并给出树立以解决水问题为核心的协同创新发展理念,制定和实施科学合理的创新计划;建立和完善"世界水谷"协同创新的发展环境;深化产学研合作机制,提高科研成果的市场转化率;加强水文化建设等相关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丝绸之路经济带 世界水谷 水约束问题 战略需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流域横向生态补偿政策的经济发展效应研究
9
作者 罗红艳 贺正齐 束必勤 《水利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8-57,共10页
为深入探讨横向生态补偿这一以经济调节为主要手段的新型环境管理政策的效果,选取2010—2022年98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运用倾向得分匹配双重差分(PSM-DID)法研究了黄河流域横向生态补偿政策的经济发展效应及其作用机理。研究结果表明:黄... 为深入探讨横向生态补偿这一以经济调节为主要手段的新型环境管理政策的效果,选取2010—2022年98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运用倾向得分匹配双重差分(PSM-DID)法研究了黄河流域横向生态补偿政策的经济发展效应及其作用机理。研究结果表明:黄河流域横向生态补偿政策显著促进了受偿地区的经济发展;横向生态补偿政策能够通过产业结构高级化促进受偿地区经济增长,但通过提高受偿地区技术创新水平促进经济增长的效应不显著;黄河流域横向生态补偿的经济发展效应在高经济水平地区以及财政压力大的地区更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发展水平 横向生态补偿 PSM-DID法 黄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科技支撑江淮生态大走廊水环境治理的问题与路径 被引量:4
10
作者 吴兆丹 华钰 +1 位作者 吴奕卓 张依 《水利经济》 2020年第1期68-73,88,共7页
水环境治理是江淮生态大走廊建设的重要内容,其落实离不开科技的支撑作用。通过实地调研,剖析科技支撑江淮生态大走廊水环境治理的现状及存在问题,继而针对所发现问题,探讨提升该支撑作用的路径。提出在提升江淮生态大走廊水环境治理中... 水环境治理是江淮生态大走廊建设的重要内容,其落实离不开科技的支撑作用。通过实地调研,剖析科技支撑江淮生态大走廊水环境治理的现状及存在问题,继而针对所发现问题,探讨提升该支撑作用的路径。提出在提升江淮生态大走廊水环境治理中的科技支撑作用时,应积极推进科技类重点工程并加大经费投入,完善行政及科研方面的机构及人员投入,加强科技创新与平台建设,促进科技交流合作及宣传培训,夯实信息化建设,完善制度建设等。研究结果可为江淮生态大走廊水环境治理实践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环境治理 科技支撑 江淮生态大走廊 路径 制度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十堰市复合生态系统能值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华坚 余文燕 李晶晶 《水利经济》 2019年第6期34-40,86,共8页
针对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十堰市日益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构建十堰市复合生态系统。运用能值分析方法绘制系统能值图,建立十堰市复合生态系统能值指标体系,测算并研究2003-2016年十堰市复合生态系统能值指标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十堰市复... 针对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十堰市日益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构建十堰市复合生态系统。运用能值分析方法绘制系统能值图,建立十堰市复合生态系统能值指标体系,测算并研究2003-2016年十堰市复合生态系统能值指标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十堰市复合生态系统能值输出增加,但自给能力下降,对外部资源依赖程度加深;能值产出对经济贡献增大,但工程通水后对外利益交流减少,居民生活水平及单位面积能值利用效率提升,环境治理压力增大,同时废弃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复合生态系统逐渐转变为高消费型,可持续发展能力降低;与水源区其他城市相比,十堰市复合生态系统能值自给、环境承载及可持续发展能力较强,但经济发展及居民生活水平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水北调 能值 复合生态系统 十堰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磋商制度:功能、困境及完善 被引量:4
12
作者 邢鸿飞 尚世源 《水利经济》 2020年第3期46-50,85,共6页
当前水生态环境损害问题日趋严重,水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磋商是保护生态环境的一项制度创新,它顺应生态与社会发展需求,具有平衡生态利益与其他利益、提高生态损害救济效率与维护生态秩序三大功能。但这一制度的具体实施面临磋商权利主体... 当前水生态环境损害问题日趋严重,水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磋商是保护生态环境的一项制度创新,它顺应生态与社会发展需求,具有平衡生态利益与其他利益、提高生态损害救济效率与维护生态秩序三大功能。但这一制度的具体实施面临磋商权利主体地位混淆、磋商与诉讼衔接机制不畅、环境生态利益与其他社会公共利益难以衡平等问题。针对水生态环境的特殊性,需要从建立损害赔偿的政府责任制、确立磋商与诉讼衔接机制、健全损害赔偿的法律程序三个方面加以完善与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生态环境损害 赔偿磋商 利益平衡 诉讼衔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SR模型的生态文明建设战略定力指标设计与评价 被引量:3
13
作者 王宏鹏 张阳 +1 位作者 田鸣 余菲菲 《水利经济》 2020年第4期8-14,81,共8页
基于“压力-状态-响应”(PSR)模型构建包括生态保护压力、生态文明建设状态和生态文明建设能力的3个子系统、17个指标的生态文明建设战略定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我国30个样本城市2017年生态文明建设战略定力及生态文明建... 基于“压力-状态-响应”(PSR)模型构建包括生态保护压力、生态文明建设状态和生态文明建设能力的3个子系统、17个指标的生态文明建设战略定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我国30个样本城市2017年生态文明建设战略定力及生态文明建设战略定力耦合协调度进行实证评价。依据评价结果,分析了我国主要城市生态文明建设战略定力的地区差异,并提出进一步保持和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战略定力的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文明建设 战略定力 PSR模型 耦合协调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耗水企业节水技术合作研发战略——水资源税规制下的博弈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程常高 周海炜 严翔 《研究与发展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74-86,共13页
制定水资源税政策和提高高耗水企业的节水技术水平是发展节水型工业、建设节水型社会的重要路径。政府水资源税政策如何影响高耗水企业之间的节水技术合作研发尚待深入探析。本文根据微分博弈理论,构建了水资源税背景下企业节水技术的... 制定水资源税政策和提高高耗水企业的节水技术水平是发展节水型工业、建设节水型社会的重要路径。政府水资源税政策如何影响高耗水企业之间的节水技术合作研发尚待深入探析。本文根据微分博弈理论,构建了水资源税背景下企业节水技术的非合作研发决策、两阶段研发共享激励型合作决策和完全协同研发决策,通过这些策略探讨了企业的均衡节水量和节水技术水平的时间演变轨迹,并对企业的均衡收益进行了对比分析。借助Rubinstein讨价还价模型来分配节水技术带来的收益,并针对水资源税试点区域的高耗水企业A进行了仿真分析与讨论。结果表明:在非合作策略下,企业的决策具有帕累托效率提升的空间;而研发激励策略能显著增强企业对节水技术研发的投入,提高节水技术的成熟度,并增加企业的收益;企业在节水技术研发的努力程度与其收益分配的比例呈正相关,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对于确保企业持续投入研发至关重要。此外,尽管受条件制约,水资源税仍然发挥了绿色税制的杠杆作用,刺激了高耗水企业技术研发的投入。研究结论揭示了水资源税对高耗水企业节水技术研发合作的驱动机制和关键因素,对水资源税背景下高耗水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益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资源税 节水技术 最优控制方法 企业研发合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支持向量机的小型水库风险等级模型研究 被引量:7
15
作者 张可 崔敬浩 +2 位作者 黄华爱 丰景春 左媛 《水利经济》 2021年第3期69-74,88,共7页
根据小型水库现状,研究得到小型水库安全风险的主要影响因子。在此基础上,利用机器学习方法,建立小型水库安全风险等级评价模型。通过实例分析,验证了模型的正确性和适用性。研究表明,基于支持向量机的小型水库安全风险等级评估在小水... 根据小型水库现状,研究得到小型水库安全风险的主要影响因子。在此基础上,利用机器学习方法,建立小型水库安全风险等级评价模型。通过实例分析,验证了模型的正确性和适用性。研究表明,基于支持向量机的小型水库安全风险等级评估在小水库安全风险识别上具有一定的适用性,能够有效解决小型水库安全风险等级评价中存在的数据样本较少的问题,该研究成果可以为小型水库下游区域山洪预警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型水库 风险评估 山洪 预警系统 支持向量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SR模型的城市生态韧性成长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及应用 被引量:14
16
作者 张阳 谭良敏 +1 位作者 田鸣 王宏鹏 《水利经济》 2023年第5期9-17,97,共10页
加强城市生态韧性建设是提高城市生态安全、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增加生态效益、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为克服静态分析的局限性,结合三螺旋理论,采用压力-状态-响应(PSR)模型构建了包含16个评价指标的城市生态韧性成长力评价指... 加强城市生态韧性建设是提高城市生态安全、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增加生态效益、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为克服静态分析的局限性,结合三螺旋理论,采用压力-状态-响应(PSR)模型构建了包含16个评价指标的城市生态韧性成长力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和熵值法确定指标综合权重,评估了2017—2020年中国31个城市的生态韧性成长力,进一步引入耦合度及耦合协调度对评估结果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除乌鲁木齐外其他省会城市的生态韧性成长力水平都呈现先上升后下降再平稳的趋势,城市生态韧性的总体水平螺旋上升;城市生态韧性成长力的耦合协调度呈先升后降、先降后升、不断上升3种情况,且多数城市生态韧性成长力耦合协调度符合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依据评价结果,为推进城市生态韧性建设提出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生态韧性 成长力 PSR模型 三螺旋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责任视角下企业节水行为的促进机制探析 被引量:6
17
作者 王腾 周海炜 张阳 《水利经济》 2021年第5期66-71,82,共7页
通过对企业节水行为内涵的分析与界定,识别企业节水行为的社会责任属性,并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影响因素进行梳理。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制度压力、经济利益和知识溢出对企业节水行为的影响。结果显示:制度压力可以通过合法性机制驱动企业节水... 通过对企业节水行为内涵的分析与界定,识别企业节水行为的社会责任属性,并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影响因素进行梳理。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制度压力、经济利益和知识溢出对企业节水行为的影响。结果显示:制度压力可以通过合法性机制驱动企业节水,经济利益则通过利益补偿或成本惩罚促进企业节水,而知识溢出则通过提升成本效率鼓励企业节水。从完善企业节水制度体系、加强经济杠杆调节作用、建立企业节水知识交流机制3个方面,提出了完善企业节水行为促进机制的相关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企业社会责任 企业节水行为 制度压力 经济利益 知识溢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三维分析框架的水权政策量化评价 被引量:4
18
作者 周海炜 王菲 王腾 《水利经济》 2023年第3期34-42,124,共10页
通过构建“政策结构-政策工具-政策效力”三维分析框架,运用内容分析法和PMC指数模型对我国水权政策进行量化评价。研究发现:政策执行主体呈现政府局部聚集、市场和社会分散参与的不平衡特征;政策发力点存在短板,与制度建设和市场完善相... 通过构建“政策结构-政策工具-政策效力”三维分析框架,运用内容分析法和PMC指数模型对我国水权政策进行量化评价。研究发现:政策执行主体呈现政府局部聚集、市场和社会分散参与的不平衡特征;政策发力点存在短板,与制度建设和市场完善相比,社会力量参与和生态环境保护相对乏力;政策工具选择依赖供给服务,忽视需求刺激和环境支持;政策效力整体表现优秀,但也有部分政策在性质、视角和评价等方面存在差距。提出了协调政策多元主体、补齐政策发力短板、合理配置政策工具、完善政策效力重点指标等优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权政策 政策结构 政策工具 政策效力 PMC指数模型 量化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资源约束对西北五省区农业发展的影响 被引量:6
19
作者 华坚 曹慧敏 +1 位作者 潘雪晴 刘蕾 《水利经济》 2022年第6期33-38,61,103,共8页
基于资源约束理论,构建包含水量和水质两个维度的水资源综合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并建立阻尼模型分析2001—2019年西北五省区水资源量质综合水平对农业发展的约束影响。结果表明:在综合考虑水量和水质的情况下,样本期内西北五省区水资源综... 基于资源约束理论,构建包含水量和水质两个维度的水资源综合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并建立阻尼模型分析2001—2019年西北五省区水资源量质综合水平对农业发展的约束影响。结果表明:在综合考虑水量和水质的情况下,样本期内西北五省区水资源综合水平呈波动上升趋势;与水资源数量单一约束相比,水资源量质综合水平对西北五省区农业发展的约束作用明显增大;从时间层面看,西北五省区水资源约束的阻尼系数波动变化特征显著;从空间层面看,西北五省区水资源约束存在空间集聚特征,约束强度呈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资源约束 水量 水质 增长阻尼 农业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循环”视角下水资源利用效率与经济发展的协调关系研究 被引量:5
20
作者 孟庆军 顾悦 潘海英 《水利经济》 2022年第2期31-37,88,共8页
基于“双循环”视角并结合污水资源化利用,回溯分析了2010—2019年我国29个省(区、市)的水资源利用效率与经济发展两个系统的耦合协调度,并研究了其时空演化趋势。结果表明:2010—2019年水资源利用效率与经济发展水平及耦合协调度随时... 基于“双循环”视角并结合污水资源化利用,回溯分析了2010—2019年我国29个省(区、市)的水资源利用效率与经济发展两个系统的耦合协调度,并研究了其时空演化趋势。结果表明:2010—2019年水资源利用效率与经济发展水平及耦合协调度随时间整体呈上升趋势,但仅部分省(区、市)逐步向良性协调转变,同时也出现了东部地区的协同水平明显优于其他地区的空间不平衡现象。对此,应提升污水收集处理能力,强化资源共享,加快构建完整内需体系,深化开放格局,推动实现水资源利用与“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优质协同局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循环 水资源利用 污水资源化 经济发展 耦合协调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