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EH-PPV/ZnO-QDs聚合物太阳电池光伏性能研究
1
作者 郭颖 刘桂林 +6 位作者 朱华新 严慧敏 朱冰洁 李帅 于海民 孙亚军 李果华 《人工晶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168-1173,共6页
采用聚[2-甲氧基-5-(2-乙基己氧基)对苯乙撑](MEH-PPV)以及ZnO量子点(ZnO-QDs)制备了共混的聚合物太阳电池。利用稳态电流-电压测试,结合荧光光谱,研究了ZnO-QDs的含量对电池性能的影响。实验发现电池的性能与ZnO-QDs的含量有密切的关... 采用聚[2-甲氧基-5-(2-乙基己氧基)对苯乙撑](MEH-PPV)以及ZnO量子点(ZnO-QDs)制备了共混的聚合物太阳电池。利用稳态电流-电压测试,结合荧光光谱,研究了ZnO-QDs的含量对电池性能的影响。实验发现电池的性能与ZnO-QDs的含量有密切的关系。随着ZnO-QDs含量的增加,电池的开路电压因为并联电阻的增加而减小,而短路电流呈现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这是由于ZnO-QDs含量的增加会对电流产生两个相互竞争的影响,一方面,增加的界面面积会提高短路电流,另一方面,团聚现象逐渐严重以及串联电阻的增加会降低短路电流。光伏性能最优化电池的Zno-QD含量是88wt%,此时薄膜厚度约240 nm,在15.8 mW/cm2光照射下的光电转换效率达到0.2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EH—PPV ZNO QDS 太阳电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致发光技术在Si基太阳电池缺陷检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12
2
作者 严婷婷 张光春 +3 位作者 李果华 汪义川 陈如龙 李波 《半导体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454-457,共4页
太阳电池的缺陷往往限制了其光电转化效率和使用寿命。利用光致发光原理获取晶体Si太阳电池的荧光照片,用以诊断其缺陷。外界的光能在Si中被吸收,产生非平衡少数载流子,而一部分载流子的复合是以发光形式来完成的。发出的光子可以被灵敏... 太阳电池的缺陷往往限制了其光电转化效率和使用寿命。利用光致发光原理获取晶体Si太阳电池的荧光照片,用以诊断其缺陷。外界的光能在Si中被吸收,产生非平衡少数载流子,而一部分载流子的复合是以发光形式来完成的。发出的光子可以被灵敏的CCD相机获得,得到太阳电池的辐射复合分布图像。这种光强分布反映出非平衡少数载流子的数目分布,裂痕和缺陷处表现为较低的光致发光强度。这里关注的是单晶Si太阳电池的检验。在室温条件下电池的裂痕和缺陷可以快速予以检测,验证了"光致发光效应"有潜力成为流水线式检测产品的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晶体硅太阳电池 光致发光 缺陷 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TO电极的湿膜光刻与干膜光刻制备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严慧敏 郭颖 +4 位作者 朱华新 刘桂林 朱冰洁 李帅 李果华 《人工晶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143-1147,共5页
聚合物太阳电池的制备中,阳极ITO的制备是决定器件效率的重要工艺之一。本文主要对ITO电极的湿膜光刻和干膜光刻制备方法进行了比较,并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技术等方法对制备的电极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湿膜光刻可以获得较为精细的电... 聚合物太阳电池的制备中,阳极ITO的制备是决定器件效率的重要工艺之一。本文主要对ITO电极的湿膜光刻和干膜光刻制备方法进行了比较,并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技术等方法对制备的电极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湿膜光刻可以获得较为精细的电极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膜光刻 干膜光刻 OCT ITO电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晶体硅片上激光打孔的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钱俊 张光春 +3 位作者 杨健 陈如龙 李果华 王玉林 《半导体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375-380,389,共7页
背面接触太阳电池越来越多地被人们关注,这种电池增加了使用激光器在硅片上打孔工艺。选用了半导体激光器作为光源在晶体硅片上进行打孔实验。通过调节激光器的功率、离焦量、脉冲重复频率等参数并分析其对打孔的影响。在激光打孔后,对... 背面接触太阳电池越来越多地被人们关注,这种电池增加了使用激光器在硅片上打孔工艺。选用了半导体激光器作为光源在晶体硅片上进行打孔实验。通过调节激光器的功率、离焦量、脉冲重复频率等参数并分析其对打孔的影响。在激光打孔后,对硅片使用显微镜测试来分析打孔大小、形貌和损伤区,并优化打孔的参数。通过实验证实孔的入孔直径和出孔直径都随激光能量的增大而增大。随着离焦量的增大,出孔直径先增大后减小,且出孔直径越大时孔附近的破坏区域越小。脉冲重复频率的变化由于影响激光能量而影响孔径。另外,脉冲重复频率过大时,激光能量仍然比较大,但却打不穿硅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打孔 脉冲能量 离焦量 重复频率 太阳电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跟踪式光伏发电系统的性能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高亮 蔡世俊 +3 位作者 高鹏 李果华 施正荣 朱拓 《半导体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932-938,共7页
对不同太阳位置的表述方法进行了简单描述,详细讨论了光伏跟踪系统的分类。基于处理过的PSA算法及向量法对太阳位置进行计算,计算出的太阳位置与MICA数据对比误差在0.7°以内。给出更有利于跟踪系统应用的准赤道坐标系统,从朗伯余... 对不同太阳位置的表述方法进行了简单描述,详细讨论了光伏跟踪系统的分类。基于处理过的PSA算法及向量法对太阳位置进行计算,计算出的太阳位置与MICA数据对比误差在0.7°以内。给出更有利于跟踪系统应用的准赤道坐标系统,从朗伯余弦定理出发,给出单轴倾斜轴跟踪系统的最佳跟踪角度sν计算公式,并且给出了具有方位角、坡度校正的sν。以R.Perez模型为基础,结合PSA算法以及向量法等对不同地区、不同结构的跟踪系统的性能进行对比分析,νs角跟踪的优势得到了论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伏系统 跟踪系统 PSA算法 R.Perez模型 全日照辐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背抛光高效PERL硅太阳电池的研究
6
作者 李文佳 王晓 +3 位作者 朱益清 钱维莹 施正荣 李果华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2460-2466,共7页
研究两种背面平坦化方法(碱抛光和酸抛光)对PERL太阳电池的影响。通过分析激光扫描显微镜(LSM)、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少子寿命及电池的电性能参数、反射率和内量子效率(IQE),对比碱抛光条件下不同厚度的SiN_x背钝化膜对电池的影响,并... 研究两种背面平坦化方法(碱抛光和酸抛光)对PERL太阳电池的影响。通过分析激光扫描显微镜(LSM)、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少子寿命及电池的电性能参数、反射率和内量子效率(IQE),对比碱抛光条件下不同厚度的SiN_x背钝化膜对电池的影响,并确定合适的SiN_x厚度为180 nm。继而研究酸抛光的减薄量对电池的影响。综合分析少子寿命、LSM图像及电池的反射率、IQE和电性能参数,得到最优减薄量为0.24 g。此条件下制备出的单晶PERL电池效率为20.3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电池 PERL 背表面平坦化 碱抛光 酸抛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晶体硅太阳能电池激光隔离pn结的研究
7
作者 王玉林 张光春 +3 位作者 艾凡凡 杨健 陈如龙 李果华 《半导体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269-272,共4页
在晶体硅太阳能电池生产过程中,为了避免过低的填充因子,电池边缘多余的pn结必须去掉。首先利用激光温度场在硅材料中的分布,得出硅片在纳秒级脉冲激光作用下的融化峰值功率阈值。然后根据此阈值选择合适的激光器进行晶体硅太阳能电池... 在晶体硅太阳能电池生产过程中,为了避免过低的填充因子,电池边缘多余的pn结必须去掉。首先利用激光温度场在硅材料中的分布,得出硅片在纳秒级脉冲激光作用下的融化峰值功率阈值。然后根据此阈值选择合适的激光器进行晶体硅太阳能电池激光隔离pn结的研究。通过激光隔离槽的3D形貌及测试太阳能电池的反向电流和并联电阻寻找最佳激光隔离的工艺参数。通过实验证明,纳秒级脉冲激光隔离能达到并超过化学隔离及等离子隔离的效果,为太阳能电池pn结隔离提供一种经济、环保的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晶体硅太阳能电池 激光隔离 纳秒激光 并联电阻 漏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光掺杂形成硼背场PERL硅太阳电池的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李文佳 王振交 +3 位作者 韩培育 储银枝 施正荣 李果华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344-349,共6页
研究两种激光器(绿光纳秒调Q激光器和准连续紫外高频锁模激光器)对PERL太阳电池的背面掺硼的效果。通过分析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电化学ECV曲线和少子寿命的数据,确定合适的激光器及激光参数。继而研究烧结温度对太阳电池性能的影响。... 研究两种激光器(绿光纳秒调Q激光器和准连续紫外高频锁模激光器)对PERL太阳电池的背面掺硼的效果。通过分析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电化学ECV曲线和少子寿命的数据,确定合适的激光器及激光参数。继而研究烧结温度对太阳电池性能的影响。综合分析电池的反射率、内量子效率、电性能参数及烧结后铝硅接触的SEM剖面图,得到最优烧结温度。研究发现用准连续紫外高频锁模激光器(7 W,250 mm/s)进行激光掺硼、以630℃烧结,所得电池效率最高可达19.9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电池 PERL 激光掺硼 低温烧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ERC结构多晶硅太阳电池的研究 被引量:10
9
作者 赵素香 张松 +2 位作者 王振交 李果华 季静佳 《半导体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939-942,968,共5页
高效、低成本是目前硅太阳电池追求的主要目标。多晶硅太阳电池成本低,但其电性能较差。背面钝化及局部背接触是提高多晶硅太阳电池电性能的主要技术。通过采用SiO2/SiNx叠层膜作为背钝化介质层,依次经过背面开槽、丝网印刷、烧结形成... 高效、低成本是目前硅太阳电池追求的主要目标。多晶硅太阳电池成本低,但其电性能较差。背面钝化及局部背接触是提高多晶硅太阳电池电性能的主要技术。通过采用SiO2/SiNx叠层膜作为背钝化介质层,依次经过背面开槽、丝网印刷、烧结形成背面局部接触,制备钝化发射极和背表面电池(PERC)结构多晶硅太阳电池。采用恒光源I-V特性测试系统测试其电性能,结果表明:较之常规铝背场多晶硅太阳电池,PERC结构电池在开路电压Voc、短路电流密度Jsc、转换效率η方面分别提高了13 mV、1.8 mA/cm2和0.67%(绝对值),其转换效率达到17.27%。PERC结构多晶硅电池采用了常规丝网印刷工艺,有利于实现高效多晶硅电池的产业化生产,具有很高的实际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晶硅太阳电池 背面钝化 背面局部接触 钝化发射极和背表面电池(PERC) SIO2 SiNx叠层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快速制备单晶Si片绒面的研究 被引量:9
10
作者 吴文娟 张松 +4 位作者 韩培育 覃榆森 季静佳 顾晓峰 李果华 《人工晶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352-358,共7页
太阳电池单晶Si片表面制绒已是一项成熟的工艺,但普遍制绒时间较长。为提高制绒效率,本课题研究了较短时间内NaOH/异丙醇(IPA)体系制绒时的温度、时间、溶液组分对绒面的影响,以及制绒前去损伤的优劣。最终实现了,在含2.5%NaOH(质量百分... 太阳电池单晶Si片表面制绒已是一项成熟的工艺,但普遍制绒时间较长。为提高制绒效率,本课题研究了较短时间内NaOH/异丙醇(IPA)体系制绒时的温度、时间、溶液组分对绒面的影响,以及制绒前去损伤的优劣。最终实现了,在含2.5%NaOH(质量百分比,下同)和10%IPA的溶液中,80℃恒温处理15 min即可制备出比较均匀的绒面。溶液中加入3%Na2SiO3,效果更佳,反射率最低可达9.5%。并发现去损伤后制绒效果并不理想,同时还研究了表面活性剂1,4-环己二醇(CHX)和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代替异丙醇制绒。研究发现,异丙醇仍然是性价比较好的添加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各向异性腐蚀 太阳电池 制绒 单晶Si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合物太阳电池ITO电极的光刻制备 被引量:3
11
作者 刘桂林 朱华新 +2 位作者 郭颖 严慧敏 李果华 《人工晶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549-1553,1560,共6页
使用光刻的方法进行ITO电极的制作,可制得精细的电极结构,本文重点阐述了使用光刻制备ITO电极的方法,包括表面清洗、曝光参量、显影条件、腐蚀工艺等,其中较为理想的ITO光刻工艺为:50 s曝光时间、30 s显影时间、20 s化学腐蚀时间。并用... 使用光刻的方法进行ITO电极的制作,可制得精细的电极结构,本文重点阐述了使用光刻制备ITO电极的方法,包括表面清洗、曝光参量、显影条件、腐蚀工艺等,其中较为理想的ITO光刻工艺为:50 s曝光时间、30 s显影时间、20 s化学腐蚀时间。并用对腐蚀工艺条件进行了理论分析,并使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技术对制备的电极进行了测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TO电极 光刻 化学腐蚀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EDOT:PSS/ZnPc作为有机小分子太阳电池阳极修饰层的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孟庆蕾 李方馨 +5 位作者 席曦 钱维莹 阙立志 季静佳 丁玉强 李果华 《人工晶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670-674,共5页
采用阳极修饰法构建了基于酞菁铜(CuPc)和碳60(C60)的有机小分子太阳电池,分别研究了酞菁锌(ZnPc)、聚苯乙烯磺酸(PEDOT:PSS)和PEDOT:PSS/ZnPc作为阳极修饰层对该有机太阳电池输出性能的影响,并对三种修饰层的相关机理进行了探讨。结果... 采用阳极修饰法构建了基于酞菁铜(CuPc)和碳60(C60)的有机小分子太阳电池,分别研究了酞菁锌(ZnPc)、聚苯乙烯磺酸(PEDOT:PSS)和PEDOT:PSS/ZnPc作为阳极修饰层对该有机太阳电池输出性能的影响,并对三种修饰层的相关机理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加入ZnPc修饰层的电池开路电压(Voc)增大,从0.372提高到0.479V。旋涂PEDOT:PSS的电池短路电流(Jsc)提高,由1.943mA/cm2提高到3.752mA/cm2。而以PEDOT:PSS/ZnPc作为阳极修饰的电池Voc和Jsc均有较大的提高,Voc从0.372V提高到0.482V,Jsc从1.943mA/cm2提高到3.810mA/cm2,其转换效率可提高两倍以上。分析认为,ZnPc更有利于阳极空穴的输出,PEDOT:PSS能有效改善ITO表面的平整度的性质是提高太阳电池性能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太阳电池(OSC) 阳极修饰层 PEDOT:PSS/ZnP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ECVD SiO_2-SiN_X叠层钝化膜的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韩培育 季静佳 +1 位作者 王振交 李果华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1549-1552,共4页
首先使用正交设计法对SiN_X和SiO_2膜的PECVD(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气相沉积)特性进行了研究,分别得到了两种膜的最佳沉积条件。然后使用PECVD在P型多晶硅片发射极上沉积了SiO_2-SiN_X叠层钝化膜,并与SiN_X单层钝化膜进行比较。通过测试硅... 首先使用正交设计法对SiN_X和SiO_2膜的PECVD(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气相沉积)特性进行了研究,分别得到了两种膜的最佳沉积条件。然后使用PECVD在P型多晶硅片发射极上沉积了SiO_2-SiN_X叠层钝化膜,并与SiN_X单层钝化膜进行比较。通过测试硅片在退火前后少子寿命的变化,考察了两种钝化膜对太阳电池发射极的钝化效果,结果表明SiO_2-SiN_X叠层膜具有更好的钝化效果。利用反射率测试仪测试了两种膜的反射率,其反射率曲线基本相同。最后,测量了采用该叠层膜制作的太阳电池的量子效率和电性能,其短路电流和开路电压均比采用SiN_X单层膜的电池要好,转换效率提高了0.2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晶硅 太阳电池 PECVD 氮化硅 二氧化硅 减反射 钝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ECVD制备SiO_x-SiN_x薄膜的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韩培育 季静佳 +3 位作者 朱凡 王振交 钱洪强 李果华 《半导体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680-683,709,共5页
首先使用工业型Direct-PECVD设备,采用SiH4和N2O制备了SiOx薄膜。针对Si太阳电池的应用,比较了SiOx薄膜在不同射频功率、气压、气体流量比和温度下的沉积特性,得出了最佳的沉积条件,这些沉积特性包括沉积速率、折射率和腐蚀速率。在该... 首先使用工业型Direct-PECVD设备,采用SiH4和N2O制备了SiOx薄膜。针对Si太阳电池的应用,比较了SiOx薄膜在不同射频功率、气压、气体流量比和温度下的沉积特性,得出了最佳的沉积条件,这些沉积特性包括沉积速率、折射率和腐蚀速率。在该条件下沉积的SiOx膜均匀性良好、结构致密、沉积速率稳定,其性能满足了现阶段Si太阳电池对减反钝化层的光学和电学性能方面的要求。然后制备了SiOx-SiNx叠层减反钝化膜,并比较了SiO2与SiNx单层膜的减反和钝化效果,结果显示SiOx-SiNx叠层膜在不增加反射率的同时显著提高了Si片的钝化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晶体硅太阳电池 氧化硅 减反 钝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IPV并网发电系统技术及应用 被引量:1
15
作者 乔琦 王永谦 +2 位作者 张光春 施正荣 李果华 《电源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30-132,共3页
推动光电建筑应用,尤其是光伏建筑一体化(BIPV)应用,已成为促进建筑节能的一项重要内容。以尚德太阳能电力有限公司1.7 kW非晶硅薄膜BIPV并网发电系统为例,介绍了BIPV并网发电系统的设计、构成及应用,讨论了光伏组件的阵列布局、并网逆... 推动光电建筑应用,尤其是光伏建筑一体化(BIPV)应用,已成为促进建筑节能的一项重要内容。以尚德太阳能电力有限公司1.7 kW非晶硅薄膜BIPV并网发电系统为例,介绍了BIPV并网发电系统的设计、构成及应用,讨论了光伏组件的阵列布局、并网逆变设计和数据采集监控的相关技术,并着重阐述了几种常见的最大功率点跟踪(MPPT)技术,比较了它们的优缺点。最后指出BIPV并网发电兼具经济和社会效益,必将拥有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伏建筑一体化 并网 非晶硅光伏组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ERL结构单晶硅太阳电池的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陈丽萍 王永谦 +6 位作者 钱洪强 陆红艳 陈如龙 杨健 李果华 朱景兵 施正荣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2170-2174,共5页
通过采用SiO2/SiNx叠层膜作为背钝化介质层,PECVD沉积掺硼氧化硅结合激光掺杂形成局部背场,依次经过背面溅射铝、低温烧结形成背面电极,电镀形成正面电极制备PERL结构单晶硅太阳电池。对比不同清洗条件对表面钝化的影响,背面电极不同烧... 通过采用SiO2/SiNx叠层膜作为背钝化介质层,PECVD沉积掺硼氧化硅结合激光掺杂形成局部背场,依次经过背面溅射铝、低温烧结形成背面电极,电镀形成正面电极制备PERL结构单晶硅太阳电池。对比不同清洗条件对表面钝化的影响,背面电极不同烧结条件对单晶PERL电池电性能的影响,优化后单晶电池转换效率可达20.3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晶硅太阳电池 背面钝化 激光掺杂 钝化发射极背面局域扩散(PER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阳电池工艺中链式扩散与管式扩散对比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王星谕 蔡昭 +1 位作者 张光春 李果华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855-859,共5页
简要介绍链式和管式扩散的基本原理,并通过实验,给出扩散后硅片表面磷浓度、pn结结深、方阻不均匀度和电池片电性能等方面的对比分析,验证相比于管式扩散,链式扩散所具有的优劣势。链式扩散在拥有提高产量、降低生产成本和减少环境污染... 简要介绍链式和管式扩散的基本原理,并通过实验,给出扩散后硅片表面磷浓度、pn结结深、方阻不均匀度和电池片电性能等方面的对比分析,验证相比于管式扩散,链式扩散所具有的优劣势。链式扩散在拥有提高产量、降低生产成本和减少环境污染的优势条件下,虽然开路电压略有降低,但电池片光电转换效率仍能和采用传统管式扩散工艺制备的电池片相持平,技术水平已适用于大规模产业化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电池 链式扩散 磷酸 电化学电容-电压法(ECV)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阻率对N型单晶硅电池电性能影响的研究
18
作者 贾琰 王振交 +2 位作者 严慧敏 张光春 李果华 《硅酸盐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2128-2132,共5页
近年来,P型太阳电池商业化生产效率已趋于稳定,N型太阳电池逐渐走向产业化。基于N^NP+型铝背结单晶硅太阳电池,研究了电阻率为1~5.5Ωcm的N型硅衬底材料经过相同工艺后电池性能的差别,可以有效的节省成本。通过选用不同电阻率的... 近年来,P型太阳电池商业化生产效率已趋于稳定,N型太阳电池逐渐走向产业化。基于N^NP+型铝背结单晶硅太阳电池,研究了电阻率为1~5.5Ωcm的N型硅衬底材料经过相同工艺后电池性能的差别,可以有效的节省成本。通过选用不同电阻率的N型硅片,经过相同的工艺制备N型单晶硅太阳电池,采用QSSPC、四探针、ECV、恒光源I-V测试系统对电池的少子寿命、方块电阻、磷元素分布、电性能进行测量。实验结果表明:虽然电池的少子寿命随电阻率的升高而升高,但是在方块电阻、磷元素分布、开路电压Voc、短路电流Isc、填充因子FF、转换效率Eff等方面不同电阻率的电池并无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阻率 N型单晶硅太阳电池 少子寿命 方块电阻 电池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ERC太阳电池背面SiN_x折射率的优化 被引量:6
19
作者 回双双 陆红艳 +1 位作者 季静佳 李果华 《半导体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447-451,共5页
提高背反射率、降低背表面复合速率是提高太阳电池转换效率的重要研究方向之一。SiNx薄膜因其良好的钝化特性不仅应用在传统太阳电池发射极钝化,也同时应用在局部背接触太阳电池(PERC)背表面,起到背面钝化及增加背反射的作用。为增强PER... 提高背反射率、降低背表面复合速率是提高太阳电池转换效率的重要研究方向之一。SiNx薄膜因其良好的钝化特性不仅应用在传统太阳电池发射极钝化,也同时应用在局部背接触太阳电池(PERC)背表面,起到背面钝化及增加背反射的作用。为增强PERC太阳电池背钝化、提高电池背面长波光子的反射率,在背表面AlOx/SiNx叠层膜模型基础上,提出并研究了不同折射率的双层SiNx对PERC太阳电池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采用折射率2.4/2.0的SiNx薄膜,PERC太阳电池电性能相对较好,相对常规背钝化电池,开路电压、电流密度以及转换效率分别提高了1.8 mV,0.16 mA/cm2,0.1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ERC SINX 折射率 背面钝化 背面反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EDOT∶PSS掺杂对聚合物太阳电池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20
作者 严慧敏 郭颖 +3 位作者 朱冰洁 刘桂林 朱华新 李果华 《人工晶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43-48,共6页
分别用不同体积分数的二甲基亚砜(DMSO)和丙三醇溶液作为掺杂剂优化PEDOT∶PSS薄膜,并对DMSO和丙三醇掺杂PEDOT∶PSS薄膜的影响进行了研究。此外,还对优化处理过的薄膜分别作为阳极修饰层的聚合物太阳电池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掺杂过的PE... 分别用不同体积分数的二甲基亚砜(DMSO)和丙三醇溶液作为掺杂剂优化PEDOT∶PSS薄膜,并对DMSO和丙三醇掺杂PEDOT∶PSS薄膜的影响进行了研究。此外,还对优化处理过的薄膜分别作为阳极修饰层的聚合物太阳电池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掺杂过的PEDOT∶PSS薄膜的电导率得到了很大提高。PEDOT∶PSS薄膜的光学性质和表面粗糙度变化等表明DMSO掺杂的PEDOT∶PSS薄膜电导率的提高是因为PEDOT∶PSS相分离变小,使得两相区势垒降低;而丙三醇掺杂的PEDOT∶PSS薄膜电导率的提高是因为PEDOT∶PSS链结构的变化。器件的能量转换效率都是在掺杂3%DMSO和3%丙三醇时获得,分别为3.79%和2.70%,比未掺杂的电池分别提高了5.65倍和4.02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物太阳电池 PEDOT∶PSS DMSO 丙三醇 电导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