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胎龄32周以下早产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高危因素分析
被引量:7
- 1
-
-
作者
李悦
缪晓林
郭丽敏
崔曙东
周艳
-
机构
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科
江苏盛泽医院儿科
-
出处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942-947,共6页
-
基金
江苏省妇幼健康重点学科基金(FXK201730)。
-
文摘
目的早产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仍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如何预防BPD成为临床关注的热点。文中旨在回顾性分析胎龄32周以下早产儿BPD的呼吸支持方式、血制品使用等情况,分析BPD的影响因素,为BPD的预防提供临床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8月至2017年8月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213例早产儿。按临床诊断分为BPD组(n=81)和非BPD组(n=132)。统计分析2组患儿一般情况、呼吸支持情况、血制品使用情况,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BPD的高危因素。结果 BPD组常频机械通气、高频机械通气、持续气道正压通气、经鼻间歇正压通气、有创和无创呼吸机使用率明显高于非BPD组(P<0.05)。BPD组患儿血浆、红细胞悬液、丙种球蛋白的使用率(77.8%、50.6%、18.5%)明显高于非BPD组(29.5%、27.3%、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新生儿有创通气(OR=5.065, 95%CI:1.680~15.266)、红细胞悬液的使用(OR=10.146, 95%CI:1.860~55.336)、出生后早期动脉血PCO2水平(OR=1.122, 95%CI:1.024~1.229)是BPD发生的高危因素(P<0.05),胎龄(OR=0.657, 95%CI:0.460~0.937)、能量摄入(OR=0.917, 95%CI:0.874~0.963)、出生后早期动脉血PO2(OR=0.925, 95%CI:0.870~0.985)和pH(OR<0.001, 95%CI:0.000~0.156)是BPD发生的保护因素(P<0.05)。结论维持早期动脉血pH、PCO2等内环境稳定、提高早期能量摄入、降低有创通气使用率、减少血制品输注是有效防止BPD的重要手段。
-
关键词
早产儿
支气管肺发育不良
危险因素
-
Keywords
bronchopulmonary dysplasia
premature infants
risk factors
-
分类号
R722
[医药卫生—儿科]
-
-
题名258例早产的病因及早产儿结局分析
- 2
-
-
作者
陆新姝
王志坚
吴静怡
-
机构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江苏盛泽医院妇产科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江苏盛泽医院儿科
-
出处
《世界中医药》
CAS
2016年第B03期1427-1428,共2页
-
文摘
目的分析早产的相关高危因素及其早产儿结局。方法:选取近2年我院早产病例共258例,对其进行分类并分析各自相关的高危因素及其早产儿结局。结果:自发性早产186例,(其中PPROM 112例,占43.41%;自然临产74例,28.68%)和治疗性早产72例,占27.91%;PPROM是自发性早产的最主要的高危因素,其次为早产史、孕期产检次数、孕期先兆流产史、多胎,胎位异常等;治疗性早产的高危因素是子痫前期、前置胎盘、胎盘早剥、胎儿宫内缺氧、胆汁淤积症;治疗组主要以剖宫产终止妊娠,剖宫产率高达90.28%,明显高于自发性早产组(P〈0.01),有显著差异;自发性早产组新生儿窒息及有新生儿并发症明显低于治疗性早产组(P〈0.05),2组新生儿治愈率及死亡率无明显差异。结论:孕期多种高危因素与早产发生有关,加强产前检查,及早发现早产潜在高危因素,积极制定防治措施,减少早产的发生,选择合理的分娩方式,改善围生儿结局。
-
关键词
自发性早产
治疗性早产
高危因素
早产儿结局
-
Keywords
spontaneous preterm birth
iatrogenic preterm labor
high risk factors
outcome of premature infants
-
分类号
R714.21
[医药卫生—妇产科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