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环境地质调查中智能直推随钻测量装置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孙平贺 周生伟 +3 位作者 曹函 高强 程功弼 张辉 《煤田地质与勘探》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56-163,共8页
为解决环境地质调查中钻进轨迹精度低导致的污染物调查结果不准确和可信度差的技术难题,在分析现有直推钻具结构和功能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了采用单动组合的形式进行近钻头随钻测量的方法,研制智能随钻测量装置,建立室内平台监测模块,开... 为解决环境地质调查中钻进轨迹精度低导致的污染物调查结果不准确和可信度差的技术难题,在分析现有直推钻具结构和功能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了采用单动组合的形式进行近钻头随钻测量的方法,研制智能随钻测量装置,建立室内平台监测模块,开发监测软件,分析智能随钻测量装置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在室内平台和现场分别开展验证实验,结果表明:智能随钻测量装置兼具轻量化和模块化,总长度为300 mm;其随钻测量性能稳定,对钻进顶角、方位角和工具面角的监测精度可达0.01°,满足直推钻进导向要求,且内管单动的形式极大降低了对场地的扰动;随钻测量装置可实现不同顶角阈值下的钻进状态自动识别,且与常规钻杆具有良好的适配性,适用于多种直推钻进的场景。在现场试验3次直推钻进过程中,随钻测量装置稳定性较高,以1.5 m/min的速度进行连续直推钻进。智能随钻测量装置能够满足环境地质调查过程中直推钻进随钻测量的需求,为直推钻进轨迹调整提供设备基础和数据支撑,该研究成果对提高非均质条件下直推钻进轨迹精度、提升环境地质调查中污染物原位检测可信度及提升环境地质调查智能钻测一体化技术与装备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地质调查 污染场地 轨迹控制 智能设备 随钻测量 直推钻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地层下钻机回转系统随载调速动态特性研究
2
作者 兰波 朱勇 +2 位作者 高强 王节涛 张辉 《机床与液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6期118-127,共10页
由于钻进成井地层中岩石分布具有不确定性和随机性,导致钻机回转液压系统的动态特性复杂多变,若钻具的回转速度无法根据地层情况自动调节,将导致钻具出现“卡钻”和“偏斜”现象。以钻机回转液压系统为研究对象,对地下资源的地层分布情... 由于钻进成井地层中岩石分布具有不确定性和随机性,导致钻机回转液压系统的动态特性复杂多变,若钻具的回转速度无法根据地层情况自动调节,将导致钻具出现“卡钻”和“偏斜”现象。以钻机回转液压系统为研究对象,对地下资源的地层分布情况进行研究,并计算出不同地层下适用的扭矩及转速;基于AMESim和Simulink构建钻机回转系统的机电液联合仿真模型;最后,研究系统在4类地层破岩作业时的动态特性及其对钻具转速的调控效果。结果表明:钻机回转系统的压力能够在0.01 s内由初始0上升至工作压力2.1 MPa,在负载扭矩突增时系统表现出良好的抗干扰能力和稳定性;此外,利用马达进出口压差来控制钻具转速的方法,其滞后性为0.5 s且误差值不超过5%,响应速度较快、控制精度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井钻机 液压回转系统 复杂地层 动态特性 随载调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多环芳烃污染生物表面活性剂强化修复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3
作者 姚丹丹 王辉 +4 位作者 田坤 王宁 代威 程功弼 刘云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64-170,共7页
主要针对生物表面活性剂强化降解多环芳烃(PAHs)污染土壤的生物修复技术进行综述。介绍了PAHs的污染现状及毒性效应,对生物表面活性剂的来源与分类进行了总结,重点从生物表面活性剂强化微生物修复技术、植物修复技术、微生物-植物联合... 主要针对生物表面活性剂强化降解多环芳烃(PAHs)污染土壤的生物修复技术进行综述。介绍了PAHs的污染现状及毒性效应,对生物表面活性剂的来源与分类进行了总结,重点从生物表面活性剂强化微生物修复技术、植物修复技术、微生物-植物联合修复技术三个方面介绍了近年来PAHs生物修复技术的最新研究进展,讨论了生物和非生物因素对强化生物降解PAHs的影响,分析了生物表面活性剂强化PAHs降解机理以及目前存在的技术缺陷和瓶颈,并指出今后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表面活性剂 PAHS污染土壤 强化技术 生物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膜界面探测器在有机污染场地调查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5
4
作者 刘颖 涂晨 +5 位作者 丁贞玉 张岩坤 王晓康 蔡国军 武猛 骆永明 《环境科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1725-1734,共10页
膜界面探测器(membrane interface probe,MIP)是一种有机污染物的高分辨检测器,已广泛用于污染场地土壤和地下水中挥发性有机污染物污染特征与空间分布的实时原位调查检测.当前,我国在污染场地土壤的高精度快速筛查技术和装备方面存在... 膜界面探测器(membrane interface probe,MIP)是一种有机污染物的高分辨检测器,已广泛用于污染场地土壤和地下水中挥发性有机污染物污染特征与空间分布的实时原位调查检测.当前,我国在污染场地土壤的高精度快速筛查技术和装备方面存在较大的需求,但在该领域的自主研发与应用还处于起步阶段.本文在系统梳理MIP在国内外有机污染场地应用案例的基础上,从文献计量学的角度分析了该领域的研究现状与未来发展态势.结果表明:自1996年首次有文献报道MIP的应用以来,该领域的发文数量呈逐年增加趋势.当前,国际上对MIP的研究和应用较多的国家主要为美国和中国.从已有应用案例来看,MIP主要应用于污染场地中苯系物、卤代烃、石油烃等多种污染物的原位实时检测. MIP的发展主要经历了3个阶段,分别为挥发性有机污染物传感器的研发、场地土壤及含水层污染物的测定,以及探头的联合应用.其中,MIP与其他多功能探头的有机耦合技术及装备的研发将成为该领域未来研发的重要方向.基于MIP在场地有机污染物检测中的局限性,并结合我国场地土壤调查的现实需求与关键科学问题,分别从阐明污染物界面传质与扩散机制、设计高性能半透膜材料、研发高精度钻测一体化装备,以及建立相关标准与技术指南等四方面,对我国污染场地土层钻进探测一体化技术与装备的研发需求与发展方向提出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膜界面探测器 挥发性有机物 半挥发性有机物 场地调查 钻进探测一体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凹凸棒石修饰丝网印刷碳电极的制备及其在Cd(Ⅱ)检测中应用 被引量:1
5
作者 陆紫琪 刘帅 +4 位作者 程盖弼 王晓康 陈健强 董元华 刘云 《分析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663-669,共7页
以天然廉价的凹凸棒石粘土矿物修饰丝网印刷碳电极为传感电极,采用方波阳极溶出伏安法对Cd(Ⅱ)进行分析检测。研究了凹凸棒石粘土矿物修饰浓度、富集电位、富集时间、溶液pH以及干扰离子对Cd(Ⅱ)检测的影响。在优化实验条件下,传感电极... 以天然廉价的凹凸棒石粘土矿物修饰丝网印刷碳电极为传感电极,采用方波阳极溶出伏安法对Cd(Ⅱ)进行分析检测。研究了凹凸棒石粘土矿物修饰浓度、富集电位、富集时间、溶液pH以及干扰离子对Cd(Ⅱ)检测的影响。在优化实验条件下,传感电极对Cd(Ⅱ)具有敏感的监测特性,峰电流(y)与Cd(Ⅱ)的质量浓度(x)在10~175μg/L范围内具有良好的响应性能,线性方程为y(μA)=0.09056 x+0.3350(R^(2)=0.9951),检测限(S/N=3)为1.18μg/L。将该传感器应用于实际河水样品中Cd(Ⅱ)加标分析,回收率为98.6%~103.5%。凹凸棒石粘土矿物修饰电极构建的传感器制备简单,价格低廉,检测效果良好,可用于环境中Cd(Ⅱ)的快速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凹凸棒石粘土矿物 电化学传感器 丝网印刷碳电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