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鸡源鸭疫里默氏杆菌病研究进展
1
作者 刘存 刘海涛 +4 位作者 吕俊峰 李富金 徐晓菲 刘砚涵 王贵升 《家禽科学》 2025年第5期68-73,I0017,共7页
鸭疫里默氏杆菌病(Riemerella anatipestifer infection)是由鸭疫里默氏杆菌(Riemerella anatipestifer,RA)引发幼鸭败血性传染病,又称鸭传染性浆膜炎。其典型特征为传染性浆膜炎、纤维素性心炎、气囊炎、脑膜炎、输卵管炎或败血症等。... 鸭疫里默氏杆菌病(Riemerella anatipestifer infection)是由鸭疫里默氏杆菌(Riemerella anatipestifer,RA)引发幼鸭败血性传染病,又称鸭传染性浆膜炎。其典型特征为传染性浆膜炎、纤维素性心炎、气囊炎、脑膜炎、输卵管炎或败血症等。由于存在药物治疗效果欠佳、血清型多样、菌株致病性不均等问题,该病死亡率居高不下,给我国养鸭业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近年来,多个省份白羽鸡养殖密集地区的肉/种鸡均出现感染鸭疫里默氏杆菌的情况,不仅给养殖户带来诸多困扰,也使许多养殖企业遭受一定的经济损失,引发大家关注。目前,针对鸡源鸭疫杆菌病缺乏系统全面的文献报道。因此,本文拟从鸡源鸭疫里默氏杆菌的病原学、临床症状、流行现状及防控措施等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为广大养殖户更好地了解该病,减轻恐慌情绪,同时为养殖企业/户预防与控制鸡源鸭疫里默氏杆菌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鸡源鸭疫里默氏杆菌 流行现状 孵化传播 防控措施 生物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菏泽市肉鸭旱养对耕地及水体环境的影响
2
作者 朱丹丹 沈俊俊 +7 位作者 刘威 孙福方 蔡中峰 王付云 杨秀梅 赫兰保 展光建 冯艳忠 《中国沼气》 2025年第4期47-53,共7页
近年来,随着肉鸭规模化养殖数量的不断增加,养殖过程中产生的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为深入研究菏泽市肉鸭养殖对耕地及水体的影响,基于2022年各县区主要畜禽养殖出栏数量、耕地面积和水资源总量,评估肉鸭养殖对耕地、水体污染负荷的贡... 近年来,随着肉鸭规模化养殖数量的不断增加,养殖过程中产生的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为深入研究菏泽市肉鸭养殖对耕地及水体的影响,基于2022年各县区主要畜禽养殖出栏数量、耕地面积和水资源总量,评估肉鸭养殖对耕地、水体污染负荷的贡献。结果表明:2022年菏泽市畜禽粪尿以及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分别为1389.92万t、164.88万t,耕地负荷为18.16 t·hm^(-2),预警级别处于Ⅱ级。其中肉鸭产生量分别为166.39万t、19.53万t,贡献率为11.97%、11.84%。鸭粪水体COD、BOD 5、NH_(4)^(+)-N、TN、TP的等标排放量分别为16.67亿m^(3)、48.54亿m^(3)、13.98亿m^(3)、29.46亿m^(3)、70.66亿m^(3),对水体等标污染指数为6.22,影响较小,但是郓城县、曹县、鄄城县和巨野县水体等标污染指数均高于全市指数,风险较高,其中郓城县,位居全市第一。总之,菏泽市需要进一步调整优化肉鸭养殖产业布局,在提高鸭粪资源化利用,加大养鸭企业粪污管理的同时,适当减少以上4县区的肉鸭养殖数量,鼓励其他县区发展肉鸭养殖,降低局部肉鸭养殖污染风险,进而降低全市污染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肉鸭养殖 耕地及水体污染负荷 预警级别 风险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可见光-近红外高光谱信息与数据融合的木质化鸡胸肉的判别模型构建 被引量:2
3
作者 张娜 李震 +5 位作者 兰维杰 屠康 武杰 王兆山 赵干 潘磊庆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86-293,共8页
木质化鸡胸肉(wooden breast,WB)制约肉鸡行业发展,传统触诊检测方法耗时且效率低,为提升高光谱成像(hyperspectral imaging,HSI)技术检测鸡胸肉木质化程度的效果,本论文以白羽鸡鸡胸肉为研究对象,将其划分4个木质化等级,采集其在400~1... 木质化鸡胸肉(wooden breast,WB)制约肉鸡行业发展,传统触诊检测方法耗时且效率低,为提升高光谱成像(hyperspectral imaging,HSI)技术检测鸡胸肉木质化程度的效果,本论文以白羽鸡鸡胸肉为研究对象,将其划分4个木质化等级,采集其在400~1000和1000~2000 nm内的HSI信息,通过不同光谱预处理算法和特征波段筛选方法,建立基于全波段、特征波段和HSI数据融合的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Partial least squares-discriminant analysis,PLS-DA)模型和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SVM)模型。结果显示,SVM模型比PLSDA模型更适于判别鸡胸肉木质化程度,基于1000~2000 nm内全波段和特征波段的最佳模型预测集总体正确率均高于400~1000 nm内的模型,基于两波段HSI数据融合的木质化判别模型优于基于单一波段(包括全波段和特征波段)的模型,最佳模型预测集总体正确率为96.7%,能较好地区分出4个木质化等级,且对4个等级的判别准确率均可达90%以上。研究结果为HSI实现木质化鸡胸肉的准确无损检测提供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质化鸡胸肉 可见-近红外高光谱 短波红外高光谱 光谱数据融合 判别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优化BP神经网络提高高光谱检测调理鸡肉菌落总数精度 被引量:16
4
作者 王浩云 宋进 +3 位作者 潘磊庆 袁培森 郭振环 徐焕良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302-309,共8页
针对调理鸡肉菌落总数在贮藏期间易受到外界因素影响,提出了一种优化反向传播(back propagation,BP)神经网络的调理鸡肉菌落总数预测方法。以贮藏在4℃条件下的调理鸡肉为研究对象,采集其表面400~1 000 nm高光谱信息共计419个波段作为... 针对调理鸡肉菌落总数在贮藏期间易受到外界因素影响,提出了一种优化反向传播(back propagation,BP)神经网络的调理鸡肉菌落总数预测方法。以贮藏在4℃条件下的调理鸡肉为研究对象,采集其表面400~1 000 nm高光谱信息共计419个波段作为全波段,并利用竞争性自适应重加权(competitive adaptive reweighted sampling,CARS)算法筛选出34个特征波段,分别以全波段和特征波段对应的光谱值作为BP神经网络输入,采用鸟群算法(bird swarm algorithm,BSA)和免疫算法(immune algorithm,IA)优化BP神经网络的初始权重和阈值,建立调理鸡肉菌落总数的BP、BSA-BP、IA-BP、BSA-IA-BP预测模型。试验结果表明:经过CARS筛选特征波长的BSA-IA-BP模型预测效果最佳,预测集相关系数RP、均方根误差、剩余预测偏差分别为0.93、0.31lg(CFU/g)、2.68,且模型稳定性最好。该研究为基于BP神经网络实现调理鸡肉菌落总数快速无损检测提供了算法支撑和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光谱 图像处理 调理鸡肉 菌落总数 鸟群算法 免疫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物医学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与思考
5
作者 夏庆祥 张金强 +5 位作者 顾甜甜 张英 李健 毕司英 蔡国栋 李汝春 《山东畜牧兽医》 2023年第7期77-79,共3页
以山东畜牧兽医职业学院动物医学专业为例,基于企业岗位需求,校企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优化教学课程体系,共同组织教学实施,改革教学评价机制,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及社会服务能力,切实推动现代学徒制教育实施。
关键词 动物医学 现代学徒制 人才培养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樱桃谷鸭产蛋鸭鸭肝炎免疫攻毒试验
6
作者 夏庆祥 张金强 +2 位作者 顾甜甜 张英 李舫 《山东畜牧兽医》 2023年第1期5-7,共3页
2021年在产蛋种鸭上共分离到3株鸭肝炎病毒,1株分离自临邑农户父母代产蛋鸭(1型和3型混合毒),另2株分别分离自益客集团肥城3场和肥城1场。本试验拟通过鸭肝炎病毒疫苗免疫攻毒,以期验证鸭肝炎病毒是否会引起产蛋鸭产蛋下降和不同免疫方... 2021年在产蛋种鸭上共分离到3株鸭肝炎病毒,1株分离自临邑农户父母代产蛋鸭(1型和3型混合毒),另2株分别分离自益客集团肥城3场和肥城1场。本试验拟通过鸭肝炎病毒疫苗免疫攻毒,以期验证鸭肝炎病毒是否会引起产蛋鸭产蛋下降和不同免疫方式能否提供免疫保护。经过实验证明,分离产蛋鸭的鸭肝炎1型野毒株可造成产蛋高峰鸭群产蛋下降,并引发种鸭自然换羽;活苗加油苗的免疫方式可提供较好的免疫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鸭肝炎病毒 攻毒 免疫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鹅细小病毒灭活疫苗的制备
7
作者 展光建 吕凤霞 +3 位作者 陈先亮 元娜 刘东 董世山 《中国动物检疫》 2025年第9期104-110,共7页
新型鹅细小病毒(novel goose parvovirus,NGPV)能够引起一种以鸭发育迟缓、大舌、短喙为主要特征的鸭短喙矮小综合征(short beak and dwarfism syndrome,SBDS)。为有效防控该病,本研究开展了NGPV灭活疫苗的制备工作。将NGPV SDHZ0512株... 新型鹅细小病毒(novel goose parvovirus,NGPV)能够引起一种以鸭发育迟缓、大舌、短喙为主要特征的鸭短喙矮小综合征(short beak and dwarfism syndrome,SBDS)。为有效防控该病,本研究开展了NGPV灭活疫苗的制备工作。将NGPV SDHZ0512株在鸭胚成纤维细胞中增殖,经灭活、乳化等流程,制备了3批灭活疫苗,并进行了安全性、免疫效力、攻毒保护及田间试验。结果显示:使用3批疫苗免疫7日龄樱桃谷肉鸭(1.0 mL/羽,肌注),均未引起鸭局部或全身不良反应;免疫21日龄樱桃谷肉鸭28 d后,3批疫苗均诱导机体产生高水平乳胶凝集(latex agglutination,LA)抗体(效价为4.1 log2~4.4 log2);使用202403批疫苗免疫16周龄樱桃谷肉种鸭,一免后28 d,LA抗体效价达6.8 log2,二免后28 d达10.1 log2,50周龄时仍维持在4.5 log2。免疫种鸭后代攻毒试验显示:30周龄种鸭后代可获得有效增重保护和100%排毒保护;40周龄种鸭后代可获得有效增重保护,但排毒保护下降(2/10排毒);50周龄种鸭后代仅提供部分增重保护,且无排毒保护(10/10排毒)。对免疫和未免疫种鸭后代鸭苗同时在SBDS发病场进行养殖对比试验,结果发现:免疫母抗组成活率为98.2%~98.3%,平均体质量为3.07~3.08 kg,料肉比为1.81~1.83;非免组成活率为94.2%~95.4%,平均体质量为2.80~2.81 kg,料肉比为1.96~2.08,部分鸭出现典型发病症状。研究表明,本研究制备的3批灭活疫苗安全、有效,免疫后可刺激樱桃谷肉鸭产生良好且持久的抗体,并为商品代鸭群提供有效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鹅细小病毒 灭活疫苗 免疫效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