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9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l_2O_3 基陶瓷摩阻材料的摩擦磨损特性 被引量:12
1
作者 陈志刚 陈晓虎 刘军 《摩擦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267-271,共5页
在MG-200磨损试验机上,对以Al2O3为基体,分别添加固体润滑剂组元石墨和氮化硼制备的2种陶瓷摩阻材料的摩擦磨损特性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给定的试验条件下,添加石墨或氮化硼都可以改善材料摩擦性能的稳定性;分... 在MG-200磨损试验机上,对以Al2O3为基体,分别添加固体润滑剂组元石墨和氮化硼制备的2种陶瓷摩阻材料的摩擦磨损特性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给定的试验条件下,添加石墨或氮化硼都可以改善材料摩擦性能的稳定性;分别在100℃,200℃,300℃和400℃下定温试验时,这2种摩阻材料都具有较高的摩擦因数和良好的耐磨性,其中含氮化硼之摩阻材料的耐磨性比含石墨之摩阻材料的更好,前者在400℃时的磨损率仅为后者在同温时的1/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瓷 摩阻材料 石墨 氮化硼 摩擦磨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性能工程塑料聚醚醚酮特性和应用的研究 被引量:12
2
作者 郭强 田爱国 陈志刚 《工程塑料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2期19-21,共3页
针对机械、化工等领域的典型易损易蚀件,研究开发出4种填充增强改性热塑性工程塑料聚醚醚酮(PEE-K),通过对这些材料的物理、力学和摩擦学性能的试验评价,表明其具有高强度、低摩擦系数和高耐磨性能等特性,并且将PEEK-4、PEEK-2和PEEK-1... 针对机械、化工等领域的典型易损易蚀件,研究开发出4种填充增强改性热塑性工程塑料聚醚醚酮(PEE-K),通过对这些材料的物理、力学和摩擦学性能的试验评价,表明其具有高强度、低摩擦系数和高耐磨性能等特性,并且将PEEK-4、PEEK-2和PEEK-1等几种配方材料成功地应用于气体压缩机阀片和发电机组高温动密封环以及耐腐蚀阀门动密封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醚醚酮 力学性能 摩擦学性能 阀片 动密封 工程塑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境材料学的兴起对汽车工业用钢材发展的影响 被引量:2
3
作者 罗新民 《机械工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6-8,46,共4页
从汽车工业发展和资源环境合理利用出发 ,介绍了环境材料的基本概念和汽车工业的环境影响评价 ,着重阐述了环境材料概念的提出对汽车工业用钢材发展的影响 。
关键词 环境材料学 钢材 环境材料 汽车工业 环境影响评价 再生循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材料的微生物腐蚀研究与进展 被引量:21
4
作者 凌云 陈志刚 《江苏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0年第1期53-56,共4页
从打破钝态层的稳定性,增加了Cl-的攻击性,代谢产物对钝化膜的侵蚀作用,多种细菌共同作用四个方面对重要的应用材料不锈钢的微生物腐蚀机理进行了分析,并从阴极保护,控制营养条件,采用杀菌剂、保护层四个方面分析了微生物腐蚀控制措施... 从打破钝态层的稳定性,增加了Cl-的攻击性,代谢产物对钝化膜的侵蚀作用,多种细菌共同作用四个方面对重要的应用材料不锈钢的微生物腐蚀机理进行了分析,并从阴极保护,控制营养条件,采用杀菌剂、保护层四个方面分析了微生物腐蚀控制措施对微生物腐蚀的未来研究和发展趋势作了展望指出要对微生物腐蚀机理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应建立一个微生物、环境、材料三者之间的关系,不锈钢的微生物腐蚀有待研究.积累各种材料对微生物腐蚀抵抗能力的数据参数开发鉴定、监控、预测微生物腐蚀的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 腐蚀 硫酸盐还原菌 材料 金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并行工程在车辆系统工程中的应用 被引量:1
5
作者 雷玉成 韩向东 +2 位作者 王存堂 何新峰 周孔亢 《江苏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1年第6期22-25,共4页
论述并行工程在车辆系统工程中的应用 ,提出采用并行工程实施车辆系统工程的新思路 ,重点讨论实施并行工程的关键环节和体会 ,以及产品设计过程中的任务调度 ,指出在并行工程中团队精神的重要性 实践证明 ,采用并行工程能有效地降低生... 论述并行工程在车辆系统工程中的应用 ,提出采用并行工程实施车辆系统工程的新思路 ,重点讨论实施并行工程的关键环节和体会 ,以及产品设计过程中的任务调度 ,指出在并行工程中团队精神的重要性 实践证明 ,采用并行工程能有效地降低生产成本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并行工程 车辆系统 团队精神 产品设计 工艺流程 制造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材料的基本效应及其应用 被引量:22
6
作者 高春华 《江苏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1年第6期45-49,共5页
阐述了纳米材料所独有的表面效应、小尺寸效应、量子尺寸效应以及宏观量子尺寸效应 ,这些效应使得它们在磁、光、电、敏感等方面呈现出常规材料不具备的特性 综述了纳米材料在传感、催化、光学、生物、医学、磁性等方面的应用 。
关键词 纳米材料 表面效应 小尺寸效应 量子尺寸效应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铝合金车轮材料A356中钠与锶变质差异 被引量:7
7
作者 赵玉涛 傅现强 《江苏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9年第1期55-58,共4页
通过对比试验考察了铝合金A356中钠与锶的变质的差异.借助于扫描电镜和电子探针(JXA840A)分析了显微组织中相的分布及生长形貌,并从晶体生长和变质原子特性方面,对变质机理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铝合金 车轮 变质 ZL101A 汽车 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强度、高延性铝合金车轮材料的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赵玉涛 《江苏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6年第6期68-73,共6页
探讨了Fe量对摩托车车轮材料铝合金A356的影响,通过研究加入铬(Cr)将铁相针状改变成汉字状;以及高效复合熔剂处理,大大细化初生α(Al)相、变质共晶硅,提高了A3s6合金的综合性能,使其获得高强度和高韧性.
关键词 车轮 铝合金 强度 延性 摩托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环境材料学展望汽车工业用钢材的现状与前景 被引量:2
9
作者 罗新民 《江苏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1年第4期24-28,40,共6页
从汽车工业发展和资源环境合理利用出发 ,介绍了环境材料的基本概念和汽车工业的环境影响评价 ,从环境材料学的观点 ,着重综述了汽车工业用钢材的现状和发展前景 ,指出了汽车工业用钢材环境材料化的可能途径 。
关键词 环境材料 汽车工业 环境影响评价 钢材 再生循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属材料固-液转变过程的低频内耗研究
10
作者 陈刚 朱震刚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z2期276-278,共3页
介绍双试样悬浮方法测量金属材料固-液转变过程低频内耗的原理,提出不同条件下的力学模型,并由这些力学模型推导了不同扭摆振动系统的内耗表达式.通过对纯Zn固-液转变过程低频内耗的实际测量,证实了该方法在金属材料固-液转变... 介绍双试样悬浮方法测量金属材料固-液转变过程低频内耗的原理,提出不同条件下的力学模型,并由这些力学模型推导了不同扭摆振动系统的内耗表达式.通过对纯Zn固-液转变过程低频内耗的实际测量,证实了该方法在金属材料固-液转变过程内耗测量研究中的可行性,并对上述测量方法的特点进行了初步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材料 固-液转变 低频内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熔剂法制备SiC_p/ZA27复合材料的工艺和性能研究
11
作者 周明 赵玉涛 蒋宗宇 《江苏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9年第3期71-76,共6页
针对液态搅拌法制备SiCp/ZA27复合材料,研制出高效复合熔剂,用它处理SiC颗粒表面,以改变颗粒表面物理结构和化学特性,引起反应润湿,造成熔体的成分起伏并优化结晶条件,从而一气完成改善润湿、变质精炼和活性吸附金... 针对液态搅拌法制备SiCp/ZA27复合材料,研制出高效复合熔剂,用它处理SiC颗粒表面,以改变颗粒表面物理结构和化学特性,引起反应润湿,造成熔体的成分起伏并优化结晶条件,从而一气完成改善润湿、变质精炼和活性吸附金相分析表明:宏观上制得的复合材料组织致密、颗粒分布均匀且界面结合良好;微观上颗粒处于晶内,呈现颗粒吞没机制就凝固特性,复合材料宏观上仍以糊状方式凝固,但在颗粒微区内,凝固方式从颗粒表层至熔体中心由中间凝固,甚至逐层凝固,向糊状凝固方式过渡通过比较试验,分析并获得了最优熔剂处理工艺和最优液态搅拌工艺经凝固过程固液界面行为分析证实,控制合适的熔剂层厚度和配比能够实现颗粒吞没机制,使颗粒处于晶内,此时颗粒分布均匀、组织致密、界面结合强,制得的复合材料的常温抗拉强度约为310~360MPa,延伸率约处于0.5%~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材料 碳化硅 锌铝合金 熔剂法 液态搅拌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Re的Al-Zn基钎焊材料的研究
12
作者 程晓农 陆剑清 《江苏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7年第5期78-82,共5页
针对汽车热交换器的焊接,研制了一种用于铝及其合金钎焊的含Re的Al-Zn基合金钎料,对其成分、组织及力学性能、工艺性能、抗腐蚀性能进行了试验研究,获得了满意结果.
关键词 汽车 钎焊材料 铝锌合金 稀土元素 热交换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属基复合材料参数对断裂韧性的影响
13
作者 周飞 罗启富 《江苏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5年第6期56-59,共4页
提出新的断裂理论模型,描述粒子强化的金属基复合材料的屈服强度,杨氏模量、粒子尺寸等材料参数与平面应变断裂韧性的关系,揭示粒子尺寸对断裂韧性的影响,并与实验相比较,结果表明:该模型与实验相吻合。
关键词 金属基复合材料 断裂韧性 粒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仿生叠层复合材料的研究现状与发展 被引量:4
14
作者 韩启成 程晓农 赵玉涛 《江苏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1年第5期8-11,共4页
一些天然的生物材料在结构和性能上具有优异的匹配性 ,这些结构特征为人工合成复合材料提供了一些有益的启示 文中在分析某些天然生物材料的强韧化机理的基础上 ,系统地介绍了仿生复合材料尤其是叠层复合材料的仿生设计原理、制备方法... 一些天然的生物材料在结构和性能上具有优异的匹配性 ,这些结构特征为人工合成复合材料提供了一些有益的启示 文中在分析某些天然生物材料的强韧化机理的基础上 ,系统地介绍了仿生复合材料尤其是叠层复合材料的仿生设计原理、制备方法、主要研究内容和现状 指出考虑工艺参数的影响 ,制备出材料并建立相关条件下的仿生模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车工程 仿生模型 设计原理 制备方法 仿生复合材料 叠层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i_3N_4/SiC_p复相陶瓷材料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5
作者 马伟民 佘正国 《江苏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9年第4期68-71,共4页
综述了SiC颗粒弥散强化Si3N4基陶瓷材料的研究近况,根据Si3N4和SiC的不同烧结机理对Si3N4/SiCp复相陶瓷材料烧结机理以及SiCp的掺入对材料可烧结性的影响进行了理论上的探讨将SiCp粒子的尺寸对S... 综述了SiC颗粒弥散强化Si3N4基陶瓷材料的研究近况,根据Si3N4和SiC的不同烧结机理对Si3N4/SiCp复相陶瓷材料烧结机理以及SiCp的掺入对材料可烧结性的影响进行了理论上的探讨将SiCp粒子的尺寸对Si3N4/SiCp复相陶瓷材料显微结构和力学性能的影响与材料可烧结性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通过比较热压Si3N4/SiCp复相陶瓷材料和Si3N4/纳米SiCp复相陶瓷材料中SiCp含量对材料显微结构和力学性能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力学性能 显微结构 氮化硅 碳化硅 复相陶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学法合成纳米氧化铝粉体工艺研究 被引量:19
16
作者 郝臣 陈彩凤 +1 位作者 陈志刚 陈雪梅 《机械工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7期25-27,共3页
研究了以铝铵钒和碳酸氢铵为原料 ,用化学法合成尺寸均一、颗粒细小分散的碱式碳酸铝铵前驱沉淀物 ,进而制备纳米氧化铝粉体的工艺。数据表明 :反应物的混合方式对前驱沉淀物及粉体的尺寸和形貌都有很大的影响。用先缓慢滴加 ,在反应物... 研究了以铝铵钒和碳酸氢铵为原料 ,用化学法合成尺寸均一、颗粒细小分散的碱式碳酸铝铵前驱沉淀物 ,进而制备纳米氧化铝粉体的工艺。数据表明 :反应物的混合方式对前驱沉淀物及粉体的尺寸和形貌都有很大的影响。用先缓慢滴加 ,在反应物充分混合且过饱和度达到一定程度的基础上 ,再将沉淀剂雾化加入的工艺有利于得到尺寸均一、细小分散的NH4 Al(OH ) 2 CO3胶体 ,经灼烧最终制得平均粒径为 15nm左右的α Al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法 合成 雾化 前驱沉淀物 氧化铝 纳米粉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iB_2和ZrB_2晶体结构与性能的电子理论研究 被引量:21
17
作者 纪嘉明 周飞 +1 位作者 李忠华 李志章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358-360,共3页
根据固体与分子经验电子理论 ,对TiB2 和ZrB2 相进行了价电子结构分析 ;采用键距差 (BLD)方法 ,计算了TiB2 和ZrB2 晶体中各键上的共价电子数。结果表明 :TiB2 和ZrB2 相是靠键距为 3a/3的B—B最强键连接的 ,该键上的共价电子数影响化... 根据固体与分子经验电子理论 ,对TiB2 和ZrB2 相进行了价电子结构分析 ;采用键距差 (BLD)方法 ,计算了TiB2 和ZrB2 晶体中各键上的共价电子数。结果表明 :TiB2 和ZrB2 相是靠键距为 3a/3的B—B最强键连接的 ,该键上的共价电子数影响化合物的硬度。化合物的强度可由 η =nc/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硼化钛 二硼化锆 价电子结构 硬度 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ialon陶瓷热挤压模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7
18
作者 刘军 罗启富 +2 位作者 余正国 陈雪梅 陈志刚 《中国机械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3期57-58,共2页
用Sialon陶瓷取代3Cr2W8V钢进行热挤压模的应用试验,取得良好效果,并对与应用相关的陶瓷材料抗热震性和磨损性能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 陶瓷 热挤压模 热震 磨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i/Cu/Ti部分瞬间液相连接Si_3N_4的界面反应和连接强度 被引量:33
19
作者 周飞 李志章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273-278,共6页
用Ti/Cu/Ti多层中间层在 12 73K进行氮化硅陶瓷部分瞬间液相连接 ,实验考察了保温时间对连接强度的影响。用SEM ,EPMA和XRD对连接界面进行微观分析 ,并用扩散路径理论 ,研究了界面反应产物的形成过程。结果表明 :在连接过程中 ,Cu与Ti... 用Ti/Cu/Ti多层中间层在 12 73K进行氮化硅陶瓷部分瞬间液相连接 ,实验考察了保温时间对连接强度的影响。用SEM ,EPMA和XRD对连接界面进行微观分析 ,并用扩散路径理论 ,研究了界面反应产物的形成过程。结果表明 :在连接过程中 ,Cu与Ti相互扩散 ,形成Ti活度较高的液相 ,并与氮化硅发生反应 ,在界面形成Si3N4 /TiN/Ti5Si3+Ti5Si4 +TiSi2 /TiSi2 +Cu3Ti2 (Si) /Cu的梯度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部分瞬间液相连接 氮化硅 扩散路径 界面反应 连接强度 陶瓷 钎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湿化学法制备α-Al_2O_3纳米粉 被引量:5
20
作者 李江 潘裕柏 +1 位作者 陈志刚 郭景坤 《硅酸盐通报》 CAS CSCD 2003年第1期92-95,共4页
以分析纯硫酸铝铵和碳酸氢铵为原料 ,采用湿化学法制备单分散超细NH4 Al2 (OH) 2 CO3先驱沉淀物 ,在 1 1 0 0℃下灼烧得到平均粒径为 2 0nm的α Al2 O3纳米粉体。对粉体进行了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 (TEM)、X射线衍射 (XRD)、比表面积... 以分析纯硫酸铝铵和碳酸氢铵为原料 ,采用湿化学法制备单分散超细NH4 Al2 (OH) 2 CO3先驱沉淀物 ,在 1 1 0 0℃下灼烧得到平均粒径为 2 0nm的α Al2 O3纳米粉体。对粉体进行了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 (TEM)、X射线衍射 (XRD)、比表面积 (BET)、热重 (TG)、差热 (DTA)、粒度分布等表征 ,此法获得的粉体无明显团聚 ,粒度分布均匀 ,颗粒尺寸小 ,其煅烧温度比通常低 1 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化学法 制备 α-Al2O3纳米粉 氧化铝 籽晶 先驱沉积物 团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