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FRP片材水下搭接与加固混凝土柱的力学性能
1
作者 王志豪 赵康 +2 位作者 魏洋 柳林 张依睿 《深圳大学学报(理工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64-272,I0003,I0004,共11页
近年来,纤维增强复合材料(fiber reinforced polymer,FRP)被应用于桥梁水下结构的加固,但FRP在水下无可靠搭接,仅能作为临时模板.为探究搭接FRP水下加固混凝土柱的可行性与机理,设计了100个FRP片材的搭接试件进行拉伸试验,分析搭接环氧... 近年来,纤维增强复合材料(fiber reinforced polymer,FRP)被应用于桥梁水下结构的加固,但FRP在水下无可靠搭接,仅能作为临时模板.为探究搭接FRP水下加固混凝土柱的可行性与机理,设计了100个FRP片材的搭接试件进行拉伸试验,分析搭接环氧胶的种类、搭接长度和搭接环境对FRP片材搭接试件的破坏形态和力学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随着搭接长度的减小,FRP片材搭接试件易发生剥离破坏,反之则易发生FRP拉断破坏;搭接长度达到100 mm时,搭接试件发生FRP拉断破坏,且水下搭接试件的剪切强度皆能达到陆上搭接试件的70%以上,证明了水下搭接FRP的可行性.在优选浸渍胶的基础上,制备6个搭接FRP片材加固混凝土柱试件、6个不分散砂浆圆柱体试件和3个混凝土圆柱体试件,进行轴压试验.结果表明,搭接FRP片材的加固试件在搭接区域之外发生FRP断裂破坏,且水下试件的极限强度达到陆上试件的88.5%,证实了水下搭接FRP加固柱的可行性.研究成果可为水下墩柱FRP加固技术的工程应用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梁工程 纤维增强复合材料 水下搭接 拉伸试验 破坏形态 剪切强度 轴压试验 极限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SS-HPC与既有混凝土界面抗剪性能试验研究
2
作者 吕昭旭 张冠军 +2 位作者 杨才千 杜文平 李郴 《混凝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6,11,共7页
为研究早强自密实补偿收缩高性能混凝土(ESS-HPC)和普通混凝土(OCS)的界面黏结性能,设计并制作了27组试件,通过直剪试验分析ESS-HPC抗压强度、OCS表面处理方式、ESS-HPC养护龄期和界面剂等参数对界面黏结强度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ESS-H... 为研究早强自密实补偿收缩高性能混凝土(ESS-HPC)和普通混凝土(OCS)的界面黏结性能,设计并制作了27组试件,通过直剪试验分析ESS-HPC抗压强度、OCS表面处理方式、ESS-HPC养护龄期和界面剂等参数对界面黏结强度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ESS-HPC&OCS试件界面破坏形态主要分为界面破坏、界面剪切破坏以及界面和OCS基体部分破坏;当ESS-HPC强度等级从C60增加到C75时,试件的剪切黏结强度增加了近15%;对比未处理表面,凿毛+钻孔组试件的黏结强度可提升80.91%;在界面处使用丁苯乳液作为界面剂时,试件的黏结强度要高于其他界面剂的试件,但均低于无界面剂的现浇试件组,增加界面剂最高可降低界面黏结强度约26.1%;此外,界面黏结强度随着养护龄期的增加而呈增长趋势,且在28 d后这一趋势逐渐趋于稳定。因此,建议采用强度更高的ESS-HPC并在OCS表面进行钻孔和凿毛,以有效确保ESS-HPC的加固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强自密实补偿收缩高性能混凝土(ESS-HPC) 黏结性能 粗糙度 直剪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氨酯与稀释沥青相互作用的分子动力学模拟
3
作者 佘兆宇 刘林林 +2 位作者 晏应 李靖 盛云霓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81-185,189,共6页
为从分子尺度深入了解聚氨酯与稀释沥青的相互作用,采用Materials Studio软件,分别构建沥青、聚氨酯、聚氨酯-稀释沥青共混模型,并验证模型准确性。基于分子动力学模拟,开展温度和聚氨酯掺量对稀释沥青内聚能密度、溶解度参数、相互作... 为从分子尺度深入了解聚氨酯与稀释沥青的相互作用,采用Materials Studio软件,分别构建沥青、聚氨酯、聚氨酯-稀释沥青共混模型,并验证模型准确性。基于分子动力学模拟,开展温度和聚氨酯掺量对稀释沥青内聚能密度、溶解度参数、相互作用能、力学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建立的沥青和聚氨酯分子模型较合理,能够表征沥青和聚氨酯真实特性;随着温度的升高,稀释沥青和稀释沥青-聚氨酯共混体系的内聚能密度均呈下降趋势;在[-10℃,100℃]范围内,聚氨酯添加物能够降低稀释沥青的内聚能密度,不同温度下降低幅度平均为15%;在60℃时,稀释沥青与聚氨酯的溶解度参数δ差值最小,各总相互作用能和范德华势能最大,体系最稳定;聚氨酯能够提高稀释沥青的力学参数,并且力学参数与聚氨酯的掺量呈正相关关系。研究对树脂改性冷补沥青混合料具有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补料 聚氨酯 稀释沥青 分子动力学 相互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在桥梁变形监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13
4
作者 胡洋 韩扬 梁文鹏 《测绘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79-182,共4页
随着我国经济的加速腾飞,城市交通设施建设力度在不断加大,桥梁作为城市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建设与检测技术等方面也在不断更新与提高。桥梁在长期运行后,由于受不均匀荷载及自然不可控外力等因素影响,局部会出现变形、裂缝等病害。... 随着我国经济的加速腾飞,城市交通设施建设力度在不断加大,桥梁作为城市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建设与检测技术等方面也在不断更新与提高。桥梁在长期运行后,由于受不均匀荷载及自然不可控外力等因素影响,局部会出现变形、裂缝等病害。由于桥梁横跨水面,受车流量及自然因素的影响,常规的GNSS接收机、全站仪等测量仪器难以快速、准确地获取桥梁全空间信息数据,而三维激光扫描由于其作业效率高、非接触等特点,具有传统测量设备无法比拟的优势。本文以江苏润扬大桥为例,探讨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在桥梁变形监测中的应用,详细介绍了外业扫描、点云拼接去噪、成果图绘制及变形分析等步骤,为桥梁监测的新手段应用提供了借鉴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激光扫描 点云 桥梁 变形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拌沥青混合料拌和和易性的评价方法 被引量:6
5
作者 董夫强 祖元哲 +2 位作者 朱启洋 柳林 王海军 《建筑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75-282,共8页
基于沥青混合料的材料组成及分布,采用扫描电镜(SEM)测定热拌沥青混合料中集料表面裹附的沥青膜厚度,并提出一种拌和和易性评价指标.采用集料分布均匀性和压实度测试结果进一步验证和分析不同热拌沥青混合料拌和和易性的变化规律.结果表... 基于沥青混合料的材料组成及分布,采用扫描电镜(SEM)测定热拌沥青混合料中集料表面裹附的沥青膜厚度,并提出一种拌和和易性评价指标.采用集料分布均匀性和压实度测试结果进一步验证和分析不同热拌沥青混合料拌和和易性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沥青种类、级配类型及拌和温度对热拌沥青混合料拌和和易性影响作用不同;沥青膜在集料表面裹附得越均匀,热拌沥青混合料的拌和和易性就越好,集料分布的离散性越小,热拌沥青混合料成型的压实度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工程 热拌沥青混合料 拌和和易性 沥青膜厚度 压实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A-BP神经网络的软土路基运营期沉降预测 被引量:30
6
作者 丁建文 魏霞 +3 位作者 高鹏举 胡健 陈伟航 焦宁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585-591,共7页
为了实现高速公路软土路基沉降的准确预测,采用遗传算法(GA)优化BP神经网络,研究3种输入对预测结果精度的影响.选取时间t以及其15 d前的沉降量S_(t-15)和平均沉降速率v_(t-15)为影响因素,在t、t-S_(t-15)、t-S_(t-15)-v_(t-15)三种输入... 为了实现高速公路软土路基沉降的准确预测,采用遗传算法(GA)优化BP神经网络,研究3种输入对预测结果精度的影响.选取时间t以及其15 d前的沉降量S_(t-15)和平均沉降速率v_(t-15)为影响因素,在t、t-S_(t-15)、t-S_(t-15)-v_(t-15)三种输入下,分别取某高速公路软土路基运营期实测沉降数据的前50%、80%为训练集,余下原始数据为测试集,重复训练10次后取平均值作为输出值.采用决定系数(R^(2))来判别模型拟合度,均方根误差(RMSE)和平均绝对百分比误差(MAPE)作为模型性能的评价指标.结果表明:3种输入的R^(2)均大于0.99;训练集占原始数据的比例为50%时,t-S_(t-15)输入的预测误差最小,RMSE为1.31 mm,MAPE为4.71%;训练集占原始数据的比例为80%时,t-S_(t-15)-v_(t-15)输入的预测误差最小,RMSE为0.29 mm,MAPE为1.00%.t、t-S_(t-15)、t-S_(t-15)-v_(t-15)三种输入都可对路基沉降进行预测,其中t-S_(t-15)-v_(t-15)输入下取实测沉降数据的80%作为训练集时预测结果最精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土路基 运营期沉降 遗传算法(GA) BP神经网络 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空隙沥青混凝土空隙参数与渗透特性相关性 被引量:8
7
作者 马翔 戎汉诚 +2 位作者 周培圣 王炯月 王红祥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646-1651,共6页
文章研制了一种渗透系数测试仪,该仪器能够测试同一试件的横向渗透系数和竖向渗透系数,采用该仪器测试了不同级配组成和压实程度的大空隙沥青混凝土试件的渗透系数,从而研究了大空隙沥青混凝土体积参数与渗透特性之间的相关关系,研究结... 文章研制了一种渗透系数测试仪,该仪器能够测试同一试件的横向渗透系数和竖向渗透系数,采用该仪器测试了不同级配组成和压实程度的大空隙沥青混凝土试件的渗透系数,从而研究了大空隙沥青混凝土体积参数与渗透特性之间的相关关系,研究结果表明:相比于空隙率,连通空隙率与大空隙沥青混凝土渗透特性有更好的相关性,其中连通空隙率与横向渗透系数相关性最好;减少细集料的用量将增加大空隙沥青混凝土的空隙率改善渗透性能,但改善效果逐渐减弱;压实程度对连通空隙率和横向渗透系数的影响更大,欠压会显著增加其渗透特性,超压会略微减弱其渗透特性,大空隙沥青混凝土路面开放交通的早期会因为压密而明显降低其排水功能,后期的影响减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空隙沥青混凝土 渗透系数 空隙率 连通空隙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桥面防水粘结材料的性能对比研究 被引量:16
8
作者 孟令国 江瑞龄 祝争艳 《森林工程》 2016年第3期73-75,80,共4页
通过室内试验,结合项目桥面铺装特点和气候条件,对NKY、热喷SBS改性沥青、改性乳化沥青、橡胶沥青4种防水粘结材料,进行低温柔韧性、耐热性、抗拉性能、抗剪性能、抗渗水性能以及常低温条件下抗损伤性能的试验,对比分析各性能,并综合考... 通过室内试验,结合项目桥面铺装特点和气候条件,对NKY、热喷SBS改性沥青、改性乳化沥青、橡胶沥青4种防水粘结材料,进行低温柔韧性、耐热性、抗拉性能、抗剪性能、抗渗水性能以及常低温条件下抗损伤性能的试验,对比分析各性能,并综合考虑项目冬季施工的实际情况,最终确定在该桥面铺装中采用NKY防水粘结材料,洒布量为0.9 kg/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面铺装 NKY 防水粘结材料 洒布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铺沥青混凝土温度衰变规律及强度特性 被引量:5
9
作者 马翔 徐成 +1 位作者 徐旭光 孙孝语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2518-2523,共6页
为分析新铺沥青混凝土温度变化规律及其高温稳定性,通过预埋在新成型SMA-13沥青混合料中的温度传感器测试不同厚度处的温度,并对不同环境温度条件下不同降温幅度的沥青混合料进行单轴贯入强度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环境温度对新铺沥青混... 为分析新铺沥青混凝土温度变化规律及其高温稳定性,通过预埋在新成型SMA-13沥青混合料中的温度传感器测试不同厚度处的温度,并对不同环境温度条件下不同降温幅度的沥青混合料进行单轴贯入强度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环境温度对新铺沥青混合料温度场变化规律影响显著,20℃中温条件下,降至表面温度50℃需要73 min,高温时段表面降温速率明显大于内部,而随着温度的降低表面降温速率小于内部;40℃高温条件下,降至表面温度50℃需要164 min,各测点降温速率较接近,表面温度越低降温速率越慢;不同环境温度条件下的新铺沥青混凝土表现出不同的高温稳定性,在相同表面温度条件下,环境温度越低,单轴贯入强度越低,高温稳定性越差;将路表温度达到50℃作为新铺路面开放交通的标准时,较低环境温度条件下,内部温度过高可能导致超早期车辙,较高环境温度条件下,内部高温持续时间长可能导致超早期车辙,需要对不同条件下沥青混凝土的高温性能开展更全面的研究以便确定开放交通的合理时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铺沥青混凝土 温度场 贯入强度 开放交通时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徽表处技术在高速公路养护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8
10
作者 倪富健 徐中宁 张文浩 《重庆交通学院学报》 2003年第1期28-31,共4页
稀浆封层技术是一种性能优良的路面养护措施.随着聚合物改性乳化沥青的迅猛发展,以及施工技术的改进,又出现了聚合物改性乳化沥青稀浆封层,即微表处.在国外,微表处技术已广泛应用于高速公路的养护,并被证明是一种具有很高性能价格比的... 稀浆封层技术是一种性能优良的路面养护措施.随着聚合物改性乳化沥青的迅猛发展,以及施工技术的改进,又出现了聚合物改性乳化沥青稀浆封层,即微表处.在国外,微表处技术已广泛应用于高速公路的养护,并被证明是一种具有很高性能价格比的养护措施.而微表处技术在我国高速公路养护中的应用尚处于起步阶段.为此,本研究通过室内试验以及试铺路段,跟踪观测了工程实施后的路用性能,对微表处技术应用条件、实施效果以及应用前景进行了全面的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公路 改性乳化沥青 稀浆封层 微表处 路面养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CB试验的玄武岩纤维混合料抗裂性能 被引量:9
11
作者 丁皓 肖鹏 +2 位作者 夏炎 寇长江 陆鹏程 《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637-644,共8页
基于半圆弯拉试验,采用断裂能量、柔性指数等指标来评价玄武岩纤维对沥青混合料抗裂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不同沥青种类混合料,玄武岩纤维对SBS改性沥青混合料抗裂缝扩展性能的增强略优于基质沥青混合料的,但抗裂缝发展速度得到大... 基于半圆弯拉试验,采用断裂能量、柔性指数等指标来评价玄武岩纤维对沥青混合料抗裂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不同沥青种类混合料,玄武岩纤维对SBS改性沥青混合料抗裂缝扩展性能的增强略优于基质沥青混合料的,但抗裂缝发展速度得到大幅提升;对于不同最大公称粒径混合料,玄武岩纤维对细粒径混合料的抗裂缝扩展性能的增强效应优于粗粒径混合料的,而玄武岩纤维对细粒径混合料的抗裂缝发展速度的增强效应不如粗粒径沥青混合料的;对于不同集配的混合料,玄武岩纤维对连续级配的沥青混合料的抗裂缝扩展性能和抗裂缝开展速度的增强效应均优于间断型级配的沥青混合料的。总体而言,玄武岩纤维可以较大幅度地提高沥青混合料的抗开裂能力,并降低开裂时裂缝发展速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玄武岩纤维 沥青混合料 半圆弯拉试验 断裂能量 柔性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0℃零剪切粘度ZSV指标在高速公路养护沥青评价中的应用 被引量:10
12
作者 祝争艳 江瑞龄 孟令国 《森林工程》 2017年第2期83-87,共5页
根据高速公路养护工程的不同情况,通过试验室模拟现场情况制备相应条件的SBS改性沥青样品,采用动态剪切流变仪进行动态频率扫描试验,并采用Carreau模型进行多项式拟合得到不同样品的60℃ZSV。试验结果表明,储存温度越高、储存时间越长,... 根据高速公路养护工程的不同情况,通过试验室模拟现场情况制备相应条件的SBS改性沥青样品,采用动态剪切流变仪进行动态频率扫描试验,并采用Carreau模型进行多项式拟合得到不同样品的60℃ZSV。试验结果表明,储存温度越高、储存时间越长,其改性沥青的ZSV降低的幅度越大,说明养护工程中,改性沥青高温下不能长期储存;随着循环次数的增多,SBS改性沥青60℃ZSV整体呈现下降的趋势,且在相同循环次数时,60℃ZSV在170℃降温至室温条件下较150降温至130℃下降幅度大,说明在养护工程周期较长的时候,改性沥青不宜多次循环加热,且储存温度不宜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公路 养护工程 SBS改性沥青 ZSV 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目标规划在沥青路面预防性养护策略选择中的应用 被引量:5
13
作者 祝争艳 王大明 周爱诚 《森林工程》 2010年第1期57-60,共4页
预防性养护策略选择是沥青路面预防性养护的关键决策方法之一,决定预养护措施选择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本文主要讨论如何利用数学方法解决网级和项目级预防性养护策略选择问题。通过分析,建立0-1型目标规划模型,并以某高速公路为例,详细... 预防性养护策略选择是沥青路面预防性养护的关键决策方法之一,决定预养护措施选择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本文主要讨论如何利用数学方法解决网级和项目级预防性养护策略选择问题。通过分析,建立0-1型目标规划模型,并以某高速公路为例,详细分析和叙述了预防性养护对策选择的方法和过程。分析过程和结果可供具体工程应用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防性养护 策略选择 目标规划 0-1规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速公路改扩建中央分隔带开口长度通用计算模型构建与验证 被引量:5
14
作者 郝嘉田 吴忠广 +2 位作者 田万利 韩峰 刘博文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262-269,共8页
为解决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中多车道转换中央分隔带开口长度设置的问题,本文基于中央分隔带开口转换路段车辆行驶稳定性分析,以多车道转换时最内侧车道行驶的车辆不产生横向滑移的圆曲线半径作为多车道开口转换路段最小转弯半径,利用中... 为解决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中多车道转换中央分隔带开口长度设置的问题,本文基于中央分隔带开口转换路段车辆行驶稳定性分析,以多车道转换时最内侧车道行驶的车辆不产生横向滑移的圆曲线半径作为多车道开口转换路段最小转弯半径,利用中央分隔带开口处道路线形几何关系,建立多车道转换中央分隔带开口长度通用计算模型。考虑车辆在多车道中央分隔带开口转换路段处的行驶安全与效率,选取时间占有率、路段饱和度、速度一致性和路段行程延误作为评价指标,建立中央分隔带开口转换路段车辆运行状态评价云模型。通过VISSIM仿真获取多车道转换中央分隔带开口处车辆运行评价指标数据,运用云模型确定不同转换车道数、不同中央分隔带开口长度条件下车辆运行状态等级。结果表明:依据本文所建模型设置多车道转换中央分隔带开口长度时,2车道与4车道转换条件下车辆运行状态综合评价结果为K_1等级,5车道与6车道转换条件下车辆运行状态综合评价结果均在K_(2)等级以上。验证了本文所建多车道转换中央分隔带开口长度模型可保障车辆在开口转换路段运行状态,且在保证中央分隔带开口转换路段最内侧车道车辆行驶稳定性的基础上可提高路段整体车辆运行的安全与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工程 开口长度 云模型 中央分隔带 高速公路改扩建 交通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