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99篇文章
< 1 2 2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江苏省沿海区域水环境容量计算研究 被引量:11
1
作者 谢蓉蓉 逄勇 +3 位作者 屈健 陈可 莫旭东 蒋咏 《海洋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14-222,共9页
在江苏省沿海开发战略发展的背景下,研究海洋水体环境容量是实施海洋污染物总量控制和合理利用海洋资源的基础和前提。以江苏省沿海区域(包括连云港、盐城、南通在内的沿海三市)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人海排污口排污方式的不同,将沿海排污... 在江苏省沿海开发战略发展的背景下,研究海洋水体环境容量是实施海洋污染物总量控制和合理利用海洋资源的基础和前提。以江苏省沿海区域(包括连云港、盐城、南通在内的沿海三市)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人海排污口排污方式的不同,将沿海排污区域划分为沿岸区域和离岸区域两部分,分别建立了2种区域的水环境容量计算方法。结合近岸海域二维水动力水质模型和污染物通量计算模型对三市的沿海区域水环境容量、人海河流污染物通量分别进行了测算。在此基础上测算得到2007年沿海三市污染排放贡献率,并通过污染排放贡献率计算得到沿海三市最大允许人海量。结果表明,江苏省沿海区域COD的水环境容量为1 249 231 t/a,其中沿岸海域水环境容量为968 921 t/a,离岸海域水环境容量为280 310 t/a,沿海三市的COD排放贡献率为44%;江苏省沿海区域氨氮的水环境容量为73 658 t/a,其中沿岸海域水环境容量为47 728t/a,离岸海域水环境容量为25 930 t/a,沿海三市的氨氮排放贡献率为65%。该研究成果可为江苏省沿海区域开发中的环境保护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域水环境容量 数学模型 沿岸排污区 沿岸混合区 离岸排污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OFs衍生物催化剂制备及气体净化性能研究进展
2
作者 胡岚 赵秋月 +1 位作者 周慧娴 曾毅清 《南京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9,共9页
催化净化是最为常用的气体污染物净化技术之一,具有效率高、选择性高和能耗低等特点。催化剂是催化净化技术的核心。随着节能减排要求不断提高,催化净化技术对催化剂的活性、选择性和稳定性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金属有机框架(MOFs)为... 催化净化是最为常用的气体污染物净化技术之一,具有效率高、选择性高和能耗低等特点。催化剂是催化净化技术的核心。随着节能减排要求不断提高,催化净化技术对催化剂的活性、选择性和稳定性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金属有机框架(MOFs)为前驱体制备的多孔杂化纳米结构催化剂具有活性位点可控、比表面积高和稳定性高等优点,成为气体净化催化剂的研究热点。本文以MOFs衍生物催化剂为对象,介绍不同种类MOFs衍生物催化剂的结构特点和制备方法;综述近几年MOFs衍生物催化剂在氮氧化物(NO_(x))、挥发性有机物(VOCs)、CO和N_(2)O等污染物催化净化方面的应用研究进展;最后,结合气体催化净化技术在高效催化剂工业应用方面的需求,对MOFs衍生物催化剂的研究方向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体净化 MOFs衍生物 催化剂 催化氧化 选择性催化还原 催化净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大气污染物排放及减排措施研究
3
作者 胡岚 刘宸汐 《江西农业》 2025年第1期55-57,60,共4页
近年来,通过一系列减排措施,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然而,随着现代农业的快速发展,农业活动造成的大气污染越来越严重。农业活动可产生大量的大气污染物,如颗粒物、氨、甲烷、氮氧化物、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和持久性有机污染物,... 近年来,通过一系列减排措施,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然而,随着现代农业的快速发展,农业活动造成的大气污染越来越严重。农业活动可产生大量的大气污染物,如颗粒物、氨、甲烷、氮氧化物、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和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其来源主要包括农田施肥、牲畜养殖、农药使用、秸秆焚烧、农机运行等。农业活动排放的大气污染物会影响区域空气质量,甚至威胁周边居民的健康。近年来,人们对农业大气污染物愈发重视,也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并提出了一些减排措施建议。采用合理的施肥方法、科学的土壤管理和先进的肥料处理系统,可以显著减少污染物排放。在农药使用和秸秆焚烧方面,则更多地依赖于政策法规的约束和支持,如出台禁限用农药名录、禁止露天焚烧秸秆和鼓励秸秆综合利用。文章综述了近年来的相关研究,探讨了不同来源农业大气污染物的环境影响和减排措施,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活动 大气污染物 温室气体 减排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典型河流磷组分溯源方法研究
4
作者 吴萍 薛军 +3 位作者 王梦竹 戴君伟 张满成 尤本胜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82-89,98,共9页
磷作为长江流域首要污染物,污染来源广、组成复杂,难以实现精准溯源。以长江下游干流泰州市境内高港码头区域为研究对象,通过磷形态分析、三维荧光和高分辨质谱技术,开展周边典型入江支流、河口磷的组成特征分析,结合PCA-APCS-MLR模型... 磷作为长江流域首要污染物,污染来源广、组成复杂,难以实现精准溯源。以长江下游干流泰州市境内高港码头区域为研究对象,通过磷形态分析、三维荧光和高分辨质谱技术,开展周边典型入江支流、河口磷的组成特征分析,结合PCA-APCS-MLR模型算法进行磷来源解析。结果表明:①风浪和船只航行扰动底泥造成近岸颗粒态磷增加,是溯源断面总磷上升的主要因素。②正磷酸盐沿程变化不大,工业污染可能性较小。③流域荧光物质主要为腐殖质,污染同源性较强。④高分辨质谱精准解析有机磷特征指纹,构建PCA-APCS-MLR污染源贡献率模型,得出生活污水、材料化工、农业、医药化工、其他工业污染及其他源对总磷污染贡献比例分别为47%,5%,3%,1%,1%和43%,高港码头磷主要来源于底泥和近岸输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总磷 污染特征 溯源 污染贡献 PCA-APCS-MLR模型 高港码头 长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HP的VOCs工业企业分级管控研究
5
作者 陈凌霄 殷茵 +2 位作者 赵秋月 夏思佳 胡岚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230-1239,共10页
经过我国大气污染治理的不断推进,工业企业VOCs治理水平显著改善,进入了分级精准管控阶段。运用层次分析法构建地理位置、排放与反应活性、治理水平和经济效益四大准则层,包含7项评估指标,通过专家、环境管理工作者打分量化指标权重,建... 经过我国大气污染治理的不断推进,工业企业VOCs治理水平显著改善,进入了分级精准管控阶段。运用层次分析法构建地理位置、排放与反应活性、治理水平和经济效益四大准则层,包含7项评估指标,通过专家、环境管理工作者打分量化指标权重,建立了区分O_(3)和PM_(2.5)污染期的VOCs工业企业分级管控模型。将模型应用于宿迁市27家VOCs排放企业,基于实测和文献调研获得VOCs源成分谱,用于计算准确的反应活性数据。结果显示:评估指标中权重前3位的分别是反应活性(0.42)、与国控站点的方位(0.32)、与国控站点的距离(0.10);共采样实测20家企业VOCs源成分谱,木材加工行业以卤代烃、芳香烃为主,塑料制品行业以烷烃、含氧VOCs为主,橡胶制品行业以含氧VOCs和芳香烃为主,工业涂装和印刷行业以芳香烃和含氧VOCs为主,化工行业以卤代烃、含氧VOCs为主;27家企业的管控等级划分为重点、次重点、一般、普通4级,地理位置不佳、反应活性强的企业更容易被列入重点管控企业;由于O_(3)和PM_(2.5)污染期内反应活性和风向变化,分级管控结果不同,企业管控级别最多连跨三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源排放 挥发性有机物 分级管控 层次分析法(AHP) 源成分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江苏段地表水中典型抗生素赋存特征及来源分析
6
作者 张璐 刘伟 +3 位作者 刘树洋 周亮 岳强 黄纯凯 《安全与环境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63-272,共10页
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级杆质谱法,对南京、泰州、苏州3个城市长江流域干流及入江支流断面和水源地水环境中7大类30种抗生素的赋存特征和来源进行了研究,并对流域内的医院、制药企业和城镇污水处理厂的废水展开调研。结果表明:各抗... 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级杆质谱法,对南京、泰州、苏州3个城市长江流域干流及入江支流断面和水源地水环境中7大类30种抗生素的赋存特征和来源进行了研究,并对流域内的医院、制药企业和城镇污水处理厂的废水展开调研。结果表明:各抗生素的检测浓度在ND(未检出)~7.79 ng/L之间,检出浓度最高的3类抗生素分别是氯霉素类、林可霉素类和磺胺类,其浓度依次为59.48、55.14和30.87 ng/L,分别占抗生素浓度总和的37.5%、34.8%和19.5%;四环素类抗生素未被检出;在水处理设施的出水中检出大量喹诺酮类和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表明现有传统污水处理工艺对该类抗生素的去除能力有限。因此,未来应进一步关注高级氧化、生物强化及新型组合工艺技术的研发和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生素 长江江苏段 赋存特征 污染源 处理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型TRD工艺在有机污染场地垂直阻隔工程的应用研究
7
作者 麻统孝 庄恒 +5 位作者 王水 倪浩 潘月 冯亚松 刘登峰 杜延军 《岩土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690-1699,共10页
以某有机污染场地垂直阻隔工程为依托,以垂直切割搅拌器为主体施工设备,采用小型TRD工艺和原位垂直切割搅拌工艺建造了长度为70 m,深度为7.0,5 m的垂直阻隔屏障。通过现场试验与室内试验结合的方法,研究了膨润土材料的施工和易性。结果... 以某有机污染场地垂直阻隔工程为依托,以垂直切割搅拌器为主体施工设备,采用小型TRD工艺和原位垂直切割搅拌工艺建造了长度为70 m,深度为7.0,5 m的垂直阻隔屏障。通过现场试验与室内试验结合的方法,研究了膨润土材料的施工和易性。结果表明,水固比为4∶1时,有机黏土改良膨润土材料无法充分水化,活性炭改良膨润土材料的马氏黏度和流动度无法满足小型TRD工艺施工要求,六偏磷酸钠改良膨润土材料可满足小型TRD工艺施工要求。垂直阻隔屏障施工14 d后沿屏障深度方向取样,在室内开展颗分、含水率、液塑限、pH、特征元素(Na)全量分析和柔性壁渗透等试验,研究垂直阻隔屏障材料的土工参数沿深度方向的均匀性。结果表明,在清洁自来水渗透下,小型TRD工艺段屏障材料的渗透系数(1.3×10^(-10)~2.4×10^(-10)m/s)低于原位垂直切割搅拌工艺段屏障材料的渗透系数(7.5×10^(-10)~9.3×10^(-10)m/s)。对比分析了小型TRD工艺段、原位垂直切割搅拌工艺段两类屏障材料的含水率、液限、特征元素(Na)全量、pH沿屏障深度方向的变异系数。结果表明,小型TRD工艺段屏障材料上述4个参数的变异系数低,沿深度方向的均质性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型TRD 垂直阻隔屏障 渗透系数 变异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沿江地区污染场地包气带“三氮”迁移转化过程研究
8
作者 尹芝华 王水 +4 位作者 王艺伟 沈酊宇 吕宗祥 黄婷婷 翟远征 《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85-90,共6页
构建了包气带土壤水分运动和溶质运移耦合模型,模拟特定降雨条件下“三氮”在沿江地区污染场地包气带垂向的迁移转化过程。结果表明:“三氮”在包气带0 m~2 m范围内以吸附和硝化作用为主,在2 m~8 m范围内以反硝化作用为主,越接近包气带... 构建了包气带土壤水分运动和溶质运移耦合模型,模拟特定降雨条件下“三氮”在沿江地区污染场地包气带垂向的迁移转化过程。结果表明:“三氮”在包气带0 m~2 m范围内以吸附和硝化作用为主,在2 m~8 m范围内以反硝化作用为主,越接近包气带底部反硝化作用越强烈;包气带确对饱水带能起到一定的防护作用,考虑吸附、生物降解作用,模拟应力期内NH_(4)^(+)并未迁移至地下潜水面,NO_(2)^(-)可忽略不计,NO_(3)^(-)最终以36 mg/L迁移至地下水并发生环境污染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氮” 包气带 迁移转化 数值模拟 沿江污染场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水深梯度下沉水植物关键限制因子的差异性研究--以太湖东山湾为例
9
作者 陈思文 姜磊 +5 位作者 马书占 吴越 詹洪新 叶祺 常以恒 陈开宁 《湖泊科学》 EI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71-183,共13页
沉水植物是浅水湖泊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分布格局受环境因子,特别是水深的影响;不同水深梯度下,影响沉水植物生长的关键因子也存在差异性,并与水深一起对沉水植物产生协同作用。本研究选取太湖东部典型的草型湖区——东山湾为研... 沉水植物是浅水湖泊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分布格局受环境因子,特别是水深的影响;不同水深梯度下,影响沉水植物生长的关键因子也存在差异性,并与水深一起对沉水植物产生协同作用。本研究选取太湖东部典型的草型湖区——东山湾为研究区域,于2020年10月2021年6月对31处不同水深的样点进行了3次野外调查,主要指标包括水体理化因子与沉水植物种类及丰度。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Spearman相关性分析和冗余分析方法对不同水深处沉水植物与环境因子的关系进行分析,确定了不同水深湖区中影响沉水植物群落组成的关键环境因子。结果表明:1)水体的理化指标表现出明显的时空差异。太湖东山湾近岸浅水区水体叶绿素a(Chl.a)浓度和透明度与水深之比(SD/WD)的均值显著高于近湖心较深的水域;春季水体总氮(TN)、硝态氮、总磷(TP)、磷酸盐和悬浮颗粒物浓度明显高于秋季和夏季。2)调查共记录到东山湾12个种类的沉水植物,中间水域的沉水植物频度更高,不同水深区域内的沉水植物群落表现出物种组成差异,竹叶眼子菜(Potamogeton wrightii/Potamogenton malaianus)、苦草(Vallisneria natans)和轮叶黑藻(Hydrilla verticillata)在近湖心区表现出更高的频度与丰度。3)影响东山湾沉水植物群落的关键水环境因子包括水深、TN、TP、SD/WD和Chl.a,且不同水深区域的沉水植物群落组成受到不同水环境因子调控。水深较浅的近岸区域影响沉水植物生长的关键环境因子包括水深和Chl.a;中间水域的沉水植物主要受到水体TN和TP的影响;而水深更深的近湖心区域沉水植物则与水深、TN和TP呈显著相关关系。本研究结果为浅水湖泊水位管理以及不同水深条件下的沉水植物恢复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湖 沉水植物群落 水深 限制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污染场地环境管理风险预判工作框架构建
10
作者 刘金光 李梦雅 +1 位作者 傅博文 王水 《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5,共5页
分析了污染场地风险评估的现状,阐明了风险预判的基本内涵,通过梳理工业场地从关停到安全再利用不同环节的风险特点,以场地污染的健康风险程度评价、场地实施修复的风险程度评价和场地其他不确定性评价作为核心工作内容,构建了污染场地... 分析了污染场地风险评估的现状,阐明了风险预判的基本内涵,通过梳理工业场地从关停到安全再利用不同环节的风险特点,以场地污染的健康风险程度评价、场地实施修复的风险程度评价和场地其他不确定性评价作为核心工作内容,构建了污染场地的风险预判工作框架,设置了污染场地风险预判的关键指标,并提出由管理组、专家组、技术组作为参与主体,按照“分类、分阶段、分区”的方式开展污染场地的风险预判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染场地 环境管理 风险预判 风险评价 安全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沟塘河湖反硝化速率及其与环境因子的量化分析
11
作者 王瑞 马明坤 +1 位作者 陈东强 尤本胜 《环境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55-162,共8页
沟塘河湖是面源消纳的主要场所,反硝化过程是其脱氮的主要途径,并受多重环境因子的影响。为探究沟塘河湖反硝化脱氮过程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该研究通过收录关于沟塘河湖反硝化脱氮的17篇文献总计108组数据,结合结构方程模型量化环境因... 沟塘河湖是面源消纳的主要场所,反硝化过程是其脱氮的主要途径,并受多重环境因子的影响。为探究沟塘河湖反硝化脱氮过程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该研究通过收录关于沟塘河湖反硝化脱氮的17篇文献总计108组数据,结合结构方程模型量化环境因子(硝态氮、铵态氮、溶解性有机碳、溶解性氧、pH值、温度)对沟塘河湖反硝化脱氮的贡献。结果表明,沟塘河湖反硝化率在空间和时间上都表现出高度的异质性,池塘(133.32μmol/(m^(2)·h))、河流(157.96μmol/(m^(2)·h))的反硝化速率高于湖泊(81.58μmol/(m^(2)·h))和沟渠(83.03μmol/(m^(2)·h))。结构方程模型的结果表明,水体氮浓度、沉积物氮含量、溶解氧浓度、pH值均能直接影响反硝化速率,但沉积物氮含量对沟塘河湖反硝化脱氮的直接影响效应较低(路径系数为0.08~0.10),说明沟塘河湖的反硝化脱氮以非耦合硝化-反硝化过程为主。水体硝酸盐浓度是影响反硝化脱氮的直接因素,水体铵态氮浓度是反硝化脱氮速率的主控因子,其对反硝化速率影响的总效应最大,为0.78。研究明确了不同类型沟塘河湖反硝化脱氮速率,量化了多个环境因子对反硝化脱氮的贡献并阐明影响机理,对于深入理解水体氮循环过程、评估沟塘河湖的自净功能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硝化速率 脱氮 沟塘河湖 结构方程模型 沉积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污染期间大气类腐殖质来源与光学特性研究
12
作者 刘佳文 王启元 +3 位作者 张倩 王锦 李常艳 孙力 《中国环境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789-1798,共10页
联合固相萃取法和热光法分别获取西安市重污染事件期间高时间分辨率PM_(2.5)中不同极性的HULIS及其HULIS的碳含量(HULIS-C),并使用配备液体波导毛细管流通池(LWCC)的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分析HULIS的吸光特性,同时结合正定矩阵因子分解模... 联合固相萃取法和热光法分别获取西安市重污染事件期间高时间分辨率PM_(2.5)中不同极性的HULIS及其HULIS的碳含量(HULIS-C),并使用配备液体波导毛细管流通池(LWCC)的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分析HULIS的吸光特性,同时结合正定矩阵因子分解模型(PMF)解析对HULIS进行来源解析.结果表明,中性HULIS(HULIS-n)的平均质量浓度(6.6±2.6)μg/m^(3),高于酸性HULIS(HULIS-a)(3.7±3.5)μg/m^(3),分别约占OC的30%、18%,说明重污染期间HULIS的污染比较严重.HULIS-n的吸光系数(AAE、E_(2)/E_(3)和MAE_(365))均分别大于HULIS-a,表明HULIS-n比HULIS-a包含更多的共轭、芳香族结构且具有更强的吸光性,对大气能见度的影响也更为显著.污染源分析显示,HULIS-n和HULIS-a的源贡献存在明显差异.HULIS-n主要来源包括二次源、燃煤源、机动车源等,而HULIS-a的二次源和燃煤源贡献较高,机动车源和生物质燃烧源贡献为零,工业源贡献显著高于HULIS-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腐殖质 雾霾 来源解析 污染成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流型水源泵站取水口卷吸效应的物理模型试验研究
13
作者 熊伶 田威 +6 位作者 伍中航 颜涛 杨立凡 何斌 周松涛 聂歆 程娟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6-21,共6页
河流型水源泵站取水对河道内鱼类早期资源的卷吸效应会对河流鱼类资源产生不利影响。研究选择长江金刚沱泵站取水口,开展了不同取水口方案卷吸效应物理模型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取水箱两侧钢板高度和引水管布置方向会影响卷吸效应,低侧... 河流型水源泵站取水对河道内鱼类早期资源的卷吸效应会对河流鱼类资源产生不利影响。研究选择长江金刚沱泵站取水口,开展了不同取水口方案卷吸效应物理模型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取水箱两侧钢板高度和引水管布置方向会影响卷吸效应,低侧板方案卷吸效应最明显,其产生的平均横向流速和平均垂向流速约为高侧板方案的1.4~1.8倍,并在纵向上对流速具有更为明显的减缓作用,使原本的河道纵向流速平均下降了30%。引水管垂向布置的卷吸效应范围比侧向布置宽约1.5~2 m,垂向管的卷吸范围在取水箱两侧均匀分布,侧向管布置引起卷吸效应在取水箱顶部产生约2.5~4 m的偏移。卷吸效应范围受河道流量影响,低流量工况下,不同方案的卷吸范围在13.5~18.5 m之间,与高流量工况相比,各方案的卷吸范围有小幅增大,平均增大了1.1倍。根据卷吸效应范围,研究中的高侧板侧向管方案最优,其较高的侧板和侧向引水管的布置型式能够减小卷吸效应,取水头部两侧较高的钢板能够对水流产生阻隔作用,一定程度上减缓了引水管直接对水流的卷吸,研究可为取水工程设计优化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卷吸效应 取水工程 流场 物理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苏省太湖流域产业结构的水环境污染效应 被引量:44
14
作者 王磊 张磊 +2 位作者 段学军 董雅文 秦贤宏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2期6832-6844,共13页
通过研究太湖流域(江苏部分)的产业结构污染负荷和水环境的空间分布特点,得出了产业结构污染负荷的水环境空间响应状况。根据小流域划分技术,得出该区域水环境质量空间分布特点:劣于V类水质的区域占32%,V类水质的占30%,仅有27%的区域水... 通过研究太湖流域(江苏部分)的产业结构污染负荷和水环境的空间分布特点,得出了产业结构污染负荷的水环境空间响应状况。根据小流域划分技术,得出该区域水环境质量空间分布特点:劣于V类水质的区域占32%,V类水质的占30%,仅有27%的区域水质低于IV类。另一方面,对应水环境质量空间分布研究,构建了综合反映产业结构水环境污染负荷的经济社会指标体系,分析了流域农田污染因子和工业污染因子的空间分布特点。通过主成分分析,提取了水环境污染因素的四个主成分,分别为土地利用强度、三次产业结构、农业面源和工业点源。基于主成分载荷,解析了四个水环境污染因素的贡献率。在产业结构方面,研究得出工业化仍是区域水环境污染最大影响因素,但区域水环境恶化是各种因素共同交织的结果。又对工业点源污染和农业面源污染等级进行分区,对各区的空间分布特点做了详细的分析。研究了流域水环境综合污染的空间分布和市县区域分解特点,发现县级市比市区在产业发展上对水环境影响更大,主要是由于县级市工业发展相对较为粗放,水环境监管的区域差异性。为控制流域产业结构的水环境污染,综合提出了在流域内整合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优化布局,调整重污染工业结构和控制农业面源污染的对策,及相应的产业结构污染负荷区域差别化削减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结构 水环境污染 空间分布 主成分分析 太湖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污染场地修复工程环境监理研究 被引量:16
15
作者 王水 丁亮 +1 位作者 李冰 吴海锁 《生态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46-149,共4页
我国土壤污染形势十分严峻,针对污染场地治理的修复工程越来越多;在整个修复工程中,环境监理可以对其进行全面监督和管理,是确保修复工程质量、防止二次污染最直接、有效的手段。目前,我国尚无统一的污染场地修复工程环境监理规范,该工... 我国土壤污染形势十分严峻,针对污染场地治理的修复工程越来越多;在整个修复工程中,环境监理可以对其进行全面监督和管理,是确保修复工程质量、防止二次污染最直接、有效的手段。目前,我国尚无统一的污染场地修复工程环境监理规范,该工作处于缺失或无序状态。文章基于对大量污染场地修复工程现场调研、结合实地环境监理工作,对污染场地修复工程环境监理进行了研究,分析其与建设项目环境监理的不同之处,并提出相应的实施要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染场地 修复工程 环境监理 要点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苏省臭氧时空分布及其前体物影响特征研究 被引量:18
16
作者 夏思佳 赵秋月 刘倩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96-100,133,共6页
为研究江苏省13市O_3污染时空分布特征,对江苏省72个国控站点2013-2015年监测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并以南通为典型城市开展强化观测,研究其前体物对O_3的影响特征。结果表明:2013-2015年江苏省O_3日最大8 h平均值第90百分位数平均为139~... 为研究江苏省13市O_3污染时空分布特征,对江苏省72个国控站点2013-2015年监测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并以南通为典型城市开展强化观测,研究其前体物对O_3的影响特征。结果表明:2013-2015年江苏省O_3日最大8 h平均值第90百分位数平均为139~167μg/m^3,是长三角O_3浓度最高、上升最快的区域。2015年O_3对空气质量不能达到优良的贡献为33%,比2013年上升23.5%。4-10月O_3污染最为严重,且近3 a出现高值的时间逐年拉长。南京市O_3浓度存在周末比工作日高的"周末效应",各点位周末O_3日最大1 h浓度比工作日平均高2.6~4.6μg/m^3,而周末NOx浓度相对较低。江苏省O_3最大8 h浓度呈现较为明显的片状分布特征,高值区分布在苏中、苏南内陆地区,低值出现在徐州、宿迁。O_3与NO_2、CO的日变化浓度呈显著的负相关,南通城区O_3的形成主要受VOCs控制,对O_3贡献最大的物种包括丙烯、二甲苯、乙炔、乙烷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3 江苏省 污染特征 前体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苏省12大湖泊水环境现状与污染控制建议 被引量:27
17
作者 张利民 夏明芳 +2 位作者 王春 张磊 陆继来 《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46-50,共5页
江苏面积大于50 km2的12个湖泊的水质恶化、面积减少、富营养化、湖泊生态系统退化与湖泊受TP、TN的污染和围湖造田等有关。经济快速发展,第二产业结构偏重,排放污染的总量超过湖泊承载力,湖泊底泥释放N、P及入湖河流携带污染物为造成... 江苏面积大于50 km2的12个湖泊的水质恶化、面积减少、富营养化、湖泊生态系统退化与湖泊受TP、TN的污染和围湖造田等有关。经济快速发展,第二产业结构偏重,排放污染的总量超过湖泊承载力,湖泊底泥释放N、P及入湖河流携带污染物为造成湖泊环境问题的根本原因。建议调整产业结构,执行严格的排放标准,围绕重点区域、重点行业、重点企业和重点污染源治理,由控制COD为主转为控制COD和N、P并重,引水调控水质,建立湖泊资源数据库和生态系统信息网络,开展湖泊污染物来源分析和富营养化机理研究,开展跨界区域统筹对湖泊综合治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泊 水环境 污染控制 江苏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苏沿海化工快速发展下区域生态风险评价模型研究 被引量:13
18
作者 凌虹 孙翔 +2 位作者 朱晓东 王惠中 李扬帆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138-1142,共5页
区域生态风险评价是区域建立生态风险预警机制,实现有效生态风险管理的基础,而其中区域生态风险评价模型的构建是关键。本研究在分析江苏沿海化工风险源及危害性、风险受体以及风险相应能力的基础上,根据科学性、可操作性、动态性与静... 区域生态风险评价是区域建立生态风险预警机制,实现有效生态风险管理的基础,而其中区域生态风险评价模型的构建是关键。本研究在分析江苏沿海化工风险源及危害性、风险受体以及风险相应能力的基础上,根据科学性、可操作性、动态性与静态性相结合、定性与定量相结合以及因地制宜的原则,选取代表性强、表征明显、简明且易于统计量化的要素和因子,在传统数学模式的基础上,运用系统动力学、景观生态学以及GIS分析、引入区域化工风险压力、化工园区风险度、区域环境敏感指数等指数,采用Delphi、AHP法构建了包括化工风险压力指数、区域环境状态指数、区域生态风险管理指数的区域化工生态风险的多指标综合评价模型。建立的评价模型为研究区域尺度政策实施的生态风险状态及发展趋势提供了一种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生态风险 评价模型 化学工业 江苏沿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苏省太湖流域总氮、总磷排放标准研究 被引量:27
19
作者 盛学良 舒金华 +3 位作者 彭补拙 吴化前 黄文钰 杨静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449-452,共4页
根据太湖流域 (江苏省境内 )不同类型污水中总氮、总磷的浓度和当前废水治理技术及接纳水体的环境质量和经济承受能力等方面的系统分析 ,确定了江苏省太湖流域三级保护区内各类排污单位总氮、总磷允许排放浓度 ,并分析了本标准与其他排... 根据太湖流域 (江苏省境内 )不同类型污水中总氮、总磷的浓度和当前废水治理技术及接纳水体的环境质量和经济承受能力等方面的系统分析 ,确定了江苏省太湖流域三级保护区内各类排污单位总氮、总磷允许排放浓度 ,并分析了本标准与其他排放标准之间的关系。最后 ,对实施本标准后的太湖水质影响进行了估算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湖流域 总氮 总磷 排放标准 江苏 经济承受能力 水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生态敏感海岛开发决策研究——以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环评为例 被引量:4
20
作者 周家艳 李冰 +2 位作者 黄夏银 高鸣 王水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8-23,共6页
针对生态敏感型海岛开发难以决策,特别是无法定量的难题,首次采用层次分析法,综合考虑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环境影响三方面因素,建立4层10指标2方案综合决策系统,并将其应用于江苏沿海开发规划环评的前三岛、西太阳沙开发决策研究... 针对生态敏感型海岛开发难以决策,特别是无法定量的难题,首次采用层次分析法,综合考虑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环境影响三方面因素,建立4层10指标2方案综合决策系统,并将其应用于江苏沿海开发规划环评的前三岛、西太阳沙开发决策研究中。结果表明,该决策系统能够客观体现系统要素的全面影响,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实用价值,对沿海开发中各类生态敏感海岛及沙洲的开发决策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次分析法 海岛 开发决策 规划环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