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1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数据驱动的区域污染土壤碳减排关键因素研究——以水泥窑协同处置技术为例
1
作者 高鸣 汤红健 +4 位作者 马志盼 李林 余书瑶 李冰 段伦博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903-911,共9页
为研究区域层面水泥窑协同处置污染土壤碳减排的关键影响因素,以江苏省污染地块存量、水泥窑协同处置技术应用现状等为基础,利用随机森林法,构建了包含污染土质量、运输距离等7个影响因素的运输碳排放模型。根据江苏省某水泥厂实际运输... 为研究区域层面水泥窑协同处置污染土壤碳减排的关键影响因素,以江苏省污染地块存量、水泥窑协同处置技术应用现状等为基础,利用随机森林法,构建了包含污染土质量、运输距离等7个影响因素的运输碳排放模型。根据江苏省某水泥厂实际运输碳排放量,验证模型的可靠性。通过分析区域层面的特征重要性,研究碳减排的关键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与其他修复技术相比,水泥窑协同处置技术的碳减排效果更为显著。使用中型货车运输污染土的碳排放量为3.47万t,显著低于大、小型货车。当运输距离大于60 km时,运输污染土碳排放低于运输自购黏土。构建的运输碳排放模型结果稳定可靠,各区域层面中污染土质量及运输距离的特征重要性占比均大于0.96,是影响区域运输碳排放量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泥窑 污染土壤 运输 碳排放 数据驱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催化膜技术处理有机废水的研究进展
2
作者 陈朋利 李杰 +3 位作者 古其林 吴海锁 吴伟 孙世鹏 《膜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79-188,共10页
电催化膜技术结合了膜分离与电催化氧化的双重优势,在去除废水中有机污染物方面展现了巨大的应用潜力。相较于传统处理工艺,电催化膜通过直接氧化和间接氧化机制,能够高效降解和深度矿化废水中的有机污染物,同时显著缓解膜污染,从而提... 电催化膜技术结合了膜分离与电催化氧化的双重优势,在去除废水中有机污染物方面展现了巨大的应用潜力。相较于传统处理工艺,电催化膜通过直接氧化和间接氧化机制,能够高效降解和深度矿化废水中的有机污染物,同时显著缓解膜污染,从而提升膜系统整体效能。本文基于国内外研究进展,系统阐述了电催化阳极膜材料、作用机理、应用性能及其强化策略。针对现存技术瓶颈,提出了若干未来研究方向与应用建议,旨在推动电催化膜技术的工业化发展,为复杂有机废水的高效治理提供理论支持与实践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催化膜 有机废水 作用机理 能耗分析 强化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碱土金属对铈钨钛脱硝催化剂活性影响及中毒机制研究
3
作者 潘国权 朱中强 +3 位作者 王瑞琦 陆一维 王平妹 徐海涛 《现代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95-200,共6页
选取Ca为代表性碱土金属中毒物质,采用浸渍法制备了新鲜CeWTi催化剂和不同Ca负载量的Ca-CeWTi催化剂,通过催化剂脱硝活性测试和NH_(3)-TPD、H_(2)-TPR、XPS等表征分析了Ca中毒CeWTi催化剂的脱硝活性变化规律及Ca对CeWTi催化剂的中毒机... 选取Ca为代表性碱土金属中毒物质,采用浸渍法制备了新鲜CeWTi催化剂和不同Ca负载量的Ca-CeWTi催化剂,通过催化剂脱硝活性测试和NH_(3)-TPD、H_(2)-TPR、XPS等表征分析了Ca中毒CeWTi催化剂的脱硝活性变化规律及Ca对CeWTi催化剂的中毒机制。结果表明,Ca中毒后的CeWTi催化剂的催化效率下降程度与Ca负载量呈正相关关系。Ca的引入导致催化剂比表面积、总孔容等物理性质大幅下降,氧化还原性能显著下降,催化剂表面晶格氧的含量降低,同时催化剂酸性位点整体数量减少,这是催化剂性能下降及温度窗口明显向高温段偏移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气脱硝 铈基催化剂 碱土金属 中毒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苏省太湖流域主要河流底栖动物与水质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姜磊娜 吴俊锋 +1 位作者 凌虹 傅银银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6年第24期57-60,105,共5页
[目的]研究江苏省太湖流域主要河流底栖动物与水质的相关性。[方法]于2012年11月(枯水期)、2013年4月(平水期)、2013年8月(丰水期)对太湖流域主要河流39个采样点进行水质、大型底栖动物调查,分析底栖动物指数与水质因子的相关性,筛选出... [目的]研究江苏省太湖流域主要河流底栖动物与水质的相关性。[方法]于2012年11月(枯水期)、2013年4月(平水期)、2013年8月(丰水期)对太湖流域主要河流39个采样点进行水质、大型底栖动物调查,分析底栖动物指数与水质因子的相关性,筛选出有相关性的水质因子。[结果]受水量的影响,与底栖动物指数有相关性的水质因子在各水期存在差异。各水期水质的营养状况是影响底栖动物生态健康的重要水环境因素。水质因子的变化与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和多样性有着复杂的关系,除营养盐外,SS、CO_4^(2-)、Ca^(2+)、Cu^(2+)、Hg^(2+)、Zn^(2+)、DOC、TOC、TH、Ni^(2+)与底栖动物指数呈显著负相关,说明重金属对河流底栖动物的生长有抑制作用。[结论]该研究结果可为太湖流域水生态保护提供基础资料和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湖流域 水质 底栖动物指数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NO_(2)健康风险与区域发展关联性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邹巍巍 邵彦川 +6 位作者 胡丽条 高鸣 杨建勋 刘苗苗 方文 毕军 马宗伟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6993-7000,共8页
使用2007~2020年间来自卫星遥感反演的0.1度地表NO_(2)数据评估了相关的健康负担,并结合随机效应模型探讨了区域发展与健康负担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NO_(2)相关死亡通常发生在各省的核心经济区域,2020年由于NO_(2)暴露导致的过早死亡人数... 使用2007~2020年间来自卫星遥感反演的0.1度地表NO_(2)数据评估了相关的健康负担,并结合随机效应模型探讨了区域发展与健康负担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NO_(2)相关死亡通常发生在各省的核心经济区域,2020年由于NO_(2)暴露导致的过早死亡人数为301873人,其中2007~2013年间死亡人数增加了23790人,而2013~2020年间减少了80478人.研究发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pcGDP)与全因死亡之间存在环境库兹涅茨曲线效应,大部分情况下经济发展将会导致NO_(2)相关死亡的增加,对于pcGDP较高的地区这种增长趋势有所减缓,而城市化与死亡人数增加呈线性相关.本研究结果可以为中国不同地区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气污染 二氧化氮 健康负担 区域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某化工园区地下水污染迁移及控制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张帅 王向华 李冰 《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0-73,共4页
某化工园区潜水中氟化物超标,为控制受污染地下水扩散,沿下游河堤修建防渗帷幕。通过分析研究区水文地质条件,应用FEFLOW 7.0建立地下水数值模型,预测防渗帷幕修建前后受污染地下水迁移情况,并评估防渗帷幕污染控制效果。结果表明:化工... 某化工园区潜水中氟化物超标,为控制受污染地下水扩散,沿下游河堤修建防渗帷幕。通过分析研究区水文地质条件,应用FEFLOW 7.0建立地下水数值模型,预测防渗帷幕修建前后受污染地下水迁移情况,并评估防渗帷幕污染控制效果。结果表明:化工园区受污染地下水在以粉砂、粉细砂等岩性为主的潜水含水层中迁移速度快,第200天时污染物对源强附近及下游大片范围地下水造成污染;在污染源下游沿堤修建防渗帷幕短期虽可有效阻断污染物持续迁移,但会导致污染物在帷幕前端聚集,一段时间后地下水污染羽会绕过防渗帷幕发生渗流污染,须配合其他治理措施综合控制地下水污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污染 数值模拟 防渗帷幕 污染迁移 污染控制 化工园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苏省钢铁行业建设项目环保准入门槛浅析 被引量:2
7
作者 周扬 李盈语 严彬 《绿色科技》 2021年第2期174-176,共3页
指出了钢铁行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钢铁项目的建设也面临诸多限制性条件。通过梳理国家及江苏省与钢铁建设项目有关的文件,全面分析了江苏省内拟建钢铁项目在产能置换、选址、装备水平、环保等方面的准入门槛,以期为江苏省... 指出了钢铁行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钢铁项目的建设也面临诸多限制性条件。通过梳理国家及江苏省与钢铁建设项目有关的文件,全面分析了江苏省内拟建钢铁项目在产能置换、选址、装备水平、环保等方面的准入门槛,以期为江苏省钢铁行业的快速落地、优化布局提供一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铁行业 准入门槛 江苏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苏省石油勘探过程中土壤环境保护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丁霆 《绿色科技》 2020年第24期116-118,共3页
由于江苏省大部分石油勘探井设在村庄农田中,给当地土壤环境及生态系统带来压力,结合实际探讨了石油勘探过程中的土壤环境保护措施,针对现状土壤环境保障、源头防控、过程防控降低对土壤环境的影响,提出了相应的生态恢复措施,以期提供... 由于江苏省大部分石油勘探井设在村庄农田中,给当地土壤环境及生态系统带来压力,结合实际探讨了石油勘探过程中的土壤环境保护措施,针对现状土壤环境保障、源头防控、过程防控降低对土壤环境的影响,提出了相应的生态恢复措施,以期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油勘探 钻井 土壤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米诺效应的南京化工园区洪水Natech风险研究
9
作者 倪平 高越 +2 位作者 胡丽条 高鸣 马宗伟 《化工环保》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20-729,共10页
以南京化工园区为对象,在“浸没型”洪水背景下,开展了基于多米诺效应的洪水Natech风险评估,结果表明,在“浸没型”洪水背景下,园区内甲醇储罐泄漏的概率最大,为3.89×10^(-3)。以甲醇储罐T51和T52为对象,评估了甲醇泄漏引发的水污... 以南京化工园区为对象,在“浸没型”洪水背景下,开展了基于多米诺效应的洪水Natech风险评估,结果表明,在“浸没型”洪水背景下,园区内甲醇储罐泄漏的概率最大,为3.89×10^(-3)。以甲醇储罐T51和T52为对象,评估了甲醇泄漏引发的水污染和蒸气云爆炸风险,结果表明:在甲醇泄漏速率为0.62 kg/s、甲醇质量浓度边界为0.20 kg/m^(3)的条件下,泄漏1.00 h后甲醇最远可扩散至下游383.51 m处;以10%(φ)的泄漏甲醇参与蒸气云爆炸进行计算,距离储罐周边140.02 m范围内的人群将100%致死。考虑多米诺效应,当储罐T51和T52发生蒸气云爆炸时,周边T31~T50、T53和T54储罐所接收到的爆炸超压均超过失效阈值(0.03 MPa),进一步造成污染物泄漏和蒸气云爆炸事故;污染物泄漏1.00 h后,将扩散至下游约400 m处;蒸气云爆炸事故100%致死范围将扩大至377.78 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洪水 Natech事故 多米诺 化工园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环境测量技术现状分析
10
作者 唐扬 张明婷 《安徽农学通报》 2024年第10期67-69,共3页
本文总结分析了生态环境测量的需求,生态环境多尺度测量技术的发展现状,包括水环境、土壤和沉积物、碳排放和微塑料等方面的测量现状。基于此,指出目前生态环境测量领域在范围测量、测量数据以及微纳塑料多尺度测量技术等方面有待进一... 本文总结分析了生态环境测量的需求,生态环境多尺度测量技术的发展现状,包括水环境、土壤和沉积物、碳排放和微塑料等方面的测量现状。基于此,指出目前生态环境测量领域在范围测量、测量数据以及微纳塑料多尺度测量技术等方面有待进一步改进;在此基础上,提出生态环境测量朝多参量在线测量、复合测量和综合环境感知等方向发展的建议,目的是通过提高生态环境测量技术水平进一步助力经济社会绿色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测量 生态环境 多尺度 复合测量 综合环境感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街道可吸入颗粒物扩散模拟研究
11
作者 胡伟 张玲玲 《绿色科技》 2024年第16期107-109,115,共4页
采用南京市街道可吸入颗粒物浓度的连续监测数据,用OSPM街道峡谷模式对可吸入颗粒物扩散规律进行了模拟研究。结果表明:实测值与模拟值之间吻合比较好,实测平均浓度和模拟平均浓度分别为0.135 mg/m^(3)和0.139 mg/m^(3),实测值与模拟值... 采用南京市街道可吸入颗粒物浓度的连续监测数据,用OSPM街道峡谷模式对可吸入颗粒物扩散规律进行了模拟研究。结果表明:实测值与模拟值之间吻合比较好,实测平均浓度和模拟平均浓度分别为0.135 mg/m^(3)和0.139 mg/m^(3),实测值与模拟值之间的相关系数为R^(2)=0.5898。高风速条件下OSPM模型的模拟效果要比低风速条件下好,实测值与模拟值之间的相关系数分别为R^(2)=0.76和R^(2)=0.4082。OSPM模式可以较好地模拟出街道峡谷中污染物扩散的基本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M_(10) 扩散模拟 OSPM 街道峡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光谱特征的pH对溶解态有机质与铜相互作用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7
12
作者 胡斌 王沛芳 +3 位作者 张楠楠 施玥 包天力 金秋彤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628-1635,共8页
环境条件的变化能够影响和改变溶解态有机质(DOM)的组成结构及化学特征,进而影响其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过程。采用同步荧光光谱、三维荧光光谱、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结合二维相关光谱分析方法,研究了pH条件变化对DOM特性及其与Cu^(2+... 环境条件的变化能够影响和改变溶解态有机质(DOM)的组成结构及化学特征,进而影响其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过程。采用同步荧光光谱、三维荧光光谱、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结合二维相关光谱分析方法,研究了pH条件变化对DOM特性及其与Cu^(2+)相互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1)随着pH值由5逐渐升高至10,DOM不同组分的荧光强度显著增强,其中类腐殖酸组分变化最显著,类富里酸组分变化最优先,这是由于pH的变化引起的醛酮、酚基、羧基等相关基团暴露导致的。(2)荧光光谱二维相关分析表明,pH的改变能够显著地影响DOM不同组分与Cu^(2+)的结合能力,但并不能影响其结合顺序。三维荧光光谱结合平行因子分析共解析出3个荧光组分,荧光组分的淬灭曲线非线性拟合结果更是定量验证了这一结果。(3)FTIR结果表明高pH条件下DOM与Cu^(2+)结合点位更多,结合强度更强。pH 5和pH 10条件下DOM官能团与Cu^(2+)的结合顺序分别依次为:多糖C—O>酚基>醛酮CO>芳香族C—H和多糖C—O>酰胺Ⅱ带C—N>酚基>脂肪族C—H>醛酮CO>羧基C—OH>芳香族C—H>羧基CO。荧光光谱和FTIR的异谱二维相关分析进一步表明Cu^(2+)与DOM类腐殖酸组分的相互作用滞后于酚基和芳基等基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光谱 傅里叶红外光谱 溶解态有机质 PH 二维相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铁碳联合强化剩余污泥厌氧消化的研究 被引量:5
13
作者 刘波 陈博之 +2 位作者 丁新春 阎懂懂 杜凌峰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47-50,54,共5页
研究了单独加铁、单独加碳和铁碳联合投加对剩余污泥厌氧消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水解酸化过程中,铁碳联合投加组SCOD降解率最高,乙酸含量也最大,占VFAs的50.4%;在厌氧消化过程中,铁碳联合投加组产甲烷量最高,比对照组提高了35.0%。从... 研究了单独加铁、单独加碳和铁碳联合投加对剩余污泥厌氧消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水解酸化过程中,铁碳联合投加组SCOD降解率最高,乙酸含量也最大,占VFAs的50.4%;在厌氧消化过程中,铁碳联合投加组产甲烷量最高,比对照组提高了35.0%。从微生物角度分析,铁碳联合投加促进了微生物中甲烷鬃毛菌的生长,丰度达到52.2%。铁碳联合投加可以强化剩余污泥厌氧消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碳联合 水解酸化 厌氧消化 生物群落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退圩还湖工程对骆马湖水环境的影响预测
14
作者 魏进 于竞然 +2 位作者 孙凡 逄勇 李冰 《水利水电科技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69-74,89,共7页
为探究退圩还湖对骆马湖水环境的影响,基于实测数据构建了骆马湖退圩前后二维非稳态水环境模型,包括水动力模型、拉格朗日粒子追踪模型、水质模型等,对该区域退圩后湖区的水动力、水龄、水质影响进行了预测研究。结果表明:退圩后,在偏... 为探究退圩还湖对骆马湖水环境的影响,基于实测数据构建了骆马湖退圩前后二维非稳态水环境模型,包括水动力模型、拉格朗日粒子追踪模型、水质模型等,对该区域退圩后湖区的水动力、水龄、水质影响进行了预测研究。结果表明:退圩后,在偏东风和偏北风风速3 m/s情况下,湖泊平均水位将下降0.36 m,4个监测点位的平均流速将提高12%;在偏北风5 m/s情况下,圩区附近水龄将缩短55%;COD、氨氮、总氮、总磷水质改善率平均可达3.3%、3.1%、2.3%、2.2%,实施退圩还湖工程将对骆马湖水环境产生积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圩还湖 水环境模型 水动力 水龄 水质 骆马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典型工业园区环境大气挥发性有机物污染特征及环境影响和健康风险评估
15
作者 章许云 吴剑 +8 位作者 张亚一 盛夏 陈丽琴 许心远 吴海锁 汪俊峰 盖鑫磊 李海玮 张玲玲 《大气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763-776,共14页
为深入研究工业园区大气挥发性有机物(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VOCs)污染对环境的影响,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as chromatography-flame ionization detection/mass spectrometry,GC-FID/MS)对江苏省南京某化学工业园区大气中... 为深入研究工业园区大气挥发性有机物(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VOCs)污染对环境的影响,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as chromatography-flame ionization detection/mass spectrometry,GC-FID/MS)对江苏省南京某化学工业园区大气中123种VOCs进行为期24个月的连续观测,分析各季节VOCs质量浓度水平和组成特征,臭氧(O_(3))生成敏感性控制因素;利用区域背景臭氧估算法研究本地光化学反应对臭氧的生成贡献,并开展健康风险评估。结果表明,观测期间园区总挥发性有机物(total 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TVOC)的平均质量浓度为296.89μg·m^(-3),2021年12月—2022年11月较上一年度同期TVOC质量浓度有所改善,两年四季的TVOC质量浓度排序均为:春季>冬季>夏季>秋季,含氧挥发性有机物、烷烃、烯烃是贡献最多的3类物质。大量氮氧化物(NO_(x))和VOCs经光化学反应消耗会促进二次污染物O_(3)的生成,污染日夜间NO_(x)和TVOC质量浓度高于清洁日,07:00后随着光化学反应的进行,NO_(x)和TVOC质量浓度逐渐降低,最低值普遍低于清洁日。园区的O_(3)主要受VOCs的控制,尤其是夏季,工业园区的本地生长贡献率最高达33%,且烯烃(丙烯、乙烯、1,3-丁二烯、反式-2-丁二烯等)是园区臭氧生成潜势(ozone formation potential,OFP)的主要贡献物。在健康效应方面,对于非致癌风险,该地区除2022年夏、秋季外,其余时期均存在显著的非致癌风险;对于终身致癌风险,2020年冬季存在较多的有较大可能致癌风险的VOCs,尤其需关注1,2-二溴乙烷、1,1,2,2-四氯乙烷、二氯溴甲烷、四氯化碳、1,2-二氯乙烷、苯、1,3-丁二烯和乙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园区 挥发性有机物 臭氧生成潜势 臭氧生成敏感性 健康风险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湖和洪泽湖天然有机质与重金属结合特性研究 被引量:6
16
作者 施玥 王沛芳 +3 位作者 胡斌 王超 包天力 张楠楠 《水资源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86-94,共9页
利用同步荧光光谱表征浅水湖泊太湖和洪泽湖中天然有机质(NOM)的组成,同时利用荧光淬灭滴定试验研究了NOM与Cu^2+和Cd^2+的结合特性.结果表明:两个湖泊的NOM中类蛋白质和类腐殖质组成比例存在显著的差异,太湖NOM主要由类蛋白质和类腐殖... 利用同步荧光光谱表征浅水湖泊太湖和洪泽湖中天然有机质(NOM)的组成,同时利用荧光淬灭滴定试验研究了NOM与Cu^2+和Cd^2+的结合特性.结果表明:两个湖泊的NOM中类蛋白质和类腐殖质组成比例存在显著的差异,太湖NOM主要由类蛋白质和类腐殖质组成,洪泽湖NOM则以类腐殖质为主;太湖和洪泽湖NOM与Cu^2+和Cd^2+的结合点位及结合能力存在显著差异,NOM中类腐殖质的结合点位要显著多于类蛋白质;太湖贡湖湾和梅梁湾NOM中类蛋白质与Cu^2+的结合能力以及梅梁湾NOM中类蛋白质与Cd^2+的结合能力强于类腐殖质,但贡湖湾NOM中类蛋白质与Cd^2+的结合能力则弱于类腐殖质,而洪泽湖NOM中类蛋白质与Cu^2+和Cd^2+的结合能力均强于类腐殖质;太湖NOM与重金属Cu^2+和Cd^2+的结合能力要显著高于洪泽湖NO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有机质 重金属 荧光光谱 荧光猝灭试验 太湖 洪泽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湖流域土地利用变化研究 被引量:11
17
作者 吴菲 吴俊锋 +1 位作者 凌虹 李健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S1期143-145,共3页
利用太湖流域2000年和2010年的土地利用数据,分析10年间流域的土地利用变化情况,结合土地利用现状存在问题,提出土地利用管理措施的建议。
关键词 太湖流域 土地利用 管理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水北调东线江苏段用水结构及其时空演变 被引量:12
18
作者 徐蕴韵 吴昊 +2 位作者 李永泰 任智慧 王腊春 《水资源保护》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97-102,共6页
以南水北调东线江苏段沿线5个城市为研究区,运用信息熵原理和灰色关联理论,分析研究区用水结构演变及其驱动因素。结果表明:2001—2016年研究区5市中扬州市、宿迁市用水均衡度变化最大,用水结构趋向均衡;农作物种植结构、工业增加值比... 以南水北调东线江苏段沿线5个城市为研究区,运用信息熵原理和灰色关联理论,分析研究区用水结构演变及其驱动因素。结果表明:2001—2016年研究区5市中扬州市、宿迁市用水均衡度变化最大,用水结构趋向均衡;农作物种植结构、工业增加值比例和第三产业比例是影响研究区用水结构变化的主要驱动力;改善农作物种植结构、优化产业结构是实现农业水资源高效利用与城市用水结构多元化与均衡化的有效调控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用水结构 驱动力 均衡度 信息熵原理 灰色关联理论 南水北调东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工园区地下水环境状况调查监测布点研究 被引量:13
19
作者 张帅 谢飞 +2 位作者 王向华 李冰 王水 《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 CSCD 2022年第6期60-63,共4页
借鉴环境风险源目标管理的理念,按照“分区、分类、分级”监测的原则,建立了化工园区地下水环境状况调查监测布点方法体系,并以某化工园区为示例展开应用研究。结果显示,该方法能对化工园区不同区域、不同类型、不同级别的地下水污染源... 借鉴环境风险源目标管理的理念,按照“分区、分类、分级”监测的原则,建立了化工园区地下水环境状况调查监测布点方法体系,并以某化工园区为示例展开应用研究。结果显示,该方法能对化工园区不同区域、不同类型、不同级别的地下水污染源构建差异化监测网络,解决化工园区地下水污染多元化监测布点问题,可为化工园区地下水环境状况调查监测布点方案的拟定或优化调整提供工作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监测布点 污染源 调查 地下水环境 化工园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等离子体协同二氧化钛降解四环素废水研究 被引量:5
20
作者 吴剑 何东 +3 位作者 吴海锁 李冰 吴云波 孙亚兵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83-88,共6页
采用溶胶-凝胶法合成锐钛矿型二氧化钛,对其进行了结构和形态表征;研究以电晕放电等离子体协同二氧化钛去除废水中四环素,考察了四环素的可生化性和降解的机理。结果表明,锐钛矿型二氧化钛对四环素的降解起到显著的催化作用。当二氧化... 采用溶胶-凝胶法合成锐钛矿型二氧化钛,对其进行了结构和形态表征;研究以电晕放电等离子体协同二氧化钛去除废水中四环素,考察了四环素的可生化性和降解的机理。结果表明,锐钛矿型二氧化钛对四环素的降解起到显著的催化作用。当二氧化钛的投加量为1.5 g/L时,放电电源功率达到36.0W条件下,对废水中质量浓度50 mg/L的四环素降解率达到80.1%;反应24 min后BOD5/COD由初始的0.08提高到0.36,基本符合可生化要求。等离子体协同二氧化钛可有效激发催化剂表面形成更多的电子-空穴对,从而提高催化性能。四环素的降解包括一系列的羟基化,氧化、开环和脱环等复杂的反应过程,部分被矿化和氧化分解。研究结果可为废水中难降解的四环素处理提供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离子体 二氧化钛 四环素 降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