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菲律宾蛤仔养殖技术
被引量:1
- 1
-
-
作者
张兴国
张英
徐宗平
-
机构
江苏海门市水产技术指导站
-
出处
《科学养鱼》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26-27,共2页
-
文摘
菲律宾蛤仔(Ruditapes philippinarum),南方俗称花蛤。大多栖息在潮流畅通、风浪较小、有流水注入的砂泥底质的内湾滩涂的中、底潮区,主要食料为硅藻等。它生长迅速,养殖周期短,适应性强(广温、广盐、广分布),作为我国主要的海产经济贝类之一,与缢蛏、牡蛎和泥蚶一起被称为我国传统的“四大养殖贝类”。由于它具有生长快、易管理、成本低、投资少、见效快、效益高等特点,近年来在我市发展迅速,养殖面积达1万多亩。一般养殖产量是1200千克/亩,平均利润在3500元/亩以上。
-
关键词
菲律宾蛤仔
养殖技术
养殖周期
经济贝类
养殖贝类
养殖面积
平均利润
适应性
-
分类号
S968.3
[农业科学—水产养殖]
-
-
题名养殖池塘冬季管理技术措施
- 2
-
-
作者
张兴国
张英
-
机构
江苏海门市水产技术指导站
-
出处
《科学养鱼》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21-21,共1页
-
文摘
越冬期管理是池塘养殖的重要环节,必须引起高度的重视,搞好冬季池塘管理,对提高越冬鱼虾蟹的成活率,确保渔业生产经济效益十分重要。我们一般把冬季管理分为越冬前期(农历的霜降至大雪)和越冬期(农历的冬至至立春)管理两个阶段,其关键技术措施有以下几点:
-
关键词
管理技术措施
冬季管理
养殖池塘
越冬期管理
池塘养殖
池塘管理
经济效益
渔业生产
-
分类号
S964
[农业科学—水产养殖]
-
-
题名小龙虾与河蟹高效养殖技术
- 3
-
-
作者
张英
张兴国
张建石
-
机构
江苏海门市水产技术指导站
海门市悦来农技站
-
出处
《科学养鱼》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37-38,共2页
-
文摘
近年来,我们在河蟹养殖池塘尝试混养小龙虾,增效显著。试验的200亩池塘,平均亩产125克以上的河蟹75千克、小龙虾71千克、鱼53千克,亩均产值5580元,利润2858元,极大地挖掘了池塘的生产潜力。现将养殖技术要点简述如下:
-
关键词
高效养殖技术
小龙虾
河蟹
养殖池塘
生产潜力
混养
亩产
挖掘
-
分类号
S966.1
[农业科学—水产养殖]
-
-
题名油炸鱼罐头的加工技术
- 4
-
-
作者
徐宗平
葛福生
-
机构
江苏海门市水产技术指导站
海门市渔政站
-
出处
《科学养鱼》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69-69,共1页
-
文摘
近年来,由于近海渔业资源状况的改变,经济鱼类产量较低,小规格鱼类比重上升,低值渔货常因处理不及时造成资源的极大浪费。而以海水小规格鱼类、常规淡水鱼为原料加工生产的水产品罐头,可大大提高产品附加值。油炸鱼罐头是用风尾鱼或黄花鱼为原料,经处理后油炸、调味,然后进行加热杀菌后的制品。它具有制作工艺简单、营养丰富、风味独特、携带和食用方便等特点,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现将其加工制作方法介绍如下:
-
关键词
鱼罐头
加工技术
油炸
鱼类产量
资源状况
产品附加值
近海渔业
加工生产
-
分类号
TS295.4
[轻工技术与工程—农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
-
-
题名成蟹池塘套养鳜鱼技术介绍
- 5
-
-
作者
张英
张兴国
-
机构
江苏海门市水产技术指导站
-
出处
《科学养鱼》
2003年第12期21-21,共1页
-
-
关键词
成蟹池塘
套养
鳜鱼
养殖技术
池塘条件
鱼种培育
-
分类号
S964
[农业科学—水产养殖]
-
-
题名河蟹与南美白对虾池塘双主养技术
- 6
-
-
作者
徐宗平
陈宝庆
-
机构
江苏海门市水产技术指导站
海门市长江芦荡养殖场
-
出处
《科学养鱼》
2015年第11期31-32,共2页
-
文摘
开展池塘多品种主养技术模式的探讨与研究,符合当前水产养殖的总体发展趋势,在充分挖掘池塘单位面积生产潜力的同时,能有效规避由于主养品种单一而带来的养殖风险。2014年以来,通过承担实施江苏省省级三新工程重大项目——“蟹池多品种主养模式研究与集成示范”子项目的研究,笔者在海门市范围内开展了河蟹与南美白对虾池塘双主养技术模式的试验示范,并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效果。现将养殖试验情况总结如下,以供读者参考。
-
关键词
对虾池塘
主养技术
美白
河蟹
试验示范
发展趋势
水产养殖
生产潜力
-
分类号
S966.16
[农业科学—水产养殖]
S968.22
[农业科学—水产养殖]
-
-
题名滩涂缢蛏苗种中间培育技术
- 7
-
-
作者
张李兵
俞圣平
-
机构
江苏海门市水产技术指导站
海门市长江水产养殖场
-
出处
《科学养鱼》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39-39,共1页
-
-
关键词
中间培育技术
苗种
缢蛏
滩涂
生产需求
人工养殖
技术总结
野生苗
采捕
-
分类号
S968.31
[农业科学—水产养殖]
-
-
题名伊乐藻在虾蟹池塘的应用试验
被引量:1
- 8
-
-
作者
张英
张兴国
黄永芳
-
机构
江苏海门市水产技术指导站
-
出处
《科学养鱼》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31-31,共1页
-
-
关键词
应用试验
伊乐藻
池塘
虾蟹
2004年
养殖场选择
水产养殖
特种水产
放养密度
养殖条件
管理措施
海门市
水花生
消费者
河蟹
种植
青虾
千克
主养
苗种
饲料
鳜鱼
鳙鱼
体色
体表
-
分类号
S966.1
[农业科学—水产养殖]
-
-
题名冰鲜海产品的加工工艺
被引量:1
- 9
-
-
作者
徐宗平
张英
-
机构
江苏海门市水产技术指导站
-
出处
《科学养鱼》
2004年第10期65-65,共1页
-
文摘
冰藏保鲜即用天然冰或机制冰把新鲜渔获物的温度降至接近冰点但不冻结的一种保藏海产品的方法,它通常称冰鲜。是继盐藏保鲜之后被渔民普遍采用的保鲜渔获物的一种最常用的方法。
-
关键词
冰鲜海产品
加工工艺
冰藏保鲜
工艺流程
-
分类号
TS254
[轻工技术与工程—水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
-
-
题名海水池塘一年三茬虾蟹轮养高产高效模式
- 10
-
-
作者
张英
张兴国
徐宗平
-
机构
江苏海门市水产技术指导站
-
出处
《科学养鱼》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32-33,共2页
-
-
关键词
海水池塘
高产高效模式
一年三茬
虾蟹
河蟹育苗
轮养
海水养殖池塘
脊尾白虾
-
分类号
S968.2
[农业科学—水产养殖]
-
-
题名缢蛏干品的加工
- 11
-
-
作者
徐宗平
-
机构
江苏海门市水产技术指导站
-
出处
《科学养鱼》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69-70,共2页
-
-
关键词
加工技术
缢蛏
干品
加工工艺流程
养殖品种
营养丰富
蛋白质
维生素
消费者
干制品
-
分类号
TS254
[轻工技术与工程—水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
-
-
题名高温季节池塘生产管理要点
- 12
-
-
作者
张英
张士飞
-
机构
江苏海门市水产技术指导站
海门市悦来农业技术服务站
-
出处
《科学养鱼》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20-20,共1页
-
文摘
1.适当控制饵料投喂量夏天饵料投喂量过多会增加鱼类的耗氧,剩余残饵污染水体会加速养殖水体的水质败坏,因此,要适当控制饵料投喂量。投饵要实行“四定”的原则,即定时、定位、定质、定量。其中投饵量要根据天气、水质和鱼吃食情况灵活掌握。一般天气晴朗时饲料多投,阴雨天少投,天气闷热雷雨之前应停止投饵。
-
关键词
管理要点
高温季节
生产
池塘
投喂量
投饵量
养殖水体
污染水体
-
分类号
S964
[农业科学—水产养殖]
-
-
题名欧洲丁养殖试验
- 13
-
-
作者
张兴国
徐宗平
张李兵
-
机构
江苏海门市水产技术指导站
-
出处
《科学养鱼》
2004年第5期14-15,共2页
-
文摘
欧洲丁鱥(Tinca tincac)俗称欧洲丁桂鱼,是原产于欧洲大陆古老的经济鱼类。该鱼为淡水底栖鱼类,体金黄色,杂食性,喜在静水底泥区生活,耐低溶氧,耐寒力强,适温范围0~37℃。2002年6月,我们从湖北省引进丁桂鱼2万尾,经过一年多的试养,各项技术指标达到了预期目标。丁桂鱼种运输成活率达81.3%,鱼种培育成活率66.2%;主养池塘丁桂鱼亩产达到253千克,混养池塘丁桂鱼亩产达到120千克。现将试养情况总结如下:
-
关键词
欧洲丁鱥
池塘养殖
苗种放养
饵料投喂
日常管理
-
分类号
S965
[农业科学—水产养殖]
-
-
题名三疣梭子蟹的加工工艺
- 14
-
-
作者
徐宗平
张兴国
-
机构
江苏海门市水产技术指导站
-
出处
《科学养鱼》
2004年第7期64-64,共1页
-
-
关键词
三疣梭子蟹
加工工艺
原料选购
质量标准
冷冻加工
-
分类号
TS254
[轻工技术与工程—水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
-
-
题名大棚培育大眼幼体效益高
- 15
-
-
作者
张英
徐宗平
-
机构
江苏海门市水产技术指导站
-
出处
《科学养鱼》
2003年第11期39-39,共1页
-
文摘
通常情况下,在池塘将大眼幼体培育成扣蟹一般一年只养一茬,即每年的4~5月份将大眼幼体放入池塘中,年底或翌年2~3月份起捕上市,海门市货隆镇金跃村的水产养殖户谢国立一改常规的培育扣蟹方式,采用大棚培育蟹种,从一年一茬提高到一年三茬,极大地提高了养殖的成活率、池塘的利用率,延长了河蟹当年的生长期。
-
关键词
大棚培育
扣蟹
大眼幼体
生态养殖技术
-
分类号
S962
[农业科学—水产养殖]
-
-
题名几种常见河沟高效养殖模式浅析
被引量:1
- 16
-
-
作者
张李兵
-
机构
江苏海门市水产技术指导站
-
出处
《科学养鱼》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9-20,共2页
-
文摘
我国长江三角洲一带阡陌纵横、河沟资源丰富,素有“鱼米之乡”之称。为充分利用这一宝贵的自然资源,笔者在江苏海门地区长期从事河沟养殖的研究和推广,并总结出了几种常见的河沟养殖高效模式。这些养殖模式通过对自然河沟进行因地制宜的改造,并利用各种水产品生物学特性的差异和相互之间的关系进行人工养殖,从而实现较高的产量和收益。现举例浅析,以供读者参考。一、河沟种菱养鱼这种模式可使菱与水产品互利共生,在基本不影响菱产量的基础上,又可产出相对可观的商品鱼虾蟹,水面整体效益比较高。1.水体条件一般河沟均可以实行这种模式。最好水源充足,水质优良,进排水方便,水深2米左右,池底淤泥稍厚。2.菱的栽种一是播种老菱。11月至翌年3月期间,将前一年收获时留的老菱均匀地撒在水面,让其自然沉入沟底。每亩投放20千克左右;二是移栽菱苗。4月中下旬,直接将现有河沟刚出水面的过密秧苗移植在新发展的河沟内。每亩栽8001000只菱盘。3.鱼蟹放养在早春季节,每亩水面放养200尾左右大规格鲢鳙鱼种及适量虾蟹等。
-
关键词
河沟养殖
养殖模式
自然资源
鱼米之乡
长江三角洲
生物学特性
水产品
资源丰富
-
分类号
S964
[农业科学—水产养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