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稻渔共生水产品品质特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
作者 蓝雨丝 范广宇 吴胜军 《中国稻米》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7-50,共4页
稻渔共生是在传统水稻田中种植水稻的同时利用稻田湿地生态系统养殖水产品,实现水稻与水产品共作或轮作的新型农业模式。该模式利用水稻和水产品之间的互利共生作用,降低田间污染、减少病虫害、改善农田生态系统的物质转换效率。为了解... 稻渔共生是在传统水稻田中种植水稻的同时利用稻田湿地生态系统养殖水产品,实现水稻与水产品共作或轮作的新型农业模式。该模式利用水稻和水产品之间的互利共生作用,降低田间污染、减少病虫害、改善农田生态系统的物质转换效率。为了解析稻渔共生模式对水产品品质和肠道微生物的影响,促进稻渔综合种养的科学发展,本文综述了水产品的营养、肌肉品质和肠道微生物的研究进展,以为稻渔综合种养产业的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渔共生 水产品 品质 肠道微生物 营养 微生物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藻类净水除杂系统对微塑料及氮、磷去除效果的影响
2
作者 刘子烁 刘诗伟 +3 位作者 杨玉祥 靳玮 马晓娜 冯志华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4-122,共9页
微塑料污染和养殖尾水超标排放已成为全球重要问题。在同一系统中,同时研究丝状藻对氮、磷的去除效果和对微塑料的拦截效果尚未见报道。为解决这一问题,本研究构建了一种藻类净水除杂系统,并研究其拦截微塑料和去除水体氮、磷的能力。... 微塑料污染和养殖尾水超标排放已成为全球重要问题。在同一系统中,同时研究丝状藻对氮、磷的去除效果和对微塑料的拦截效果尚未见报道。为解决这一问题,本研究构建了一种藻类净水除杂系统,并研究其拦截微塑料和去除水体氮、磷的能力。研究使用水绵(Spirogyra)、浒苔(Enteromorpha)和刚毛藻(Cladophora)3种丝状藻在净水除杂系统中进行微塑料拦截实验,结果显示,实验时间为10 d时,3种丝状藻对纤维状微塑料拦截效果最佳(水绵88.50%,浒苔79.50%,刚毛藻75.50%),对颗粒状微塑料拦截效果最差(水绵67.50%,浒苔53.00%,刚毛藻55.00%)。与其他2种藻类相比,水绵对微塑料具有更好的拦截效果,因此,使用水绵进行水体氮、磷去除实验。将单位面积的藻量分为0、2、4和6 g/dm^(2),在15 d的实验中,水绵对总氮的去除率最高为91.88%(4 g/dm^(2)),对总磷的去除率最高为90.33%(6 g/dm^(2)),对PO43--P去除率最高为90.38%(6 g/dm^(2))。4g/dm^(2)与6 g/dm^(2)组的结果无显著差异(P>0.05)。研究表明,净水除杂系统可有效去除水体中纤维状微塑料和吸收水体氮、磷,且4 g/dm^(2)的藻量是本净水除杂系统去除氮、磷最适宜的藻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塑料 养殖尾水 丝状藻 净水除杂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岭土-牡蛎壳粉改性材料的制备及其对海水、淡水中氨氮与磷酸盐的去除效果
3
作者 杨玉祥 宋可心 +4 位作者 杨光 马晓娜 解思琦 刘子烁 冯志华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34-647,共14页
为实现水中磷酸盐、氨氮的吸附去除,将牡蛎壳粉和高岭土以质量比3∶1比例混合,在不同条件(MgO添加量:0%、2%、4%、8%、12%;温度:0、600、700、800、900、1000℃)下制备并筛选出吸附效果最佳的改性牡蛎壳粉,通过扫描电镜、傅里叶红外光... 为实现水中磷酸盐、氨氮的吸附去除,将牡蛎壳粉和高岭土以质量比3∶1比例混合,在不同条件(MgO添加量:0%、2%、4%、8%、12%;温度:0、600、700、800、900、1000℃)下制备并筛选出吸附效果最佳的改性牡蛎壳粉,通过扫描电镜、傅里叶红外光谱仪、比表面与孔隙度分析仪和X射线衍射仪对改性牡蛎壳粉进行表征。采用动力学模型和等温吸附模型拟合吸附过程,并分析初始pH、吸附柱对改性牡蛎壳粉、磷酸盐和氨氮吸附的影响。结果表明:MgO添加量为8%,煅烧温度为800℃时,改性牡蛎壳粉吸附性能最佳,对磷酸盐的去除率分别为91.7%(海水)和82.25%(淡水),对氨氮的去除率分别为36.67%和47.71%;改性牡蛎壳粉对磷酸盐的吸附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和Freundlich模型,最大磷酸盐吸附量分别为108.37(海水)、101.99(淡水)mg/g,对氨氮的吸附符合Langmuir模型,最大氨氮吸附量分别为0.27(海水)、0.38(淡水)mg/g;酸性条件有助于磷酸盐的吸附,中性条件则更利于氨氮的吸附;在吸附柱中改性牡蛎壳粉对氨氮和磷酸盐的吸附量分别为0.12、78.95 mg/g(海水)和0.17、70.34 mg/g(淡水);应用其处理入海口污水中磷酸盐和氨氮,去除率分别为96.83%、9.7%,出水达到Ⅰ类水标准。研究表明,改性牡蛎壳粉成本低,具有高效去除水中磷酸盐和氨氮的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岭土 牡蛎壳粉 氨氮吸附 磷酸盐吸附 海水 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