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1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海洋多糖对鳕鱼糜凝胶特性影响研究
1
作者 王得发 钟毅 +1 位作者 徐源锴 陈丽 《中国调味品》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1-57,共7页
海洋多糖是鱼糜制品加工过程中常用的添加剂。然而,海洋多糖对鳕鱼糜凝胶特性的影响尚未见报道,海洋多糖的水平可能是影响鳕鱼糜品质的关键因素。因此,文章以阿拉斯加狭鳕鱼为研究对象,探讨了不同添加量的海藻酸钠、卡拉胶、壳寡糖、壳... 海洋多糖是鱼糜制品加工过程中常用的添加剂。然而,海洋多糖对鳕鱼糜凝胶特性的影响尚未见报道,海洋多糖的水平可能是影响鳕鱼糜品质的关键因素。因此,文章以阿拉斯加狭鳕鱼为研究对象,探讨了不同添加量的海藻酸钠、卡拉胶、壳寡糖、壳聚糖和岩藻多糖5种海洋多糖对鳕鱼糜凝胶特性的影响。单因素试验以凝胶强度、持水性、蒸煮损失率、质地剖面分析参数和白度等为指标,分析得出,添加1.5%海藻酸钠、1%卡拉胶、0.5%壳聚糖时,能有效提高鳕鱼糜的凝胶强度和持水性,降低蒸煮损失率。最后,以壳聚糖添加量、卡拉胶添加量和海藻酸钠添加量为响应面因素,以鱼糜的凝胶强度和持水性为响应值,应用响应面法开发鳕鱼糜制品复合型凝胶增强剂。结果表明,在鳕鱼糜中添加0.3%壳聚糖、1.5%卡拉胶、2%海藻酸钠时有利于改善鳕鱼糜的凝胶品质。该研究开发了鳕鱼糜制品复合型凝胶增强剂,可为鱼糜的品质控制提供理论参考,并为海洋多糖复配在水产品中的研究提供方法与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多糖 鳕鱼糜 凝胶特性 响应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背景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实践——以“食品工艺学”课程为例
2
作者 王红丽 盘赛昆 +1 位作者 邱春江 李想 《农产品加工》 2025年第12期122-125,129,共5页
“食品工艺学”是全国高等学校食品科学与工程等食品工科专业的主干课程和学位课程,其教学质量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和职业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基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发展和要求,结合课程目标及对毕业要求指标点的支撑情况,针对... “食品工艺学”是全国高等学校食品科学与工程等食品工科专业的主干课程和学位课程,其教学质量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和职业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基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发展和要求,结合课程目标及对毕业要求指标点的支撑情况,针对该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从教学内容、教学方式、考核方式等方面提出了混合式教学模式应对的策略,以期把学生培养成具有创新能力和解决复杂工程难题能力的新时代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品工艺学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 教学改革 混合式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度介导的水稻镰刀菌群体生物学性状差异
3
作者 顾慧 史建荣 +1 位作者 仇剑波 徐剑宏 《植物保护》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16-222,242,共8页
Fusarium luf fae和F.sulawesiense是引起水稻穗腐病的重要病原物,但其优势生态位产生的机制仍不明确。本研究通过模拟水稻生育期的高温环境,明确了镰刀菌核心群体亚洲镰刀菌F.asiaticum、藤仓镰刀菌F.fujikuroi、F.luffae、F.sulawesie... Fusarium luf fae和F.sulawesiense是引起水稻穗腐病的重要病原物,但其优势生态位产生的机制仍不明确。本研究通过模拟水稻生育期的高温环境,明确了镰刀菌核心群体亚洲镰刀菌F.asiaticum、藤仓镰刀菌F.fujikuroi、F.luffae、F.sulawesiense重要生物学性状响应温度变化的种间差异。结果表明,所有供试菌株在不同培养基生长的最适温度均为25℃,高温对F.sulawesiense的抑制作用最弱;温度对镰刀菌分生孢子产生的影响相似,30℃能够促进F.luffae和F.sulawesiense孢子萌发;水稻种子受到镰刀菌侵染后萌发率降低,35℃更有助于F.luffae和F.sulawesiense抑制幼苗茎和根的生长;不同菌株合成特异性毒素的最适温度均为30℃,35℃下F.asiaticum和F.fujikuroi几乎完全丧失产毒能力。研究结果将为研究全球气候变暖形势下水稻镰刀菌群体变化的预测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镰刀菌 温度 生物学性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振兴背景下生物类专业实践育人体系的构建与实施
4
作者 王伟霞 李欣怡 +1 位作者 陈金日 李福后 《安徽农学通报》 2025年第6期127-130,共4页
为切实提高生物类专业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培养更多具备创新创业能力的乡村振兴人才,本文对生物类专业现有实践教学体系中存在的教学知识陈旧等问题进行分析。针对这些问题,分别从打造金课、聚焦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搭建企业服务平台、... 为切实提高生物类专业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培养更多具备创新创业能力的乡村振兴人才,本文对生物类专业现有实践教学体系中存在的教学知识陈旧等问题进行分析。针对这些问题,分别从打造金课、聚焦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搭建企业服务平台、加强协同创新、优化课程思政体系5个方面进行探索与实践,构建了“强基础、重实践”的生物类专业实践育人体系。该体系以学生为中心,坚持成果导向,通过社会和高等教育的资源共享以及供需对接,有利于推动生物类专业融入地方产业链,增强学生的双创意识和能力,精准地为地方产业发展培养大批创新型技能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类专业 乡村振兴 农业发展 农产品加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肠球菌素及其在食品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5
作者 王忠祥 张海涛 迟海 《现代农业科技》 2024年第18期147-150,163,共5页
肠球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环境中,是一种人体和动物肠道正常菌群中常见的乳酸菌,其代谢过程中产生的功能物质也常被认为绿色、安全。肠球菌可以产生一种由核糖体合成的抗菌多肽,即肠球菌素。现对肠球菌素的分类、合成和抑菌机理的研究进展... 肠球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环境中,是一种人体和动物肠道正常菌群中常见的乳酸菌,其代谢过程中产生的功能物质也常被认为绿色、安全。肠球菌可以产生一种由核糖体合成的抗菌多肽,即肠球菌素。现对肠球菌素的分类、合成和抑菌机理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并详细介绍肠球菌素在乳制品、肉制品等食品中的应用,旨在为肠球菌素的发展和应用提供基础理论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球菌素 分类 合成 抑菌机理 研究进展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炭固定化菌剂对毒死蜱污染土壤的修复及小白菜品质的改善
6
作者 董成 冯发运 +4 位作者 马丽雅 生弘杰 余向阳 陈静 葛静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46-854,共9页
生物炭可以吸附土壤中有机污染物,降低污染物对植物的毒害,但是被吸附的污染物存在二次释放的风险,影响生物炭的修复性能。本研究采用生物炭对实验室前期筛选的3株具有降解毒死蜱功能的内生菌进行固定,对生物炭固定化菌剂制备条件进行优... 生物炭可以吸附土壤中有机污染物,降低污染物对植物的毒害,但是被吸附的污染物存在二次释放的风险,影响生物炭的修复性能。本研究采用生物炭对实验室前期筛选的3株具有降解毒死蜱功能的内生菌进行固定,对生物炭固定化菌剂制备条件进行优化,利用盆栽试验对生物炭固定化菌剂降解毒死蜱性能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生物炭固定化HJY菌对毒死蜱降解效果最优,在生物炭粒径为60目、固定化温度30℃、固定化时间为1 d时制备的生物炭固定化菌剂施入土壤中15 d对毒死蜱的降解率可高达92.40%。施入土壤35 d,在2 mg/kg毒死蜱污染土中相较于生物炭,生物炭固定化菌剂处理小白菜和土壤毒死蜱含量分别降低了81.8%和77.4%,在20 mg/kg毒死蜱污染土中小白菜和土壤毒死蜱含量降低了79.4%和50.3%;小白菜生物量,叶绿素、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含量,过氧化物酶(POD)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显著增加。小白菜中毒死蜱含量与土壤中毒死蜱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小白菜品质与其毒死蜱含量呈显著负相关关系。表明与生物炭相比,生物炭固定化菌剂显著提升了对毒死蜱污染土壤的修复性能,并改善了小白菜的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毒死蜱 鞘氨醇单胞菌 生物炭 生物修复 小白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波杀菌联合Nisin、乳酸钠对调味小龙虾虾尾微生物及常温贮运品质的影响
7
作者 高燕 魏帮鸿 +4 位作者 余进祥 傅雪军 郭全友 郑尧 胡火根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8期177-185,共9页
该文以调味小龙虾虾尾为研究对象,通过微生物、理化指标、电子舌及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色谱(gas chromatography ion-mobility spectrometry,GC-IMS)等方法,采用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s analysis,PCA)对微波杀菌联合生物保鲜剂... 该文以调味小龙虾虾尾为研究对象,通过微生物、理化指标、电子舌及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色谱(gas chromatography ion-mobility spectrometry,GC-IMS)等方法,采用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s analysis,PCA)对微波杀菌联合生物保鲜剂的控菌效果及常温短期贮运品质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微波杀菌联合4%(质量分数)乳酸钠+0.5 g/kg Nisin能抑制调味小龙虾虾尾常温贮运期间的菌落总数、总挥发性盐基氮(total volatile basic nitrogen,TVB-N)含量、pH值的增长,减缓常温贮运期间硬度、咀嚼性和胶黏性的劣变,将调味小龙虾虾尾常温贮运周期延长至3 d。GC-IMS结果表明,微波杀菌时间18 min组中醇类、酮类物质含量显著高于10 min和15 min组;电子舌结果表明,微波杀菌时间及贮藏时间的延长显著增加调味小龙虾尾的咸味;GC-IMS和电子舌PCA结果表明,微波杀菌时间18 min组与10 min、15 min组存在明显差异;综合感官评价结果发现,微波杀菌15 min联合4%乳酸钠+0.5 g/kg Nisin的生物保鲜剂可以显著抑制调味小龙虾尾常温贮运过程中微生物生长繁殖的同时减缓其常温贮运品质的劣变,实现了调味小龙虾虾尾常温贮运期3 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调味小龙虾虾尾 微波杀菌 NISIN 乳酸钠 质构 风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香辛料精油对大黄鱼中生物胺影响研究
8
作者 栾立宁 杨从发 吕复云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4-18,24,共6页
目的:通过对天然香辛料精油复合有效控制大黄鱼中生物胺的累积。方法:首先以0.1%、0.5%、1.0%3种浓度对大蒜、姜、肉桂、迷迭香、丁香、葱精油初筛得出较优条件,再以初筛各香辛料精油的较优添加量为梯度中心进行单因素实验确定4种香辛... 目的:通过对天然香辛料精油复合有效控制大黄鱼中生物胺的累积。方法:首先以0.1%、0.5%、1.0%3种浓度对大蒜、姜、肉桂、迷迭香、丁香、葱精油初筛得出较优条件,再以初筛各香辛料精油的较优添加量为梯度中心进行单因素实验确定4种香辛料精油的适配浓度,最后以组胺、腐胺、尸胺的相对含量均值为响应值进行响应面组合实验。结果:得出最优配比为肉桂精油0.493%、迷迭香精油0.058%、丁香精油0.060%、大蒜精油0.937%,此时相对含量均值预测值为62.289%。结论:实验证明了大黄鱼中添加复合香辛料精油可以有效抑制生物胺的产生,延缓大黄鱼的品质劣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胺 香辛料 水产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噻虫胺不同方式施用对番茄根系分泌物及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1
9
作者 荆莉莉 李梅 +3 位作者 王中阳 万群 葛静 余向阳 《农药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32-340,共9页
为了探究农药施用方式对植物代谢和生长的影响,本研究采用UPLC-QTOF-MS非靶标代谢组学技术检测并评估了噻虫胺(clothianidin)根施和叶施处理后番茄(Solanum lycopersicum)根系分泌物的差异,同时分析了两种施药方式对土培番茄植株生长的... 为了探究农药施用方式对植物代谢和生长的影响,本研究采用UPLC-QTOF-MS非靶标代谢组学技术检测并评估了噻虫胺(clothianidin)根施和叶施处理后番茄(Solanum lycopersicum)根系分泌物的差异,同时分析了两种施药方式对土培番茄植株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噻虫胺显著改变了番茄根系分泌物的丰度和组成,且两种施用方式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与空白对照相比,根施和叶施噻虫胺均显著改变了番茄根系分泌物的β多样性,但根施噻虫胺对番茄根系分泌物的影响更为显著;根施和叶施噻虫胺均显著降低了番茄根系分泌物的α多样性,且叶施较根施降低幅度更大;此外,与空白对照相比,根施处理表现为37.63%的代谢物丰度显著升高,12.58%的代谢物丰度显著下降,包括与植物防御系统有关的生物碱丰度的增加以及对脂类、有机酸和其他代谢物合成的抑制;叶施处理则表现为35.16%的代谢物丰度显著升高,13.42%的代谢物丰度显著下降,同样包括生物碱丰度的增加。但抑制酚酸的合成,且在噻虫胺不同施用方式下的硫酸和硬脂酸呈现相反变化趋势。此外,根施和叶施噻虫胺均可显著促进番茄植株生长,较空白对照增加植株的鲜重、株高和根长,但两者之间无显著差异。本研究可为农药的生态风险评估,指导农药高效合理使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噻虫胺 根施 叶施 根系分泌物 番茄生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孔吸附树脂纯化绿豆皮多酚的工艺优化及体外降血糖活性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紫印 许璐靖 +3 位作者 马恺扬 陆怡霏 李莹 伏静轩 《食品工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253-262,共10页
为探究绿豆皮多酚(Mung bean skin polyphenols,MBPs)的纯化工艺及其体外降血糖活性,本研究通过超声辅助提取MBPs,研究八种不同类型大孔吸附树脂对MBPs的吸附和解吸情况,筛选出最佳树脂型号,利用单因素实验对纯化工艺进行了优化,并通过... 为探究绿豆皮多酚(Mung bean skin polyphenols,MBPs)的纯化工艺及其体外降血糖活性,本研究通过超声辅助提取MBPs,研究八种不同类型大孔吸附树脂对MBPs的吸附和解吸情况,筛选出最佳树脂型号,利用单因素实验对纯化工艺进行了优化,并通过超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串联飞行时间四极杆质谱(UPLC-ESI-QTOFMS/MS)鉴定了纯化后MBPs的化学成分。同时,以阿卡波糖为阳性对照,探究了MBPs对α-淀粉酶和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活性与抑制类型。结果显示,HPD-500树脂对MBPs的吸附-解析效果最好,优化后的纯化工艺参数为:多酚浓度0.25 mg/mL,pH为6,乙醇浓度80%,上样流速1 BV/h,洗脱流速2 BV/h。纯化后MBPs纯度为57.23%,相比粗提物提升了2.55倍。纯化后的MBPs中鉴定出没食子酸、山奈酚、牡荆素、异牡荆素、芹菜素等12种酚类化合物。体外降血糖活性研究结果显示,MBPs对α-淀粉酶和α-葡萄糖苷酶具有较好的抑制活性,其IC50值分别为98.85μg/mL和7.25μg/mL,抑制类型均为混合型抑制。综上,纯化后的MBPs具有良好的体外降血糖活性,可作为保健食品的功能成分进行开发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豆皮 多酚 纯化 组分分析 体外降血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京设施蔬菜基地土壤中多环芳烃(PAHs)的污染特征、来源及健康风险评价
11
作者 孙佳兰 董成 +4 位作者 生弘杰 张雷刚 陈小龙 余向阳 葛静 《江苏农业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438-1447,共10页
本研究以江苏省南京市六合区4个设施蔬菜基地(D1~D4)土壤作为研究对象,共采集表层土壤样品156份,采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法测定16种多环芳烃(PAHs)单体含量。结果表明,D1、D2、D3和D4土壤中16种PAHs含量分别为82.82~145.90μg/kg、106... 本研究以江苏省南京市六合区4个设施蔬菜基地(D1~D4)土壤作为研究对象,共采集表层土壤样品156份,采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法测定16种多环芳烃(PAHs)单体含量。结果表明,D1、D2、D3和D4土壤中16种PAHs含量分别为82.82~145.90μg/kg、106.08~182.63μg/kg、70.58~119.27μg/kg、189.88~423.29μg/kg;均值分别为106.59μg/kg、143.21μg/kg、92.69μg/kg、289.32μg/kg;中位数分别为111.71μg/kg、135.16μg/kg、88.19μg/kg、296.36μg/kg。D1~D4土壤中PAHs的来源大致相同,机动车尾气排放和石油是其主要来源。通过终生致癌风险值进行风险评价,结果发现D1、D2、D3土壤中PAHs终生致癌风险可以忽略不计;D4土壤中PAHs终生致癌风险处于低风险水平。毒性当量含量风险评估结果显示,16种PAHs的毒性当量含量(TEQ_(BaP16))均值为1.421~16.281μg/kg,而7种致癌性PAHs的毒性当量含量(TEQ_(BaP7))均值为1.243~15.883μg/kg,表明研究区土壤中致癌风险的主要贡献者是7种致癌性PAHs,其中D4研究区BaP贡献率最大(75.893%)。本研究结果可为南京市相关部门对设施蔬菜基地土壤中PAHs预防和控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多环芳烃(PAHs) 污染特征 风险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产细菌素肠球菌筛选鉴定及其对耐万古霉素菌跨膜抑菌效应的研究
12
作者 张海涛 马丽艳 +1 位作者 张俊杰 迟海 《海洋渔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05-412,共8页
细菌素是一种对亲缘微生物具有高效抑制作用的抗菌肽,是可以有效代替抗生素的抗菌物质之一。从江苏琼港采集的文蛤(Meretrix meretrix)中特异性分离肠球菌(Enterococcus),并以非入侵性的耐万古霉素的屎肠球菌(VREfm)和金黄色葡萄球菌(VR... 细菌素是一种对亲缘微生物具有高效抑制作用的抗菌肽,是可以有效代替抗生素的抗菌物质之一。从江苏琼港采集的文蛤(Meretrix meretrix)中特异性分离肠球菌(Enterococcus),并以非入侵性的耐万古霉素的屎肠球菌(VREfm)和金黄色葡萄球菌(VRSA)为指示菌,筛选具有抑制耐万古霉素菌株的肠球菌细菌素。结果显示,从江苏文蛤共提取出36株肠球菌,其中,有2株肠球菌对VREfm有抑制作用,经分子鉴定,这2株肠球菌分别为耐久肠球菌(E.durans)和海氏肠球菌(E.hirae);有1株肠球菌对VREfm和VRSA均有抑制作用,经分子鉴定为粪肠球菌(E.faecalis)。该粪肠球菌所产生的抑菌物质具有热稳定性强、耐低pH和易被蛋白酶分解等细菌素典型特征。此外,利用粪肠球菌细菌素粗提物对VREfm进行处理发现,粪肠球菌细菌素对细菌的抑制作用与浓度呈正相关性,随着浓度的升高,宏观上,菌液中蛋白质浓度、电导率、核酸含量和碱性磷酸酶显著升高(P<0.05);微观上,从荧光、透射和扫描显微镜的结果看,粪肠球菌细菌素对耐万古霉素菌的细胞壁结构有破坏作用,可以形成孔状结构,造成细胞质泄漏,从而对耐万古霉素菌有跨膜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粪肠球菌 细菌素 筛选鉴定 抑菌机理 细胞壁成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运用基于模糊数学的感官评价法优化海带酥加工工艺
13
作者 杨柳莺 杨金玉 +3 位作者 蒋乐 王则程 孙燕 盘赛昆 《中国调味品》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47-152,159,共7页
海带加工过程中剩余的边角料具有丰富的营养,食用口味对边角料的利用和商业价值具有重要的作用,而合适的产品和制作工艺为海带边角料的口味提供了重要保障。文章以干海带加工过程中剩余的边角料为原料,以模糊数学感官评分为指标,分析白... 海带加工过程中剩余的边角料具有丰富的营养,食用口味对边角料的利用和商业价值具有重要的作用,而合适的产品和制作工艺为海带边角料的口味提供了重要保障。文章以干海带加工过程中剩余的边角料为原料,以模糊数学感官评分为指标,分析白糖添加量、味精添加量、盐添加量、料酒添加量对感官评分的影响,同时设计多因素正交试验对海带酥加工工艺进行优化。研究结果表明,海带酥的最佳配方为白糖添加量4%、味精添加量1.5%、盐添加量2.5%、料酒添加量1%。此工艺下制作的海带酥品质和风味最佳,不仅脆而不腻而且带有浓郁的海洋风味,让人回味无穷,无论是作为小吃还是佐餐,都是一种既健康又美味的选择。该研究满足海带酥产品加工工艺需求,同时对所研发的海带酥进行了理化指标和微生物指标检验,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糊数学 感官评价 正交试验 海带酥 配方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鳕鱼皮ACE抑制肽的制备工艺研究
14
作者 李帅 蔡依婷 +6 位作者 怀杰 王珊 崔沂 张伟业 张俊杰 王玉民 庄林武 《中国调味品》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42-152,共11页
以水提法制备的鳕鱼皮明胶为原料,采用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法优化鳕鱼皮ACE抑制肽的双酶分步酶解工艺条件,结合膜分离方法建立了鳕鱼皮ACE抑制肽的制备工艺:第一步酶解:酶类型为水解蛋白酶,加酶量为4%,料液比为1∶20,pH为9,酶解温度为50... 以水提法制备的鳕鱼皮明胶为原料,采用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法优化鳕鱼皮ACE抑制肽的双酶分步酶解工艺条件,结合膜分离方法建立了鳕鱼皮ACE抑制肽的制备工艺:第一步酶解:酶类型为水解蛋白酶,加酶量为4%,料液比为1∶20,pH为9,酶解温度为50℃,酶解时间为4.5 h;第二步酶解:酶类型为风味蛋白酶,加酶量为3%,料液比为1∶20,pH为6,酶解温度为40℃,酶解时间为4 h;膜分离方法:分别采用10,3,1 kDa的超滤膜对所得酶解产物进行分离得目标组分。双酶分步酶解工艺条件下制备的产品对ACE抑制率的IC 50值为1.46 mg/mL,游离氨基酸总含量为71.04 mg/100 g,分子量在1000 Da以下的多肽占99.5%;经1 kDa膜分离制得的鳕鱼皮胶原蛋白肽的ACE抑制率提高了4.25倍。该研究建立了高ACE抑制活性的鳕鱼皮胶原蛋白肽制备方法,且所制备的产品可以为功能性降压调味品、食品等产品的开发奠定物质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鳕鱼皮 双酶分步酶解法 膜分离 ACE抑制肽 游离氨基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响应面法优化鲜切牛蒡射频钝酶工艺研究
15
作者 朱永全 胡昕迪 +5 位作者 滕聪 许璐靖 刘金阁 王紫印 张见 李莹 《中国调味品》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7-24,共8页
目的:降低鲜切牛蒡的相对酶活。方法:以鲜切牛蒡为原材料,进行射频灭酶,研究极板间距、样品高度和电导率对灭酶效果、色泽和微观结构的影响。结果:利用响应面分析法确定射频灭酶的最佳工艺参数为极板间距90 mm、样品高度74 mm、电导率0.... 目的:降低鲜切牛蒡的相对酶活。方法:以鲜切牛蒡为原材料,进行射频灭酶,研究极板间距、样品高度和电导率对灭酶效果、色泽和微观结构的影响。结果:利用响应面分析法确定射频灭酶的最佳工艺参数为极板间距90 mm、样品高度74 mm、电导率0.14 s/m,实际可降低121.24%相对酶活。结论:电导率在0.1 s/m左右时,极板间距越低,样品高度越高,升温速率越快。样品经过射频处理有效降低了多酚氧化酶活性,抑制了鲜切牛蒡酶促褐变,优化工艺能够表现出较小的细胞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射频 多酚氧化酶 鲜切牛蒡 酶促褐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蛋白对鳕鱼鱼糜凝胶特性研究
16
作者 钟毅 王得发 +3 位作者 许思杰 陈汉翔 刘星源 陈丽 《中国调味品》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2-37,共6页
蛋白质作为常用外源物用于鱼糜制品生产过程,在鱼糜制品中添加单一蛋白的研究较多,而鲜少有同时添加两种以上蛋白的研究,因此,文章旨在通过添加3种不同类型蛋白的复配物提升鳕鱼鱼糜的凝胶特性。以凝胶强度、白度、持水性和质构作为单... 蛋白质作为常用外源物用于鱼糜制品生产过程,在鱼糜制品中添加单一蛋白的研究较多,而鲜少有同时添加两种以上蛋白的研究,因此,文章旨在通过添加3种不同类型蛋白的复配物提升鳕鱼鱼糜的凝胶特性。以凝胶强度、白度、持水性和质构作为单因素试验的指标,得出当添加3%蛋清蛋白、7%金线鱼、7%大豆蛋白时,最大限度提升了鳕鱼鱼糜的凝胶特性。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通过Box-Behnken的中心组合试验设计原理,测定复合蛋白鱼糜的评定指标,以凝胶强度为响应值,对复合蛋白配方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当蛋清蛋白添加量为2.96%,金线鱼添加量为7.03%,大豆蛋白添加量为6.93%时,凝胶强度达13968.668 g·mm,对鳕鱼鱼糜凝胶特性的提升具有较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鳕鱼鱼糜 复合蛋白 凝胶强度 响应面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毒死蜱降解菌Shingopyxis granuli CP-2土著细菌帮手的筛选
17
作者 李梅 王中阳 +4 位作者 荆莉莉 侯玉刚 马丽雅 生弘杰 余向阳 《土壤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55-564,共10页
毒死蜱残留是食品安全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应用微生物降解是消除其残留的有效方法。但其微生物降解受降解菌与目的环境中土著微生物互作关系的影响,目前缺少对该微生态过程的研究。以毒死蜱降解菌Shingopyxis granuli CP-2为材料,从毒死... 毒死蜱残留是食品安全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应用微生物降解是消除其残留的有效方法。但其微生物降解受降解菌与目的环境中土著微生物互作关系的影响,目前缺少对该微生态过程的研究。以毒死蜱降解菌Shingopyxis granuli CP-2为材料,从毒死蜱降解菌与土著微生物互作的角度,首先从土壤中分离出一批细菌,并对其进行16S rRNA基因全长测序鉴定;然后从中筛选对CP-2生长有促进作用的土著细菌帮手,并结合以上测序数据分析帮手的相关生物信息学结果;最后初步研究CP-2的土著细菌帮手对其降解毒死蜱的影响。结果表明,分离到的109株土著细菌隶属于变形菌门、厚壁菌门、拟杆菌门和放线菌门;其中45株细菌显著促进CP-2的生长,属于CP-2的土著细菌帮手;该帮手库中45株细菌主要隶属于3个门、4个纲、7个目、13个科和20个属;从中选择一株对CP-2生长促进作用较强的B72菌株,检测发现,该菌及其无菌发酵液显著促进CP-2对毒死蜱的降解。综上,该研究建立由45株土著细菌构成的毒死蜱降解菌CP-2的帮手库,为后续土壤中毒死蜱或者其他污染物的微生物降解相关研究及应用提供丰富的菌种资源,且毒死蜱降解菌CP-2的土著细菌帮手显著促进其降解毒死蜱的能力,为今后毒死蜱降解菌和土著细菌帮手的共接种修复污染提供理论指导和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互作 微生物修复 土著细菌帮手 降解菌 毒死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醋酸和氯化钠复合消毒剂对鲜切香菜的保鲜效果研究
18
作者 王晨晨 程远霞 +3 位作者 韦成艳 张宇骋旻 王灵昭 詹扬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10-118,共9页
【目的】研究鲜切香菜的最佳消毒方法。【方法】采用醋酸和氯化钠作为消毒剂,先进行单因素试验,再根据单因素试验结果进行正交试验,4℃贮存2 d后测定试验指标:菌落总数、叶绿素质量分数、硬度、色泽、风味物质和感官品质。【结果】1 g/... 【目的】研究鲜切香菜的最佳消毒方法。【方法】采用醋酸和氯化钠作为消毒剂,先进行单因素试验,再根据单因素试验结果进行正交试验,4℃贮存2 d后测定试验指标:菌落总数、叶绿素质量分数、硬度、色泽、风味物质和感官品质。【结果】1 g/L的醋酸和3 g/L的氯化钠复合消毒剂消毒5 min效果最佳,鲜切香菜于4℃贮藏,货架期可达7 d,感官评分为7.72分,菌落总数的对数为5.86,比150 mg/L二氧化氯或200 mg/L次氯酸钠消毒的鲜切香菜货架期延2 d。【结论】1 g/L的醋酸和3 g/L的氯化钠复合消毒剂消毒5 min是一种处理鲜切香菜高效安全的消毒方法。该研究不仅能够有效提升鲜切香菜品质并延长货架期,还有助于减少工厂水资源浪费,节省生产成本,为其商业化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鲜切香菜 醋酸 氯化钠 二氧化氯 电子鼻 电子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enicillium sp.MYA5中microperfuranone聚酮合酶基因在构巢曲霉中的异源表达
19
作者 孟宪超 胡波 +2 位作者 于豪冰 孙园园 刘小宇 《中国抗生素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94-400,共7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基因挖掘与异源表达提高极地内生真菌Penicillium sp.MYA5中抗菌化合物microperfuranone的产量,并验证其生物活性。方法基于基因组测序数据,利用antiSMASH分析预测生物合成基因簇;克隆聚酮合酶基因mfpksA,构建重组质... 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基因挖掘与异源表达提高极地内生真菌Penicillium sp.MYA5中抗菌化合物microperfuranone的产量,并验证其生物活性。方法基于基因组测序数据,利用antiSMASH分析预测生物合成基因簇;克隆聚酮合酶基因mfpksA,构建重组质粒pYTU-mfpksA,通过酵母和大肠埃希菌转化筛选阳性克隆;将重组质粒导入Aspergillus nidulans LO8030,经CD-山梨醇平板筛选获得重组菌株A.LO8030::P.MYA5 mfpksA;重组菌株经液体发酵后,采用HPLC分离化合物,结合NMR和质谱鉴定结构;通过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microperfuranone对病原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结果成功从异源表达菌株分离得到目标化合物microperfuranone,其产量相较于MYA5菌株提高了约3.88倍。抗菌活性表明,对Fusarium oxysporum和Vibrio harveyi的MIC均为16μg/mL,对F.oxysporum的抑菌活性显著优于氯霉素。结论通过异源表达策略实现了microperfuranone的增产,证实基因簇挖掘与异源表达在天然产物开发中的有效性。该化合物对植物病原菌的显著抑制活性,为极地微生物资源的抗菌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croperfuranone Penicillium sp. PKS 异源表达 聚酮类化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产褐藻胶裂解酶Exiguobacterium mexicanum MAL070的筛选、发酵条件优化及其对马尾藻的降解效果评价
20
作者 罗霜 冯娟 +6 位作者 张文君 周文梅 刘姝 侯晓月 杨光 高嵩 房耀维 《食品工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5期199-208,共10页
目的:筛选褐藻胶裂解酶高产菌株,对其进行鉴定、产酶条件优化及马尾藻降解效果评价。方法:利用平板初筛、发酵复筛从马尾藻和浒苔样品中筛选产褐藻胶裂解酶水平较高的菌株,根据形态、生理生化特征、16S rDNA序列分析及系统发育树构建等... 目的:筛选褐藻胶裂解酶高产菌株,对其进行鉴定、产酶条件优化及马尾藻降解效果评价。方法:利用平板初筛、发酵复筛从马尾藻和浒苔样品中筛选产褐藻胶裂解酶水平较高的菌株,根据形态、生理生化特征、16S rDNA序列分析及系统发育树构建等对菌株进行鉴定;通过单因素及响应面试验优化其产酶条件;通过还原糖浓度的测定及扫描电镜评价马尾藻降解效果。结果:筛选获得高产褐藻胶裂解酶的菌株MAL070,鉴定为墨西哥微小杆菌。优化获得最佳产酶条件为:海藻酸钠1.1%、酵母粉0.34%、NaCl 2.61%、pH9、接种量2%、转速180 r/min、25℃,培养48 h,酶活达到254.961 U/mL,是优化前的1.79倍。该酶是具有广泛底物特性,将褐藻胶水解为褐藻二糖和三糖的内切酶。菌株MAL070降解马尾藻72 h后,马尾藻细胞完全失去形态,表面结构破坏明显。结论:获得的墨西哥微小杆菌MAL070有良好的马尾藻降解能力,为马尾藻的进一步应用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尾藻 褐藻胶裂解酶 墨西哥微小杆菌 产酶条件优化 降解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