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生物饵料组合对脊尾白虾幼体变态发育的影响 被引量:2
1
作者 王林华 沈南南 +5 位作者 江海仪 欧阳乐飞 张庆起 胡广伟 王攀攀 高焕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71-179,共9页
本研究以脊尾白虾(Exopalaemon carinicauda)幼体为研究对象,研究了牟氏角毛藻(Chaeroeeros moelleri)、褶皱臂尾轮虫(Brachionus plicatilis)和卤虫(Artemia salina)无节幼体搭配投喂对脊尾白虾幼体的存活率(SR)、变态发育和消化酶的... 本研究以脊尾白虾(Exopalaemon carinicauda)幼体为研究对象,研究了牟氏角毛藻(Chaeroeeros moelleri)、褶皱臂尾轮虫(Brachionus plicatilis)和卤虫(Artemia salina)无节幼体搭配投喂对脊尾白虾幼体的存活率(SR)、变态发育和消化酶的影响。结果显示,单一卤虫组的幼体变态发育速度最快,14 d内全部变态为仔虾,其他3组则需要15 d;单一卤虫组、牟氏角毛藻+卤虫组和轮虫+卤虫组的幼体变态为仔虾时的SR分别为84.33%、84.67%和83.00%,各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投喂牟氏角毛藻+轮虫+卤虫混合饵料组的幼体在Z5~P阶段大量死亡,变态为仔虾时的SR为35.67%。单一卤虫组投喂的脊尾白虾幼体的胃蛋白酶(1.94 U/mg prot)、脂肪酶(2.35 U/mg prot)和α-淀粉酶(0.13 U/mg prot)活力在4个组中最高,牟氏角毛藻+轮虫+卤虫组的胃蛋白酶(0.08 U/mg prot)、脂肪酶(0.91 U/mg prot)和α-淀粉酶(0.08 U/mg prot)活力在4个组中最低;牟氏角毛藻+卤虫组和轮虫+卤虫组的α-淀粉酶活力均为0.12 U/mg prot,而轮虫+卤虫组幼体的脂肪酶(1.78 U/mg prot)和胃蛋白酶(0.39 U/mg prot)比牟氏角毛藻+卤虫组分别高0.35和0.04 U/mg prot。研究表明,在脊尾白虾育苗过程中,投喂卤虫无节幼体(3~5 ind./mL),能提高幼体SR和加快变态发育速度,同时,在养殖过程中加入一定的牟氏角毛藻可减缓养殖水体恶化的速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尾白虾 生物饵料 幼体发育指数 消化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hermococcus siculi HJ21高温普鲁兰酶基因的克隆表达及其热稳定性保护剂研究
2
作者 倪豪 郝悦 +4 位作者 于轶群 薛陆州 郝青芳 亢新鑫 王淑军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54-161,共8页
普鲁兰酶是水解α-1,6糖苷键的淀粉脱支酶,可提高淀粉制糖的糖化率。该研究将古菌Thermococcus siculi HJ21的超嗜热普鲁兰酶Pul-HJΔ782基因克隆在冷休克启动子cspA的质粒pColdⅠ,在宿主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BL21中诱导表达,研... 普鲁兰酶是水解α-1,6糖苷键的淀粉脱支酶,可提高淀粉制糖的糖化率。该研究将古菌Thermococcus siculi HJ21的超嗜热普鲁兰酶Pul-HJΔ782基因克隆在冷休克启动子cspA的质粒pColdⅠ,在宿主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BL21中诱导表达,研究其酶学性质,通过单因素和响应面试验优化该酶的热稳定性保护剂,并考察保护剂对酶水解马铃薯淀粉的影响。结果表明,该酶的最适作用温度和pH分别为90℃和6.5,在温度80~100℃及pH 4.0~9.0范围稳定性良好。最佳热稳定性保护剂配方为Ca^(2+)添加量0.15 mol/L、甘油添加量5.4%、Tween 20添加量3.8 mL/L、明胶添加量4.0 g/L。在该优化条件下,90℃保温12 h后,酶活保留率为97.43%,比对照组提高了34.94%。该酶的糖化率显著提高,对马铃薯淀粉糖化40 h葡萄糖当量(DE)值为58.35%,比对照组比提高了11.7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hermococcus siculi HJ21 普鲁兰酶 基因克隆表达 热稳定性 保护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饲料中β-胡萝卜素添加量对脊尾白虾生长及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10
3
作者 王玉 柳森 +5 位作者 段健诚 王林华 邓高威 张庆起 阎斌伦 高焕 《海洋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427-434,共8页
为研究饲料添加剂对脊尾白虾(Exopalaemon carinicauda)生长性能的影响,设定了5种不同浓度的实验饲料:按每kg饲料添加0、0.5、1.0、1.5、2.0 gβ-胡萝卜素饲料添加剂,依次记为A、B、C、D、E组。在盐度为23.0±0.1、pH为7.8±0.... 为研究饲料添加剂对脊尾白虾(Exopalaemon carinicauda)生长性能的影响,设定了5种不同浓度的实验饲料:按每kg饲料添加0、0.5、1.0、1.5、2.0 gβ-胡萝卜素饲料添加剂,依次记为A、B、C、D、E组。在盐度为23.0±0.1、pH为7.8±0.2、水温为16.0~20.0℃、自然光照的实验条件下,投喂脊尾白虾仔虾[(0.29±0.01)g]30 d后,测定脊尾白虾的生长情况以及多种相关抗氧化酶的活力。结果显示,在养殖30 d后,β-胡萝卜素添加浓度在0.5~1.5 g·kg^-1范围内,脊尾白虾的生长指标,包括特定生长率(SGR)、质量增加率(WGR)、存活率(SR)以及肌肉组织抗氧化酶活性[超氧化物歧化酶(SOD)、酸性磷酸酶(ACP)、过氧化氢酶(CAT)]普遍高于对照组;其中添加量在0.5 g·kg^-1时,SGR、WGR、SR增加幅度达到最高(11.94%、89.88%、83.35%),与对照组差异达到显著性水平(P<0.05);添加量分别在0.5、1.0、1.5 g·kg^-1时,SOD、ACP、CAT达到最高(60.84 U·mgprot^-1、66.97 U·mg^-1、4.23 U·mgprot^-1),而碱性磷酸酶(AKP)分别下降41.04%、12.74%、37.74%。添加浓度达到2.0 g·kg^-1时,与对照组相比,SGR不再显著增加(P>0.05),同时存活率下降16.65%;SOD、ACP和CAT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而AKP出现了显著增加(P<0.05),相比对照组提高了35.61%。结果表明,添加β-胡萝卜素对提高脊尾白虾的生长和非特异免疫能力有重要作用,添加量在0.5 g·kg^-1时,对本实验规格的脊尾白虾效果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尾白虾 饲料添加剂 类胡萝卜素 特定生长率 抗氧化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度对大鳞副泥鳅抗氧化酶及组织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7
4
作者 李雪 赵建 +4 位作者 王玮欣 朱洪赓 陈建华 朱明 王海华 《水生态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39-145,共7页
为研究盐度对大鳞副泥鳅(Paramisgurnus dabryanus)Na^(+)-K^(+)-ATP酶(NKA)、抗氧化酶活性及组织结构的影响,试验设置4、8、12共3个盐度组和1个淡水对照组,以全长(17.60±0.69) cm、体重(35.51±5.30) g的大鳞副泥鳅为研究对... 为研究盐度对大鳞副泥鳅(Paramisgurnus dabryanus)Na^(+)-K^(+)-ATP酶(NKA)、抗氧化酶活性及组织结构的影响,试验设置4、8、12共3个盐度组和1个淡水对照组,以全长(17.60±0.69) cm、体重(35.51±5.30) g的大鳞副泥鳅为研究对象进行14 d胁迫试验。结果显示,盐度升高使大鳞副泥鳅的鳃Na^(+)-K^(+)-ATP酶活力上升;7 d时盐度8和12组Na^(+)-K^(+)-ATP酶活性均达到峰值,且显著高于淡水对照组(P<0.05)。肝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均表现为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且分别于胁迫12 h和2 d时达到最大值;3个盐度组的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在6 h和12 h均有所升高,且盐度12组显著高于淡水对照组(P<0.05)。盐度4、8和12组肝脏丙二醛(MDA)含量分别在1 d和7 d时达到最大值,且显著高于淡水对照组(P<0.05)。组织切片显示,盐度12组的鳃小片间距变大,泌氯细胞数量增多,上皮层被破坏甚至出现溶解现象;肝细胞空泡化严重,血窦扩张范围增大,并出现细胞轮廓模糊,细胞核偏移、溶解。研究表明,大鳞副泥鳅对水体盐度变化具有一定的调节适应能力,但盐度达到12时会对其鳃和肝组织结构造成一定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鳞副泥鳅 盐度 Na^(+)-K^(+)-ATP酶 抗氧化酶 组织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个不同水域刀鲚的形态特征与聚类分析 被引量:5
5
作者 李宇 冯广朋 +5 位作者 张涛 庄平 宋超 王海华 张燕萍 陈建华 《水生态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16-123,共8页
为研究不同水域刀鲚(Coilia nasus)的形态特征和分布特点,运用多元统计方法对嵊泗群体(嵊泗海域)、长江流域群体(长江口、长江泰州段、鄱阳湖)和湖泊群体(洪泽湖、巢湖)刀鲚的24个形态性状指标进行形态差异性分析。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 为研究不同水域刀鲚(Coilia nasus)的形态特征和分布特点,运用多元统计方法对嵊泗群体(嵊泗海域)、长江流域群体(长江口、长江泰州段、鄱阳湖)和湖泊群体(洪泽湖、巢湖)刀鲚的24个形态性状指标进行形态差异性分析。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各群体之间除尾柄高外其余指标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聚类分析表明,长江流域群体与嵊泗群体形态最为接近,可聚为一个类群,洪泽湖群体和巢湖群体分别形成两个类群,差异系数检验显示,这3个类群之间形态多样性差异尚未达到亚种水平,仍属于同一种群。主成分分析提取了6个特征值大于1的形态指标,累积贡献率为75.78%,各水域刀鲚形态差异表现在头胸部、腹部与尾部性状上。判别分析中,综合判别率为87.9%。研究结果表明,嵊泗群体和长江流域群体形态最为接近,说明嵊泗群体最有可能洄游进入长江;而湖泊群体与嵊泗群体、长江流域群体形态有显著差异,说明湖泊群体的刀鲚最有可能为淡水定居型长颌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刀鲚 形态学 框架结构 多元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氧-复氧对日本囊对虾抗氧化、呼吸代谢及组织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3
6
作者 赵思哲 花松松 +5 位作者 李永闯 江海仪 张庆起 王攀攀 高焕 阎斌伦 《海洋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50-161,共12页
为研究低氧-复氧对日本囊对虾(Marsupenaeus japonicus)抗氧化、呼吸代谢能力及组织结构的影响,在胁迫前(0 h)、低氧胁迫(3、6、9、12、24 h)和复氧(36 h)3个阶段的各时间点采集肝胰腺、鳃和肌肉组织,测定了抗氧化酶(CAT、GSH-PX、SOD)... 为研究低氧-复氧对日本囊对虾(Marsupenaeus japonicus)抗氧化、呼吸代谢能力及组织结构的影响,在胁迫前(0 h)、低氧胁迫(3、6、9、12、24 h)和复氧(36 h)3个阶段的各时间点采集肝胰腺、鳃和肌肉组织,测定了抗氧化酶(CAT、GSH-PX、SOD)、呼吸代谢酶(PK、PFK、SPH、HK)活力及MDA、LD含量,并对0、24、36 h时对虾肝胰腺和鳃组织结构进行了显微观察。结果显示,低氧胁迫阶段各组织中CAT、GSH-PX、SOD酶活力先升高后降低;复氧阶段,上述指标活力均有所上升。各组织中的MDA含量均在低氧胁迫时期呈现下降趋势,并在低氧胁迫24 h时降到最低值,复氧后肝胰腺和鳃中的MDA含量均显著上升(P<0.05)。呼吸代谢方面,低氧胁迫阶段各组织中SDH酶活力显著下降(P<0.05);PFK、PK、HK酶活力肝胰腺和鳃中先上升后下降,而肌肉中3种酶活力显著下降(P<0.05);各组织中的LD含量随着时间的延长而升高。低氧胁迫下肝胰腺和鳃组织结构均发生不同程度的损伤,复氧后肝胰腺结构被进一步破坏,但鳃组织结构损伤程度有所减轻。研究表明,低氧胁迫会对日本囊对虾抗氧化和呼吸代谢能力产生影响,并对肝胰腺、鳃组织结构造成不同程度的损伤。研究结果有助于阐释日本囊对虾时低氧胁迫的响应机制,为日本囊对虾健康养殖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囊对虾 低氧胁迫 复氧 酶活力 组织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虾肝肠胞虫感染对脊尾白虾肠道菌群的影响 被引量:9
7
作者 段健诚 胡吉卉 +5 位作者 沈宇航 邓高威 高威 牟华 张庆起 高焕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75-83,共9页
为探究虾肝肠胞虫(Enterocytozoon hepatopenaei,EHP)感染对脊尾白虾(Exopalaemon carinicauda)肠道菌群的影响,本研究基于16S rRNA基因的测序结果,对感染EHP的脊尾白虾肠道菌群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感染虾与健康虾肠道菌群差异较大,... 为探究虾肝肠胞虫(Enterocytozoon hepatopenaei,EHP)感染对脊尾白虾(Exopalaemon carinicauda)肠道菌群的影响,本研究基于16S rRNA基因的测序结果,对感染EHP的脊尾白虾肠道菌群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感染虾与健康虾肠道菌群差异较大,且其肠道菌群结构多样性显著低于健康虾。研究发现,病虾中归属于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的脱硫弧菌科(Desulfovibrionaceae)、弧菌科(Vibrionaceae)、未分类蓝细菌科(unidentified Cyanobacteria)、支原体科(Mycoplasmataceae)和未分类α变形菌科(unidentified Alphaproteobacteria)为优势菌,而归属于厚壁菌门(Firmicutes)的乳杆菌科(Lactobacillaceae)、双歧杆菌科(Bifidobacteriaceae)、芽孢杆菌科(Bacillaceae)及噬几丁质杆菌科(Chitinophagaceae)细菌在健康虾中占据优势地位。EHP侵蚀导致感染虾肠道内潜在致病菌显著增加(P<0.05),增加了其他疾病的易感性。此外,通过Tax4Fun功能预测,发现感染虾肠道菌群主要用于新陈代谢,从而抵抗EHP侵染,维持机体正常功能;健康虾肠道菌群则多用于个体生长与环境信息处理,进而保证生长与存活。本研究从虾肠道菌群结构方面入手,进一步探究了EHP感染对脊尾白虾肠道菌群的影响,以期为EHP的防治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虾肝肠胞虫 脊尾白虾 肠道菌群多样性 功能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个不同地理群体仿刺参的高温耐受力及养殖性能评估 被引量:5
8
作者 李晓英 张冬冬 +4 位作者 徐梦雪 陈百尧 安健 伏光辉 董志国 《海洋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722-731,共10页
为筛选适合连云港地区养殖的仿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群体,在水温28~32℃下以蓬莱(PL)、胶南(JN)、东营(DY)、大连(DL)、昌黎(CL)5个地理群体的仿刺参为研究对象,比较其对高温的耐受力及在连云港地区海水池塘养殖效果。结果表明,... 为筛选适合连云港地区养殖的仿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群体,在水温28~32℃下以蓬莱(PL)、胶南(JN)、东营(DY)、大连(DL)、昌黎(CL)5个地理群体的仿刺参为研究对象,比较其对高温的耐受力及在连云港地区海水池塘养殖效果。结果表明,5个不同地理群体幼体的半数致死温度分别为JN(31.9℃)、DL(31.8℃)、PL(31.6℃)、DY(31.6℃)、CL(31.5℃),5个群体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32℃时,各群体的存活率由高到低依次为DY(36%)、JN(34%)、PL(32%)、DL(26%)和CL(26%)。在连云港池塘养殖至350 d后,PL、JN、DY和DL群体体长显著高于CL(P<0.05);DY和DL群体体质量显著高于PL、JN和CL群体(P<0.05);5个群体的仿刺参日增重量均在350 d龄时最大,其中DY(0.0213 g·d-1)和DL(0.0204 g·d-1)群体显著高于其他3群体(P<0.05)。综合分析认为,养殖周期较长时(350 d),优先推荐DY群体在连云港地区池塘养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仿刺参 高温耐受力 存活 生长性能 池塘养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