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海洋水产品中重金属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
作者 王林华 欧阳乐飞 +1 位作者 张庆起 高焕 《水产养殖》 CAS 2020年第3期1-4,共4页
重金属能够在水产品中富集,导致水产品大量死亡,有些则会通过食物链进入人的身体,对人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胁。海洋水产品样品中常见的重金属检测方法有原子光谱法和电化学分析法,另外利用发光细菌检测海洋水产品中的重金属离子近年来也引... 重金属能够在水产品中富集,导致水产品大量死亡,有些则会通过食物链进入人的身体,对人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胁。海洋水产品样品中常见的重金属检测方法有原子光谱法和电化学分析法,另外利用发光细菌检测海洋水产品中的重金属离子近年来也引起广泛的关注。该文通过将不同的海洋水产品中的重金属检测方法进行比较,分析其优缺点,为进行水产品中重金属检测的研究者提供一定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水产品 重金属 检测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产几丁质脱乙酰酶海洋细菌的筛选鉴定及产酶条件优化 被引量:8
2
作者 柴金龙 王敏卜 +6 位作者 杭加豪 张春光 陈丽 焦豫良 李宜泳 房耀维 刘姝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89-95,共7页
从海洋样品中筛选产几丁质脱乙酰酶的细菌,对高产菌株进行鉴定,并利用响应面法优化其发酵条件。结果表明,利用添加硝基乙酰苯胺的平板,根据黄色变色圈从海州湾海域海泥样品中筛选获得一株产几丁质脱乙酰酶的细菌MCDA3-3。通过形态学、... 从海洋样品中筛选产几丁质脱乙酰酶的细菌,对高产菌株进行鉴定,并利用响应面法优化其发酵条件。结果表明,利用添加硝基乙酰苯胺的平板,根据黄色变色圈从海州湾海域海泥样品中筛选获得一株产几丁质脱乙酰酶的细菌MCDA3-3。通过形态学、生理生化特征以及16S r DNA序列分析,将该菌株鉴定为海洋硝酸盐还原菌(Nitratireductor aquimarinus)。利用单因素和响应面法优化菌株MCDA3-3发酵产酶培养基和培养条件,获得最佳发酵培养基配方为木薯淀粉1.1%,玉米浆1.0%,Fe Cl3·6H2O 0.045%,陈海水配制,p H 5.7;最佳发酵条件为接种量4%,30℃、180 r/min发酵48 h。在此条件下酶活为4.07 U/mL,是优化前的2.3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几丁质脱乙酰酶 海洋细菌 响应面法 发酵条件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株具有抑菌和氨氮降解功能的海洋放线菌筛选与鉴定 被引量:5
3
作者 汤曼利 李舒馨 +4 位作者 彭云 陈莹莹 王亚楠 马桂珍 暴增海 《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610-617,共8页
以副溶血弧菌、创伤弧菌为指示菌,采用牛津杯法测定37株海洋放线菌菌株无菌发酵液的抑菌作用,筛选出抑菌作用较强的菌株并测定其抑菌谱;将抑菌作用较强的菌株接种到氨氮质量浓度为50 mg/L的培养基中发酵7 d,采用靛酚蓝分光光度法测定不... 以副溶血弧菌、创伤弧菌为指示菌,采用牛津杯法测定37株海洋放线菌菌株无菌发酵液的抑菌作用,筛选出抑菌作用较强的菌株并测定其抑菌谱;将抑菌作用较强的菌株接种到氨氮质量浓度为50 mg/L的培养基中发酵7 d,采用靛酚蓝分光光度法测定不同菌株发酵液中的氨氮质量浓度,筛选出兼具抑菌和降解氨氮功能的放线菌优良菌株;通过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试验和16S rDNA序列分析,对筛选出的优良菌株进行种类鉴定。结果表明,15株放线菌对副溶血弧菌和创伤弧菌均具有抑制作用,其中菌株F28的抑菌作用最强,对副溶血弧菌和创伤弧菌的抑菌圈直径分别为(31.57±0.63)mm和(18.93±0.92)mm,且该菌株对供试的10种病原菌均有较强的抑制作用,抑菌谱较广;菌株F28具有氨氮降解能力,降解率为46.86%;结合抑菌作用测定结果,认为菌株F28兼具抑菌和降解氨氮功能,具有潜在的开发应用前景。初步鉴定F28菌株为梅久兰链霉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放线菌 弧菌 抑菌作用 氨氮降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洋细菌BMF04菌株的抑菌和毒素去除作用 被引量:4
4
作者 彭云 李文进 +6 位作者 汤曼利 周荣翔 李霁虹 董霆 王雨婷 马桂珍 暴增海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4期127-132,共6页
为了明确海洋细菌BMF04菌株的抑菌作用和毒素去除作用及其降解毒素机理。采用平板对峙法测定BMF04菌株及无菌发酵液对小麦赤霉病菌(Fusarium graminearum)、小麦雪腐镰刀菌(Fusarium nivale (Fr)Ces.)的抑制作用;采用含毒平板法和HPLC... 为了明确海洋细菌BMF04菌株的抑菌作用和毒素去除作用及其降解毒素机理。采用平板对峙法测定BMF04菌株及无菌发酵液对小麦赤霉病菌(Fusarium graminearum)、小麦雪腐镰刀菌(Fusarium nivale (Fr)Ces.)的抑制作用;采用含毒平板法和HPLC法测定该菌株、无菌发酵液、细胞壁悬浮液、胞内液对玉米赤霉烯酮(ZEN)毒素的去除作用和高温以及蛋白酶处理对BMF04菌株去除ZEN毒素作用的影响,明确该菌株去除毒素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BMF04菌株及无菌发酵液对小麦赤霉病菌和小麦雪腐镰刀菌具有较强的抑菌作用;BMF04菌株对ZEN毒素具有较强的去除作用,当培养液中ZEN毒素浓度为15μg/mL时,菌株活菌、无菌发酵液、细胞壁悬浮液和胞内液均对ZEN毒素具有较强的去除作用,去除率分别98.92%±0.07%、98.70%±0.19%、97.85%±0.07%和98.54%±0.10%,菌液在121℃条件下高温处理30 min,灭活菌液和灭活无菌发酵液对ZEN毒素的去除率明显下降,仅为60.32%±0.21%、2.09%±1.15%,胰蛋白酶、胃蛋白酶和蛋白酶K处理后,去除率分别下降到3.52%±0.77%、0.50%±0.39%和0.18%±0.12%,说明高温灭活和蛋白酶对BMF04菌株发酵液去除ZEN毒素作用具有显著影响;菌株去除ZEN毒素既有胞外蛋白质降解作用也有细胞壁的吸附作用。研究结果为微生物去除污染粮食、饲料中的ZEN毒素提供了新的菌种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细菌 玉米赤霉烯酮(ZEN) 抑菌带宽度 去除率 生物降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拮抗凡隆气单胞菌的海洋放线菌AC08F5的鉴定及活性物质初步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陈静 夏艳秋 朱强 《江苏农业科学》 2020年第5期175-180,共6页
从21株分离自海洋环境的放线菌中筛选出1株放线菌菌株AC08F5,该菌株对凡隆气单胞菌温和生物型(Aeromonas veronii biovar sobria)NQ菌株有明显抑制作用;通过显微形态和培养特征观察、生理生化反应和16S rDNA分子鉴定,将其鉴定为链霉菌... 从21株分离自海洋环境的放线菌中筛选出1株放线菌菌株AC08F5,该菌株对凡隆气单胞菌温和生物型(Aeromonas veronii biovar sobria)NQ菌株有明显抑制作用;通过显微形态和培养特征观察、生理生化反应和16S rDNA分子鉴定,将其鉴定为链霉菌属。试验对该菌株的活性物质对热、pH和紫外照射的稳定性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显示,在70℃以下、pH值4~10条件下抑菌活性相对稳定,并具有很强的抗紫外线照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放线菌 鉴定 凡隆气单胞菌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产动物副溶血性弧菌的拮抗菌研究进展 被引量:7
6
作者 冯艳琴 万夕和 +3 位作者 沈辉 李吉云 蒋葛 乔毅 《微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21年第1期99-106,共8页
细菌性疾病的爆发常造成水产养殖业的巨大经济损失,其中副溶血性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引起的细菌性疾病更是引起了人们的关注。拮抗菌在代谢活动中通过分泌抗菌物质直接对病原菌产生抑制或竞争作用来抑制或杀死病原菌,在病害... 细菌性疾病的爆发常造成水产养殖业的巨大经济损失,其中副溶血性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引起的细菌性疾病更是引起了人们的关注。拮抗菌在代谢活动中通过分泌抗菌物质直接对病原菌产生抑制或竞争作用来抑制或杀死病原菌,在病害防治中发挥着重大作用。对副溶血性弧菌拮抗菌的种类、产生拮抗物质的种类、筛选拮抗菌常用的方法以及拮抗细菌的抑菌机制进行阐述,以期为副溶血性弧菌的生物防治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产动物 副溶血性弧菌 拮抗菌 筛选方法 活性物质 抑菌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投喂策略对水产动物生长生理及行为特征影响研究进展 被引量:9
7
作者 李笑天 刘宝良 +3 位作者 费凡 张涛 黄滨 王国强 《渔业现代化》 CSCD 2020年第2期7-15,共9页
近年来,中国水产养殖业高速发展,水产动物投喂策略逐渐受到重视。列举与分析了一系列国内外水产动物饲料投喂策略的相关研究内容,并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整理与总结。投喂策略是现代集约化水产养殖生产过程中重要的生产管理要素,其技术内涵... 近年来,中国水产养殖业高速发展,水产动物投喂策略逐渐受到重视。列举与分析了一系列国内外水产动物饲料投喂策略的相关研究内容,并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整理与总结。投喂策略是现代集约化水产养殖生产过程中重要的生产管理要素,其技术内涵可简要概括为投喂频率、投喂率和投喂作业方式等,不同的水产动物种类以及不同的生长阶段所需的适宜养殖投喂策略亦不相同。叙述了投喂策略对养殖动物生长性能、消化代谢能力、应激免疫水平、行为响应以及存活率等影响,为水产动物饲料投喂策略的选择和相关技术理论的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产动物 投喂策略 生长 生理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卵黄抗体在水产疾病防治中的研究应用进展 被引量:2
8
作者 范贤平 蒋葛 +2 位作者 乔毅 沈辉 徐军田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2年第20期5-8,17,共5页
卵黄抗体(IgY)是禽类受特异性抗原刺激后在卵黄中形成多克隆抗体,具有较强大的免疫功能。近年来,在水产动物病害防控研究方面引起了广泛关注。阐述了IgY的结构、优势、作用机理等内容,对IgY在水产动物细菌性、病毒性疾病防治中的应用进... 卵黄抗体(IgY)是禽类受特异性抗原刺激后在卵黄中形成多克隆抗体,具有较强大的免疫功能。近年来,在水产动物病害防控研究方面引起了广泛关注。阐述了IgY的结构、优势、作用机理等内容,对IgY在水产动物细菌性、病毒性疾病防治中的应用进行了综述,对其研究应用做出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GY 被动免疫 病害防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硒化物在文蛤响应镉胁迫过程中作用的转录组学分析
9
作者 郑年昊 孙铭 +5 位作者 姚琳琳 荆圆圆 张天文 胡凡光 王兴强 刘广斌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5-35,共11页
研究两种硒化物在文蛤富集、排出镉过程中的作用,对文蛤进行转录组测序,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以探讨硒化物对Cd^(2+)代谢相关机制。硒化卡拉胶组和亚硒酸钠组共产出587 855条高质量reads。基因本体分析功能注释到15 380条unigenes, KEG... 研究两种硒化物在文蛤富集、排出镉过程中的作用,对文蛤进行转录组测序,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以探讨硒化物对Cd^(2+)代谢相关机制。硒化卡拉胶组和亚硒酸钠组共产出587 855条高质量reads。基因本体分析功能注释到15 380条unigenes, KEGG通路注释到18 866条unigenes。差异基因主要富集到肌球蛋白复合物(myosin complex)、离子通道抑制(ion channel suppression)等基因本体分析功能中。差异基因KEGG通路富集显示,在嘌呤代谢(purinemetabolism)、ECM受体相互作用(extracellularmatrix receptor interaction)、硒化合物代谢(metabolism of selenium compounds)等通路显著富集。从结果分析Cd^(2+)可以使文蛤体内蛋白转录修饰出现异常;有机硒可以通过调控金属离子通道活性来排出细胞内的Cd^(2+);无机硒主要作用于文蛤细胞表面,增强其表面活性抵御Cd^(2+)进入细胞;差异基因KEGG注释结果表明有机硒与无机硒在文蛤重金属代谢中作用机制以及途径不相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蛤 硒化卡拉胶 亚硒酸钠 转录组分析 差异基因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主要经济双壳贝类性别分化的分子机制概述 被引量:6
10
作者 周丽青 赵丹 +2 位作者 吴宙 吴磊 杨金龙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94-202,共9页
本文简要概述了主要经济双壳贝类性别分化分子机制研究进展,介绍国内外研究性别分化和性别决定的代表性双壳贝类物种及主要研究成果,主要涉及牡蛎科(Ostreidae)、扇贝科(Pectinidae)、珍珠贝科(Pteriidae)等常见的经济物种,分子层面涵... 本文简要概述了主要经济双壳贝类性别分化分子机制研究进展,介绍国内外研究性别分化和性别决定的代表性双壳贝类物种及主要研究成果,主要涉及牡蛎科(Ostreidae)、扇贝科(Pectinidae)、珍珠贝科(Pteriidae)等常见的经济物种,分子层面涵盖了核酸、蛋白质和激素等,通过综述这些物种相关研究的现状,展望双壳贝类性别分化研究的发展趋势,以期加深对双壳贝类性别分化和性腺发育的认识,为解析虾夷扇贝(Patinopecten yessoensis)及其他双壳贝类性别分化分子机制研究理清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壳贝类 性别分化 基因 分子 核酸 激素 蛋白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NaHCO3碱度对瓦氏雅罗鱼鳃组织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17
11
作者 高珊 常玉梅 +4 位作者 赵雪飞 孙博 张立民 梁利群 董志国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736-743,共8页
研究采用组织学方法观察和比较了达里诺尔湖瓦氏雅罗鱼(Leuciscus waleckii,碱水种)和松花江瓦氏雅罗鱼(淡水种)在相同碳酸盐碱度胁迫下(C_A0、C_A30和C_A50)鳃组织结构的差异,探究瓦氏雅罗鱼碱水种耐高碱特性与鳃组织结构微观调整的适... 研究采用组织学方法观察和比较了达里诺尔湖瓦氏雅罗鱼(Leuciscus waleckii,碱水种)和松花江瓦氏雅罗鱼(淡水种)在相同碳酸盐碱度胁迫下(C_A0、C_A30和C_A50)鳃组织结构的差异,探究瓦氏雅罗鱼碱水种耐高碱特性与鳃组织结构微观调整的适应性关系。结果显示,随着碱度增加,碱水种鳃丝变宽、鳃小片变长、鳃小片间距变大(P<0.05);淡水种鳃丝变宽、鳃小片间距变大(P<0.05),鳃小片长度在C_A30时显著变长(P<0.05),而在C_A50时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碱水种在C_A30和C_A50的氯细胞数量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增加,C_A50的氯细胞排列更加紧密并且有叠加现象,扁平上皮细胞变大,细胞表面增厚;淡水种在C_A30时的氯细胞数量明显多于C_A50,但在碱度胁迫下,鳃小片出现破损,扁平上皮细胞、柱细胞和血细胞融合、脱落现象严重。另外,在碱水种和淡水种鳃耙上皮细胞中发现了大量黏液细胞分泌,随着碱度增加,黏液细胞由大而稀疏变为小而密集,其中碱水种的黏液细胞数量较淡水种多,而且排列更为整齐、密集。鳃组织学研究结果表明,瓦氏雅罗鱼碱水种通过保持鳃组织结构和生理功能的完整性达到对高碱环境的长期适应,而淡水种则因鳃细胞融合、脱落造成生理功能丧失,不能长期适应高碱环境。研究结果可为淡水鱼类在盐碱水的移植驯化提供依据和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瓦氏雅罗鱼 碳酸盐碱度 组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NaHCO3碱度对瓦氏雅罗鱼肾和肠组织显微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12
12
作者 高珊 赵雪飞 +4 位作者 常玉梅 孙博 梁利群 张立民 董志国 《水产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24-30,共7页
在水温19℃下,将体质量为(22.24±4.68)g的达里诺尔湖瓦氏雅罗鱼Leuciscus waleckii(碱水种)和松花江瓦氏雅罗鱼(淡水种)暂养在42.6cm×28.4cm×29.3cm的循环可控水族箱中,将水的碱度由不添加NaHCO3的对照组(CA 0)、以5 mmo... 在水温19℃下,将体质量为(22.24±4.68)g的达里诺尔湖瓦氏雅罗鱼Leuciscus waleckii(碱水种)和松花江瓦氏雅罗鱼(淡水种)暂养在42.6cm×28.4cm×29.3cm的循环可控水族箱中,将水的碱度由不添加NaHCO3的对照组(CA 0)、以5 mmol/d的速度缓慢提升至NaHCO3碱度30 mmol(CA 30)和50 mmol(CA 50)后维持各碱度22d,观察和比较在不同碳酸盐碱度胁迫下肾和肠组织结构的差异及肠内容物pH的变化,以阐明肾和肠组织在瓦氏雅罗鱼耐中、高碱度过程中的作用。显微结构显示,(CA 0)对照组碱水与淡水雅罗鱼的肾脏较为饱满,毛细血管发达,肾小球和肾小管完整;随着碱度升高,两种实验鱼的肾小球和肾小管均明显皱缩,其中碱水种在CA 50时收缩程度更为明显。正常条件下,两种雅罗鱼的肠道完整,纹状缘发达,肠粘膜褶皱呈纵向“Z”字形。从前肠到后肠,黏膜褶皱高度逐渐降低,纵肌变薄,环肌变厚,前肠和中肠可见杯状细胞;随着碱度升高,杯状细胞数量显著增加,尤其是中肠,碱水种后肠也出现了少量杯状细胞,而淡水种后肠则未见杯状细胞。两种雅罗鱼前肠、中肠、后肠pH呈现低-高-低的变化趋势。综上所述,碱水与淡水雅罗鱼在碱度胁迫下肾机能降低,尽管碱水种肠杯状细胞随着碱度的升高而增加,但未检测到肠内容物pH升高的变化趋势。因此,本研究尚不支持肠道参与瓦氏雅罗鱼耐碱过程的渗透压调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瓦氏雅罗鱼 碳酸盐碱度 组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凡纳滨对虾SNP标记开发与家系亲缘关系验证分析 被引量:10
13
作者 刘峻宇 刘均辉 +8 位作者 孔杰 代平 于洋 孟宪红 罗坤 曹宝祥 陈宝龙 高焕 栾生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08-116,共9页
本研究基于转录组序列开发了37个SNP标记,并对22个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家系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家系聚类和亲子鉴定分析,探讨SNP标记在对虾家系选择育种中的应用途径。结果显示,37个SNP位点在凡纳滨对虾22个家系中的平均期... 本研究基于转录组序列开发了37个SNP标记,并对22个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家系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家系聚类和亲子鉴定分析,探讨SNP标记在对虾家系选择育种中的应用途径。结果显示,37个SNP位点在凡纳滨对虾22个家系中的平均期望杂合度(He)和平均观测杂合度(Ho)分别为0.38和0.34;平均多态信息含量(PIC)为0.30,属于中度多态性(0.25<PIC<0.5)。对家系进行遗传距离计算和聚类分析,半同胞家系F11和F17间的遗传距离最小(0.04),最先聚在一起。亲子鉴定结果表明,在双亲性别已知情况下,亲子间的累积排除率(CPE)为99.99%,子代的实际鉴定率为77.27%。研究表明,在凡纳滨对虾性状测试和系谱追踪过程中,利用高质量的SNP标记代替物理标记来识别家系是一种准确可行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系 SNP标记 遗传多样性 聚类分析 亲子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性纳米颗粒介导的椭圆小球藻转化体系的建立 被引量:3
14
作者 曹苏珊 薛静 +3 位作者 陈绪清 王倩楠 张秀海 安贤惠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306-311,共6页
旨在利用磁性纳米颗粒作为载体构建小球藻的新型转化方法,由于纳米载体技术已经被成功地应用于动、植物的遗传转化中,其主要优势是相对于传统转化技术更加便捷、高效。本研究首先利用磁性纳米颗粒吸附含有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基因(EGFP)... 旨在利用磁性纳米颗粒作为载体构建小球藻的新型转化方法,由于纳米载体技术已经被成功地应用于动、植物的遗传转化中,其主要优势是相对于传统转化技术更加便捷、高效。本研究首先利用磁性纳米颗粒吸附含有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基因(EGFP)的质粒载体pYBA1132,形成纳米颗粒-基因复合物,通过磁场作用对椭圆小球藻原生质体进行转化,进而观察EGFP基因在椭圆小球藻中的瞬时表达情况。结果表明,对椭圆小球藻细胞进行酶解处理并形成半原生质体/原生质体后,磁性纳米颗粒可以介导外源EGFP基因转入小球藻中,并能够进行瞬时表达,产生绿色荧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性纳米颗粒 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基因(EGFP) 转化 瞬时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风信子鹿角珊瑚对环境因子的响应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马鸿梅 王云祥 +3 位作者 秦传新 段丁毓 朱文涛 陈丕茂 《海洋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536-545,共10页
近年来,由于经济生产活动和自然环境变化等原因,大亚湾珊瑚礁资源退化严重。为了保护珊瑚资源,以大亚湾风信子鹿角珊瑚(Acropora hyacinthus)为研究对象,通过室内小生境生态模拟实验,研究了风信子鹿角珊瑚在不同环境因子(温度、盐度、p... 近年来,由于经济生产活动和自然环境变化等原因,大亚湾珊瑚礁资源退化严重。为了保护珊瑚资源,以大亚湾风信子鹿角珊瑚(Acropora hyacinthus)为研究对象,通过室内小生境生态模拟实验,研究了风信子鹿角珊瑚在不同环境因子(温度、盐度、pH、光强)变化下的响应。结果表明:影响风信子鹿角珊瑚状态的主要环境因素为温度、pH、盐度,次要影响因素为光强,当温度为25℃、pH为8.3、盐度为33、光强为6 000 lx时,珊瑚生存状态最佳;29℃以上是珊瑚的致死温度,pH在6.3以下或8.3以上会导致珊瑚白化死亡;当盐度在37以上时珊瑚发生白化死亡,当盐度在29以下时珊瑚触手不再伸出摆动,并伴有粘液分泌覆盖其表面;光照的强弱在5 d内对珊瑚生理状况无显著影响,光强为6 000 lx时正交试验方差最大。研究结果确定了风信子鹿角珊瑚的最适环境因子,可为将来室内培育珊瑚以及野外珊瑚移植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信子鹿角珊瑚 环境因子 珊瑚白化 大亚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a^(2+)、Mg^(2+)和养殖密度对脊尾白虾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4
16
作者 李光光 王玉 +5 位作者 段健诚 王林华 邓高威 高焕 张庆起 阎斌伦 《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428-433,共6页
在盐度22和水温25℃下,将体质量(0.175±0.065)g脊尾白虾饲养在50 cm×40 cm×30 cm的水槽中,利用正交试验设计,研究Ca^(2+)(100、200、300 mg/L)、Mg^(2+)(300、600、900 mg/L)质量浓度和养殖密度(200、400、600尾/m3)3种... 在盐度22和水温25℃下,将体质量(0.175±0.065)g脊尾白虾饲养在50 cm×40 cm×30 cm的水槽中,利用正交试验设计,研究Ca^(2+)(100、200、300 mg/L)、Mg^(2+)(300、600、900 mg/L)质量浓度和养殖密度(200、400、600尾/m3)3种因素对脊尾白虾生长的影响,以找出最适合脊尾白虾生长的3种因素水平。试验结果表明,养殖密度对脊尾白虾的生长影响最大,其次为Mg^(2+)质量浓度,再次为Ca^(2+)质量浓度;Mg^(2+)质量浓度对脊尾白虾的存活率影响最大,其次为Ca^(2+)质量浓度,再次为养殖密度;综合考虑3种因素的最佳组合水平为Mg^(2+)质量浓度300 mg/L、Ca^(2+)质量浓度100 mg/L、养殖密度600尾/m^(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2+) Mg^(2+) 养殖密度 特定生长率 成活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球藻遗传转化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7
作者 曹苏珊 薛静 +2 位作者 王倩楠 张秀海 安贤惠 《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94-300,共7页
小球藻( Chlorella )是一种单细胞真核藻类,属绿藻门、绿藻纲、绿球藻目、小球藻科、小球藻属 [1] 。作为最早开发的真核微藻之一,具有高营养价值、生长快速、结构简单、易工业化集成等显著优点。其细胞形态为球形或椭圆形,直径3~12 μm... 小球藻( Chlorella )是一种单细胞真核藻类,属绿藻门、绿藻纲、绿球藻目、小球藻科、小球藻属 [1] 。作为最早开发的真核微藻之一,具有高营养价值、生长快速、结构简单、易工业化集成等显著优点。其细胞形态为球形或椭圆形,直径3~12 μm,呈单生或聚集成群状生长 [2] ,分布广泛,多见于淡水、咸水和土壤中。作为地球上最早的生命之一,小球藻基因比较稳定,至今未见有关其基因自发突变的报道。因其富含蛋白质、脂质、维生素、活性代谢产物等多种营养物质而被公认为具有高附加值和医疗保健作用,已经被广泛应用于保健食品 [3] 、水产养殖 [4] 、生物能源 [5] 等方面,关于小球藻生物技术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基因组学 [6] 、分子遗传学 [7] 、代谢机理 [8] 、大规模培养 [9] 等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球藻 遗传转化 外源蛋白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口中华绒螯蟹雌蟹洄游期的肠道菌群多样性 被引量:5
18
作者 徐静静 冯广朋 +2 位作者 陈建华 孙雪娜 黄晓荣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46-151,共6页
采集长江口生殖洄游期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雌蟹样品,利用16S V4区高通量测序技术研究其抱卵前后肠道菌群的多样性特征,探讨肠道菌群结构组成及与其食性特征的相关性。结果表明,雌蟹抱卵前和抱卵后的肠道样品中共检测出313个... 采集长江口生殖洄游期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雌蟹样品,利用16S V4区高通量测序技术研究其抱卵前后肠道菌群的多样性特征,探讨肠道菌群结构组成及与其食性特征的相关性。结果表明,雌蟹抱卵前和抱卵后的肠道样品中共检测出313个和376个OUT,特有OUT分别为112个和175个,占比分别为35.78%和46.54%。就门水平而言,柔膜菌门(Tenericutes)、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和厚壁菌门(Firmicutes)是其肠道的主要菌群;雌蟹抱卵前和抱卵后的肠道菌群具有显著性差异,变形菌门和厚壁菌门的丰度抱卵后小于抱卵前,而柔膜菌门丰度抱卵后大于抱卵前。就属水平而言,Candidatus_Bacilloplasma和Candidatus_Hepatoplasma是其肠道的主要菌群属,抱卵前占比分别为26.54%和25.81%;抱卵后占比分别为30.29%和29.05%,2个属的丰度在抱卵前后无显著差异。与抱卵前相比较而言,抱卵后雌蟹肠道菌群Chao指数和ACE指数升高,丰度增加,而辛普森指数和香农指数保持稳定,抱卵前后雌蟹肠道菌群的多样性无显著性变化。本研究揭示由于长江口中华绒螯蟹雌蟹的摄食习性和饵料组成在抱卵前后产生了变化,会对其肠道微生物多样性产生一定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 高通量测序 肠道菌群 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氨氮胁迫对台湾泥鳅幼鱼生长、免疫及组织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15
19
作者 王梦杰 马本贺 +3 位作者 王玮欣 陈建华 王海华 朱明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67-274,共8页
以平均体质量为(2.00±0.56)g的台湾泥鳅(Paramisgurnus dabryanus ssp.Taiwan)幼鱼为研究对象,探究氨氮胁迫浓度为0、3.5、6.0、10.4和18.0 mg/L时台湾泥鳅幼鱼生长性能、免疫酶活性及组织结构的变化。经过56d的氨氮胁迫试验结果显... 以平均体质量为(2.00±0.56)g的台湾泥鳅(Paramisgurnus dabryanus ssp.Taiwan)幼鱼为研究对象,探究氨氮胁迫浓度为0、3.5、6.0、10.4和18.0 mg/L时台湾泥鳅幼鱼生长性能、免疫酶活性及组织结构的变化。经过56d的氨氮胁迫试验结果显示:台湾泥鳅终末体质量(W_(F))、增重率(WGR)和特定生长率(SGR)随氨氮浓度的升高而逐渐降低,各组之间存活率无显著差异。10.4和18.0 mg/L处理组肝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碱性磷酸酶(ALP)和鳃Na^(+)K^(+)-ATP酶活性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18.0 mg/L处理组肝脏溶菌酶(LZM)活性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而丙二醛(MDA)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组织切片结果显示,氨氮处理组幼鱼均存在不同程度的鳃组织损伤,表现为鳃小片短小、上皮细胞水肿、细胞空泡化、上皮细胞坏死和脱落;肝组织则表现为肝血窦扩张、细胞轮廓模糊、细胞水样变性、细胞核偏移和细胞核溶解;且两种组织中其病变区域随着氨氮浓度升高而增大。上述结果表明,氨氮胁迫对台湾泥鳅幼鱼的生长和免疫酶活性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并对其鳃和肝组织造成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湾泥鳅 氨氮胁迫 生长性能 免疫 组织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脊尾白虾对低盐胁迫响应的转录组学分析 被引量:7
20
作者 沈晔 王兴强 +3 位作者 曹梅 郑年昊 陈百尧 秦传新 《南方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9-32,共14页
转录组测序可在各种环境条件下对物种进行高通量测序,通过基因结构分析和功能注释,探讨特定条件下相关基因的功能和表达情况。该研究分别获取低盐胁迫组(盐度0.2)和自然海水组(盐度31)脊尾白虾(Exopalaemon carinicauda)样品,通过Illum... 转录组测序可在各种环境条件下对物种进行高通量测序,通过基因结构分析和功能注释,探讨特定条件下相关基因的功能和表达情况。该研究分别获取低盐胁迫组(盐度0.2)和自然海水组(盐度31)脊尾白虾(Exopalaemon carinicauda)样品,通过Illumina平台进行转录组测序,获得13.92 Gb高质量测序数据,组装得到111618条转录本和72734条Unigenes,其中有22879条Unigenes得到注释,比对到Nr数据库的Unigenes为21931条;筛选出1492条脊尾白虾低盐胁迫差异显著表达基因,包括829条上调基因和663条下调基因,其中有810条差异表达基因得到注释。通过差异表达基因GO功能注释和富集分析及KEGG通路富集分析,锁定大量脊尾白虾在自然海水和淡水环境下的差异表达基因,为深入探讨脊尾白虾在低盐胁迫条件下的生理保护机制提供了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尾白虾 低盐胁迫 转录组分析 差异表达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