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5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促进还是抑制:低碳城市试点对外商直接投资的影响 被引量:2
1
作者 何兵 于秀秀 《西部论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1-64,共14页
低碳城市试点在挤出高碳领域外资的同时也会促进低碳领域的外资流入,从而优化外商直接投资结构。随着低碳经济的发展,低碳城市试点对高碳领域外商直接投资的抑制效应减弱,而对低碳领域外商直接投资的促进效应增强。采用2005—2021年264... 低碳城市试点在挤出高碳领域外资的同时也会促进低碳领域的外资流入,从而优化外商直接投资结构。随着低碳经济的发展,低碳城市试点对高碳领域外商直接投资的抑制效应减弱,而对低碳领域外商直接投资的促进效应增强。采用2005—2021年264个城市的面板数据分析发现:低碳城市试点显著抑制了试点城市的外商直接投资规模增长,并通过提高人力资本水平的路径对外资流入产生抑制作用;低碳城市试点对外商直接投资的影响在东、中、西部地区分别表现为不显著、显著抑制、显著促进;低碳城市试点对经济规模较小城市和资源型城市外商直接投资的抑制作用更显著;第一、二、三批低碳城市试点的外商直接投资效应分别为显著抑制、影响不显著、显著促进,表明随着低碳化转型的推进,低碳城市试点对外商直接投资的影响由抑制转为促进;“宽带中国”示范城市建设强化了低碳城市试点对外商直接投资的抑制作用。因此,应加强环境规制,优化投资环境,提高人力资本水平,并加快数字化转型,在推动经济低碳化转型的同时提升外商直接投资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碳城市 外商直接投资 低碳化转型 环境规制 人力资本 数字化转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Owen值、联盟均分值和联盟平衡循环贡献性
2
作者 史纪磊 单而芳 《运筹与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18-124,I0058-I0061,共11页
KAMIJO和KONGO(2010)从经济均衡的角度提出了平衡循环贡献性质,该性质指出对所有参与者的任何排序,每个参与者对其前任的索赔之和与每个参与者对其后继者的索赔之和是相等的。最后,他们利用有效性、平衡循环贡献性和空参与者退出性等性... KAMIJO和KONGO(2010)从经济均衡的角度提出了平衡循环贡献性质,该性质指出对所有参与者的任何排序,每个参与者对其前任的索赔之和与每个参与者对其后继者的索赔之和是相等的。最后,他们利用有效性、平衡循环贡献性和空参与者退出性等性质给出了Shapley值的刻画。事实上,平衡循环贡献性弱于平衡贡献性,不仅Shapley值满足平衡循环贡献性,合作博弈中其他分配规则也满足该性质,如均分值、团结值和Banzhaf值。为此,本文将平衡循环贡献性推广到具有联盟结构的合作博弈,后称其为联盟平衡循环贡献性,进而利用有效性、空优先联盟退出性、联盟支付不变性、联盟平衡循环贡献性和联盟内平衡贡献性来刻画Owen值和联盟均分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作博弈 SHAPLEY值 均分值 联盟结构 Owen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数据时代的开源式创新:理论逻辑与中国战略
3
作者 孙军 张应语 《江海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73-180,256,共9页
大数据时代的科技创新正经历从封闭式突破向开放式共创的深刻转型。传统创新体系受限于信息传播、获取与处理能力,大数据技术则通过重构知识生产逻辑、升级科研工具、强化跨域连接能力以及重塑科研共同体协作模式,推动科技创新向数据密... 大数据时代的科技创新正经历从封闭式突破向开放式共创的深刻转型。传统创新体系受限于信息传播、获取与处理能力,大数据技术则通过重构知识生产逻辑、升级科研工具、强化跨域连接能力以及重塑科研共同体协作模式,推动科技创新向数据密集型范式演进。开源式创新以开放共享、协作共创与生态共建为核心,能够通过社区驱动的分布式协作、数据与技术协同进化及生态维护与可持续发展机制,显著降低创新门槛、提升技术迭代效率、增强自主可控能力,正成为大数据时代科技创新的主导范式。面对全球技术竞争与治理规则重构的双重挑战,中国应以制度、技术与治理协同突破为核心路径,深化数据要素市场化改革,加速关键领域开源工具链国产化,主导融合数据主权与隐私保护的国际标准制定,从而推动技术自主性与全球治理话语权的双重突破,助力数字经济时代的高质量发展与全球创新格局重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源式创新 数据要素 科技创新 大数据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美博弈下的全球产业链重塑与中国战略选择
4
作者 孙军 张应语 张纪凤 《国际贸易》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15,共11页
在全球产业链逐渐呈现本土化、区域化和多元化的背景下,积极化解中美产业链解构带来的影响,能够为新一轮全球产业链重塑提供“中国范式”。文章通过对全球产业链重塑事实特征和逻辑的分析发现,中国在中间产品出口中的地位快速提升,“中... 在全球产业链逐渐呈现本土化、区域化和多元化的背景下,积极化解中美产业链解构带来的影响,能够为新一轮全球产业链重塑提供“中国范式”。文章通过对全球产业链重塑事实特征和逻辑的分析发现,中国在中间产品出口中的地位快速提升,“中国生产+美国消费”的模式出现逐步被“中国中间产品+东盟、加墨生产+美国消费”的模式所取代的新迹象,全球产业链重塑正加速推进。研究发现,形成这一模式的主要原因有:一是美国以需求面超大规模市场的虹吸效应逼迫在华企业进行产业转移;二是美国对供给面的技术和投资限制以及中国生产性服务业欠发达等因素阻碍了产业升级步伐,使得中国贸易优势愈发集中在全球产业链最具比较优势的中间环节。为此,中国必须立足国内大市场,补齐经济发展短板,以自身发展的确定性应对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同时,积极推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的对外开放,寻求更宽广的外部发展空间,加快形成链接全球且由中国主导的全球产业链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美博弈 全球产业链 战略选择 超大规模国内市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普惠金融、农村产业融合与共同富裕
5
作者 李雅瑾 李琛 陈国华 《统计与决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6期123-129,共7页
数字普惠金融能够为实现共同富裕提供重要支持。文章在测度共同富裕和农村产业融合的基础上,使用我国2011—2020年的省级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数字普惠金融对共同富裕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能够显著促进共同富裕,且机制分析结果... 数字普惠金融能够为实现共同富裕提供重要支持。文章在测度共同富裕和农村产业融合的基础上,使用我国2011—2020年的省级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数字普惠金融对共同富裕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能够显著促进共同富裕,且机制分析结果表明,农村产业融合在数字普惠金融与共同富裕的关系中发挥了中介作用;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这一促进效应在东部地区更为显著;空间溢出效应检验结果表明,数字普惠金融对共同富裕的影响存在显著的正向空间溢出效应。据此,应为数字普惠金融发展营造良好环境,充分发挥其对农村产业融合的推动作用,加快实现共同富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普惠金融 共同富裕 农村产业融合 空间溢出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洋产业结构调整、空间溢出与沿海经济增长——基于中国沿海省域空间面板数据的分析 被引量:12
6
作者 王银银 翟仁祥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97-104,共8页
选取2001-2017年间中国沿海11个省域相关数据,运用空间杜宾模型检验海洋产业结构调整及其空间溢出效应与沿海经济增长的关系。结果表明:海洋产业结构调整与沿海经济增长存在较为显著的空间依赖性,且呈现非均匀分布特征;海洋产业结构调... 选取2001-2017年间中国沿海11个省域相关数据,运用空间杜宾模型检验海洋产业结构调整及其空间溢出效应与沿海经济增长的关系。结果表明:海洋产业结构调整与沿海经济增长存在较为显著的空间依赖性,且呈现非均匀分布特征;海洋产业结构调整对海洋经济发展具有一定促进作用,且空间因素影响作用不容忽视;从业人员规模、投资规模、产业集聚等影响因素的持续提升显著地促进了地区经济增长。从科学制定有效海洋产业规划、稳步提升海洋产业结构有序度、充分释放海洋经济要素潜能等方面提出促进沿海地区经济增长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产业结构 沿海经济 空间杜宾模型 空间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农高校大学生村官培养模式创新研究
7
作者 李鑫锋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0年第22期274-275,279,共3页
大学生村官计划开展以来,各大高校为农村输送了大量人才,为我国新农村建设提供了人才保障。同时非农高校在大学生村官人才培养中也面临着培养体系的目标与村官人才需求不匹配、培养过程缺乏灵活性等一系列问题,因此非农高校有必要考虑... 大学生村官计划开展以来,各大高校为农村输送了大量人才,为我国新农村建设提供了人才保障。同时非农高校在大学生村官人才培养中也面临着培养体系的目标与村官人才需求不匹配、培养过程缺乏灵活性等一系列问题,因此非农高校有必要考虑对现有人才培养模式进行调整。建议在现有培养体系的基础上采用“专业+职业方向”双效人才培养过程,使高校输出人才更适应社会各岗位的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农高校 大学生村官 培养模式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供应链金融如何影响企业绿色技术创新?——异质性特征、渠道机制与环境信息披露政策的协同效应评估 被引量:2
8
作者 于兆吉 赵英姿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72-83,共12页
绿色技术创新是新发展阶段企业实现可持续竞争的重要抓手。文章基于2007—2022年沪深A股上市企业数据,检验供应链金融对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机制和相关适配条件。研究发现,供应链金融能够有效赋能企业绿色技术创新水平增加。异质... 绿色技术创新是新发展阶段企业实现可持续竞争的重要抓手。文章基于2007—2022年沪深A股上市企业数据,检验供应链金融对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机制和相关适配条件。研究发现,供应链金融能够有效赋能企业绿色技术创新水平增加。异质性检验发现,供应链金融对货币政策不确定性较低时期企业、东部地区企业以及非重污染企业具有更强的绿色技术创新促进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拓展企业的资源边界、增强企业绿色投入、提升风险平滑能力是供应链金融影响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重要机制。拓展性研究发现,金融的配置效率离不开高效的信息支撑,在环境信息披露政策的支持下,供应链金融对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赋能效果更加突出。研究对于新阶段供应链金融更好发挥支持实体经济作用具有积极启示价值,也可为政府部门进一步完善环境政策提供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供应链金融 企业绿色技术创新 环境信息披露政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道思想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探析
9
作者 程雪 《福建茶叶》 2021年第9期191-192,共2页
为充分发挥茶道思想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作用,本文拟从茶道思想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价值入手,结合茶道思想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现状,对茶道思想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手段进行了深入的分析。
关键词 茶道思想 大学生 思想政治教育 价值 现状 运用手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金融对中国实体经济韧性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7
10
作者 王儒奇 陶士贵 《现代经济探讨》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0-23,共14页
选取中国2011-2021年221个城市的数据,在利用GMM-SL-SAR-RE模型测度实体经济韧性的基础上,考察了数字金融对实体经济韧性的影响效应。结果表明:数字金融能够显著增强中国的实体经济韧性,且对非省会城市、三线及以下城市的韧性强化效应... 选取中国2011-2021年221个城市的数据,在利用GMM-SL-SAR-RE模型测度实体经济韧性的基础上,考察了数字金融对实体经济韧性的影响效应。结果表明:数字金融能够显著增强中国的实体经济韧性,且对非省会城市、三线及以下城市的韧性强化效应更为明显,充分发挥了“雪中送炭”的职能。机制检验发现,数字金融还会通过改善资源错配、促进产学研协同创新和推动产业结构升级间接地强化实体经济韧性;数字金融不仅能够对实体经济韧性产生“本地效应”,还将通过空间外溢效应辐射带动周围地区的韧性水平,但外溢效应会随地理距离的增加而衰减,在超过660KM后逐渐消失。在有效的金融监管下,数字金融对实体经济韧性的强化效应更加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金融 实体经济韧性 空间外溢效应 金融监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制度型开放畅通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基本思路与推进策略 被引量:12
11
作者 孙军 《学术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89-99,共11页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内外经济关系经过了从国内外循环平行运行到交叉运行、国际循环主导、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开启三大历程,对外开放的主动性日益增强。对外开放推动了我国经济社会各方面的快速发展,但也由此暴露了长期实施出口导向型发...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内外经济关系经过了从国内外循环平行运行到交叉运行、国际循环主导、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开启三大历程,对外开放的主动性日益增强。对外开放推动了我国经济社会各方面的快速发展,但也由此暴露了长期实施出口导向型发展战略的内在缺陷,再加上当前国内外发展环境正发生深刻复杂变化,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已是历史必然。制度型开放突破了过去开放理念的设限,是我国将超大规模经济体转化为超大规模市场优势、促进国内和国际经济循环之间形成正向反馈机制的关键连接纽带,但当前我国仍面临大多数规则的制定权和控制权被欧美等发达国家掌控、企业“走出去”过程中存在制度对接不畅和冲突、制度的对外开放力度不够大以及国内部分行业和区域市场壁垒仍然比较明显等诸多问题。由此,畅通双循环的首要问题就是要加快制度型开放的步伐,通过制度的纽带效应实施对外开放、对内开放和自我构建,打破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制度壁垒。具体在实践推进层面,通过引进国际规则、规制、标准和管理等先进制度,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与国际大市场之间的耦合性和兼容性,实现国际制度国内化;以制度创新推动国内制度国际化、国内外制度协同化和国内制度一体化,最终形成一个“以我为主”的全方位、高水平开放新局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度型开放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 “一带一路” 对外开放 RCE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资产超网络嵌入、生态场域资源拼凑与制造业服务模式创新——来自华为、海尔、京东、阿里的多案例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朱国军 吴家豪 徐亦唐 《中国科技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66-78,共13页
从数字资产超网络嵌入视角,遵循“资源行动-资源拼凑-价值实现”逻辑思路,采用多案例研究方法,解构工业互联网平台领先企业制造业服务模式创新的过程机理。研究发现,工业互联网平台领先企业在界面融合、交互赋能、协同演化机制支撑作用... 从数字资产超网络嵌入视角,遵循“资源行动-资源拼凑-价值实现”逻辑思路,采用多案例研究方法,解构工业互联网平台领先企业制造业服务模式创新的过程机理。研究发现,工业互联网平台领先企业在界面融合、交互赋能、协同演化机制支撑作用下,数字资产超网络嵌入制造业数字价值生态系统,在生态场域开展资源拼凑,完成机会捕获、知识整合及知识治理,实现制造业服务模式创新,表现为制造业架构服务模式创新及制造业孵化服务模式创新。探索面向制造业龙头企业、细分行业、区域集群场景的服务模式创新范式。相关研究丰富了制造业服务模式创新理论,为工业互联网平台领先企业服务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提供重要实践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资产超网络嵌入 生态场域资源拼凑 制造业服务模式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经济驱动体育用品制造业出口韧性的机制与效应 被引量:2
13
作者 赵巍 徐筱雯 《山东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9-56,共8页
促进数字经济与体育产业深度融合、增强体育用品制造业出口韧性是实现体育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该研究系统梳理了数字经济影响体育用品制造业出口韧性的理论机制,选取2011—2021年我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基于固定效应模型、空间... 促进数字经济与体育产业深度融合、增强体育用品制造业出口韧性是实现体育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该研究系统梳理了数字经济影响体育用品制造业出口韧性的理论机制,选取2011—2021年我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基于固定效应模型、空间计量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分析和探讨了数字经济对我国体育用品制造业出口韧性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经济显著提升了我国体育用品制造业出口韧性且存在空间溢出效应;体育产业结构升级在数字经济对我国体育用品制造业出口韧性的影响中存在中介效应;数字经济对我国体育用品制造业出口韧性的影响效应存在区域异质性,在经济发展水平更高的东部地区更加显著。基于此,建议加强数字基础与配套设施建设,重塑体育用品制造业出口韧性提升的全方位优势;加快体育产业结构升级,打造体育用品制造业出口韧性提升的一体化通道;立足区域数字经济发展差异,制定体育用品制造业出口韧性提升的针对性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体育用品制造业 出口韧性 产业结构升级 中介效应 区域异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数据合作资产赋能下电商平台企业自有品牌的成长机理——基于小米有品和网易严选的双案例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朱国军 赵鼎新 郑鸿浩 《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30-140,共11页
运用扎根理论方法,以电商平台企业小米有品、网易严选为研究对象,将大数据合作资产理论引入电商平台企业自有品牌的成长机理研究,开展“分析性归纳”。研究发现:电商平台企业自有品牌成长的动力源泉在于大数据合作资产的技术赋能与市场... 运用扎根理论方法,以电商平台企业小米有品、网易严选为研究对象,将大数据合作资产理论引入电商平台企业自有品牌的成长机理研究,开展“分析性归纳”。研究发现:电商平台企业自有品牌成长的动力源泉在于大数据合作资产的技术赋能与市场赋能;电商平台企业借助大数据合作资产经由“品牌社群价值共创—创新机会动态识别—双元即兴创新”的逻辑赋能驱动自有品牌成长,获得产品创新力、渠道创新力、价值创新力;电商平台企业自有品牌成长可以选择“品”为核心或者“选”为核心的路径范式。电商平台企业在自有品牌塑造中应充分激发大数据合作资产的赋能驱动作用,根据自身赋能方式和成长机制特点选择合适的自有品牌成长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数据合作资产 电商平台企业自有品牌 双案例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货币政策对企业绿色创新的影响——来自绿色窗口指导的证据
15
作者 刘琦 《武汉金融》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28-40,共13页
中央银行在推动经济绿色转型过程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本文基于2007年中国人民银行对商业银行实施绿色信贷进行窗口指导的实践,采用双重差分模型实证检验了货币政策对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绿色窗口指导显著抑制了重污... 中央银行在推动经济绿色转型过程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本文基于2007年中国人民银行对商业银行实施绿色信贷进行窗口指导的实践,采用双重差分模型实证检验了货币政策对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绿色窗口指导显著抑制了重污染企业的绿色技术创新。机制检验发现,重污染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减少主要源于绿色窗口指导的信贷约束效应,即信贷融资规模的缩减以及信贷融资成本的上升。异质性检验发现,绿色窗口指导对重污染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抑制效应主要体现在融资约束较强的企业、国有企业和金融发展水平较低的地区中。本文结论对我国央行通过实施绿色结构性货币政策助力经济绿色转型和“双碳”目标的实现有重要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货币政策 窗口指导 信贷约束 重污染企业 绿色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资本视角下现代化农业产业体系构建路径
16
作者 冯格格 《河北农机》 2024年第16期166-168,共3页
社会资本在农业产业领域的持续介入,为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机会,为农业现代化进程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发展动力。为此,文章立足社会资本参与现代化农业产业体系建设的内在机理,探讨现阶段现代化农业产业建设面临的挑战与机... 社会资本在农业产业领域的持续介入,为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机会,为农业现代化进程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发展动力。为此,文章立足社会资本参与现代化农业产业体系建设的内在机理,探讨现阶段现代化农业产业建设面临的挑战与机遇,从建立社会信任、健全社会规范、建设社会网络三个维度形成体系化的社会资本参与路径,进而构建可持续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农业产业体系,以提升现代化农业产业体系的建设效果。首先,从社会信任维度看,健全法律法规,规范市场主体行为,深化合作机制。其次,从社会规范维度看,规范准入制度,优化管理机制,健全利益联结机制。最后,从社会网络维度看,重构社会网络,加强沟通联系,建立信息共享平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资本 现代化农业产业体系 资本下乡 构建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作与非工作边界相互渗透的方向性和不对称性对工作倦怠的影响 被引量:7
17
作者 孙会 陈红 《经济经纬》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32-139,共8页
基于工作与非工作相互渗透与工作倦怠的关系假设,研究渗透的方向性和不对称性对工作倦怠影响的差异。结果表明:工作向非工作渗透与工作倦怠正相关;非工作向工作渗透与工作倦怠呈正U形关系;非工作向工作渗透与工作向非工作渗透完全匹配... 基于工作与非工作相互渗透与工作倦怠的关系假设,研究渗透的方向性和不对称性对工作倦怠影响的差异。结果表明:工作向非工作渗透与工作倦怠正相关;非工作向工作渗透与工作倦怠呈正U形关系;非工作向工作渗透与工作向非工作渗透完全匹配与完全不匹配时构成的两条曲线把工作向非工作渗透、非工作向工作渗透与工作倦怠三者之间的U形曲面划分为四个区域,在区域Ⅰ和区域Ⅲ中,两者相互渗透的程度由趋近渐变为偏离时,工作倦怠先降后升;在区域Ⅱ中,两者偏离程度越高,工作倦怠越高;在区域Ⅳ中,两者偏离程度越高,工作倦怠越低。本研究结论为企业设计管理工作与非工作边界以降低员工的工作倦怠的对策建议提供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作与非工作边界 工作倦怠 边界渗透 方向性 不对称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向图对策下的Banzhaf值及其应用
18
作者 单而芳 吕文蓉 史纪磊 《运筹与管理》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5-20,共6页
Banzhaf值是经典可转移效用合作对策中重要的分配规则之一,它假设任何有限参与者间均能进行合作形成可行联盟。2006年,Alonso-Meijide和Fiestras-Janeiro考虑无向网络,定义了图对策下的Banzhaf值,以此反映合作网络对参与者间合作以及分... Banzhaf值是经典可转移效用合作对策中重要的分配规则之一,它假设任何有限参与者间均能进行合作形成可行联盟。2006年,Alonso-Meijide和Fiestras-Janeiro考虑无向网络,定义了图对策下的Banzhaf值,以此反映合作网络对参与者间合作以及分配结果的影响。本文则在此基础上,考虑合作网络的方向性,将Banzhaf值进一步推广到有向图对策中,提出了新的分配规则——有向Banzhaf值。首先,本文证明了有向Banzhaf值满足准隔离性、收缩性、公平性、强分支可分解性以及强分支总贡献性。其次,证明了有向Banzhaf值可由公平性、准隔离性以及收缩性唯一刻画,也可由公平性结合强分支总贡献性唯一刻画。最后,以湿地水循环系统为例,对有向Banzhaf值和其他值进行了比较分析,讨论了有向Banzhaf值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U-对策 Banzhaf值 有向图 分配规则 湿地水循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功能借用、省域一体化与跨省域一体化——基于长三角一体化的经验证据 被引量:9
19
作者 孙军 刘志彪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28-137,共10页
相较于跨省域一体化,省域一体化更可能通过可实施的一致性主张权利得以推进,是跨区域一体化深入推进的基础。基于这一设想,本文运用2003—2017年长三角地区城市面板数据,构建了城市功能借用指标和分析框架,从城市生产率层面对其进行考... 相较于跨省域一体化,省域一体化更可能通过可实施的一致性主张权利得以推进,是跨区域一体化深入推进的基础。基于这一设想,本文运用2003—2017年长三角地区城市面板数据,构建了城市功能借用指标和分析框架,从城市生产率层面对其进行考察。研究发现:越是长三角外围的中小城市,对于各自省会城市功能的借用能力越强,对上海城市功能的借用效果越差,这表明了省域一体化的重要性;越是靠近上海、规模越大的城市,越是能够实现对上海城市功能的有效借用,这给出了对上海城市功能直接借用的必要条件;越是长三角外围的中小城市,就越应该借助省域一体化实现对上海城市功能的间接有效借用,这说明省域一体化有助于中小城市融入长三角一体化进程。以上经验为跨省域一体化战略的深入实施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基于城市规模的异质性和区位特征,探索建构一体化的现实途径和实操模式,能够为各区域的一体化建设积累必要的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功能借用 省域一体化 跨省域一体化 长三角一体化 城市生产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内国际双循环、本地市场效应与经济发展范式转换 被引量:13
20
作者 孙军 高彦彦 朱国军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02-108,254,共8页
充分发挥国内超大规模市场优势,畅通国内大循环,是加快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强大内生力量。理论分析表明,当一个地区的国内本地市场效应发挥作用时,会在一国内部形成地区性的产业集群优势,但这并不必然保证能够形成国家层面的市场规... 充分发挥国内超大规模市场优势,畅通国内大循环,是加快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强大内生力量。理论分析表明,当一个地区的国内本地市场效应发挥作用时,会在一国内部形成地区性的产业集群优势,但这并不必然保证能够形成国家层面的市场规模优势;当国内市场形成一个统一整体时,就可以借助国内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引致技术创新,最终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发展模式。基于2012年中国区域间投入产出数据的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本地市场效应通过放大出口贸易显著推动了本地产业的发展,但对省际贸易的影响却并不显著。当前,尽管我国已经初步具备了以国内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基础,但国内市场的分割尤其是对内改革开放的不足阻碍了这一进程。因此,依托双循环演化逻辑,消除国内大循环的制约因素,加快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有效衔接,构建熵减经济系统,将是我国经济发展范式转换的重点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 本地市场效应 经济发展范式 全球价值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