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医案文本的名老中医诊疗知识图谱构建方法及应用 被引量:7
1
作者 高晓苑 高文佳 +4 位作者 王欣宇 朱垚 丁海雁 杨涛 胡孔法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2967-2974,共8页
目的以名老中医临床病案为研究对象,设计中医诊疗知识图谱构建方法并进行应用。方法首先,设计深度学习和正则表达式相结合的医案文本实体抽取方法,对非结构化医案文本的疾病、症状、病机和中药实体进行自动抽取;其次,定义实体关系,利用... 目的以名老中医临床病案为研究对象,设计中医诊疗知识图谱构建方法并进行应用。方法首先,设计深度学习和正则表达式相结合的医案文本实体抽取方法,对非结构化医案文本的疾病、症状、病机和中药实体进行自动抽取;其次,定义实体关系,利用HAN方法计算实体之间的相关性,形成“实体-关系-实体”三元组;最后,利用图数据库Neo4j进行知识存储、Gephi进行可视化展示并在名老中医诊治肺癌医案上进行应用验证。结果知识抽取模型对医案实体抽取的精确率、召回率和F_(1)分别为88.49%、90.02%、89.25%,各指标优于对比方法;通过实体相关性计算共提取了1077条三元组,并成功构建了知识图谱,能够反映名老中医诊治肺癌“病-症-机-药”之间的关系。结论本文方法可以有效解决名老中医临床医案文本知识的抽取、组织和表达问题,实现了从医案文本到知识图谱的自动化构建过程,相关研究思路和方法可以为名老中医诊疗知识图谱构建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医案 名老中医 临床诊疗 知识图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儿解表口服液治疗流行性感冒(风热犯卫证)多中心随机对照临床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穆婧雯 王雪峰 +8 位作者 王梅 崔振泽 王孟清 尚莉丽 刘英 尹庆锋 迟磊 张秀英 沈红岩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31-136,共6页
目的评价小儿解表口服液治疗流行性感冒(风热犯卫证)的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采用分层区组随机、阳性药平行对照、多中心临床试验设计。计划纳入300例受试儿童,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予小儿解表口服液,对照组予磷酸奥司他韦颗粒... 目的评价小儿解表口服液治疗流行性感冒(风热犯卫证)的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采用分层区组随机、阳性药平行对照、多中心临床试验设计。计划纳入300例受试儿童,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予小儿解表口服液,对照组予磷酸奥司他韦颗粒,疗程5 d。比较两组疾病临床痊愈时间,完全退热时间,加拿大急性呼吸道疾病和流感量表(Canadian Acute Respiratory Illness and Flu Scale,CARIFS)评分,中医证候疗效,单项症状消失率,退热持续时间,并发症、重症及危重症发生率,和安全性指标。结果共纳入临床诊断患儿300例,其中297例进入全分析数据集(Full a⁃nalysis set,FAS),289例进入符合方案数据集(Per protocol set,PPS),297例进入安全性数据集(Safety set,SS)。治疗后,疾病临床痊愈中位时间,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COX回归分析,按0.75的非劣标准,治疗组非劣效于对照组,PPS与FAS分析结论一致;完全退热中位时间,组间比较,FAS/PPS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COX回归分析,按0.75的非劣标准,治疗组非劣效于对照组;流涕消失率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PS退热持续时间治疗组6(6~12)h,对照组6(6~7.5)h,经Log-rank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ARIFS评分,中医证候疗效,以及并发症、重症及危重症发生率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解表口服液治疗儿童流行性感冒(风热犯卫证)具有缩短病程作用,疗效非劣于磷酸奥司他韦颗粒,临床应用的安全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解表口服液 儿童 流行性感冒 风热犯卫证 随机对照临床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种中药口服液抗炎、镇痛、解热作用比较实验研究 被引量:9
3
作者 沈存思 尹庆锋 +4 位作者 王蔚 徐建亚 谢彤 汪受传 单进军 《世界中医药》 CAS 2016年第9期1663-1666,共4页
目的:对比研究6种临床常用于治疗感冒的中药口服液的抗炎、镇痛、解热作用。方法:通过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实验考察其抗炎作用差异。采用冰醋酸致小鼠扭体实验考察其镇痛作用差异。采用干酵母致大鼠发热模型考察其解热作用差异。结果:... 目的:对比研究6种临床常用于治疗感冒的中药口服液的抗炎、镇痛、解热作用。方法:通过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实验考察其抗炎作用差异。采用冰醋酸致小鼠扭体实验考察其镇痛作用差异。采用干酵母致大鼠发热模型考察其解热作用差异。结果:各组中药口服液均可对抗二甲苯所致的炎性反应(P<0.05,P<0.01),蒲地蓝组、蓝芩组、胆木组及双黄连组要稍优于柴桂组及银黄组;各组中药口服液均能对抗乙酸所致小鼠的疼痛性反应(P<0.05,P<0.01),蓝芩组、双黄连组、胆木组要稍优于蒲地蓝组、银黄组及柴桂组;各组中药口服液均可降低干酵母所致大鼠升高的体温(P<0.05,P<0.01),柴桂组、双黄连组、胆木组及蒲地蓝组要稍优于蓝芩组、银黄组;结论:6种中药口服液均有抗炎、镇痛、解热作用,但其作用程度存在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口服液 抗炎 镇痛 解热 比较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