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1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江苏油田中高渗油藏聚合物驱聚合物适应性研究 被引量:19
1
作者 张运来 卢祥国 +2 位作者 张云宝 潘凌 朱国华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45-248,292,共5页
实验研究了聚合物对江苏油田中高渗砂岩油藏的适应性。实测了油藏温度下(70℃)相对分子质量M不同的6种聚合物,在矿化度20g/L的模拟油田地层水中的分子线团均方根回旋半径,根据文献发表的渗透率比~孔隙半径中值R50关系,由这些回... 实验研究了聚合物对江苏油田中高渗砂岩油藏的适应性。实测了油藏温度下(70℃)相对分子质量M不同的6种聚合物,在矿化度20g/L的模拟油田地层水中的分子线团均方根回旋半径,根据文献发表的渗透率比~孔隙半径中值R50关系,由这些回旋半径值判定,Ka=0.1时的岩心不会被M≤3.5×10^7的聚合物所堵塞。在Ka为0.125-1.026μm^2的储层岩心上,考察了M为3.5×10^7、3.0×10^7、1.9×10^7,浓度为0.6、0.8、1.0、1.2g/L的聚合物溶液的注入压力~注入体积关系,在所有情况下注入压力都能达到稳定,M越高、浓度越大、渗透率越低,则注入压力越高,注入压力达到稳定值所注入体积越大,因此所用聚合物均不堵塞Kμ≥0.125时的岩心。在含有Ka=0.15、0.25和0.40时的三小层的人造平板非均质岩心上,在水驱至含水90%后注入M=3.5×107、浓度1.0g/L的聚合物溶液整体段塞0.38PV,采收率增加16.7%;维持此聚合物用量(380PV·mg/L)而采用浓度递增或递减的三个段塞注入,则采收率增加幅度升至17.2%或降至15.8%;当注入时机由含水98%逐步降至含水0%(不水驱)时,最终采收率从60.0%逐步升至70.5%。图4表4参1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驱油聚合物 相对分子质量 回旋半径 油藏适应性 渗透率 孔喉半径 岩心驱油效果 中高渗油藏 江苏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苏油田SEC静态储量潜力研究 被引量:6
2
作者 邓辞 陈同飞 +4 位作者 刘志霞 蒋阿明 金宝林 李秋政 张菲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527-530,共4页
SEC储量准则是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制定的评价石油天然气储量的标准和规则,根据该准则评价在美国上市的各大石油公司的储量增减情况,披露的储量信息与价值直接影响油公司的下一步发展潜力。该文根据江苏油田"九五"以来年... SEC储量准则是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制定的评价石油天然气储量的标准和规则,根据该准则评价在美国上市的各大石油公司的储量增减情况,披露的储量信息与价值直接影响油公司的下一步发展潜力。该文根据江苏油田"九五"以来年度新增探明储量及其SEC储量构成、来源以及多参数因素分析,通过国内年度新增静态石油地质储量转化为SEC储量的比例,研究其分布趋势和未来的潜力,研究提出了"十二五"期间江苏油田年度SEC静态储量发现规模和储量情况,为年度SEC静态储量的完成奠定基础,同时对油公司下一步的勘探开发项目投资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EC储量 静态储量 储量准则 储量构成 潜力研究 江苏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苏油田真12断块E2s1^6储层特征及剩余油分布 被引量:1
3
作者 章志英 严学范 +3 位作者 孔祥礼 文光跃 张建良 操成杰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87-92,共6页
真 12断块 E2 s1 6 是真武油田主力开发层系。以岩心、测井、生产动态资料为基础 ,通过流动单元、隔夹层、渗透率韵律类型等 ,研究与渗透率变化有关的储层非均质性 ,建立储层物性参数模型。通过油藏数模模拟两类剖面和建立不同含水期储... 真 12断块 E2 s1 6 是真武油田主力开发层系。以岩心、测井、生产动态资料为基础 ,通过流动单元、隔夹层、渗透率韵律类型等 ,研究与渗透率变化有关的储层非均质性 ,建立储层物性参数模型。通过油藏数模模拟两类剖面和建立不同含水期储层渗透率模型 ,研究油藏纵向油水运动规律 ,研究剩余油分布 ,为 E2 s1 6 油藏最终提高采收率、改善开发效果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层特征 水淹特征 剩余油分布 真武油田 江苏油田 采收率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码头庄油田阜宁组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研究
4
作者 陈志香 刘辛 《断块油气田》 CAS 2002年第5期13-15,共3页
根据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理论 ,综合应用钻井取心、录井和测井资料对码头庄油田阜宁组的基准面旋回进行了研究。在识别基准面的基础上 ,将工区目的层段划分为 3个长期旋回层序、1 0个中期旋回层序 ,并应用旋回等时对比技术进行了精细地... 根据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理论 ,综合应用钻井取心、录井和测井资料对码头庄油田阜宁组的基准面旋回进行了研究。在识别基准面的基础上 ,将工区目的层段划分为 3个长期旋回层序、1 0个中期旋回层序 ,并应用旋回等时对比技术进行了精细地层对比 ,建立了储层建筑结构 ,为油田开发后期的调整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码头庄油田 阜宁组 高分辨率 层序地层学 研究 基准面旋回 储层建筑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苏老区油田滚动开发的关键技术和措施 被引量:9
5
作者 章志英 张建良 +2 位作者 廖光明 刘辛 奥立德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83-85,共3页
江苏老区油田分布在苏北盆地东台坳陷的高邮、金湖、海安凹陷及吴堡低凸起上 ,均为复杂小断块油田。老区滚动开发的关键在于提高圈闭的落实程、搞清砂体的展布及油气聚集的深化研究等 ,并且要把三维地震构造精细解释、钻后反馈、油藏深... 江苏老区油田分布在苏北盆地东台坳陷的高邮、金湖、海安凹陷及吴堡低凸起上 ,均为复杂小断块油田。老区滚动开发的关键在于提高圈闭的落实程、搞清砂体的展布及油气聚集的深化研究等 ,并且要把三维地震构造精细解释、钻后反馈、油藏深化评价贯穿于老区油田滚动开发的全过程。多学科综合研究采用的关键技术有 :三维地震技术、测井分析技术、构造研究技术、储集层研究技术、断层封闭性研究技术、动态分析及油藏数值模拟技术。以宋家垛、黄珏油田为例 ,具体运用了全三维处理解释技术、SEIMPAR多信息反演技术 ,发现了 3个含油断块 (宋家垛油田 )、增加探明储量 4 2 2 .3× 1 0 4t(黄珏油田 )的显著成果。图3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苏油田开发 滚动开发 三维地震技术 测井分析技术 构造 复杂小断块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苏下扬子区海相中、古生界烃源岩晚期生烃的论证与定量研究 被引量:47
6
作者 陈安定 刘东鹰 刘子满 《海相油气地质》 2001年第4期27-33,共7页
江苏下扬子区海相中、古生界烃源岩“晚期生烃”系指晚白垩世至第三纪时期构造活动相对减弱条件下新盆地叠加引起的增熟生烃。燕山早、中期,本区因遭受强烈挤压对原有油气藏破坏严重,而现今查明的圈闭其多数又是在这一时期形成。从这两... 江苏下扬子区海相中、古生界烃源岩“晚期生烃”系指晚白垩世至第三纪时期构造活动相对减弱条件下新盆地叠加引起的增熟生烃。燕山早、中期,本区因遭受强烈挤压对原有油气藏破坏严重,而现今查明的圈闭其多数又是在这一时期形成。从这两点看,晚期生烃、晚期成藏对本区海相地层勘探显得十分重要。本区已发现“晚期生烃、晚期成藏”实例——盐城朱家墩气田。着重利用一些特殊地质、地球化学现象论证了“后期增熟生烃”现象,并通过恢复中、新生代盆地原形来准确再现地史、埋藏史和生烃史;同时指出,复合于中、古生界烃源岩之上的中、新生界圈闭也是海相油气勘探的组成部分。通过盆地模拟定量展示了“二次或晚期生烃”的时空分布,此分布对勘探目标区和目的层选择可起到指引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期生烃 晚期成藏 油气勘探 海相地层 中生代 古生代 下扬子区 江苏 烃源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苏油区复杂小断块油田采收率标定方法的应用评价 被引量:7
7
作者 刘桂玲 谭旭东 张连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2004年第1期53-55,共3页
对江苏油区复杂小断块油田采收率标定方法的应用效果进行了评价,认为在用经验公式法计算采收率时,要考虑注采井网的完善程度;用水驱曲线法时,要考虑油藏调整工作量的大小及液量的变化情况;用递减法时,要考虑递减时机及工作量。研究分析... 对江苏油区复杂小断块油田采收率标定方法的应用效果进行了评价,认为在用经验公式法计算采收率时,要考虑注采井网的完善程度;用水驱曲线法时,要考虑油藏调整工作量的大小及液量的变化情况;用递减法时,要考虑递减时机及工作量。研究分析后,找出了各种方法的应用条件及影响计算结果的主要因素,为合理选用复杂小断块油田采收率的标定方法及取值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收率 断块油田 递减法 水驱曲线法 经验公式法 可采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苏地区句容凹陷油气充注史研究 被引量:7
8
作者 宫色 彭平安 刘东鹰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500-505,共6页
江苏地区句容凹陷是中国南方海相中、古生界勘探较早的地区,油气显示丰富。根据有机包裹体的荧光颜色将容2井储层方解石脉中的有机包裹体分为不同的期次;用离线压碎的方法对容2和容3井储层方解石脉中有机包裹体的烃类组成进行了分析,并... 江苏地区句容凹陷是中国南方海相中、古生界勘探较早的地区,油气显示丰富。根据有机包裹体的荧光颜色将容2井储层方解石脉中的有机包裹体分为不同的期次;用离线压碎的方法对容2和容3井储层方解石脉中有机包裹体的烃类组成进行了分析,并与储层中的轻质油进行了对比;结合句容地区的埋藏史对该区油气来源及充注史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容2井和容3井油藏存在多期油气的充注;包裹体油代表了早期充注的油气,而不同的正构烷烃分布特征证明容2井早期充注的烃类经历了生物降解过程;早期充注的烃类主要来源于二叠系源岩,而现今三叠系储层中的轻质油为后期充注的,其主要来源于晚白垩世末二叠系及部分三叠系烃源岩的急剧沉降而生成的大量油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包裹体 生物标志物 油气充注史 句容凹陷 江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平南油田断裂活动与油气成藏期次研究——基于流体包裹体的证据 被引量:1
9
作者 李月 颜世永 +1 位作者 宋召军 唐在秋 《山东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0年第3期14-19,共6页
对平南油田断裂带内包裹体及储层流体包裹体利用显微镜进行了岩相学研究,利用Linkam THMS600冷热台及JY LabRaman-010进行了测温分析,认为:平南断层是一条力学性质复杂的断层,经历过正、负反转过程;平南地区奥陶系和寒武系储层的油气成... 对平南油田断裂带内包裹体及储层流体包裹体利用显微镜进行了岩相学研究,利用Linkam THMS600冷热台及JY LabRaman-010进行了测温分析,认为:平南断层是一条力学性质复杂的断层,经历过正、负反转过程;平南地区奥陶系和寒武系储层的油气成藏时间主要在明化镇期,且寒武系充注时间相对集中;靠近平南断层的地方油气充注时间要早于远离断层的地方,并且油气充注时期与断层的活动时期相吻合,说明了断层在油气聚集成藏中起到了运移通道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体包裹体 均一温度 油气藏 断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苏盐城朱家墩气藏排水采气工艺技术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费海虹 《断块油气田》 CAS 2006年第6期73-75,共3页
盐城朱家墩气藏为边水气藏,气层埋藏深度达3700m以上,地层温度超过了100℃,气井产量大。但因气井是以销定产,所以气井生产产量波动大,导致气井普遍产水。针对这一特点,利用最小携液流速理论,开展了优选管柱排水采气和泡沫排水采气工艺... 盐城朱家墩气藏为边水气藏,气层埋藏深度达3700m以上,地层温度超过了100℃,气井产量大。但因气井是以销定产,所以气井生产产量波动大,导致气井普遍产水。针对这一特点,利用最小携液流速理论,开展了优选管柱排水采气和泡沫排水采气工艺技术研究,认为yc井采用40.3mm的油管或用Ych起泡剂对气井进行泡沫排水采气均可有效排出井底积液,保证气井的正常生产。但从经济效益考虑,优先选择泡沫排水采气技术进行气井排水采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并 排水采气 连续排液 临界流速 优选管柱 泡沫排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乐-王龙庄油田构造体系与控藏机理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杨智敏 葛政俊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895-897,共3页
安徽天长地区位于苏北盆地东台坳陷金湖凹陷的西南部。该区目前已发现的王龙庄、安乐油田油气储量在金湖凹陷区内资源转化率为30.5%,油气资源勘探潜力较大。对其构造特征、成藏模式与控油机理的研究表明,该区次凹内斜坡低台阶上的构造... 安徽天长地区位于苏北盆地东台坳陷金湖凹陷的西南部。该区目前已发现的王龙庄、安乐油田油气储量在金湖凹陷区内资源转化率为30.5%,油气资源勘探潜力较大。对其构造特征、成藏模式与控油机理的研究表明,该区次凹内斜坡低台阶上的构造转换带是控制阜宁组油气藏最重要的因素,其次是斜坡带上褶皱构造轴的断鼻-断块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湖凹陷 安乐-王龙庄油田 构造体系 成藏模式 控油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顶油藏顶部注氮气重力驱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33
12
作者 张艳玉 王康月 +2 位作者 李洪君 李楼楼 聂法健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58-62,共5页
针对江苏油田欧北区块的地质条件和开发现状,建立了顶部注氮气重力驱数值模型。从生产井和注入井的控制条件及地质条件出发,分析了影响气顶油藏顶部注氮气重力驱开发效果的各种因素,在此基础上对各种方案的开发指标进行计算对比,并... 针对江苏油田欧北区块的地质条件和开发现状,建立了顶部注氮气重力驱数值模型。从生产井和注入井的控制条件及地质条件出发,分析了影响气顶油藏顶部注氮气重力驱开发效果的各种因素,在此基础上对各种方案的开发指标进行计算对比,并对该区块提高采收率的潜力进行评价,提出了适合同类气顶油藏的开发模式。研究结果表明,气顶油藏顶部注氮气重力驱可以有效地提高采收率,达到降水增油的效果;提高采液速度并不能改善顶部注氮气重力驱的开发效果;注气速度对开发效果以及气顶边缘推进速度有很大的影响,并且存在最佳和临界注气速度。研究区块的最佳注气速度为12500~17500m^3/d,临界注气速度为30000m^3/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顶油藏 注氮气 重力驱 数值模拟 提高采收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渗透油藏表面活性剂驱油体系的室内研究 被引量:34
13
作者 刘晨 王业飞 +3 位作者 于海洋 刘柏林 朱国华 刘华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CAS CSCD 2011年第5期486-489,498,共5页
通过对降低界面张力能力、乳化能力、改变岩石润湿性能力、吸附量以及驱油效率的评价,研究了SHSA-03-JS表面活性剂用于江苏油田沙七断块油藏表面活性剂驱的性能,并对低渗透油藏表面活性剂驱油机理进行了探究。结果表明,SHSA-03-JS表面... 通过对降低界面张力能力、乳化能力、改变岩石润湿性能力、吸附量以及驱油效率的评价,研究了SHSA-03-JS表面活性剂用于江苏油田沙七断块油藏表面活性剂驱的性能,并对低渗透油藏表面活性剂驱油机理进行了探究。结果表明,SHSA-03-JS表面活性剂溶液用于江苏油田沙七断块油藏原油时,在0.05%~0.6%浓度范围内油水界面张力均可达到10-2 mN/m的数量级,在0.1%~0.3%浓度范围内可达到10-3 mN/m的超低数量级;同时,该表面活性剂能使油湿石英片向水湿方向转变;在初始浓度0.3%时,表面活性剂在油砂的吸附量为4.78mg/g,能够满足江苏油田沙七断块表面活性剂驱的要求。室内岩心模拟驱油实验结果表明,当SHSA-03-JS表面活性剂浓度为0.3%时,表面活性剂驱可比水驱提高采收率11.47%。SHSA-03-JS表面活性剂能够满足江苏油田沙七断块进行表面活性剂驱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渗透油藏 表面活性剂驱 界面张力 驱油机理 驱油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苏北盆地高邮凹陷古近系戴南组一段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19
14
作者 张妮 林春明 +4 位作者 周健 陈顺勇 张猛 刘玉瑞 董桂玉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69-279,共11页
苏北盆地高邮凹陷所经历的风化作用以物理风化为主,化学风化程度很弱。其中南部陡坡带的大部分地区所经历化学风化程度相对北部缓坡带较强,说明古气候条件更为温暖潮湿;北部缓坡带及黄珏、邵伯地区所经历的物理风化作用相对较强且差异较... 苏北盆地高邮凹陷所经历的风化作用以物理风化为主,化学风化程度很弱。其中南部陡坡带的大部分地区所经历化学风化程度相对北部缓坡带较强,说明古气候条件更为温暖潮湿;北部缓坡带及黄珏、邵伯地区所经历的物理风化作用相对较强且差异较大,说明曾经历较强的构造运动。研究区源岩主要为长英质物质和再旋回沉积物质,受中基性物质的影响较小。高邮凹陷边缘及吴堡低凸起附近地区戴一段下部地层具有下伏阜宁组地层的海相地化特征,因此研究区物源中可能有较多部分来自基底母岩被剥蚀和再旋回沉积的产物。地化数据反映研究区构造背景为安第斯型活动大陆边缘,由于地史及动力学机制的差异,其构造背景有别于东太平洋典型的安第斯型活动大陆边缘,可反映我国东部大陆边缘特殊的地体构造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北盆地 高邮凹陷 地球化学 物源 风化作用 构造背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苏北盆地金湖凹陷戴南组成岩阶段划分及其油气地质意义 被引量:13
15
作者 张琴 朱筱敏 +3 位作者 董国栋 毛凌 杨立干 陈青云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53-59,共7页
应用显微薄片、扫描电镜、X-衍射、包裹体测温等分析化验资料,根据镜质体反射率、埋藏史曲线、粘土矿物变化特征以及各种成岩现象和标志,综合划分和确定了金湖凹陷戴南组碎屑岩储层的成岩阶段。戴南组大部分处于中成岩A阶段,少量为早成... 应用显微薄片、扫描电镜、X-衍射、包裹体测温等分析化验资料,根据镜质体反射率、埋藏史曲线、粘土矿物变化特征以及各种成岩现象和标志,综合划分和确定了金湖凹陷戴南组碎屑岩储层的成岩阶段。戴南组大部分处于中成岩A阶段,少量为早成岩B和中成岩B阶段。与成岩阶段相对应,戴南组储层孔隙类型也经历了从原生到次生的演化阶段,目前戴南组大部分以次生孔隙为主,保存少量原生孔隙。根据成岩阶段和孔隙演化进一步预测新庄1井区和天X77井、关X2井等井区为有利储层发育带。另外,根据成岩阶段的划分结果,反过来预测大部分地区下伏阜宁组有机质处于成熟阶段,是戴南组有利的油气来源,并推断秦X2、天X75、天X92等井区戴南组早期经历了大的构造抬升运动和较强的剥蚀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岩阶段划分 镜质体反射率 埋藏史曲线 孔隙演化 戴南组 金湖凹陷 苏北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苏北盆地新生代侵入岩分布特征及地质意义 被引量:21
16
作者 叶绍东 任红民 +1 位作者 李储华 郑元财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69-274,共6页
岩芯观察和薄片鉴定表明,苏北盆地新生代侵入岩主要为辉绿岩,少量煌斑岩,具有明显不同于沉积岩的岩矿、测井响应和地震剖面特征。以钻井和测井的统计资料为基础,利用三维地震资料的解释结果,总结出苏北盆地新生代侵入岩分布特征:纵向分... 岩芯观察和薄片鉴定表明,苏北盆地新生代侵入岩主要为辉绿岩,少量煌斑岩,具有明显不同于沉积岩的岩矿、测井响应和地震剖面特征。以钻井和测井的统计资料为基础,利用三维地震资料的解释结果,总结出苏北盆地新生代侵入岩分布特征:纵向分布层位以古新统阜宁组为主,其次为始新统三垛组和戴南组,单层厚度一般几米至几十米,有顺层侵入、穿层侵入和沿断面侵入三种产出形式;平面分布面积超过1000km2,以高邮凹陷和金湖凹陷分布广,呈碟状或串珠状分布。苏北盆地新生代侵入岩分布与深大断裂有关,同时对油气成藏具有重要的影响,是值得重视的研究领域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辉绿岩 新生代 构造运动 分布特征 苏北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部湾盆地迈陈凹陷东部构造物理模拟研究 被引量:10
17
作者 陈长征 陈伟 +2 位作者 吴峰 成为 周进峰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516-522,共7页
北部湾盆地迈陈凹陷断裂系统十分复杂,为了明确其成因机制,在三维地震资料构造解析的基础上,应用砂箱模拟实验,对迈陈凹陷东部断裂系统形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迈陈凹陷东部可划分为上、下2套断裂系统,下部断裂系统是受长流—流沙港期NW... 北部湾盆地迈陈凹陷断裂系统十分复杂,为了明确其成因机制,在三维地震资料构造解析的基础上,应用砂箱模拟实验,对迈陈凹陷东部断裂系统形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迈陈凹陷东部可划分为上、下2套断裂系统,下部断裂系统是受长流—流沙港期NW-SE向区域拉张应力形成,上部断裂系统是受涠洲期NW-SE向区域拉张及右旋走滑应力形成。并且下部断裂体系受基底先存断裂影响较大,走向、倾向、断层组合都与其保持一致;上部断裂体系受基底断层影响较小,多为新生型断层或继承改造型断层。涠洲期走滑程度的强弱直接影响断裂发育的走向,弱走滑条件下实验结果与实际地质特征吻合度高,并且发育的次级小断层有利构造圈闭的形成,对三维地震构造精细解释有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物理模拟 断裂体系 成因机制 迈陈凹陷 北部湾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苏北盆地高邮凹陷断层演化规律研究 被引量:22
18
作者 张克鑫 漆家福 +2 位作者 任红民 孙永河 王涛5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1-24,共4页
依据断层所切层位,将高邮凹陷内断层分为3种类型:I型至少切割中、下构造层;II型切割中、上构造层;III型切割下构造层。凹陷不同部位断层组合形式具有明显差异,凹陷边界断层主要以铲式扇为特征,内部以次级地堑、地垒式低幅度凸起和箕状... 依据断层所切层位,将高邮凹陷内断层分为3种类型:I型至少切割中、下构造层;II型切割中、上构造层;III型切割下构造层。凹陷不同部位断层组合形式具有明显差异,凹陷边界断层主要以铲式扇为特征,内部以次级地堑、地垒式低幅度凸起和箕状半地堑等为特征。不同时期断层的活动性和构造样式是凹陷构造演化的反映:泰州组—阜一段沉积时期,凹陷向NNW方向坳陷伸展,断层规模和数量较小;阜二段—阜四段沉积时期继承前期伸展方向断陷伸展,凹陷南部边界断层开始强烈活动;戴南组—三垛组沉积时期,逐渐转化为NNW—SSE方向双向伸展断陷活动阶段;盐城组沉积以来,进入整体坳陷阶段,大规模断裂活动基本停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北盆地 高邮凹陷 断层活动性 生长指数 伸展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烃潜力法研究烃源岩排烃特征的原理及应用 被引量:24
19
作者 祝厚勤 刘平兰 +1 位作者 庞雄奇 姜振学 《中国石油勘探》 CAS 2008年第3期5-9,8,共6页
在排烃门限概念的基础上,利用烃源岩热解资料结合计算机技术,基于"将今论古"的思想和"物质平衡原理",详细探讨了生烃潜力法研究烃源岩排烃特征的原理、方法、操作流程及存在的问题;在综合研究的基础上,对原有生烃... 在排烃门限概念的基础上,利用烃源岩热解资料结合计算机技术,基于"将今论古"的思想和"物质平衡原理",详细探讨了生烃潜力法研究烃源岩排烃特征的原理、方法、操作流程及存在的问题;在综合研究的基础上,对原有生烃潜力指数地质模型进行了进一步的完善;并运用该方法对苏北盆地海安凹陷泰州组烃源岩排烃量和排烃效率进行了计算。研究表明,海安凹陷泰州组烃源岩排烃量约为2.2×10~8t,排烃效率为50%。实践证明,由于生烃潜力法建立在大量的热解资料的基础上,体现了整体的变化趋势,因而合理回避了油气生成运移机理,可靠性高,方法简单易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烃潜力法 排烃特征 物质平衡原理 排烃量 排烃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渗高温油藏聚合物驱研究 被引量:8
20
作者 王业飞 刘晨 +3 位作者 齐自远 潘凌 朱国华 刘华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02-206,共5页
针对江苏油田沙七断块低渗高温中盐储层的特点,通过室内聚合物性能评价及注入性实验,探究了该类型区块聚合物驱应用的可行性。对低相对分子质量的梳形聚合物、磺化聚合物和普通聚合物进行初选,梳形聚合物的抗温耐盐能力良好,1000 mg/L... 针对江苏油田沙七断块低渗高温中盐储层的特点,通过室内聚合物性能评价及注入性实验,探究了该类型区块聚合物驱应用的可行性。对低相对分子质量的梳形聚合物、磺化聚合物和普通聚合物进行初选,梳形聚合物的抗温耐盐能力良好,1000 mg/L聚合物清水溶液的黏度为22.4 mPa·s(25℃)、10.1 mPa·s(83℃),1000 mg/L聚合物污水溶液的黏度为10.6 mPa·s(25℃)、5.7 mPa·s(83℃)。对4种梳形聚合物(M=480×10~4~1550×10~4)进行进一步筛选,其剪切黏度保留率为89%~100%,在83℃老化90 d后的黏度保留率为88.5%~95.1%,抗剪切能力和热稳定性均较好。注入性实验表明,聚合物溶液注入压力随聚合物相对分子质量和浓度的增加而增大;相对分子质量1000万的梳形聚合物溶液可以注入到渗透率50×10^(-3)μm^2的人造岩心中,随聚合物浓度的增大,低相对分子质量的聚合物溶液也有良好的流度控制能力;相对分子质量1000万的梳形聚合物溶液会堵塞渗透率小于30×10^(-3)μm^2的天然岩心,相对分子质量616万的梳形聚合物溶液可以满足渗透率20×10^(-3)μm^2天然岩心的注入性要求。沙七储层聚合物驱宜选用相对分子质量616万的梳形聚合物HF6220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渗透油藏 聚合物驱 梳形聚合物 耐温抗盐 注入性 江苏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