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模拟移动床色谱技术及其应用 被引量:26
1
作者 蔡宇杰 丁彦蕊 +3 位作者 张大兵 戴军 石贵阳 须文波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11-115,共5页
详细地介绍了一种现代化分离技术模拟移动床色谱技术的发展历史及其工作原理,同时介绍了模拟移动床色谱在石油化工、糖醇分离、手性化合物及其他方面的主要应用。
关键词 模拟移动床色谱技术 发展史 工作原理 石油化工 糖醇 手性化合物 分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漆酶高产菌的筛选及产酶优化 被引量:17
2
作者 刘家扬 蔡宇杰 +3 位作者 廖祥儒 王欣 李枝玲 张大兵 《食品与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0-14,45,共6页
采用愈创木酚初筛平板从干枯的木头中筛选得到一株产漆酶活力较高的菌株SYBC-L3(以下简称L3),在含有愈创木酚的PDA平板上生长时菌落周边出现明显的铁红色变色圈。通过对L3发酵产漆酶的单因素试验及L9(34)正交试验,确定了最适发酵条件,... 采用愈创木酚初筛平板从干枯的木头中筛选得到一株产漆酶活力较高的菌株SYBC-L3(以下简称L3),在含有愈创木酚的PDA平板上生长时菌落周边出现明显的铁红色变色圈。通过对L3发酵产漆酶的单因素试验及L9(34)正交试验,确定了最适发酵条件,优化后的培养基为:麦芽糖12g/L,豆粕6g/L,CuSO40.5g/L,KH2PO41g/L,Na2HPO40.2g/L,MgSO4.7H2O0.5g/L,MnSO40.034g/L,愈创木酚0.8mmol/L,吐温-800.5g/L;优化后的培养条件为:接种量10%(V/V),装液量80mL/250mL,起始pH4,转速200r/min,温度30℃,以DMP为底物在第8天时酶活可达60130U/L,比优化前提高42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腐真菌 漆酶 筛选 鉴定 优化 正交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株碱性低温脂肪酶产生菌发酵条件的优化 被引量:9
3
作者 王蕾 蔡宇杰 +2 位作者 廖祥儒 张峰 张大兵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14-119,共6页
通过单因素实验,对SYBC Wu-3菌摇床发酵产脂肪酶的培养基组成和培养条件进行优化,得出较佳的产酶培养基组成配方为:蛋白胨5 g/L,酵母膏6 g/L,NaH2PO43 g/L;油脂250mL/L,乳化剂OP 25 mL/L。最优发酵条件为250 mL的摇瓶装液量50 mL,培养温... 通过单因素实验,对SYBC Wu-3菌摇床发酵产脂肪酶的培养基组成和培养条件进行优化,得出较佳的产酶培养基组成配方为:蛋白胨5 g/L,酵母膏6 g/L,NaH2PO43 g/L;油脂250mL/L,乳化剂OP 25 mL/L。最优发酵条件为250 mL的摇瓶装液量50 mL,培养温度30℃,发酵时间72 h。经过优化后发酵液脂肪酶酶活力最高可达到10.68 U/mL,较优化前提高了2.8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酶 培养基 发酵 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浮点编码的遗传算法优化模拟移动床色谱分离木糖醇母液 被引量:6
4
作者 蔡宇杰 丁彦蕊 +2 位作者 张大兵 石贵阳 须文波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06-209,共4页
开发了一种基于浮点编码遗传算法的模拟移动床色谱优化方法。该优化方法中将归一化的生产强度取最大值作为目标函数,同时将纯度的n次方作为罚函数。运算过程中浮点编码遗传算法的适度值由模拟移动床色谱的稳态模型求得。为了保证遗传算... 开发了一种基于浮点编码遗传算法的模拟移动床色谱优化方法。该优化方法中将归一化的生产强度取最大值作为目标函数,同时将纯度的n次方作为罚函数。运算过程中浮点编码遗传算法的适度值由模拟移动床色谱的稳态模型求得。为了保证遗传算法每一代的个体均满足模拟移动床色谱本身的约束条件,算术杂交和完全非均匀变异被用作演化算子。采用该算法很容易得到模拟移动床色谱分离过程中非线性条件下的最优条件。这种优化算法被应用于木糖醇母液的模拟移动床色谱,结果表明当罚函数指数n值由小到大变化时,可以得到产品纯度由低到高的最优分离条件。进一步比较了当n值为20时的实验值与仿真值后发现,实验结果与仿真值相吻合,木糖和木糖醇的纯度分别达到99 51%和99 2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点编码 遗传算法 优化 模拟 移动床 色谱分离 木糖醇母液 生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培养基及培养条件对Pycnoporus sp. SYBC-L1分泌漆酶的影响 被引量:10
5
作者 王志新 蔡宇杰 +3 位作者 李颜颜 廖祥儒 张峰 张大兵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832-839,共8页
从作者所在实验室保存的3株白腐真菌中筛选到一株液态发酵产漆酶的密孔菌Pycnop-orus sp. SYBC-L1,以漆酶活力为指标,采用正交试验法,优化了Pycnoporussp.SYBC-L1分泌漆酶的培养基:麸皮水煮液60 g/L,葡萄糖60 g/L,豆粕粉15 g/L,CuSO4.5H... 从作者所在实验室保存的3株白腐真菌中筛选到一株液态发酵产漆酶的密孔菌Pycnop-orus sp. SYBC-L1,以漆酶活力为指标,采用正交试验法,优化了Pycnoporussp.SYBC-L1分泌漆酶的培养基:麸皮水煮液60 g/L,葡萄糖60 g/L,豆粕粉15 g/L,CuSO4.5H2O 1.0 mmol/L;培养条件:初始pH 3.0,装液量50 mL/250 mL,30℃、200 r/min培养13 d,漆酶活力达24.95 U/mL,为优化前的36.16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密孔菌SYBC-L1 漆酶 发酵 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蛹虫草Cordyceps militaris JN168产虫草素液态发酵条件的优化 被引量:11
6
作者 岳翠翠 沈健增 +3 位作者 蔡宇杰 廖祥儒 罗军侠 张大兵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35-141,共7页
利用单因素筛选和响应面法对蛹虫草Cordyceps militaris JN168产虫草素的液态发酵培养基进行优化,以确定蛹虫草产虫草素的最佳发酵培养基配方。结果表明,蛹虫草产虫草素的最佳碳源为葡萄糖,最适质量浓度为40 g/L;最佳氮源为牛肉膏,最适... 利用单因素筛选和响应面法对蛹虫草Cordyceps militaris JN168产虫草素的液态发酵培养基进行优化,以确定蛹虫草产虫草素的最佳发酵培养基配方。结果表明,蛹虫草产虫草素的最佳碳源为葡萄糖,最适质量浓度为40 g/L;最佳氮源为牛肉膏,最适质量浓度15 g/L;加入的无机盐及其添加量分别为MgSO40.76 g/L,K2HPO40.63 g/L,CaCl20.66 g/L,Na2HPO40.67 g/L。优化后发酵液中虫草素质量浓度达到633.47 mg/L,是优化前的6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蛹虫草 虫草素 发酵 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ycnoporus sp. SYBC-L1 18S rDNA序列分析及其固态发酵水葫芦产漆酶的研究 被引量:6
7
作者 王志新 蔡宇杰 +2 位作者 廖祥儒 钱丽园 张大兵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5-10,共6页
从朽木上筛选到一株产漆酶的白腐真菌SYBC-L1,该菌株在PDA-Guaiacol培养基上显红色,通过18S rDNA序列测定和进化树聚类分析,表明其属于密孔菌属,命名为Pycnoporus sp. SYBC-L1。以水葫芦为基本培养基质,以漆酶活力为指标,对其产酶培养... 从朽木上筛选到一株产漆酶的白腐真菌SYBC-L1,该菌株在PDA-Guaiacol培养基上显红色,通过18S rDNA序列测定和进化树聚类分析,表明其属于密孔菌属,命名为Pycnoporus sp. SYBC-L1。以水葫芦为基本培养基质,以漆酶活力为指标,对其产酶培养基进行了初步优化,得其适宜的培养基为:水葫芦12.5%,可溶性淀粉与豆粕质量比1∶1,起始含水量65%,Cu2+浓度1.5mmol/L,没食子酸20μmol/L,30℃,培养9d,漆酶活力可达19.17U/g,为优化前的8.75倍。Pycnoporus sp. SYBC-L1漆酶提取的适宜条件为:20mmol/L,pH6.0的磷酸盐-柠檬酸缓冲液,浸提3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ycnoporus sp.SYBC—L1 18S rDNA 漆酶 水葫芦 固态发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竹黄菌液态发酵产漆酶培养条件的优化 被引量:12
8
作者 胡艳 蔡宇杰 +3 位作者 廖祥儒 马文寅 李枝玲 张大兵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773-778,共6页
分离筛选到一株产漆酶的竹黄菌,采用单因子相互比较法,研究了该菌株的最适发酵产酶条件。确定了最适的碳源为2 g/dL可溶性淀粉、最适的氮源为0.8 g/dL的酵母膏,以及最适铜离子浓度为2.4 mmol/L,在自然pH 5.0,装液量为50 mL,30℃、200 r/... 分离筛选到一株产漆酶的竹黄菌,采用单因子相互比较法,研究了该菌株的最适发酵产酶条件。确定了最适的碳源为2 g/dL可溶性淀粉、最适的氮源为0.8 g/dL的酵母膏,以及最适铜离子浓度为2.4 mmol/L,在自然pH 5.0,装液量为50 mL,30℃、200 r/min摇瓶振荡培养64 h下,产漆酶酶活水平达120 000 U/L,比优化前提高近17倍。该竹黄菌株与已报道的白腐真菌相比,具有发酵周期短且产漆酶酶活较高的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竹黄菌 漆酶 发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蛹虫草Cordyceps militaris JN168菌株的诱变育种及液态发酵产虫草素 被引量:7
9
作者 刘金彬 沈建增 +3 位作者 蔡宇杰 廖祥儒 罗军侠 张大兵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806-813,共8页
利用离子束、亚硝基胍及离子束-亚硝基胍诱变法处理蛹虫草Cordyceps militaris JN168,初步获得了几株较高产虫草素的菌株。通过进一步筛选得到复合诱变菌2,并对该菌的液态发酵培养基组分进行了优化。实验结果表明:蛹虫草液态发酵产虫草... 利用离子束、亚硝基胍及离子束-亚硝基胍诱变法处理蛹虫草Cordyceps militaris JN168,初步获得了几株较高产虫草素的菌株。通过进一步筛选得到复合诱变菌2,并对该菌的液态发酵培养基组分进行了优化。实验结果表明:蛹虫草液态发酵产虫草素的最佳培养基组分为(g/L),葡萄糖40,酵母浸粉25,Mg SO4·7H2O 0.6,K2HPO4·3H2O 0.6,KH2PO40.6。优化后虫草素产量提高了5倍,最高达1 045.65 m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蛹虫草 虫草素 诱变 液态发酵 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维生素对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JN8产L-色氨酸的影响 被引量:8
10
作者 娄秀平 沈健增 +2 位作者 蔡宇杰 廖祥儒 张大兵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921-926,共6页
研究了9种维生素对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JN8生长及其发酵产L-色氨酸产量的影响,并对发酵培养基中的维生素浓度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低浓度肌醇和叶酸可显著促进大肠杆菌的生长及L-色氨酸的合成,叶酸和肌醇的最适添加量分别为0.000... 研究了9种维生素对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JN8生长及其发酵产L-色氨酸产量的影响,并对发酵培养基中的维生素浓度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低浓度肌醇和叶酸可显著促进大肠杆菌的生长及L-色氨酸的合成,叶酸和肌醇的最适添加量分别为0.000 2 mg/L和0.2 mg/L;较高浓度的生物素可以明显促进菌体生长及色氨酸的合成,其最适添加量为0.12 mg/L;较低浓度VB6的添加严重抑制色氨酸的合成,当其质量浓度增至0.8 mg/L时,菌体浓度和色氨酸的产量均较对照有显著的提高,分别提高11.8%和27.2%。添加VB5可略微提高色氨酸的产量,最优质量浓度为0.4 mg/L。添加VB1、VB2、VB3和VC虽然对菌体的生长均有较强的促进作用,但对于色氨酸合成却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生素 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ti JN8 L-色氨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镰刀霉菌(Fusarium sp)JN158紫色素的提取及理化性质 被引量:7
11
作者 李昌伟 蔡宇杰 +3 位作者 廖祥儒 李枝玲 罗军侠 张大兵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38-143,共6页
研究了由镰刀霉菌(Fusarium sp)JN158发酵所产紫色素的提取条件和理化性质,结果表明:该紫色素的提取溶剂为体积分数95%乙醇溶液;紫色素在酸性条件下对温度,光照,柠檬酸和苯甲酸钠有较好的稳定性;最大吸收波长为310 nm和510 nm;对H2O2和N... 研究了由镰刀霉菌(Fusarium sp)JN158发酵所产紫色素的提取条件和理化性质,结果表明:该紫色素的提取溶剂为体积分数95%乙醇溶液;紫色素在酸性条件下对温度,光照,柠檬酸和苯甲酸钠有较好的稳定性;最大吸收波长为310 nm和510 nm;对H2O2和Na2SO3敏感;蔗糖与葡萄糖有增色效果;金属离子Zn2+、Na+、Ca2+对色素稳定性无影响,K+、Mg2+、Fe3+、Al3+、Cu2+对色素影响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镰刀霉菌 紫色素 提取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锰过氧化物酶产生菌的发酵优化及酶学性质研究 被引量:7
12
作者 吴会广 蔡宇杰 +2 位作者 苑博华 廖祥儒 张大兵 《食品与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7-21,共5页
采用愈创木酚初筛平板从无锡惠山、龙山等地筛选出6株阳性菌株,通过摇瓶复筛从中得到一株产MnP活性较高的菌株SYBC-M3;同时进行部分发酵产酶条件的研究。在此基础上,对得到的MnP进行了粗酶的部分酶学性质研究。结果表明,当培养基中豆粕2... 采用愈创木酚初筛平板从无锡惠山、龙山等地筛选出6株阳性菌株,通过摇瓶复筛从中得到一株产MnP活性较高的菌株SYBC-M3;同时进行部分发酵产酶条件的研究。在此基础上,对得到的MnP进行了粗酶的部分酶学性质研究。结果表明,当培养基中豆粕20 g/L、蛋白胨10 g/L、Tween-200.5 g/L、Mn2+1.5 mmol/L,起始pH 5.0时,MnP的活力有较大程度的提高,可达1 775 U/L;其最适作用温度55℃,最适pH 5.0;同时其温度和pH稳定性也较好;pH 9.0下24 h还可保持90%以上的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腐真菌 锰过氧化物酶 筛选 培养基优化 酶学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5味中药乙醇提取物中对酪氨酸酶的激活作用 被引量:8
13
作者 吴立峰 蔡宇杰 +2 位作者 廖祥儒 吴会广 张大兵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2011年第3期517-521,共5页
从中医治疗白癜风方剂中筛选出中药45味,观察这些中药50%乙醇提取物对蘑菇酪氨酸酶和无细胞系统多巴色素自动氧化生成黑素量的影响。结果显示有21味中药乙醇提取物在3个不同浓度对蘑菇酪氨酸酶活性、黑素生成具有激活作用,其中女贞子、... 从中医治疗白癜风方剂中筛选出中药45味,观察这些中药50%乙醇提取物对蘑菇酪氨酸酶和无细胞系统多巴色素自动氧化生成黑素量的影响。结果显示有21味中药乙醇提取物在3个不同浓度对蘑菇酪氨酸酶活性、黑素生成具有激活作用,其中女贞子、梅花和八角茴香对酪氨酸酶的激活作用较明显;同时分析了其中有激活作用的中药的功用等分类情况,以探讨其用药规律。有必要进一步对这些中药有效成分进行分离纯化,找出新的激活酪氨酸酶的有效单体成分,评估其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癜风 酪氨酸酶 激活作用 中药乙醇提取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菌株Serratia marcescens SYBC08产过氧化氢酶液态发酵工艺的优化及酶性质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曾化伟 张峰 +4 位作者 蔡宇杰 廖祥儒 李娇阳 邢玉鹏 张大兵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410-416,共7页
利用单因素筛选和正交试验对菌株Serratia marcescens SYBC08液态发酵产酶的培养基和条件进行了优化,其最优工艺为:柠檬酸25 g/L,玉米浆粉36 g/L,初始pH值为6.75,接种量为体积分数4%,装液量50 mL,转速250 r/min,35℃培养36 h产酶活力可... 利用单因素筛选和正交试验对菌株Serratia marcescens SYBC08液态发酵产酶的培养基和条件进行了优化,其最优工艺为:柠檬酸25 g/L,玉米浆粉36 g/L,初始pH值为6.75,接种量为体积分数4%,装液量50 mL,转速250 r/min,35℃培养36 h产酶活力可达9 553 U/mL,是优化前的5.49倍。通过对硫酸铵沉淀得到的过氧化氢酶进行酶学性质研究,该酶在碱性条件(pH值为9.0)条件下,60℃下保温150 min酶活力几乎不变,65℃半衰期为150 min,其比商品化的牛肝过氧化氢酶具有更高的热稳定性。该酶最佳催化温度是20℃,在0℃依然展示了78%的活力。这些结果表明该酶具有良好的冷适应和热稳定性,在高温、碱性条件或极低温条件有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适应 热稳定 过氧化氢酶 发酵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培养条件对Trametes versicolor SYBC L3固态发酵产漆酶的影响 被引量:4
15
作者 王欣 蔡宇杰 +4 位作者 廖祥儒 唐蕾 刘家扬 张峰 张大兵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74-179,共6页
对菌株Trametes versicolor SYBC L3产漆酶固态发酵培养基进行优化,确定该菌适宜的发酵条件为豆粕和木屑比例为1∶1,最适碳源是麦芽糖1.0%(w/w),最佳氮源是硝酸钠2.5%(w/w),硫酸铜浓度为0.02%(w/w)。在250 mL三角瓶中装样40 g,含水量为7... 对菌株Trametes versicolor SYBC L3产漆酶固态发酵培养基进行优化,确定该菌适宜的发酵条件为豆粕和木屑比例为1∶1,最适碳源是麦芽糖1.0%(w/w),最佳氮源是硝酸钠2.5%(w/w),硫酸铜浓度为0.02%(w/w)。在250 mL三角瓶中装样40 g,含水量为70%(w/w),提取最适pH为6.5,酶曲最适浸泡时间为4 h时,优化后菌株Trametes versicolor SYBC L3固态发酵所产漆酶酶活可达91.057U/g干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腐真菌 漆酶 固态发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株从银杏内种皮分离的细菌的鉴定及其发酵产过氧化氢酶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李婷婷 蔡宇杰 +2 位作者 廖祥儒 尹静 张大兵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174-179,共6页
应用形态学、生理生化和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方法,鉴定从银杏内种皮分离得到的一株细菌;并利用液态发酵法探讨碳、氮源等对该菌产过氧化氢酶的影响。结果显示,该菌可归入沙雷氏菌属,其最适碳源为葡萄糖,最适氮源为玉米浆粉;胞内产过氧... 应用形态学、生理生化和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方法,鉴定从银杏内种皮分离得到的一株细菌;并利用液态发酵法探讨碳、氮源等对该菌产过氧化氢酶的影响。结果显示,该菌可归入沙雷氏菌属,其最适碳源为葡萄糖,最适氮源为玉米浆粉;胞内产过氧化氢酶为低温过氧化氢酶,产量可达8 062.22 U/mL发酵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氧化氢酶 细菌鉴定 发酵 SERRATIA marcescens SYBCT0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真菌漆酶的克隆与序列分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马文寅 蔡宇杰 +3 位作者 廖祥儒 胡艳 李枝玲 张大兵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40-46,共7页
比较了几种不同真菌DNA提取方法对血红密孔菌基因组的提取的影响,根据GenBank中真菌漆酶氨基酸保守序列设计的简并引物,以血红密孔菌基因组总DNA为模板,扩增到一条长度为1084bp的DNA片段。通过BLAST比对,其基因序列与密孔菌属同源性最高... 比较了几种不同真菌DNA提取方法对血红密孔菌基因组的提取的影响,根据GenBank中真菌漆酶氨基酸保守序列设计的简并引物,以血红密孔菌基因组总DNA为模板,扩增到一条长度为1084bp的DNA片段。通过BLAST比对,其基因序列与密孔菌属同源性最高,为99%,氨基酸同源性为88%,说明扩增的片段确为密孔菌漆酶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漆酶 克隆 序列分析 血红密孔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琥珀酸和乳酸在树脂HBCT-8上的吸附平衡
18
作者 罗军侠 张宁 张大兵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92-96,共5页
模拟移动床色谱分离琥珀酸和乳酸的前提是确定它们在合适的固定相上的吸附平衡参数。树脂HBCT-8可以将琥珀酸和乳酸很好的分离,文中用迎头法在30~50℃的温度内进行了琥珀酸和乳酸在该树脂上的单组份吸附平衡试验,酸的浓度为0~10 g/L... 模拟移动床色谱分离琥珀酸和乳酸的前提是确定它们在合适的固定相上的吸附平衡参数。树脂HBCT-8可以将琥珀酸和乳酸很好的分离,文中用迎头法在30~50℃的温度内进行了琥珀酸和乳酸在该树脂上的单组份吸附平衡试验,酸的浓度为0~10 g/L。试验结果表明:琥珀酸和乳酸在该树脂上的吸附符合朗格缪尔和双朗格缪尔模型,并且2种酸在树脂HBCT-8上的吸附均为放热的,这种效应被表达在模型方程中,由此产生的温度依赖型模型方程在试验温度内可以准确的预测琥珀酸和乳酸的吸附平衡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琥珀酸 乳酸 HBCT-8 吸附 平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菌种L3深层发酵产漆酶及其对废水脱色的研究
19
作者 刘家扬 蔡宇杰 +3 位作者 廖祥儒 王欣 张峰 张大兵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7-30,共4页
对菌种Trametes versicolor SYBC-L3发酵产漆酶的碳氮源进行了优化,研究了菌株L3漆酶的性质及其在毛纺废水脱色中的作用。结果表明,其最佳发酵碳氮源为:麦芽糖12g/L、豆粕4g/L,优化后的漆酶的酶活在第8天可高达48400U/L;酶最适反应温度... 对菌种Trametes versicolor SYBC-L3发酵产漆酶的碳氮源进行了优化,研究了菌株L3漆酶的性质及其在毛纺废水脱色中的作用。结果表明,其最佳发酵碳氮源为:麦芽糖12g/L、豆粕4g/L,优化后的漆酶的酶活在第8天可高达48400U/L;酶最适反应温度为50℃,在70℃以下保温1h,仍然有70%的剩余活力,其最适pH为3.5,在pH4~8下保温24h,仍然有70%以上的活力。用L3漆酶处理毛纺废水,20min脱色率达到70%,有较好的脱色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腐真菌 漆酶 脱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稳定性过氧化氢酶高产菌的筛选、鉴定及酶学性质研究 被引量:8
20
作者 钱斯亮 蔡宇杰 +4 位作者 廖祥儒 沈微 吴亢 张峰 张大兵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38-242,共5页
从无锡惠山采集的土样中分离获得一株过氧化氢酶产量较高的菌株SYBC-01,根据其形态、生理生化特性和16S rDNA序列分析,鉴定该菌为粘质沙雷氏菌(Serratia marcescens)。初步试验表明,该菌产过氧化氢酶酶活达293.88 U/mg细胞,所产过氧... 从无锡惠山采集的土样中分离获得一株过氧化氢酶产量较高的菌株SYBC-01,根据其形态、生理生化特性和16S rDNA序列分析,鉴定该菌为粘质沙雷氏菌(Serratia marcescens)。初步试验表明,该菌产过氧化氢酶酶活达293.88 U/mg细胞,所产过氧化氢酶的最适反应pH 7,最适反应温度70℃,在pH6-10范围内较稳定,60℃以下热温度性较好,表观Km值为23.71 mmol·L^-1,Vmax为34 672 U·mg^-1蛋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氧化氢酶 筛选 鉴定 粘质沙雷氏菌 酶学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