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江苏省中华绒螯蟹螺原体疫病的检测和普查 被引量:1
1
作者 顾伟 张秋萍 +6 位作者 张莉 李菲 王文 陈辉 邹勇 吴霆 华伯仙 《江苏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293-295,共3页
2008—2009年就江苏省范围内的中华绒螯蟹螺原体疫病进行了普查及跟踪检测,结果显示螺原体疫病在全省普遍存在,尤其是苏南的水产养殖重点县(市、区),螺原体疫病连年暴发,普查的60个县(市、区)中,阳性率达22%,随后的跟踪检测阳性率更高,... 2008—2009年就江苏省范围内的中华绒螯蟹螺原体疫病进行了普查及跟踪检测,结果显示螺原体疫病在全省普遍存在,尤其是苏南的水产养殖重点县(市、区),螺原体疫病连年暴发,普查的60个县(市、区)中,阳性率达22%,随后的跟踪检测阳性率更高,达67%,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绒螯蟹 螺原体 疫病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华绒螯蟹颤抖病诊断和防治技术 被引量:3
2
作者 吴霆 华伯仙 +1 位作者 顾伟 王文 《中国水产》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59-61,共3页
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俗称河蟹(以下简称河蟹),河蟹颤抖病是对其养殖危害最大的重大流行病,自从1994年发现以来,每年都是各地的河蟹养殖最严重的疾病之一,尽管近年来河蟹颤抖病发生有减缓趋势,但局部地区仍有大面积暴发,... 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俗称河蟹(以下简称河蟹),河蟹颤抖病是对其养殖危害最大的重大流行病,自从1994年发现以来,每年都是各地的河蟹养殖最严重的疾病之一,尽管近年来河蟹颤抖病发生有减缓趋势,但局部地区仍有大面积暴发,死亡率仍可高达50%以上,给河蟹养殖造成巨大损失。经过多年的系列研究,已证实螺原体是引发河蟹颤抖病的主要病原,该病原也是水产新型病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蟹颤抖病 中华绒螯蟹 防治技术 诊断 河蟹养殖 流行病 死亡率 病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鱼塘增氧机的智能控制 被引量:5
3
作者 华伯仙 高明冬 +1 位作者 相炳坤 王仕杰 《科学养鱼》 2018年第5期19-19,共1页
水产养殖设备没有出现之前,水产养殖主要是依靠自然条件的粗放式养殖模式,随着水产养殖设备的不断出新,科学、高效、高产、智慧的现代化水产养殖模式不断呈现。增氧设备作为最重要的水产养殖设备,近年来从传统的水车式增氧机、叶轮式增... 水产养殖设备没有出现之前,水产养殖主要是依靠自然条件的粗放式养殖模式,随着水产养殖设备的不断出新,科学、高效、高产、智慧的现代化水产养殖模式不断呈现。增氧设备作为最重要的水产养殖设备,近年来从传统的水车式增氧机、叶轮式增氧机到新兴起的微孔曝气增氧机、涌浪式增氧机,从普通的人工操作到基于控制器的自动化操作,无不显现出水产增氧设备的更新换代和快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车式增氧机 智能控制 水产养殖设备 水产养殖模式 鱼塘 叶轮式增氧机 增氧设备 自动化操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度对中华倒刺鲃胚胎发育的影响
4
作者 丁磊 华伯仙 《科学养鱼》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52-53,共2页
中华倒刺鳃(Spinibarbus sinensis)又名青波、乌鳞,隶属于鲤形目、鲤科、鱼巴亚科、倒刺鲃属,是我国长江上游及支流常见的经济鱼类。近年来,中华倒刺鱼巴因其味美而深受市场的欢迎,已被逐步开发为一个养殖新品种。
关键词 中华倒刺 鲤形目 胚胎发育 温度 经济鱼类 长江上游 倒刺鲃 新品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夏秋季节翻塘原因分析
5
作者 华伯仙 王志新 王寿山 《科学养鱼》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20-20,共1页
关键词 原因分析 夏秋季节 翻塘 雷阵雨 气温 立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鱼鳖混养效益高
6
作者 陈天兄 王寿山 《科学养鱼》 2019年第1期26-27,共2页
2018年江苏水仙实业有限公司的示范户朱美霖实施了以鳊鱼为主养对象的鱼鳖混养模式,取得了亩均4524元的利润。在鱼价持续低迷、鱼病频发的环境下,其养殖模式值得推广。现将主要技术方法及投入产出情况总结如下,供参考。
关键词 鱼鳖混养 效益 混养模式 养殖模式 投入产出 示范户 主养 鳊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鳊鱼出血病反复发作的原因与对策 被引量:1
7
作者 王寿山 陈天兄 《科学养鱼》 2018年第1期68-68,共1页
鳊鱼出血病主要由嗜水气单胞菌感染所致,易发生也很容易被治愈。然而在很多养殖区,因不重视水质调控,导致鳊鱼出血病久治不愈,反复发作。
关键词 出血病 鳊鱼 复发 嗜水气单胞菌感染 原因 水质调控 久治不愈 养殖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生态处理河蟹池塘蓝藻的方法 被引量:1
8
作者 宋粉红 高明冬 刘振兴 《科学养鱼》 2016年第12期29-29,共1页
一、高温期间蓝藻形成的主要原因2016年小暑过后气温骤升,宝应地区河蟹池塘蓝藻滋生,因为高温伊乐藻过密、过多腐烂的池塘,伊乐藻不耐高温,在中后期温度升高以后就停止生长,再加上今年高温不断,更易腐烂坏水,同时缺少伊乐藻的净化作用,... 一、高温期间蓝藻形成的主要原因2016年小暑过后气温骤升,宝应地区河蟹池塘蓝藻滋生,因为高温伊乐藻过密、过多腐烂的池塘,伊乐藻不耐高温,在中后期温度升高以后就停止生长,再加上今年高温不断,更易腐烂坏水,同时缺少伊乐藻的净化作用,水体出现富营养化,蓝藻繁殖更快,甚至大量暴发,导致池塘缺氧、河蟹中毒,严重的出现河蟹大面积死亡,给河蟹养殖户们带来巨大的损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蟹养殖 伊乐藻 后期温度 投喂量 富营养化 净化作用 宝应 水体环境 蜕壳 下风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蟹池放养花亲鱼繁殖育种试验
9
作者 王寿山 蒋桂年 陈天兄 《科学养鱼》 2018年第6期7-7,共1页
花在本地区作为混养品种之一,一直受到生产者的青睐。以往花鱼种主要靠外购,成本高,放养成活率低。2017年笔者在蟹池放养花亲鱼,尝试自产和培育鱼种,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将结果总结如下。
关键词 亲鱼繁殖 育种试验 养花 蟹池 培育鱼种 混养品种 生产者 成活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虾、小龙虾与水稻综合种养模式试验总结 被引量:1
10
作者 华伯仙 《科学养鱼》 2019年第8期30-31,共2页
江苏宝应县地处江苏中部,境内湖荡密布,河沟纵横,县域内水稻种植面积87.6万亩,水产养殖面积44.5万亩,是江苏省重要的鱼米之乡。为助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供给侧改革,拓宽渔业发展空间,促进农业增收,2017年宝应县设计了'2虾+1稻'... 江苏宝应县地处江苏中部,境内湖荡密布,河沟纵横,县域内水稻种植面积87.6万亩,水产养殖面积44.5万亩,是江苏省重要的鱼米之乡。为助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供给侧改革,拓宽渔业发展空间,促进农业增收,2017年宝应县设计了'2虾+1稻'的稻虾轮作模式,该模式以绿色发展理念为引导,充分发挥养殖与种植生态互补优势,经过一年多的初步试验,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生态效益,现将试验总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龙虾 种养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如何利用好塘里的青苔
11
作者 高明冬 宋粉红 刘振兴 《科学养鱼》 2016年第11期21-21,共1页
青苔是水绵、双星藻等几种丝状绿藻的统称,是河蟹池塘水体中藻类过度繁殖的产物;青苔滋生需要一定的生长环境条件,比如在水位过浅、透明度太高或水质清瘦缺乏有益藻类的池塘,一般容易滋生。
关键词 青苔 利用 丝状绿藻 过度繁殖 生长环境 透明度 藻类 池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池塘鱼鳖生态高效养殖技术总结
12
作者 蒋桂年 朱强生 +1 位作者 王寿山 姜义昌 《科学养鱼》 2018年第6期45-45,共1页
随着市场的变化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商品鳖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崇尚野生化。针对这一潜在的需求,江苏水仙实业有限公司早在20世纪90年代初就逐步推行鱼鳖混套养模式。由于此模式和人们消费需求相吻合,因此得到了快速发展,现已... 随着市场的变化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商品鳖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崇尚野生化。针对这一潜在的需求,江苏水仙实业有限公司早在20世纪90年代初就逐步推行鱼鳖混套养模式。由于此模式和人们消费需求相吻合,因此得到了快速发展,现已基本覆盖了本地区的养鳖业。现将该项养殖技术总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养殖技术 商品鳖 塘鱼 生态 套养模式 消费需求 生活水 养鳖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