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脑脉利颗粒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 被引量:17
1
作者 任弋 苏梅 +3 位作者 郑静 秦引林 陈涛 季晖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00-104,共5页
确定经口给予受试药脑脉利颗粒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除伪手术组外的其他各组大鼠均采用线栓法闭塞大脑中动脉(MCAO)制备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通过神经功能学评分、脑梗死面积测定、脑含水量计算、病理组织学评分以及... 确定经口给予受试药脑脉利颗粒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除伪手术组外的其他各组大鼠均采用线栓法闭塞大脑中动脉(MCAO)制备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通过神经功能学评分、脑梗死面积测定、脑含水量计算、病理组织学评分以及脑组织生化指标的测定来评价脑脉利颗粒的抗脑缺血、抗脑水肿和抗氧化作用。结果显示,与模型组相比,脑脉利颗粒在6和3 g/kg的剂量下能显著缩小脑梗死面积、降低脑病理组织学评分、降低脑组织H2O2和MDA含量、提高抗超氧阴离子自由基和抑制羟自由基能力;此外,6 g/kg剂量组还能显著减轻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的神经功能学损伤、减少脑含水量,增加脑组织中GSH含量、提高GSH-Px、SOD酶活力。结果提示,脑脉利颗粒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其机制与抗氧化作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脉利颗粒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模型 自由基 抗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脉利颗粒对实验性脑血栓模型保护作用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苏梅 陈群英 +3 位作者 段晓波 滕德义 陈涛 郑马庆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16年第1期1-5,共5页
目的:观察经口给予脑脉利颗粒(NML)对实验性脑血栓模型的保护作用。方法:小鼠尾静脉注射血栓诱导剂(胶原蛋白、肾上腺素)诱导实验性脑血栓模型,观察致瘫时间和存活时间;大鼠右侧颈总动脉注入混合血栓诱导剂(ADP、凝血酶、肾上腺素)诱导... 目的:观察经口给予脑脉利颗粒(NML)对实验性脑血栓模型的保护作用。方法:小鼠尾静脉注射血栓诱导剂(胶原蛋白、肾上腺素)诱导实验性脑血栓模型,观察致瘫时间和存活时间;大鼠右侧颈总动脉注入混合血栓诱导剂(ADP、凝血酶、肾上腺素)诱导脑血栓模型,测定脑缺血后脑组织含水量、脑指数及脑组织中超氧化物岐化酶(SOD)、丙二醛(MDA)的含量等。结果:NML可剂量依赖性地延长小鼠偏瘫发生时间和死亡时间,减轻偏瘫症状;NML能显著降低大鼠脑血管通透性、右侧脑指数、脑含水量以及右/左脑半球湿重之比,降低大鼠右侧大脑半球MDA含量,增加SOD活性;改善大鼠右侧近脑室周围组织结构紊乱现象。结论:NML对实验性脑血栓后缺血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脉利颗粒 脑血栓 脑水肿 抗氧化应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诺新康注射液对脓毒血症大鼠心肌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3
3
作者 苏梅 陈涛 +1 位作者 秦引林 马瑞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15年第12期1328-1334,共7页
目的:评价诺新康注射液对脓毒血症所致大鼠心肌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SD大鼠进行盲肠结扎穿孔术(CLP)制备脓毒血症模型,尾静脉连续给药18 d,观察给药后各实验组大鼠的存活率;SD大鼠进行CLP手术后每日尾静脉给药一次,于术后28、52、76 h... 目的:评价诺新康注射液对脓毒血症所致大鼠心肌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SD大鼠进行盲肠结扎穿孔术(CLP)制备脓毒血症模型,尾静脉连续给药18 d,观察给药后各实验组大鼠的存活率;SD大鼠进行CLP手术后每日尾静脉给药一次,于术后28、52、76 h观测大鼠心脏血流动力学参数,采集大鼠血清及心肌组织匀浆,测定白介素-1(IL-1)、IL-6、IL-10、降钙素原(PCT)、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高迁移率族蛋白1(HGMB1)、心肌肌钙蛋白-I(c TN-I)、心肌肌钙蛋白-T(c TNT)、C反应蛋白(CRP)及脑尿钠肽(BNP)等因子的水平。结果:大鼠连续给药18 d,诺新康注射液能显著提高脓毒血症大鼠的生存率;大鼠连续使用诺新康3次后,治疗作用进一步体现,表现为较为全面地改善左心功能指标,显著降低除IL-1及IL-10以外的所有炎性因子的表达水平(P<0.05,P<0.01)。诺新康的治疗作用存在一定的剂量依赖性,心肌病理学分析的结果亦支持这一治疗特点。结论:诺新康注射液对脓毒血症所致的心肌损伤具有较好的保护作用,且存在一定的剂量依赖性,该作用在连续用药3次后效果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诺新康注射液 脓毒血症 心肌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