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车联网环境下低速自动驾驶车辆主动服务方法研究
1
作者 李俊虎 张洲 +2 位作者 华国栋 王众 梁军 《汽车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0-21,共12页
针对低速自动驾驶车辆(LSAV)运营过程中的用户服务需求,基于行车主动服务系统(DASS)已有功能,设计了考虑用户需求和LSAV服务范围相协调的LSAV主动服务平台(LSAV-ASP),包括感知层、存储层和应用层,感知层用于获取交通网络中实时的车辆、... 针对低速自动驾驶车辆(LSAV)运营过程中的用户服务需求,基于行车主动服务系统(DASS)已有功能,设计了考虑用户需求和LSAV服务范围相协调的LSAV主动服务平台(LSAV-ASP),包括感知层、存储层和应用层,感知层用于获取交通网络中实时的车辆、道路、交通环境等信息,存储层用于将数据分类存储至LSAV服务池,应用层用于设计和应用服务匹配方法和服务评价优化算法,并提出了LSAV主动服务匹配算法和模糊优化神经网络评价模型(FES-GALMBP),仿真验证结果表明,所提出的匹配算法和评价模型相较于传统算法性能更优,评价模型对评价集LSAV客车运营质量与运营安全性评价的准确率相较反向传播(BP)神经网络模型准确率分别提高了49百分点和38百分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速自动驾驶车辆 主动服务 车联网 服务平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FES-GALMBP模型的低速自动驾驶车辆服务质量测试评价
2
作者 梁军 戴雨辛 +3 位作者 李俊虎 张星 张偲桁 华国栋 《江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66-275,共10页
针对传统自动驾驶功能评价方法准确率低等问题,设计了基于V2I功能的自动驾驶车辆在环仿真测试平台,提出了一种FES-GALMBP评价算法.通过HotSpot关联规则法确定低速自动驾驶车辆服务质量的评价指标,基于AHP-CRITIC主客观组合权重优化确定... 针对传统自动驾驶功能评价方法准确率低等问题,设计了基于V2I功能的自动驾驶车辆在环仿真测试平台,提出了一种FES-GALMBP评价算法.通过HotSpot关联规则法确定低速自动驾驶车辆服务质量的评价指标,基于AHP-CRITIC主客观组合权重优化确定指标权重,构建多级模糊综合评价模型(涵盖准则层、标准层与指标层权重计算);利用模糊专家系统对测试样本集进行评价,生成训练数据以训练FES-GALMBP神经网络模型.以低速自动驾驶巴士为应用场景,通过Prescan/MATLAB进行联合仿真,并完成实车测试.结果表明,使用所提出的FES-GALMBP模型与传统BP神经网络模型评价巴士运营,得到质量准确率分别为94%、59%,而安全准确率分别为80%、53%,且新模型预测每一类别的AUC值均大于传统BP模型,因此新模型分类器效果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士 自动驾驶 低速场景 服务质量评价 V2I 模糊专家系统 关联规则 BP神经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蜂窝车联网车路协同的交通灯车内应用场景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张云顺 谢锜帅 +2 位作者 郜铭磊 李铁军 华国栋 《汽车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6,共6页
为了在特定应用场景探究蜂窝车联网(C-V2X)的实际效果,进行了基于C-V2X的交通灯车内应用场景的设计和试验。针对车内交通灯(IVTL)显示、闯红灯预警场景搭建了实际道路环境,采用基于长期演进的车联网(LTE-V2X)和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4G)... 为了在特定应用场景探究蜂窝车联网(C-V2X)的实际效果,进行了基于C-V2X的交通灯车内应用场景的设计和试验。针对车内交通灯(IVTL)显示、闯红灯预警场景搭建了实际道路环境,采用基于长期演进的车联网(LTE-V2X)和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4G)两种通信方式进行了不同通信距离和车速条件下的道路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场景均有效触发,通信延迟低于1 s,丢包率小于2%,消息准确率不低于99%,满足场景基本性能要求,而且LTE-V2X通信方式兼具远距离、低延迟、高可靠性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蜂窝车联网 车内交通灯 闯红灯预警 通信延迟 丢包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智能车横向跟踪控制模式切换策略及评价方法
4
作者 梁军 李哲宇 +1 位作者 张星 华国栋 《江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57-264,共8页
针对智能车横向跟踪控制算法传统切换策略中模型匹配策略总是处于激活状态,占用计算资源和运动平顺性变差的问题,设计了一种基于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least squares support vector machine,LSSVM)的控制模式切换策略,在不同工况下根据... 针对智能车横向跟踪控制算法传统切换策略中模型匹配策略总是处于激活状态,占用计算资源和运动平顺性变差的问题,设计了一种基于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least squares support vector machine,LSSVM)的控制模式切换策略,在不同工况下根据误差判断策略切换控制模式.从安全性、舒适性和跟踪精度3个方面构建控制效果评估函数,并根据多目标优化数学模型实时执行系统最优控制量.仿真试验结果表明:该切换策略能够保证智能车在不同工况下具有优秀的横向跟踪性能,路径跟踪偏差范围为±0.1 m,横摆角速度波动范围为±2(°)/s,jerk值的范围为±10 m/s^(3),与传统的单一控制算法相比,具有更好的跟踪精度、稳定性和舒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车 横向跟踪 控制模式 切换策略 跟踪精度 舒适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混合交通流的智能网联车鸣笛意图识别模型 被引量:5
5
作者 梁军 徐鹏 +2 位作者 蔡英凤 陈龙 华国栋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55-62,共8页
为使混合交通流(Mixed Traffic Stream,MTS)下智能网联车(Intelligent Connected Vehicle,ICV)实现鸣笛意图(Horn’s Intention,HI)识别,更好地遵循常规车辆(Manual Vehicle,MV)的驾驶意图,提出ICV对MV鸣笛声的“感知(Perception)—定位... 为使混合交通流(Mixed Traffic Stream,MTS)下智能网联车(Intelligent Connected Vehicle,ICV)实现鸣笛意图(Horn’s Intention,HI)识别,更好地遵循常规车辆(Manual Vehicle,MV)的驾驶意图,提出ICV对MV鸣笛声的“感知(Perception)—定位(Location)—识别(Recognition)”模型(简称HI-PLR),采用深度卷积—循环神经网络(Deep Convolution Recurrent Neural Network,DCRNN)算法感知鸣笛车辆(Horning Vehicles,HV)的鸣笛声;采用到达时差(Time Difference of Arrival,TDOA)算法定位HV;再基于运动时间窗(Motion Time Window,MTW)的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SVM)算法识别HI.实验结果表明,HI-PLR可使ICV对混流中车辆的鸣笛声感知准确率达90.4%,定位角度估计误差小于5°,HI识别率达82.5%,为ICV在MTS中的智能驾驶决策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交通 鸣笛意图识别 HI-PLR模型 智能网联车 混合交通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高斯混合隐马尔科夫模型与人工神经网络的紧急换道行为预测方法 被引量:9
6
作者 于扬 梁军 +3 位作者 陈龙 陈小波 朱宁 华国栋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3期2874-2882,2890,共10页
为了有效降低因驾驶员紧急换道行为而诱发的交通事故,提高道路交通事故链阻断效率,提出一种基于高斯混合隐马尔科夫模型(GMM-HMM)和人工神经网络(ANN)的紧急换道行为预测方法。首先利用GMM-HMM对车辆行驶状态以及驾驶行为连续观察序列... 为了有效降低因驾驶员紧急换道行为而诱发的交通事故,提高道路交通事故链阻断效率,提出一种基于高斯混合隐马尔科夫模型(GMM-HMM)和人工神经网络(ANN)的紧急换道行为预测方法。首先利用GMM-HMM对车辆行驶状态以及驾驶行为连续观察序列进行换道意图辨识,采用ANN预测下一时段的驾驶行为,再预测换道过程中的横向加速度变化率,从而判断紧急换道的危险程度。驾驶员在环仿真实验及实车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预测避险成功率达92.83%,实验避险成功率达90.32%。该方法能有效地对紧急换道行为进行提前警告与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换道行为预测 高斯混合隐马尔可夫模型 人工神经网络 道路交通事故链阻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