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无锡市国控环境空气自动监测站点周边裸土分布高分辨率遥感监测 被引量:2
1
作者 张虎军 宋挺 +2 位作者 朱冰川 石浚哲 张军毅 《中国环境监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216-224,共9页
以无锡市为研究区,使用过境时间相近的哨兵2号Sentinel-2和Landsat8影像,综合使用NDSI、NDISI、MNDWI、LST等指数进行决策树分类,获得10 m高空间分辨率的土地利用分类结果和裸土分布,裸土提取精度达到94.13%。统计了无锡市与8个国控环... 以无锡市为研究区,使用过境时间相近的哨兵2号Sentinel-2和Landsat8影像,综合使用NDSI、NDISI、MNDWI、LST等指数进行决策树分类,获得10 m高空间分辨率的土地利用分类结果和裸土分布,裸土提取精度达到94.13%。统计了无锡市与8个国控环境空气自动监测站点1、2、3 km缓冲区范围内的裸土分布情况,并与各站点监测的大气颗粒物浓度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国控环境空气自动监测站点周边裸土面积对颗粒物浓度有较大影响,其中对PM_(10)浓度的影响明显大于PM_(2.5);相比于1 km和3 km,2 km缓冲区范围内的裸土面积对PM_(10)浓度的影响最大,建议环境管理部门重点关注无锡地区国控监测站点周边2 km范围内的裸土扬尘源分布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裸土 哨兵2号 大气颗粒物 无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entinel-2数据的湖泊蓝藻水华时空动态监测
2
作者 宋挺 徐超 +1 位作者 严飞 张军毅 《中国环境监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14-224,共11页
蓝藻水华是内陆水域面临的最严重的环境问题之一,其对全球公共卫生安全和水生生态系统健康均构成严重威胁。与现场调查相比,卫星遥感是一种监测蓝藻水华的高效且有效方法。传统的遥感处理面临着数据下载量大、处理时间长、存储要求高等... 蓝藻水华是内陆水域面临的最严重的环境问题之一,其对全球公共卫生安全和水生生态系统健康均构成严重威胁。与现场调查相比,卫星遥感是一种监测蓝藻水华的高效且有效方法。传统的遥感处理面临着数据下载量大、处理时间长、存储要求高等诸多缺陷,阻碍了长时间序列蓝藻水华遥感自动监测的进一步推广。将相关处理程序嵌入到Google Earth Engine云平台中,开发了基于Sentinel-2 MSI数据的可人机交互的蓝藻水华监测工作流。使用该工作流对2016-2022年呼伦湖、太湖、巢湖和滇池4个典型富营养化湖泊进行了蓝藻水华时空分布分析,结果表明,太湖、巢湖和滇池蓝藻水华面积呈逐年波动下降趋势,而呼伦湖蓝藻水华面积则整体不断增大,2022年其更是成为4个湖泊中蓝藻水华暴发形势最为严峻的湖泊。针对相关湖泊,实行外源营养盐控制、水生植被修复、鱼类群落结构调整等水华防控管理措施是十分必要且有效的。研究结果为蓝藻水华长期监测提供了一种自动化、一体化的快速监测方案,可以有效服务于内陆水体,特别是面积较小水体的蓝藻水华业务化监测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藻水华 Google Earth Engine 云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高效液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结合组学技术分析地表水中未知有机污染物
3
作者 沈斐 许燕娟 +4 位作者 王硕 李丽 沈丹 魏焕平 任敏 《分析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61-466,共6页
近年来,污染物溯源技术日益受到环境管理部门的重视。然而,在水环境领域,大量未知有机污染物的分析及鉴别缺乏相应技术手段,特别是针对不同样品间的差异化分析,目前在环境污染物溯源分析中尚处空白。本文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飞行时间质... 近年来,污染物溯源技术日益受到环境管理部门的重视。然而,在水环境领域,大量未知有机污染物的分析及鉴别缺乏相应技术手段,特别是针对不同样品间的差异化分析,目前在环境污染物溯源分析中尚处空白。本文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仪采集水质异常断面及其上游断面样本中的有机污染物信息,通过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PLS-DA)实现了对不同点位样品的差异化分析,根据模型筛选具有显著性差异的化合物,通过自建数据库和在线谱库对差异化合物进行定性。结果表明,水质异常断面与上游样本存在明显差异,经鉴别后检出扑尔敏、苯并咪唑-2-乙腈、六溴三亚苯、二硫化谷胱甘肽和二甲基烯丙基二磷酸等5种有机污染物,并将结果提供给环境管理部门参考。本方法对于保障水环境安全,及时提供污染信息,有效应对环境应急突发事件和溯源分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效液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 组学分析 地表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湖流域浮游植物功能类群分布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被引量:24
4
作者 罗敏纳 孙蓓丽 +11 位作者 朱冰川 宋挺 蔡琨 吕学研 张咏 张玮 石浚哲 张虎军 刘妍 陆欣鑫 范亚文 张军毅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471-1483,I0001-I0005,共18页
太湖流域地处长江下游,水系发达,是典型的平原水网地区,为明确空间和环境因子对太湖流域浮游植物功能类群分布的影响,本研究于2019年8-9月期间比较太湖流域包括河流、湖泊和水库的85个采样点的浮游植物、空间和环境特征.首次利用“人工... 太湖流域地处长江下游,水系发达,是典型的平原水网地区,为明确空间和环境因子对太湖流域浮游植物功能类群分布的影响,本研究于2019年8-9月期间比较太湖流域包括河流、湖泊和水库的85个采样点的浮游植物、空间和环境特征.首次利用“人工智能图像识别技术”,并结合传统人工镜检,共鉴定浮游植物250个分类单位,隶属于9门13纲28目57科110属,以绿藻门(45.6%)、硅藻门(19.2%)和蓝藻门(16.4%)为主.共划分功能类群31个,包括M、D、J、S1、C、Y、F、P、MP、H1、SN、W1、G、K和TB共15个优势功能类群.结果表明:1)太湖流域不同水体功能类群组成差异显著,差异主要来自M、J、S1、Y、P、H1类群;2)浮游植物功能类群分布具有一定的空间异质性,以太湖为中心向外形成3个聚类组,物种组成类型依次为蓝藻型、蓝藻-绿藻-硅藻型、绿藻-硅藻-蓝藻型,主要贡献类群依次为M、S1类群,M、S1、P、J类群,P、S1、J、D、C类群;3)在太湖流域,相对于环境因子而言,空间因子对浮游植物功能类群组成的影响更大.RDA分析表明,COD、NO~--N、TN、SD、pH值和DO与太湖流域浮游植物优势功能类群呈显著相关.过去十年,以控源截污为主导的环境管理政策已在太湖流域取得显著成效,但是对于以M、S1类群水华为特征的夏季太湖流域而言,蓝藻水华防控仍是必须面对的难题,有机污染物和氮的控制仍是关注重点,不同水体类型和浮游植物功能类群因地制宜的管控模式仍是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湖流域 浮游植物 功能类群 环境因子 水生态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OCI数据的太湖叶绿素a浓度反演和蓝藻水华遥感监测 被引量:13
5
作者 朱冰川 尤凯 +2 位作者 石浚哲 吴蔚 叶凉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1021-1025,1032,共6页
太湖蓝藻水华是广为关注的环境问题,迫切需要实现蓝藻水华的动态监测。利用静止轨道海洋水色遥感器(GOCI)遥感数据构建了太湖叶绿素a反演的三波段模型,使用归一化植被覆盖指数(NDVI)进行蓝藻水华监测,并进行了富营养化评价。结果表明:(1... 太湖蓝藻水华是广为关注的环境问题,迫切需要实现蓝藻水华的动态监测。利用静止轨道海洋水色遥感器(GOCI)遥感数据构建了太湖叶绿素a反演的三波段模型,使用归一化植被覆盖指数(NDVI)进行蓝藻水华监测,并进行了富营养化评价。结果表明:(1)三波段模型优于波段比值模型,可以用于GOCI遥感数据反演太湖叶绿素a浓度。(2)2019年6月3日太湖叶绿素a大致呈湖心和西部浓度低,北部和西南沿岸浓度高的空间分布;从10:15至15:15,叶绿素a浓度先升高后降低。(3)竺山湖和椒山周边水域水华聚集情况较为严重,是当天重度水华的主要发生区域;水华的时间变化规律同叶绿素a浓度变化规律一致。(4)对2019年4月和6月的GOCI遥感数据进行富营养化评价发现,太湖富营养化水平总体呈西部高东部低、北部高南部低、边缘高中间低的趋势;6月较4月富营养化水平明显加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OCI 叶绿素A 蓝藻水华 太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罐采样-冷聚焦-气相色谱中心切割-氢火焰/质谱双检测器法同时测定空气中104种挥发性有机物 被引量:4
6
作者 许燕娟 任敏 沈斐 《分析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649-654,共6页
本文建立了苏码罐采样-冷聚焦-气相色谱中心切割-氢火焰离子化/质谱双检测器测定环境空气中挥发性有机物(VOCs)的方法,通过选择色谱柱和中心切割时间实现104种VOCs的良好分离,通过优化冷阱温度消除了实际样品中CO2对目标化合物的干扰。... 本文建立了苏码罐采样-冷聚焦-气相色谱中心切割-氢火焰离子化/质谱双检测器测定环境空气中挥发性有机物(VOCs)的方法,通过选择色谱柱和中心切割时间实现104种VOCs的良好分离,通过优化冷阱温度消除了实际样品中CO2对目标化合物的干扰。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目标化合物标准曲线平均响应因子均在15%以内,检出限在0.07~0.72μg/m^(3)范围,精密度(RSD)均在10%以内,能较好地应用于环境空气中104种VOCs的定性定量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罐采样-冷聚焦 气相色谱中心切割-氢火焰离子化/质谱 空气 臭氧 挥发性有机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AI Earth平台和Sentinel-2 MSI数据进行江苏省重点湖库蓝藻水华与水生植物时空监测
7
作者 姜明岑 李文攀 +2 位作者 解鑫 张虎军 宋挺 《中国环境监测》 2025年第4期229-254,共26页
蓝藻水华已成为湖泊面临的严重环境挑战之一,对全球公共卫生及水生态系统构成重大威胁。水生植物在淡水生态系统中扮演着基础营养角色,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维持生态平衡起着关键作用。结合阿里巴巴达摩院AI Earth平台和欧洲... 蓝藻水华已成为湖泊面临的严重环境挑战之一,对全球公共卫生及水生态系统构成重大威胁。水生植物在淡水生态系统中扮演着基础营养角色,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维持生态平衡起着关键作用。结合阿里巴巴达摩院AI Earth平台和欧洲航天局Sentinel-2 MSI数据,基于物候学原理开发了一套适用于中小型湖库的蓝藻水华和水生植物自动识别业务系统,并对江苏省12个存在蓝藻水华风险的湖库的蓝藻水华和水生植物时空分布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长江以南湖库的蓝藻水华强度普遍高于长江以北。除元荡以外,长江以南大部分湖库近年来的蓝藻水华强度整体呈现下降趋势,尤其是在2023年。相比之下,长江以北湖库的蓝藻水华强度虽然总体较低,但高邮湖和骆马湖在2023年却有明显增强。水生植物方面,除了云龙湖水库、澄湖、淀山湖和元荡等水生植物原本较少的湖库,以及石梁河水库和实施了生态湿地修复的长荡湖外,其余6个水生植物丰富的湖库均表现出水生植被面积下降的趋势,并在2023年降至近年来的最低点。研究结果可为湖库管理和生态恢复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有助于推动水体健康监控工作的长期开展和持续改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藻水华 水生植物 AI Earth 云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氮负荷下硫自养反硝化菌群的胞外聚合物和信号分子特征 被引量:2
8
作者 许炜怡 黄凯文 +3 位作者 刘崇 沈斐 王硕 李激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4314-4325,共12页
硫自养反硝化工艺(SADN)受水力停留时间(HRT)和进水NO_(3)^(-)-N浓度的影响.通过逐步缩短HRT,提高进水NO_(3)^(-)-N浓度的方式探究工艺脱氮极限,同时解析在此过程中胞外聚合物(EPS)和信号分子酰基高丝氨酸内酯(AHLs)的变化特征以及微生... 硫自养反硝化工艺(SADN)受水力停留时间(HRT)和进水NO_(3)^(-)-N浓度的影响.通过逐步缩短HRT,提高进水NO_(3)^(-)-N浓度的方式探究工艺脱氮极限,同时解析在此过程中胞外聚合物(EPS)和信号分子酰基高丝氨酸内酯(AHLs)的变化特征以及微生物群落结构演替过程.在HRT从4.1h缩短至1.0h的过程中,硫自养反硝化菌群可快速适应环境,当HRT=1.0h,进水NO_(3)^(-)-N含量为40mg/L,系统的TN去除率为99.74%,脱氮负荷高达958.53mg/(L·d).在此过程中,EPS含量的增加以TB-PN和TB-PS为主,AHLs含量的增加以C4-HSL为主.较缩短HRT而言,提高进水NO_(3)^(-)-N浓度会促使C4-HSL含量显著增加并导致污泥结构逐渐趋向不稳定状态.C6-HSL是系统内最主要的AHLs,其含量在G4和G7阶段大幅增长是基于系统脱氮能力弱化后微生物所进行的自我调节.微生物群落组成分析表明,系统运行和氮负荷变化会对微生物群落进行驯化选择.在降HRT组中,Proteobacteria的norank_f_Pleomorphomona-daceae作为优势菌属发挥主要作用,为反硝化菌提供底物以维持系统稳定运行.在提高NO_(3)^(-)-N浓度后,UKL 13-1、Simplicispira、Allorhizobium-Neorhizobium-Pararhizobium-Rhizobium、Thermomonas逐渐演变为优势菌属,这些优势菌属均为具备脱氮功能的关键微生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自养反硝化 脱氮极限 胞外聚合物 酰基高丝氨酸内酯 群体感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酸热水解制备蓝藻基植物激励素条件优化及产物特征
9
作者 李羽志 黄凯文 +3 位作者 朱葛 许燕娟 王硕 李激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4507-4519,共13页
以蓝藻作为原材料,对蓝藻进行酸热水解,分析蓝藻酸热水解最优条件,并通过内梅罗指数、地累积指数法、潜在生态指数法和人体暴露健康风险评价验证各条件制备的蓝藻基植物激励素施用于土壤的安全性.结果显示,采用2%草酸进行水解可利用草... 以蓝藻作为原材料,对蓝藻进行酸热水解,分析蓝藻酸热水解最优条件,并通过内梅罗指数、地累积指数法、潜在生态指数法和人体暴露健康风险评价验证各条件制备的蓝藻基植物激励素施用于土壤的安全性.结果显示,采用2%草酸进行水解可利用草酸对重金属的络合作用以降低蓝藻基植物激励素的环境风险,同时为保证蓝藻的水解效果,耦合硫酸调节pH值至0.8,水解时间保持24h是最优酸热水解条件.各条件制备的蓝藻基植物激励素内梅罗指数、地累积指数、潜在生态指数分别处于无风险、无污染和低风险水平,对人体致癌风险和非致癌风险均低于安全阈值10^(-6)和1.利用半连续流酸热水解体系可提升蓝藻基植物激励素中有益物质的浓度,发现经过3~4个周期的水解富集,植物激励素中N、P、K等营养物质稳定在3942、290.45和421.7mg/kg.2-(5H)-呋喃酮和吡咯类物质等生物刺激素类物质在植物激励素中不断富集后达到29.5646和11.261mg/kg,均可发挥促进植物生长和抑制病菌的作用.同时,生物碱类、酚类物质等化感物质在水解过程中被破坏,有效减轻了其对植物生长的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藻 酸热水解 生态风险评价 植物激励素 生物刺激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分子标记的藻类鉴定研究进展 被引量:17
10
作者 张军毅 孙蓓丽 +7 位作者 朱冰川 石浚哲 周克茹 吕学研 葛芹玉 张咏 陆祖宏 张虎军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607-1625,共19页
藻类鉴定被广泛应用于藻类遗传学、生理学、生态学和应用藻类学,尤其是藻类调查和评估.然而,基于形态学的鉴定往往因为分类特征未出现或不典型、设备限制和人员经验欠缺等原因带来较大误差.随着测序技术的不断发展,分子标记已成为藻类... 藻类鉴定被广泛应用于藻类遗传学、生理学、生态学和应用藻类学,尤其是藻类调查和评估.然而,基于形态学的鉴定往往因为分类特征未出现或不典型、设备限制和人员经验欠缺等原因带来较大误差.随着测序技术的不断发展,分子标记已成为藻类鉴定的一个通用工具.由于藻类类群众多且差异很大,分子标记的选择成为藻类鉴定的关键.本文综述了蓝藻、硅藻、绿藻、甲藻、裸藻、隐藻、金藻、黄藻、红藻和褐藻等主要门类分子标记的选择及应用进展,包括分子标记选择原则、常用标记和相应序列数据库,以及各个分子标记在不同类群应用中的优缺点等.藻类分子鉴定源于编码核糖体RNA的基因(rDNA),发展于细胞核、线粒体、叶绿体DNA等.然而,当前藻类分子鉴定逐渐细化和完善,单一的核糖体DNA、内转录间隔区(ITS)和保守蛋白编码基因等短序列分子标记已经很难满足藻类鉴定的需求,多标记组合成为一种必然选择.同时,线粒体基因组、叶绿体基因组、核基因组、转录组和宏基因组等提供了更多遗传进化信息,弥补了短序列分子标记在系统分类应用中的不足.对于藻类鉴定,单纯依赖分子标记或形态学都不足以保证鉴定的准确性,采用将分子生物学、形态学、生理生化学等结合的多相学方法,才能准确地完成鉴定工作.此外,藻类分子数据库的建立和完善是未来分子鉴定的重要工作,快速鉴定方法也必将在未来获得广泛的应用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藻类鉴定 分子标记 数据库 SSU LSU ITS COI RBC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养硝化颗粒污泥培养过程及微观特征 被引量:3
11
作者 刘崇 李玉光 +4 位作者 陈宁 张欣 沈斐 王硕 李激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4688-4696,共9页
采用SBR以成熟好氧颗粒污泥和絮状活性污泥为接种污泥以期快速培养自养硝化颗粒污泥.实验结果表明,加入成熟好氧颗粒污泥有利于硝化颗粒污泥的快速形成和SBR启动,好氧颗粒污泥可以为硝化细菌提供附着载体,在反应器内快速培养具有良好氨... 采用SBR以成熟好氧颗粒污泥和絮状活性污泥为接种污泥以期快速培养自养硝化颗粒污泥.实验结果表明,加入成熟好氧颗粒污泥有利于硝化颗粒污泥的快速形成和SBR启动,好氧颗粒污泥可以为硝化细菌提供附着载体,在反应器内快速培养具有良好氨氮转化效果的自养硝化颗粒污泥.EPS对自养硝化颗粒污泥的形成和聚集具有重要作用,TB-EPS蛋白质多糖含量最高,分别达到192.197、59.380mg/g vss,表明自养硝化颗粒污泥最核心的TB-EPS层微生物间交流密集,TB-EPS在自养硝化颗粒污泥形成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疏水性的色氨酸和酪氨酸达到70%有利于为SMP-EPS和LB-EPS提供较多的疏水性吸附位点,从而增强污泥间的粘附性并促进自养硝化颗粒污泥的形成.TB-EPS中腐殖酸和可溶性微生物代谢物占比增多有利于增强自养硝化颗粒污泥的絮凝能力.谷氨酸作为碳和氮代谢之间的交叉点其占比达到11.18%~13.64%,是生物机体内氮代谢的基本氨基酸,脯氨酸含量的增加有助于维持膜结构的稳定性.自养硝化颗粒污泥酰胺Ⅰ区的蛋白质二级结构α-螺旋、β-转角和反向β-折叠等聚集有利结构远高于聚集不利结构,表明培养过程中自养硝化颗粒污泥的稳定性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养硝化颗粒污泥 胞外聚合物 三维荧光 傅里叶红外光谱 蛋白质二级结构 氨基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自动固相膜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水样中邻苯二甲酸酯 被引量:8
12
作者 沈斐 许燕娟 任敏 《分析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341-345,共5页
本文采用全自动固相膜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水环境中6种邻苯二甲酸酯类有机污染物进行萃取及测定。通过调节萃取水样的pH值、空白控制、固相萃取膜片和洗脱溶剂选择等方式对方法进行了优化和验证。同时对固相萃取水中邻苯二甲... 本文采用全自动固相膜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水环境中6种邻苯二甲酸酯类有机污染物进行萃取及测定。通过调节萃取水样的pH值、空白控制、固相萃取膜片和洗脱溶剂选择等方式对方法进行了优化和验证。同时对固相萃取水中邻苯二甲酸酯所遇到的常见问题提出了解决方案。水样体积在250 mL时,检出限为0.01~0.12μg/L,空白水样的加标实验中,邻苯二甲酸酯的回收率可达到80.9%~124.0%。除此之外,还对地表水、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等实际水样进行了加标回收实验,回收率在73%~132%之间,取得了良好的分析测试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邻苯二甲酸酯 固相膜萃取 气相色谱质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色的蓝藻水华 被引量:3
13
作者 宋挺 张军毅 +2 位作者 李旭文 朱家民 胡俊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384-1391,共8页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水体富营养化,在过去几十年中蓝藻水华改变了全球的淡水生态系统.蓝藻因独有的藻蓝蛋白而大多呈现蓝绿色,因此其水华也常称为蓝绿藻水华.然而随着蓝藻水华关注度的不断提升,尤其是监测和研究的不断深入,经常在水体中...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水体富营养化,在过去几十年中蓝藻水华改变了全球的淡水生态系统.蓝藻因独有的藻蓝蛋白而大多呈现蓝绿色,因此其水华也常称为蓝绿藻水华.然而随着蓝藻水华关注度的不断提升,尤其是监测和研究的不断深入,经常在水体中发现蓝藻水华出现黄化的现象.例如,太湖出现的黄色蓝藻水华,冬春季以长孢藻属(Dolichospermum)水华为主,夏秋季以微囊藻属(Microcystis)水华为主.即使外观看起来是蓝绿色的蓝藻水华,但仔细观察形成蓝藻水华的群体颗粒,也有部分呈现黄色,反之亦然.实际上,鉴于色素组成的差异性,也许水体中就没有两个颜色完全一致的蓝藻群体颗粒.目前对于黄色的蓝藻水华及其形成机理,国内外鲜有报道和研究.光照和氮限制被认为是最有可能的原因.在关注蓝藻水华黄化的同时,更应该关注和研究这些颜色变化给蓝藻水华及水环境所带来的风险和挑战,尤其是对水生态管理工作的启发和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藻水华 黄色 叶绿素 类胡萝卜素 藻胆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GIS技术研究车流量与交通噪声相关性 被引量:3
14
作者 庄严 李文攀 +3 位作者 刘琳瑶 黄君 许向军 支边 《中国环境监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22-126,共5页
对无锡建成区交通噪声等效声级(Leq)与车流量进行监测,应用GIS技术分析交通噪声与车流量的空间分布,为交通噪声污染防治工作提供科学参考。结果表明:噪声Leq峰值及车流量峰值均集中在高速公路出入口必经路段,此区域为噪声污染防治重点... 对无锡建成区交通噪声等效声级(Leq)与车流量进行监测,应用GIS技术分析交通噪声与车流量的空间分布,为交通噪声污染防治工作提供科学参考。结果表明:噪声Leq峰值及车流量峰值均集中在高速公路出入口必经路段,此区域为噪声污染防治重点区域。同时发现,噪声Leq与车流量在空间分布上并非成正比关系,在时间趋势上车流量上升但噪声值下降,说明在机动车保有量不断攀升的背景下,采取多种防治措施可以有效缓解甚至改善交通噪声污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噪声 GIS 车流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湖蓝藻水华暴发程度年度预测 被引量:16
15
作者 张虎军 宋挺 +2 位作者 朱冰川 石浚哲 张军毅 《中国环境监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57-164,共8页
近年来,尽管太湖主要水质指标有所改善,但蓝藻水华暴发的频次和面积并未明显减少。为了探讨太湖蓝藻水华暴发的环境驱动因子,统计了2012—2020年历年4—10月预警期间的太湖蓝藻水华发生规模与频次,结合同步浮标自动监测数据和实验室分... 近年来,尽管太湖主要水质指标有所改善,但蓝藻水华暴发的频次和面积并未明显减少。为了探讨太湖蓝藻水华暴发的环境驱动因子,统计了2012—2020年历年4—10月预警期间的太湖蓝藻水华发生规模与频次,结合同步浮标自动监测数据和实验室分析数据,构建了蓝藻水华预测模型。以太湖蓝藻水华综合指数(Ic)表征蓝藻水华强度,并通过Ic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分析,筛选出1月水温、1月电导率、1月生化需氧量和3月总氮浓度4项环境指标,最终构建了以该4项环境指标为自变量、Ic为因变量的太湖年度蓝藻水华强度多元线性回归预测模型。该预测模型的决定系数达到了0.908,平均相对误差为10.35%,预测精度总体表现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藻水华 环境要素 预测模型 太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如何影响绿色创新? 被引量:16
16
作者 陈骏 单美贤 谭建华 《审计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9-32,共14页
绿色创新是推动高质量发展和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动力。本文以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的试点为准自然事件,实证检验了此项审计制度对地区绿色创新水平的影响。研究发现,相对于非试点城市,审计试点城市的绿色创新水平显著提升... 绿色创新是推动高质量发展和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动力。本文以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的试点为准自然事件,实证检验了此项审计制度对地区绿色创新水平的影响。研究发现,相对于非试点城市,审计试点城市的绿色创新水平显著提升。异质性分析表明,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对绿色创新的正向影响显著存在于官员晋升压力较大、制度环境优良以及资源型城市之中。作用机制检验发现,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通过促使地方政府增加财政环保支出和加大环境行政处罚力度进而提升地区绿色创新水平。本文为理解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更好发挥环境治理效能提供了增量的经验证据和决策参考,也丰富了“波特假说”关于绿色创新领域的研究文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 绿色创新 财政环保支出 环境行政处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3S技术对太湖底质及水质总磷的研究 被引量:6
17
作者 庄严 顾蓓瑜 +3 位作者 刘林瑶 黄君 张虎军 叶凉 《中国环境监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60-164,共5页
应用3S技术研究了太湖底质与水质总磷(TP)的分布情况,并结合水华频次分析了其相关性。结果表明:2016—2018年,太湖底质TP年均值在433~537 mg/kg波动,水质TP年均值从0.064 mg/L上升至0.087 mg/L。从空间分布来看,底质TP、水质TP和水华频... 应用3S技术研究了太湖底质与水质总磷(TP)的分布情况,并结合水华频次分析了其相关性。结果表明:2016—2018年,太湖底质TP年均值在433~537 mg/kg波动,水质TP年均值从0.064 mg/L上升至0.087 mg/L。从空间分布来看,底质TP、水质TP和水华频次均呈现"西高东低"的规律,太湖西部区尤其是竺山湖区是需要开展治理的重点区域。3年间,太湖西部区水质TP上升,而底质TP与入湖河流TP下降,说明内源磷污染是太湖西部区水质TP升高的主要原因,须加强科学清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湖 3S技术 总磷 底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引江济太”对太湖北部底质及水质总磷的影响 被引量:4
18
作者 庄严 顾蓓瑜 +4 位作者 张虎军 石浚哲 纪侃 叶凉 李洁 《中国环境监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11-117,共7页
应用GIS技术研究了"引江济太"对太湖北部底质与水质总磷(TP)浓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2014—2019年,调水北部沿线4个点位底质TP浓度降幅为59.8%~80.5%;不同点位的水质TP浓度变化存在差异,入湖口点位下降14.1%,沿线其他点位... 应用GIS技术研究了"引江济太"对太湖北部底质与水质总磷(TP)浓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2014—2019年,调水北部沿线4个点位底质TP浓度降幅为59.8%~80.5%;不同点位的水质TP浓度变化存在差异,入湖口点位下降14.1%,沿线其他点位分别上升37.4%、38.6%和45.0%。从空间分布来看,太湖水质TP始终呈明显的"西高东低"分布特点,但底质TP的分布未显示出该类规律。望亭水利枢纽调水情况与入湖口5#点位底质TP浓度呈一定程度的正相关,在调水入湖水量大于出湖水量的年份,5#点位底质TP浓度会偏高。"引江济太"会对太湖北部调水沿线,特别是入湖口附近水域的TP含量产生较大影响,并通过水流迁移与底质再悬浮释放影响下游水域。如何降低望虞河及周边支流的入湖泥沙量将是今后开展科学调水、保障贡湖水源地水质安全的重点研究方向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引江济太” 底质 总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硝化颗粒污泥胞外聚合物及信号分子功能分析 被引量:5
19
作者 陈宁 刘崇 +4 位作者 李玉光 张欣 沈斐 王硕 李激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4666-4675,共10页
在SBR中以活性污泥为接种污泥培养自养硝化颗粒污泥.结果表明自养硝化颗粒污泥启动时间长,污泥颗粒化进程控制难度较大,但是仍能形成沉降性较好的自养硝化颗粒污泥,氨氮去除率能够达到90%以上.TB-EPS蛋白质和多糖含量占比最高,在第70d时... 在SBR中以活性污泥为接种污泥培养自养硝化颗粒污泥.结果表明自养硝化颗粒污泥启动时间长,污泥颗粒化进程控制难度较大,但是仍能形成沉降性较好的自养硝化颗粒污泥,氨氮去除率能够达到90%以上.TB-EPS蛋白质和多糖含量占比最高,在第70d时TB-PN为90.69mg/gVSS,TB-PS为53.69mg/gVSS,TB-EPS作为污泥颗粒结构的最核心,在颗粒化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疏水性的色氨酸和酪氨酸有利于SMP层和LB-EPS增强污泥间的粘附性,从而促进自养硝化颗粒污泥的形成.8种疏水性氨基酸的相对占比由初始的34%上升到最高66%,也表明疏水性氨基酸在絮状污泥颗粒化的关键时期发挥重要作用.聚合链相对占比的升高可以增强污泥间的结合力,β-折叠能提供较多的疏水位点从而促进硝化污泥的聚集,有利于自养硝化颗粒污泥的形成.C4-HSL浓度达到112.00ng/L,其可与LuxR蛋白结合可促进蛋白酶活性和EPS的产生.C6-HSL和C8-HSL对硝化菌群生物膜的形成具有调节作用,C6-HSL在第30d时达到30μg/L,其含量最高表明其在自养硝化颗粒污泥的信号传递中占有重要地位.3OC6-HSL和蛋白质类物质呈正相关,其与SMP-PN和LB-PN的相关性系数为0.77和0.71,可能通过指导蛋白质类物质的合成以增强污泥的粘附性从而有利于污泥微粒的聚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养硝化颗粒污泥 胞外聚合物 EPS荧光光谱 蛋白质二级结构 EPS氨基酸 AHL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区域城市空气O3和PM2.5累积速率时序模型 被引量:3
20
作者 宗昕 王帅 +7 位作者 吴蔚 李晓瑞 马德高 李礼 程继雄 余佳伟 郑淏 任振科 《中国环境监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80-88,共9页
利用2017—2018年全国7个区域10个典型城市环境空气O3和PM2.5浓度数据,统计污染物累积速率,进而采用回归方法拟合污染物浓度及其累积速率的时间序列模型,分析不同区域污染物时序变化特征差异。结果表明:不同区域O3浓度时序曲线拟合程度... 利用2017—2018年全国7个区域10个典型城市环境空气O3和PM2.5浓度数据,统计污染物累积速率,进而采用回归方法拟合污染物浓度及其累积速率的时间序列模型,分析不同区域污染物时序变化特征差异。结果表明:不同区域O3浓度时序曲线拟合程度总体高于PM2.5,石家庄O3拟合程度最高,西安PM2.5拟合程度最高。以07:00、14:00分别作为O3、PM2.5模拟起点是24 h中的最优模型。不同城市夏季O3小时浓度时序变化曲线均为单峰形态,O3浓度及累积速率峰值出现时间可能由城市所处经度决定,太原O3累积最快,西安O3消解最快。各城市间冬季PM2.5小时浓度及其累积速率时序变化曲线形态差异较大,沈阳PM2.5累积和消解均最快。与浓度相比,城市环境空气O3和PM2.5累积速率与光照、扩散条件等有更好的时间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间 O3 PM2.5 累积速率 时间序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