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91篇文章
< 1 2 2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电力用户用电数据分析技术及典型场景应用 被引量:37
1
作者 郑海雁 金农 +2 位作者 季聪 熊政 李昆明 《电网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3147-3152,共6页
针对用电大数据平台关键技术研究以及大数据技术和电力业务的融合应用中面临的困难,提出了有效的解决方案,并结合案例进行了用电数据的深度挖掘。首先,根据用电大数据平台建设过程中面临的多源异构数据抽取、不同业务需求数据存储、多... 针对用电大数据平台关键技术研究以及大数据技术和电力业务的融合应用中面临的困难,提出了有效的解决方案,并结合案例进行了用电数据的深度挖掘。首先,根据用电大数据平台建设过程中面临的多源异构数据抽取、不同业务需求数据存储、多条件快速组合查询这3方面技术难题,提出利用Golden Gate实现对源数据库低影响的高效数据抽取,采用HBase和Hive协同合作的数据存储方案以满足快速查询和离线计算需求,在数据导入阶段构建高效立体索引以提高快速组合查询效率;其次,结合大数据技术,实现了配变负荷影响模型构建、短期网供负荷预测、居民住房空置率分析及行业产能利用率分析4个应用场景,为提升负荷建模精确度和负荷预测准确率提供了技术支撑,为政府掌握居民住房情况和行业发展状况提供了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ADOOP 用电大数据 负荷影响模型 短期负荷预测 居民住房空置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力系统次同步振荡检测与在线定位技术综述 被引量:20
2
作者 吴熙 陈曦 +2 位作者 吕万 袁超 杨宏宇 《电力自动化设备》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29-141,共13页
随着电网规模扩大以及新能源发电并网容量增加,次同步振荡(SSO)问题日益凸显,对电网安全稳定运行造成了较大的威胁。及时检测出系统中的SSO并对其进行在线定位,对保障电力设备安全与系统稳定运行具有重要意义。首先对SSO的检测方法进行... 随着电网规模扩大以及新能源发电并网容量增加,次同步振荡(SSO)问题日益凸显,对电网安全稳定运行造成了较大的威胁。及时检测出系统中的SSO并对其进行在线定位,对保障电力设备安全与系统稳定运行具有重要意义。首先对SSO的检测方法进行了介绍,并归纳总结了各类方法的优缺点。然后,介绍了SSO定位方法,并对现有研究存在的不足进行了探讨。最后,介绍了适用于SSO在线检测定位的量测系统架构以及相量测量单元/广域测量系统(PMU/WAMS)升级改造方案,并对SSO检测与定位技术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力系统 次同步振荡 检测技术 在线定位 相量测量单元 广域测量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力系统次同步振荡的检测技术综述 被引量:11
3
作者 顾文 吕万 +1 位作者 杨宏宇 陈曦 《电测与仪表》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9-18,共10页
电力系统次同步振荡问题由来已久,对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具有较大威胁性,是电力系统稳定性问题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实测数据的振荡检测方法,可在一定程度上还原次同步振荡事故情况,并有助于后续振荡的溯源和抑制的实施。次同步振荡的检测... 电力系统次同步振荡问题由来已久,对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具有较大威胁性,是电力系统稳定性问题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实测数据的振荡检测方法,可在一定程度上还原次同步振荡事故情况,并有助于后续振荡的溯源和抑制的实施。次同步振荡的检测方法种类繁杂,不同方法的效果也各不尽相同。首先对次同步振荡的信号预处理技术进行了整理综述,其次将信号提取辨识技术按照基于瞬时值数据和基于相量数据两大类进行了归纳和优缺点比较,并简单介绍了近来新兴的次同步振荡薄弱环节定位技术,最后在结尾对次同步振荡信号检测领域做出了总结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次同步振荡 相量测量单元 滤波 信号辨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UDA技术的海量电力负荷曲线聚类算法 被引量:8
4
作者 吴霜 季聪 孙国强 《电力工程技术》 2018年第4期65-70,共6页
随着用电信息采集、负荷控制等系统中用户负荷数据的爆炸式增长,传统计算框架与方法在处理海量用户负荷聚类、开展负荷特性分析等业务时面临着巨大的计算压力。着眼于计算精度日益提高、计算能力日渐强大的图形处理单元(graphic process... 随着用电信息采集、负荷控制等系统中用户负荷数据的爆炸式增长,传统计算框架与方法在处理海量用户负荷聚类、开展负荷特性分析等业务时面临着巨大的计算压力。着眼于计算精度日益提高、计算能力日渐强大的图形处理单元(graphic process unit,GPU),基于Nvidia的统一计算设备架构(compute uniform device architecture,CUDA)提出了一种负荷曲线快速并行K-means聚类算法,采用距离计算并行化、曲线数统计并行化、线程块分配合理化等多个并行加速策略,极大地提升了用户负荷曲线的聚类速度。多个测试算例表明,文中提出的基于CUDA的K-means电力负荷曲线聚类算法加速比高,适应性强,是解决海量负荷曲线聚类问题的好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PU CUDA 并行计算 海量数据 K均值聚类 电力负荷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点估计仿射可调鲁棒优化的含储能电力系统实时调度 被引量:7
5
作者 瞿凯平 苏伟行 +3 位作者 姜宇轩 张永磊 原熙博 余涛 《电网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07-218,共12页
为应对大规模风电的接入,建立一种机组与储能联合参与自动发电控制的电力系统实时调度模型,并提出一种点估计仿射可调鲁棒优化来处理风电不确定性。不同于传统仿射可调鲁棒调度优化基准运行成本,点估计仿射可调鲁棒调度优化期望运行成... 为应对大规模风电的接入,建立一种机组与储能联合参与自动发电控制的电力系统实时调度模型,并提出一种点估计仿射可调鲁棒优化来处理风电不确定性。不同于传统仿射可调鲁棒调度优化基准运行成本,点估计仿射可调鲁棒调度优化期望运行成本以提高系统经济性。提出利用确定性的点估计法来实现对期望运行成本的快速、精确评估。所提模型为一混合整数双线性约束问题,采用一种“预估-矫正”的凸化方法来求解该难题,预估阶段对储能的状态变量进行松弛,而矫正阶段直接对其状态变量进行矫正。最后,引入一种凸函数差优化进一步凸化2个阶段的双线性约束问题,以提高含储能实时调度的求解质量。在IEEE39、118以及300节点3个系统的仿真验证了所提模型及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电不确定性 实时电力调度 仿射可调鲁棒优化 点估计法 凸函数差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BP神经网络的线圈定位技术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潘志新 杨晓梅 +3 位作者 王成亮 费益军 许庆强 李乘云 《电测与仪表》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97-203,共7页
随着人类社会电动汽车普及化程度的提高,电动汽车无线充电作为一种更为方便快捷的充电方式也逐渐投入使用。电动汽车无线充电过程中发射线圈与接收线圈的对准与否直接关系着充电功率与充电效率,文中提出了一种基于BP神经网络的接收线圈... 随着人类社会电动汽车普及化程度的提高,电动汽车无线充电作为一种更为方便快捷的充电方式也逐渐投入使用。电动汽车无线充电过程中发射线圈与接收线圈的对准与否直接关系着充电功率与充电效率,文中提出了一种基于BP神经网络的接收线圈定位技术,通过建立以探测线圈感应电压为输入层、接收线圈二维坐标为输出层的神经网络实现定位功能,并通过仿真和实验验证了所提出的定位方法。该技术有助于指引驾驶员或自动驾驶系统驾驶车辆对准发射线圈,对电动汽车无线充电技术的发展与推广应用具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线充电 线圈定位 BP神经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Resnet50的江苏近海海面风场预报订正方法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郝雨辰 杨勤胜 +2 位作者 霍雪松 曹卫青 戴强晟 《海洋预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7-65,共9页
海面风场的精确预报对于海上风能开发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利用2019—2021年ERA5再分析数据系统评估了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的EC细网格10 m风场预报在江苏近海区域的预报准确性,发现EC细网格对于该区域4级风的预报准确性最高,24 h(48 h... 海面风场的精确预报对于海上风能开发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利用2019—2021年ERA5再分析数据系统评估了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的EC细网格10 m风场预报在江苏近海区域的预报准确性,发现EC细网格对于该区域4级风的预报准确性最高,24 h(48 h)风速预报的均方根误差为2.28 m/s(2.34 m/s),但是随着风级增大,风速预报的准确性大幅降低,5~11级风24 h(48 h)预报的均方根误差(RMSE)由2.39 m/s(2.58 m/s)增加到8.67 m/s(8.51 m/s)。此外,风速预报误差存在显著的空间差异性,误差随着离岸距离的增大而增大。在此基础上,基于Resnet50模型构建了江苏近海海面风场预报订正模型,并利用2022年的预报数据对其进行独立性检验。结果表明:订正模型可以显著改善EC细网格24 h(48 h)的10 m风速预报结果,订正后的RMSE为1.45 m/s(1.66 m/s),较订正前降低了45%(40%)。对于3~10级风,订正模型24 h和48 h预报的RMSE为1.13~6.67 m/s和1.21~5.68 m/s,同样明显低于订正前(2.33~7.65 m/s和2.58~9.97 m/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度学习 海面风场 订正 Resnet5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役燃机压气机叶根相控阵超声检测技术
8
作者 岳贤强 王驰 +2 位作者 梁鹏 马君鹏 代兴亮 《汽轮机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358-362,共5页
为解决在役燃机压气机叶根裂纹缺陷检测难题,以9E型压气机叶根为例,采用CIVA软件建模分析了叶根相控阵超声检测特点和可行性,针对特定自聚焦线阵探头确定了叶根检测工艺参数,并在带有自然裂纹缺陷和人工刻槽缺陷的专用对比试块上进行了... 为解决在役燃机压气机叶根裂纹缺陷检测难题,以9E型压气机叶根为例,采用CIVA软件建模分析了叶根相控阵超声检测特点和可行性,针对特定自聚焦线阵探头确定了叶根检测工艺参数,并在带有自然裂纹缺陷和人工刻槽缺陷的专用对比试块上进行了验证。经仿真和试验室验证发现,高度4mm以上的裂纹缺陷具有较好的检出率。在技术推广过程中发现一起在役机组压气机叶根裂纹缺陷,拆解后进行了磁粉探伤验证。经过数值仿真、试验室验证和工程应用,验证了相控阵超声检测技术可以满足在役压气机叶根缺陷检测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气机 相控阵超声 叶根 数值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融合数据驱动与启发式算法的煤元素碳含量校验
9
作者 孙栓柱 陆佳慧 +5 位作者 江宇泷 周春蕾 朱洁雯 杨晨琛 汤红健 段伦博 《洁净煤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85-194,共10页
“碳达峰”“碳中和”政策背景下,燃煤发电行业的减排降碳势在必行。提升碳排放数据的质量水平,强化碳排放监管要求,是保障燃煤发电行业降碳成效的必要举措。入炉煤元素碳含量作为碳排放核算过程中的关键参数,对于燃煤发电企业上报的入... “碳达峰”“碳中和”政策背景下,燃煤发电行业的减排降碳势在必行。提升碳排放数据的质量水平,强化碳排放监管要求,是保障燃煤发电行业降碳成效的必要举措。入炉煤元素碳含量作为碳排放核算过程中的关键参数,对于燃煤发电企业上报的入炉煤元素碳含量数据的校核尤为重要。对此,提出了一种针对入炉煤元素碳含量数据的智能校验方法。首先,收集了近1000组国内外典型动力煤的工业分析和元素分析数据。其次,融合高斯过程回归和启发式优化算法,基于美国煤质数据集建立了入炉煤元素碳含量的回归预测机器学习模型,模型在训练集和测试集上的回归系数R2分别为0.9898和0.9877,体现出优良的拟合与预测能力,实现了对入炉煤元素碳含量数据的精确预测。然后,以中国标准煤样数据、中国典型燃煤机组的煤质分析数据为案例进一步验证了机器学习模型的泛化能力,模型在中国标准煤样数据上的元素碳含量预测平均相对误差仅为1.68%,在典型燃煤机组数据上的预测回归系数为0.9877,均取得了准确的预测效果,验证了模型对入炉煤元素碳预测的精度与适用性。最后,进一步将该模型部署到了我国某600 MW燃煤发电机组生产过程中,模型预测值与实测值的平均相对误差为0.79%,实现了以班组为频次的入炉煤元素碳含量及时准确监测,助力燃煤发电企业上报的元素碳含量数据校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碳”目标 机器学习 启发式优化算法 入炉煤元素碳 智能校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污泥掺烧对燃煤电站污染物控制装置的影响
10
作者 王卫群 黄治军 +2 位作者 张恩先 段元强 段伦博 《煤炭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671-2678,共8页
利用燃煤电站进行污泥掺烧既可以实现污泥的高效消纳,又可以利用燃煤电站现有的污染物控制装置控制污泥燃烧生成的污染物。然而,燃煤电站的实际运行经验表明污泥掺烧后会影响污染物控制装置的稳定运行。文中在功率为660 MW_(e)的超低排... 利用燃煤电站进行污泥掺烧既可以实现污泥的高效消纳,又可以利用燃煤电站现有的污染物控制装置控制污泥燃烧生成的污染物。然而,燃煤电站的实际运行经验表明污泥掺烧后会影响污染物控制装置的稳定运行。文中在功率为660 MW_(e)的超低排放燃煤机组上进行了污泥掺烧试验并开展现场测试,探究污泥掺烧对痕量元素分布、灰渣特性的影响机制,并评估污泥掺烧对选择性催化还原(SCR)脱硝、静电除尘及烟气湿法脱硫系统的潜在影响。试验所用的市政和印染污泥混合物中含有较高浓度的Ni、Cu、Zn和Mn等元素,但在湿污泥掺烧质量比为5%的工况下,并未改变重金属元素在系统中的分布情况,除了Hg以外的绝大部分重金属元素仍然分布在颗粒相中,仅有少量的Pb、Cr和Ni元素出现在脱硫石膏中;试验所用污泥的Cl元素质量浓度要远高于原煤,在SCR反应器入口采用EPA Method 26A方法采样并测试烟气中HCl和Cl_(2)的体积分数。结果表明:燃烧时,燃料中75%以上的Cl元素都以HCl的形式释放到烟气中,使得脱硫浆液中含有较高质量浓度的Cl^(-)离子;掺烧污泥后,PM_(1)~PM_(10)的超微米颗粒的生成量则要低于未掺烧工况,且污泥飞灰中较高质量浓度的Fe_(2)O_(3)、P_(2)O_(5)降低了飞灰比电阻,有利于提高混燃后静电除尘器的效率;污泥掺烧后部分细颗粒进入脱硫浆液,造成脱硫石膏脱水困难,而浆液中Cl^(-)质量浓度的增加,进一步导致脱硫石膏含水率的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煤电站 污泥掺烧 Cl元素 重金属元素 湿法脱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高压换流站调相机管道异常振动分析及减振研究
11
作者 万瑜 金传领 《机械强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63-70,共8页
大型同步调相机配套管道异常振动问题,不仅会降低管道的使用寿命,还会影响调相机润滑油和冷却液的供应,严重时甚至会造成重大安全事故,危害电力系统的稳定性。以某特高压换流站的同步调相机润滑油供油管道为研究对象,使用现场测量、流... 大型同步调相机配套管道异常振动问题,不仅会降低管道的使用寿命,还会影响调相机润滑油和冷却液的供应,严重时甚至会造成重大安全事故,危害电力系统的稳定性。以某特高压换流站的同步调相机润滑油供油管道为研究对象,使用现场测量、流固耦合和谐响应分析等多种方法,研究了管道振动的产生原因和机制。结果表明,由调相机本身产生的周期性激振力是管道振动的主要原因。进一步提出基于调谐质量阻尼器(Tuned Mass Damper,TMD)的管道减振措施,试验和仿真数据表明,在润滑油供油管道系统4和5、6和7支吊架中间位置各安装一个TMD,减振效果最佳,可将该管系的振动加速度降低90%以上,具有良好的减振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步调相机 管道振动 流固耦合 谐响应分析 调谐质量阻尼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运行后国产/进口P92管道组织性能对比
12
作者 杨超 石仁强 《锅炉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2-67,共6页
某超超临界电站锅炉炉顶两侧再热蒸汽热段管道分别为进口P92管及国产P92管,在相同温度、压力参数运行5万h后割管取样,分别进行成分、硬度、金相、相参量分析、瞬时拉伸、短时持久试验。对比研究发现:进口管短时高温强度优于国产管,这是... 某超超临界电站锅炉炉顶两侧再热蒸汽热段管道分别为进口P92管及国产P92管,在相同温度、压力参数运行5万h后割管取样,分别进行成分、硬度、金相、相参量分析、瞬时拉伸、短时持久试验。对比研究发现:进口管短时高温强度优于国产管,这是因为进口管碳含量高,且正火温度高,在早期运行时细小碳化物析出量大,具有更好的沉淀强化效果;国产管Si、W含量高于进口管,且晶粒细小,导致其拉弗斯相在晶界析出并粗化的倾向更大,不利于低应力状态下的长时持久性能。虽然粗晶对持久强度有利,但进口管晶粒特别粗大,导致其相对国产管在更大应力范围内呈现蠕变脆性状态,对管道的安全性有不利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超临界锅炉 P92管道 粗晶 蠕变脆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部审计数智化:建设动因、逻辑机理与实践路径 被引量:8
13
作者 张天培 赵卉 +1 位作者 王健 刘国城 《财会通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8-145,共8页
随着业财审深度融合和数智技术日臻完善,内部审计工作正逐步迈向数智化时代。实施内部审计数智化战略,有利于企业内审部门完善审计资源管理、提升审计作业水平和优化审计预警机制,有益于推进企业实现提质增效。文章首先从理论驱动和现... 随着业财审深度融合和数智技术日臻完善,内部审计工作正逐步迈向数智化时代。实施内部审计数智化战略,有利于企业内审部门完善审计资源管理、提升审计作业水平和优化审计预警机制,有益于推进企业实现提质增效。文章首先从理论驱动和现实驱动两个方面分析内部审计数智化建设的动因,其次,从数据获取与采集、数据存储与管理、智能处理与计算、智能取证与决策等内容探索内部审计数智化建设的逻辑机理,再次,基于数智化管理、数智化作业、数智化预警、数智化安全等层面探究内部审计数智化应用系统的实践路径。有关思路和结论旨在为企业内审部门如何应对智能化时代变革,推进科技强审,加快内部审计数智化转型、建设与应用提供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部审计 数智化审计 数智化管理 审计数智化作业 审计数智化预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准谐振滑模扰动观测器的STATCOM海上风电场谐波抑制策略 被引量:1
14
作者 郑超航 吴熙 +2 位作者 袁超 王亮 顾文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3504-3518,I0019,共16页
海上风电场经交流海缆并网系统在电网背景谐波的作用下可能发生严重的谐波超标现象,威胁电力系统安全可靠运行。然而传统控制策略下静止同步补偿器(static synchronous compensator,STATCOM)抑制谐波时效果不佳,且存在跳闸风险。为此,... 海上风电场经交流海缆并网系统在电网背景谐波的作用下可能发生严重的谐波超标现象,威胁电力系统安全可靠运行。然而传统控制策略下静止同步补偿器(static synchronous compensator,STATCOM)抑制谐波时效果不佳,且存在跳闸风险。为此,该文提出一种基于准谐振滑模扰动观测器(quasi resonant sliding mode perturbation observer,QRSMPO)补偿策略的谐波抑制方法。首先,研究谐波在STATCOM上的传播路径,确定在STATCOM控制环节引入观测器实现谐波抑制的可行性;其次,利用QRSMPO实时估计并补偿谐波扰动的优势,从阻断谐波传播角度设计基于QRSMPO补偿的谐波抑制策略;进一步地,推导QRSMPO补偿策略传递函数,分析该谐波抑制策略的有效性与稳定性;最后,以江苏如东海上风电场为测试对象,验证QRSMPO补偿策略的谐波抑制性能。与现有方法相比,所提策略在不同工况下均可有效抑制海上风电场谐波,且具有较强的稳定性与鲁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上风电场 谐波抑制 准谐振滑模扰动观测器 静止同步补偿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分布式同步方法的智能变电站采样值组网技术 被引量:22
15
作者 赵家庆 徐春雷 +3 位作者 高宗和 钱科军 李澄 丁宏恩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4期60-65,75,共7页
通过对国内外智能变电站过程层采样值传输组网方式的研究,重点对点对点传输方式和交换机组网传输方式加以分析,总结分析了常见组网方式的特点,并针对其不足,提出了智能变电站分布式同步采样值组网技术方案。与原组网方案相比,新方案的... 通过对国内外智能变电站过程层采样值传输组网方式的研究,重点对点对点传输方式和交换机组网传输方式加以分析,总结分析了常见组网方式的特点,并针对其不足,提出了智能变电站分布式同步采样值组网技术方案。与原组网方案相比,新方案的主要长处在于不依赖全局同步系统,从而进一步提高了过程层网络的可靠性。该方案的研究成果已应用于苏州110kV沈巷变电站智能化改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电网 智能变电站 过程层 以太网 组网技术 IEEE 158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IS设备典型缺陷的X射线数字成像检测技术 被引量:40
16
作者 许焕清 马君鹏 +3 位作者 王成亮 郑书生 黄烜城 刘叙笔 《电网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697-1702,共6页
GIS设备内部缺陷严重威胁着电力系统的安全可靠性。为了及时检出和准确诊断GIS内部潜在的危险缺陷,探索了基于X射线数字成像的GIS内部典型缺陷检测技术的可行性。归纳总结了GIS本体与其内部典型缺陷的主要材质,分析了X射线经过各种材质... GIS设备内部缺陷严重威胁着电力系统的安全可靠性。为了及时检出和准确诊断GIS内部潜在的危险缺陷,探索了基于X射线数字成像的GIS内部典型缺陷检测技术的可行性。归纳总结了GIS本体与其内部典型缺陷的主要材质,分析了X射线经过各种材质后的射线强度变化情况,基于此分析了X射线数字成像技术对各种典型缺陷的检测有效性,并通过实验对上述分析结果进行了验证。研究结果表明:X射线数字成像技术可以检测出对于高压金属尖端、壳体内金属颗粒、金属部件接触不良、绝缘子表面金属颗粒、绝缘子气隙等典型缺陷。文中的研究成果对于运用X射线数字成像技术开展GIS典型缺陷检测及对缺陷类型进行初步诊断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体绝缘组合电器 带电检测 X射线 成像 有效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智能变电站分布式同步采样组网技术 被引量:18
17
作者 李澄 袁宇波 +1 位作者 陆玉军 宁艳 《电网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47-52,共6页
过程层采样值传输方法是智能变电站关键技术问题之,目前工程上采样值传输方法主要有点对点传输和组网传输。组网传输可简化系统结构,满足数据共享要求,但是其运行依赖全局同步系统,全局同步系统故障将导致整系统出运行,为此采样值组网... 过程层采样值传输方法是智能变电站关键技术问题之,目前工程上采样值传输方法主要有点对点传输和组网传输。组网传输可简化系统结构,满足数据共享要求,但是其运行依赖全局同步系统,全局同步系统故障将导致整系统出运行,为此采样值组网传输应不依赖全局时钟。提出了种采用合并单元作为局部主钟,保护测控装置作为从钟,每个测控保护装置中实现多个独立从钟,分别与合并单元的局部主钟进行局部同步的新方案。通过优化IEEE1588时钟选择、跟踪机制,利用插值方法实现了数据同步采集,有效避免了对全局同步系统的依赖。该方案的主要优点在于不要全局同步系统,同样实现了采样值组网传输,工程实际应用表明,该方案较传统的组网方案具有更高的可靠性和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布式 局部同步 采样 数字保护 IEEE158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自适应加权预测-校正内点法的含VSC-HVDC电力系统最优潮流 被引量:9
18
作者 孙国强 任宾 +3 位作者 卫志农 季聪 李群 刘建坤 《电力自动化设备》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54-59,67,共7页
加权预测-校正内点法(WPC-IPM)求解含电压源型高压直流输电(VSC-HVDC)的电力系统最优潮流时,迭代中后期校正环节加权会减慢收敛速度。提出一种自适应加权预测-校正内点法(AWPC-IPM),该方法以对偶间隙的变化趋势作为加权与否的判据,对偶... 加权预测-校正内点法(WPC-IPM)求解含电压源型高压直流输电(VSC-HVDC)的电力系统最优潮流时,迭代中后期校正环节加权会减慢收敛速度。提出一种自适应加权预测-校正内点法(AWPC-IPM),该方法以对偶间隙的变化趋势作为加权与否的判据,对偶间隙增大时加权,以抑制校正方向错误导致的收敛性变差,对偶间隙减小时不加权,以加快收敛。算例仿真结果表明,所提方法既有效抑制了校正方向错误对预测-校正内点法(PC-IPM)的影响,又加快了迭代后期的收敛速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力系统 最优潮流 电压源换流器 高压直流输电 VSC-HVDC 交直流系统 自适应加权预测-校正内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有限元的溶氧蒸汽环境TP347H管氧化膜剥落特性分析 被引量:7
19
作者 徐洪 祁晶 +3 位作者 陈有福 杨贤彪 肖杰 卢平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8期5979-5986,共8页
超(超)临界火电机组广泛采用给水加氧处理方式,这使得蒸汽通道合金管氧化膜发生物理和化学变化,加剧氧化膜在停炉过程中大规模剥落,影响机组安全运行。该文针对停炉过程,建立包含交界面缺陷的氧化膜热力耦合有限元模型,量化分析氧化膜... 超(超)临界火电机组广泛采用给水加氧处理方式,这使得蒸汽通道合金管氧化膜发生物理和化学变化,加剧氧化膜在停炉过程中大规模剥落,影响机组安全运行。该文针对停炉过程,建立包含交界面缺陷的氧化膜热力耦合有限元模型,量化分析氧化膜外表面Fe2O3和内外层交界面缺陷对TP347H合金氧化膜剥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Fe2O3对氧化膜应力没有促进作用,反而会降低氧化膜应力。Fe2O3厚度对缺陷区能量释放率的影响也较少,不是加剧氧化膜剥落的主要因素。内外层交界面缺陷对氧化膜剥落的影响远高于Fe2O3,氧化膜交界面缺陷尺寸越大,越容易导致氧化膜剥落。现有理论研究仍难以量化分析缺陷生长,在实际工程中,可利用蒸汽中铬酸根离子量间接反映氧化膜缺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蒸汽溶氧 氧化膜剥落 锅炉 有限元 铬蒸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超声导波的盆式绝缘子缺陷检测技术可行性研究 被引量:10
20
作者 马君鹏 李硕 +3 位作者 孙兴涛 吕福在 唐志峰 刘叙笔 《南方电网技术》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7-13,共7页
盆式绝缘子的损伤情况直接影响到气体绝缘组合开关设备的运行,因此对其进行无损检测是评价其工作情况的有效手段。采用有限元仿真的方法,对其建立了有限元模型,然后根据相应理论知识求出其频散方程,最终绘制其相应的频散曲线,从而对超... 盆式绝缘子的损伤情况直接影响到气体绝缘组合开关设备的运行,因此对其进行无损检测是评价其工作情况的有效手段。采用有限元仿真的方法,对其建立了有限元模型,然后根据相应理论知识求出其频散方程,最终绘制其相应的频散曲线,从而对超声导波在盆式绝缘子中的传播、衰减以及模态转换等现象进行了相应的研究,并且针对盆式绝缘子中的缺陷采用超声导波的方法进行相应的检测。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准确地获得缺陷的位置和缺陷的大小,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对于盆式绝缘子检测的准确性,对盆式绝缘子的无损检测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盆式绝缘子 超声导波 频散曲线 缺陷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