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文口融合”周作人的“新诗情结”所系 被引量:3
1
作者 江锡铨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65-169,共5页
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有一些写过新诗,研究过新诗,但最终没有成为诗人的作家,他们在其他文学形式的写作获得很大成绩的同时,依然关注着新诗的命运与发展,形成了所谓"新诗情结",而这些"情结"往往又集中于新诗发展的关键... 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有一些写过新诗,研究过新诗,但最终没有成为诗人的作家,他们在其他文学形式的写作获得很大成绩的同时,依然关注着新诗的命运与发展,形成了所谓"新诗情结",而这些"情结"往往又集中于新诗发展的关键问题——诗歌语言变革。周作人就是一位这样的作家。本文着重考察周作人的诗歌文学活动,论析他的以"文口融合"为中心的诗歌语言理论创见和艺术实践,试图从中透视他的探索对于破解新诗艺术发展难题的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新诗 新诗情结 诗歌语言 周作人 “文口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世纪中国小说与现代西方小说的社会学比较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周成平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65-170,共6页
由于中国小说和西方小说在形成过程中所存在的差异以及这种差异在后来所产生的不同的影响,同时也由于中国社会和西方社会所具有的不同文化内涵、民族个性、心理特征、审美追求和价值取向等等,这使得20世纪的中国小说和西方现代小说在社... 由于中国小说和西方小说在形成过程中所存在的差异以及这种差异在后来所产生的不同的影响,同时也由于中国社会和西方社会所具有的不同文化内涵、民族个性、心理特征、审美追求和价值取向等等,这使得20世纪的中国小说和西方现代小说在社会学的内容表现方面出现了许多重大的差异,由此人们可以看到20世纪中国小说和现代西方小说所呈现的不同创作特征和发展风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小说 现代西方 现代小说 西方小说 审美追求 创作特征 呈现 重大 社会学 价值取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以文为戏” 被引量:6
3
作者 周明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7年第5期52-61,共10页
“以文为戏“本是唐代裴度对韩愈散文创作中一种倾向的否定批评.本文首先为韩愈的“以文为戏”正名,指出它是一种艺术创新,朝愈用“以文为戏”的笔法写作《毛颖传》等作品是发其积郁,是以戏谑的形式和笔法表达严肃的内容.继而,论证《庄... “以文为戏“本是唐代裴度对韩愈散文创作中一种倾向的否定批评.本文首先为韩愈的“以文为戏”正名,指出它是一种艺术创新,朝愈用“以文为戏”的笔法写作《毛颖传》等作品是发其积郁,是以戏谑的形式和笔法表达严肃的内容.继而,论证《庄子》是它的艺术源头.然后,梳理了“以文为戏”在中国古代散文史上的表现及规律,归纳出几种基本的表现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代散文史 散文批评 以文为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风骨”论的研究要开新路 被引量:1
4
作者 周明 胡旭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103-109,共7页
“刘勰的风骨论”并不等于中国文学批评史上已经使用了一千多年的“风骨”概念。“风骨”论的研究要想开拓新路,就应该参照它在魏晋人物品评中的原始意义和它在文学批评史上被理解使用的情况对之重新作出界定,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把握“... “刘勰的风骨论”并不等于中国文学批评史上已经使用了一千多年的“风骨”概念。“风骨”论的研究要想开拓新路,就应该参照它在魏晋人物品评中的原始意义和它在文学批评史上被理解使用的情况对之重新作出界定,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把握“风骨”的基本内涵,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发现刘翩“风骨”论自身的局限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勰 风骨 中国文学批评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夏敬渠《野叟曝言》与晚明清初实学思潮 被引量:1
5
作者 冯保善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39-144,共6页
《野叟曝言》的创作,与作家接受晚明清初实学思潮,尤其是东林学派的思想影响有关。既往对"炫学"一概否定并不客观。该书所炫耀的属于"实学"的学问,在实学思潮走向低迷的时代,具有积极进步的意义;其大段议论说理,非... 《野叟曝言》的创作,与作家接受晚明清初实学思潮,尤其是东林学派的思想影响有关。既往对"炫学"一概否定并不客观。该书所炫耀的属于"实学"的学问,在实学思潮走向低迷的时代,具有积极进步的意义;其大段议论说理,非文学内容的阑入小说,则不符合文学创作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敬渠 《野叟曝言》 实学思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寻求新诗史研究的突破与超越──中国新诗史写作与《中国新诗流变论》
6
作者 江锡铨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68-71,共4页
龙泉明教授的《中国新诗流变论》(人民文学出版社1999年12月版)的出版,引发 了学术界对中国新诗史整体研究的关注。本编辑部从陆续收到的众多热心读者的来稿中,选 发三篇既有总体意义上对中国新诗史、论研究的观照,又有对《中国新诗... 龙泉明教授的《中国新诗流变论》(人民文学出版社1999年12月版)的出版,引发 了学术界对中国新诗史整体研究的关注。本编辑部从陆续收到的众多热心读者的来稿中,选 发三篇既有总体意义上对中国新诗史、论研究的观照,又有对《中国新诗流变论》一书的细 读与评价的文章,辑为一组,以期推动中国新诗史、论的综合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新诗史 写作 《中国新诗流变论》 书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