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善政:政府在预防与处置群体性事件中的价值取向 被引量:3
1
作者 朱兴丰 高军 《河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96-97,共2页
突发公共事件是社会矛盾积累到一定程度的非制度化的群体行为表现方式。近年,突发公共事件在我国表现出高发、频发的态势。突发公共事件的发生有着深刻的根源,学界对其产生的原因众说纷纭,不一而足。我们认为,从社会精神价值层面出发,... 突发公共事件是社会矛盾积累到一定程度的非制度化的群体行为表现方式。近年,突发公共事件在我国表现出高发、频发的态势。突发公共事件的发生有着深刻的根源,学界对其产生的原因众说纷纭,不一而足。我们认为,从社会精神价值层面出发,依伦理学视角分析事件的发生根源是一个不错的视角。细致分析突发事件的发生和传递机理,也应该是我们正确处理突发事件所做的重要准备工作。我们应在深刻反思突发公共事件的基础上,积极探索有效预防和减少突发公共事件的思路和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群体性事件 政府 公共利益最大化 价值 预防 善政 经济全球化 文化多元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略论中国传统无讼法律文化对建设当代和谐社会的启示 被引量:10
2
作者 高军 龙一平 徐宏伟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4期53-57,共5页
和谐是传统中国人关于人生、社会、自然乃至宇宙的最高理想,传统中国人将无讼视为和谐运用到社会关系方面的结果,创造了独特的无讼法律文化。当前,我国正在进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宏伟大业,作为传统社会达至和谐的手段的无讼法律文... 和谐是传统中国人关于人生、社会、自然乃至宇宙的最高理想,传统中国人将无讼视为和谐运用到社会关系方面的结果,创造了独特的无讼法律文化。当前,我国正在进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宏伟大业,作为传统社会达至和谐的手段的无讼法律文化能为之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讼 和谐社会 法律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作为人权的和平权初探——以社会契约论为视角 被引量:3
3
作者 杜学文 高军 《河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94-97,共4页
战争并没有随着《联合国宪章》的制定和冷战的结束而结束。《联合国宪章》所确立的集体安全保障体制和禁止在国际关系上使用武力的原则面临挑战。因此,我们必须转换视角,以人权的范式——和平权来对抗国家主动发动战争的权力。因为战争... 战争并没有随着《联合国宪章》的制定和冷战的结束而结束。《联合国宪章》所确立的集体安全保障体制和禁止在国际关系上使用武力的原则面临挑战。因此,我们必须转换视角,以人权的范式——和平权来对抗国家主动发动战争的权力。因为战争是人类最大的威胁,是对人的生命、尊严、自由、财产和生存环境这些基本人权最严重的破坏。和平权被称做第三代人权,是对全球相互依存现象的回应。目前我国学界都把和平权作为一项国际集体人权,但对和平权的研究还基本处于真空状态,以社会契约论可对和平权加以初步论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和平权 人权 社会契约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管类专业型学生社团创新发展模式研究 被引量:6
4
作者 李南 洪燕云 《教育与职业》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6期175-176,共2页
近年来,专业型学生社团结合专业知识的学习与应用,在探索高校创业教育新形式、增强学科研究氛围、培养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由于对此类型社团的建设与管理普遍缺乏经验,其发展面临着不少现实困难。文章... 近年来,专业型学生社团结合专业知识的学习与应用,在探索高校创业教育新形式、增强学科研究氛围、培养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由于对此类型社团的建设与管理普遍缺乏经验,其发展面临着不少现实困难。文章以经管类专业型学生社团为研究对象,通过实证研究,提炼出该类型学生社团的创新发展模式,为广大同类型学生社团的建设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管理 专业型 学生社团 创新发展 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高校布局的非均衡性及其调适 被引量:4
5
作者 秦苏滨 蔡永飞 《重庆社会科学》 2008年第11期112-116,共5页
高等教育公平指接受教育的权利和机会均等。而高等院校的现有布局,使不同地域、不同所有制的高等院校在高等教育水平、资源分配等方面存在差异。国家应当通过规划和政策引导,逐步改变现阶段我国高等院校布局不合理的状况。
关键词 高等教育 教育公平 高校布局 不合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毛泽东语言风格的形成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被引量:3
6
作者 王哲 王萍 《学习论坛》 2011年第5期63-66,共4页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必然伴随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过程。毛泽东是我们党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大众化的最早实践者。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大众化的进程中,在早期毛泽东语言风格的基础上,形成了毛泽东以大众化、通俗化的语风和直陈其...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必然伴随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过程。毛泽东是我们党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大众化的最早实践者。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大众化的进程中,在早期毛泽东语言风格的基础上,形成了毛泽东以大众化、通俗化的语风和直陈其事、开宗明义的文风为鲜明特征的理论语言风格。毛泽东的语言风格的形成反映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本质要求,在延安整风运动中被全党广泛认同和倡导,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大众化起到了导向、引领和示范作用。对当前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仍然有着重大的借鉴意义和现实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泽东 语言风格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媒体环境下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动力生成 被引量:18
7
作者 张军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46-48,共3页
一个完整的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是教育主体与接受主体的双向互动过程。其中接受主体能否接受,直接影响着思想政治教育能否取得实效。文章借鉴现代接受理论,通过对当代思想政治教育症候的分析,提出新媒体环境下要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必... 一个完整的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是教育主体与接受主体的双向互动过程。其中接受主体能否接受,直接影响着思想政治教育能否取得实效。文章借鉴现代接受理论,通过对当代思想政治教育症候的分析,提出新媒体环境下要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必须转变观念,从接受主体角度出发,对其接受过程和接受规律进行研究,才能生成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想政治教育接受 症候 创新动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代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方法与途径探索 被引量:16
8
作者 朱正奎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54-55,共2页
文章从营造良好的职业道德教育氛围、加强大学生职业道德的理论教育、强化大学生的职业道德实践等三个方面探讨了加强和改进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基本方法和途径。
关键词 当代大学生 职业道德教育 方法和途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缺失与教育原则解读 被引量:2
9
作者 龙一平 周庆元 《职教论坛》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65-66,共2页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精神和价值体系中最根本、最重要和最集中的价值内核。从总体上看.当代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状况、价值取向是积极向上的,但是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必须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引导大学生坚定...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精神和价值体系中最根本、最重要和最集中的价值内核。从总体上看.当代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状况、价值取向是积极向上的,但是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必须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引导大学生坚定政治信念,确立奋斗的理想目标,汲取无穷的精神力量,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观 大学生 教育原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普通话异读词审音应该加大精简力度 被引量:2
10
作者 赵贤德 李琳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S2期230-233,共4页
普通话异读词不利于使用和规范,不利于信息处理和走向国际社会。因此,要进一步精简,主要是对文白读造成的异读词精简,对破读造成的异读词精简,对古代文言词语造成的异读词精简,对表音词的异读词精简,对专有名词异读词精简,对方古音口语... 普通话异读词不利于使用和规范,不利于信息处理和走向国际社会。因此,要进一步精简,主要是对文白读造成的异读词精简,对破读造成的异读词精简,对古代文言词语造成的异读词精简,对表音词的异读词精简,对专有名词异读词精简,对方古音口语音等造成异读词精简,而要对轻声儿化异体字造成的异读进行精简。精简的前提是要进一步修订对审音具有指导意义的《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通话 异读词 审音表 精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租税国理论及意义初探 被引量:8
11
作者 高军 《河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85-88,共4页
在人民相对于国家的各种金钱给付义务中,以量能平等负担为基础的税收,相较与其它收入而言,由于采取以金钱代替劳役的方式,国家可避免过度介入社会运作,而保持中立性的自由主义传统,对人民基本权利的影响可降至最低。因此,现代国家无不... 在人民相对于国家的各种金钱给付义务中,以量能平等负担为基础的税收,相较与其它收入而言,由于采取以金钱代替劳役的方式,国家可避免过度介入社会运作,而保持中立性的自由主义传统,对人民基本权利的影响可降至最低。因此,现代国家无不以租税国为表现形态。在租税国体制下,一方面承认并保障人民拥有经济的自主权,有助于建立理性的人格与自我发展的经济基础,另一方面则透过征税的方式获得财源,尽可能减少国家对人民经济活动与市场运作的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租税国 理论 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弱势群体的能力发展与高等教育机会的公平平等 被引量:6
12
作者 秦苏滨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245-248,共4页
高等教育不公平加剧了贫困对弱势群体能力的剥夺,这是高等教育中最深层的伦理问题。高考录取制度形式公平而实质不公平置弱势群体于高等教育的困境之中,坚持教育的公平正义,就应追求高等教育的实质公平,尽可能保证弱势群体拥有利用高等... 高等教育不公平加剧了贫困对弱势群体能力的剥夺,这是高等教育中最深层的伦理问题。高考录取制度形式公平而实质不公平置弱势群体于高等教育的困境之中,坚持教育的公平正义,就应追求高等教育的实质公平,尽可能保证弱势群体拥有利用高等教育机会的手段和资源,努力实现"机会的公平平等"。这就要求政府对弱势群体进行教育补偿,在高考录取等方面采取倾斜政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力发展 高等教育公平 机会的公平平等 教育补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创新导向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的建立 被引量:2
13
作者 赵步同 张浩 《科学管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88-91,共4页
人是创新的主体,人力资源管理系统是推进组织和个人创新的重要支持系统。我们分析了创新导向的人力资源管理系统中的工作分析、招聘、绩效管理、培训、激励等特征,并分析了创新过程的相互关联作用,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创新导向的人力资源... 人是创新的主体,人力资源管理系统是推进组织和个人创新的重要支持系统。我们分析了创新导向的人力资源管理系统中的工作分析、招聘、绩效管理、培训、激励等特征,并分析了创新过程的相互关联作用,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创新导向的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的实施要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新 人力资源管理 系统 建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本中的自我镜象——从自我身份认同视角看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作家自传 被引量:2
14
作者 张丽芬 王爱松 《江淮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80-186,共7页
根据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作家自传在自我身份认同上的差异,将其分为四类:第一类作家自传中的"我"是一个历史见证者,"我"的特异性是被整个时代大潮所淹没和左右的;第二类把自我看成是中心,一切都围绕"我"来... 根据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作家自传在自我身份认同上的差异,将其分为四类:第一类作家自传中的"我"是一个历史见证者,"我"的特异性是被整个时代大潮所淹没和左右的;第二类把自我看成是中心,一切都围绕"我"来写,彰显自我的个性;第三类传主作为文化或精神象征;第四类传主则是感觉化的"我",真实的"我"是在记忆的碎片和个体化的感觉中建构起来的。作者通过撰写自传获得自我身份认同感,同时找到安放生命的最终位置。这才是自传的真正价值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我身份认同 作家自传 自我镜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调研分析 被引量:7
15
作者 薛志清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36-38,共3页
为了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实效性",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运行模式探讨"课题组围绕课题主题对本校371名大学生进行了抽样问卷调查,了解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相关问题的认识和意见... 为了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实效性",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运行模式探讨"课题组围绕课题主题对本校371名大学生进行了抽样问卷调查,了解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相关问题的认识和意见,为进一步深入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提供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想政治理论课” 实践教学 调研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地域文化与大学通识教育课程的对接 被引量:4
16
作者 李刚 谢燕红 《当代教育论坛》 2012年第6期90-94,共5页
无论通识教育课程如何设计,课程设计的初衷都是为了区别于专业教育的职业局限,体现高校的教育理念和大学精神,其实质是对历史与人文传统的继承。发展中国的通识教育,需要针对中国社会、传统、时代与国情来进行,而体现当地历史与人文传... 无论通识教育课程如何设计,课程设计的初衷都是为了区别于专业教育的职业局限,体现高校的教育理念和大学精神,其实质是对历史与人文传统的继承。发展中国的通识教育,需要针对中国社会、传统、时代与国情来进行,而体现当地历史与人文传统的地域文化与高校通识课程的对接就成为必然,这一对接将对双方产生积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域文化 大学 通识教育课程 对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弱势群体的高等教育权利及其实现 被引量:4
17
作者 秦苏滨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126-129,共4页
机会公平地接受高等教育,不仅是弱势群体的道德权利,也是他们的法律权利。弱势群体义务教育阶段的基本权利不平等,直接影响了他们高等教育非基本权利的获取,而高考录取对他们又没有任何补偿,这使得他们高等教育权利的实现十分困难。政... 机会公平地接受高等教育,不仅是弱势群体的道德权利,也是他们的法律权利。弱势群体义务教育阶段的基本权利不平等,直接影响了他们高等教育非基本权利的获取,而高考录取对他们又没有任何补偿,这使得他们高等教育权利的实现十分困难。政府作为与公民教育权相对应的义务主体,应牢固树立义务意识,贯彻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方针,高考录取实行倾斜政策,建立、完善教育法律体系,以保障弱势群体高等教育权利的实现,推进教育公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教育权利 弱势群体 受教育权 平等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保障权之可诉性 被引量:3
18
作者 高军 白林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3期53-58,共6页
社会保障权是公民按照宪法规定享有的可以要求国家积极保障其过上享有人类尊严的基本生活的权利。作为社会权的属性决定了社会保障权应主要依靠通过立法机关积极的立法来达成,但这并不意味着完全排斥该权利的司法可救济性。承认社会保... 社会保障权是公民按照宪法规定享有的可以要求国家积极保障其过上享有人类尊严的基本生活的权利。作为社会权的属性决定了社会保障权应主要依靠通过立法机关积极的立法来达成,但这并不意味着完全排斥该权利的司法可救济性。承认社会保障权是一项权利,国家就有义务满足权利人的合法要求,保障权利人社会保障权的实现。社会保障权的可诉性具有学理上、国际法上的依据,并为一些法治国家司法实践所采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保障权 社会权 可诉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孝”与“仁”的关联维度 被引量:4
19
作者 梁徐宁 《伦理学研究》 2006年第2期46-50,共5页
在儒家的理论体系中,“孝”与“仁”之间具有深层的关联维度。“血缘亲情”是二者关联的现实起点,“人性本善”是价值基础,“能近取譬”是思维方法。“孝”与“仁”之间的层级性的差异与连续性统一,生成一种认识、价值与实践层面的必要... 在儒家的理论体系中,“孝”与“仁”之间具有深层的关联维度。“血缘亲情”是二者关联的现实起点,“人性本善”是价值基础,“能近取譬”是思维方法。“孝”与“仁”之间的层级性的差异与连续性统一,生成一种认识、价值与实践层面的必要张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爱有差等 性善论 儒家伦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梁溪诗派述论 被引量:4
20
作者 王文荣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38-142,共5页
清初,无锡地区出现了一个新的诗歌流派,即梁溪诗派,该诗派成员以顾氏、秦氏、邹氏、浦氏等文化家族为主。梁溪诗派的提出,是对梁溪诸诗人文学归属的一次定位,也是对他们诗学本质认识的一个提升。这一诗派的形成,与云门社有着密切的关系... 清初,无锡地区出现了一个新的诗歌流派,即梁溪诗派,该诗派成员以顾氏、秦氏、邹氏、浦氏等文化家族为主。梁溪诗派的提出,是对梁溪诸诗人文学归属的一次定位,也是对他们诗学本质认识的一个提升。这一诗派的形成,与云门社有着密切的关系,也与魁杰的作用以及家族因素的影响有关。梁溪诗派的诗学观,强调作诗要有真性情,不以时代区分畛域,以淡远冲融的风格为主调。认识梁溪诗派不仅对还原该诗派的风貌有着积极的意义,同时,对于认识流派与结社之关系,对于认识地域文化史、诗歌史均有着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梁溪诗派 云门社 诗歌流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