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3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医院办公室人员工作中的沟通技巧 被引量:6
1
作者 王明珠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0年第25期112-113,共2页
结合工作实际,浅谈与医院领导、同事、患者和患者家属、媒体及外界人员沟通时需掌握的技巧。有效的沟通不仅能使工作环境变得轻松愉快,在开展各项工作时,更加游刃有余,还会使医院的效益在无形中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关键词 办公室 沟通 技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老年白内障合并青光眼的疗效及并发症处理 被引量:19
2
作者 刘伟 杭春玖 +2 位作者 叶梅 朱晓宇 胡小曼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5年第12期2155-2157,共3页
目的:探讨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老年白内障合并青光眼的疗效,分析其并发症的原因并进行处理。方法:回顾分析本院35例42眼老年白内障合并青光眼手术患者应用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术的治疗过程,观察患者手术前后视力、前房深度、... 目的:探讨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老年白内障合并青光眼的疗效,分析其并发症的原因并进行处理。方法:回顾分析本院35例42眼老年白内障合并青光眼手术患者应用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术的治疗过程,观察患者手术前后视力、前房深度、眼压变化,并分析其并发症发生情况,然后进行处理。随访时间为6-18mo。结果:患者术后视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矫正视力达〈0.1者2眼(5%),0.1-0.3者18眼(43%),〉0.3者22眼(52%)。眼压由术前平均23.24±6.89mm Hg,降低为平均16.54±2.56mm Hg。患者术后前房深度均较术前加深,由术前平均1.34±0.41mm增加到术后2.81±0.53mm。并发症发生情况:角膜水肿14眼;纤维素样渗出2眼;前房出血2眼;浅前房、低眼压1眼;后囊混浊2眼;术后高眼压3眼。各并发症经过相应积极的处理后,患者均取得较满意的疗效。结论: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老年白内障合并青光眼具有损伤小、愈合快等优点,是治疗白内障合并青光眼较安全、有效的方法。但是由于青光眼患者眼前节较为狭窄,超声乳化摘除手术存在一定难度,如何有效地处理和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是手术成功的保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乳化手术 白内障合并青光眼 并发症 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同步或序贯腹腔镜内镜联合手术治疗胆囊合并胆总管结石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18
3
作者 吴健 丁岩冰 +5 位作者 邓彬 鞠泽生 李强 孙建宏 马建明 王远志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12年第11期996-999,共4页
目的探讨同步或序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联合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ndoscopic sphincterotomy,EST)治疗胆囊合并胆总管结石的疗效。方法 2009年6月~2012年2月,85例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分为同步手... 目的探讨同步或序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联合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ndoscopic sphincterotomy,EST)治疗胆囊合并胆总管结石的疗效。方法 2009年6月~2012年2月,85例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分为同步手术组42例(LC联合术中EST)和序贯手术组43例(LC联合术前EST),比较2组手术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手术成功率、术后住院时间、术后随访情况。结果 2组手术时间无明显差异[(115.3±64.8)min vs.(107.8±57.9)min,t=0.563,P=0.575]。与序贯手术组比较,同步手术组高淀粉酶血症发生率显著降低[2.4%(1/42)vs.18.6%(8/43),χ2=5.907,P=0.015],住院时间明显缩短[(5.9±1.7)d vs.(7.8±2.4)d,t=-4.203,P=0.000]。结论同步LC联合EST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术中选择性应用腹腔镜内镜会合或逆行胆管插管方案可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 胆囊结石 胆总管结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极低体重儿PICC导管定位的临床处理 被引量:45
4
作者 陈玉瑛 纪平 +3 位作者 唐玲 王晓敏 仇扬 刘顺英 《护士进修杂志》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1期2004-2005,共2页
关键词 极低体重儿 外周导人中心静脉置管(PIC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28层螺旋CT对胃间质瘤的诊断及其良恶性分析 被引量:13
5
作者 蔡玉建 谭政帅 李澄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3年第1期74-77,共4页
目的探讨128层螺旋CT对胃间质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23例胃间质瘤患者的CT资料。结果 CT平扫均呈单发软组织肿块,其中11例为恶性,肿块相对较大,密度不均匀,部分伴有囊变、坏死、钙化;12例为潜在恶性,瘤体相对... 目的探讨128层螺旋CT对胃间质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23例胃间质瘤患者的CT资料。结果 CT平扫均呈单发软组织肿块,其中11例为恶性,肿块相对较大,密度不均匀,部分伴有囊变、坏死、钙化;12例为潜在恶性,瘤体相对较小,多数密度均匀,3例病变出现钙化。CT增强后肿瘤实质部分均有较明显强化。多平面重建可清晰显示肿瘤与胃壁的关系。结论胃间质瘤的CT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128层螺旋CT扫描及多平面重建有助于胃间质瘤的定位定性诊断及其良恶性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间质瘤 胃肿瘤 病理学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晚期食管癌不同化疗方案疗效对比 被引量:9
6
作者 张正荣 袁昕 +2 位作者 殷旭东 汪竹 童建东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4年第32期42-46,F0003,共6页
目的:分析氟尿嘧啶类、紫杉类、铂类药物不同组合方案在晚期食管癌治疗中的效果及毒副作用,探讨晚期食管癌最佳药物治疗方案。方法回顾分析2009年9月-2012年5月扬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治疗的97例晚期或复发转移食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按... 目的:分析氟尿嘧啶类、紫杉类、铂类药物不同组合方案在晚期食管癌治疗中的效果及毒副作用,探讨晚期食管癌最佳药物治疗方案。方法回顾分析2009年9月-2012年5月扬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治疗的97例晚期或复发转移食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按其化疗方案进行分组,将采用氟尿嘧啶联合铂类、氟尿嘧啶类联合紫杉类、紫杉类联合铂类以及三药联合方案治疗的患者分为A(22例)、B(21例)、C(39例)、D(15例)四组,分析各组疗效及毒副作用。结果四组患者客观有效率分别为45.5%、42.9%、48.7%、53.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远期疗效分析,四组进展生存期、总生存期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尽管三药联合方案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中位无进展生存期,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一线治疗患者进行分层分析,各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化疗相关毒副作用均主要为骨髓抑制、恶心呕吐及便秘,D组腹泻和手足综合征发生例数较C组明显增加(P〈0.05)。结论氟尿嘧啶、紫杉类、铂类药物不同组合方案在晚期食管癌治疗中效果并无明显差异,化疗相关不良反应表现不同,三药联合方案毒副作用发生率较高,对体力状况评分较好患者可谨慎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癌 化学治疗 氟尿嘧啶 铂类 紫杉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 被引量:39
7
作者 朱晓宇 杭春玖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6年第11期2148-2149,共2页
目的:探讨双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双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65例70眼,术后随访3-12... 目的:探讨双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双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65例70眼,术后随访3-12mo,观察视力、眼压及并发症的发生。 结果:术后患者视力≤0.1者2眼,〉0.1-0.3者6眼,0.4-0.8者60眼,≥1.0者2眼,术后眼压在正常范围内(〈21mmHg)者69眼,1眼术后出现浅前房,经治疗改善。 结论:双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手术成功率高,疗效佳,是一种理想的手术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光眼 白内障 双切口 联合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共振区域动脉自旋标记脑灌注成像技术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0
8
作者 张勇 何玲 +2 位作者 李郑 陈晗梅 李一鸣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6年第9期1561-1564,共4页
目的初探区域动脉自旋标记(TASL)脑灌注成像技术选择性标记两侧颈内动脉及椎基底动脉的血流分布区。方法使用区域动脉自旋标记成像方法对48例患者的左右颈内动脉及椎基底动脉进行标记,得到上述不同血管的脑血流量分布图,并分析其图像质... 目的初探区域动脉自旋标记(TASL)脑灌注成像技术选择性标记两侧颈内动脉及椎基底动脉的血流分布区。方法使用区域动脉自旋标记成像方法对48例患者的左右颈内动脉及椎基底动脉进行标记,得到上述不同血管的脑血流量分布图,并分析其图像质量。结果获得颈内动脉及椎基底动脉血流分布区的同时得到脑血流分布异常、侧枝循环的血流分布区。结论区域动脉自旋标记脑灌注成像可以获得不同血管的脑血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灌注 动脉自旋标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DKK1及pCMV-HA2/DKK1重组质粒对宫颈癌细胞体外增殖作用的影响 被引量:6
9
作者 陆奎英 崔素芬 +4 位作者 徐亮 张玲玲 丁永玲 覃文新 包广宇 《临床检验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898-901,共4页
目的观察人重组DKK1和pCMV-HA2/DKK1重组质粒对体外培养宫颈癌细胞株Hela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Hela细胞,非放射性细胞增殖(MTS)法检测重组DKK1、抗DKK1抗体和人源DKK1真核表达质粒pCMV-HA2/DKK1对Hela细胞增殖作用的影响,wester... 目的观察人重组DKK1和pCMV-HA2/DKK1重组质粒对体外培养宫颈癌细胞株Hela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Hela细胞,非放射性细胞增殖(MTS)法检测重组DKK1、抗DKK1抗体和人源DKK1真核表达质粒pCMV-HA2/DKK1对Hela细胞增殖作用的影响,western blot及ELISA法检测转染pCMV-HA2/DKK1重组质粒后Hela细胞中DKK1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10,50 ng/mL的DKK1对Hela细胞有明显抑制作用(F分别为162.31,184.65,P均<0.01);抗DKK1抗体对Hela细胞的增殖影响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pCMV-HA2/DKK1重组质粒转染Hela细胞后对细胞增殖有明显抑制作用,加入抗DKK1抗体不能完全拮抗pCMV-HA2/DKK1对Hela细胞的抑制作用;pCMV-HA2/DKK1重组质粒转染Hela细胞后可检测到DKK1蛋白表达,经western blot证实为DKK1蛋白(Mr约为38 000),ELISA法结果表明,DKK1蛋白的分泌量随培养时间的延长而增加,第5天时达峰值(19.82 mg/L)。结论重组DKK1和人源DKK1真核表达质粒pCMV-HA2/DKK1可抑制Hela细胞的增殖,抗DKK1抗体可部分抵抗DKK1的抑制作用,提示DKK1在宫颈癌肿瘤发生中对肿瘤细胞具有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DKK1 真核表达质粒 pCMV-HA2/DKK1 HELA细胞 细胞增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科病房健康教育的方法改进与效果评价 被引量:11
10
作者 潘海龙 汪欣 +3 位作者 唐萍 张秋芬 陈俊 汪微 《护士进修杂志》 2013年第10期936-937,共2页
病房健康教育中常常存在着年轻护士、实习护士专业知识不足、临床经验不足、对健康教育内容掌握不熟练、教育内容不统一形式单一、护士实施健康教育的主动性差,花在健康教育上的时间少,且护士的工作量大,人力资源偏少等问题,都制约... 病房健康教育中常常存在着年轻护士、实习护士专业知识不足、临床经验不足、对健康教育内容掌握不熟练、教育内容不统一形式单一、护士实施健康教育的主动性差,花在健康教育上的时间少,且护士的工作量大,人力资源偏少等问题,都制约着健康教育质量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科病房 健康教育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适形放疗联合康莱特注射液治疗中晚期食管癌的耐受性研究 被引量:6
11
作者 汪瑞 童建东 +6 位作者 汪竹 殷旭东 袁昕 张有为 薛金俊 张正荣 夏广鑫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2年第28期56-57,共2页
目的比较中晚期食管癌患者放射治疗中联合或不联合康莱特注射液的耐受性。方法收集符合入选条件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康莱特联合放疗组(联合组)和单一放疗组(对照组),联合组使用康莱特注射液(100 mL,静滴1次/d,d1~21,4周重复),主要观测... 目的比较中晚期食管癌患者放射治疗中联合或不联合康莱特注射液的耐受性。方法收集符合入选条件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康莱特联合放疗组(联合组)和单一放疗组(对照组),联合组使用康莱特注射液(100 mL,静滴1次/d,d1~21,4周重复),主要观测指标为放射性食管炎、白细胞计数及患者KPS评分。结果联合组2、3级放射性食管炎发生率及总发生率均较低,血白细胞计数下降程度较小,且KPS评分较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维适形放疗联合康莱特注射液能提高中晚期食管癌患者耐受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癌 三维适形放疗 康莱特 耐受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胺培南-西司他丁引起肠道二重感染18例 被引量:4
12
作者 杨建国 柳健 +3 位作者 丁昌平 张敏 高文 陈宝萍 《临床荟萃》 CAS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0期942-942,共1页
关键词 肠道二重感染 药物治疗 亚胺培南 西司他丁 药物不良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小板凝血活性对预防性血小板输注的预示价值研究 被引量:5
13
作者 钱厚明 黄成垠 +1 位作者 徐士云 丁家华 《临床检验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50-52,共3页
目的探讨血小板凝血活性对预防性血小板输注的预示价值并确定血小板预防性输注的界值。方法采用活化血浆凝固时间(APCT)和血栓弹力图(TEG)检测血小板凝血活性。根据病人有无出血表现,将127例血小板计数(PLT)<50×109/L的患者分... 目的探讨血小板凝血活性对预防性血小板输注的预示价值并确定血小板预防性输注的界值。方法采用活化血浆凝固时间(APCT)和血栓弹力图(TEG)检测血小板凝血活性。根据病人有无出血表现,将127例血小板计数(PLT)<50×109/L的患者分为两组,其中出血组37例,未出血组90例。抽取4.5ml静脉血,枸橼酸钠抗凝,进行PLT、TEG、APCT测定。结果出血组和未出血组的PLT和APCT分别为(7.9±3.6)×109/L、104.0±6.1s和(23.0±10.1)×109/L、68.4±9.4s,两者均有显著差异,P<0.01;PLT和APCT呈负相关,r=-0.7613。出血组病人(n=15)TEG的MA参数值(TEG-MA)为20.5±5.3mm,低于未出血组病人(n=20)的43.4±11.0mm,有显著差异,P<0.01。以APCT≥90s为界值,其预示血小板减少所致出血的敏感性为100%,特异性为98.9%;以MA≤30mm为界值,预示敏感性为100%,特异性为95.0%;以PLT≤20×109/L为界值,敏感性为100%,特异性为56.7%。结论血小板凝血活性是预示血小板减少所致出血的良好指标,其特异性明显优于PLT。以APCT≥90s或TEG-MA≤30mm作为血小板输注的界值可有效地预防由血小板减低引起的出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凝血活性 活化血浆凝固时间 血栓弹力图 血小板减少症 血小板性输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产儿大脑中动脉血流参数与脑损伤关系的探讨 被引量:8
14
作者 孙红光 於晓平 戚庭月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09年第8期950-952,共3页
目的:探讨早产儿大脑中动脉血流参数与脑损伤的关系。方法:床旁检测72例早产儿头颅,前囟窗检测脑组织,颞窗检测脑血流,将大脑中动脉血流参数与HIEI、VH以及分级、胎龄、出生体重、Apgar评分等因素进行关系对比研究。结果:72例中脑血流... 目的:探讨早产儿大脑中动脉血流参数与脑损伤的关系。方法:床旁检测72例早产儿头颅,前囟窗检测脑组织,颞窗检测脑血流,将大脑中动脉血流参数与HIEI、VH以及分级、胎龄、出生体重、Apgar评分等因素进行关系对比研究。结果:72例中脑血流参数异常38例(52.8%);诊断IVH 53例,合并血流参数异常26例(50%);超声诊断HIE37例,合并血流参数异常36例(97.3%)。分析CT检查结果,提示HIE55例,超声30例与之相符(54.5%),均伴有血流参数异常。HIE患儿与HIE合并IVH患儿的RI明显增高(RI<0.75),与单纯IVH患儿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级IVH的RI增高,与Ⅱ级相比有统计学意义;另外,患儿的胎龄、出生体重、Apgar评分、生产方式与MCA血流动力学参数无明显相关性,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结论:MCA的RI是鉴别不同类型脑损伤的敏感指标。HIE时RI大多异常增高(≥0.75);IVH时RI可能与脑出血程度呈负相关;病理状况下患儿MCA血流参数与胎龄、出生体重等生理因素无明显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产儿 脑损伤 超声检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浅前房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14
15
作者 朱晓宇 胡小曼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08年第3期637-638,共2页
目的:探讨小梁切除术后浅前房的发生原因及处理方法。方法:对不同类型青光眼43例65眼小梁切除术后浅前房15眼进行原因分析及治疗效果观察。结果:本组43例65眼小梁切除术后发生浅前房15眼,占23%。浅前房的主要原因是术前高眼压和眼... 目的:探讨小梁切除术后浅前房的发生原因及处理方法。方法:对不同类型青光眼43例65眼小梁切除术后浅前房15眼进行原因分析及治疗效果观察。结果:本组43例65眼小梁切除术后发生浅前房15眼,占23%。浅前房的主要原因是术前高眼压和眼部炎症反应。经过保守或手术综合治疗,均在术后7~15d内前房逐渐形成,随访3~30mo,眼压控制良好,无严重并发症。结论:小梁切除术降压效果肯定,但浅前房发生率较高,应术前注意控制眼压,减轻炎症反应,手术操作准确,可减轻浅前房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前房 小梁切除术 青光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结合腹壁小切口行子宫肌壁间肌瘤切除术25例分析 被引量:6
16
作者 何佳萌 张玲玲 于克 《中国内镜杂志》 CSCD 2004年第5期65-66,共2页
目的 分析腹腔镜结合腹壁小切口行子宫肌壁间肌瘤切除术 (LAM)的手术效果 ,研讨该手术的适应证 ,评估其可行性。方法 LAM 2 5例为研究组 ,同期相等条件的腹腔镜子宫肌壁间肌瘤切除术 (LSHM ) 30例为对照组 ,LAM组改左下腹穿刺点为腹... 目的 分析腹腔镜结合腹壁小切口行子宫肌壁间肌瘤切除术 (LAM)的手术效果 ,研讨该手术的适应证 ,评估其可行性。方法 LAM 2 5例为研究组 ,同期相等条件的腹腔镜子宫肌壁间肌瘤切除术 (LSHM ) 30例为对照组 ,LAM组改左下腹穿刺点为腹中线穿刺点采用腹腔镜下部分剥离肌瘤 ,瘤体牵拉至腹壁 ,延长腹中线切口至 3,4cm。直视下粉碎瘤体 ,缝合子宫创面。观察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并发症、术后病率及恢复情况 ,并进行比较。结果 LAM组手术时间为 (6 5± 2 0 )min ,LSHM组为 (10 0± 32 )min ,差异有显著性P <0 .0 0 1。LAM组出血量 (79± 32 )ml,LSHM组为 (10 1± 4 0 )ml,差异有显著性P <0 .0 5。两组无术后病率及术后排气起床均 <36h ,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LAM结合了腹腔镜手术和开腹手术的优点 ,既保留了腹腔镜手术的优点 ,又使子宫缝合达到了开腹手术的质量标准 ,是一种安全可行的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肌壁间肌瘤切除术 腹腔镜 腹壁小切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13
17
作者 范妮娜 张昕 李爱华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07年第10X期32-33,共2页
目的:对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进行评估。方法:将68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低分子肝素、肠溶阿司匹林及抗心绞痛药物,治疗组在此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即刻加用氯吡格雷300mg,以后... 目的:对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进行评估。方法:将68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低分子肝素、肠溶阿司匹林及抗心绞痛药物,治疗组在此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即刻加用氯吡格雷300mg,以后75mg/d,连续4周。观察两组对心绞痛的疗效,监测出、凝血指标,并评价其安全性。结果:治疗组能明显减少心绞痛的发作频率(P<0.01),改善临床症状,对改善心电图缺血性ST段压低明显低于对照组,且对出、凝血指标影响不大(P>0.05)。结论: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效果显著,而且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吡格雷 不稳定型心绞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腹、经阴道与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的比较分析 被引量:18
18
作者 张立英 张玲玲 《中国内镜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624-626,共3页
目的比较经腹、经阴道和腹腔镜下3种子宫肌瘤剔除术的特点,指导临床术式的选择。方法比较经腹子宫肌瘤剔除术147例(开腹组)、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128例(腹腔镜组)和经阴道子宫肌瘤剔除术86例(阴式组)3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 目的比较经腹、经阴道和腹腔镜下3种子宫肌瘤剔除术的特点,指导临床术式的选择。方法比较经腹子宫肌瘤剔除术147例(开腹组)、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128例(腹腔镜组)和经阴道子宫肌瘤剔除术86例(阴式组)3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体温恢复正常时间、术后排气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结果阴式组手术时间最短,为(58.6±10.7)min,开腹组手术时间(87.9±21.4)min与腹腔镜组(96.7±26.2)min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中出血量阴式组最少,为(51.9±16.7)mL,腹腔镜组次之,为(102.4±34.7)mL,均少于开腹组(153.6±56.6)mL(P<0.05);术后体温恢复正常时间阴式组(66.2±17.8)h,与腹腔镜组(65.8±19.2)h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均短于开腹组(93.2±24.3)h(P<0.05);术后排气时间阴式组最短,为(19.7±7.5)h,腹腔镜组次之,为(24.3±6.9)h,均短于开腹组(31.6±7.4)h;术后住院时间阴式组(5.8±1.6)d与腹腔镜组(6.1±1.7)d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均短于开腹手术组(8.3±2.1)d(P<0.05)。结论腹腔镜下和经阴道子宫肌瘤剔除术与经腹子宫肌瘤剔除术相比具有创伤小、术中出血少、术后恢复快及住院时间短等优点。但3种术式特点和适应证不同,不能完全互相替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肌瘤剔除术 腹腔镜 开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影响急性有机磷中毒中间期肌无力综合征呼吸机成功脱机的相关因素探讨 被引量:3
19
作者 赵翔宇 殷安康 +2 位作者 王逸 刘涵 郭明 《安徽医学》 2015年第10期1239-1241,共3页
目的探讨呼吸机治疗急性有机磷中毒中间期肌无力综合征影响成功脱机的相关因素,为临床脱机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扬州市第-人民医院2005 年1 月~2015 年1 月90 例呼吸机治疗急性有机磷中毒中间期肌无力综合征患者临床资料,并依据是... 目的探讨呼吸机治疗急性有机磷中毒中间期肌无力综合征影响成功脱机的相关因素,为临床脱机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扬州市第-人民医院2005 年1 月~2015 年1 月90 例呼吸机治疗急性有机磷中毒中间期肌无力综合征患者临床资料,并依据是否成功脱机分为成功组与失败组,并分析影响成功脱机的相关因素.结果两组中毒到抢救时间、APCHEⅡ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成功组与失败组白细胞(WBC)计数、胆碱酯酶(ChE)、肌酸激酶(CK)及同工酶(CK-MB)、氯解磷定平均用量和阿托品用量以及血液灌流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ChE 〉60.0% 正常值、CK 〉174.0 mmol/ L 和未积极进行血液灌流是影响成功脱机的危险因素.结论呼吸机治疗急性有机磷中毒中间期肌无力综合征患者,治疗前APCHEⅡ评分低利于脱机,且积极的血液灌流可以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有机磷中毒 中间期肌无力综合征 呼吸机 成功脱机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延续性护理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支架术后患者健康自我管理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9
20
作者 胡兰英 王顺娣 周艳 《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 2016年第11期23-25,共3页
目的探讨延续性护理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冠脉支架植入术后患者健康自我管理能力的影响。方法 126例急性心肌梗死冠脉支架植入术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61例和对照组6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出院前康复指导,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开展延续性护... 目的探讨延续性护理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冠脉支架植入术后患者健康自我管理能力的影响。方法 126例急性心肌梗死冠脉支架植入术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61例和对照组6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出院前康复指导,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开展延续性护理干预,观察2组出院时、出院后半年和出院后1年健康自我管理能力,记录2组出院后1年生理指标控制、心血管事件发生和再住院情况。结果观察组出院后1年成年人健康自我管理能力测评量表(AHSMSRS)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出院后1年血脂、血压、血糖有效控制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出院后1年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和再住院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延续性护理能有效提高急性心肌梗死冠脉支架植入患者出院患者健康自我管理能力,对稳定病情具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续性护理 急性心肌梗死 自我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