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0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烟农19号小麦新品种在江苏徐淮地区的性状表现及主要栽培技术 被引量:1
1
作者 李筠 王学勇 +1 位作者 钱久武 梁长东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1期96-96,共1页
关键词 烟农19号 小麦 新品种 江苏 徐淮地区 性状表现 栽培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苏徐淮地区樱桃主要病虫害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 被引量:1
2
作者 曹秀芹 李馨宇 宋维春 《江苏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60-62,共3页
关键词 樱桃 病虫害 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烟农19号小麦在江苏徐淮地区的表现及栽培技术
3
作者 李筠 王学勇 +1 位作者 钱久武 梁长东 《中国种业》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41-41,共1页
关键词 烟农19号 小麦 江苏 徐淮地区 栽培技术 性状表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苏省连云港市食用菌生产现状及发展对策 被引量:6
4
作者 李冠喜 葛雄灿 魏良志 《江苏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601-603,共3页
介绍了江苏省连云港市食用菌的生产特点,分析连云港市食用菌生产的有利因素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发展食用菌产业的思路和对策,其重点是加强政府的领导与引导,大力引进专业人才,实施科技兴菌。
关键词 江苏连云港 食用菌 生产现状 存在的问题 发展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苏省葱蒜类蔬菜产业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
5
作者 史新敏 杨海峰 +4 位作者 赵永强 陆信娟 刘灿玉 樊继德 杨峰 《长江蔬菜》 2024年第4期24-26,共3页
葱蒜类蔬菜是江苏省蔬菜产业中规模最大的调味品蔬菜产业,从种植种类、种植面积、种植模式和品种类型4个方面进行产业发展现状概述,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和目前技术需求情况,并针对省级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管理与运行提出对策及建议。
关键词 江苏省 葱蒜类蔬菜 产业现状 问题与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EMS诱变育种研究进展及其在连云港的应用 被引量:5
6
作者 任立凯 王龙 +3 位作者 李强 孙中伟 王康君 刘艳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80-82,共3页
简述了EMS(甲基磺酸乙酯)诱变育种技术的原理、特点及在小麦诱变育种上的研究进展,介绍了小麦EMS诱变育种技术在连云港地区的应用成果。
关键词 EMS 化学诱变 小麦育种 研究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苏省淮北地区小麦育种进展与发展趋势分析 被引量:10
7
作者 李筠 冷苏凤 +3 位作者 马继胜 王龙 任立凯 李强 《江苏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11-114,共4页
利用1983—2009年江苏省审定的淮北地区小麦品种区域试验产量及其他相关数据,介绍该地区近27年来小麦育种进展,并提出今后的发展策略,为该地区小麦育种及栽培技术研究提供理论指导。结果表明:(1)江苏淮北地区小麦区域试验年平均产量从1... 利用1983—2009年江苏省审定的淮北地区小麦品种区域试验产量及其他相关数据,介绍该地区近27年来小麦育种进展,并提出今后的发展策略,为该地区小麦育种及栽培技术研究提供理论指导。结果表明:(1)江苏淮北地区小麦区域试验年平均产量从1983—1986年的6 432.0 kg/hm2,上升到2005—2009年的7 755.65 kg/hm2,年均递增49.02 kg/hm2,年均递增率0.82%。(2)27年来产量三要素变化情况包括,单位面积穗数由648.75万穗/hm2下降至581.28万穗/hm2,每穗粒数由30.75粒提高到33.39粒,千粒重由37.50 g提高到42.85 g。三要素变化提高产量的作用强弱依次为:穗粒数>千粒重>穗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淮北地区 小麦育种 现状 发展趋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苏省小麦育种及诱变育种技术的研究进展与展望 被引量:6
8
作者 王龙 任立凯 +2 位作者 李强 孙中伟 王康君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60-62,68,共4页
江苏省是全国小麦主产区之一,小麦育种工作亦是成绩显著。诱变技术因能有效地创造自然界未有的种质资源,在作物育种工作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近年来,江苏省在农作物诱变育种研究工作方面取得了较大成就。本文综述了江苏省小麦育种... 江苏省是全国小麦主产区之一,小麦育种工作亦是成绩显著。诱变技术因能有效地创造自然界未有的种质资源,在作物育种工作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近年来,江苏省在农作物诱变育种研究工作方面取得了较大成就。本文综述了江苏省小麦育种工作的研究现状及诱变育种技术的研究进展,并对加强江苏省小麦诱变育种的研究提出了几点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苏省 小麦育种 诱变技术 进展 展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连云港地区高产优质大白菜引种观察试验 被引量:1
9
作者 薛萍 宁宇 +4 位作者 杨海峰 陈振泰 潘美红 罗志丹 杨和川 《长江蔬菜》 2014年第8期28-30,共3页
为筛选出适合连云港地区种植的高产优质大白菜品种,丰富当地大白菜市场,对引进的8个大白菜品种进行了引种观察试验,从物候期、植物学性状和产量等方面对其比较评价。试验结果表明,新丰和新早56田间栽培整齐度高、长势旺、结球紧实、产量... 为筛选出适合连云港地区种植的高产优质大白菜品种,丰富当地大白菜市场,对引进的8个大白菜品种进行了引种观察试验,从物候期、植物学性状和产量等方面对其比较评价。试验结果表明,新丰和新早56田间栽培整齐度高、长势旺、结球紧实、产量高,可分别作为长筒形和卵圆形大白菜示范品种在连云港地区推广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白菜 引种观察 性状比较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西南地区粳稻品种抽穗期的遗传分析 被引量:9
10
作者 周振玲 魏祥进 +4 位作者 江玲 刘凯 徐大勇 翟虎渠 万建民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67-276,共10页
设置长日高温、长日低温、短日高温和短日低温4组环境,对我国西南地区26份主栽粳稻品种的感光性、感温性及基本营养生长性进行了分析。西南地区各粳稻品种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感光性和感温性,基本营养生长性整体表现适中,品种间也存在着一... 设置长日高温、长日低温、短日高温和短日低温4组环境,对我国西南地区26份主栽粳稻品种的感光性、感温性及基本营养生长性进行了分析。西南地区各粳稻品种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感光性和感温性,基本营养生长性整体表现适中,品种间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回归分析发现,抽穗期长短与品种的感光性呈显著相关,感光性是影响西南地区粳稻品种抽穗期长短的主要因素。以一套抽穗期主基因近等基因系以及2个QTL近等基因系为测验品种分析26份粳稻品种的抽穗期基因型。结果表明,西南地区粳稻品种携带有显性早熟等位基因Ef-1或Ef-1t,多数品种在E1位点都携带主效显性感光等位基因E1或感光性比E1稍差的E1t;在Se-1位点,大部分品种携带非感光等位基因Se-1e;另外,有22个品种还携带可部分抑制Se-1、E1表达的隐性感光抑制因子hd2。进一步明确了我国西南地区粳稻品种的抽穗期基因型,揭示了该地区粳稻品种具有不同程度感光性、感温性和适中基本营养生长性的遗传基础,为该地区粳稻品种的选育和推广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抽穗期 遗传分析 感光性 感温性 基本营养生长性 西南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豆天蛾江苏种群滞育期间营养物质及激素变化规律 被引量:3
11
作者 郭明明 陆明星 +3 位作者 赵雪君 李晓峰 陈凤 樊继伟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11-216,共6页
【目的】研究豆天蛾(Clanis bilineata tsingtauica Mell)滞育前后体内可溶性蛋白、糖类、脂肪酸等营养物质及滞育激素的变化规律,探索豆天蛾滞育的生理调控机制。【方法】以豆天蛾江苏种群的老熟幼虫作为供试虫源,分别在滞育前期、滞... 【目的】研究豆天蛾(Clanis bilineata tsingtauica Mell)滞育前后体内可溶性蛋白、糖类、脂肪酸等营养物质及滞育激素的变化规律,探索豆天蛾滞育的生理调控机制。【方法】以豆天蛾江苏种群的老熟幼虫作为供试虫源,分别在滞育前期、滞育期和滞育解除后3个不同时期测定幼虫体内可溶性蛋白、糖类、脂肪酸等营养物质含量及滞育相关激素水平。【结果】随着豆天蛾滞育进程推进,体内糖原含量不断降低,在滞育解除后差异达到显著水平(P<0.05);而豆天蛾体内的单糖和可溶性蛋白及脂肪酸含量呈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均在滞育期降到最低,其中可溶性蛋白含量在滞育前期、滞育期和滞育解除后3个不同时期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滞育解除后,豆天蛾体内的脂肪酸中的棕榈酸和豆蔻酸含量增长速率最快,亚麻酸和棕榈酸含量最高,均超过9000μg/g。此外,豆天蛾体内保幼激素(JH)和蜕皮激素(MH)在不同滞育时期也有一定变化,随着滞育进程的推进,JH滴度逐渐降低,而MH滴度则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但始终维持在较高水平。【结论】豆天蛾滞育形成过程中,体内营养物质不断被消耗,MH大量增加,同时JH合成减少;滞育解除后,豆天蛾生命活动所需的营养物质含量也随之升高,MH在滞育解除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豆天蛾完成蜕皮,顺利进入下一个虫态提供了良好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豆天蛾 种群 滞育时期 营养物质 激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红掌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6
12
作者 杜平 邵小斌 《江苏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325-327,共3页
红掌是目前国际市场上最为流行的一种名贵花卉,有着极高的观赏价值和经济价值。阐述了近年来我国在红掌遗传育种、组培繁殖及栽培技术等方面的有关研究进展,旨在为红掌的研究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 红掌 遗传育种 组织培养 栽培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苏省葱蒜类蔬菜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建议 被引量:9
13
作者 樊继德 陆信娟 +4 位作者 刘灿玉 赵永强 张碧薇 杨海峰 杨峰 《长江蔬菜》 2020年第8期24-26,共3页
葱蒜类蔬菜是江苏省重要的出口创汇蔬菜,为进一步推动产业发展,从种植规模、技术、品牌创建及科技支撑等方面阐述了江苏省葱蒜类蔬菜产业现状,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资源创新应用、绿色生产技术创新、标准化体系建设和精深加工等方面... 葱蒜类蔬菜是江苏省重要的出口创汇蔬菜,为进一步推动产业发展,从种植规模、技术、品牌创建及科技支撑等方面阐述了江苏省葱蒜类蔬菜产业现状,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资源创新应用、绿色生产技术创新、标准化体系建设和精深加工等方面提出对策与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苏省 葱蒜类蔬菜 产业现状 对策建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连云港市乡村旅游与农村经济发展互动机制 被引量:4
14
作者 闫伟红 李冠喜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456-458,共3页
从定性、定量2个角度研究了连云港市乡村旅游和农村经济发展的互动机制,论证了乡村旅游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村经济发展促进乡村旅游的可行性。为了使乡村旅游与农村经济发展实现相互促进并呈现良性循环,结合实际提出3个方面的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 乡村旅游 农村经济 互促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淮稻区水稻直播研究进展及育种策略探讨 被引量:6
15
作者 王宝祥 卢百关 +1 位作者 潘启明 徐大勇 《北方农业学报》 2017年第5期1-5,共5页
近年来,黄淮稻区稻作方式呈现多元化发展方式,主要包括机插、手插和直播等,直播稻面积上升明显,但是直播稻的种植安全备受关注。文章回顾了黄淮稻区发展水稻直播的优势与不足、影响直播稻种植的重要农艺性状研究和黄淮稻区直播稻关键栽... 近年来,黄淮稻区稻作方式呈现多元化发展方式,主要包括机插、手插和直播等,直播稻面积上升明显,但是直播稻的种植安全备受关注。文章回顾了黄淮稻区发展水稻直播的优势与不足、影响直播稻种植的重要农艺性状研究和黄淮稻区直播稻关键栽培技术研究进展,提出黄淮稻区直播稻育种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播稻 黄淮稻区 育种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豆天蛾滞育研究进展及展望 被引量:2
16
作者 郭明明 李晓峰 +2 位作者 樊继伟 邓盼 陈凤 《南方农业》 2021年第16期89-93,共5页
豆天蛾的滞育虫态是老熟幼虫,通过滞育可使其生长发育与适宜季节环境实现同步,进而抵御不利环境条件,保证个体存活和种群延续。通过总结其他昆虫的滞育研究进展,了解豆天蛾滞育过程,深入探讨豆天蛾滞育研究的必要性及滞育机制,以期能实... 豆天蛾的滞育虫态是老熟幼虫,通过滞育可使其生长发育与适宜季节环境实现同步,进而抵御不利环境条件,保证个体存活和种群延续。通过总结其他昆虫的滞育研究进展,了解豆天蛾滞育过程,深入探讨豆天蛾滞育研究的必要性及滞育机制,以期能实现豆天蛾滞育诱导及滞育解除的人工干预,增加豆天蛾幼虫人工养殖代数,提高养殖效益,进而推动工厂化养殖及产业化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豆天蛾 滞育诱导 滞育解除 人工养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内质网分子伴侣BiP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7
作者 张广旭 王康君 +4 位作者 孙中伟 郭明明 李强 陈凤 樊继伟 《安徽农学通报》 2020年第19期22-24,64,共4页
植物内质网分子伴侣BiP是一类重要的功能蛋白,在内质网中发挥着重要功能,不仅参与内质网腔中的蛋白合成,而且也与内质网未折叠蛋白反应UPR相关,并在此反应中扮演重要角色。近年来,植物内质网伴侣分子BiP研究取得较大进展。该文对BIP的... 植物内质网分子伴侣BiP是一类重要的功能蛋白,在内质网中发挥着重要功能,不仅参与内质网腔中的蛋白合成,而且也与内质网未折叠蛋白反应UPR相关,并在此反应中扮演重要角色。近年来,植物内质网伴侣分子BiP研究取得较大进展。该文对BIP的结构与功能、BiP的表达模式和调控机制以及BiP的表达水平与蛋白合成和UPR反应的关系等进行了综述,以期对植物BiP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BiP 结构与功能 表达模式 蛋白合成与UPR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连云港市水稻二化螟抗药性监测
18
作者 李馨宇 沈晋良 +3 位作者 曹明章 任立凯 孙传祥 何月平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34-237,共4页
2002~2003年用点滴法检测了江苏省连云港市的二化螟种群4龄幼虫对多种(类)药剂的抗性.结果表明,该地区二化螟对沙蚕毒素类如杀虫单的抗性水平由敏感度下降阶段向低水平抗性发展;对有机磷类如三唑磷、丙溴磷、二嗪磷等均属敏感;对苯基... 2002~2003年用点滴法检测了江苏省连云港市的二化螟种群4龄幼虫对多种(类)药剂的抗性.结果表明,该地区二化螟对沙蚕毒素类如杀虫单的抗性水平由敏感度下降阶段向低水平抗性发展;对有机磷类如三唑磷、丙溴磷、二嗪磷等均属敏感;对苯基吡唑类的氟虫腈和抗生素类的阿维菌素也属敏感.该地区二化螟种群的抗性水平低于苏南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化螟 杀虫剂 抗药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品种早世代稳定特性初步研究 被引量:4
19
作者 方兆伟 卢百关 +4 位作者 梁长东 刘汉青 任立凯 王学红 潘启民 《江苏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12-14,共3页
利用早世代稳定品种粳稻84-15与不同类型常规水稻品种进行系列杂交,F2、F3发现了不同比率的植物学特征和生物学特性完全一致的株群。用粳稻84-15的后代材料(含早稳基因)与不同遗传背景的水稻材料杂交,F2、F3同样出现稳定株群。说明粳稻8... 利用早世代稳定品种粳稻84-15与不同类型常规水稻品种进行系列杂交,F2、F3发现了不同比率的植物学特征和生物学特性完全一致的株群。用粳稻84-15的后代材料(含早稳基因)与不同遗传背景的水稻材料杂交,F2、F3同样出现稳定株群。说明粳稻84-15等品种的早世代稳定特性能够遗传,但与不同背景的亲本杂交,稳定株群出现的世代与频率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早世代稳定 遗传 株群分离 频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麦仁分离蛋白理化性质及功能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11
20
作者 温青玉 张康逸 +4 位作者 屈凌波 李天义 金先东 宋江峰 王康君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26-33,共8页
以青麦仁为原料,利用Osborne法分离提取出清蛋白、球蛋白、醇溶蛋白和谷蛋白,研究4种蛋白含量和纯度、表面微观结构、青麦仁基本成分组成、分离蛋白的分子量分布、氨基酸组成、理化性质及功能特性。结果表明:清蛋白、球蛋白、麦醇溶蛋... 以青麦仁为原料,利用Osborne法分离提取出清蛋白、球蛋白、醇溶蛋白和谷蛋白,研究4种蛋白含量和纯度、表面微观结构、青麦仁基本成分组成、分离蛋白的分子量分布、氨基酸组成、理化性质及功能特性。结果表明:清蛋白、球蛋白、麦醇溶蛋白、麦谷蛋白及其它蛋白在青麦仁分离蛋白中相对含量分别为60.1%、3.7%、2.9%、3.2%、30.1%,纯度为82.87%。清蛋白呈山脊状,表面细致多层,局部有小孔;球蛋白表面疏松,构象无规则;麦醇溶蛋白表面凸起,由结构紧密的多层片状构成;麦谷蛋白表面光滑,为多孔片状结构。青麦仁的蛋白、淀粉、脂肪、膳食纤维及灰分含量分别为11.21%、55.86%、1.15%、11.79%、1.30%;青麦仁分离蛋白SDS-PAGE凝胶电泳包含12条谱带,分子量分别为14.40、24.70、26.22、34.53、36.41、44.50、48.55、53.65、65.55、71.98、79.71、100.45 kDa;谷氨酸最高,占总氨基酸的38.3%,必需氨基酸占总氨基酸的比例为24.2%,必需氨基酸与非必需氨基酸的比值为29∶83。蛋白等电点为5.0,pH6时溶解度最低;持水性为2.02 g·g^-1,持油性为7.18 g·g^-1;蛋白浓度0.6%时,起泡性最大,泡沫稳定性最佳;浓度达到0.8%之后,蛋白的乳化性和乳化稳定性变化不大,无显著差异性(P>0.05);pH6时,起泡性最小,泡沫稳定性随pH增大先降低后开始增大;pH为6时乳化性和乳化稳定性均最差。通过对蛋白理化特性及功能特性的研究,为新型蛋白资源的开发及产业化应用提供一种新的思路和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麦仁 分离蛋白 氨基酸 理化特性 功能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