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长期施肥下甘薯产量稳定性及品质特性研究 被引量:14
1
作者 魏猛 张爱君 +3 位作者 诸葛玉平 李洪民 唐忠厚 陈晓光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588-595,共8页
以1980年建立的长期定位试验为基础,研究2002-2015年不同施肥方式对甘薯干物质积累、产量及品质特性的影响,探讨甘薯产量稳定性及品质特性对长期不同施肥方式的响应规律,为指导本区域合理施肥管理及改善农田生态系统提供依据。试验设置... 以1980年建立的长期定位试验为基础,研究2002-2015年不同施肥方式对甘薯干物质积累、产量及品质特性的影响,探讨甘薯产量稳定性及品质特性对长期不同施肥方式的响应规律,为指导本区域合理施肥管理及改善农田生态系统提供依据。试验设置不施肥(CK)、单施化肥(NPK)、单施有机肥(M)、有机无机配施(MNPK)4个处理。结果表明:与CK处理相比,施肥处理(NPK、M、MNPK)显著提高甘薯地上部分和块根干物质积累量、产量及可持续性指数,而施肥处理降低块根产量的变异系数,这说明施肥有利于改善本区域甘薯块根产量稳定性及可持续性,其中以NPK和MNPK处理效果显著。与CK处理相比,MNPK处理显著降低块根干率和糊化特性的回复值和糊化温度,显著提高块根的蛋白质及糊化特性的最高粘度值和崩解值。与NPK处理和M处理相比,MNPK处理糊化特性的最高粘度值和崩解值均有显著提高,回复值和糊化温度有显著降低。有机无机配施是甘薯高产稳产及品质提高的有效栽培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期施肥 甘薯 产量稳定性 品质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薯渣膳食纤维酶解法提取工艺研究 被引量:8
2
作者 朱红 孙健 +2 位作者 张爱君 钮福祥 徐飞 《江苏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217-220,共4页
利用α-淀粉酶、胰蛋白酶和糖化酶对甘薯渣进行酶解,提取膳食纤维,并对所得膳食纤维产品进行分析。试验结果表明,黄心甘薯是提取薯渣膳食纤维的理想材料;各种酶的最适用量分别为:α-淀粉酶1.2ml/g,胰蛋白酶0.7 ml/g,糖化酶4.0 ml/g;糖... 利用α-淀粉酶、胰蛋白酶和糖化酶对甘薯渣进行酶解,提取膳食纤维,并对所得膳食纤维产品进行分析。试验结果表明,黄心甘薯是提取薯渣膳食纤维的理想材料;各种酶的最适用量分别为:α-淀粉酶1.2ml/g,胰蛋白酶0.7 ml/g,糖化酶4.0 ml/g;糖化酶最佳酶解条件为:酶解温度60℃,时间40 min,pH值5.0;膳食纤维产品中总膳食纤维含量为81.43%,其中可溶性膳食纤维含量可达40.31%,甘薯渣膳食纤维膨胀力和持水力分别达到195 ml/g和91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薯渣 膳食纤维 酶解法提取 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薯茎叶研究与利用进展 被引量:6
3
作者 曹清河 王洁 +4 位作者 戴习彬 王远 赵凌霄 王珧 周志林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10,共10页
甘薯茎叶富含蛋白质、维生素、膳食纤维、矿物质等营养成分,具有抗氧化、调节血脂等多个保健功能,可作为叶菜、饲料来源.另外甘薯茎叶具有丰富多彩的叶色和变化多样的叶型,具有观赏和园林绿化等商业价值.甘薯茎叶研究基础较为薄弱,主要... 甘薯茎叶富含蛋白质、维生素、膳食纤维、矿物质等营养成分,具有抗氧化、调节血脂等多个保健功能,可作为叶菜、饲料来源.另外甘薯茎叶具有丰富多彩的叶色和变化多样的叶型,具有观赏和园林绿化等商业价值.甘薯茎叶研究基础较为薄弱,主要集中于营养、生理活性成分等研究,而分子遗传、加工利用等相关研究起步较晚.系统梳理了甘薯茎叶的基础研究进程,并从叶菜、观赏、食品加工、饲用等多个方面分析了甘薯茎叶的利用进展.针对研究与利用现状及存在的不足,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与展望,为后续甘薯茎叶相关研究及产业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薯茎叶 营养成分 保健功能 加工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长期施肥下潮土磷素演变及农学阈值的研究 被引量:12
4
作者 魏猛 张爱君 +2 位作者 李洪民 唐忠厚 陈晓光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2373-2377,共5页
【目的】探讨潮土有效磷的农学阈值,为潮土区科学施用磷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35年长期定位试验为研究平台,分析长期不同施肥下土壤全磷、有效磷及PAC值对8种施肥方式(CK、N、NP、NPK、M、MN、MNP、MNPK)的响应规律。【结果】经过3... 【目的】探讨潮土有效磷的农学阈值,为潮土区科学施用磷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35年长期定位试验为研究平台,分析长期不同施肥下土壤全磷、有效磷及PAC值对8种施肥方式(CK、N、NP、NPK、M、MN、MNP、MNPK)的响应规律。【结果】经过35年不同施肥,不施磷肥的处理(CK、N)土壤全磷、有效磷含量均有所下降;化学磷肥处理(NP、NPK)土壤全磷含量出现升高;单施有机磷肥处理及有机无机磷肥配施(M、MN、MNP、MNPK)土壤全磷和有效磷均有显著提高,年增加量分别为0. 007、0. 005、0. 013、0. 015 g/kg和0. 93、0. 84、1. 39、1. 24 mg/kg,其中仅MNP处理土壤PAC值提高幅度达到显著水平。【结论】通过分析小麦相对产量和土壤有效磷的变化趋势,土壤有效磷农学阈值为13. 41 mg/k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期施肥 潮土 全磷 有效磷 农学阈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InDel标记分析305份中国甘薯登记品种遗传多样性 被引量:4
5
作者 唐芬 赵路宽 +7 位作者 苏一钧 肖世卓 袁蕊 翁宗宽 戴习彬 周志林 陈艳丽 曹清河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76-585,共10页
对甘薯育成品种进行亲缘关系评价,是了解其遗传背景并有效利用种质资源的重要前提。利用本课题组前期开发的23对InDel引物对305份中国甘薯登记品种进行基因型分析,共扩增出56个条带,其中53个条带具有多态性,多态率达94.6%。多态信息量(P... 对甘薯育成品种进行亲缘关系评价,是了解其遗传背景并有效利用种质资源的重要前提。利用本课题组前期开发的23对InDel引物对305份中国甘薯登记品种进行基因型分析,共扩增出56个条带,其中53个条带具有多态性,多态率达94.6%。多态信息量(PIC)、Nei′s遗传多样性指数(H)、观测杂合度(Ho)和期望杂合度(He)的平均值分别为0.4098、0.4451、0.6003、0.4460。群体结构分析表明,群体数在K=2时ΔK达到最大值,K=4时有个小高峰;北方薯区和长江流域薯区在2个组群内均匀分布,南方薯区大部分(72.97%)汇聚在组群2。主坐标分析(PCoA)中南方薯区有部分汇聚,整体没有划分出明显的簇群。聚类结果将群体划分为4个主要类群,北方薯区和长江流域薯区的品种在类群Ⅰ、Ⅱ、Ⅲ和Ⅳ中均匀分布,南方薯区主要(77.03%)集中于类群IV,这一聚类结果与群体结构研究、主坐标分析基本一致。通过系谱分析筛选出登记品种的13个主要亲本材料,各育种单位存在重复利用亲本进行正反交培育的情况。本研究将分子标记结果与系谱信息相结合,初步表明中国甘薯登记品种的亲缘关系较近,遗传背景狭窄,为甘薯的种质创新、新品种选育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薯 登记品种 INDEL 遗传多样性 群体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施肥方式对甘薯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20
6
作者 魏猛 张爱君 +4 位作者 李洪民 诸葛玉平 唐忠厚 陈晓光 娄燕宏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17年第1期47-50,共4页
通过阐明不同施肥下甘薯光合特性及产量变化的差异,为建立合理施肥模式、促进潮土区甘薯稳产高产提供科学依据。以潮土区长期定位试验为研究平台,利用4个不同处理:不施肥(CK)、单施化肥(NPK)、单施有机肥(M)、有机无机肥配施(MNPK),分... 通过阐明不同施肥下甘薯光合特性及产量变化的差异,为建立合理施肥模式、促进潮土区甘薯稳产高产提供科学依据。以潮土区长期定位试验为研究平台,利用4个不同处理:不施肥(CK)、单施化肥(NPK)、单施有机肥(M)、有机无机肥配施(MNPK),分析甘薯光合特性及产量变化对施肥模式的响应。结果表明:与CK处理相比,施肥处理(NPK、M、MNPK)显著提高了叶绿素含量、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胞间CO2浓度,其中施肥处理中以MNPK处理效果最为显著。在产量方面,与CK相比,施肥处理均能显著提高单株结薯数、单薯重量以及块根产量,且处理NPK和MNPK的产量均显著高于M处理的,但前两者间差异不显著,这说明在施用化肥基础上增施有机肥对甘薯产量增加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肥 甘薯 光合特性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高速离心对甘薯淀粉废水理化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孙健 钮福祥 +4 位作者 岳瑞雪 张毅 徐飞 朱红 王洪云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455-457,共3页
采用超高速离心技术,研究其对甘薯淀粉废水的处理效果及理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经超高速离心处理,甘薯淀粉废水的pH值高于对照,而总固形物含量、化学需氧量(COD)低于对照;而随着处理时间延长,甘薯淀粉废水的pH值、总固形物含量和化... 采用超高速离心技术,研究其对甘薯淀粉废水的处理效果及理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经超高速离心处理,甘薯淀粉废水的pH值高于对照,而总固形物含量、化学需氧量(COD)低于对照;而随着处理时间延长,甘薯淀粉废水的pH值、总固形物含量和化学需氧量(COD)均呈现下降趋势。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离心组的总固形物含量与COD、总磷(TP)含量、pH值与COD的相关性显著;而对照的总固形物含量与pH值、COD、总氮(TN)含量、pH值与COD、TN含量的相关性显著。因此,超高速离心能够有效去除甘薯淀粉废水中部分可溶性淀粉、蛋白质、纤维素等固形物组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薯 淀粉废水 超高速离心 理化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薯Dof基因家族挖掘及表达分析 被引量:7
8
作者 靳容 蒋薇 +7 位作者 刘明 赵鹏 张强强 李铁鑫 王丹凤 范文静 张爱君 唐忠厚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608-623,共16页
单锌指蛋白超家族Dof(DNA binding with one finger)转录因子广泛参与植物的各种生命活动。以甘薯泰中6号基因组为参照挖掘得到46个甘薯Dof基因,每个家族成员均具有C2C2-Dof锌指结构,按照其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命名为IbDof1~IbDof46。该... 单锌指蛋白超家族Dof(DNA binding with one finger)转录因子广泛参与植物的各种生命活动。以甘薯泰中6号基因组为参照挖掘得到46个甘薯Dof基因,每个家族成员均具有C2C2-Dof锌指结构,按照其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命名为IbDof1~IbDof46。该基因家族可分为4个亚家族(A~D),且不同亚族的基因结构和基序的分布差异显著。基序1和基序2存在于所有亚家族中;基序5和基序9只存在于亚家族A中;基序6、基序7、基序8和基序10只存在亚家族D中。IbDof的进化极为保守,共有12对染色体复制事件和5对串联重复序列事件(IbDof2/IbDof3、IbDof12/IbDof13、IbDof9/IbDof10、IbDof28/IbDof29和IbDof32/IbDof33),分歧时间平均是3552万年前和186万年前,Ka/Ks比值范围从0.07(IbDof12/IbDof13)到0.68(IbDof6/IbDof25),且与甘薯野生近缘种Ipomoea trifida同一染色体上的Dof同源基因对有38对。组织特异性分析表明,IbDof各亚族在各个组织器官中表达强度不同,且亚族内部呈现不同的表达趋势。IbDof启动子序列中包含逆境和激素响应等相关元件,实时荧光定量PCR进一步分析表明,IDof基因受低温、干旱、高盐和H2O2等非生物胁迫诱导表达。比如大部分IbDof受低温调控表达;IbDof10和IbDof14受干旱胁迫诱导表达;IbDof2、IbDof14、IbDof37、IbDof41和IbDof43受高盐诱导表达;而IbDof8、IbDof10、IbDof25和IbDof41则受H2O2诱导表达,这说明IbDof家族成员协同控制了甘薯的生长发育及参与非生物胁迫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薯 Dof基因家族 系统进化 表达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优质鲜食及加工型甘薯新品种徐紫薯8号生产力及特性鉴定 被引量:7
9
作者 后猛 张允刚 +5 位作者 刘亚菊 王欣 唐维 闫会 马代夫 李强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21-25,共5页
【目的】为了满足市场需要和人民对食品营养保健功能的要求,江苏徐淮地区徐州农业科学研究所以徐紫薯3号为母本,万紫56为父本。【方法】采用经诱导开花、有性杂交、单系选择、多年多点鉴定的方法。【结果】选育出优质鲜食及加工型高花... 【目的】为了满足市场需要和人民对食品营养保健功能的要求,江苏徐淮地区徐州农业科学研究所以徐紫薯3号为母本,万紫56为父本。【方法】采用经诱导开花、有性杂交、单系选择、多年多点鉴定的方法。【结果】选育出优质鲜食及加工型高花青素甘薯新品种徐紫薯8号。徐紫薯8号生长稳健、净同化率高,光合产物的合成和分配效率高,鲜暮和薯干产量高,花青素含量高,食味好,加工品质高,早熟性好。【结论】该品种2018年通过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申请,登记编号为GPD甘薯(2018)320033o通过对徐紫薯8号的形态特征、品质特性、抗病能力、生产力水平和产量形成等特点进行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徐紫薯8号 高花青素含量 食用 加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薯淀粉的结构特性、物化特性及其加工应用 被引量:9
10
作者 马晨 孙健 +7 位作者 张勇跃 钮福祥 朱红 徐飞 岳瑞雪 张毅 张文婷 王洪云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21年第12期54-62,共9页
甘薯淀粉的组成、结构、糊化特性、流变特性等对淀粉及其加工制品的品质具有重要影响。本文综述了近年来甘薯淀粉的结构特性、物化特性及功能特性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分析了其在食品加工行业的应用,并对其当前存在的问题和未来的发展方向... 甘薯淀粉的组成、结构、糊化特性、流变特性等对淀粉及其加工制品的品质具有重要影响。本文综述了近年来甘薯淀粉的结构特性、物化特性及功能特性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分析了其在食品加工行业的应用,并对其当前存在的问题和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薯淀粉 结构特性 物化特性 加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漯系列甘薯品种苗期耐盐性评价 被引量:6
11
作者 王清 孟凡奇 +8 位作者 张勇跃 马春业 孙健 朱新红 秦素妍 刘勇鹏 黄大华 刘志坚 司学刚 《山东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7-24,共8页
本试验以16个漯系列甘薯品种为材料,设置3个NaCl浓度(100、150、200 mmol/L)处理,采用盆栽方式研究盐胁迫下幼苗14个农艺性状的差异,并运用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隶属函数和聚类分析方法分析各农艺性状的相关性,评价其耐盐性并进行... 本试验以16个漯系列甘薯品种为材料,设置3个NaCl浓度(100、150、200 mmol/L)处理,采用盆栽方式研究盐胁迫下幼苗14个农艺性状的差异,并运用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隶属函数和聚类分析方法分析各农艺性状的相关性,评价其耐盐性并进行聚类。结果表明:随着盐浓度增加,不同甘薯品种幼苗的盐害程度呈现不同变化,其中150 mmol/L盐胁迫下甘薯幼苗各指标与对照相比均已达到显著差异,可作为耐盐性评价的适宜盐浓度;相关性分析显示,除生长量、顶3—顶8节间总长外的12个性状指标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性;通过主成分分析,将12个单项指标的胁迫系数降维转换成4个独立的综合指标,其能反映原始信息的82.660%;在隶属函数基础上,运用聚类分析将16个甘薯品种分成4类:Ⅰ类为极耐盐品种(5个)、Ⅱ类为耐盐品种(3个)、Ⅲ类为弱耐盐品种(2个)、Ⅳ类为盐敏感品种(6个);根据D值大小筛选出3个耐盐性强的品种(漯薯11、漯苏薯17号和漯薯13号)。该研究结果丰富了耐盐甘薯种质资源,也可为甘薯苗期耐盐性评价鉴定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薯 盐胁迫 农艺性状 主成分分析 隶属函数 综合评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甘薯高效栽培模式及展望 被引量:8
12
作者 谢昊 刘亚菊 +1 位作者 张允刚 李强 《中南农业科技》 2023年第1期212-216,共5页
甘薯[Ipomoea batatas(L.)Lam.]是重要的粮食、饲料和工业原料作物。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甘薯生产国,其栽培模式具有多样化的特点。对中国甘薯的高效栽培模式进行总结,并对其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中国的甘薯栽培模式以连作和轮作为主,辅... 甘薯[Ipomoea batatas(L.)Lam.]是重要的粮食、饲料和工业原料作物。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甘薯生产国,其栽培模式具有多样化的特点。对中国甘薯的高效栽培模式进行总结,并对其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中国的甘薯栽培模式以连作和轮作为主,辅以形式多样的间作套种模式。连作和轮作模式便于田间管理,但经济效益较低;间作套种模式能充分利用土地和光温资源、提高复种指数和经济效益,但人工成本较高。各地可根据当地的土壤和气候条件、人力成本及经济目标,因地制宜地选择不同的连作、轮作或间作套种的甘薯栽培模式,或开发推广甘薯栽培新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薯[Ipomoea batatas(L.)Lam.] 栽培模式 连作 轮作 间作套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农业废弃物复配基质对草莓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7
13
作者 贾志航 冯腾腾 +6 位作者 宋庆科 魏猛 黄怀成 陈飞 赵林 张婷 陈亚成 《浙江农业科学》 2022年第1期90-93,共4页
将牛粪、蚯蚓粪、菌菇渣、稻壳和炭化稻壳等基质按不同比例复配成4种基质,通过分析基质理化性质和草莓的生长发育情况,筛选出草莓栽培最佳配方。结果表明,牛粪∶蚯蚓粪∶菌菇渣∶稻壳3∶2∶3∶2为最佳配方,其容重、孔隙度、pH值均在理... 将牛粪、蚯蚓粪、菌菇渣、稻壳和炭化稻壳等基质按不同比例复配成4种基质,通过分析基质理化性质和草莓的生长发育情况,筛选出草莓栽培最佳配方。结果表明,牛粪∶蚯蚓粪∶菌菇渣∶稻壳3∶2∶3∶2为最佳配方,其容重、孔隙度、pH值均在理想范围,水气较高;草莓株高、茎粗、叶片数、生物量、根体积、平均单果重、单株产量均不同程度高于其他3种基质,且利用农业废弃物,经济高效,在草莓基质栽培生产上具有一定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莓 基质栽培 生长发育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期施用化肥对潮土甘薯生物量累积及养分吸收的影响
14
作者 魏猛 张爱君 +2 位作者 李洪民 唐忠厚 陈晓光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18年第4期25-28,34,共5页
依托潮土区长期定位施肥试验,研究了不同化肥施用模式下甘薯生物量、养分吸收与分配的规律。结果表明:NP和NPK处理均能显著增加甘薯的蔓长、分枝数、地上部和块根生物量,以NPK处理的提升效果最为显著;甘薯地上部和块根氮、磷、钾养分的... 依托潮土区长期定位施肥试验,研究了不同化肥施用模式下甘薯生物量、养分吸收与分配的规律。结果表明:NP和NPK处理均能显著增加甘薯的蔓长、分枝数、地上部和块根生物量,以NPK处理的提升效果最为显著;甘薯地上部和块根氮、磷、钾养分的吸收量均表现为NPK>NP>N>CK;NP处理出现土壤钾素的亏缺,而N处理土壤氮盈余量最高(86.64 kg/hm^2)。因此在甘薯生产中应当重视氮磷钾肥的配合施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肥 长期施用 甘薯 生物量 养分吸收 潮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期施肥对潮土有机碳含量及小麦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7
15
作者 刘明钟 张爱君 +3 位作者 魏猛 李洪民 唐忠厚 陈晓光 《江苏农业科学》 2018年第24期88-91,共4页
以潮土长期施肥试验为研究平台,研究有机碳含量及小麦产量对8种不同施肥方式的响应,并分析产量变异系数及可持续性指数与有机碳含量的关系,为指导潮土区的合理施肥提供科学依据。结果发现,有机无机配施处理土壤有机碳平均含量增幅最大,... 以潮土长期施肥试验为研究平台,研究有机碳含量及小麦产量对8种不同施肥方式的响应,并分析产量变异系数及可持续性指数与有机碳含量的关系,为指导潮土区的合理施肥提供科学依据。结果发现,有机无机配施处理土壤有机碳平均含量增幅最大,小麦产量最高,产量稳定性最高,最为有利于保持潮土养分均衡,促进农田生产力稳定。结果表明,土壤有机碳含量与小麦产量极显著正相关(P <0. 01),小麦产量变异系数(CV)、可持续性指数(SYI)均与土壤有机碳平均含量显著相关(P <0. 05),施用有机肥提高小麦产量及其稳定性的主要原因可能是提高了土壤有机碳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期施肥 潮土 有机碳含量 小麦 产量 相关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期不同施肥对潮土微生物量碳、氮的影响 被引量:6
16
作者 魏猛 唐忠厚 +3 位作者 张爱君 赵鹏 尚晓阳 冯腾腾 《江苏农业科学》 2020年第22期307-310,共4页
为揭示不同施肥方式对潮土微生物量碳、氮含量的影响规律,依托潮土区长期定位监测试验,分析长期不同施肥条件下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含量变化特征及其与土壤有机碳含量、全氮含量、基础呼吸强度的关系。结果表明,施肥处理(NPK、M、MNPK)... 为揭示不同施肥方式对潮土微生物量碳、氮含量的影响规律,依托潮土区长期定位监测试验,分析长期不同施肥条件下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含量变化特征及其与土壤有机碳含量、全氮含量、基础呼吸强度的关系。结果表明,施肥处理(NPK、M、MNPK)均能显著提高土壤有机质、全氮、微生物量碳、微生物量氮含量及土壤基础呼吸强度。施肥处理中以MNPK处理微生物量碳、氮含量较CK处理增幅最为显著,分别达到70.65%和119.63%,显著高于NPK处理。相关分析表明,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含量与土壤有机质、全氮含量及土壤基础呼吸强度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因此,长期有机无机肥配施是提高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期施肥 土壤微生物量 潮土 土壤有机碳 全氮 基础呼吸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施用量硝酸铵肥对营养钵草莓苗生长的影响
17
作者 贾志航 宋庆科 +3 位作者 黄怀成 魏猛 赵林 张婷 《落叶果树》 2022年第2期14-17,共4页
硝酸铵是含有铵态氮和硝态氮的混态氮素肥。以圣诞红草莓苗为试材,研究了4种氮素浓度的硝酸铵对其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氮素浓度在0~25 mmol·L^(-1)范围内,草莓植株地上部形态指标,以及生物量、叶绿素含量、光合参数和硝酸还... 硝酸铵是含有铵态氮和硝态氮的混态氮素肥。以圣诞红草莓苗为试材,研究了4种氮素浓度的硝酸铵对其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氮素浓度在0~25 mmol·L^(-1)范围内,草莓植株地上部形态指标,以及生物量、叶绿素含量、光合参数和硝酸还原酶活性均随氮素浓度升高呈现先升后降趋势,氮素浓度为15 mmol·L^(-1)时,草莓苗生长量最大,生理功能较强;25 mmol·L^(-1)时,草莓苗生长量最小,生理功能最差。综合分析,以为供氮浓度为15 mmol·L^(-1)对草莓苗生长发育最为有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莓 供氮浓度 生长发育 状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