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徐紫薯8号优选栽插密度与氮钾施肥方案研究
1
作者 刘明 靳容 +5 位作者 于永超 赵鹏 张强强 朱晓亚 王静 唐忠厚 《中国土壤与肥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45-154,共10页
为筛选徐紫薯8号适宜的栽插密度和氮钾肥施用水平,选取栽插密度(D,5.25万、6.00万和6.75万株·hm^(-2))、施氮量(N,0、45、90 kg·hm^(-2))和施钾(K_(2)O)量(K,0、120、240 kg·hm^(-2))作为影响因素,设计三因素三水平正交... 为筛选徐紫薯8号适宜的栽插密度和氮钾肥施用水平,选取栽插密度(D,5.25万、6.00万和6.75万株·hm^(-2))、施氮量(N,0、45、90 kg·hm^(-2))和施钾(K_(2)O)量(K,0、120、240 kg·hm^(-2))作为影响因素,设计三因素三水平正交试验,通过极差分析、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评价不同处理组合对徐紫薯8号产量、营养品质和淀粉糊化特征的影响,以确定最佳的栽培方案。结果表明,(1)密度和钾肥水平对徐紫薯8号块根产量有显著影响,密度水平对地上部生物量和根冠比有显著影响。2022和2023年块根产量均为D3N1K3处理组最高,分别比最低组D1N1K1显著高出44.1%和28.8%。极差分析结果表明影响块根产量的3个因素主次顺序为D>K>N,最优组合为D3N2K3。(2)氮肥对淀粉、还原糖和蛋白质含量的影响最大(R值分别为24.9、15.9和9.0),密度对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最大(R=20.1)。还原糖和可溶性糖含量最高的组合为D3N1K3,多重比较与极差分析结果一致。(3)块根淀粉糊化的最高黏度、热浆黏度和冷浆黏度均在处理组D3N3K2最高(分别为6578、3252和4349 cP),而极差分析预测最高的为D3N3K3。(4)回归曲线方程显示,密度、施氮量和施钾量分别为6.75万株·hm^(-2)(D3)、48 kg·hm^(-2)(接近N2)和240 kg·hm^(-2)(K3)时,可获得最大块根产量27.07 t·hm^(-2),但营养品质和淀粉品质受到一定影响。综上,以徐紫薯8号产量为目标的最佳处理组合为密度6.75万株·hm^(-2)、N 48 kg·hm^(-2)、K_(2)O 240 kg·hm^(-2),可根据鲜食或淀粉用途对氮肥用量进行适当调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薯 密度 氮钾配比 产量 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施肥方法对甘薯根际土壤真菌群落的影响 被引量:4
2
作者 王静 袁洁 +6 位作者 王磊 张辉 唐忠厚 赵鹏 张爱君 汪吉东 张永春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876-888,共13页
【目的】真菌在根际土壤养分循环中发挥重要作用,探究磷肥施用方法对甘薯根际土壤真菌群落的影响,以减少施肥可能对甘薯根际土壤微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方法】甘薯–小麦轮作长期肥料定位试验位于江苏南京,始于2011年。2020年选择该... 【目的】真菌在根际土壤养分循环中发挥重要作用,探究磷肥施用方法对甘薯根际土壤真菌群落的影响,以减少施肥可能对甘薯根际土壤微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方法】甘薯–小麦轮作长期肥料定位试验位于江苏南京,始于2011年。2020年选择该定位试验中的3个处理:不施磷肥(NK)、单施化肥(NPK)和有机无机肥配合(NPKM),在甘薯膨大期采集储藏根与纤维根根际土壤,测定化学性质,并利用Illumina Nova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真菌群落相对丰度、群落组成与多样性,及其与根际土壤化学性质的关系。【结果】1)施肥处理改变了两类根根际土壤化学性质,储藏根和纤维根的根际土壤有机碳、溶解性有机碳、速效钾含量均表现为NPKM>NPK>NK处理,有效磷(AP)含量表现为NPK>NPKM>NK (P<0.05),同一处理两类根际间只有有效磷含量差异显著;纤维根和储藏根的根际土壤pH均以NPKM处理最高,NPK处理最低且显著低于NK处理,NPKM处理的纤维根根际pH显著高于储藏根根际0.81个单位。2) 3个施肥处理两类根系根际土壤的优势真菌类群均为子囊菌门(Ascomycota, 70.2%~77.9%)、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 5.9%~8.5%)和被孢霉门(Mortierellomycota, 1.8%~8.1%)。3个处理间储藏根根际土壤子囊菌门的相对丰度无显著差异,而NK处理纤维根根际土壤子囊菌门的相对丰度显著高于NPKM处理(P<0.05);担子菌门和被孢霉门的相对丰度在NPK和NPKM处理间以及两类根系的根际土壤间均无显著差异,而NK处理的储藏根根际土壤担子菌门和被孢霉门的相对丰度较NPK处理分别低70.4%和62.9%,较NPKM处理分别降低44.0%和151%(P<0.05)。3) NPKM和NPK处理储藏根根际特有的真菌OTUs数分别为122和113个,而NK处理为86个,远低于NPKM和NPK处理。NPKM处理纤维根根际特有的真菌OTUs数最高(160个),而NPK和NK处理分别为114和127个。NK处理的纤维根根际土壤观察到的物种数和Shannon多样性指数显著高于储藏根(P<0.05),NPKM处理两类根际的观察到的物种数和Shannon指数在3个处理中最高。拓扑网络分析表明,储藏根根际土壤真菌类群关系较纤维根根际的更为复杂,而纤维根根际土壤真菌群落具有更强的相互作用关系。冗余分析(RDA)结果表明,根际土壤有效磷、有机碳含量和pH与根际土壤真菌群落结构显著相关(P<0.05)。【结论】长期施用磷肥降低了甘薯两类根际土壤的pH,但显著提高了有机碳、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磷肥配施有机肥还避免了pH的降低,因而较单施化肥更有效地提高了根际土壤的真菌数量和多样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薯 储藏根 纤维根 根际真菌群落 长期施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肥配施生物质碳点对潮土微生物残体碳含量的影响
3
作者 王静 朱猛 +6 位作者 赵鹏 张强强 于永超 朱晓亚 刘明 靳容 唐忠厚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348-1357,共10页
为探明碳氮投入下土壤微生物残体对有机碳积累的相对贡献,采用培养试验方法探究氮肥配施生物质碳点(简称碳点)对潮土微生物残体碳含量的影响。研究设置4个处理:空白(CK)、施碳点(CDs)、施氮(N)、施氮和碳点(N+CDs)。结果表明:与CK处理相... 为探明碳氮投入下土壤微生物残体对有机碳积累的相对贡献,采用培养试验方法探究氮肥配施生物质碳点(简称碳点)对潮土微生物残体碳含量的影响。研究设置4个处理:空白(CK)、施碳点(CDs)、施氮(N)、施氮和碳点(N+CDs)。结果表明:与CK处理相比,CDs处理的无机氮(SIN)含量显著下降29.1%;与N处理比较,N+CDs处理的SIN含量显著下降32.8%,土壤脲酶和亚硝酸还原酶活性均显著下降(P<0.05)。CDs处理的土壤溶解性有机碳(DOC)含量略高于CK处理,且CDs处理改变了DOC的官能团结构;N+CDs处理的DOC含量比N处理显著提高28.8%,N+CDs也提高了DOC中胺类和芳香类化合物含量。与N处理比较,N+CDs处理的细菌残体碳(BNC)和真菌残体碳(FNC)含量显著增加29.5%和17.7%(P<0.05),且提高了土壤微生物残体对有机碳积累的相对贡献。回归分析表明,总的细菌和真菌残体碳与土壤理化性质存在相关性。通过结构方程模型进一步验证,发现DOC中的芳香族化合物是调控BNC的主要因素,FNC主要受土壤氮净硝化速率和DOC的平均分子量调控,N+CDs处理主要通过改变潮土溶解性有机碳及官能团结构和氮转化速率影响微生物残体碳积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肥 碳点 微生物残体碳 溶解性有机碳 芳香族化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