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83篇文章
< 1 2 3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农业科研单位综合竞争力提升途径探讨——以徐淮地区徐州农业科学研究所为例 被引量:3
1
作者 孙近友 张梅 付长亮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691-699,共9页
以徐州农业科学研究所10年发展实践为例,阐述了改革运行机制,实现跨越发展的新成绩,陈述了调优专业结构、提升创新能级的主要做法,明确了在新形势下农业科技创新所面临的机遇挑战,提出了加大科研投入、营造良好科研环境的发展对策。
关键词 农业科研单位 综合竞争力 科技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徐州地区早熟桃优质关键栽培技术
2
作者 赵林 石梦云 +2 位作者 张文杰 张婷 张伟 《烟台果树》 2025年第3期56-57,共2页
本文对徐州地区早熟桃优质关键栽培技术进行了总结,主要包括建园地选择与规划、区域品种选择、土壤改良、起垄、树形选择、花果管理、肥水管理及主要病虫害防治等关键栽培技术,以期为本区域早熟桃优质生产提供参考。
关键词 早熟桃 优质 栽培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苏省徐州地区重要出口蔬菜牛蒡研究现状 被引量:6
3
作者 冯营 胡新燕 +1 位作者 孙亚伟 李卫华 《园艺与种苗》 CAS 2015年第8期25-27,共3页
从介绍牛蒡的特征特性出发,了解了牛蒡的利用和种植价值,综述了目前牛蒡种植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 牛蒡 特征特性 价值 种植 现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徐淮地区潮土环境下玉米养分利用研究
4
作者 耿晓月 赵平 +5 位作者 王维 董韦 苏涵 张巧凤 侯会 徐振 《浙江农业科学》 2024年第12期2845-2850,共6页
为探究潮土环境下玉米对氮、磷、钾肥的利用率,本项目研究了当地主栽玉米品种金玉168在8种施肥措施处理下的养分利用情况及产量品质表现。结果表明,与常规施肥相比,常规施肥无氮处理显著降低玉米籽粒、秸秆和土壤中总氮含量,常规施肥无... 为探究潮土环境下玉米对氮、磷、钾肥的利用率,本项目研究了当地主栽玉米品种金玉168在8种施肥措施处理下的养分利用情况及产量品质表现。结果表明,与常规施肥相比,常规施肥无氮处理显著降低玉米籽粒、秸秆和土壤中总氮含量,常规施肥无磷处理显著降低玉米籽粒、秸秆和土壤中总磷含量,常规施肥无钾处理显著降低玉米籽粒、秸秆和土壤中钾含量,氮磷钾肥的缺失降低玉米籽粒和秸秆产量。与常规施肥相比,配方施肥玉米的籽粒产量提高0.78%,秸秆产量提高4.78%。配方施肥处理磷、钾肥的利用率比常规施肥处理分别提高了17.32、13.28百分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潮土 常规施肥 配方施肥 氮磷钾肥利用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科研项目经费财务管理的现状与发展对策——以江苏省农业科学院为例 被引量:21
5
作者 陆学文 顾军 +6 位作者 何守才 谭长容 孙晓丽 冯玲秀 黄凌云 夏秋 宋雯雯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1-5,共5页
加强科研项目经费财务管理,提高科研实施效率及成果产出,对把握机遇,提升农业科研院所的综合实力和影响力,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以江苏省农业科学院为例,介绍了科研项目经费管理的环境和现状,分析了科研项目经费管理存在的问题,... 加强科研项目经费财务管理,提高科研实施效率及成果产出,对把握机遇,提升农业科研院所的综合实力和影响力,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以江苏省农业科学院为例,介绍了科研项目经费管理的环境和现状,分析了科研项目经费管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强科研项目经费管理的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研经费 环境和现状 问题分析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苏淮北地区水稻不同种植方式下光合物质生产的研究 被引量:6
6
作者 丁震乾 孙克新 +3 位作者 常勇 周兴根 黄忠勤 王波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62-66,共5页
以江苏省苏北、苏中地区主推的4个中粳水稻品种为试验材料,设置直播、机插、手栽共12个处理,于2012年在江苏省连云港市东海县平明试验基地研究不同种植方式下水稻的光合物质生产及产量特征。主要结果表明:不同种植方式下水稻群体干物质... 以江苏省苏北、苏中地区主推的4个中粳水稻品种为试验材料,设置直播、机插、手栽共12个处理,于2012年在江苏省连云港市东海县平明试验基地研究不同种植方式下水稻的光合物质生产及产量特征。主要结果表明:不同种植方式下水稻群体干物质质量在拔节前无明显差异,拔节后基本为手栽最大,机插次之,直播最小,并随生育进程的推进,差异越来越大;单茎干物质质量在整个生育期都是手栽最大,直播最小。在光合生产上,拔节前不同种植方式的水稻叶面积指数相当,光合势表现为手栽、机插、直播依次降低,群体生长率和净同化率依次提高;拔节至抽穗期,光合势也是依次降低,群体生长率和净同化率差异较小;抽穗期不同种植方式的水稻有效叶面积率间没有明显差异,而高效叶面积率表现为手栽极显著高于机插,机插极显著高于直播;抽穗以后,叶面积指数、光合势、群体生长率、净同化率均表现为手栽最大,直播最小;不同种植方式下水稻产量差异极显著,手栽最高,机插次之,直播最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种植方式 光合物质生产 产量 群体生长率 净同化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徐淮地区双膜花生的生育特点及主要栽培技术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张祖明 路兆英 +3 位作者 王宗标 孙石 王幸 蒋伟 《江苏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33-35,46,共4页
双膜花生是徐淮地区近几年发展起来的一种花生种植新方式,它具有鲜果上市早、种植效益高的优点。研究表明,与常规地膜花生相比,双膜花生因其生长季节处于早春气候不稳定期,表现出单株自动调节能力差,个体发育小,开花结果少,鲜果... 双膜花生是徐淮地区近几年发展起来的一种花生种植新方式,它具有鲜果上市早、种植效益高的优点。研究表明,与常规地膜花生相比,双膜花生因其生长季节处于早春气候不稳定期,表现出单株自动调节能力差,个体发育小,开花结果少,鲜果产量低的生育特点。栽培上要采取适期早播,提高播种质量,增加种植密度等措施,加强开孔理苗,防虫浇水,尤其是拱棚的通风降温,练苗揭膜等田间管理,并视市场行情适时收获,才能进一步获得双膜花生的高产高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 双膜覆盖 生育特点 栽培技术 徐淮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苏徐淮地区春播马铃薯品种(系)引进及比较试验 被引量:4
8
作者 赵明明 孙亚伟 +3 位作者 胡新燕 陈晓光 李可 李卫华 《中国马铃薯》 2021年第2期127-133,共7页
江苏徐淮地区马铃薯品种种植结构单一,品种退化严重,导致病害加剧、产量及品质下降,严重制约了当地马铃薯产业发展,引进并筛选适宜当地栽种的高产、优质、抗病马铃薯新品种迫在眉睫。对新选育的4个马铃薯品种(系)进行了连续2年的比较试... 江苏徐淮地区马铃薯品种种植结构单一,品种退化严重,导致病害加剧、产量及品质下降,严重制约了当地马铃薯产业发展,引进并筛选适宜当地栽种的高产、优质、抗病马铃薯新品种迫在眉睫。对新选育的4个马铃薯品种(系)进行了连续2年的比较试验,以‘中薯3号’为对照,对参试品种(系)生育期、植株性状、丰产性和抗病性等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中薯215’高产且稳产,生育期短,商品薯性高,晚疫病、早疫病抗性较强,适宜江苏徐淮地区推广种植;‘中薯148’产量较高,生育期较短,商品薯性较高,晚疫病抗性强,适宜江苏徐淮地区种植,但稳产性还需进一步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 品种 比较试验 江苏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徐州市现代农业规模经营及对策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孙近友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387-1393,共7页
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向规模经营转变,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城乡统筹发展、加快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必然趋势和客观要求。近年来,徐州市作为江苏现代农业规模经营发展最好的地区,根据农村实际,通过规范土地流转,实现农业规模经营,发展规... 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向规模经营转变,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城乡统筹发展、加快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必然趋势和客观要求。近年来,徐州市作为江苏现代农业规模经营发展最好的地区,根据农村实际,通过规范土地流转,实现农业规模经营,发展规模经营效益型农业,推动了农业产业逐渐向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生产方向发展。本文通过对徐州市农业规模经营发展现状、时代特点、典型经验、突出问题的分析与研究,为今后走出一条发展农业规模经营、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道路提出针对性探索与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徐州市 现代农业 规模经营 问题思考 对策建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薯抗病基因及其功能的研究进展
10
作者 杨冬静 高方园 +5 位作者 马居奎 唐伟 陈晶伟 梁昭 张成玲 孙厚俊 《江苏农业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021-1030,共10页
甘薯是重要的粮食、饲料和能源作物,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甘薯种植国,甘薯在中国国民经济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近年来随着气候变化和种薯、种苗地频繁调运,甘薯病害发生日趋严重,新病害不断产生,严重影响甘薯的产量和品质,制约了中国甘... 甘薯是重要的粮食、饲料和能源作物,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甘薯种植国,甘薯在中国国民经济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近年来随着气候变化和种薯、种苗地频繁调运,甘薯病害发生日趋严重,新病害不断产生,严重影响甘薯的产量和品质,制约了中国甘薯产业的健康发展。分子生物技术的快速发展给甘薯抗病分子育种研究提供了新的技术支撑和研究思路。本文主要从甘薯抗真菌病、抗细菌病、抗线虫病以及抗病毒病相关基因等方面概述了近年来甘薯抗病相关基因及其功能的研究进展,为甘薯抗病基因的进一步研究和抗病分子育种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薯 基因克隆 真菌 细菌 线虫 基因功能 抗病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苏淮北地区小麦穗发芽抗性鉴定及其等位基因检测 被引量:1
11
作者 朱雪成 马红勃 +8 位作者 张娜 刘静 王静 冯国华 张会云 易媛 刘立伟 刘浩 刘东涛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87-693,共7页
为了解江苏淮北地区小麦品种穗发芽抗性以及相关基因的分布,以该地区近20年通过审定的44份小麦品种作为材料,采用整穗发芽和籽粒发芽两种方法鉴定其穗发芽抗性;利用分子标记对主要穗发芽抗性相关基因TaVp-1B、TaMFT-3A、TaMKK3-A、TaPM1... 为了解江苏淮北地区小麦品种穗发芽抗性以及相关基因的分布,以该地区近20年通过审定的44份小麦品种作为材料,采用整穗发芽和籽粒发芽两种方法鉴定其穗发芽抗性;利用分子标记对主要穗发芽抗性相关基因TaVp-1B、TaMFT-3A、TaMKK3-A、TaPM19-A1、Tamyb10-D1和TaDFR-B进行检测,并结合其表型分析不同抗性基因的效应。结果显示,44份品种的SGR(整穗发芽率)均值为52.5%,变化范围为10.5%~88.8%;GI(发芽指数)均值为53.9%,变化范围为12.4%~96.7%;有7份品种的SGR和GI值达到了中抗水平,可以作为抗穗发芽种质资源;未发现高抗品种。在6个与穗发芽抗性相关的基因中,TaDFR-Bb分布频率最高,达到95.5%,其余基因依次为TaMFT-3Aa(68.2%)、TaVp-1Bc(50.0%)、TaMKK3-Ac(25.0%)、TaPM19-A1a(13.6%)、Tamyb10-D1b(0)。与表型结合分析发现,只有TaMFT-3Aa和TaMKK3-Ac与穗发芽抗性显著相关,TaVp-1Bc和TaPM19-A1a与表型相关性不显著。因此,在抗穗发芽育种过程中,可以结合分子标记对TaMFT-3Aa和TaMKK3-Ac基因进行筛选并加以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穗发芽 分子标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播期对江苏徐州地区冬小麦土壤水分、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3
12
作者 李轲 张利华 +2 位作者 吴世明 张仁祖 张会云 《江苏农业科学》 2020年第15期125-131,共7页
以徐麦33号为材料,于2017年10月—2018年6月在徐州农业科学研究所试验场内进行冬小麦分期播种试验,播期为10月10日、10月20日、10月30日和11月9日,研究不同播期条件下土壤水分和产量的差异。研究结果,适当推迟播期有利于改善0~30 cm土... 以徐麦33号为材料,于2017年10月—2018年6月在徐州农业科学研究所试验场内进行冬小麦分期播种试验,播期为10月10日、10月20日、10月30日和11月9日,研究不同播期条件下土壤水分和产量的差异。研究结果,适当推迟播期有利于改善0~30 cm土壤墒情,在小麦生育后期尤为明显,但对30~50 cm土壤墒情无明显影响。推迟播期对小麦叶面积指数和干物质累积均有较为明显的抑制作用,产量随播期的推迟而递减,播期为10月10日与10月20日、10月30日、11月9日播种的比较产量分别降低9.7%、18.0%、26.1%。但从水分利用效率方面来看,10月20日播种比10月10日播种提高了1.5%,比其他2个播期则分别降低9.0%和17.0%。结果表明,适当推迟播期有利于改善土壤墒情,提高冬小麦水分利用效率,但过晚播种不仅降低产量,水分利用效率也随之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播期 土壤水分 干物质 水分利用效率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薯不同等级脱毒苗的光合特性、产量和品质比较研究
13
作者 袁蕊 王洁 +4 位作者 戴习彬 孙书军 赵冬兰 周志林 曹清河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132-1141,共10页
由组培驯化苗或原原种苗直接繁育大田种苗的甘薯脱毒苗生产技术已成为一种新的推广应用技术。为探明不同品种甘薯组培驯化苗和原原种苗的大田长势、产量和品质的差异,本研究以红瑶、鸣门金时、高系14、胜利百号、玛莎莉、烟薯25、普薯3... 由组培驯化苗或原原种苗直接繁育大田种苗的甘薯脱毒苗生产技术已成为一种新的推广应用技术。为探明不同品种甘薯组培驯化苗和原原种苗的大田长势、产量和品质的差异,本研究以红瑶、鸣门金时、高系14、胜利百号、玛莎莉、烟薯25、普薯32、济薯26、商薯19、金海美秀、蓉粉一号、宁紫薯4号共12个品种的组培驯化苗和原原种苗为试验材料,测定光合指标等数据,并利用方差分析、主成分分析和相关性分析比较光合特性、产量和品质差异。结果表明:(1)光合特性方面,鸣门金时、胜利百号、宁紫薯4号和普薯32组培驯化苗的光合作用和光合色素含量均显著高于相应原原种苗,而商薯19组培驯化苗显著低于相应原原种苗。(2)鲜薯产量方面,鸣门金时、胜利百号和宁紫薯4号组培驯化苗的产量比相应原原种苗分别高30.95%、21.90%和14.67%,但商薯19组培驯化苗的产量比相应原原种苗低10.42%。(3)鲜薯品质方面,宁紫薯4号组培驯化苗的粗淀粉含量、红瑶组培驯化苗的可溶性糖含量、玛莎莉组培驯化苗的可溶性糖含量和粗蛋白含量以及普薯32组培驯化苗的粗蛋白含量均显著低于相应原原种苗;金海美秀组培驯化苗的粗淀粉含量显著高于原原种苗,但还原糖含量和可溶性糖含量显著低于原原种苗;鸣门金时组培驯化苗的干物率显著高于原原种苗。(4)不同等级脱毒苗的光合特性、产量和品质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组培驯化苗中只有水分利用率与干物率呈显著负相关,原原种苗中净光合速率、水分利用率、羧化效率等参数对鲜薯品质都有显著性影响。本研究可为不同的甘薯品种的组培驯化苗和原原种苗的高效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薯 组培驯化苗 原原种苗 光合作用 产量 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甘薯种质资源研究现状及展望
14
作者 赵凌霄 王珧 +7 位作者 姚祝芳 肖世卓 戴习彬 周志林 张安 杨天妮 王章英 曹清河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068-1079,共12页
甘薯[Ipomoea batatas(L.)Lam.]作为全球重要的粮食作物,其种质资源的创新与利用对保障粮食安全、提升产业效益和应对环境挑战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当前甘薯种质资源的研究与利用仍面临诸多问题。首先,甘薯种质资源的收集与保存尚未完全... 甘薯[Ipomoea batatas(L.)Lam.]作为全球重要的粮食作物,其种质资源的创新与利用对保障粮食安全、提升产业效益和应对环境挑战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当前甘薯种质资源的研究与利用仍面临诸多问题。首先,甘薯种质资源的收集与保存尚未完全覆盖其遗传多样性,部分地方品种和野生近缘种面临流失风险;其次,评价体系尚不完善,传统表型鉴定方法效率较低,难以满足大规模育种需求;此外,尽管分子生物学与基因组学技术发展迅速,但其在甘薯种质资源创新中的应用仍处于起步阶段,重要性状相关基因的挖掘与利用亟待加强。本文系统综述了甘薯种质资源的研究进展,主要内容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一是甘薯种质资源的多样性、收集与保存现状,分析了现有种质库的覆盖范围及保护策略;二是鉴定与评价技术体系,重点探讨了表型与基因型相结合的高效鉴定方法;三是新种质的创新与利用,包括远缘杂交、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和基因编辑等技术的最新进展及其在育种中的应用。本文通过总结现有研究成果与不足,旨在为甘薯种质资源的精准鉴定与高效利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薯 种质资源 遗传多样性 评价体系 创新与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徐紫薯8号优选栽插密度与氮钾施肥方案研究
15
作者 刘明 靳容 +5 位作者 于永超 赵鹏 张强强 朱晓亚 王静 唐忠厚 《中国土壤与肥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45-154,共10页
为筛选徐紫薯8号适宜的栽插密度和氮钾肥施用水平,选取栽插密度(D,5.25万、6.00万和6.75万株·hm^(-2))、施氮量(N,0、45、90 kg·hm^(-2))和施钾(K_(2)O)量(K,0、120、240 kg·hm^(-2))作为影响因素,设计三因素三水平正交... 为筛选徐紫薯8号适宜的栽插密度和氮钾肥施用水平,选取栽插密度(D,5.25万、6.00万和6.75万株·hm^(-2))、施氮量(N,0、45、90 kg·hm^(-2))和施钾(K_(2)O)量(K,0、120、240 kg·hm^(-2))作为影响因素,设计三因素三水平正交试验,通过极差分析、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评价不同处理组合对徐紫薯8号产量、营养品质和淀粉糊化特征的影响,以确定最佳的栽培方案。结果表明,(1)密度和钾肥水平对徐紫薯8号块根产量有显著影响,密度水平对地上部生物量和根冠比有显著影响。2022和2023年块根产量均为D3N1K3处理组最高,分别比最低组D1N1K1显著高出44.1%和28.8%。极差分析结果表明影响块根产量的3个因素主次顺序为D>K>N,最优组合为D3N2K3。(2)氮肥对淀粉、还原糖和蛋白质含量的影响最大(R值分别为24.9、15.9和9.0),密度对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最大(R=20.1)。还原糖和可溶性糖含量最高的组合为D3N1K3,多重比较与极差分析结果一致。(3)块根淀粉糊化的最高黏度、热浆黏度和冷浆黏度均在处理组D3N3K2最高(分别为6578、3252和4349 cP),而极差分析预测最高的为D3N3K3。(4)回归曲线方程显示,密度、施氮量和施钾量分别为6.75万株·hm^(-2)(D3)、48 kg·hm^(-2)(接近N2)和240 kg·hm^(-2)(K3)时,可获得最大块根产量27.07 t·hm^(-2),但营养品质和淀粉品质受到一定影响。综上,以徐紫薯8号产量为目标的最佳处理组合为密度6.75万株·hm^(-2)、N 48 kg·hm^(-2)、K_(2)O 240 kg·hm^(-2),可根据鲜食或淀粉用途对氮肥用量进行适当调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薯 密度 氮钾配比 产量 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牛蒡根营养价值与开发利用研究进展
16
作者 杜付荣 李可 +5 位作者 赵明明 胡新燕 李小珊 苏在兴 黄忠勤 陈晓光 《农学学报》 2025年第6期85-91,共7页
牛蒡根富含多种功能活性物质,具有降血糖、抗菌、抗炎、抗氧化、调节脂质代谢和肠道菌群等功能,被称为“蔬菜之王”、“东洋人参”。本研究着重论述了牛蒡根中多糖、多酚、膳食纤维、氨基酸、脂肪酸、挥发油、木脂素、植物甾醇和五环三... 牛蒡根富含多种功能活性物质,具有降血糖、抗菌、抗炎、抗氧化、调节脂质代谢和肠道菌群等功能,被称为“蔬菜之王”、“东洋人参”。本研究着重论述了牛蒡根中多糖、多酚、膳食纤维、氨基酸、脂肪酸、挥发油、木脂素、植物甾醇和五环三萜等活性物质的种类和生理功能,归纳总结了牛蒡根初加工和精深加工产品的开发利用现状,在此基础上对牛蒡根产业发展进行了展望,旨在为牛蒡根在食品、医药、化工等领域的应用和其产业化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蒡根 营养价值 开发利用 活性物质 生理功能 加工产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hb1基因在黄淮麦区小麦中的效应研究
17
作者 朱雪成 刘静 +3 位作者 王静 张娜 马红勃 刘东涛 《安徽农业科学》 2025年第14期106-109,115,共5页
以半冬性中抗赤霉病品种徐麦DH9为Fhb1供体,分别与农艺性状突出但高感赤霉病的徐麦19002、矮抗58Pm21和徐麦35进行杂交,并采用系谱选择法对后代进行田间选育获得了54个高代品系。利用共显性诊断标记对其进行了Fhb1基因检测,同时进行赤... 以半冬性中抗赤霉病品种徐麦DH9为Fhb1供体,分别与农艺性状突出但高感赤霉病的徐麦19002、矮抗58Pm21和徐麦35进行杂交,并采用系谱选择法对后代进行田间选育获得了54个高代品系。利用共显性诊断标记对其进行了Fhb1基因检测,同时进行赤霉病表型和主要农艺性状的调查。结果显示:携带Fhb1基因品系的单花滴注病小穗率(SFI)和土表接种病情指数(DI)均显著低于其他品系(P_(SFI)=0.002、P_(DSR)=0.001)。2种基因型的品系在株高、生育期、千粒重、穗数和产量方面差异并不显著。徐23261等6个中抗赤霉病的品系在产量、株高等方面优于对照品种济麦2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赤霉病 分子标记辅助育种 黄淮麦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9-2023年江苏省审定玉米品种抗病性分析
18
作者 苏在兴 李小珊 黄忠勤 《安徽农业科学》 2025年第10期12-15,20,共5页
为探明江苏省历年审定玉米品种抗性情况,以2009—2023年通过审定的174个玉米品种为材料,分析对大斑病、小斑病、腐霉茎腐病、纹枯病、南方锈病、瘤黑粉病、粗缩病、弯孢叶斑病、穗腐病9种病害的抗性总体情况及各类型玉米抗性水平。数据... 为探明江苏省历年审定玉米品种抗性情况,以2009—2023年通过审定的174个玉米品种为材料,分析对大斑病、小斑病、腐霉茎腐病、纹枯病、南方锈病、瘤黑粉病、粗缩病、弯孢叶斑病、穗腐病9种病害的抗性总体情况及各类型玉米抗性水平。数据显示,174个审定玉米对大斑病、小斑病、弯孢叶斑病、穗腐病抗性较好,对腐霉茎腐病、纹枯病抗性一般,对南方锈病、瘤黑粉病、粗缩病抗性较差。其中,52个品种至少高抗1种病害,6个品种高抗2种病害,1个品种高抗大斑病、小斑病和弯孢叶斑病3种病害。普通玉米中对穗腐病、弯孢叶斑病、大斑病、小斑病、腐霉茎腐病表现抗病(高抗+抗)的品种占比依次为88.89%、70.00%、69.90%、59.43%和20.95%,对其余4种病害表现抗病的品种占比均低于10%。鲜食糯玉米中对大斑病、瘤黑粉病、小斑病、纹枯病表现抗病的品种占比依次为60.87%、23.33%、23.26%、15.22%,其余病害无抗病品种。鲜食甜玉米中对小斑病、大斑病、腐霉茎腐病表现抗病的品种占比分别为33.33%、15.79%、5.56%,其余病害无抗病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审定品种 病害 抗病性 江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点在植物上的应用研究进展
19
作者 杨沁 刘灿玉 +1 位作者 樊继德 杨峰 《现代农业科技》 2025年第4期85-89,共5页
碳点(CDs)是一种尺寸较小、水溶性和生物相容性较好、低毒或无毒的碳基纳米材料,在医学等领域已有广泛的应用,而在农业中的发展相对滞后。适宜的CDs可有效调控植物光合作用,促进植物生长,从而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根据CDs清除自由基的特... 碳点(CDs)是一种尺寸较小、水溶性和生物相容性较好、低毒或无毒的碳基纳米材料,在医学等领域已有广泛的应用,而在农业中的发展相对滞后。适宜的CDs可有效调控植物光合作用,促进植物生长,从而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根据CDs清除自由基的特性,阐述了其缓解植物非生物胁迫的作用,如提高作物的抗旱性和耐盐性、缓解营养缺乏及重金属污染胁迫等,以及防治植物病害、作为基因沉默工具的作用。在农业生产中推广应用CDs时,还需考虑大规模合成以及降低成本等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点 农业 植物 应用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苏淮北地区麦套棉生物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王阶祥 朱国清 徐家安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1993年第3期19-23,共5页
江苏淮北地区麦套棉与纯作棉相比,各生育阶段的生育进程,干物质积累和蕾铃增长速度均表现为前期略慢,中期较快,后期较强。麦套棉高产田叶面积指数为:苗期0.03—0.05;现蕾期0.3—0.5;开花期1.2—1.4;盛花期2.4以上;花铃期3.5以上,保持20... 江苏淮北地区麦套棉与纯作棉相比,各生育阶段的生育进程,干物质积累和蕾铃增长速度均表现为前期略慢,中期较快,后期较强。麦套棉高产田叶面积指数为:苗期0.03—0.05;现蕾期0.3—0.5;开花期1.2—1.4;盛花期2.4以上;花铃期3.5以上,保持20—25天;吐絮期2—2.5。结铃动态为7月10日前后花、铃数开始平缓增长;7月20日至8月15日结铃强度呈直线上升;8月下旬至9月上旬结铃强度平缓增长。促早发,迅速扩展叶面积,增加干物质积累,适当调控株型,使最佳结铃期与光能富照期同步,提高结铃强度和经济系数,是麦套棉高产优质高效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淮北地区 麦套棉 生物学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