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切勿过度“放大”学生义务——中学教育中易引发的侵权行为 被引量:1
1
作者 魏晓东 《教学与管理(中学版)》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28-30,共3页
学生是学校教育活动的主体,对学生管理是学校管理活动的重要内容。教育管理和学生学习有着共同目标:完成教学学习任务,实现受教育者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育目的。这一目标实现的实质正是权利与义务的统一体。教育管理活动总是受着多种... 学生是学校教育活动的主体,对学生管理是学校管理活动的重要内容。教育管理和学生学习有着共同目标:完成教学学习任务,实现受教育者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育目的。这一目标实现的实质正是权利与义务的统一体。教育管理活动总是受着多种因素的影响,除日常所说的大环境如政治、经济影响外,还要受到管理者本人的管理能力和风格的影响。在现代社会中,还受一定法律规则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权利与义务 学生管理 侵权行为 中学教育 教育管理活动 德智体全面发展 过度 教育活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如何上好微型课程 被引量:4
2
作者 孙海航 《教学与管理(中学版)》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67-68,共2页
关键词 微型课程 先进事迹报告会 专题讲座 专题报告 革命传统 爱国主义 心理健康 法制法规 环境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网络叙事研究:让沟通无障碍 被引量:2
3
作者 袁爱群 《中小学管理》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25-26,共2页
教育叙事研究以教育教学故事为载体,通过与读者(听者)对话和教师自我反思,探索教师行动的意义。教师叙述教育教学故事的过程,也是教师发现自我、认识自我、提高自我的过程。因此,教育叙事研究被视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一种有效方... 教育叙事研究以教育教学故事为载体,通过与读者(听者)对话和教师自我反思,探索教师行动的意义。教师叙述教育教学故事的过程,也是教师发现自我、认识自我、提高自我的过程。因此,教育叙事研究被视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一种有效方式。但是,以书面为载体的教育叙事研究在对话的时间、空间和对象上存在局限性。中小学教师通常只能与校内教师分享自己的教学故事,但碍于利益关系和“面子”问题,叙事者与听者在对话时往往心存顾忌,导致对话的真实性和深刻性大打折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叙事研究 教学故事 教师专业发展 中小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中英语研究性学习的指导艺术 被引量:4
4
作者 陆春法 《教学与管理(中学版)》 2004年第7期64-65,共2页
关键词 高中 英语 研究性学习 学生指导 教学目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刍议高中英语的结课艺术 被引量:1
5
作者 陆春法 《教学与管理(中学版)》 2003年第07M期66-67,共2页
关键词 高中 英语教学 结课艺术 教学内容 教学重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验作文”的价值取向 被引量:2
6
作者 曹国庆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7-28,共2页
作文教学现状的悲哀在于本来应当以“生命的表达和交流”为原点的作文,已被异化成了与儿童生命状态完全剥离的“技术活”。传统的作文教学,有许多不合理因素制约着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诸如片面强调书本学习、课内学习,让学生远离自... 作文教学现状的悲哀在于本来应当以“生命的表达和交流”为原点的作文,已被异化成了与儿童生命状态完全剥离的“技术活”。传统的作文教学,有许多不合理因素制约着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诸如片面强调书本学习、课内学习,让学生远离自然和社会,致使学生缺乏感性经验;过于强调学科本位,不注重与其他学科沟通,封闭了学生的知识视界;过于注重写作知识和技能训练,忽视了学生的主观感受和体验;将听、说、读、写四项语文基本能力割裂开来,违背了语文学习的综合性特点和人发展的全面性、整体性的需要,致使学生的作文内容空洞,言之无物,假话套话连篇,缺少真情实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验作文 语文学习 价值 生命状态 写作知识 教学现状 作文教学 写作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树立学校在社区的文化高地形象
7
作者 孙海航 《教学与管理(中学版)》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13-14,共2页
关键词 学校文化 教育行为 基础教育工作 成绩 中小学校 应试 形象 社区 远视 高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中地理必修三的教学策略
8
作者 孙德勤 《地理教学》 2009年第6期18-20,共3页
《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指出:“地理学是研究地理环境以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在高中地理新课程必修教材体系中,必修一侧重自然环境对人的影响,必修二侧重人类活动及其影响,必修三是在区域背景下探讨人地关... 《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指出:“地理学是研究地理环境以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在高中地理新课程必修教材体系中,必修一侧重自然环境对人的影响,必修二侧重人类活动及其影响,必修三是在区域背景下探讨人地关系,不仅把必修一和必修二相关内容有机的融合进来,而且为区域的开发和保护提供了一个宏观框架。教师可以利用必修三的教学,强化区域地理背景知识、构建地理问题分析思路、规范地理专业术语、复习必修一和必修二相关知识。区域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大可至国家、洲,小可以是一个村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中地理 教学策略 人类活动 课程标准 背景知识 地理环境 教材体系 自然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位”的理解和区位选择的原则
9
作者 孙德勤 《地理教学》 2005年第2期21-22,共2页
高一地理下册主要讲了三大内容:区位选择、城市化和可持续发展。三者内容虽各有侧重,但却有着密切的联系。如城市化进程中,城市功能分区与规划实际上就是区域选择,而这些又与城市化进程中产生的各种问题有着紧密的联系;而如何解决... 高一地理下册主要讲了三大内容:区位选择、城市化和可持续发展。三者内容虽各有侧重,但却有着密切的联系。如城市化进程中,城市功能分区与规划实际上就是区域选择,而这些又与城市化进程中产生的各种问题有着紧密的联系;而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如城市环境污染、交通拥挤等,根本的措施就是要合理规划城市。又如要想实现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一 地理 学习辅导 区位选择 可持续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