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科开放课程教学创新路径研究——以江苏开放大学为例
1
作者 王琳 杜迎春 袁灿生 《安徽农业科学》 2025年第7期263-265,268,共4页
以江苏开放大学植物科学与技术专业课程为例,探讨开放教育农科专业课程教学的创新路径。通过分析现有教学模式的不足,结合网络教学、课程思政、在线互动、实践教学、多元评价等创新手段,提出具体的教学改革策略,旨在提升开放教育教学质... 以江苏开放大学植物科学与技术专业课程为例,探讨开放教育农科专业课程教学的创新路径。通过分析现有教学模式的不足,结合网络教学、课程思政、在线互动、实践教学、多元评价等创新手段,提出具体的教学改革策略,旨在提升开放教育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技能,为农业教育的未来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开放教育 教学创新 课程思政 实践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振兴背景下植物学开放教育改革研究
2
作者 王石超 宋宇琦 《智慧农业导刊》 2025年第12期126-129,共4页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农村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日益增长。作为一种灵活、自主的教育形式,开放教育成为农村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该文以植物学课程为对象,针对其课程内容与农村需求脱节、教学模式单一、地域适配性不强等问题,提...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农村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日益增长。作为一种灵活、自主的教育形式,开放教育成为农村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该文以植物学课程为对象,针对其课程内容与农村需求脱节、教学模式单一、地域适配性不强等问题,提出“实践导向、学科交叉、思政融合”的教学改革路径。通过完善课程内容、创新教学方法、强化实践教学和深挖思政元素等措施,构建可以服务乡村振兴的植物学课程体系,从而为农村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学改革 乡村振兴 应用型人才培养 开放教育 植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振兴战略下新农科专业人才培养的创新与实践 被引量:2
3
作者 靳婷 朱玉磊 杨莹 《智慧农业导刊》 2025年第1期159-162,共4页
新农科建设,作为农科类专业教育的核心改革举措,致力于推动高等教育实现从传统农业教育向现代农业教育的转型与升级,同时促进跨学科融合与发展。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伟大征程中,农村地区承载着最为艰巨和繁重的历史使命,为... 新农科建设,作为农科类专业教育的核心改革举措,致力于推动高等教育实现从传统农业教育向现代农业教育的转型与升级,同时促进跨学科融合与发展。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伟大征程中,农村地区承载着最为艰巨和繁重的历史使命,为全面落实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蓝图,必须坚定不移地践行乡村振兴战略。人才振兴作为乡村振兴的基础性工程,对其顺利推进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培育适应新农村建设需求的新农科专业人才显得尤为关键,他们将成为推动乡村振兴的核心力量。该文以新农科建设历程为切入点,阐明现代农业发展市场需求和政策引导,乡村振兴与新农科专业人才培养的契合点,分析新农科专业人才培养面临的困境,最后提出相应的创新与实践建议。该文将从教育模式改革、校企合作、产学研融合、课程体系设计及实习实践环节等方面探讨新农科人才培养的创新举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新农科 人才培养 产教融合 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振兴背景下植物生产学开放课程教学探索 被引量:1
4
作者 龙卫华 巩方平 +2 位作者 杜长青 丁冬 张幸果 《智慧农业导刊》 2024年第10期132-135,共4页
植物生产学是农学类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决定着农学类人才的培养质量。高质量开展植物生产学开放课程的教学工作,是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通过开放教育实现农业人才振兴的基本要求。该研究以江苏开放大学植物生产学开放课程为例,针对现... 植物生产学是农学类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决定着农学类人才的培养质量。高质量开展植物生产学开放课程的教学工作,是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通过开放教育实现农业人才振兴的基本要求。该研究以江苏开放大学植物生产学开放课程为例,针对现行课程教学提出3点不足,并从增加课程思政内容、改变课程教学模式、融合现代农业生产技术等方面提出建议,以期为高质量开展课程教学提供一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开放课程 植物生产学课程 开放教学 教学探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开放教育视角下植物生产类课程教学创新路径思考与探索——以江苏开放大学植物生产学课程为例
5
作者 龙卫华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23期274-276,共3页
开放教育是各级开放大学参与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实现乡村教育振兴的重要力量。植物生产类课程教学是确保开放学生素质、高质量培养乡村振兴人才的重要因素。如何创新的开展植物生产类课程的开放教学,是植物生产类开放专业建设过程中的重... 开放教育是各级开放大学参与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实现乡村教育振兴的重要力量。植物生产类课程教学是确保开放学生素质、高质量培养乡村振兴人才的重要因素。如何创新的开展植物生产类课程的开放教学,是植物生产类开放专业建设过程中的重要问题和难点。以江苏开放大学的植物生产学课程为例,指出植物生产类课程可能存在的开设课程少、线上线下教学不能有机融合、师资配备不足、生产技术掌握难度大等难题,针对性地提出创新性的解决方案或策略,通过整合人与物的社会资源,在理论上完成了此类课程的高质量教学路径,对植物生产类课程开放教学的高质量发展具有较好的实践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放教育 植物生产类课程 创新路径 开放教学 植物生产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种业振兴背景下江苏种业企业发展水平提升路径
6
作者 张锋 陈小敏 姜昊辰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2期279-284,共6页
为探索种业振兴背景下江苏种业企业发展水平的提升路径,基于面向江苏省种业企业发展相关政策梳理、行业统计数据分析和重点企业线上线下专项调研等,系统分析并总结江苏省种业企业发展的现状与成效,识别种业振兴背景下江苏省种业企业发... 为探索种业振兴背景下江苏种业企业发展水平的提升路径,基于面向江苏省种业企业发展相关政策梳理、行业统计数据分析和重点企业线上线下专项调研等,系统分析并总结江苏省种业企业发展的现状与成效,识别种业振兴背景下江苏省种业企业发展存在的突出问题和面临的主要困难,提出种业振兴背景下进一步扶优做强江苏省种业企业的政策建议。结果表明,江苏省种业企业数量持续增加、经营状况持续向好、创新能力稳步提升、政策配套日益完善、市场环境日益净化等发展特征明显,但也在规模企业发展、研发能力提升、经营降本增效、科企深度合作等方面存在一系列困难和问题。聚焦促进种业振兴背景下种业企业高质量发展,应从以下几个方面重点发力:持续推动种企兼并重组,推动全省现代种业集群式发展;整合各类涉农涉种资金项目,引导种业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持续深化种业科企合作,创新科企合作模式,着力提升种业企业商业化育种能力;进一步强化种业市场监管,持续净化市场环境;加大部门协调联动,强化政策集成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业振兴 种业企业 发展水平 提升 对策 江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开放教育中植物生理学实验教学路径探讨
7
作者 杜迎春 宋宇琦 +1 位作者 柯壮 王琳 《智慧农业导刊》 2025年第2期137-140,共4页
该文旨在探讨在开放大学中实施植物生理学实验教学的可行性路径,以解决网络学习环境下实验教学面临的困境,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学习效果。通过提出虚拟实验模拟软件、实验操作视频教程、在线实验课程、家庭实验、实验设计项目和网络实... 该文旨在探讨在开放大学中实施植物生理学实验教学的可行性路径,以解决网络学习环境下实验教学面临的困境,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学习效果。通过提出虚拟实验模拟软件、实验操作视频教程、在线实验课程、家庭实验、实验设计项目和网络实验讨论平台,以及集中到地方开放大学统一教学等创新方法,有效改善传统开放教学中实验教学的不足。结果表明,这些教学策略显著克服实验设备和材料不足、难以进行实验观察和数据收集、缺乏实验指导和交流机会及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困难等问题,为学生提供一个更加灵活、互动和高效的学习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放教育 植物生理学 实验 虚拟仿真 实践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治理中“数字悬浮”的表现样态及破解路径 被引量:11
8
作者 汪洋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30-139,共10页
在数字技术与基层治理的融合过程中,数字技术的工具性优势与乡村场域的现实治理需求形成互促关系,推动了乡村经济、基层党建和村民社会的发展。但是,随着数字技术的强势进入,乡村治理中的行政制度、组织结构已然构成数字技术嵌入的障碍... 在数字技术与基层治理的融合过程中,数字技术的工具性优势与乡村场域的现实治理需求形成互促关系,推动了乡村经济、基层党建和村民社会的发展。但是,随着数字技术的强势进入,乡村治理中的行政制度、组织结构已然构成数字技术嵌入的障碍,并产生“数字悬浮”,主要表现为方式偏离、目的偏离、主体偏离和效果偏离等治理异象。基于制度主义的数字技术执行分析框架,其原因可归纳为组织限度、场域限度和工具限度三个方面。在数字乡村建设中,应立足数字技术与乡村治理的关联性,通过优化基层政府组织结构突破组织限度、加强数字素养的培育突破场域限度、健全各项数据标准体系突破工具限度等,促进数字技术与乡村治理的耦合,推动数字乡村治理的高质量发展,实现乡村振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治理 数字悬浮 乡村振兴 数据壁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种植物根际促生菌对草莓育苗的影响
9
作者 王琳 杜迎春 +3 位作者 宋宇琦 杨莹 周影 袁灿生 《中国果树》 2025年第2期56-62,共7页
为提高草莓育苗的繁苗数量和质量,以草莓主栽品种红颜为研究对象,采用基质育苗,在母株定植后7 d和14 d分别接入植物根际促生菌解淀粉芽孢杆菌(Ba)、贝莱斯芽孢杆菌(Bv)、荧光假单胞菌(Pf)和3种混合菌液(Mix),以清水为对照,研究其对草莓... 为提高草莓育苗的繁苗数量和质量,以草莓主栽品种红颜为研究对象,采用基质育苗,在母株定植后7 d和14 d分别接入植物根际促生菌解淀粉芽孢杆菌(Ba)、贝莱斯芽孢杆菌(Bv)、荧光假单胞菌(Pf)和3种混合菌液(Mix),以清水为对照,研究其对草莓母株生长、匍匐茎数量、子苗数量和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加菌剂对定植30 d和60 d后草莓母株的叶绿素相对含量(SPAD)及株高的影响均不显著,60 d后Pf处理对草莓母株的叶面积、地上部生物量及地下部生物量均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菌剂处理均促进了草莓苗繁育,提高了匍匐茎和子苗数量、子苗生物量,Pf处理和Mix处理的作用更为显著。施加植物根际促生菌剂可以促进草莓生长及子苗繁育,为进一步开发研制草莓促生菌剂或微生物有机肥提供理论依据和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淀粉芽孢杆菌 贝莱斯芽孢杆菌 荧光假单胞菌 草莓育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科普教育基地的精细化建设路径研究
10
作者 魏宋嘉毅 赵岩 《农业开发与装备》 2025年第6期35-37,共3页
农业科普教育基地有助于提升公众科学素养,对于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助力乡村全面振兴有着重要作用。探析了农业科普教育基地的内涵和基本特点,系统总结了我国农业科普教育基地建设的实施主体、科教形式及功能空间等基本模式。基于... 农业科普教育基地有助于提升公众科学素养,对于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助力乡村全面振兴有着重要作用。探析了农业科普教育基地的内涵和基本特点,系统总结了我国农业科普教育基地建设的实施主体、科教形式及功能空间等基本模式。基于当前建设中的主要问题,从完善课程体系、完善科普标识体系、丰富科教活动、增设互动装置、明确建设标准规范、增强供给精准性等方面提出了农业科普教育基地的精细化建设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 科普教育 教育基地 精细化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EG模拟干旱下甘蓝型油菜萌发期耐旱性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11
作者 张天瑶 李鸿洋 +7 位作者 杜媛媛 赵飞雪 徐佳丽 徐爱遐 李施蒙 龙卫华 黄镇 李可琪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2058-2068,共11页
甘蓝型油菜是我国获取食用植物油的主要来源,对我国食用油供给安全具有重要作用,干旱严重制约我国油菜的生产。挖掘甘蓝型油菜萌发期的耐旱基因位点及候选基因,将为培育耐旱油菜新品种提供帮助。本研究以145份甘蓝型油菜种质资源为材料... 甘蓝型油菜是我国获取食用植物油的主要来源,对我国食用油供给安全具有重要作用,干旱严重制约我国油菜的生产。挖掘甘蓝型油菜萌发期的耐旱基因位点及候选基因,将为培育耐旱油菜新品种提供帮助。本研究以145份甘蓝型油菜种质资源为材料,分别在正常和15%PEG6000模拟干旱条件下进行种子萌发,调查不同材料的发芽势、成苗率和发芽指数等数据,筛选甘蓝型油菜萌发期耐旱指标,并进行全基因组关联分析。结果表明,发芽指数可以作为油菜萌发期耐旱性指标,以发芽指数为基础,筛选到17份极端耐旱和9份极度敏感的种质。用混合线性模型(MLM)对发芽指数进行全基因组关联分析,共检测到2个与油菜耐旱性显著关联的主效位点,分布于C07和C09两条染色体,其中C07染色体上有11个显著关联SNP,C09染色体上有3个显著关联SNP。结合显著关联SNP区间内候选基因的功能注释及其在不同胁迫下的表达量数据,发现BnaC07G0290100ZS、BnaC07G0290500ZS和BnaC07G0290700ZS受干旱胁迫诱导,表达量发生显著变化,推测这3个基因为调控甘蓝型油菜萌发期耐旱性的关键候选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耐旱 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发芽势 发芽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云英联合稻秸还田下化肥减量对水稻生长、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4
12
作者 周影 王琳 +3 位作者 魏启舜 郭成宝 殷宏宝 周学珍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49-154,共6页
大田试验条件下,研究了紫云英与稻秸秆联合还田配合不同减量比例化肥处理对粳稻品种南粳46生长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减少施肥量对水稻分蘖期株高、绿叶数、地上部干重以及叶片SPAD值影响较小,处理间差异不显著,茎蘖数较对照减少,但... 大田试验条件下,研究了紫云英与稻秸秆联合还田配合不同减量比例化肥处理对粳稻品种南粳46生长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减少施肥量对水稻分蘖期株高、绿叶数、地上部干重以及叶片SPAD值影响较小,处理间差异不显著,茎蘖数较对照减少,但根体积和根干重显著增加。抽穗扬花期减肥20%和30%处理水稻株高显著高于常规施肥和减肥40%处理,根干重和地上部干重大于对照。本试验条件下,不同施肥量处理对水稻产量产生影响,减肥20%处理水稻平均产量最高,较对照增产18.6%;其次是减肥30%的处理,产量较对照增加16.4%,两处理产量均显著高于减肥40%处理和常规对照。增产的效果主要表现在穗数、穗粒数以及结实率的增加。研究表明,减肥30%显著提高了水稻糙米率,适量减肥(减肥20%~30%)提高了水稻糙米率和精米率,降低了垩白率和垩白度,有助于加工品质和外观品质的提升。不同施肥量处理对水稻粒型、稻米直链淀粉含量及最终黏度和崩解值产生影响,而对稻米胶稠度以及峰值黏度、热浆黏度、消减值、峰值黏度时间、起始糊化温度指标影响不显著。综上所述,水稻-绿肥轮作模式下,紫云英和稻秸还田配合20%~30%减量施肥有利于促进水稻产量和品质的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紫云英 秸秆还田 化肥减施 生长指标 产量 稻米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衣芽孢杆菌ZSZ6降解羽毛粉产氨基酸的静置处理工艺优化
13
作者 崔联明 王琳 +3 位作者 高丽敏 郭东森 周影 魏启舜 《天津农业科学》 CAS 2022年第12期76-81,共6页
为提高羽毛角蛋白的资源化利用率,初步探索了静置处理对地衣芽孢杆菌ZSZ6降解羽毛粉产氨基酸的影响,并通过单因素试验考察静置处理前的好氧培养时间、静置温度、还原剂预处理、添加金属离子等对羽毛降解产氨基酸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2... 为提高羽毛角蛋白的资源化利用率,初步探索了静置处理对地衣芽孢杆菌ZSZ6降解羽毛粉产氨基酸的影响,并通过单因素试验考察静置处理前的好氧培养时间、静置温度、还原剂预处理、添加金属离子等对羽毛降解产氨基酸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250 mL的三角瓶中,经1%Na_(2)SO_(3)预处理1 d的羽毛粉培养基,在37℃、180 r·min^(-1)好氧发酵2 d后,添加0.1%MnSO_(4)并于55℃条件下静置处理,在处理的第6天,产物中的游离氨基酸含量可达35.41 g·L^(-1),转化率约35%。综上,静置处理是一种能够有效提高地衣芽孢杆菌ZSZ6降解羽毛粉产氨基酸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衣芽孢杆菌 羽毛粉 生物降解 产氨基酸 发酵条件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