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6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盾构下穿沪宁高速公路路基加固及变形影响分析
1
作者
吴鑫域
程姿洋
+1 位作者
王文恺
杨平
《林业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65-172,共8页
以苏州某盾构隧道下穿沪宁高速公路为背景,高速公路修建期间采用了搅拌桩进行路基加固处理,利用Midas/GTS软件开展模拟计算,采用经实测数据验证的模拟方法,分析了不同掘进参数、不同水泥土加固范围及双线盾构隧道掘进对路基变形的影响...
以苏州某盾构隧道下穿沪宁高速公路为背景,高速公路修建期间采用了搅拌桩进行路基加固处理,利用Midas/GTS软件开展模拟计算,采用经实测数据验证的模拟方法,分析了不同掘进参数、不同水泥土加固范围及双线盾构隧道掘进对路基变形的影响。运用Peck公式计算盾构右线通过后的沉降槽宽度系数(i)为8.13 m、实测值为8 m,最大沉降(S_(max))理论计算为8.41 mm、实测值为7.48 mm,理论计算与实测相差较小;且数值模拟与实测相差也较小,验证了数值模拟的合理性。工作面压力与同步注浆压力的变化对路基变形的影响程度较大,千斤顶推力的变化对路基变形影响程度较小;路基沉降最大值随隧道埋深的增加衰减性减小;路基最大沉降随水泥土加固体强度增加而减小,随水泥土加固长度和深度的增加而减小,加固体加固范围达到长87.5 m、深6 m时,为合理加固范围,可满足路基变形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盾构隧道
下穿高速公路
路基加固
路基变形
掘进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NDMA对淡水中鲫鱼幼苗的生态毒理效应
2
作者
马蕾
李翠梅
+2 位作者
石梦琦
金国裕
张绍广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0-18,共9页
N-亚硝基二甲胺(NDMA)是一种高毒性和环境持久性的强致癌物质,广泛存在于人类的生活环境中。该研究以鲫鱼幼鱼为受试鱼种,采用半静态急性毒性实验测定蛋白质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研究了NDMA对鲫鱼幼鱼的毒...
N-亚硝基二甲胺(NDMA)是一种高毒性和环境持久性的强致癌物质,广泛存在于人类的生活环境中。该研究以鲫鱼幼鱼为受试鱼种,采用半静态急性毒性实验测定蛋白质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研究了NDMA对鲫鱼幼鱼的毒理效应。研究结果显示,高浓度NDMA对鲫鱼幼鱼具有显著毒性,其24 h、48 h、72 h及96 h的半数致死浓度(LC50)分别为9.83、9.14、8.11和7.05 mg/L,而安全浓度(SC)为0.71 mg/L。NDMA对鲫鱼幼鱼的蛋白质含量及SOD、CAT活性产生不同的影响。随着NDMA浓度升高,蛋白质含量呈现诱导效应;SOD活性在低浓度组(1.18 mg/L与1.76 mg/L)受诱导作用,在高浓度组(3.68 mg/L)则显著抑制;CAT活性主要呈现诱导效应,但在3.68 mg/L浓度组中表现为抑制效应。随着暴露时间的延长,各指标的抑制率关系为SOD酶活性>CAT酶活性>蛋白质含量。该研究深入探讨了NDMA对鲫鱼幼鱼的急性毒性与氧化应激毒性,为预防和降低消毒副产物对水生生物的毒性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硝基二甲胺
鲫鱼幼苗
急性毒性
蛋白质
SOD酶
CAT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复掺渗透结晶材料和纳米二氧化硅混凝土抗氯离子侵蚀性能研究
被引量:
9
3
作者
延永东
高生宇
+1 位作者
姚嘉诚
刘甲琪
《混凝土》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48-52,66,共6页
为研究掺入渗透结晶材料(CCCW)和纳米二氧化硅(NS)对受压损伤混凝土抗氯离子侵蚀性能的影响,在前期研究基础上,制备了单掺3%CCCW(C3N0)、复掺3%CCCW和1%NS(C3N1)及未掺CCCW和NS(C0N0)的混凝土,通过室内氯盐溶液浸泡试验,研究了受压后混...
为研究掺入渗透结晶材料(CCCW)和纳米二氧化硅(NS)对受压损伤混凝土抗氯离子侵蚀性能的影响,在前期研究基础上,制备了单掺3%CCCW(C3N0)、复掺3%CCCW和1%NS(C3N1)及未掺CCCW和NS(C0N0)的混凝土,通过室内氯盐溶液浸泡试验,研究了受压后混凝土在不同侵蚀龄期下的氯离子传输规律。结果表明:(1)掺入渗透结晶材料或纳米二氧化硅可以减小混凝土内的氯离子浓度,其中复掺2种材料的混凝土内的氯离子浓度最小,抗氯离子侵蚀效果最好。(2)混凝土内氯离子浓度随预压应力水平的增加而增大,但受混凝土持续自修复的影响,应力水平对混凝土抗氯离子侵蚀能力的影响随侵蚀龄期的延长而逐渐减弱。(3)不同受压应力水平下混凝土同一深度处的氯离子浓度差随侵蚀龄期的延长而降低,其中复掺3%CCCW与1%NS的混凝土内的氯离子浓度差下降趋势最明显。(4)混凝土表面氯离子浓度和表观氯离子扩散系数均随预压应力增加而增大,其中复掺3%CCCW和1%NS时增加程度最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凝土
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材料
纳米二氧化硅
氯离子
压应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基于改进复杂追踪算法的结构模态参数识别
被引量:
2
4
作者
常军
刘昊
+1 位作者
尤传雨
邵永亮
《噪声与振动控制》
CSCD
2019年第1期177-185,共9页
以固定梯度的复杂追踪算法进行目标函数寻优时,收敛速度慢,易陷入局部极值,且存在针对不同的模型需人为选择合适的学习步长等不足,限制了该算法的实用性。为此,将最优步长思想引入复杂追踪算法,根据实时分离度自动调整步长,并根据分离...
以固定梯度的复杂追踪算法进行目标函数寻优时,收敛速度慢,易陷入局部极值,且存在针对不同的模型需人为选择合适的学习步长等不足,限制了该算法的实用性。为此,将最优步长思想引入复杂追踪算法,根据实时分离度自动调整步长,并根据分离信号的峭度值自适应地选择不同的非线性函数,以提高算法的计算精度,进而增强其实用性。为验证该改进复杂追踪算法识别结构模态参数识别的可行性与优越性,采用该方法分别识别了简支梁的数值模型和三层框架试验模型的模态参数,并与原方法进行识别结果对比,结果表明该改进算法可以较准确地识别结构模态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振动与波
盲源分离
复杂追踪算法
结构模态参数识别
最优步长
环境激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南京江北新区相邻深浅基坑开挖时序优化研究
被引量:
10
5
作者
陶勇
吕所章
+2 位作者
杨平
张婷
王晓觅
《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08-118,共11页
依托南京江北新区江漫滩地层地下空间基坑群工程,对深度、面积差别较大的两相邻基坑进行开挖数值模拟研究,提出3种不同开挖时序,对比了不同开挖时序下围护结构变形、地表沉降、坑底隆起规律。结果表明:不同开挖时序控制下基坑外墙与共...
依托南京江北新区江漫滩地层地下空间基坑群工程,对深度、面积差别较大的两相邻基坑进行开挖数值模拟研究,提出3种不同开挖时序,对比了不同开挖时序下围护结构变形、地表沉降、坑底隆起规律。结果表明:不同开挖时序控制下基坑外墙与共墙变形作用不同,深浅交替时序控制作用最大,先深后浅次之,先浅后深最小;在开挖深坑下部土方时,先浅后深时序下,共墙最大变形位置在浅坑底部附近,而另外2种开挖时序下共墙最大变形位置上移到墙顶;在减小坑外地表沉降方面,深浅交替时序作用最大,先深后浅次之,先浅后深最小;先浅后深时序施工深坑上部土方时,最大沉降位置逐渐靠近坑壁,而先深后浅时序施工浅坑时最大沉降位置远离坑壁,深浅交替时序施工时,最大沉降位置亦远离坑壁;在深坑下部土方未开挖时,深浅交替时序对控制浅坑坑底隆起作用最大;深坑与浅坑均开挖完时,先浅后深时序最有利于控制深坑坑底隆起;对比各时序基坑变形规律,建议采用深浅交替时序开挖此类相邻基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邻基坑
变形规律
时序优化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狭长基坑开挖变形规律及支撑优化研究
被引量:
15
6
作者
陶勇
杨平
+1 位作者
贾红征
秦辉
《林业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45-151,共7页
为揭示地铁车站基坑开挖变形规律及探究支撑优化,以南京某车站西区标准段基坑工程为背景,将开挖阶段现场实测位移与数值模拟进行对比,验证数值模拟方法正确性,并通过数值模拟分析首道支撑类别、支撑刚度,以及首末道支撑位置、支撑预加...
为揭示地铁车站基坑开挖变形规律及探究支撑优化,以南京某车站西区标准段基坑工程为背景,将开挖阶段现场实测位移与数值模拟进行对比,验证数值模拟方法正确性,并通过数值模拟分析首道支撑类别、支撑刚度,以及首末道支撑位置、支撑预加轴力对基坑变形及受力的影响,对钢支撑体系进一步优化,以期为今后类似工程提供借鉴。结果表明:随基坑开挖深度的增加,墙体水平位移整体逐渐增大,且最大位移位置逐渐下移,地表沉降也逐渐增大,且最大沉降位置距坑壁越来越远。将首道支撑由钢筋混凝土支撑替换为钢支撑可行,替换后位移量仍远小于报警值;适当增加刚度有一定优化作用,但刚度过大达到一定限值后,优化作用不明显,刚度取值应该在1~2倍。首道支撑架设位置下移对基坑变形受力影响较大,可考虑略微上移首道支撑位置,末道支撑假设位置移动影响很小,末道支撑位置可不做改变。增大预加轴力有利于减小基坑变形,钢支撑施加预加轴力的合理范围宜为设计轴力的70%~9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车站
基坑开挖
地表沉降
支撑优化
基坑支护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盾构下穿沪宁高速公路路基加固及变形影响分析
1
作者
吴鑫域
程姿洋
王文恺
杨平
机构
南京林业大学土木
工程
学院
江苏建科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中交一公局第八
工程
有限公司
出处
《林业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65-172,共8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709088)。
文摘
以苏州某盾构隧道下穿沪宁高速公路为背景,高速公路修建期间采用了搅拌桩进行路基加固处理,利用Midas/GTS软件开展模拟计算,采用经实测数据验证的模拟方法,分析了不同掘进参数、不同水泥土加固范围及双线盾构隧道掘进对路基变形的影响。运用Peck公式计算盾构右线通过后的沉降槽宽度系数(i)为8.13 m、实测值为8 m,最大沉降(S_(max))理论计算为8.41 mm、实测值为7.48 mm,理论计算与实测相差较小;且数值模拟与实测相差也较小,验证了数值模拟的合理性。工作面压力与同步注浆压力的变化对路基变形的影响程度较大,千斤顶推力的变化对路基变形影响程度较小;路基沉降最大值随隧道埋深的增加衰减性减小;路基最大沉降随水泥土加固体强度增加而减小,随水泥土加固长度和深度的增加而减小,加固体加固范围达到长87.5 m、深6 m时,为合理加固范围,可满足路基变形要求。
关键词
盾构隧道
下穿高速公路
路基加固
路基变形
掘进参数
Keywords
shield tunnel
underpass the highway
subgrade reinforcement
subgrade deformation
driving parameter
分类号
TU455.43 [建筑科学—岩土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NDMA对淡水中鲫鱼幼苗的生态毒理效应
2
作者
马蕾
李翠梅
石梦琦
金国裕
张绍广
机构
苏州
科
技大学环境
科
学与
工程
学院
江苏建科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昆山水务集团
有限公司
中水
科
水利环境研究院(苏州)
有限公司
出处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0-18,共9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1109153)
苏州市科技计划项目(2022SS09)
苏州市水利水务科技项目(2022008)。
文摘
N-亚硝基二甲胺(NDMA)是一种高毒性和环境持久性的强致癌物质,广泛存在于人类的生活环境中。该研究以鲫鱼幼鱼为受试鱼种,采用半静态急性毒性实验测定蛋白质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研究了NDMA对鲫鱼幼鱼的毒理效应。研究结果显示,高浓度NDMA对鲫鱼幼鱼具有显著毒性,其24 h、48 h、72 h及96 h的半数致死浓度(LC50)分别为9.83、9.14、8.11和7.05 mg/L,而安全浓度(SC)为0.71 mg/L。NDMA对鲫鱼幼鱼的蛋白质含量及SOD、CAT活性产生不同的影响。随着NDMA浓度升高,蛋白质含量呈现诱导效应;SOD活性在低浓度组(1.18 mg/L与1.76 mg/L)受诱导作用,在高浓度组(3.68 mg/L)则显著抑制;CAT活性主要呈现诱导效应,但在3.68 mg/L浓度组中表现为抑制效应。随着暴露时间的延长,各指标的抑制率关系为SOD酶活性>CAT酶活性>蛋白质含量。该研究深入探讨了NDMA对鲫鱼幼鱼的急性毒性与氧化应激毒性,为预防和降低消毒副产物对水生生物的毒性提供了科学依据。
关键词
亚硝基二甲胺
鲫鱼幼苗
急性毒性
蛋白质
SOD酶
CAT酶
Keywords
nitrosodimethylamine(NDMA)
Crucian carp seedlings
acute toxicity
protein
SOD enzyme
CAT enzyme
分类号
X171.5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复掺渗透结晶材料和纳米二氧化硅混凝土抗氯离子侵蚀性能研究
被引量:
9
3
作者
延永东
高生宇
姚嘉诚
刘甲琪
机构
江苏
大学土木
工程
与力学学院
江苏建科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出处
《混凝土》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48-52,66,共6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608233,51778272)
江苏省普通高校研究生科研创新计划项目(SJCX21 1689)。
文摘
为研究掺入渗透结晶材料(CCCW)和纳米二氧化硅(NS)对受压损伤混凝土抗氯离子侵蚀性能的影响,在前期研究基础上,制备了单掺3%CCCW(C3N0)、复掺3%CCCW和1%NS(C3N1)及未掺CCCW和NS(C0N0)的混凝土,通过室内氯盐溶液浸泡试验,研究了受压后混凝土在不同侵蚀龄期下的氯离子传输规律。结果表明:(1)掺入渗透结晶材料或纳米二氧化硅可以减小混凝土内的氯离子浓度,其中复掺2种材料的混凝土内的氯离子浓度最小,抗氯离子侵蚀效果最好。(2)混凝土内氯离子浓度随预压应力水平的增加而增大,但受混凝土持续自修复的影响,应力水平对混凝土抗氯离子侵蚀能力的影响随侵蚀龄期的延长而逐渐减弱。(3)不同受压应力水平下混凝土同一深度处的氯离子浓度差随侵蚀龄期的延长而降低,其中复掺3%CCCW与1%NS的混凝土内的氯离子浓度差下降趋势最明显。(4)混凝土表面氯离子浓度和表观氯离子扩散系数均随预压应力增加而增大,其中复掺3%CCCW和1%NS时增加程度最小。
关键词
混凝土
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材料
纳米二氧化硅
氯离子
压应力
Keywords
concrete
cementitious capillary crystalline waterproofing
nano-silica
chloride ion
compressive stress
分类号
TU528.01 [建筑科学—建筑技术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基于改进复杂追踪算法的结构模态参数识别
被引量:
2
4
作者
常军
刘昊
尤传雨
邵永亮
机构
苏州
科
技大学土木
工程
学院
江苏建科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江苏
乾程
工程
技术
有限公司
出处
《噪声与振动控制》
CSCD
2019年第1期177-185,共9页
基金
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BK20141180)
江苏省结构工程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资助项目(DZ1405)
江苏省建设系统科技资助项目(2015ZD77)
文摘
以固定梯度的复杂追踪算法进行目标函数寻优时,收敛速度慢,易陷入局部极值,且存在针对不同的模型需人为选择合适的学习步长等不足,限制了该算法的实用性。为此,将最优步长思想引入复杂追踪算法,根据实时分离度自动调整步长,并根据分离信号的峭度值自适应地选择不同的非线性函数,以提高算法的计算精度,进而增强其实用性。为验证该改进复杂追踪算法识别结构模态参数识别的可行性与优越性,采用该方法分别识别了简支梁的数值模型和三层框架试验模型的模态参数,并与原方法进行识别结果对比,结果表明该改进算法可以较准确地识别结构模态参数。
关键词
振动与波
盲源分离
复杂追踪算法
结构模态参数识别
最优步长
环境激励
Keywords
vibration and wave
blind source separation
complex pursuit (CP)
structural modal parameter identification
optimal step
ambient excitation
分类号
U441 [建筑科学—桥梁与隧道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南京江北新区相邻深浅基坑开挖时序优化研究
被引量:
10
5
作者
陶勇
吕所章
杨平
张婷
王晓觅
机构
南京林业大学土木
工程
学院
江苏建科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出处
《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08-118,共11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1478226)。
文摘
依托南京江北新区江漫滩地层地下空间基坑群工程,对深度、面积差别较大的两相邻基坑进行开挖数值模拟研究,提出3种不同开挖时序,对比了不同开挖时序下围护结构变形、地表沉降、坑底隆起规律。结果表明:不同开挖时序控制下基坑外墙与共墙变形作用不同,深浅交替时序控制作用最大,先深后浅次之,先浅后深最小;在开挖深坑下部土方时,先浅后深时序下,共墙最大变形位置在浅坑底部附近,而另外2种开挖时序下共墙最大变形位置上移到墙顶;在减小坑外地表沉降方面,深浅交替时序作用最大,先深后浅次之,先浅后深最小;先浅后深时序施工深坑上部土方时,最大沉降位置逐渐靠近坑壁,而先深后浅时序施工浅坑时最大沉降位置远离坑壁,深浅交替时序施工时,最大沉降位置亦远离坑壁;在深坑下部土方未开挖时,深浅交替时序对控制浅坑坑底隆起作用最大;深坑与浅坑均开挖完时,先浅后深时序最有利于控制深坑坑底隆起;对比各时序基坑变形规律,建议采用深浅交替时序开挖此类相邻基坑。
关键词
相邻基坑
变形规律
时序优化
数值模拟
Keywords
adjacent foundation pit
deformation law
time sequence optimization
numerical simulation
分类号
TU470 [建筑科学—结构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狭长基坑开挖变形规律及支撑优化研究
被引量:
15
6
作者
陶勇
杨平
贾红征
秦辉
机构
南京林业大学土木
工程
学院
江苏建科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出处
《林业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45-151,共7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478226)。
文摘
为揭示地铁车站基坑开挖变形规律及探究支撑优化,以南京某车站西区标准段基坑工程为背景,将开挖阶段现场实测位移与数值模拟进行对比,验证数值模拟方法正确性,并通过数值模拟分析首道支撑类别、支撑刚度,以及首末道支撑位置、支撑预加轴力对基坑变形及受力的影响,对钢支撑体系进一步优化,以期为今后类似工程提供借鉴。结果表明:随基坑开挖深度的增加,墙体水平位移整体逐渐增大,且最大位移位置逐渐下移,地表沉降也逐渐增大,且最大沉降位置距坑壁越来越远。将首道支撑由钢筋混凝土支撑替换为钢支撑可行,替换后位移量仍远小于报警值;适当增加刚度有一定优化作用,但刚度过大达到一定限值后,优化作用不明显,刚度取值应该在1~2倍。首道支撑架设位置下移对基坑变形受力影响较大,可考虑略微上移首道支撑位置,末道支撑假设位置移动影响很小,末道支撑位置可不做改变。增大预加轴力有利于减小基坑变形,钢支撑施加预加轴力的合理范围宜为设计轴力的70%~90%。
关键词
地铁车站
基坑开挖
地表沉降
支撑优化
基坑支护体系
Keywords
subway station
foundation pit excavation
surface settlement
support optimization
foundation pit support system
分类号
TU473 [建筑科学—结构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盾构下穿沪宁高速公路路基加固及变形影响分析
吴鑫域
程姿洋
王文恺
杨平
《林业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NDMA对淡水中鲫鱼幼苗的生态毒理效应
马蕾
李翠梅
石梦琦
金国裕
张绍广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复掺渗透结晶材料和纳米二氧化硅混凝土抗氯离子侵蚀性能研究
延永东
高生宇
姚嘉诚
刘甲琪
《混凝土》
CAS
北大核心
2022
9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基于改进复杂追踪算法的结构模态参数识别
常军
刘昊
尤传雨
邵永亮
《噪声与振动控制》
CSCD
2019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南京江北新区相邻深浅基坑开挖时序优化研究
陶勇
吕所章
杨平
张婷
王晓觅
《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
1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狭长基坑开挖变形规律及支撑优化研究
陶勇
杨平
贾红征
秦辉
《林业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
1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