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试论广播电视深度报道中的几个关系问题 被引量:1
1
作者 顾晓冬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1991年第3期50-55,共6页
近年来在我国报纸、通讯社首先崛起的深度报道,由于新闻题材重大,内容多与改革和群众切身利益相关,文章观点新颖,分析客观全面,具有较强的思辨性、纵深感和立体感,因而受到读者的普遍欢迎,产生了巨大的社会反响。广播电视不甘示弱,随之... 近年来在我国报纸、通讯社首先崛起的深度报道,由于新闻题材重大,内容多与改革和群众切身利益相关,文章观点新颖,分析客观全面,具有较强的思辨性、纵深感和立体感,因而受到读者的普遍欢迎,产生了巨大的社会反响。广播电视不甘示弱,随之也涌现出一批有影响的深度报道作品。但是,广播电视在运用深度报道这一体裁形式的实践中,也遇到了一些矛盾和困惑,如篇幅长短安排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视深度报道 广播电视台 体裁形式 报道形式 新闻报道 报纸 新闻体裁 新闻节目 新闻专题 关系问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电视节目主持人话语权的思考 被引量:3
2
作者 陶皆良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31-133,共3页
进入而立之年的电视节目主持人,其人数之多、影响面之广,特别是众多公众人物及少数电视"名嘴"的出现,是过去从来没有过的现象。但就主持人行使话语权来说,失语和表演话语者居多,乱语现象也常常出现,虽属少数,但影响较大。本文对主持... 进入而立之年的电视节目主持人,其人数之多、影响面之广,特别是众多公众人物及少数电视"名嘴"的出现,是过去从来没有过的现象。但就主持人行使话语权来说,失语和表演话语者居多,乱语现象也常常出现,虽属少数,但影响较大。本文对主持人话语权的思考,是基于笔者对主持人节目的长期关注和近年监看电视节目的感悟,仅作引玉之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视节目主持人 话语权 主持人节目 公众人物 话语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资产管理创新:广播影视业贯彻科学发展观的一个操作模式 被引量:1
3
作者 李向阳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68-73,共6页
当前,中国广播影视业贯彻科学发展观要有新的思路与推动力量。在宏观的政策供给难以在短期内有新的突破情况下,在微观层面上抓住资产管理创新这一关键环节,不失为一种可谓“比着可以做”的操作模式。即:通过微观体制改革打造市场主体,... 当前,中国广播影视业贯彻科学发展观要有新的思路与推动力量。在宏观的政策供给难以在短期内有新的突破情况下,在微观层面上抓住资产管理创新这一关键环节,不失为一种可谓“比着可以做”的操作模式。即:通过微观体制改革打造市场主体,并建立符合媒体特点的现代法人治理结构,建立与法人治理相匹配的财务治理,建立、健全与资产管理创新相适应的财务核算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产管理 管理创新 广播影视业 科学发展观 操作模式 中国 财务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解放思想与我国当代新闻传播理念的嬗变--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 被引量:3
4
作者 李向阳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6,共6页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历史功绩,就是高扬解放思想的旗帜,将严重窒息思想呼吸的思想路线重新拨回到马克思主义的轨道上来,开启了改革开放的大门。而随着政治文化的转型,与政治关系密切的新闻传播领域的主体性学术研究逐步复苏,观念更新...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历史功绩,就是高扬解放思想的旗帜,将严重窒息思想呼吸的思想路线重新拨回到马克思主义的轨道上来,开启了改革开放的大门。而随着政治文化的转型,与政治关系密切的新闻传播领域的主体性学术研究逐步复苏,观念更新有了突破性进展,社会公器、文化软实力、文化产业、媒介资本、新闻价值、以人为本、表达自由、深度报道、分众传播、新闻职业主义、舆论监督、全球化传播等新观念、新思想逐步确立。现在,数字技术力量与政治文明的结合所给予中国传媒转型的巨大影响,正通过媒体的生存背景与表达体制这两个核心层面日渐凸现出来,新闻传播研究正面临着理论创新的千载难逢的机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闻传播 解放思想 主体性 中国特色媒介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修辞手法中的“通感”
5
作者 史文贵 《中学语文教学》 北大核心 1996年第7期45-46,共2页
浅谈修辞手法中的“通感”江苏泗阳县广播电视局史文贵当我们仔细品味两个普通而生动的词:"冷眼"和"热望"时,都会明显感觉到,"冷眼"把对人的轻视态度,"热望"把人的盼望心情,表现得是那样的深刻和贴切2这种动人心弦的效果... 浅谈修辞手法中的“通感”江苏泗阳县广播电视局史文贵当我们仔细品味两个普通而生动的词:"冷眼"和"热望"时,都会明显感觉到,"冷眼"把对人的轻视态度,"热望"把人的盼望心情,表现得是那样的深刻和贴切2这种动人心弦的效果是怎样产生的呢?认真研究一下就会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修辞手法 修辞效果 听觉 文学鉴赏 文言小说 通感手法 互相联系 朱自清 无生物 王小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