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自润滑关节轴承精密挤压合套技术 被引量:6
1
作者 刘东雷 刘胜吉 +1 位作者 费鹏 蔡亚林 《轴承》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28-31,共4页
针对挤压合套自润滑关节轴承结构特点,分析对自润滑层无损伤的挤压合套精密成形工艺的关键技术。通过数字化精密塑性成形技术,对成形工艺过程进行数值模拟,分析影响自润滑层性能的成形应力分布、球面接触面积及残余应力。数值模拟方法... 针对挤压合套自润滑关节轴承结构特点,分析对自润滑层无损伤的挤压合套精密成形工艺的关键技术。通过数字化精密塑性成形技术,对成形工艺过程进行数值模拟,分析影响自润滑层性能的成形应力分布、球面接触面积及残余应力。数值模拟方法可以优化成形工艺参数与成形方法,最大限度地减少挤压合套过程对自润滑层的损伤,保证得到合理均匀的游隙,从而提高产品使用寿命与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润滑关节轴承 挤压合套 塑性成形 有限元法 精密成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工艺参数对整体式自润滑关节轴承旋压装配成形的影响 被引量:2
2
作者 曹晓彬 华希俊 +4 位作者 平国峰 彭锐 纪星 朱伟 陈亚林 《塑性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94-101,共8页
针对整体式自润滑关节轴承传统挤压装配中出现的成形过程不可控和衬垫易损伤问题,为了提升成品率,研究了一种三轮旋压装配成形工艺过程,分析了不同工艺参数在装配成形中的影响规律并确定合适的参数,以便后期快速设置和确定优化方案。利... 针对整体式自润滑关节轴承传统挤压装配中出现的成形过程不可控和衬垫易损伤问题,为了提升成品率,研究了一种三轮旋压装配成形工艺过程,分析了不同工艺参数在装配成形中的影响规律并确定合适的参数,以便后期快速设置和确定优化方案。利用ABAQUS有限元软件对旋压装配成形过程进行模拟,分析了不同旋压行程下外圈成形及衬垫受压状态以及不同工艺参数下外圈应力应变和旋压力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旋压可以成功对整体式自润滑关节轴承进行装配成形,当旋压行程在8.91~9.31 mm范围内,衬垫与内圈外表面贴合良好,未产生过压;当进给率为0.27 mm·r^(-1)、摩擦因数为0.30、旋轮外廓半径为91 mm时,应力和旋压力变化幅度最小,此时外圈成形均匀,衬垫损伤小,成形质量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整体式自润滑关节轴承 旋压装配 工艺参数 成形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型凹槽环件复合环轧成形数值模拟
3
作者 王虓鹏 华希俊 +4 位作者 马俊美 车亚龙 王康 朱伟 孙义皓 《塑性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8-65,共8页
采用一种立式复合环轧工艺制造了小型凹糟环件,用Simufact有限元软件模拟了小型凹槽环件的环轧成形过程,并在D51环轧机上进行了验证。数值模拟结果揭示了环轧成形过程中几何、应变和温度等成形因素的分布和演化规律。为研究不同主动辊... 采用一种立式复合环轧工艺制造了小型凹糟环件,用Simufact有限元软件模拟了小型凹槽环件的环轧成形过程,并在D51环轧机上进行了验证。数值模拟结果揭示了环轧成形过程中几何、应变和温度等成形因素的分布和演化规律。为研究不同主动辊形状对环轧成形的影响,采用不同夹角的主动辊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结果表明,25.4°的主动辊夹角能产生更大的轧制力和内部塑性应变,但是容易产生椭圆缺陷和模具填充不满,因此选取适中的角度能保证工件的环轧质量。通过对比空转轧制前后的数值模拟结果发现,空转轧制可以显著改善椭圆缺陷,提高环件尺寸的均匀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环轧成形 小型凹槽环件 成形因素 主动辊夹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光微织构表面脂润滑性能试验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张培耘 华希俊 +2 位作者 杜志华 符永宏 朱伟 《润滑与密封》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44-47,共4页
采用声光调Q二极管泵浦固体光源(DPSS)Nd∶YAG激光器,在45#钢试样表面进行激光微织构加工,采用VYKO-NT1100三维形貌分析仪对微观织构形貌进行测量。以二硫化钼润滑脂为润滑剂,在MMW-1A型摩擦磨损试验机上进行微织构试样和光滑试样在不... 采用声光调Q二极管泵浦固体光源(DPSS)Nd∶YAG激光器,在45#钢试样表面进行激光微织构加工,采用VYKO-NT1100三维形貌分析仪对微观织构形貌进行测量。以二硫化钼润滑脂为润滑剂,在MMW-1A型摩擦磨损试验机上进行微织构试样和光滑试样在不同工况条件下的摩擦性能对比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在一定条件下,面积占有率为14%的微凹腔织构表面的脂润滑性能明显优于未织构光滑表面,且随着微凹腔面积占有率的增大,摩擦因数波动范围变小;凹槽织构表面较未织构光滑表面具有更好的润滑稳定性;在脂润滑条件下,激光微织构表面较未织构光滑表面摩擦因数最大可降低2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表面织构 脂润滑 摩擦 摩擦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Cr15钢微织构表面固体润滑性能研究 被引量:7
5
作者 华希俊 朱翊航 +4 位作者 王皓 平国峰 朱伟 田之翔 解玄 《润滑与密封》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2-17,共6页
为研究不同表面处理方式对PTFE/GCr15钢配副表面摩擦学性能的影响,采用Nd:YAG纳秒激光器对GCr15轴承钢下试样表面进行激光织构加工,并以纳米MoS2固体润滑剂作为润滑介质,以黏结有PTFE自润滑衬垫的圆柱销作为上试样进行对摩试验。研究发... 为研究不同表面处理方式对PTFE/GCr15钢配副表面摩擦学性能的影响,采用Nd:YAG纳秒激光器对GCr15轴承钢下试样表面进行激光织构加工,并以纳米MoS2固体润滑剂作为润滑介质,以黏结有PTFE自润滑衬垫的圆柱销作为上试样进行对摩试验。研究发现:PTFE自润滑衬垫与微织构GCr15摩擦副在干摩擦条件下摩擦因数较低,仅为0.137,而在纳米MoS2固体润滑剂润滑条件下,其摩擦因数进一步下降为0.123,且波动较小。通过EDS分析表明,表面微织构、聚四氟乙烯衬垫与纳米MoS2润滑介质三者具有协同润滑减摩效应,可摩擦副表面生成一层由PTFE与纳米MoS2材料组成的致密、平滑复合润滑膜,有效改善对摩副之间的润滑特性。研究表明,通过表面激光织构技术与固体自润滑技术(添加纳米MoS2)的有效集成融合,可进一步改善PTFE/GCr15钢配副的润滑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CR15 表面织构 PTFE 固体润滑 润滑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脂润滑条件下PTFE/GCr15激光织构表面滑动摩擦性能研究 被引量:13
6
作者 解玄 尹必峰 +4 位作者 华希俊 王皓 朱翊航 许晟 朱伟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77-82,共6页
目的研究PTFE薄膜与激光织构化GCr15轴承钢配副在脂润滑条件下的摩擦学性能,探究微织构面积占有率和工况参数对摩擦学行为的影响规律。方法采用二极管泵浦声光调QNd∶YAG激光器对下试样进行表面织构加工,在RtecMFT-5000多功能摩擦磨损... 目的研究PTFE薄膜与激光织构化GCr15轴承钢配副在脂润滑条件下的摩擦学性能,探究微织构面积占有率和工况参数对摩擦学行为的影响规律。方法采用二极管泵浦声光调QNd∶YAG激光器对下试样进行表面织构加工,在RtecMFT-5000多功能摩擦磨损试验机上进行往复摩擦学试验,其中上试样为粘结PTFE薄膜的圆柱销,下试样为进行激光织构化的GCr15轴承钢滑块。结果脂润滑介质下,PTFE与微织构表面耦合摩擦系数最低。在前期磨合阶段,不同微织构面积占有率的表面摩擦系数均有小幅度上升;试验中期,不同微织构面积占有率的表面摩擦系数区分度逐渐变大。当微织构面积占有率由10%上升为40%时,摩擦系数先减小后增大,且微织构面积占有率为20%时,表面摩擦系数最小,仅为0.032。脂润滑条件下,三种不同微织构面积占有率的试样随着载荷由20N增加至100N时,摩擦系数均出现下降趋势,且趋势逐渐趋缓。在低频率阶段的摩擦系数较大,高频率阶段摩擦系数较小。结论脂润滑条件下,PTFE与微织构耦合是一种有效的复合减摩手段。随着织构面积占有率的提升,表面摩擦系数先减小后增大,随着载荷的增大,表面摩擦系数迅速下降;随着往复运动频率的增大,表面摩擦系数先上升再缓慢下降。当面积占有率为20%时,能获得较好的摩擦润滑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TFE 表面织构 脂润滑 摩擦学性能 面积占有率 工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控机床热误差灰色神经网络补偿应用研究 被引量:13
7
作者 汪样兴 王树林 +1 位作者 张云峰 张建红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236-239,共4页
针对数控机床热误差建模补偿的问题,提出了灰色神经网络建模补偿的新方法。首先利用机床的温度值建立了机床热误差的灰色系统预测模型,再由灰色模型预测值得到的残差建立神经网络预测模型。结合灰色系统和神经网络的优点,建立了一种新... 针对数控机床热误差建模补偿的问题,提出了灰色神经网络建模补偿的新方法。首先利用机床的温度值建立了机床热误差的灰色系统预测模型,再由灰色模型预测值得到的残差建立神经网络预测模型。结合灰色系统和神经网络的优点,建立了一种新的灰色系统和BP神经网络组合热误差预测模型。最后以实测数据建模说明了灰色神经网络模型预测效果明显优于各单项模型,方法优异的预测性能对于具有复杂成分的动态数据序列的机床热误差建模也适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控机床 热误差 灰色神经网络 建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FPGA的激光微织构加工系统控制器的设计与实现
8
作者 李春晓 张培耘 +4 位作者 朱伟 杜航 陈诚 华希俊 解玄 《激光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54-159,共6页
针对激光微织构加工过程中运动平台与激光器联动精确控制问题,设计一种基于现场可编程逻辑门阵列(FPGA)的控制器及其上位机控制软件。FPGA接收上位机通过串口发送的指令并解析,完成对激光器和运动平台的联动控制。采用有限状态机的方式... 针对激光微织构加工过程中运动平台与激光器联动精确控制问题,设计一种基于现场可编程逻辑门阵列(FPGA)的控制器及其上位机控制软件。FPGA接收上位机通过串口发送的指令并解析,完成对激光器和运动平台的联动控制。采用有限状态机的方式编写了平面点阵、平行槽及网纹形貌的微织构加工控制程序,其中平面网纹形貌的加工采用两轴联动方式代替插补方式。对各项功能进行仿真及实验测试表明该控制器可实现两轴联动,可完成指定平面微织构形貌的加工,其中网纹形貌微加工效率提升5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织构 FPGA 两轴联动 有限状态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蠕墨铸铁材料试验分析 被引量:2
9
作者 江宏 杭智刚 +1 位作者 乔志敏 程学亮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110-112,共3页
随着大功率柴油机缸盖材料要求的提高,研究蠕墨铸铁材质具有重要的意义。在现有蠕化工艺下,通过添加合金元素,提高珠光体含量,使其稳定达到60%~80%,硬度达到220 HB,同时保证蠕化率稳定控制在60%以上,从而达到提高现有铁素体型蠕墨铸铁... 随着大功率柴油机缸盖材料要求的提高,研究蠕墨铸铁材质具有重要的意义。在现有蠕化工艺下,通过添加合金元素,提高珠光体含量,使其稳定达到60%~80%,硬度达到220 HB,同时保证蠕化率稳定控制在60%以上,从而达到提高现有铁素体型蠕墨铸铁材质硬度和刚度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蠕墨铸铁 珠光体 合金元素 正交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