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用生物化学方法从植物内生真菌提取液中高通量筛选细菌β-内酰胺酶抑制物 被引量:3
1
作者 陈静 周杰 +4 位作者 丁铁林 朱玉洁 陈才法 周生亮 孙东旭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321-326,331,共7页
目的采用生物化学方法从植物内生真菌代谢物中筛选细菌β-酰胺酶抑制剂。方法克隆β-内酰胺酶KPC-2、TEM-10和NDM-1基因至表达载体pET28;纯化重组蛋白质,以此为药靶,从植物内生真菌代谢产物库中高通量筛选β-内酰胺酶抑制物;检测效... 目的采用生物化学方法从植物内生真菌代谢物中筛选细菌β-酰胺酶抑制剂。方法克隆β-内酰胺酶KPC-2、TEM-10和NDM-1基因至表达载体pET28;纯化重组蛋白质,以此为药靶,从植物内生真菌代谢产物库中高通量筛选β-内酰胺酶抑制物;检测效应物对β-内酰胺类药物的增效效应。结果成功克隆了3个目的基因,纯化了重组蛋白质至纯度80.95%;从3752种真菌提取液中筛选确定了5个对3种纯化的β-内酰胺酶活性均有抑制的效应物,其中效应物PF000,212能够使美罗培南对3株携带NDM—l基因的临床分离“超级细菌”菌株的最低抑菌浓度降低8~16倍。结论以β-内酰胺酶为药靶,以植物内生真菌代谢物为材料,应用生物化学方法进行高通量筛选,是获得新型β-内酰胺酶抑制物的一条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内酰胺酶抑制剂 KPC-2 NDM-1 植物内生真菌 生物化学筛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内生木霉的鉴定及其抑菌活性 被引量:7
2
作者 孙勇 蒋继宏 张海燕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332-333,共2页
对分离自健康植物的6种内生木霉菌进行活化,再观察菌落形态、颜色,测量生长速度,观察孢子形态,测量孢子直径范围,进而对供试菌株进行分类鉴定。结果初步鉴定,DBs0-13为多孢木霉(Trichoderma polysporum),DBs57为里氏木霉(T.reesei),DBs6... 对分离自健康植物的6种内生木霉菌进行活化,再观察菌落形态、颜色,测量生长速度,观察孢子形态,测量孢子直径范围,进而对供试菌株进行分类鉴定。结果初步鉴定,DBs0-13为多孢木霉(Trichoderma polysporum),DBs57为里氏木霉(T.reesei),DBs66为长孢木霉(T.longipile),40为绿色木霉(T.viride),171为康氏木霉(T.koningii),292为哈茨木霉(T.harizianum)。采用生长速率法测定供试真菌发酵液(相当于稀释10倍)对4种病原真菌的抑制效果。结果表明,6木霉菌对小麦赤霉菌、苹果轮纹菌、油菜菌核菌和可可球二孢菌都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其中DBs0-13和171的抑菌率相对较高,并对4种病原真菌都具有抑制作用;6种木霉菌中抑菌率最高的是DBs0-13,其对油菜菌核病菌、可可球二孢的抑制率分别为62.89%、41.1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生木霉菌 分类鉴定 形态特征 生长速率 病原菌 抑菌活性 生防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杨树生物能源真菌的筛选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赵桂华 蒋继宏 赵楠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2014年第6期1-8,共8页
为了筛选杨树上潜在的生物能源油脂真菌,对5种杨树的健康树皮、韧皮部、边材和叶片真菌组织进行分离和鉴定,并检测了菌丝和孢子内含油脂。结果表明,试验共分离4 674块组织,得到真菌菌落4 501个,占分离组织总数的96.3%,细菌菌落173个,占3... 为了筛选杨树上潜在的生物能源油脂真菌,对5种杨树的健康树皮、韧皮部、边材和叶片真菌组织进行分离和鉴定,并检测了菌丝和孢子内含油脂。结果表明,试验共分离4 674块组织,得到真菌菌落4 501个,占分离组织总数的96.3%,细菌菌落173个,占3.7%。其中非产油脂真菌菌落4 043个,占89.8%;产油脂菌落458个,占整个菌落总数的10.2%。根据真菌的形态特征进行鉴定,其隶属于接合菌门、担子菌门和半知菌亚门10属,80%为半知菌亚门的真菌,其中,腐皮镰刀菌是一株高产油脂的真菌。产油脂真菌的出现与杨树种类和季节无相关性,而与真菌种类有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树 生物能源 油脂真菌 筛选 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烯效唑生物学效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24
4
作者 陆艳 李佳 +3 位作者 孙健 马代夫 李宗芸 徐涛 《大麦与谷类科学》 2017年第1期6-10,共5页
烯效唑是一种高效低毒的三唑类植物生长延缓剂,兼有良好的杀菌作用。它通过降低贝壳杉烯氧化酶活性,阻碍GA的生物合成从而抑制植物生长。烯效唑使植株体内产生一系列的生理效应,对促进植株矮健、抗倒伏和防衰老等都具有明显效果,尤其是... 烯效唑是一种高效低毒的三唑类植物生长延缓剂,兼有良好的杀菌作用。它通过降低贝壳杉烯氧化酶活性,阻碍GA的生物合成从而抑制植物生长。烯效唑使植株体内产生一系列的生理效应,对促进植株矮健、抗倒伏和防衰老等都具有明显效果,尤其是在作物面对逆境(如干旱、高温、低温、盐害、内涝和病害等)的胁迫时,烯效唑能显著增强作物对逆境的抵抗能力,从而达到增产目的。本文对国内外有关烯效唑的作用机理、应用效果及抗逆性表现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烯效唑 应用效果 抗逆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鱼腥草地下茎提取物诱导胃癌细胞SGC-7901凋亡机制的研究 被引量:18
5
作者 刘金娟 杨成流 +1 位作者 陈永强 蒋继宏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57-261,共5页
目的对鱼腥草不同部位提取物诱导SGC-7901细胞凋亡及其机制进行研究。方法将鱼腥草地上茎(AS)、地下茎(SS)、叶(L)的粉末经乙醇提取得浸膏;处理SGC-7901细胞48 h后,采用Alamar blue法检测其对SGC-7901细胞增殖的影响;筛选出较高活性浸膏... 目的对鱼腥草不同部位提取物诱导SGC-7901细胞凋亡及其机制进行研究。方法将鱼腥草地上茎(AS)、地下茎(SS)、叶(L)的粉末经乙醇提取得浸膏;处理SGC-7901细胞48 h后,采用Alamar blue法检测其对SGC-7901细胞增殖的影响;筛选出较高活性浸膏,光学显微镜、Hoechst33258染色观察细胞形态;DNA Ladder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细胞凋亡情况;Caspase-3活性检测试剂盒测定Caspase-3酶活性。Western blot检测凋亡相关因子的表达;Caspase-9抑制剂(Z-LEHD-FMK)验证浸膏调控的信号转导通路。结果各部位浸膏对SGC-7901细胞均有一定的增殖抑制活性,其中SS提取物活性最强;不同浓度的SS提取物作用SGC-7901细胞48 h后,细胞明显凋亡;DNA ladder条带也明显;Caspase-3的活性明显高于对照组;Bax、Bid、Bak、p53、Caspase-9表达上调,Bcl-2表达下调;Caspase-9抑制剂(ZLEHD-FMK)能够逆转SS对SGC-7901细胞的增殖抑制活性。结论 SS对SGC-7901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最强,且是通过Caspase-9介导的线粒体凋亡信号转导通路来调控细胞凋亡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腥草 地下茎提取物 SGC-7901细胞 凋亡 CASPASE-9 分子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栽培种甘薯及其近缘野生种nrDNA ITS序列分析 被引量:7
6
作者 俞立璇 刘美艳 +5 位作者 曹清河 余益成 谢逸萍 罗永海 韩永华 李宗芸 《植物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40-49,共10页
采用核糖体DNA内转录间隔区(nrDNAITS)序列比较分析了甘薯及其近缘野生种的遗传多样性及系统进化关系,首次报道了栽培种甘薯‘徐薯18’(Ipomoea batatas‘Xushu 18’)及其近缘野生种I.triloba(DOM),I.cordatotriloba(MEX),... 采用核糖体DNA内转录间隔区(nrDNAITS)序列比较分析了甘薯及其近缘野生种的遗传多样性及系统进化关系,首次报道了栽培种甘薯‘徐薯18’(Ipomoea batatas‘Xushu 18’)及其近缘野生种I.triloba(DOM),I.cordatotriloba(MEX),I.nil(PER)。I.nil(JPN)。I.hederacea Jacq.(USA),f.hederacea Jacq.(HK)和种间杂交种67-1(I.batatas‘Xushu18’×I.hederacea Jacq.)及回交种(67-1×I.batatas‘Xushu18’)的nrDNAITS序列。序列分析表明,栽培种甘薯及其近缘野生种nrDNAITS序列长度为570-600bp。其中,ITS1序列为185~209bp,GC含量为53.11%~61.83%;ITS2序列为214-226bp,GC含量为61.21%-72.89%;5.8S序列均为165bp,GC含量为54.55%-55.76%。此外,栽培种甘薯及其近缘野生种ITS序列信息位点均集中在ITS1和ITS2区;与其他甘薯属植物相比,I.wrightii ITS2的末端缺失了6~8个碱基。系统进化分析表明,栽培种甘薯‘徐薯18’(I.batatas‘Xushu18’)和野生种I.triloba、I.cordatotriloba、I.ecunosa、I.trifida的亲缘关系较近,与I.wrightii、I.pes-tigridis、I.grandifolia、I.nil、I.hederaceaJacq.、I.pur-purea的亲缘关系较远;杂交后代与栽培种甘薯‘徐薯18’(I.batatas‘Xushu18’)亲缘关系较近,与野生种父本I.hederaceaJacq.的亲缘关系较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薯 NRDNA ITS BLAST 遗传距离 系统发育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圆柏枝叶对小鼠自发行为及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4
7
作者 卓盼 刘金娟 +3 位作者 李晓储 王琦祺 李长根 蒋继宏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40-144,共5页
选择城市绿化重要树种圆柏为研究对象,探讨北美圆柏枝叶对小鼠自发活动及其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及挥发性物质与环境间的关系。采用旷场分析法,将入组的30只昆明小鼠分成3组:对照组、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分别对应地暴露... 选择城市绿化重要树种圆柏为研究对象,探讨北美圆柏枝叶对小鼠自发活动及其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及挥发性物质与环境间的关系。采用旷场分析法,将入组的30只昆明小鼠分成3组:对照组、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分别对应地暴露于210 g和420 g圆柏枝叶中,每天4 h,连续处理6 d,观察小鼠各行为指标,结合医学手段分析小鼠相应的生理生化指标。结果表明,小鼠的中央格运动路程、总路程及中央格运动时间都呈现一定的剂量反应;体质量呈稳定增长趋势;生理指标正常,生化指标有部分超出正常范围。经低浓度枝叶挥发物处理的小鼠兴奋性增强,探究和认知能力增强,且其食欲没有受到影响,但是引起部分生化指标的异常,其作用机制还需进一步的探索。研究结果为圆柏作为生态保健树用于城市森林人居环境建设绿化配置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美圆柏 挥发性物质 自发活动 生理生化指标 生态保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大蒜和鲜大蒜中可溶性蛋白成分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鞠秀云 姜素平 +2 位作者 刘金娟 袁博 蒋继宏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1期90-94,共5页
为探究黑大蒜和鲜大蒜中可溶性蛋白成分的差异,采用研磨浸提、硫酸铵沉淀、凝胶柱层析的方法,获得黑大蒜和鲜大蒜可溶性蛋白;采用阿尔玛蓝(Alamar Blue)法检测其体外抗肿瘤活性,采用牛津杯法检测其抗菌活性,并利用十二烷基硫酸钠-聚... 为探究黑大蒜和鲜大蒜中可溶性蛋白成分的差异,采用研磨浸提、硫酸铵沉淀、凝胶柱层析的方法,获得黑大蒜和鲜大蒜可溶性蛋白;采用阿尔玛蓝(Alamar Blue)法检测其体外抗肿瘤活性,采用牛津杯法检测其抗菌活性,并利用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分析其可溶性蛋白成分的差异。结果表明:从黑大蒜和鲜大蒜中提取的可溶性蛋白均具有抗人肝癌细胞株HepG2的活性,鲜大蒜中可溶性蛋白的抗肿瘤活性高于黑大蒜中可溶性蛋白的抗肿瘤活性,且具有耐热性;鲜大蒜中可溶性蛋白还具有抗大肠杆菌和抗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活性,其分子质量在10~55 k D之间;黑大蒜中的可溶性蛋白不具有抗菌活性,其分子质量在10 kD左右。黑大蒜与鲜大蒜的可溶性蛋白在种类上差异较大,在抗人肝癌细胞株HepG2、抗大肠杆菌和抗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功能上差异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蒜 可溶性蛋白 抗肿瘤 抗细菌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薄壳山核桃仁油甘油三酯成分分离鉴定 被引量:6
9
作者 许培源 袁博 +2 位作者 左飞 李永荣 蒋继宏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59-163,共5页
对薄壳山核桃仁油进行提取,利用制备型液相色谱-蒸发光散射-质谱联用技术分离和鉴定。分离得到7个单体化合物,通过核磁与质谱数据比对,7个单体化合物均为甘油三酯,分别为三亚油酸甘油酯、二亚油酸油酸甘油酯、棕榈酸二亚油酸甘油酯、亚... 对薄壳山核桃仁油进行提取,利用制备型液相色谱-蒸发光散射-质谱联用技术分离和鉴定。分离得到7个单体化合物,通过核磁与质谱数据比对,7个单体化合物均为甘油三酯,分别为三亚油酸甘油酯、二亚油酸油酸甘油酯、棕榈酸二亚油酸甘油酯、亚油酸二油酸甘油酯、棕榈酸亚油酸油酸甘油酯、三油酸甘油酯、棕榈酸二油酸甘油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薄壳山核桃油 分离鉴定 甘油三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野苋菜提取物抗肿瘤作用及诱导人肝癌HepG2细胞凋亡的分子机制 被引量:3
10
作者 刘金娟 曹成亮 +1 位作者 丁盼 蒋继宏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558-1562,共5页
目的研究野苋菜提取物的抗肿瘤作用及诱导人肝癌HepG2细胞凋亡的可能机制。方法采用Alamar blue法检测野苋菜提取物对肿瘤细胞的抑制作用;光学显微镜和Hoechst 33258荧光染色观察HepG2细胞的形态变化;流式细胞术检测该提取物对HepG2细... 目的研究野苋菜提取物的抗肿瘤作用及诱导人肝癌HepG2细胞凋亡的可能机制。方法采用Alamar blue法检测野苋菜提取物对肿瘤细胞的抑制作用;光学显微镜和Hoechst 33258荧光染色观察HepG2细胞的形态变化;流式细胞术检测该提取物对HepG2细胞凋亡的影响;Western blot和caspase-3活性检测试剂盒分析野苋菜提取物诱导HepG2细胞凋亡的作用机制;caspase-9、caspase-3抑制剂(Z-LEHDFMK和Ac-DEVD-CHO)验证相关的调控信号转导通路。结果野苋菜提取物对多种肿瘤细胞均有抑制作用,其中HepG2细胞最敏感;经提取物处理过的HepG2细胞出现明显的凋亡特征,流式细胞术进一步证实野苋菜提取物能够诱导HepG2细胞的凋亡;野苋菜提取物处理48h后的HepG2细胞中Bcl-2、survivin表达下调,Bax、PARP、Apaf-1、caspase-9表达量增加,并且caspase-3、caspase-9酶活性明显提高;caspase-9和caspase-3的抑制剂能够逆转野苋菜提取物对HepG2细胞的抑制活性。结论野苋菜提取物具有抗肿瘤作用,并且能够激活caspase-9内源性凋亡信号通路,发挥其促进HepG2细胞凋亡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苋菜提取物 抗肿瘤 细胞凋亡 CASPASE-9 特异性抑制剂 分子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发子对桦褐孔菌多酚合成的诱导及其生化机制初探 被引量:5
11
作者 魏志文 孙勇 王菲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36-141,共6页
旨在研究真菌激发子对桦褐孔菌多酚合成的影响,采用液体摇瓶培养方式,将真菌激发子加入到桦褐孔菌液体培养物中,检测桦褐孔菌次级代谢产物的积累,以及真菌激发子对桦褐孔菌一氧化氮合酶(NOS)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适量添加真菌激发子能... 旨在研究真菌激发子对桦褐孔菌多酚合成的影响,采用液体摇瓶培养方式,将真菌激发子加入到桦褐孔菌液体培养物中,检测桦褐孔菌次级代谢产物的积累,以及真菌激发子对桦褐孔菌一氧化氮合酶(NOS)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适量添加真菌激发子能够提高桦褐孔菌的代谢速率,提高多酚类化合物的合成,胞内和胞外多酚最高可达102.15 mg/L和311.91 mg/L,并能显著提高桦褐孔菌NOS的活性,其活性最高可达151.93 U/mg prot,发酵液一氧化氮(NO)含量最高可达256.28μmol/L。这表明,真菌激发子能够有效激活桦褐孔菌的次级代谢产物合成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菌激发子 酚类化合物 桦褐孔菌 次级代谢产物 深层发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真菌激发子诱导油菜抗菌核病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魏志文 张梅梅 +1 位作者 赵艳霞 郑维发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72-76,共5页
为了提高油菜对菌核病的抗性,利用病原菌激发子喷施油菜植株,分析其防御体系中酚类物质的变化及对病原菌入侵的抗性。结果表明,多糖激发子和细胞壁激发子均能迅速激活油菜的免疫机制,促进酚类物质的合成,多糖激发子诱导后96h多酚含量达... 为了提高油菜对菌核病的抗性,利用病原菌激发子喷施油菜植株,分析其防御体系中酚类物质的变化及对病原菌入侵的抗性。结果表明,多糖激发子和细胞壁激发子均能迅速激活油菜的免疫机制,促进酚类物质的合成,多糖激发子诱导后96h多酚含量达到最大值(0.229mg/g),细胞壁激发子诱导120h后多酚含量达到最大值(0.267mg/g),且提取的植物多酚在体外培养条件下对油菜菌核病菌的菌丝生长有显著的抑制作用,特别是细胞壁激发子诱导组的提取物抑菌率可达60.70%。这说明病原菌激发子可以用于油菜菌核病的防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菜 菌核病 激发子 诱导抗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拮抗放线菌KLBMP06061的鉴定及其对苹果轮纹病菌的抑菌作用 被引量:2
13
作者 周小琪 曹成亮 +3 位作者 丁盼 薛羚伟 刘贵友 蒋继宏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38-143,共6页
对分离自新疆荒漠土壤的拮抗放线菌KLBMP06061进行菌种鉴定,并评估其对苹果轮纹病原真菌的生防潜力。结合培养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性、16S r DNA序列比对分析确定菌种分类地位;采用平板对峙法进行拮抗活性筛选;采用孢子萌发法和生长速... 对分离自新疆荒漠土壤的拮抗放线菌KLBMP06061进行菌种鉴定,并评估其对苹果轮纹病原真菌的生防潜力。结合培养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性、16S r DNA序列比对分析确定菌种分类地位;采用平板对峙法进行拮抗活性筛选;采用孢子萌发法和生长速率法进一步分析菌株KLBMP06061发酵滤液的抑菌作用及抑菌活性稳定性。根据多相分类鉴定结果确定,菌株KLBMP06061为Streptomyces pratensis。拮抗活性筛选结果显示,该菌株具有较好的抑菌广谱性,尤其对苹果轮纹病原菌的菌丝生长、孢子萌发都有很强的抑制作用,抑菌率分别达到85.2%、94.0%,与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μg/m L)活性相当;抑菌活性稳定性研究表明,菌株KLBMP06061发酵滤液抑菌活性对热处理和紫外照射具有很好的稳定性,对蛋白酶处理不敏感,最适p H值范围为4~10。研究结果表明,菌株KLBMP06061具有活性高、抑菌谱广、抑菌活性稳定的特点,在生物防治中具有潜在的利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苹果轮纹病 拮抗放线菌 抑菌作用 鉴定 生物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北大黑鳃金龟幼虫肠道菌的分离及对农药的降解 被引量:1
14
作者 孙勇 曹小迎 +1 位作者 蒋继宏 张先道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51-153,共3页
采用4种培养基对金龟幼虫肠道内微生物进行分离培养,并通过16S rRNA测序进行初步鉴定,将分离获得的菌株接种于含辛硫磷和毒死蜱的基础盐培养基上,初步测定对肠道内微生物降解农药的能力。结果表明,选用的4种培养基中,淀粉-酪素培养基获... 采用4种培养基对金龟幼虫肠道内微生物进行分离培养,并通过16S rRNA测序进行初步鉴定,将分离获得的菌株接种于含辛硫磷和毒死蜱的基础盐培养基上,初步测定对肠道内微生物降解农药的能力。结果表明,选用的4种培养基中,淀粉-酪素培养基获得的微生物数量最多,羧甲基纤维素钠培养基次之,甘油天门冬氨酸培养基最差。对13株有代表性的菌株进行测序分析,初步鉴定这些微生物分属9个属,在分离筛选的菌株中随机挑选供试的28株菌株中,在以毒死蜱(浓度100 mg/L)为唯一碳源的基础盐培养基中,能形成菌落的菌株为8株,在以辛硫磷为唯一碳源的基础盐培养基中,能形成菌落的菌株为19株,表明肠道中有一些微生物对农药有降解作用,其中对辛硫磷降解作用优于毒死蜱,说明在防治华北大黑鳃金龟时,毒死蜱防治效果可能优于辛硫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北大黑鳃金龟 肠道微生物 分离 农药降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花青素缓释材料—氨基壳聚糖的制备及缓释性能研究
15
作者 袁博 许培源 +3 位作者 王佩佩 张华 曹成亮 蒋继宏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62-67,共6页
以壳聚糖为材料,采用反相悬浮交联法制备复合材料,利用Schiff base反应对壳聚糖的氨基进行了保护。利用乙二胺对得到的复合材料进行修饰,获得氨基化的壳聚糖材料,并对其进行结构表征。通过聚乙烯硫酸钾标定氨基,考察环氧丙烷用量对材料... 以壳聚糖为材料,采用反相悬浮交联法制备复合材料,利用Schiff base反应对壳聚糖的氨基进行了保护。利用乙二胺对得到的复合材料进行修饰,获得氨基化的壳聚糖材料,并对其进行结构表征。通过聚乙烯硫酸钾标定氨基,考察环氧丙烷用量对材料的表面游离氨基的影响。分别探讨了致孔剂、预交连剂与交联剂的含量对花青素包封率的影响以及在模拟生理环境中评价材料的缓释情况。结果表明:随着环氧丙烷的含量增加,材料出现游离的氨基减少的情况;随着致孔剂,预交连剂和交联剂的含量增加,花青素的包封率也逐渐增高,但当三者超过一定的含量时,包封率反而出现下降趋势。通过模拟人体生理环境下的花青素的缓释研究,载药颗粒在pH 1.72,温度37℃条件下,4 h内释放量达到了(81.63±1.92)%,在10 h内释放完毕,而在pH 8.25,温度37℃时4 h内释放量达到了(71.68±2.55)%,10 h内基本释放完毕。释放曲线符合正态分布模型,表明该化学修饰的壳聚糖可以作为负载材料用于花青素的缓释用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青素 缓释 氨基壳聚糖 制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薯栽培种及其近缘野生种的DAPI核型及rDNA-FISH分析 被引量:9
16
作者 安婷婷 汤佳立 +3 位作者 孙健英 曹清河 马代夫 李宗芸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682-687,共6页
利用DAPI显带和rDNA-FISH技术对栽培种甘薯(‘徐薯18’)(Ipomoea batatas cv.Xushu No.18)及2种不同产地近缘野生种(Ipomoea hederacea Jacq.)进行了细胞遗传学研究。DAPI核型分析表明,‘徐薯18’核型公式为2n=6x=90=72m+18sm(18SAT),... 利用DAPI显带和rDNA-FISH技术对栽培种甘薯(‘徐薯18’)(Ipomoea batatas cv.Xushu No.18)及2种不同产地近缘野生种(Ipomoea hederacea Jacq.)进行了细胞遗传学研究。DAPI核型分析表明,‘徐薯18’核型公式为2n=6x=90=72m+18sm(18SAT),随体位于第1、3、6染色体上;美国近缘野生种核型公式为2n=2x=30=30m(4SAT),香港近缘野生种核型公式为2n=2x=30=20m+10sm(4SAT),随体均位于第6、12染色体上。rD-NA-FISH结果显示,栽培种甘薯基因组中含有3对5SrDNA位点,分别位于着丝粒区、亚着丝粒区和染色体端部;美国近缘野生种基因组中含有2对5SrDNA位点,香港近缘野生种基因组中含有1对5SrDNA位点,均位于随体部位;两种不同地域来源的近缘野生种基因组中均含有2对45SrDNA位点,分别位于第6和第12染色体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栽培种甘薯 近缘野生种 DAPI显带 RDNA FISH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06份特色甘薯品种资源品质性状评价与分析 被引量:12
17
作者 赵凌霄 邓逸桐 +5 位作者 衡曦彤 程娟 袁博 赵冬兰 戴习彬 曹清河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839-847,共9页
以来自不同育种单位的54份橘肉甘薯和52份紫肉甘薯品种资源为材料,测定块根中淀粉、可溶性糖、还原糖、粗蛋白、β-胡萝卜素和花青苷的含量。结果表明,橘肉甘薯的可溶性糖和还原糖含量通常高于紫肉甘薯,淀粉含量低于紫肉甘薯,粗蛋白含... 以来自不同育种单位的54份橘肉甘薯和52份紫肉甘薯品种资源为材料,测定块根中淀粉、可溶性糖、还原糖、粗蛋白、β-胡萝卜素和花青苷的含量。结果表明,橘肉甘薯的可溶性糖和还原糖含量通常高于紫肉甘薯,淀粉含量低于紫肉甘薯,粗蛋白含量与紫肉甘薯类似;橘肉甘薯的β-胡萝卜素含量为0.4~280.7μg/g,紫肉甘薯的β-胡萝卜素含量最高为31.8μg/g,花青苷含量为15.0~20.0μg/g。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淀粉含量和可溶性糖含量、还原糖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基于6种营养物质的含量,分别将橘肉甘薯和紫肉甘薯品种资源聚为5个和4个类群;其中,二者均为第II类群种质资源综合品质较好。本研究结果为这些甘薯品种资源的加工利用及品种改良提供理论参考和材料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薯 营养品质 糖类 粗蛋白 Β-胡萝卜素 花青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蒲公英根水提物诱导MDA-MB-231细胞凋亡及其作用机制研究 被引量:15
18
作者 陈子涵 蒋继宏 +1 位作者 鞠秀云 刘金娟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353-358,共6页
目的探究蒲公英根水提物对人三阴性乳腺癌细胞MDA-MB-231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Alamar Blue法检测蒲公英根水提物的细胞毒性,以及对MDA-MB-231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通过形态学观察、DAPI染色、流式细胞术,检测蒲公英根... 目的探究蒲公英根水提物对人三阴性乳腺癌细胞MDA-MB-231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Alamar Blue法检测蒲公英根水提物的细胞毒性,以及对MDA-MB-231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通过形态学观察、DAPI染色、流式细胞术,检测蒲公英根水提物对MDA-MB-231细胞凋亡的影响;Western blot分析蒲公英根水提物诱导MDA-MB-231细胞凋亡的作用机制。结果蒲公英各部位提取物无细胞毒性;且7.5、15 g·L^(-1)的蒲公英根水提物明显抑制MDA-MB-231细胞的增殖,细胞出现明显的凋亡特征,流式细胞术进一步证实了蒲公英根水提物能够诱导MDA-MB-231细胞凋亡;蒲公英根水提物呈浓度依赖性降低Bcl-2的蛋白表达,增加Bax、p53、活性c-PARP、caspase-8、caspase-9和caspase-3表达量; caspase-8抑制剂(Z-IETD-FMK)和caspas-9抑制剂(Z-LEHD-FMK)能够逆转蒲公英水提物对MDA-MB-231细胞的增殖抑制活性。结论蒲公英根水提物对人三阴性乳腺癌细胞MDA-MB-231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对治疗三阴性乳腺癌具有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阴性乳腺癌 蒲公英 抗肿瘤活性 抑制剂 细胞凋亡 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各食用米中活性成分及其抗氧化活性 被引量:14
19
作者 陈子涵 蒋继宏 +1 位作者 鞠秀云 刘金娟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71-75,81,共6页
本研究以黑米、白糯米、大米、黄米、糙米、香米、玉米、薏米、西米、高粱米10种常见食用米为研究对象,测定其总黄酮、总酚含量及其体外抗氧化活性。结果显示供试食用米品种间的总酚和总黄酮含量分别在2.61~287.61 mg/g和3.79~175.43 mg... 本研究以黑米、白糯米、大米、黄米、糙米、香米、玉米、薏米、西米、高粱米10种常见食用米为研究对象,测定其总黄酮、总酚含量及其体外抗氧化活性。结果显示供试食用米品种间的总酚和总黄酮含量分别在2.61~287.61 mg/g和3.79~175.43 mg/100 g之间,黑米总酚、总黄酮含量最高(分别为287.61±18.38 mg/g和175.43±3.25 mg/100 g),西米的含量均最低(分别为2.61±0.04 mg/g和3.79±0.06 mg/100 g);黑米乙醇提取液的总抗氧化能力(354.18 U/g)和总还原力(吸光度为2.91)最强,大米提取液的总抗氧化能力(4.62 U/g)最弱,而西米的总还原力(5倍稀释时吸光度为0.11)最弱;黑米对DPPH·的清除能力最高(当加入量为2μL时清除率为50%,IC_(50)=2μL),西米的清除能力最弱(当加入体积大于10~5μL时清除率为50%,IC_(50)>1×10~5μL);黑米对·OH的清除能力最高(IC_(50)=250倍稀释),西米的最低(IC_(50)=1.71倍稀释);黑米对NO-2的清除能力最高(IC_(50)=500倍稀释),玉米为最低(IC_(50)=2.97倍稀释);西米和糯米对O_2^-·的清除能力最高(IC_(50)>10~5倍稀释),玉米最低(IC_(50)=2.467倍稀释)。综合比较发现黑米具有较丰富的生物活性物质,抗氧化活性相对较好,本研究为进一步开发功能性米类产品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用米类 乙醇提取物 总黄酮 总酚 抗氧化性 体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六种食用菌体外抗氧化及抗细胞增殖活性研究 被引量:18
20
作者 陈子涵 刘金娟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04-108,共5页
以海鲜菇、香菇、茶树菇、杏鲍菇、平菇及金针菇6种食用菌为试验材料,比较各食用菌的抗氧化及抗细胞增殖活性。通过测定总抗氧化、总还原能力,以及对自由基的清除能力评价各食用菌体外抗氧化活性,Alamar blue法检测各提取物的抗细胞增... 以海鲜菇、香菇、茶树菇、杏鲍菇、平菇及金针菇6种食用菌为试验材料,比较各食用菌的抗氧化及抗细胞增殖活性。通过测定总抗氧化、总还原能力,以及对自由基的清除能力评价各食用菌体外抗氧化活性,Alamar blue法检测各提取物的抗细胞增殖活性。结果表明,各食用菌的总酚和总黄酮含量分别在155.76 mg/L-283.54 mg/L和5.19 mg/L-49.79 mg/L之间。其中,金针菇、茶树菇和香菇的总酚和总黄酮含量较高,海鲜菇和平菇含量最低。茶树菇和香菇的总抗氧化能力和总还原力(分别是22.94 U/L和20.10 U/L,0.26和0.233)优于其他几种食用菌。金针菇对DPPH·、·OH清除能力高于其他食用菌(分别是48.8%和75.12%),各食用菌对O2-·清除能力没有明显差别。6种食用菌提取物对HepG2、SGC-7901、NCI-H460、MDA-MB-231、LO2细胞均具有一定的增殖抑制作用,其中茶树菇对HepG2和NCI-H460细胞抑制作用最高(IC50=4.62±2.13,4.96±1.84 mL/L),而金针菇对SGC-7901和MDA-MB-231细胞增殖抑制作用最强(IC50=5.01±1.03,6.95±1.03 mL/L),而各提取物对LO2细胞的增殖抑制活性都最低。各食用菌均具有一定的抗氧化和抑制肿瘤增殖能力,其中茶树菇、香菇、金针菇的抗氧化和抑制肿瘤增殖活性最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用菌提取物 抗氧化活性 抗细胞增殖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