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从文学研究所到鲁迅文学院——对新中国文学新人培养机制的初步考察 |
叶炜
|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
2017 |
1
|
|
2
|
创意写作视域下的作家系统化培养——对鲁迅文学院文学新人培养的学科化路径思考 |
叶炜
|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
2018 |
2
|
|
3
|
江苏地方戏发展南北失衡原因探析 |
赵兴勤
|
《艺术百家》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4
|
情感共同体与新时代文学的县城诗学建构 |
田振华
|
《当代文坛》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5
|
鲁迅文学院与新时期的文学生态 |
叶炜
|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18 |
0 |
|
6
|
中国台湾眷村文学的三度空间书写 |
方忠
石琦
|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0 |
|
7
|
现象学还原作为认识还原对审美还原的僭越——罗曼·英加登《论文学作品》对审美时间性的耽搁 |
刘彦顺
|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0 |
|
8
|
乡村振兴背景下新质生产力发展路径研究——以江苏省为例 |
陈锦尧
瞿涛
潘铭荣
|
《江西农业》
|
2024 |
0 |
|
9
|
虚实结合的电池剩余使用寿命预测实验教学研究 |
刘强
姜英姿
种法力
王辉
戴前进
耿金萍
朱军
|
《实验技术与管理》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10
|
定庵诗的经典化历程及其文学史意义 |
沙先一
赵玉民
|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6 |
2
|
|
11
|
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中国形态的理论特质 |
张玉勤
|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4 |
5
|
|
12
|
1930年代左翼文学运动的媒介策略——以“京海之争”为例 |
刘涛
黄德志
|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18 |
4
|
|
13
|
独立学院内部审计探析 |
蔡雪荣
|
《会计之友》
北大核心
|
2012 |
3
|
|
14
|
启蒙焦虑与文化批判——论台湾后乡土文学的超越意义 |
吴鵾
|
《扬子江(评论)》
CSSCI
|
2016 |
2
|
|
15
|
论延安文学语言变革的背景与意义 |
张卫中
|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13 |
2
|
|
16
|
“三美一同”理念观照下的元代多民族文学活动 |
刘嘉伟
|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16 |
1
|
|
17
|
教务管理系统在独立学院教学质量监控中的应用探析 |
韩叶秀
|
《成人教育》
|
2014 |
2
|
|
18
|
“液压与气压传动”课程实验教学环节设计探究——以气动回路实验为例 |
张明军
|
《现代农机》
|
2025 |
1
|
|
19
|
新世纪以来方言写作的观念与策略——以林白《北流》为中心 |
许子欣
郝敬波
|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20
|
初中古代散文的类型特征及其教学策略 |
任声楠
陈洪
|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
2025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