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09篇文章
< 1 2 2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教育家精神的生成机制与涵育路径——以江苏省首批“苏教名家”为对象的分析
1
作者 李欣冉 卢杰 陈鹏 《教育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3期3-8,共6页
教育家精神作为推动教育事业发展的核心动能,近年来受到广泛的关注。教育家精神的生成机制包括个人动力和社会互动两大角度,个人动力方面包括:“理想”与“信念”双重驱动下的自我认知、“毅力”与“热情”永恒动力下的持续学习、“内... 教育家精神作为推动教育事业发展的核心动能,近年来受到广泛的关注。教育家精神的生成机制包括个人动力和社会互动两大角度,个人动力方面包括:“理想”与“信念”双重驱动下的自我认知、“毅力”与“热情”永恒动力下的持续学习、“内化”与“外化”双重路径下的反思性实践;社会互动方面包括:“挑战”与“机遇”相互碰撞下的专业环境变化、“继承”与“发展”不断平衡下的文化环境变化、“引导”与“革新”双向作用下的变革型领导力支撑。教育家精神的涵育路径是:国家层面应建立激发教育家精神生成的制度机制,在社会层面应营造教育家精神生成的文化氛围,在个人层面应铸造教育家精神生成的核心内驱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家精神 个人动力 社会互动 制度机制 文化氛围 内驱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师范热”现象是“实质繁荣”吗?——基于跨专业教育硕士“跨考”行动逻辑的分析
2
作者 刘铖 陈鹏 《研究生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71-78,共8页
近年来,“师范热”现象日益成为社会热流,跨专业报考教育硕士者亦越来越多,教师职业吸引力看似正在不断提高,然而,一个问题值得反思:该现象是否代表着师范专业的“实质繁荣”,即构成“师范热”现象微观基础的是教师职业本身的道德吸引力... 近年来,“师范热”现象日益成为社会热流,跨专业报考教育硕士者亦越来越多,教师职业吸引力看似正在不断提高,然而,一个问题值得反思:该现象是否代表着师范专业的“实质繁荣”,即构成“师范热”现象微观基础的是教师职业本身的道德吸引力吗?通过对12名跨专业小学教育硕士的访谈,并采用扎根理论分析“跨考”的行动逻辑发现,核心类属“能动再生产”可以从理论层面概括该行动逻辑:他们既在经验反思和理性考量中做出“能动”选择,也在父辈、同辈文化乃至职业、象征秩序和性别生产关系等社会结构性特征的“再生产”中做出决策。据此可以发现,构成“师范热”现象微观基础的,除受社会结构推动的“非理性行动”外,主要是个体层面的“强利益型动机”和“弱道德型动机”,这意味着“师范热”现象的道德性微观基础并不稳固。为此,需识别、挖掘或强化跨考者报考教育硕士的“道德型动机”,转化“非理性行动”,从而促进师范专业的“实质繁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硕士 小学教育 师范热 能动再生产 道德型动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迈向数字文明的教育生态重塑与深思 被引量:5
3
作者 杨现民 张盛 李新 《远程教育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18,共8页
数字技术全面融入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各领域,驱动世界文明从工业文明迈向数字文明。数字文明呈现数字技术、数字思维、数字文化以及数字交往的主要特征,从知识观、育人观以及教学观层面推动教育底层运行逻辑的系统性变革。由此,教... 数字技术全面融入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各领域,驱动世界文明从工业文明迈向数字文明。数字文明呈现数字技术、数字思维、数字文化以及数字交往的主要特征,从知识观、育人观以及教学观层面推动教育底层运行逻辑的系统性变革。由此,教育生态将呈现数字元素充分融入、数字赋能充分发挥、数字文化充分彰显、数字习惯充分形成以及数字礼仪充分遵守五项新特征,有望在育人目标、教育空间、课程内容、教育治理以及教师队伍等方面发生系统性重塑。然而,数字文明和工业文明在价值取向与实践样态等方面的冲突,导致当前教育生态重塑面临着思想僵化、体制束缚、模式固化、环境割裂以及安全隐患等现实挑战。为了更好地推进适配数字文明的教育生态重塑,建议从七个方面入手,包括大力发展教育领域的数字文化、培育社会公民的数字素养与技能、不断壮大数字教育产业与产品供给、建设无缝流通与共享的数字资源体系、构建安全与可信的数字教育生态体系、打造教育空间融合的一体化育人场域、深度探索百花齐放的创新性教育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文明 教育生态 逻辑理路 现实挑战 发展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间视角下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困境与突破 被引量:1
4
作者 王健 蔡国春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0-17,共8页
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作为重要的社会活动,离不开空间的盛载与支撑。将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置于空间视角下,旨在以空间思维寻绎和揭示过程中多重空间的指涉意义、结构属性和功能样态,彰显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空间生产的正义价值... 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作为重要的社会活动,离不开空间的盛载与支撑。将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置于空间视角下,旨在以空间思维寻绎和揭示过程中多重空间的指涉意义、结构属性和功能样态,彰显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空间生产的正义价值取向。从空间视角审视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发现其存在物质空间内聚性被弱化、精神空间异质性被忽视、社会空间实践性被遮蔽等问题。为实现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应在遵循研究生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的基础上,树立空间思维,强化政校企合作,重塑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融合的物理空间;注重差异化发展,打造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独特的精神空间;创设多维实践平台,丰富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体验的社会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专业学位研究生 空间转向 实践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教育的发展观及理论建构
5
作者 安涛 杨成 《电化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3-18,40,共7页
教育数字化转型需要与时俱进的理论探索。根据技术、社会和教育的互构关系可以建构“技术—社会—教育”互构关系模式,技术与社会协同演化,催生新的技术范式和社会结构,社会与教育呈现同构关系,技术与教育存在相互适应关系。数字技术与... 教育数字化转型需要与时俱进的理论探索。根据技术、社会和教育的互构关系可以建构“技术—社会—教育”互构关系模式,技术与社会协同演化,催生新的技术范式和社会结构,社会与教育呈现同构关系,技术与教育存在相互适应关系。数字技术与社会、教育相互建构,构成了数字教育的时代背景和推动力。数字教育发展观体现在创造取向的目的观、个性化的过程观、全社会参与的时空观、日常实践的技术观和以人为本的评价观等方面。数字教育研究还需上升到哲学层面进行理论建构,数字教育具备生成意义上的混合本体论,“教师—技术—学生”主体间性认识论。数字教育需要回归“人是目的”的根本原则,建立人技共善的价值理念,并践行科学与人文相结合、宏观叙事与微观叙事相统一的方法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教育 数字文明 教育数字化转型 教育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的应用及其优化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段雨迪 张雅君 +1 位作者 周琼 王娟 《教学与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8期24-29,共6页
目前,数字技术正在成为驱动人类社会变革的重要引领力量,依托数字技术促进教育变革成为普遍共识。在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的引领下,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集结全国各地的优质资源助推基础教育阶段的高质量发展。该研究立足平台应用... 目前,数字技术正在成为驱动人类社会变革的重要引领力量,依托数字技术促进教育变革成为普遍共识。在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的引领下,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集结全国各地的优质资源助推基础教育阶段的高质量发展。该研究立足平台应用现状、应用模式和现实问题,从组织层、资源层、技术层和应用层四个方面提出针对性优化策略:以区域政府为主导加强宣传推广力度,构建区域一体化数据仓;搭建教育资源良性循环体系,探索多主体多渠道数字资源协同供给;以技术赋能多元智慧教学,重构主体评价体系;提升主体数字素养,以应用主体三线协同助力智慧教育的高质量发展,为国家培养更多高素质创新型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 在线教育 智慧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智力测试神话的现实建构及其教育祛魅——兼论拔尖创新人才如何涌现 被引量:1
7
作者 张伟 《北京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18-128,共11页
智力测试在现代社会被普遍认为是一种能预测个体发展前景与未来成就的科学工具,这种观念实际上是人为建构的产物,心理学科的利益追求、教育普及的社会需求与介入战争的时代诉求共同搭建起“智力测试神话”的现实基础。智力测试神话的出... 智力测试在现代社会被普遍认为是一种能预测个体发展前景与未来成就的科学工具,这种观念实际上是人为建构的产物,心理学科的利益追求、教育普及的社会需求与介入战争的时代诉求共同搭建起“智力测试神话”的现实基础。智力测试神话的出现是近代以来科学话语逐步在社会生活领域赢得霸权的鲜明体现,标准化考试以智力测试为背书不容置疑地进入教育场域中,谁有权享受教育、接受何种教育及教育成效如何衡量等问题被彻底重塑。以“神话”为根基的标准化教育既无法为拔尖创新人才的选拔和培养提供科学指引与理论证成,又切实影响到社会对人才标准的价值认定与事实理解,成为引发人才危机的现实渊薮,人才培养应以对标准化教育的祛魅为前提,未来要实现从“选拔”到“涌现”的人才定义标准的转换,同时要推进从“实用”到“人本”的人才教育理念的革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力测试 智力神话 标准化教育 拔尖创新人才 人才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职业教育若干基本问题的再认识之二:职业教育高阶化的历史演进与动力因素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葛道凯 杜连森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2-18,37,共8页
从主要发达国家的职业教育发展历程来看,职业教育高阶化是普遍规律。工业革命对大规模工业劳动力的需求促进了学校化职业教育的产生。国家之间的教育竞争,使各国政府更加重视职业教育的规范化,中等职业教育体系得以建立。第三次工业革... 从主要发达国家的职业教育发展历程来看,职业教育高阶化是普遍规律。工业革命对大规模工业劳动力的需求促进了学校化职业教育的产生。国家之间的教育竞争,使各国政府更加重视职业教育的规范化,中等职业教育体系得以建立。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发生进一步提升了对技术技能人才的能力素质要求,高等职业教育得到广泛发展。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计划经济时期,我国发展了以中专教育和技工教育为主的中等职业教育体系。改革开放后,现代化建设事业对各类高层次专业人才的需求推动了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21世纪以来,高等教育普及化和产业发展的转型升级促进了职业教育向本科阶段的延伸。职业教育高阶化具有深刻的动力因素,并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技术进步对人才需求层次的提高,二是高等教育普及化推动学历普遍提升,三是教育平等主义对提升职业教育地位的诉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业教育 高阶化 工业革命 历史演进 高职本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张謇教育家精神的源流、特质与当代价值
9
作者 朱雪敏 陈鹏 《职教论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65-74,共10页
张謇先生毕生为教育事业而奋斗的种种事迹,生动诠释了教育家精神的深刻内涵,张謇教育家精神承袭于儒家文化、转折于实业救国浪潮、实践于教育与实业间的桥梁、升华于西方先进理念的启迪。他“教育兴邦,矢志救国”“平实忠信,勤俭笃敬”... 张謇先生毕生为教育事业而奋斗的种种事迹,生动诠释了教育家精神的深刻内涵,张謇教育家精神承袭于儒家文化、转折于实业救国浪潮、实践于教育与实业间的桥梁、升华于西方先进理念的启迪。他“教育兴邦,矢志救国”“平实忠信,勤俭笃敬”“实用并重,德才双馨”“步履不辍,务实创新”“实业行善,教养并重”“服务社会,反哺民众”的精神特质集中展现了教育家精神在理想信念、道德情操、育人智慧、躬耕态度、仁爱之心、弘道追求等方面的价值意蕴。新时代新征程,广大职业教育工作者应充分体悟并发扬张謇教育家精神,进一步赓续教育强国的崇高理想,勇担立德树人的教育使命,践行教育公平的实践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謇 教育家精神 源流 特质 当代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炎培教育家精神的时代画像及其当代价值
10
作者 于淳鑫 陈鹏 《教育与职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105-112,共8页
黄炎培是我国近现代著名的教育家、政治家。研究黄炎培的生平事迹,能够深刻理解他作为伟大教育家的精神追求。本研究以黄炎培自述《八十年来》一书为主要研究资料,采用质性文本分析法,以教育家精神的六个维度为分析框架,探讨其精神内涵... 黄炎培是我国近现代著名的教育家、政治家。研究黄炎培的生平事迹,能够深刻理解他作为伟大教育家的精神追求。本研究以黄炎培自述《八十年来》一书为主要研究资料,采用质性文本分析法,以教育家精神的六个维度为分析框架,探讨其精神内涵。研究发现,在价值维度上,他以“匠心独运的育人智慧”重构传统育人范式,以“矢志不渝的理想信念”确立“唯有教育才能拯救中国”的思想;在实践维度上,凭借“身体力行的躬耕态度”积累丰富的教育经验,以“高洁坚贞的道德情操”树立师者典范;在人文维度上,其“宽广无垠的仁爱之心”彰显教育家的情感温度,“笃行不怠的弘道追求”印证知识分子的文化担当。发扬教育家精神,要求职业教育工作者以师德师风为根本,坚持立德树人;以实用主义为抓手,发挥育人智慧;以躬耕态度为基础,强化实践能力;以教学理念为引领,提升教学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炎培 《八十年来》 教育家精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话式人工智能赋能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应用研究
11
作者 闵小晶 胡雪梦 +1 位作者 于正鸿 王娟 《教学与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7期25-30,共6页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对话式人工智能技术正成为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的创新驱动力。综合国内外对话式人工智能赋能智慧教育平台应用案例和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的十大应用场景,将对话式人工智能赋能平台的应用场景归纳为教师教...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对话式人工智能技术正成为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的创新驱动力。综合国内外对话式人工智能赋能智慧教育平台应用案例和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的十大应用场景,将对话式人工智能赋能平台的应用场景归纳为教师教学创新、学生个性化学习、用户情感交互三方面。基于技术创新理论,从对话式人工智能技术预研、开发、推广和应用四个维度,分析其赋能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应用的多重困境,并基于创新生态系统理论、技术主体论和传播理论,构建算法治理模型,从基础保障、技术治理、宣传推广、风险规避四个方面提出应对策略,以期为对话式人工智能赋能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建设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 对话式人工智能 教育数智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荷兰应用技术大学专业博士培养项目的特色及其启示
12
作者 金星霖 王琳媛 刘栩 《高教探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01-107,共7页
2021年,荷兰正式在应用技术大学启动博士培养项目,该项目定位为“培养能够‘干预复杂专业实践’的高素质研究人员的职业教育项目”,其主要特点为:培养标准方面,纵向上与专业硕士培养标准相衔接,横向上以欧洲资格框架和欧洲高等教育资格... 2021年,荷兰正式在应用技术大学启动博士培养项目,该项目定位为“培养能够‘干预复杂专业实践’的高素质研究人员的职业教育项目”,其主要特点为:培养标准方面,纵向上与专业硕士培养标准相衔接,横向上以欧洲资格框架和欧洲高等教育资格框架为基础;培养过程方面,以专业博士的岗位实践和职业经验为中心,强调在职学习和实践中的成果积累;管理体系方面,形成了以委员会为核心的国家、院校、项目的分层治理模式。荷兰应用技术大学专业博士培养项目对我国高层次职业教育的办学具有借鉴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荷兰 应用技术大学 专业博士 高等职业教育 启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国先前学习评价的个案研究——以俄克拉荷马州立大学技术学院为例 被引量:2
13
作者 肖龙 陈鹏 《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5期72-77,共6页
美国作为最早实行先前学习评价的国家之一,形成了其独具特色的一套评价制度与方法。美国俄克拉荷马州立大学技术学院(OUSIT)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为在生涯与技术培训、产业经验以及军队服务等领域获得知识和技能的学生提供先前学习评... 美国作为最早实行先前学习评价的国家之一,形成了其独具特色的一套评价制度与方法。美国俄克拉荷马州立大学技术学院(OUSIT)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为在生涯与技术培训、产业经验以及军队服务等领域获得知识和技能的学生提供先前学习评价服务,并通过标准的申请程序、严格的审核流程、多级的监管制度以及开放的公示制度为通过先前学习评价的学生授予一定的学术学分,帮助他们节省学费与时间,促进他们的"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前学习评价 俄克拉荷马州立大学技术学院(OUSIT) 职业教育 美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营利性大学:成人高等教育机构转型的目标选择 被引量:3
14
作者 杜以德 孙龙存 《职教论坛》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6期35-39,共5页
营利性大学蓬勃发展的生存之道在于以产业论高等教育哲学观为根基,以学术与管理分家的治理结构和商业化运营方式为支撑。营利性大学成为成人高等教育机构转型的重要目标之一,结构改革特区、"利""益"共赢理念、共同... 营利性大学蓬勃发展的生存之道在于以产业论高等教育哲学观为根基,以学术与管理分家的治理结构和商业化运营方式为支撑。营利性大学成为成人高等教育机构转型的重要目标之一,结构改革特区、"利""益"共赢理念、共同治理结构、市场化意识形态成为其转型的重要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营利性大学 机构转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项目投入产出效率研究——以江苏省为例 被引量:3
15
作者 尤莉娟 高田钦 《研究生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7-24,37,共9页
分析江苏省36所高校2016—2018三年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立项与研究成果情况,梳理研究生教育教学研究的3个投入变量与4个产出变量,结合各变量重要性进行合理赋值,利用Super-SBM模型与DEA-Malmquist指数相结合分析法,开展有效时间... 分析江苏省36所高校2016—2018三年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立项与研究成果情况,梳理研究生教育教学研究的3个投入变量与4个产出变量,结合各变量重要性进行合理赋值,利用Super-SBM模型与DEA-Malmquist指数相结合分析法,开展有效时间段的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投入产出效率实证研究,通过静态与动态效率值,分析现状、发现问题,针对性提出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项目管理 研究生教育教学 Super-SBM模型 DEA-MALMQUIST指数 对策建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人高等教育国际化:新加坡PSB学院的启示 被引量:3
16
作者 杜以德 孙龙存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61-66,共6页
PSB学院是从成人教育培训学院转型而来的新加坡最大的独立教育与培训机构,国际化办学是其最突出的亮点。深度多层的国际合作、权威可信的资格认证、力臻卓越的办学质量、探索多元的学习旅程是学院的鲜明特色,这些成功经验为我国成人高... PSB学院是从成人教育培训学院转型而来的新加坡最大的独立教育与培训机构,国际化办学是其最突出的亮点。深度多层的国际合作、权威可信的资格认证、力臻卓越的办学质量、探索多元的学习旅程是学院的鲜明特色,这些成功经验为我国成人高等教育机构转型与发展提供了许多可资借鉴之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SB学院 机构转型 国际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墨尔本大学教育硕士“临床实践”实习体系探析 被引量:3
17
作者 高田钦 蒋燕 《研究生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90-95,共6页
为加强教育硕士"临床实践"培养模式的专业实践性,促进"临床专家型"中小学教师的培养,墨尔本大学通过定位明确具体的实习培养目标,搭建政府、高校、中小学三方合作保障平台,设置全面合理的实习内容安排,以及建立严... 为加强教育硕士"临床实践"培养模式的专业实践性,促进"临床专家型"中小学教师的培养,墨尔本大学通过定位明确具体的实习培养目标,搭建政府、高校、中小学三方合作保障平台,设置全面合理的实习内容安排,以及建立严格细致的考核标准等改革措施,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教育硕士"临床实践"实习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墨尔本大学 临床实践 教育硕士 实习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应用现状调研与路径优化——基于全国30,605名中小学生的样本数据 被引量:26
18
作者 王娟 张雅君 +2 位作者 王冲 闵小晶 孔婉婷 《电化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50-56,65,共8页
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是推进基础教育数字化转型的重要抓手。研究以SOR模型、技术接受模型等为理论支撑,从平台的应用现状、影响因素、存在问题与困境以及发展建议等方面,对全国30,605名学生展开问卷调查。研究发现:平台存在操作流程... 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是推进基础教育数字化转型的重要抓手。研究以SOR模型、技术接受模型等为理论支撑,从平台的应用现状、影响因素、存在问题与困境以及发展建议等方面,对全国30,605名学生展开问卷调查。研究发现:平台存在操作流程不够简化、个性化资源不够丰富等问题,而“接入鸿沟、技术鸿沟、素养鸿沟”加剧城乡应用差距、学业压力的上升与数字韧性不足导致学段应用差异、学习满意度不高致使持续使用意愿不强等因素影响平台应用的推进。研究基于行动者网络理论和生态系统理论,借鉴相关省市平台应用典型案例,从组织、数据、技术、服务等层面,为推动平台应用推广、加强数据融通、提升用户黏性、精准满足个性化需求提供可行方案,以助力基础教育数字化转型战略的稳步推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 应用现状 教育数字化 路径优化 问卷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应用:现状调研与提升策略——基于全国4272位教师的调查数据 被引量:10
19
作者 王娟 周琼 +1 位作者 段雨迪 胡雪梦 《中国电化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74-82,108,共10页
作为推进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的重要抓手和标志性工程,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的建设与应用直接影响着基础教育数字化转型的进展与成效。研究基于整合技术接受与使用理论模型及创新生态系统理论,以全国4272名教师为调查样本,探索国家中... 作为推进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的重要抓手和标志性工程,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的建设与应用直接影响着基础教育数字化转型的进展与成效。研究基于整合技术接受与使用理论模型及创新生态系统理论,以全国4272名教师为调查样本,探索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的应用现状与实践经验。通过引入教育数字发展的“3C”理念和“3I”方向,借鉴相关省份平台应用的成功案例,从主体协同、宣传推广、服务升级和数据评价等方面提出平台深化应用的对策,通过部门统筹联动、扩大应用辐射、助推精准教研培训、拓展个性化教学资源、构建数据驱动评价机制,助推基础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以及数字化转型战略的深入实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 现状调研 提升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具身程度对大学生虚拟实验学习的影响研究——基于77项实验和准实验数据的元分析 被引量:4
20
作者 张金莹 杨现民 胡永斌 《电化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17-122,128,共7页
具身程度是虚拟实验设计和应用的关键要素。虚拟实验的具身程度如何划分,不同具身程度对虚拟实验学习效果有何影响,这些问题至今鲜有研究。本研究首先基于具身认知理论和“经验之塔”理论,将虚拟实验划分为高具身、中具身、低具身三种... 具身程度是虚拟实验设计和应用的关键要素。虚拟实验的具身程度如何划分,不同具身程度对虚拟实验学习效果有何影响,这些问题至今鲜有研究。本研究首先基于具身认知理论和“经验之塔”理论,将虚拟实验划分为高具身、中具身、低具身三种级别。然后,采用元分析方法,对国内外36篇期刊论文的77项实验与准实验数据进行量化分析。研究发现:(1)虚拟实验对大学生的学习效果有中等偏上的正向促进作用;(2)虚拟实验的应用效果受调节变量(学科类型、知识类型、具身程度)的影响而存在差异;(3)高具身虚拟实验在医学和工学等学科中的应用效果更好,有利于程序性知识与陈述性知识的学习,对大学生非认知能力的发展有显著影响;(4)中具身虚拟实验在医学等学科中的应用效果更好,有利于陈述性知识的学习,对大学生认知能力的发展有显著影响;(5)低具身虚拟实验在工学和教育学中的应用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实验 具身认知 具身程度 学习效果 元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