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0篇文章
< 1 2 1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江苏师范大学校园植物区系分析
1
作者 吴童越 钟珂宇 +2 位作者 姜宇菲 吴邹晗 徐小林 《江西农业》 2025年第18期181-183,共3页
采用全面普查的方法对江苏省徐州市铜山新区江苏师范大学泉山校区种子植物种类组成进行调查,对植物科、属的分布区类型进行系统调查。研究表明,该校区目前共有种子植物260种(包括变种),以单型属为主,由温带分布属构成主体,且具有较鲜明... 采用全面普查的方法对江苏省徐州市铜山新区江苏师范大学泉山校区种子植物种类组成进行调查,对植物科、属的分布区类型进行系统调查。研究表明,该校区目前共有种子植物260种(包括变种),以单型属为主,由温带分布属构成主体,且具有较鲜明的温带性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子植物 区系特征 江苏师范大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耕地利用中要素投入与作物产出的碳排放/吸收贡献及其影响因素——以江苏省为例 被引量:1
2
作者 陈龙高 林莹 +4 位作者 杨小艳 徐伟义 曲子文 潘怡莎 杜漩 《中国土地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0-140,共11页
研究目的:以江苏为实证区域,揭示耕地利用中要素投入与作物产出的碳排放/吸收效应贡献及其多因素影响空间分异。研究方法:基于细分活动的碳排放测算、几何重心转移分析与地理加权回归分析方法。研究结果:(1)30年间要素投入地均碳排放整... 研究目的:以江苏为实证区域,揭示耕地利用中要素投入与作物产出的碳排放/吸收效应贡献及其多因素影响空间分异。研究方法:基于细分活动的碳排放测算、几何重心转移分析与地理加权回归分析方法。研究结果:(1)30年间要素投入地均碳排放整体呈上升趋势,空间上呈“苏中苏北高、苏南相对较低”的分布格局,且相对苏南,苏中和苏北地区的要素投入地均碳排放30年间持续增强;作物产出地均碳汇与要素投入地均碳排呈相似的空间格局,且整体呈降低趋势。(2)30年间各县区要素投入碳排放量均小于作物生长碳吸收量,耕地呈典型碳汇效应;空间上各市辖区的年均投入产出比值普遍较高,大部分农业比重相对较高的县区比值相对较低。(3)在全省大部分区域,高程是抑制要素投入与作物产出地均碳排放/吸收的最重要因素;GDP则是促进两者增长的主要正向因素;坡度、水体、人口、距城镇距离、距高速公路出入口与政府距离等因素指标对两类碳效应均整体呈负向贡献,其他因素指标则相反,且这种贡献在不同地区显示出明显的空间差异性。研究结论:应依据不同区域自然资源禀赋、经济社会发展特点,以及耕地利用中要素投入与作物产出的碳效应贡献差异,制定更有针对性的减碳增汇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利用碳排放 要素投入 作物产出 多因素影响时空分异 江苏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培育型都市圈空间范围识别与规划引导策略——以徐州都市圈为例
3
作者 欧向军 朱虎啸 +1 位作者 杨振 汤爽爽 《西部人居环境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9-115,共7页
现代化都市圈建设已成为区域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精准识别都市圈的空间范围是开展相关研究和规划实践的基础。该文以乡镇为研究单元,通过采集网络地图开放平台(API)数据、夜间灯光影像、全球人口数据集(WorldPop)等多源数据,从交通可... 现代化都市圈建设已成为区域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精准识别都市圈的空间范围是开展相关研究和规划实践的基础。该文以乡镇为研究单元,通过采集网络地图开放平台(API)数据、夜间灯光影像、全球人口数据集(WorldPop)等多源数据,从交通可达性、空间相互作用、人口密度、公共设施密度等方面进行多维定量叠加测算,并结合历史文化、产业合作、相关规划等经验视角进行定性辅助校核,科学划定了徐州都市圈的空间范围和圈层结构。在此基础上,结合徐州都市圈的圈层结构特征和地方发展规划提出了培育圈层交通网络、增强中心城市能级的规划引导策略,以期为我国同类都市圈空间范围划定和规划建设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范围 多源数据 圈层结构 规划引导 徐州都市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苏省县域尺度生态韧性时空演变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4
作者 赵虎 李成 +1 位作者 赵洁 高明惠 《生态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64-275,共12页
提升生态韧性是提高生态环境质量,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有效途径,探究生态韧性时空演变格局及其关键影响因素对区域高质量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根据生态韧性的本质特征,从抵抗力—适应力—恢复力三个维度构建江苏省县域生态韧性评估框架,并... 提升生态韧性是提高生态环境质量,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有效途径,探究生态韧性时空演变格局及其关键影响因素对区域高质量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根据生态韧性的本质特征,从抵抗力—适应力—恢复力三个维度构建江苏省县域生态韧性评估框架,并利用莫兰指数分析生态韧性的时空特征。此外,采用地理探测器及时空地理加权回归模型探究生态韧性的影响因素及其空间效应。结果如下:(1)2000—2020年江苏省县域尺度生态韧性水平呈现持续下降趋势,空间分布上生态韧性水平呈现南高北低,西高东低;(2)2000—2020年江苏省县域尺度生态韧性莫兰指数不断增加,空间集聚不断加强;(3)生态韧性受自然与社会经济因素共同影响,其中生态用地比例影响最为显著;(4)各因素对生态韧性水平的作用强度具有显著的时空异质性。生态用地比例对各县域生态韧性均具有积极影响,温度与生态韧性在大部分区域呈现正向关系,而建设用地比例与人口密度在大多数地区对生态韧性表现出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韧性 时空演变 时空地理加权回归 影响因素 时空异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土空间规划碳效应机理及其评估范式
5
作者 陈龙高 王欣瑶 +3 位作者 杨小艳 李龙 张婷 刘晶 《上海城市规划》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07-113,共7页
国土空间规划对于我国“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的支撑保障作用。基于现行国土空间规划相关指南规程,总结国土空间开发利用与保护活动的内涵并明确国土空间规划碳效应的基本概念。基于国土空间利用类型系统研究国土空间规... 国土空间规划对于我国“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的支撑保障作用。基于现行国土空间规划相关指南规程,总结国土空间开发利用与保护活动的内涵并明确国土空间规划碳效应的基本概念。基于国土空间利用类型系统研究国土空间规划的碳效应机理,据此提出具有普适性的国土空间规划碳效应评估基本范式和评价流程。依据该评估范式,可以实现基于国土空间规划方案实施情景等的多情景碳效应评估,还可通过对相关具体参数的调整,实现不同目标下的碳减排路径发现与低碳国土空间规划方案修编,从而助力我国“双碳”战略目标的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土空间规划 碳效应 评估范式 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苏省县城公共服务设施空间分布特征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杨亦文 欧向军 徐玥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2-88,共7页
选取江苏省45个县域单元,通过行政区驻地以及土地利用遥感数据对各县域的城区进行划定,基于医疗、教育、休闲、交通、餐饮、金融6类公共服务设施的POI数据,运用核密度比值、标准差椭圆、香农多样性指数、可达性分析及熵值法等对江苏省... 选取江苏省45个县域单元,通过行政区驻地以及土地利用遥感数据对各县域的城区进行划定,基于医疗、教育、休闲、交通、餐饮、金融6类公共服务设施的POI数据,运用核密度比值、标准差椭圆、香农多样性指数、可达性分析及熵值法等对江苏省县城的公共服务设施配置能力进行评价。结果表明:(1)县域6类公共服务设施中教育设施配置最为分散,餐饮设施配置最为集中;(2)北部地区县城在县域范围的公共服务设施集聚效应更强;(3)县城内部公共服务设施的功能混合度高值区分布较为集中;(4)县城各类公共服务设施配置水平南高北低,分布类型具有地域差异,与经济发展水平相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县城 公共服务设施 空间分布 江苏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Invest模型和Flus模型的江苏省碳储量变化模拟与预测 被引量:13
7
作者 吴先雯 郭风成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30-239,共10页
为明确土地利用变化对碳储量的具体影响,实现耕地、林地等生态环境的更好保护,以江苏省为例,基于2000年、2010年和2020年土地利用数据,采用Invest模型的碳储存和固定模块以及Flus模型ANN模块、CA模块、Markov Chain模块,分析了江苏省不... 为明确土地利用变化对碳储量的具体影响,实现耕地、林地等生态环境的更好保护,以江苏省为例,基于2000年、2010年和2020年土地利用数据,采用Invest模型的碳储存和固定模块以及Flus模型ANN模块、CA模块、Markov Chain模块,分析了江苏省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碳储量变化特征,并预测了自然发展情景和生态保护情景下2030年和2050年江苏省碳储存与固定情况。结果表明,2000年、2010年与2020年,江苏省碳储量整体呈下降趋势,从1803.948×10^(6)t下降至1641.008×10^(6)t,其中耕地碳储量下降最多,为239.494×10^(6)t。这种现象的发生与江苏省工业化和城市化导致的耕地和林地等面积的减少并转为建筑用地有关。此外,各市碳储量差异较显著,其中盐城市碳储量最大,占全省总碳储量的16.12%,无锡市在全省碳储量中占比最小(4.12%)。基于ArcGIS 10.2软件和GeoDa 1.20软件分析发现,2000—2010年,南京、无锡、常州的碳储量分布呈低-低聚集,连云港市呈低-高聚集;2020年无锡、常州、镇江呈现低-低聚集,连云港市呈现高-高聚集。本研究预测结果表明2030年和2050年的生态保护情景下碳存储能力较自然发展情景有一定提升,分别提升6.069×10^(6)t和5.861×10^(6)t。本研究结果可为江苏省更好地建设生态环境提供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vest模型 Flus模型 土地利用类型 碳储量 江苏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苏省区域经济发展空间格局及影响因素的多尺度效应分析 被引量:4
8
作者 杨振 朱虎啸 +1 位作者 王晓筱 欧向军 《湖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4-123,共10页
探索区域经济差异的时空演变及驱动因素对于缩小地区差异,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健康和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将夜间灯光数据与传统经济数据相结合来综合表征区域经济发展水平,采用空间分析方法刻画2005—2020年江苏省县域经济差异的空... 探索区域经济差异的时空演变及驱动因素对于缩小地区差异,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健康和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将夜间灯光数据与传统经济数据相结合来综合表征区域经济发展水平,采用空间分析方法刻画2005—2020年江苏省县域经济差异的空间格局演变特征,并借助多尺度地理加权回归模型探讨影响因素的尺度差异和空间异质性。研究发现:(1)江苏省区域经济“中心—外围”特征突出,苏北市区的经济引领作用逐渐凸显,苏南县市经济辐射圈层不断扩大,总体上集聚效应在不断增强。(2)江苏省经济发展的极化现象仍然突出,经济发展的绝对差距在扩大,但相对差距在减小。(3)江苏省经济发展重心日益北移,南北方向的扩张趋势大于东西方向。(4)产业发展对县域经济差异的影响强度最强,其次是市场引导、基础条件和政府调控,外向拉动的影响不显著;在影响尺度上,产业发展、市场动力和外向动力作用尺度较大,基础条件和政府调控作用尺度较小。多尺度地理加权回归模型较好地展示了影响因素作用于区域经济发展的尺度效应及空间关系的非平稳性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县域经济 夜间灯光影像 空间特征 多尺度地理加权回归 江苏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济发达省域碳排放责任核算与优化——以江苏省为例
9
作者 徐玥 欧向军 施宝根 《农业与技术》 2024年第23期79-84,共6页
明确碳减排的责任是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前提,科学的碳配额则是减排责任的具体体现。本文通过构建区域碳配额分配方案,采用ZSG-DEA模型等方法将江苏省碳配额分配至各市发现:历史碳排放与经济发展水平具有强相关性;不同的分配方法会产生... 明确碳减排的责任是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前提,科学的碳配额则是减排责任的具体体现。本文通过构建区域碳配额分配方案,采用ZSG-DEA模型等方法将江苏省碳配额分配至各市发现:历史碳排放与经济发展水平具有强相关性;不同的分配方法会产生不同的效果,只有兼顾公平与效率才能实现最优的碳分配;江苏省碳排放问题受资源禀赋影响较大;缺乏碳配额交易机制可能会造成资源的浪费。因此,进一步完善碳配额分配方案,建立省内碳配额交易市场,加强区域合作才能实现“双碳”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排放权 ZSG-DEA 公平 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苏无锡市居住区规划布局与景观设计研究
10
作者 朱珈仪 秦晗 +1 位作者 徐欢 李红 《农业与技术》 2021年第14期150-153,共4页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对于居住环境的需求,已经由物质需求上升到了精神享受的阶段。单纯的住宅空间也延伸到居住环境、居住氛围,乃至追求周围社区人文环境。本次设计的重点正是针对当下人们的居住环境需求,结合项目地块有利条件,规...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对于居住环境的需求,已经由物质需求上升到了精神享受的阶段。单纯的住宅空间也延伸到居住环境、居住氛围,乃至追求周围社区人文环境。本次设计的重点正是针对当下人们的居住环境需求,结合项目地块有利条件,规划设计出宜居社区,并阐述本次设计中主要的规划理念和规划脉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居住区规划 住宅设计 生态住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浙闽入海河流重矿物组成自动识别及物源指示意义 被引量:1
11
作者 崔育华 刘梦佳 +4 位作者 黄湘通 杨守业 岳伟 赵希林 靳国栋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9-92,I0001-I0003,共17页
沉积物重矿物组成分析是开展物源分析的重要手段之一。然而,常规重矿物人工鉴定存在误差大、统计量小、重复性差等问题,在如何通过重矿物组成揭示物源特征和示踪沉积物源汇过程等方面还具有很大挑战。通过矿物自动定量分析技术TIMA(TESC... 沉积物重矿物组成分析是开展物源分析的重要手段之一。然而,常规重矿物人工鉴定存在误差大、统计量小、重复性差等问题,在如何通过重矿物组成揭示物源特征和示踪沉积物源汇过程等方面还具有很大挑战。通过矿物自动定量分析技术TIMA(TESCAN Integrated Mineral Analyzer),本文对钱塘江、椒江、闽江等浙闽流域8条主要入海河流的26个沉积物样品进行了重矿物分析,通过对人工鉴定结果对比及流域地质背景的比较,探讨了TIMA重矿物分析在物源示踪方面的潜力。共分析了209019个矿物颗粒,区分出36种不同类型的重矿物。与人工鉴定方法比较,二者对河流主要重矿物类型及其相对含量变化的鉴定结果基本一致,但TIMA耗时更少,鉴别出的重矿物数量和类型更多,且鉴定结果重现性好。TIMA重矿物分析结果表明:浙闽流域主要的重矿物组合为帘石族、角闪石族与铁质金属矿物,其中,绿黝帘石占重矿物百分比高,是浙闽流域的典型重矿物;角闪石族矿物主要为普通角闪石,其次为铁阳起石,含量在不同流域样品间有显著差异;铁质金属矿物百分比在大部分样品中大于40%,含有赤铁矿、磁铁矿、褐铁矿、钛铁矿与自生黄铁矿等矿物。整体上,浙西北、浙东南与闽西北、闽西南、闽东地区出露地层岩性的差异决定了浙闽河流重矿物组成的特征差异。主成分分析表明,磷灰石、角闪石族和榍石的较高正载荷(>0.88)与主成分1相关,指示了主成分1受岩浆岩源岩的控制;而主成分2与黑电气石、石榴石族和绿泥石的较高正载荷相关,代表了受变质岩源岩的影响。本研究表明,在对重矿物精确性要求较高的研究中利用TIMA等自动矿物识别方法对河流至海域的重矿物进行从源到汇的系统研究更为高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浙闽入海河流 重矿物组成 TIMA 主成分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规划”视角下城市增长边界划定研究——以徐州市中心城区为例 被引量:16
12
作者 吴长江 裴凤松 +2 位作者 周义 王坤 徐莉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92-98,共7页
元胞自动机(CA)在划定城市增长边界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以往研究多侧重于传统规划理论下约束性CA的应用方面,而在保持景观的完整性及与规划目标(如城市发展方向、优质农田保护及生态环境保护等)的显式结合方面则较为不足。该文以徐州市... 元胞自动机(CA)在划定城市增长边界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以往研究多侧重于传统规划理论下约束性CA的应用方面,而在保持景观的完整性及与规划目标(如城市发展方向、优质农田保护及生态环境保护等)的显式结合方面则较为不足。该文以徐州市中心城区为例,借鉴"反规划"理念,运用多准则判断CA模型,通过嵌入生态保护及城市发展方向等规划目标,模拟出徐州市2020年城市空间格局;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划定研究区的城市增长边界;将其与规划结果对比发现,该方法具有较好的适用性和可靠性,可为辅助规划实践及城市管理提供决策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增长边界 反规划 生态基础设施 元胞自动机 徐州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苏省工业环境效率时空格局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18
13
作者 袁荷 仇方道 +2 位作者 朱传耿 金娜 白亮宇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12-118,共7页
采用SBM模型和ESDA等方法,以县域为研究单元,探讨了2002-2014年江苏省工业环境效率的时空异质性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江苏省工业环境效率总体差异和空间集聚性呈缩小趋势,苏南、苏中和苏北3地区内部差异是全省工业环境效率整体差... 采用SBM模型和ESDA等方法,以县域为研究单元,探讨了2002-2014年江苏省工业环境效率的时空异质性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江苏省工业环境效率总体差异和空间集聚性呈缩小趋势,苏南、苏中和苏北3地区内部差异是全省工业环境效率整体差异的主因;高效率县域集中分布于苏南地区,低效率县域分布于苏中、苏北地区,整体上呈现两极分化型空间格局,近年来有向橄榄球型格局演化趋势;空间关联上,"H-H"型县域集聚于苏南,而"L-L"型县域集聚于京杭大运河苏北段,形成两大趋同俱乐部;经济水平、能源利用率、产业结构、政府调控、技术创新和对外开放是江苏省工业环境效率空间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其中经济水平是对其空间差异有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环境效率 SBM模型 时空格局 江苏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化学淋滤方法对沉积物碎屑组分中REE和Sr-Nd同位素测试的影响
14
作者 赖伟波 李超 +5 位作者 马松阳 郭玉龙 岳伟 贺茂勇 万世明 杨守业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03-214,共12页
沉积物是一种成分复杂的混合物,不同地学研究往往需要提取沉积物中不同的化学组分。顺序淋滤是区分沉积物不同组分较为常用的方法,但目前开展的顺序淋滤实验往往只针对单一类型沉积物样品开展探索,其淋滤效果是否也广泛适用其他类型沉... 沉积物是一种成分复杂的混合物,不同地学研究往往需要提取沉积物中不同的化学组分。顺序淋滤是区分沉积物不同组分较为常用的方法,但目前开展的顺序淋滤实验往往只针对单一类型沉积物样品开展探索,其淋滤效果是否也广泛适用其他类型沉积物样品并不清楚。本研究选取了来自长江、黄土高原以及南海的3种不同类型沉积物样品,借鉴目前应用较多的两种顺序淋滤流程以及本文改进的流程共计3种方法对样品进行淋洗,评估不同淋洗方法对样品中碎屑组分REE和Sr-Nd同位素测试的影响。研究证实1.5 mol/L盐酸会过度去除样品中的碳酸盐组分,导致部分主量元素(Mn、Fe和Mg)和REE元素的损失达50%以上,还可能会造成包括黏土矿物在内的部分硅酸盐碎屑组分溶解;酸性较适中的1 mol/L醋酸钠缓冲溶液更利于准确去除沉积物中的碳酸盐组分。非碎屑组分的去除会导致沉积物Sr同位素升高,影响碎屑组分Sr同位素组成的主要是碳酸盐组分。对Nd同位素,非碎屑组分的去除会导致沉积物碎屑组分ɛNd降低1—2个单位,但是Nd的淋失率与碎屑组分ɛNd的变化关系更加复杂,过度的震荡和延长反应时间对不同类型沉积物ɛNd的影响机制仍有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淋洗 非碎屑组分 REE SR-ND同位素 方法比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活圈理论视角下的县域公共服务设施配置研究——以江苏省邳州市为例 被引量:134
15
作者 孙德芳 沈山 武廷海 《规划师》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68-72,共5页
公共服务设施作为承载城乡公共服务的重要物质载体,对其进行科学合理的配置是缩小城乡公共服务差异、实现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的重要途径。研究表明,通过引入生活圈理论,结合城乡居民对于获取公共服务设施所愿意付出的时间成本,把整个县... 公共服务设施作为承载城乡公共服务的重要物质载体,对其进行科学合理的配置是缩小城乡公共服务差异、实现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的重要途径。研究表明,通过引入生活圈理论,结合城乡居民对于获取公共服务设施所愿意付出的时间成本,把整个县域划分为由初级生活圈、基础生活圈、基本生活圈和日常生活圈构成的生活圈层系统,构建基于生活圈理念的以县域为完整单元的四级公共服务设施配置体系,有助于推动城乡公共服务设施的一体化配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活圈 公共服务设施配置 门槛人口 邳州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生态因子耐受度的土地利用规划生态红线划定研究 被引量:8
16
作者 杨小艳 郑剑 +2 位作者 冯建美 陈龙高 陈龙乾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75-79,共5页
土地利用规划生态红线划定工作对于维护基本生态安全、实现土地综合协调利用与保护、保障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该文以连云港市为研究对象,根据土地利用规划的基本目标,应用土地利用生态因子耐受度测算了具体生态限制因子的耐... 土地利用规划生态红线划定工作对于维护基本生态安全、实现土地综合协调利用与保护、保障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该文以连云港市为研究对象,根据土地利用规划的基本目标,应用土地利用生态因子耐受度测算了具体生态限制因子的耐受度值,据此划定了土地利用规划生态保护红线。结果表明:连云港研究区土地利用规划生态保护红线区域共计489.67km2,该区域包括了地形地势、地质灾害、生物多样性、水质与水文条件等所有生态限制因子类型。该文研究方法能够充分考虑到区域生态环境对土地开发利用的约束和限制作用,满足土地利用规划生态红线划定的需要,并可为其他城市开展生态红线划定工作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保护红线 土地利用规划 生态因子耐受度 连云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苏省乡镇级小城镇扩张研究——基于1990-2014年的TM/ETM+/OLI数据 被引量:8
17
作者 渠立权 杨超 +1 位作者 张韶华 骆华松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68-73,共6页
在对江苏省乡镇级小城镇分类的基础上,坚持随机原则和空间均匀分布原则,选择9个小城镇为研究对象。以覆盖研究对象的18景Landsat遥感影像为基础数据,利用ENVI5.1、ArcMap10.0等软件提取1990年、2002年和2014年3个时期的小城镇边界,并利... 在对江苏省乡镇级小城镇分类的基础上,坚持随机原则和空间均匀分布原则,选择9个小城镇为研究对象。以覆盖研究对象的18景Landsat遥感影像为基础数据,利用ENVI5.1、ArcMap10.0等软件提取1990年、2002年和2014年3个时期的小城镇边界,并利用GoogleEarth提供的高分影像提取2004-2014年小城镇扩张前后不同地类的边界并统计面积,分析小城镇扩张的规模、速度和空间差异。研究结果:1)24年内9个小城镇建成区平均扩张了5.13倍,扩张规模和速度有显著的时空差异;2)微观区位也影响小城镇的扩张过程,靠近和远离高等级城市的小城镇扩张速度较快,中间的小城镇扩张速度则较慢;3)农业用地是小城镇扩张的主要土地来源,占67.87%,由此造成全省每年减少约10 000hm^2耕地;4)工业用地增加是苏南和苏中地区小城镇扩张主要动因,属"经济驱动"型扩张,而苏北地区小城镇扩张主要为了满足居住需求,是"社会驱动"型扩张。最后分析了江苏小城镇快速扩张的原因,并提出了引导小城镇科学、理性扩张的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镇级小城镇 Landsat遥感影像 扩张规模 空间分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乡建设用地市场:分割效应、融合关键与统一路径 被引量:15
18
作者 李永乐 舒帮荣 石晓平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03-111,共9页
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已成为共识,然而分割的市场也存在正效应。本文通过城乡建设用地市场"分割效应"和"融合关键"的辩证思考提出完善城乡建设用地市场的"统一路径",认为统一市场构建要以维持正效... 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已成为共识,然而分割的市场也存在正效应。本文通过城乡建设用地市场"分割效应"和"融合关键"的辩证思考提出完善城乡建设用地市场的"统一路径",认为统一市场构建要以维持正效应和减少负效应为原则,避免产生新问题。因而,要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一方面要继续保持市场分割条件下促进乡村经济发展和弥补各级地方政府财政收入的正效应,另一方面要从法律上明确城乡建设用地同地同权同价待遇、实践上明确统一市场交易平台的主体责任、健全凭证管地用地制度和协调征地与集体建设用地流转收益冲突,减少融合后的负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建设用地 土地市场 市场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时代的高校信息化教学资源建设探析——以开放大学为例 被引量:49
19
作者 方兵 杨成 《远程教育杂志》 CSSCI 2013年第6期88-94,共7页
"加强高校数字校园建设与应用"是实现高等教育信息化的必由之路,信息化教学资源建设是高校数字校园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结合I-时代的背景与特征,分别从国家宏观政策和现有研究基础层面,论证了加强I-时代高校信息化教学... "加强高校数字校园建设与应用"是实现高等教育信息化的必由之路,信息化教学资源建设是高校数字校园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结合I-时代的背景与特征,分别从国家宏观政策和现有研究基础层面,论证了加强I-时代高校信息化教学资源建设的紧迫性,随后重点围绕高校信息化教学资源建设进行深入阐述,依次论述了I-时代高校信息化教学资源的内容分类及特征、构建方法和需要注意的问题。最后,结合当前云计算与大数据等新技术的兴起,对I-时代的开放大学信息化教学资源建设提出了几点思考与建议,以期能为我国开放大学的数字资源建设提供借鉴与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时代 信息化教学资源 开放大学 教育信息化 云计算 大数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住区公共设施配套规划的调整思路研究 被引量:34
20
作者 杨国霞 苗天青 《城市规划》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71-76,共6页
从住区人口年龄结构、社会生活方式、出行空间尺度、住区开发形式、公共设施配套供应模式与实际需求之间矛盾关系等方面综合分析了引起住区公共设施配套调整的因素,探讨了住区公共设施的需求和配套发展趋势,提出了调整住区公共设施配套... 从住区人口年龄结构、社会生活方式、出行空间尺度、住区开发形式、公共设施配套供应模式与实际需求之间矛盾关系等方面综合分析了引起住区公共设施配套调整的因素,探讨了住区公共设施的需求和配套发展趋势,提出了调整住区公共设施配套规划的思路和建议:在配套模式上,简化组团分级,将三级配套调整为两级配套,强化设施的服务功能,扩大服务半径;在用地调整及规划布局上,单独划分公益性设施用地,由政府统一配建,采取集中外向型布局;增配社区服务性设施和老年设施并提高其配套标准;完善公共设施的配套机制,强化保障公益性设施而灵活配套经营性设施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住区 公共设施 配套规划 调整思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