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公共利益视角下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公共性研究 被引量:7
1
作者 周定财 杨浩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9-14,共6页
公共性是公共部门的本质特征,也是用来分析公共部门管理与服务行为的主要工具。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公共性就是要求政府的一切公共管理活动具有公平公正等价值导向,最大程度上创造公共利益。由于目前诸多学者把政府购买公共服务作为一个... 公共性是公共部门的本质特征,也是用来分析公共部门管理与服务行为的主要工具。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公共性就是要求政府的一切公共管理活动具有公平公正等价值导向,最大程度上创造公共利益。由于目前诸多学者把政府购买公共服务作为一个经济过程,而不是一个政治过程,所以更多的是社会化市场化倾向的研究,公共性的研究始终处于附属的位置。当下暴露的公权运行缺乏法律规制、购买方式不透明等问题,充分反映了政府购买公共服务过程中公共性概念的混乱和缺失。作为一种新型治理手段,政府需要充分展现自身的公共性特质,从而预防公共管理活动的异化,保障社会公共利益的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府购买公共服务 公共性 公共利益 公众需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公共危机治理中政府与企业互动关系的构建 被引量:4
2
作者 周定财 《湖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33-38,共6页
有效的公共危机治理需要社会多方力量的参与。企业作为市场经济的主体,拥有着不可忽视的能量。政府与企业对于经济发展的诉求是两者互动的基础,企业自身所具有的优势是企业在公共危机中发挥重要作用的保障。政府与企业需要转变观念、完... 有效的公共危机治理需要社会多方力量的参与。企业作为市场经济的主体,拥有着不可忽视的能量。政府与企业对于经济发展的诉求是两者互动的基础,企业自身所具有的优势是企业在公共危机中发挥重要作用的保障。政府与企业需要转变观念、完善相关法律制度、鼓励企业发展应急产业、公私合作完善优势资源互补、协助进行危机前建设、加强合作应对危机能力建设,才能构建和谐的互动关系,从而更好地治理公共危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危机治理 企业 政府 政企互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个体过程:名称语义哲学研究中的一个认识论盲区
3
作者 张存建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62-69,共8页
在对"意义"的形而上学追问中,语言哲学逐步接受一个"语义二分"的研究传统,但是,关于"意义是什么"的解答主要停留于语言层面,对确定名称语义的个体内在过程重视不够。在经典名称语义理论研究中存在类似的... 在对"意义"的形而上学追问中,语言哲学逐步接受一个"语义二分"的研究传统,但是,关于"意义是什么"的解答主要停留于语言层面,对确定名称语义的个体内在过程重视不够。在经典名称语义理论研究中存在类似的认识论不足,无论内在论还是外在论,都偏重于解释人们普遍地"如何确定"名称的语义,而忽视对个体过程的具体分析。由"严格性"导出必然"真",可以组织一个对外在论的辩护,但是从克里普克对必然"真"的认识论延伸来看,外在论需要一种从分析个体心理过程入手的内在论补充。借鉴心灵哲学关于个体心灵的分析,语言哲学有可能得出一些关于名称语义稳定性以及回应"不可通约性"论题方面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义二分 个体过程 心灵 认识论 严格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柯晚期哲学思想中的“断裂”和“延续” 被引量:3
4
作者 陈群志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9年第5期40-46,共7页
德勒兹指出,以《快感的享用》为分水岭,福柯的思想存在着明显的“断裂”:一方面,研究的主题从“知识”与“权力”转向了“自我”;另一方面,研究的时段发生了变化,从对近代以来人文科学的思考走向了对古希腊—罗马时期的关注。然而,福柯... 德勒兹指出,以《快感的享用》为分水岭,福柯的思想存在着明显的“断裂”:一方面,研究的主题从“知识”与“权力”转向了“自我”;另一方面,研究的时段发生了变化,从对近代以来人文科学的思考走向了对古希腊—罗马时期的关注。然而,福柯所展现的“断裂”却不是德勒兹所理解的“断裂”,他的“断裂”更多的是一种“延续”中的主题切换。“知识—权力”分析和关注自我生命在他这里是不可分割的。两者可分别归于科学的学问和生命的学问,它们被视为是对生命真理的两种不同理解方式,并且前者从属于后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柯 自我 知识-权力 断裂 延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民陪审员承受的司法学术性压力及其消解--一个案件事实确定性视角的哲学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刘方荣 张存建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77-82,共6页
案件的裁判应"以事实为根据",要求"事实清楚"。这一要求与哲学追求确定性的传统是一致的,其实质是要求事实在语言、历史和心灵等三个层面的同一。科学和科学方法的引入可以为认识和呈现这种同一提供支持,在此意义上... 案件的裁判应"以事实为根据",要求"事实清楚"。这一要求与哲学追求确定性的传统是一致的,其实质是要求事实在语言、历史和心灵等三个层面的同一。科学和科学方法的引入可以为认识和呈现这种同一提供支持,在此意义上,人民陪审员在认定案件事实方面有重要作用。但是,合议庭一致认定的案件事实可能是其中个别成员"独裁"的结果。之所以如此,主要是因为人民陪审员可能在参与陪审的过程中过于依赖法官的引导,他们对于法律和法律科学心存敬畏,因而承受一种司法学术性压力。人民陪审员具有案件相关的社会生活经验和能力,它们构成一种非司法学术性资源,应当在合议庭确定案件事实的过程中发挥作用。消解人民陪审员承受的司法学术性压力,引入人民陪审员非司法学术性资源,需要面向案件事实的确定性诉求探讨个体人民陪审员的认知因素,从遴选人民陪审员和组建合议庭两个方面激活人民陪审员的非司法学术性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案件事实 人民陪审员 确定性 司法学术性资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公共生活中的竞争僵局:基于交通堵塞博弈的分析
6
作者 刘圣中 《新视野》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95-100,共6页
公共生活中存在一种由于合作双方互相不了解对方信息或者为了投机而产生的同质性的竞争行为,从而产生了一种行为不可能的僵局。这种僵局被称作交通堵塞博弈僵局。这一僵局普遍存在于国际与国内政治生活中,成为制约人类社会秩序建设的重... 公共生活中存在一种由于合作双方互相不了解对方信息或者为了投机而产生的同质性的竞争行为,从而产生了一种行为不可能的僵局。这种僵局被称作交通堵塞博弈僵局。这一僵局普遍存在于国际与国内政治生活中,成为制约人类社会秩序建设的重要障碍。这一僵局的特征是同质性和无序竞争,要克服这一僵局需要从控制投机激励和增加选择等角度来着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生活 竞争僵局 交通堵塞 博弈 投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面深化改革视域下的农地三权分置研究 被引量:10
7
作者 祝天智 王亚星 《当代经济管理》 CSSCI 2016年第5期25-29,共5页
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和城市化的加速推进,原有的农地两权分置体制已成为新形势下全面深化改革的一大掣肘。通过三权分置改革将经营权从承包权中分离出来,既通过土地更加灵活的配置有效激活农村生产要素,又充分保障农民的土地财产权... 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和城市化的加速推进,原有的农地两权分置体制已成为新形势下全面深化改革的一大掣肘。通过三权分置改革将经营权从承包权中分离出来,既通过土地更加灵活的配置有效激活农村生产要素,又充分保障农民的土地财产权维护农村稳定,还为新型城市化提供坚强支撑,无疑将对全面深化改革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但与此同时,由于三权分置改革涉及因素极其复杂,对改革的科学性和系统性要求极高,必须加强顶层设计,有效预防威胁土地公有、损害粮食安全和农民土地权益等系列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演全面深化改革 三权分置 新型城镇化 土地财产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互助养老模式:特质、价值与建构路径 被引量:100
8
作者 杨静慧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73-78,共6页
在人口老龄化已成为现代社会常态的当下,一种介于家庭养老模式和社会养老模式之间的互助养老正在许多国家和地区悄然兴起。互助养老模式以其老有所为、活化资源,互助互爱、自立自治,参与共老、共享伴老等特质,为老年人营造了一个有尊严... 在人口老龄化已成为现代社会常态的当下,一种介于家庭养老模式和社会养老模式之间的互助养老正在许多国家和地区悄然兴起。互助养老模式以其老有所为、活化资源,互助互爱、自立自治,参与共老、共享伴老等特质,为老年人营造了一个有尊严、有意义的生活共同体,使其展现了自我价值,减轻了家庭的生活负担,节约了政府的财政支出,也达成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实现了个人、家庭、政府和社会四个层面的多赢效应。应通过政府支持、社区主办、老人集中居住、互助服务等路径,有效实现"积极老化"的发展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助养老 养老模式 积极老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唯物史观生成逻辑之辨 被引量:5
9
作者 张丽霞 任平 《理论探讨》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86-91,共6页
中国学者倾向于认为唯物史观是马克思创立并"已经完成"的"哲学形态",西方学者倾向于认为马克思唯物史观是"多元存在"的"哲学观点"。中国学术界认为,唯物史观一经形成,就成为经典的理论,并称之... 中国学者倾向于认为唯物史观是马克思创立并"已经完成"的"哲学形态",西方学者倾向于认为马克思唯物史观是"多元存在"的"哲学观点"。中国学术界认为,唯物史观一经形成,就成为经典的理论,并称之为"唯物史观一次完成论"。西方学术界认为,存在两个马克思或三个马克思的"唯物史观多元观点论",可以称之为"唯物史观断裂无序论"。越来越多的中国学者认识到,中国特色唯物史观已经是一个"事实存在",它的存在既是对"唯物史观断裂无序论"生成逻辑的否定,也是对"唯物史观一次完成论"的继承和创新。作为"唯物史观一次完成论"继承和创新的"唯物史观创新出场论"认为,唯物史观应该是一个能够以不断重新出场的形式实现唯物史观创新在场的"哲学逻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唯物史观生成逻辑 一次完成论 断裂无序论 创新出场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村宅基地退出机制构建:价值、困境与政策选择 被引量:7
10
作者 楚德江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04-110,共7页
农民工向城市的大规模迁移导致农村空心化日益严重,而与此同时,农村宅基地总体规模却依然持续增长,既侵占了大量耕地,也造成农村财富的巨大浪费。农村空闲宅基地的退出既是我国当前推进农民工市民化的现实要求,也是实现耕地保护目标的... 农民工向城市的大规模迁移导致农村空心化日益严重,而与此同时,农村宅基地总体规模却依然持续增长,既侵占了大量耕地,也造成农村财富的巨大浪费。农村空闲宅基地的退出既是我国当前推进农民工市民化的现实要求,也是实现耕地保护目标的根本途径。然而,建立和完善农村宅基地退出机制既面临着法律和政策的限制,也缺乏对宅基地使用权退出行为的有效激励,同时,放开对农村宅基地使用权的市场交易限制还可能引发其它诸多风险。科学推进农村宅基地退出机制的建立,应完善农村住宅及宅基地产权确权登记,在逐步放开农村住宅和宅基地使用权入市限制的同时,停止对农村新增宅基地的审批,并大幅提高农村宅基地退出补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宅基地 退出机制 政策选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地三权分置改革的政治学分析 被引量:5
11
作者 祝天智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01-111,共11页
三权分置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枢纽性工程,不仅具有重要的经济意义,而且将产生深远的政治影响:它既为生产力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空间,又为创新集体经济的实现形式奠定了基础;既有利于促进农村政治稳定,又为多项相关改革打开了突破口。然而,... 三权分置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枢纽性工程,不仅具有重要的经济意义,而且将产生深远的政治影响:它既为生产力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空间,又为创新集体经济的实现形式奠定了基础;既有利于促进农村政治稳定,又为多项相关改革打开了突破口。然而,由于改革本身极其复杂敏感,如果设计不当,也可能会诱发削弱集体土地所有制,威胁农村政治稳定和粮食安全的政治风险。为有效预防上述风险,必须科学界定三权的内涵和边界,严格规制和严密监控改革过程并适时进行配套改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权分置 两权分立 政治风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笛卡尔循环与康德的解决——以逻各斯精神为研究视角 被引量:3
12
作者 刘凤娟 《湖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96-102,共7页
在关于上帝存在的本体论证明中,笛卡尔被质疑陷入了一种循环论证。这种循环是指思维与思维之外的对象互为根据,其思想渊源在于古希腊以来的逻各斯精神的主客同一性原则。笛卡尔将从思维到存在的推论严格区别于三段论式的繁琐论证,并将... 在关于上帝存在的本体论证明中,笛卡尔被质疑陷入了一种循环论证。这种循环是指思维与思维之外的对象互为根据,其思想渊源在于古希腊以来的逻各斯精神的主客同一性原则。笛卡尔将从思维到存在的推论严格区别于三段论式的繁琐论证,并将其看作是自然的光明(即理智)的一个清楚明白的、直觉式的推移。但其思想体系的内在困境在于,他一方面建立了基于理智能力自身的认识论思想语境,另一方面又保留了古希腊以来的宇宙论和本体论语境。康德沿着笛卡尔开创的认识论思路继续走到极致,取消了上帝和自我在思维之外的独断的实在性,并从思维内部建立了上帝理念的实践的实在性,由此他完成了笛卡尔以来的认识论转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笛卡尔 上帝 循环 逻各斯 思维 康德 道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少数民族农牧业转移人口就业困境及对策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张俊明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7年第1期54-57,共4页
因民族宗教文化、受教育水平、就业排斥、经济社会转型等因素影响,少数民族农牧业转移人口就业形势不容乐观。解决就业面临的困难,少数民族农牧业转移人口应做好两个结合:一是要将本地转移与异地转移相结合,二是要将世代转移继替与社会... 因民族宗教文化、受教育水平、就业排斥、经济社会转型等因素影响,少数民族农牧业转移人口就业形势不容乐观。解决就业面临的困难,少数民族农牧业转移人口应做好两个结合:一是要将本地转移与异地转移相结合,二是要将世代转移继替与社会分层助推相结合。另外,不同主体之间应该合作互动,建立两种机制:一是要建立少数民族农牧业人口与城市的良性互动机制,二是要建立少数民族农牧业人口就业素质提升的多元成本分担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数民族 农牧业转移人口 城市就业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带有语义和认识论预设的形而上学——评克里普克的自然种类实在论取向
14
作者 张存建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7年第1期1-5,共5页
在《命名与必然性》中,克里普克解释了自然种类词"如何指称",但是没有解释自然种类词"指称什么"。从克里普克认为自然种类词具有"严格性"来看,他接受一种自然种类实在论,将自然种类视为自然种类词的指称... 在《命名与必然性》中,克里普克解释了自然种类词"如何指称",但是没有解释自然种类词"指称什么"。从克里普克认为自然种类词具有"严格性"来看,他接受一种自然种类实在论,将自然种类视为自然种类词的指称。为这种实在论提供支持的是克里普克的类本质主义。克氏类本质主义由语义分析导出,但是接受一些形而上学的预设。克里普克为自然种类提供一种带有语义和认识论预设的形而上学解释,其自然种类实在论取向可见于认识论、形而上学和语义学三个层面,认识或对之做出回应,需要考虑应当以及如何给哪个层面的问题以优先解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里普克 自然种类 实在论 本质主义 形而上学 认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校文科专业教学中的“教”与“不教”
15
作者 张存建 《黑龙江高教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167-170,共4页
"教是为了不教",这一理念在高等教育中有其特有内涵。高校文科教学中存在忽视"教"与"不教"之间关系的问题,其原因与不够重视信息文化变迁对于教育的影响有关。从文化整体性的视域下,在高校文科教学中践行... "教是为了不教",这一理念在高等教育中有其特有内涵。高校文科教学中存在忽视"教"与"不教"之间关系的问题,其原因与不够重视信息文化变迁对于教育的影响有关。从文化整体性的视域下,在高校文科教学中践行"教是为了不教",需要教师明晰学科知识的知识论预设,从知识确证方式的角度区分教学内容的"教"与"不教",着力于"理性方法"及其在学科知识建构中的应用研判"教"的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科教学 “教”与“不教” 文化 知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层公务员职务与职级并行制度研究 被引量:9
16
作者 白现军 高卫星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2-17,共6页
基层公务员是国家治理活动的终端落实者,有效激发其活力与潜能对于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为破解基层公务员职务晋升困难和传统管理制度激励功能不足等难题,中央出台文件,决定在县以下机关推行公务员职务与职级并行制度... 基层公务员是国家治理活动的终端落实者,有效激发其活力与潜能对于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为破解基层公务员职务晋升困难和传统管理制度激励功能不足等难题,中央出台文件,决定在县以下机关推行公务员职务与职级并行制度,以促进基层公务员待遇改善和队伍稳定。两年多的政治实践证明,这项新型制度确实发挥了一定的激励功能,但也暴露出配套制度不足等深层次问题。深入贯彻落实这项制度,需要合理调整基层公务员工资结构和工资级差,并在基层公务员职位分类、职级晋升条件、绩效考核机制、基层公共财政保障机制和职级晋升监督机制等方面不断优化和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治理现代化 基层公务员 职务与职级并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振兴背景下“一村一品”产业项目的人才培训体系建设研究--以皖北A村为例 被引量:2
17
作者 王曼曼 王妍 《农学学报》 2021年第1期95-100,共6页
以皖北A村的西瓜产业为切入点,全面展现当地的人才培训体系建设的现状。通过实地观察法、深度访谈法,以“滚雪球”的调查方式研究发现,现有人才培训体系已取得产业增收、能力提升、参与积极性增强等方面的成效,同时也存在培训渠道单一... 以皖北A村的西瓜产业为切入点,全面展现当地的人才培训体系建设的现状。通过实地观察法、深度访谈法,以“滚雪球”的调查方式研究发现,现有人才培训体系已取得产业增收、能力提升、参与积极性增强等方面的成效,同时也存在培训渠道单一、培训内容规划不合理、参与度不足以及缺乏后续跟踪指导等方面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提升农户参与培训意识以及社会支持助力等建议,通过多方面社会支持、完善培训体系、增强农户参与意识以及后续跟踪指导可以更好地培训农户,进而促进产业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一村一品 人才 培训体系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心化背景下农村养老的困境与破解 被引量:32
18
作者 杨静慧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12-119,共8页
我国的老龄化呈现出明显的城乡倒置状态,未备先老的农村承受着巨大的养老压力。空心化背景下,农村养老面临家庭养老功能式微、政府承载能力有限和市场逐利倾向失衡等三重困境。互助养老模式凭借坚实的理论支撑、丰富的实践依据和有力的... 我国的老龄化呈现出明显的城乡倒置状态,未备先老的农村承受着巨大的养老压力。空心化背景下,农村养老面临家庭养老功能式微、政府承载能力有限和市场逐利倾向失衡等三重困境。互助养老模式凭借坚实的理论支撑、丰富的实践依据和有力的政策支持,成为破解农村养老困境极具可行性的养老模式。互助养老模式顺应了老人在地老化的初衷,减轻了子女家庭赡养的负担,推动了社区文化传承的发展,缓解了政府养老保障的压力,促进社会代际关系的优化,表现出显著的综合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心化 农村养老 互助养老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欠发达地区农村空巢家庭养老的困境与应对——兼论互助式养老的综合效益 被引量:13
19
作者 杨静慧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77-181,共5页
在人口老化程度城乡倒置的当下,劳动力外流又导致农村空巢老人的比例急剧攀升。对于欠发达地区的农村家庭来说,未富先老的经济因素、人口流动的社会因素、安土重迁的文化因素和计划生育的制度因素导致空巢老人面临双重的养老困境:一是... 在人口老化程度城乡倒置的当下,劳动力外流又导致农村空巢老人的比例急剧攀升。对于欠发达地区的农村家庭来说,未富先老的经济因素、人口流动的社会因素、安土重迁的文化因素和计划生育的制度因素导致空巢老人面临双重的养老困境:一是缺失家庭养老模式的人力支持;二是缺乏社会养老模式的财力支撑。互助式养老凭借村落老年成员之间的日常互助来满足老年群体的养老需求,显现出经济、社会和心理等三个层面的综合效益,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家庭养老的无力和社会养老的不足,成为破解欠发达地区农村空巢家庭养老困境的理性应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空巢家庭 欠发达地区 互助式养老 养老模式 经济效益 社会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庭结构调适:进城务工农民的家庭策略实践 被引量:13
20
作者 杨静慧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67-175,共9页
强调能动性的家庭策略是研究社会转型期人口流动的一个切入点。在进城务工农民的生命历程中,家庭结构依次调整为:跨域核心家庭、跨域主干家庭、妻子留守家庭和祖孙隔代家庭,这种分合机制的变化正是民工家庭为应对转型社会机遇与风险的... 强调能动性的家庭策略是研究社会转型期人口流动的一个切入点。在进城务工农民的生命历程中,家庭结构依次调整为:跨域核心家庭、跨域主干家庭、妻子留守家庭和祖孙隔代家庭,这种分合机制的变化正是民工家庭为应对转型社会机遇与风险的策略实践。民工家庭从结构到功能的缺损现状,迫切需要社会通过制度改革来引导家庭进行策略调整,从而完善家庭结构,健全家庭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庭结构 进城务工农民 家庭策略 人口流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