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当前大学生耻观淡化的原因与治策——基于江苏、天津六所高校的实证调研 被引量:1
1
作者 牛绍娜 陈延斌 《中国青年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86-89,93,共5页
当前部分大学生出现耻感弱化、荣辱颠倒、知行脱节等耻观淡化状况。主要是由于中国优秀传统士人耻感文化的影响力减弱,社会转型期相关机制不健全,少数不讲廉耻、腐化堕落官员的消极影响,高校教育重心失衡,道德主体修养不够导致自律精神... 当前部分大学生出现耻感弱化、荣辱颠倒、知行脱节等耻观淡化状况。主要是由于中国优秀传统士人耻感文化的影响力减弱,社会转型期相关机制不健全,少数不讲廉耻、腐化堕落官员的消极影响,高校教育重心失衡,道德主体修养不够导致自律精神和道德操守缺失等因素所致。加强大学生耻观教育,应注重弘扬优秀传统士人耻观,提高大学生耻德素养;加强高校德育工作,营造知荣明耻的校园氛围;引导大学生正确看待社会问题,提升知耻、辨耻、拒耻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耻观 耻感 趋荣避辱 德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家风建设促进党风政风民风建设——江苏洪泽营造美好家风活动的调查与思考 被引量:12
2
作者 陈延斌 陈玉林 张琳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81-86,共6页
美好家风是营造党风政风民风的基石。传承和弘扬伟人家训和中华民族优秀传统家训文化,领导重视、精心谋划、高位推进,干部带头树好示范标杆,汇聚成果以放大综合效用等,是洪泽营造美好家风的创新举措。洪泽营造美好家风活动取得了显著成... 美好家风是营造党风政风民风的基石。传承和弘扬伟人家训和中华民族优秀传统家训文化,领导重视、精心谋划、高位推进,干部带头树好示范标杆,汇聚成果以放大综合效用等,是洪泽营造美好家风的创新举措。洪泽营造美好家风活动取得了显著成效,不仅催生了一批崇德尚廉、修身守正的模范干部和优秀党员,更促进了睦亲齐家、仁爱和美的社会风尚的形成。洪泽家风家训教育主题实践活动取得成功的经验证明:美好家风是涵养党风、政风、民风的源头活水;家风建设需要抓好"关键少数"和典型示范、传承和创新优秀家风文化,注重宣传引领和家风建设氛围营造、加强廉洁家风监管、创新家风建设考核和保障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洪泽 家风 党风 政风 民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朱熹理学与禅学的家族相似性 被引量:2
3
作者 董占梅 石义华 《齐鲁学刊》 CSSCI 2023年第2期5-13,共9页
朱熹理学与禅学思想从哲学上来看,在多方面表现出如维特根斯坦所说的“家族相似性”。本体论上朱熹的“理”与禅学所说的“性”或“自性”、辩证法观点上朱熹的“心统性情”说与禅学推崇的“一心二门”论、认识论或工夫论方面朱熹的“... 朱熹理学与禅学思想从哲学上来看,在多方面表现出如维特根斯坦所说的“家族相似性”。本体论上朱熹的“理”与禅学所说的“性”或“自性”、辩证法观点上朱熹的“心统性情”说与禅学推崇的“一心二门”论、认识论或工夫论方面朱熹的“正心诚意”与禅学提倡的“明心见性”都有诸多方面的家族相似性。与禅学思想互鉴,可以更好地理解、把握朱熹理学的思想实质。从思想史发展的逻辑角度看,朱熹理学思想是儒家思想和禅学等思想各自发展、融通合流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熹 理学 禅学 家族相似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传承优秀家风:涵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路径 被引量:66
4
作者 张琳 陈延斌 《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66-171,共6页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充分利用我国优秀传统家风文化中所包含的有利于时代进步的价值追求和文化基因。中华民族优秀家风传统中,睦亲勤俭的治家之道、蒙以养正的教子之方、重品崇德的修身之法、亲仁济众的处世之则等,为培育...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充分利用我国优秀传统家风文化中所包含的有利于时代进步的价值追求和文化基因。中华民族优秀家风传统中,睦亲勤俭的治家之道、蒙以养正的教子之方、重品崇德的修身之法、亲仁济众的处世之则等,为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丰富资源。传承优秀家风是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载体,有助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落细、落小、落实,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大众认同。因此应立足时代语境塑造优秀家风,使之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对接;注重父母长辈言传身教,潜移默化传承优秀家风;家庭、学校、社会、媒体共同助推,形成以优秀家风涵育核心价值观的合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训 家风 家训教化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前我国家风家教现状的实证调查与思考 被引量:33
5
作者 张琳 陈延斌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98-104,共7页
对苏、鲁、豫、皖、京、浙、桂、川、陕、辽等省、市进行的家庭教育和家风建设的实证调查显示:当前民众对家庭在社会建设、家风在家庭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给予充分肯定;对家风与社会风气、家庭教育和个人发展的密切联系较为认可;父母仍... 对苏、鲁、豫、皖、京、浙、桂、川、陕、辽等省、市进行的家庭教育和家风建设的实证调查显示:当前民众对家庭在社会建设、家风在家庭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给予充分肯定;对家风与社会风气、家庭教育和个人发展的密切联系较为认可;父母仍是家庭教育的主要角色,但其知识来源较传统社会发生显著变化;肯定传统家训文化的时代价值,传统美德仍是当代优秀家风的基本内涵。调查中也发现存在家庭教育中父母一方缺失现象较为严重、成才教育重于成人教育、家风受到世风冲击、优良家风亟待培育和弘扬、家风和家训文献在现代家庭中的传承不够等突出问题。对此,应引导家长转变教育观念以提高家庭教育效果,日常生活中的熏陶是传承好家风的重要路径,营造和优化世风是培育优良家风的重要条件,要重视发挥家长、教师、亲友在孩子教育和家风培育中的关键作用,家庭、学校、社会、媒体凝成合力是培育优秀家风的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风 家教 家庭建设 认同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优秀家风培育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 被引量:33
6
作者 牛绍娜 陈延斌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46-51,共6页
"亚细亚"生产方式的文明道路造就了中国家庭、家风的独特地位。优良家风是衔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传统文化血脉的纽带,是青少年价值观形成的起点,这就决定了家风建设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接地气"的基础工程。时... "亚细亚"生产方式的文明道路造就了中国家庭、家风的独特地位。优良家风是衔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传统文化血脉的纽带,是青少年价值观形成的起点,这就决定了家风建设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接地气"的基础工程。时代家风与社会主义价值观具有文化和伦理的内在契合性,表现在时代家风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文化同根性、同质性;家庭建设为优秀家风涵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原基场域怡养涵育、返本开新、日常养成、多元互动等。是以家风培育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与践行的基本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风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怡养涵育 返本开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探索? 被引量:11
7
作者 陈延斌 周斌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83-89,共7页
中国共产党在领导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实践中,对生态文明建设六十多年的探索历程,大致可以分为1949—1978、1979—2002、2002—2012以及十八大以来四个阶段。从对生态环境问题的初步探索,到生态环境保护意识、生态文明理念形成,再到生态... 中国共产党在领导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实践中,对生态文明建设六十多年的探索历程,大致可以分为1949—1978、1979—2002、2002—2012以及十八大以来四个阶段。从对生态环境问题的初步探索,到生态环境保护意识、生态文明理念形成,再到生态文明社会建设蓝图的整体勾画与相关保障体系的完善,表明这一探索是随着中国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改革开放进程而不断校正、深化和完善的,是在实践中不断应对现实问题、总结经验教训的过程中前进的。当下生态文明社会建设必须上升到重要执政理念和基本国策层面,要从建设美丽中国、实现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高度切实推进,同时将生态文明理念的宣传教育与制度建设、法治保障结合起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生态文明建设 美丽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知行合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认同的实践自觉 被引量:4
8
作者 田旭明 陈延斌 《学术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9-12,共4页
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重在实现大众认同,使每个人都能感悟它,进而内化为精神追求,外化为实际行动。而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具备高度的实践理性:继续深度凝练核心价值观表述语以便大众记忆和传播;植根民众生活沃土以保障核心价值观落地... 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重在实现大众认同,使每个人都能感悟它,进而内化为精神追求,外化为实际行动。而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具备高度的实践理性:继续深度凝练核心价值观表述语以便大众记忆和传播;植根民众生活沃土以保障核心价值观落地生根;立足优秀传统文化以增强核心价值观的大众共鸣效应;着力于落细、落小、落实以保证核心价值观常态化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大众认同 实践自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省域民众核心价值观调查报告 被引量:6
9
作者 陈延斌 周斌 《学术前沿》 2013年第9期80-86,共7页
课题组采用抽样与随机相结合的方法在全国进行的调查发现,当前社会各界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知状况总体较好。但也存在着各职业各阶层认知和认同程度差异较大、马克思主义信念教育亟待加强等突出问题。需要不断提炼和培育共识... 课题组采用抽样与随机相结合的方法在全国进行的调查发现,当前社会各界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知状况总体较好。但也存在着各职业各阶层认知和认同程度差异较大、马克思主义信念教育亟待加强等突出问题。需要不断提炼和培育共识性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切实加强理想信念教育,领导干部应成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先行者,各级党委、政府应采取得力措施提高引导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精神文明建设 现状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公众怎样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于九省(市、区)5162个样本的研究报告 被引量:4
10
作者 陈延斌 张琳 《学术前沿》 CSSCI 2015年第21期87-95,共9页
调查显示,当前民众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总体认知情况良好、对"三个倡导"内容的认可度较高、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关注程度较高,学校教育和各地开展的评选、学习"好人"、"模范"活动是价值观教育... 调查显示,当前民众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总体认知情况良好、对"三个倡导"内容的认可度较高、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关注程度较高,学校教育和各地开展的评选、学习"好人"、"模范"活动是价值观教育的有效载体。同时,调查中也发现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为此,需要深度凝练具有普遍共识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采取有效手段促进核心价值理念传播;各级党委政府应高度重视并采取实效性对策;发挥党政机关干部群体的引领作用;拓展生活实践活动等路径方法以促进体验认同;学习借鉴国外价值观建设经验;用法律和制度保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三个倡导 认同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再论人与自我身心关系是道德调节的应有之义 被引量:1
11
作者 陈延斌 王体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54-58,238,共5页
学界在阐释道德概念时内涵过窄,道德调节范围应当拓展。善恶关系存在是道德发生的充要条件,以此分析人自我身心的相对独立性,可见人与自身(肉体自我)和自心(精神自我)之间存在着作为道德关系成立的充分前提和基础,因而人与自我身心之间... 学界在阐释道德概念时内涵过窄,道德调节范围应当拓展。善恶关系存在是道德发生的充要条件,以此分析人自我身心的相对独立性,可见人与自身(肉体自我)和自心(精神自我)之间存在着作为道德关系成立的充分前提和基础,因而人与自我身心之间的关系是道德调节关系的题中应有之义,唯此,道德调节功能才能发挥得更为全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 道德调节 人与自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前中国社会道德状况的评价与治理对策 被引量:2
12
作者 陈延斌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95-99,共5页
从历史与现实、感性和理性、本质和主流诸方面考察我国当前社会道德状况,应该是主体"爬坡"下的部分"滑坡"。这一评价的依据在于社会主义道德是我国社会占主导地位的道德,符合时代潮流、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的... 从历史与现实、感性和理性、本质和主流诸方面考察我国当前社会道德状况,应该是主体"爬坡"下的部分"滑坡"。这一评价的依据在于社会主义道德是我国社会占主导地位的道德,符合时代潮流、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的新道德观日益为人们接受,将曲高和寡的道德说教变成人们能够接受自觉实践的道德信念等。部分"滑坡"的原因主要是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引起的旧道德的复萌,忽视理想、纪律和道德教育,失信成本过低和法律、制度的不健全,少数无德、悖德官员的恶劣影响以及对道德建设上左倾错误的否定和惩罚等。遏制部分"滑坡"需深化各项改革,加速完善经济体制、政治体制;着力端正党风,搞好廉政建设;提高广大社会成员的道德认知和判断、选择能力,创造弘扬善良、抑制邪恶的舆论氛围;强化法律和政策手段,铲除消极道德现象滋生和复萌的土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道德现状 道德爬坡 道德滑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罗国杰德治思想及其时代价值
13
作者 牛绍娜 陈延斌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40-44,共5页
罗国杰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的奠基人和开拓者,德治是其思想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思想的形成具有丰厚的实践基础和理论资源;对道德理想人格和学术素养的孜孜追求,以及第三代领导集体的德法合治方略也为罗国杰德治思想的发展... 罗国杰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的奠基人和开拓者,德治是其思想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思想的形成具有丰厚的实践基础和理论资源;对道德理想人格和学术素养的孜孜追求,以及第三代领导集体的德法合治方略也为罗国杰德治思想的发展和完善提供了重要条件。这一思想澄清了德治、法治与人治问题上的误区,强调了德治主体与重点群体,厘清了以德治国与民主政治的关系,挖掘了德治的理论意义与现实价值。罗国杰的德治思想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它为实施德法合治方略给予理论支撑,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治国理政的思维方式和执政创新提供了参考,为改进党风政风提供了新的思路,为实现中国梦提供了注重软实力建设的启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国杰德治思想 德治 法治 治国方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