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K-means初始聚类中心的选择算法 被引量:35
1
作者 郑丹 王潜平 《计算机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2186-2188,2192,共4页
K-means算法随机选取初始聚类中心,容易造成聚类准确率低且聚类结果不稳定。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一种初始聚类中心的选择算法。通过k-dist的差值(DK)图分析,确定数据点在k-dist图上的位置,选择主要密度水平曲线上k-dist值最小的点作为初... K-means算法随机选取初始聚类中心,容易造成聚类准确率低且聚类结果不稳定。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一种初始聚类中心的选择算法。通过k-dist的差值(DK)图分析,确定数据点在k-dist图上的位置,选择主要密度水平曲线上k-dist值最小的点作为初始聚类中心。实验证明,改进算法选择的初始聚类中心唯一,聚类结果稳定,聚类准确率高,迭代次数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类 K-MEANS算法 k-dist图 k-dist的差值图 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善治视域下高校奖励性绩效工资制度的优化策略 被引量:6
2
作者 郑丹 《黑龙江高教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53-58,共6页
奖励性绩效工资是事业单位岗位绩效工资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鲜明的绩效导向,具备“活”与“变”的主要特征。高校在实施奖励性绩效工资制度的过程中,存在绩效评价的“双刃剑”效应、政策公认度不高、政策信息不透明、管理主体责任... 奖励性绩效工资是事业单位岗位绩效工资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鲜明的绩效导向,具备“活”与“变”的主要特征。高校在实施奖励性绩效工资制度的过程中,存在绩效评价的“双刃剑”效应、政策公认度不高、政策信息不透明、管理主体责任不清、管理效率不高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制度激励作用的充分发挥。从善治理论的合法性、透明性、责任性、有效性等四个维度审视高校奖励性绩效工资制度的问题根源,针对问题提出优化策略,以期为高校奖励性绩效工资制度不断完善提供有益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善治 奖励性绩效工资 优化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省属高校高层次人才工作选择影响因素研究--基于21个案例的清晰集定性比较分析 被引量:4
3
作者 任欢欢 董永权 刘礼明 《高教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24-28,共5页
高层次人才是高校不断提升内涵建设和整体竞争力的主要内生动力,“双一流”大学建设让引才用才更加凸显,开展高层次人才工作选择的影响因素分析,有利于高校人才工作推进与各项事业发展落实。文章以淮海经济区非“双一流”高校J为例,通... 高层次人才是高校不断提升内涵建设和整体竞争力的主要内生动力,“双一流”大学建设让引才用才更加凸显,开展高层次人才工作选择的影响因素分析,有利于高校人才工作推进与各项事业发展落实。文章以淮海经济区非“双一流”高校J为例,通过调查问卷和深度访谈,运用定性比较分析方法探析薪酬、编制、工作地点、晋升机会、工作环境、管理制度对高层次人才工作选择的影响,归纳出影响高层次人才工作选择的重要因素,并对省属高校高层次人才引进工作提出针对性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省属高校 高层次人才 工作选择 定性比较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情感社会学嵌入思政课教学的逻辑、难点与策略——基于“情感-社会”双螺旋结构的分析框架
4
作者 唐婉莹 管秀雪 《教育理论与实践》 2025年第27期43-49,共7页
思政课教学不仅关乎个体政治社会化进程的完成度,更直接影响着国家意识形态建设的战略效能。情感社会学中的“情感—社会”双螺旋结构模型认为,思政课教学应以“情感资本”的储值与转化为基本目标,实现师生在“互动仪式”中的双向“情... 思政课教学不仅关乎个体政治社会化进程的完成度,更直接影响着国家意识形态建设的战略效能。情感社会学中的“情感—社会”双螺旋结构模型认为,思政课教学应以“情感资本”的储值与转化为基本目标,实现师生在“互动仪式”中的双向“情感劳动”,进而达到“情感能量”的共享与升华。情感社会学嵌入思政课教学存在知识目标本位对“情感资本”的僭越、“经济人”行动模式对“情感劳动”的抑制、师生之间的单向“仪式”致使“情感能量”脱节等问题。情感社会学嵌入思政课教学的策略是:挖掘知识中的情感要素,加强“情感资本”在思政课教学目标中的价值渗透;强化教师“情感劳动”角色,超越“经济人”主导的思政课教学范式;实施多样化的“互动仪式”,促进师生间的“情感能量”共享与传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政课教学 情感社会学 情感—社会双螺旋结构 情感能量 情感资本 情感劳动 互动仪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