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60 Co在小麦-土壤系统中的消长动态 被引量:5
1
作者 赵希岳 蔡志强 +1 位作者 潘剑波 王寿祥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693-696,731,共5页
采用模拟污染物的核素示踪技术研究了60Co在小麦-土壤系统中的迁移、消长和分配动态,并建立了其行为规律的数学模型。结果表明:(1)60Co由表土进入系统后即在系统中发生迁移,小麦主要经根部吸收60Co,然后向其他各部位转移和分配。小麦植... 采用模拟污染物的核素示踪技术研究了60Co在小麦-土壤系统中的迁移、消长和分配动态,并建立了其行为规律的数学模型。结果表明:(1)60Co由表土进入系统后即在系统中发生迁移,小麦主要经根部吸收60Co,然后向其他各部位转移和分配。小麦植株中60Co比活度起初随时间迅速增高,达到某一最大值后开始下降。根中60Co比活度显著高于植株其他部位,小麦各部位中60Co比活度的大小顺序为:麦根>麦秸>麦壳>麦粒;(2)土壤中60Co主要滞留于表层6cm内,其比活度与距土表深度呈单项指数负相关;(3)60Co在小麦-土壤系统中比活度的动态变化规律由多项指数描述;(4)小麦对土壤中的60Co具有一定的富集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60 CO 小麦 迁移与分布 分室模型 放射生态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合肼和次磷酸钠为还原剂的化学镀Ni-P合金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王文昌 刘启发 +1 位作者 佟卫莉 陈智栋 《电镀与精饰》 CAS 2008年第3期5-8,共4页
铜上化学镀Ni-P合金通常需要用钯催化剂或其它无钯催化剂催化后才能施镀,研究了利用水合肼为引发剂,以水合肼和次磷酸钠为还原剂的化学镀Ni-P合金液,在铜箔上直接施镀,铜箔无须镀前催化。利用扫描电镜和X-射线衍射仪研究了镀层的表面形... 铜上化学镀Ni-P合金通常需要用钯催化剂或其它无钯催化剂催化后才能施镀,研究了利用水合肼为引发剂,以水合肼和次磷酸钠为还原剂的化学镀Ni-P合金液,在铜箔上直接施镀,铜箔无须镀前催化。利用扫描电镜和X-射线衍射仪研究了镀层的表面形貌,利用能谱仪测定了镀层中P含量,同时研究了水合肼和次磷酸钠的浓度对镀速和P含量的影响,探讨了无催化铜箔化学镀Ni-P合金的反应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镀NI-P合金 水合肼 次磷酸钠 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钠硼解石——水体系溶解和相平衡的研究(英文) 被引量:4
3
作者 陈若愚 高世扬 +2 位作者 冯守华 夏树屏 陈正隆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7期812-818,共7页
Ulexite dissolution in water has been studied in the wide temperature range from 10℃ to 93 ℃ and two higher temperatures at 120 ℃ and 240 ℃. The analytical results showed that ulexite dissolved congruently from 10... Ulexite dissolution in water has been studied in the wide temperature range from 10℃ to 93 ℃ and two higher temperatures at 120 ℃ and 240 ℃. The analytical results showed that ulexite dissolved congruently from 10 ℃ to 35 ℃ and incongruently from 40 to 68 ℃. The solid component of ulexite, NaCaB5O6(OH)6·5H2O was dehydrated to form NaCaB5O6(OH)6·H2O from 50 to 68 ℃ and finally amorphous solid at 68 ℃. This amorphous solid converted into priceite at 71 ℃ and then converted completely to priceite at the boiling point(93 ℃) of the solution. At both 120 and 240 ℃, the dissolution of ulexite was an incongruent process. Above 120 ℃, ulexite became amorphous solid and then transformed into priceite. In addition to the solid to solid transformation, crystallization of priceite from the solution has also been observed. Based on our experimental results, mechanisms of dissolution, transformation, and crystallization of borate in ulexite-water system are discuss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钠硼解石 水体系 溶解 相平衡 相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子氧/乙醛/过渡金属盐体系氧化环己烯的研究 被引量:10
4
作者 宋国强 郑晓林 陶菊凤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638-640,共3页
采用分子氧 /乙醛 /过渡金属盐催化剂体系氧化环己烯合成环氧环己烷 ,此方法与传统的有机过氧化物氧化的方法相比 ,具有安全、简便、高效的特点。通过对影响此反应的过渡金属盐催化剂种类、用量以及反应物配比等主要因素的考察 ,可使氧... 采用分子氧 /乙醛 /过渡金属盐催化剂体系氧化环己烯合成环氧环己烷 ,此方法与传统的有机过氧化物氧化的方法相比 ,具有安全、简便、高效的特点。通过对影响此反应的过渡金属盐催化剂种类、用量以及反应物配比等主要因素的考察 ,可使氧化反应产物 1,2 -环氧环己烷的收率最高可达 78 2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氧 乙醛 环己烯 环氧环己烷 氧化反应 过渡金属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识别酪氨酸对映体的分子印迹电化学传感器 被引量:2
5
作者 孔泳 黄刚堂 +1 位作者 陈智栋 王文昌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997-999,1003,共4页
掺杂有模板分子L-苯基乳酸的聚吡咯膜通过循环伏安法聚合到碳糊电极表面。在0.1 mol.L-1NaOH溶液中恒电位过氧化处理,将此修饰电极先在D-酪氨酸溶液中富集,在pH2.0的0.1 mol.L-1KCl溶液中溶出。然后将修饰电极再置于0.1 mol.L-1NaOH溶... 掺杂有模板分子L-苯基乳酸的聚吡咯膜通过循环伏安法聚合到碳糊电极表面。在0.1 mol.L-1NaOH溶液中恒电位过氧化处理,将此修饰电极先在D-酪氨酸溶液中富集,在pH2.0的0.1 mol.L-1KCl溶液中溶出。然后将修饰电极再置于0.1 mol.L-1NaOH溶液过氧化处理,以洗脱残留在电极上的D-酪氨酸,按同样方法测试L-酪氨酸。酪氨酸对映体在经过掺杂和过氧化洗脱的聚吡咯电极表面的溶出电位比裸碳糊电极的溶出电位向负方向移动了大约200 mV。在最优化的工作条件下,L-酪氨酸与D-酪氨酸溶出峰电流的比值可以达到2.1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印迹 电化学传感器 酪氨酸 对映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95)Zr在淡水生态系中的迁移动力学 被引量:2
6
作者 赵希岳 蔡志强 +1 位作者 李尔炀 王寿祥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91-95,共5页
采用模拟污染物的同位素示踪技术研究了95Zr在淡水生态系统中的迁移、消长和分配动态,并应用库室模型确定了各系统的拟合方程。结果表明:95Zr进入水体后发生沉淀,与其他离子进行络合,或为水生生物吸收、被吸附等形式在系统中迁移和转化... 采用模拟污染物的同位素示踪技术研究了95Zr在淡水生态系统中的迁移、消长和分配动态,并应用库室模型确定了各系统的拟合方程。结果表明:95Zr进入水体后发生沉淀,与其他离子进行络合,或为水生生物吸收、被吸附等形式在系统中迁移和转化,从而在各分室中分配和积累。在引入后的短时间内,池水中95Zr的比活度迅速降至一定值,而后缓慢下降;底泥通过离子交换或吸附富集了大量的95Zr;水葫芦也可在短期内吸附或吸收大量的95Zr;螺蛳和鲫鱼对95Zr的吸收能力较弱,螺蛳肉中95Zr的富集率大于在壳中的富集率,95Zr在鱼体内的分布主要集中在内脏中。95Zr在系统各分室的量随时间而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95ZR 淡水生态系统 迁移 分室模型 放射生态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放射性核素^(95)Zr在水生态系中的输运 被引量:1
7
作者 赵希岳 龚方红 +1 位作者 蔡志强 王寿祥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4729-4735,共7页
采用模拟污染物的同位素示踪技术研究了95Zr在水生态系中的迁移、消长和分配动态,并应用库室模型确定了各体系的拟合方程。结果表明:95Zr进入水中后,在水生态系中发生沉淀或与其他离子进行络合或被水生生物吸收或被吸附等形式在系统中... 采用模拟污染物的同位素示踪技术研究了95Zr在水生态系中的迁移、消长和分配动态,并应用库室模型确定了各体系的拟合方程。结果表明:95Zr进入水中后,在水生态系中发生沉淀或与其他离子进行络合或被水生生物吸收或被吸附等形式在系统中迁移和转化,从而在系统各部分中分配和积累。在引入后的很短时间内,池水中95Zr的比活度迅速降至一定值后缓慢下降;底泥通过与95Zr进行离子交换,富集了大量的95Zr;水葫芦(凤眼莲)也可在短期内吸附大量的95Zr;螺蛳(环棱螺)和鲫鱼(鲫)对95Zr的吸附能力较弱,螺蛳肉中95Zr的富集率大于在壳中的富集率,95Zr在鱼体内的分布主要集中在内脏中。95Zr在系统各部分的量均受时间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95^Zr 水生态系统 迁移与分布 分室模型 放射生态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0)Co在水生生态系中的迁移富集和分布 被引量:1
8
作者 赵希岳 蔡志强 +1 位作者 王利群 王寿祥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566-1570,共5页
采用模拟污染物的同位素示踪技术研究了60Co在水生生态系中的迁移、消长和分配动态。结果表明,60Co进入水中后,在水生生态系中发生沉淀或与其他离子络合或被水生生物吸收或被吸附等形式在系统中迁移和转化,从而在系统各部分中分配和积... 采用模拟污染物的同位素示踪技术研究了60Co在水生生态系中的迁移、消长和分配动态。结果表明,60Co进入水中后,在水生生态系中发生沉淀或与其他离子络合或被水生生物吸收或被吸附等形式在系统中迁移和转化,从而在系统各部分中分配和积累。在引入后的很短时间内,池水中60Co的比活度迅速降至一定值后缓慢下降;底泥通过与60Co进行离子交换,富集了大量的60Co;水葫芦也可在短期内吸附大量的60Co;螺蛳和鲫鱼对60Co的吸附能力较弱,螺蛳肉中60Co的富集率大于在壳中的富集率,60Co在鱼体内的分布主要集中在内脏中。60Co在系统各部分的量均受时间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60CO 水生生态系统 迁移与分布 放射生态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陶瓷膜过滤细微颗粒悬浮体系的数学模拟 被引量:2
9
作者 钟璟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499-504,共6页
通过对陶瓷膜过滤悬浮液过程中单颗粒的受力分析,获得了可沉积颗粒临界粒径(xcrit)的计算公式。计算的xcrit值与实验测定的沉积层内的粒径分布一致:随颗粒粒径的增大,xcrit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在讨论xcrit与颗粒粒径(dp)、膜孔径(dm... 通过对陶瓷膜过滤悬浮液过程中单颗粒的受力分析,获得了可沉积颗粒临界粒径(xcrit)的计算公式。计算的xcrit值与实验测定的沉积层内的粒径分布一致:随颗粒粒径的增大,xcrit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在讨论xcrit与颗粒粒径(dp)、膜孔径(dm)关系的基础上,将微滤过程按dp/dm的比值分为三种类型:dp/dm≤1,颗粒迅速阻塞膜孔;1<dp/dm≤10,颗粒在膜表面形成连续滤饼;dp/dm>10,颗粒对膜孔口覆盖,在膜表面形成不连续滤饼。并以此为基础建立了预测陶瓷膜过滤不同粒径和粒径分布的颗粒悬浮液渗透通量的数学模型。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的比较表明:本模型对文献模型的改进之处是适用范围从1<dp/dm≤10扩展到0.48≤dp/dm≤120;在操作压力对渗透通量的影响计算中,假设滤饼层孔隙率不变的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一致,说明此体系的滤饼是不可压缩的;在错流速率对渗透通量的影响计算中,假定滤饼层孔隙率随错流速率成指数变化的计算结果比假定沉积层孔隙率随错流速率不变的计算结果好,说明错流速率的变化同时影响滤饼层内颗粒的粒径分布和其形成的滤饼层的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瓷微滤膜 细微颗粒悬浮液 粒径分布 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陶瓷微滤膜过滤超细粉体系的分析
10
作者 钟璟 《涂料工业》 CAS CSCD 2005年第9期33-36,共4页
通过计算可沉积在膜表面的临界(最大)粒径,确定了膜表面滤饼层结构与颗粒粒径的关系,并采用不同操作条件下渗透通量的数据进行验证,确定不同粒径的超细粉体系所适合的操作压力和错流速率。
关键词 可沉积临界粒径 陶瓷微滤膜 滤饼层结构 操作条件 超细粉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丙烯酰胺为功能单体制水杨酸分子印迹聚合物 被引量:16
11
作者 王车礼 马芬 +2 位作者 郑海燕 王文昌 杨毅恒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729-732,736,共5页
1HNMR实验表明,在弱极性溶剂中,水杨酸与丙烯酰胺之间的氢键作用大于水杨酸与α-甲基丙烯酸之间的氢键作用。据此以丙烯酰胺为功能单体、二甲基丙烯酸乙二醇酯为交联剂,合成了水杨酸分子印迹聚合物。电镜和静态吸附实验表明,选用乙腈做... 1HNMR实验表明,在弱极性溶剂中,水杨酸与丙烯酰胺之间的氢键作用大于水杨酸与α-甲基丙烯酸之间的氢键作用。据此以丙烯酰胺为功能单体、二甲基丙烯酸乙二醇酯为交联剂,合成了水杨酸分子印迹聚合物。电镜和静态吸附实验表明,选用乙腈做溶剂合成的印迹聚合物疏松多孔、吸附性能较好,而用氯仿做溶剂合成的印迹聚合物致密、吸附性能较差。以丙烯酰胺为功能单体合成的水杨酸分子印迹聚合物分离因子α=7.2,印迹效率因子β=5.1;而以α-甲基丙烯酸为功能单体合成的水杨酸分子印迹聚合物分离因子α=1.7,印迹效率因子β=2.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杨酸 分子印迹聚合物 丙烯酰胺 吸附 功能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氧化镧的制备 被引量:34
12
作者 姚超 马江权 +1 位作者 林西平 汪信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685-688,共4页
以氯化镧水溶液为原料,通过水解和热处理制备出纳米氧化镧粉体。研究了反应温度、反应物浓度、分散剂和煅烧温度对纳米氧化镧原始粒径、比表面积和团聚现象的影响。利用BET、TEM和XRD等技术对纳米氧化镧粉体进行表征。XRD、 DSC 和 TG表... 以氯化镧水溶液为原料,通过水解和热处理制备出纳米氧化镧粉体。研究了反应温度、反应物浓度、分散剂和煅烧温度对纳米氧化镧原始粒径、比表面积和团聚现象的影响。利用BET、TEM和XRD等技术对纳米氧化镧粉体进行表征。XRD、 DSC 和 TG表明,氢氧化镧在750℃下煅烧2小时,完全转化为纳米氧化镧;BET结果说明,当热处理温度超过800℃时,纳米氧化镧粒子快速增大,比表面积急剧下降。TEM显示,反应温度和反应浓度是影响纳米氧化镧的原始粒径的重要因素, 反应温度升高,平均原始粒径逐渐增大;反应浓度增加,平均原始粒径下降,团聚现象加剧。通过加入聚乙二醇可有效减轻纳米氧化镧的团聚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氧化镧 原始粒径 比表面积 团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膜蒸馏淡化处理油田高含盐废水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43
13
作者 王车礼 钟璟 王军 《膜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46-49,共4页
采用减压膜蒸馏技术处理油田高含盐废水,研究了真空度、废水温度、流量以及废水含盐量对膜通量与截留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随着膜下游真空度增加,膜通量先缓慢增大,当真空度超过某一临界值后,膜通量急剧增加;废水温度增加,膜通量增大... 采用减压膜蒸馏技术处理油田高含盐废水,研究了真空度、废水温度、流量以及废水含盐量对膜通量与截留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随着膜下游真空度增加,膜通量先缓慢增大,当真空度超过某一临界值后,膜通量急剧增加;废水温度增加,膜通量增大,且真空度越高,膜通量随温度变化的曲线越陡;提高废水流量可增大膜通量;随着废水含盐量增加,膜通量减小,当废水含盐量大于220g/L时,馏出液电导率明显增加,但各次实验的截留率仍然接近100%,表明实验用聚丙烯中空纤维膜具有很好的疏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田含盐废水 废水处理 减压膜蒸馏 真空度 废水温度 废水流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子模拟技术在气体膜分离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9
14
作者 钟璟 黄维秋 殷开梁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743-748,共6页
回顾了分子模拟技术在气体膜分离领域的应用,介绍了各种模拟方法的特点,阐述了具体的应用范围、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表明分子模拟在定性分析气体与膜材料的亲和性、预测渗透系数和分离因子方面有一定价值,但离定量预测和分析还有一... 回顾了分子模拟技术在气体膜分离领域的应用,介绍了各种模拟方法的特点,阐述了具体的应用范围、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表明分子模拟在定性分析气体与膜材料的亲和性、预测渗透系数和分离因子方面有一定价值,但离定量预测和分析还有一定距离,非平衡分子动力学是适用于气体膜分离研究的方法,其研究还处于初期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体分离膜 分子模拟 模拟方法 非平衡分子动力学 亲和性 渗透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酸二乙酯与邻苯二酚乙基化反应合成邻羟基苯乙醚 被引量:6
15
作者 薛冰 简相杰 +1 位作者 汪树军 李永昕 《石油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96-299,共4页
以Cr2O3/Al2O3为催化剂、碳酸二乙酯(DEC)为乙基化试剂,邻苯二酚在气相连续流动固定床反应器内进行乙基化反应合成了邻羟基苯乙醚;考察了反应温度、空速、原料配比等条件对催化剂活性的影响,同时考察了催化剂的稳定性。实验结果表明,Cr... 以Cr2O3/Al2O3为催化剂、碳酸二乙酯(DEC)为乙基化试剂,邻苯二酚在气相连续流动固定床反应器内进行乙基化反应合成了邻羟基苯乙醚;考察了反应温度、空速、原料配比等条件对催化剂活性的影响,同时考察了催化剂的稳定性。实验结果表明,Cr2O3负载量(质量分数)为21%的Cr2O3/Al2O3催化剂对该反应具有较好的催化活性;适宜的反应条件为:反应温度603K,重时空速1.5h-1,n(DEC)∶n(邻苯二酚)=4.0,在此条件下反应7h,邻苯二酚转化率高达100.0%,目的产物邻羟基苯乙醚的选择性最大为83.02%。升高反应温度有利于反应的进行,但反应温度过高会导致副产物的增加。催化剂的稳定性实验结果表明,在20h内催化剂的活性稳定,之后目的产物选择性逐渐降低,副产物苯环的碳烷基化产物的含量逐渐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铬 氧化铝 碳酸二乙酯 邻苯二酚 邻羟基苯乙醚 乙基化 催化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MCM-49分子筛对酯化反应的催化性能 被引量:15
16
作者 李工 佟惠娟 《石油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24-28,共5页
考察了HMCM-49分子筛对不同类型的醇与不同酸强度的有机酸进行酯化反应的催化性能。实验结果表明,在反应温度为85℃、有机酸与醇的摩尔比为1:1、反应时间2h、催化剂质量分数为1.5%~2.0%的条件下,冰醋酸和三氯乙酸分别与正丁醇反... 考察了HMCM-49分子筛对不同类型的醇与不同酸强度的有机酸进行酯化反应的催化性能。实验结果表明,在反应温度为85℃、有机酸与醇的摩尔比为1:1、反应时间2h、催化剂质量分数为1.5%~2.0%的条件下,冰醋酸和三氯乙酸分别与正丁醇反应时有机酸的转化率分别为63.0%和80.0%;冰醋酸和叔丁醇反应时冰醋酸的转化率为18.9%。与其他分子筛相比,HMCM-49分子筛对酯化反应具有较高的催化活性,和硫酸的催化活性接近;对于叔醇与有机酸的酯化反应,有机酸的转化率明显低于伯醇与有机酸反应的转化率。HMCM-49晶体表面含有高密度的十二元环孔穴结构,小粒度的催化剂可用于较大反应物分子参加的酯化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MCM-49分子筛 有机酸 酯化 催化 冰醋酸 正丁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管道内油水两相流动研究进展 被引量:26
17
作者 钱益斌 杨利民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566-573,共8页
综述了国内外有关圆管中油水两相流动过程中的流型、相转换的研究现状,并重点介绍了油水垂直两相流中液滴粒径及分布、持液率、压力降计算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同时分析了研究中所存在的问题并指出了今后的研究方向,为进一步开展油水两相... 综述了国内外有关圆管中油水两相流动过程中的流型、相转换的研究现状,并重点介绍了油水垂直两相流中液滴粒径及分布、持液率、压力降计算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同时分析了研究中所存在的问题并指出了今后的研究方向,为进一步开展油水两相流研究提供相关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水两相流 相转换 液滴粒径分布 持液率 压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醋酸丁酸纤维素合成研究 被引量:11
18
作者 邓照西 冷一欣 蒋彩云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418-421,共4页
以纤维素为原料,乙酐、正丁酸为酰化剂,浓硫酸为催化剂,合成了醋酸丁酸纤维素。FT-IR分析证实了酯化产物的生成。采用冰醋酸、NaOH、浓H2SO4、乙二胺等前处理方法对纤维素进行预处理,应用XRD和粘度法表征了产物的结晶结构和聚合度,结果... 以纤维素为原料,乙酐、正丁酸为酰化剂,浓硫酸为催化剂,合成了醋酸丁酸纤维素。FT-IR分析证实了酯化产物的生成。采用冰醋酸、NaOH、浓H2SO4、乙二胺等前处理方法对纤维素进行预处理,应用XRD和粘度法表征了产物的结晶结构和聚合度,结果表明冰醋酸处理法较好。适宜的合成条件为:纤维素10g、催化剂用量0.25mL、乙酐/正丁酸摩尔比1∶5、酯化反应温度70℃、酯化反应时间1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醋酸丁酸纤维素 前处理 酯化 乙酰基 丁酰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KOAc/NaY催化合成邻甲基苯甲醚 被引量:5
19
作者 薛冰 柳娜 +1 位作者 陈兴权 赵天生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416-419,共4页
以KOAc/NaY为催化剂,在连续流动固定床反应器内,邻甲基苯酚(OC)与碳酸二甲酯(DMC)经过气固相催化反应合成了邻甲基苯甲醚(OM)。考察了内、外扩散对KOAc/NaY催化剂活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当气流线速度大于30cm/min时可消... 以KOAc/NaY为催化剂,在连续流动固定床反应器内,邻甲基苯酚(OC)与碳酸二甲酯(DMC)经过气固相催化反应合成了邻甲基苯甲醚(OM)。考察了内、外扩散对KOAc/NaY催化剂活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当气流线速度大于30cm/min时可消除外扩散对合成反应的影响;当KOAc/NaY催化剂的平均粒径在0.30~0.75mm(20~80目的颗粒)时能消除内扩散对合成反应的影响。在消除内、外扩散效应后,还考察了反应温度、原料配比、空速对合成反应的影响,得到较佳的反应条件:催化剂5mL,反应温度548K,反应压力0.6MPa,空速0.6h^-1,n(DMC):n(OC)=1,在线评价时间7h。在此条件下,OC的转化率高达85.7%,OM的选择性大于9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二甲酯 邻甲基苯甲醚 邻甲基苯酚 乙酸钾 NAY分子筛 催化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带有醚键结构的阴离子交换树脂的合成 被引量:6
20
作者 王璠 陈金龙 +2 位作者 陈群 何明阳 张益峰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73-75,79,共4页
研究了以大孔型氯甲基化交联聚苯乙烯母球为原料,与烷基氨基醇钠反应,合成带有醚键结构的叔胺树脂,进一步季铵化为强碱性阴离子交换树脂。系统研究了叔胺化工艺条件,并对季铵树脂进行了热稳定性评价。结果表明,与常规的强碱性阴离子交... 研究了以大孔型氯甲基化交联聚苯乙烯母球为原料,与烷基氨基醇钠反应,合成带有醚键结构的叔胺树脂,进一步季铵化为强碱性阴离子交换树脂。系统研究了叔胺化工艺条件,并对季铵树脂进行了热稳定性评价。结果表明,与常规的强碱性阴离子交换树脂相比,其热稳定性已有明显提高,使用温度可以提高20℃左右,拓展了强碱性阴离子交换树脂的应用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交换树脂 合成 热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