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教研活动应关注常态课教学 被引量:7
1
作者 朱翠平 《学前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51-53,共3页
常态课不仅能真实地反映出教师常态下的教育教学水平及其教育理念,而且也决定了幼儿园教育教学质量的高低。教研活动关注常态课教学,能够有效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在研讨常态课时,教师首先需要悬置自身有关教学活动的各种价值预设和判断,... 常态课不仅能真实地反映出教师常态下的教育教学水平及其教育理念,而且也决定了幼儿园教育教学质量的高低。教研活动关注常态课教学,能够有效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在研讨常态课时,教师首先需要悬置自身有关教学活动的各种价值预设和判断,以便全面的描述和发现问题;其次,教师们要在观摩活动结束后,通过深度汇谈的方式进一步聚焦和分析问题,发现问题的本质;最后,教师应对研讨活动中涌现出来的各种教育价值观进行批判和反思,以促进教师获得理念上的提升,让常态课中的"问题"真正成为教研活动的支点,引领教师专业成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研活动 常态课 教师专业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学表格设计例析
2
作者 姜兴明 《生物学教学》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60-60,共1页
表格因其直观、简洁,常被各类科研文章和高考新情境试题采用。学生对已有表格的剖析、分析已属不易,如果再让学生设计表格,他们会感到更加困难;因此考卷中出现这类题目,往往是用来提高区分度的压轴题。表格设计题考察学生观察、分... 表格因其直观、简洁,常被各类科研文章和高考新情境试题采用。学生对已有表格的剖析、分析已属不易,如果再让学生设计表格,他们会感到更加困难;因此考卷中出现这类题目,往往是用来提高区分度的压轴题。表格设计题考察学生观察、分析和综合思维能力,学生在解答这类题型的过程中,通常表现两种倾向:一种是对表格设计题感到心里没底,见到就怕,没有自信;二是感到无章可循,无法可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设计表格 生物学 综合思维能力 学生观 区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堂吉诃德与阿Q之比较——两个滑稽、荒唐的精神胜利者 被引量:4
3
作者 张德超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S2期195-197,共3页
西班牙文学巨擘塞万提斯笔下的堂吉诃德和中国现代文坛泰斗鲁迅笔下的阿Q是世界文学人物画廊中两个不朽的典型形象,两个人物形象同中存异、异中有同。虽阶级出身、社会地位、生存环境、教育程度、情感信念等有着明显的差异性,但在这两... 西班牙文学巨擘塞万提斯笔下的堂吉诃德和中国现代文坛泰斗鲁迅笔下的阿Q是世界文学人物画廊中两个不朽的典型形象,两个人物形象同中存异、异中有同。虽阶级出身、社会地位、生存环境、教育程度、情感信念等有着明显的差异性,但在这两个完全不同的艺术典型中,却存在着惊人的相似之处。本文运用比较研究的方法,将二人的经历和结局及其悲剧原因作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塞万提斯 堂吉诃德 鲁迅 阿Q 精神胜利法比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注重心理调适 提高学生数学解题能力 被引量:1
4
作者 张徐健 《教学与管理(中学版)》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48-50,共3页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数学问题解决的能力是数学素质教育的重要体现。学生问题解决的水平也是衡量教学效果的标准之一。学生学会了什么,学到什么程度,问题解决是最方便最有效的检查手段。目前的各种考试也还都是通过解题来衡量,评判学...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数学问题解决的能力是数学素质教育的重要体现。学生问题解决的水平也是衡量教学效果的标准之一。学生学会了什么,学到什么程度,问题解决是最方便最有效的检查手段。目前的各种考试也还都是通过解题来衡量,评判学业成绩的,要获得解题成功,不仅需要扎实的基础知识,熟练的基本技能,还需要良好的心理素质。本文根据学生问题解决的心理历程和各阶段所表现的积极心理和消极心理,探讨如何提高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学解题能力 学生 心理调适 数学问题解决 数学素质教育 教学效果 学业成绩 基础知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高三地理复习课有效教学的思考
5
作者 王邦柱 《地理教学》 2004年第4期31-32,共2页
第一轮复习课时,多数老师仅仅局限于教材内容,按部就班地梳理教材知识结构,整节课滔滔不绝地讲,多为一人唱主角,事无巨细地复习课本。练习题也多为陈题,无新意。对于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知识缺陷及思维障碍等问题,教师掌握不透,... 第一轮复习课时,多数老师仅仅局限于教材内容,按部就班地梳理教材知识结构,整节课滔滔不绝地讲,多为一人唱主角,事无巨细地复习课本。练习题也多为陈题,无新意。对于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知识缺陷及思维障碍等问题,教师掌握不透,课堂教学针对性不强,复习效率不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理教学 高中 复习课 思维障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