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有限元分析碳纤层合板铺层方式对行人头部保护的作用
1
作者 周冰洁 高骁 +1 位作者 朱家强 李炜 《玻璃钢/复合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47-51,共5页
使用ABAQUS有限元分析软件,按照GB/T 24500-2009规定建立了成人头部冲击器撞击碳纤层合板模型,探讨了9种铺层方式下,头部伤害指标HIC值与最大侵入量、撞击持续时间和冲击能量吸收之间的关系,并比较了层合板不同铺层角度对行人头部损伤... 使用ABAQUS有限元分析软件,按照GB/T 24500-2009规定建立了成人头部冲击器撞击碳纤层合板模型,探讨了9种铺层方式下,头部伤害指标HIC值与最大侵入量、撞击持续时间和冲击能量吸收之间的关系,并比较了层合板不同铺层角度对行人头部损伤的影响。结果表明,HIC值大小基本与最大侵入量、撞击持续时间和冲击能量吸收有一定的反比关系;铺设三种角度的层合板最有利于行人头部保护;45°方向铺层对降低HIC值和减小最大侵入量贡献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BAQUS 头型冲击器 碳纤层合板 铺层角度 HIC值 最大侵入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丝束CF/EP汽车地板VARTM模拟与高温力学性能 被引量:2
2
作者 黄明 祖韵秋 +4 位作者 高亢 韦韡 张娜 朱华平 刘春太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2546-2554,共9页
汽车轻量化是全球面临的共同问题,采用更具成本优势的大丝束碳纤维(CF)增强复合材料是实现汽车轻量化结构化的重要途径。然而,大丝束碳纤维在液体成型时,单束过多的纤维丝易导致纤维束内微观浸润困难,易产生干斑、气泡等缺陷。同时,传... 汽车轻量化是全球面临的共同问题,采用更具成本优势的大丝束碳纤维(CF)增强复合材料是实现汽车轻量化结构化的重要途径。然而,大丝束碳纤维在液体成型时,单束过多的纤维丝易导致纤维束内微观浸润困难,易产生干斑、气泡等缺陷。同时,传统的汽车电泳烘干工艺对复合材料的高温性能提出了挑战。鉴于此,本文采用0°/90°双轴向缝编大丝束碳纤布和耐高温环氧树脂(EP),开展了纤维渗透率测试和汽车地板真空辅助树脂传递成型(VARTM)模拟优化研究,设计、制造了成型模具,成功试制出汽车地板样件,超景深显微镜观测显示纤维束内和层间浸润良好,无明显缺陷。高温在线拉伸和应变测试显示,温度对材料拉伸模量影响显著而对强度影响不大,180℃高温下应变恢复能力良好,表明该材料在高温下仍具备较好的强度和抗蠕变性能,该结果对指导复合材料能否通过传统汽车的电泳烘干工艺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丝束 碳纤维 渗透率 真空辅助树脂传递成型 数值模拟 高温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亲性改性剂PP-g-PEGMA的制备及其表征 被引量:1
3
作者 夏艳平 纪波印 +2 位作者 陈慧蓉 陶圣熹 陶国良 《现代塑料加工应用》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5-18,共4页
以聚甲基丙烯酸乙二醇酯(PEGMA)为接枝单体,聚丙烯(PP)为接枝主链,过氧化二异丙苯(DCP)为聚合引发剂,采用熔融接枝法制备了两亲性改性剂PP-g-PEGMA,考察了单体用量和引发剂用量对改性剂接枝率、接枝效率的影响,并通过傅里叶红外光谱(FT... 以聚甲基丙烯酸乙二醇酯(PEGMA)为接枝单体,聚丙烯(PP)为接枝主链,过氧化二异丙苯(DCP)为聚合引发剂,采用熔融接枝法制备了两亲性改性剂PP-g-PEGMA,考察了单体用量和引发剂用量对改性剂接枝率、接枝效率的影响,并通过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XPS)、接触角测试对接枝聚合物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接枝聚合物在1 730cm-1处出现吸收峰,说明PEGMA成功地接枝到PP大分子链上;当单体用量在15份,引发剂质量分数在0.3%时,接枝效果最佳;接枝聚合物PP-g-PEGMA具有很好的亲水性,当PP-g-PEGMA的接枝率为3.21%时,接触角可降低至7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丙烯 聚甲基丙烯酸乙二醇酯 接枝率 接触角 表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相缩聚扩链PET的结晶与流变性能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夏艳平 纪波印 +2 位作者 马文中 曹峥 陶国良 《现代塑料加工应用》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4-17,共4页
利用固相缩聚法在不同缩聚时间制备扩链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对扩链PET的流变性能及结晶行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PET粉末经过8 h的固相缩聚,特性黏度最佳为1.30 dL/g,此时扩链PET的流动性明显降低,熔体流动速率(MFR)由纯PET的81... 利用固相缩聚法在不同缩聚时间制备扩链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对扩链PET的流变性能及结晶行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PET粉末经过8 h的固相缩聚,特性黏度最佳为1.30 dL/g,此时扩链PET的流动性明显降低,熔体流动速率(MFR)由纯PET的81.3 g/10 min降至34.9 g/10 min。流变性能也有一定程度的变化,随着固相缩聚时间的延长,扩链PET复数黏度呈现依次升高的趋势,并且与改性前的PET相比,剪切变稀现象更明显。同时,固相缩聚后PET的结晶能力变差,产物在降温过程中甚至难以形成明显的结晶峰,结晶度从30.7%降至3.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相缩聚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 结晶 流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乙二醇单甲醚接枝共聚物的制备及对聚偏氟乙烯微孔膜的亲水改性 被引量:2
5
作者 夏艳平 郑康 +3 位作者 纪波印 马文中 陈慧蓉 陶国良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49-55,共7页
采用自由基聚合的方法制备了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乙二醇单甲醚两亲性接枝共聚物(C-MMA/MA-MPEG),并用两亲性共聚物C-MMA/MA-MPEG对聚偏氟乙烯(PVDF)进行亲水性改性制备微孔膜。使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核磁共振碳谱和凝胶渗透色谱对接... 采用自由基聚合的方法制备了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乙二醇单甲醚两亲性接枝共聚物(C-MMA/MA-MPEG),并用两亲性共聚物C-MMA/MA-MPEG对聚偏氟乙烯(PVDF)进行亲水性改性制备微孔膜。使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核磁共振碳谱和凝胶渗透色谱对接枝共聚物结构和相对分子质量进行表征与分析,当MA-MPEG的摩尔含量为10%时,接枝聚合物的接枝率提高到8.9%,相对分子质量分布基本相同,稳定在2.0左右;用差示扫描量热仪对PVDF膜的热性能进行测试,PVDF微孔膜的熔融温度变化不明显,当C-MMA/MA-MPEG-4的添加量为20%时,结晶温度下降了8℃;用扫描电镜以及接触角测量仪对PP膜表面形貌结构与亲水性能进行测试,结果表明,其随改性剂用量的增多,亲水性得到提高,微孔膜的孔隙率也得到增大,当改性剂添加量为20%时,接触角降低到59.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偏氟乙烯 甲基丙烯酸甲酯 聚乙二醇单甲醚 微孔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KRGO/BEP/HDPE复合材料的制备与阻燃性能 被引量:2
6
作者 唐睿 纪波印 +3 位作者 李蓝轩 马文中 夏艳平 陶国良 《现代塑料加工应用》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4,共4页
以传统Hummers法制备了氧化石墨烯(GO),使用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VTES)对其进行改性并用水合肼还原得到功能化的石墨烯(KRGO);将KRGO,磷酸盐阻燃剂(BEP),高密度聚乙烯(HDPE)按一定比例密炼制备KRGO/BEP/HDPE复合材料,并对其阻燃性能进行... 以传统Hummers法制备了氧化石墨烯(GO),使用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VTES)对其进行改性并用水合肼还原得到功能化的石墨烯(KRGO);将KRGO,磷酸盐阻燃剂(BEP),高密度聚乙烯(HDPE)按一定比例密炼制备KRGO/BEP/HDPE复合材料,并对其阻燃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当HDPE/BEP/KRGO质量比为100.0/20.0/2.0时,HDPE复合材料的阻燃效果最好,UL-94垂直燃烧等级为V-0级,极限氧指数为30%,氧化诱导期延长到22.8min,热失重残炭率为4.4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密度聚乙烯 石墨烯 复合材料 阻燃性 制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来酸酐/N-乙烯基吡咯烷酮双单体接枝聚丙烯的制备及对聚丙烯微孔膜的亲水改性 被引量:1
7
作者 夏艳平 纪波印 +3 位作者 陈慧蓉 马文中 曹峥 陶国良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32-138,共7页
以马来酸酐(MAH)为功能单体,N-乙烯基吡咯烷酮(NVP)为共聚单体,采用熔融接枝法制备两亲性改性剂PP-g-(MAH-co-NVP),并通过热致相分离法制备聚丙烯(PP)亲水微孔膜。通过红外光谱仪和元素分析仪表征了PP-g-(MAHco-NVP)的化学结构和接枝率... 以马来酸酐(MAH)为功能单体,N-乙烯基吡咯烷酮(NVP)为共聚单体,采用熔融接枝法制备两亲性改性剂PP-g-(MAH-co-NVP),并通过热致相分离法制备聚丙烯(PP)亲水微孔膜。通过红外光谱仪和元素分析仪表征了PP-g-(MAHco-NVP)的化学结构和接枝率,使用差示扫描量热仪、X射线衍射仪表征了PP-g-(MAH-co-NVP)的结晶性能。利用接触角、热失重分析、扫描电子显微镜和孔隙率测试对改性前后的PP膜进行研究。结果显示,亲水支链成功接枝到PP大分子链上,相比于MAH作为唯一的接枝单体,NVP的加入使MAH的接枝率增加了270%;且NVP的加入促进了PP分子链的结晶。改性PP微孔膜的热稳定性能提高,膜孔数增多,孔隙率增加了2. 8%。并且改性PP微孔膜的亲水性也得到改善,接触角下降了28. 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丙烯 马来酸酐 N-乙烯基吡咯烷酮 改性剂 亲水微孔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