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4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水网城市湿地生态网络韧性评价——以苏州中心城区为例
1
作者
朱颖
周昕宇
+2 位作者
冯育青
汪辉
李欣
《林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62-73,共12页
【目的】提取苏州中心城区各类湿地空间要素,构建湿地生态网络,定量评价湿地生态网络韧性水平,以期为水网城市湿地生态网络韧性测度及空间保护规划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苏州中心城区为例,基于“MSPA-Conefor-MCR-GM”模型构建水网...
【目的】提取苏州中心城区各类湿地空间要素,构建湿地生态网络,定量评价湿地生态网络韧性水平,以期为水网城市湿地生态网络韧性测度及空间保护规划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苏州中心城区为例,基于“MSPA-Conefor-MCR-GM”模型构建水网城市湿地生态网络,运用复杂网络分析法,从结构、功能、组分3个维度选取能够反映湿地生态网络韧性特征及水平的指标,定量测度湿地生态网络韧性水平。【结果】1)苏州中心城区提取出19处生态源地、171条潜在生态廊道和28条重要生态廊道,判别出137个生态节点,形成典型的网络状多组团多节点结构特征。其中,生态源地呈现“多中心、多组团”的空间分布特征,潜在生态廊道呈现“东北-中部密集网状、其他片区少或无”的空间分布特征,重要生态廊道呈现“东北-西南走向,局部网格状”的空间分布特点,生态节点形成“总体分散、局部紧密”的空间分布特征。2)结构韧性方面,中心城区湿地生态网络平均聚类系数为0.04,网络平均度为3.12,无标度特征明显,聚集性较弱、连通性一般,结构韧性不足。3)功能韧性方面,平均路径长度、网络效率值、节点结构孔平均值和k核指数平均值分别为5.47、0.19、0.41和2.02,节点之间独立路径平均数量尚可,网络多样性较高,但受城市建设影响,斑块间生态廊道较长,传递性、稳定性不足,协作性较弱。4)组分韧性方面,节点介数中心性值为0~2837.17,平均值为365.17,边介数中心性值为1~2618.76,平均值为1469.43,斑块、廊道重要性差异较大,空间异质性较强,组分韧性水平差异显著。【结论】苏州中心城区湿地生态网络韧性水平一般,结构韧性、功能韧性及组分韧性表现出不同的特征与水平。本研究结果可以作为该区域湿地生态保护与管理的本底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地
湿地生态网络
复杂网络分析法
韧性评价
水网城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基于水鸟多样性提升的天福国家湿地公园生态修复成效评估
2
作者
许媛媛
张影宏
+2 位作者
刘钺昕
吴赟頔
朱颖
《中国城市林业》
2024年第3期146-152,共7页
水鸟多样性是衡量湿地生态健康的关键指标,也是湿地生态修复的重要内容。文章以苏州天福国家湿地公园生态恢复区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调研和数据分析对场地生态修复设计成效进行分析,探究生境变化对水鸟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研究区...
水鸟多样性是衡量湿地生态健康的关键指标,也是湿地生态修复的重要内容。文章以苏州天福国家湿地公园生态恢复区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调研和数据分析对场地生态修复设计成效进行分析,探究生境变化对水鸟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研究区记录到209种鸟类,其中鸻鹬类、鹭类、雁鸭类分别占总种数的39%、26%、22%,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由2.34增加至3.36,水鸟多样性显著提升。2)整体水域面积增加22.76 hm^(2),水体最短轴大于50 m,最长轴大于150 m,紧凑度大于0.4,提升了湿地环境容纳量,为多种水鸟提供适宜的栖息场地。3)场地地形坡度小于10%,水岸岸线发育系数大于2,近圆率小于0.9,植被类型以乡土草本植物为主,共77种,植被覆盖度为40%~70%,植被高度为30~40 cm,满足水鸟对栖息场地食源、隐蔽条件等的需求。综上,研究区的生境变化与水鸟多样性提高息息相关,生态修复设计对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提升发挥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鸟多样性
湿地生态修复
天福国家湿地公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基于DPSIRM模型的苏州吴江区湿地生态安全评价
被引量:
5
3
作者
朱颖
顾春望
+2 位作者
李欣
周婷婷
冯育青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114-1123,共10页
【目的】科学评价水网地区湿地生态安全状况,为区域生态安全与高质量发展提供依据。【方法】基于水网地区湿地在城市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威胁,以苏州市吴江区为研究对象,运用驱动力-压力-状态-影响-响应-管理(DPSIRM)模型构建评价指标体...
【目的】科学评价水网地区湿地生态安全状况,为区域生态安全与高质量发展提供依据。【方法】基于水网地区湿地在城市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威胁,以苏州市吴江区为研究对象,运用驱动力-压力-状态-影响-响应-管理(DPSIRM)模型构建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组合赋权法赋予指标权重,结合地理信息系统(GIS)格网技术将部分指标进行空间量化,最终通过综合评价法对2012-2020年吴江区的湿地生态安全进行评价。【结果】2012、2016、2020年吴江区湿地生态安全值分别为0.394 4、0.455 2和0.516 4,总体由低安全和中度安全向较高安全等级演变;各时期的高值区域集中于太湖沿岸、震泽片区、北麻漾片区、同里湖片区、三白荡片区以及元荡片区;基于DPSIRM模型分析,管理、影响、驱动力子系统安全值明显提升,压力子系统有所下降,状态、响应子系统呈先降低后升高的态势。【结论】研究时段内吴江区湿地生态安全值总体呈上升状态。今后湿地的生态保护应当注重对压力指标的调节,加强对生态安全等级较低区域的管控,并保持较高强度的管理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地生态安全
DPSIRM模型
GIS格网
水网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湿地公园水稻田冬季水鸟分布及其栖息地特征
4
作者
刘琳琳
朱颖
+3 位作者
李欣
谢冬
王任翔
冯育青
《中国城市林业》
2024年第2期129-134,共6页
稻田是我国人工湿地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探究冬季稻田管理模式对湿地水鸟多样性保护及栖息生境改善的重要意义,2017年12月至2018年2月及2018年11月,采用样带法对天福国家湿地公园冬季休耕蓄水区和传统稻田的水鸟种群进行调查,对比水鸟种...
稻田是我国人工湿地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探究冬季稻田管理模式对湿地水鸟多样性保护及栖息生境改善的重要意义,2017年12月至2018年2月及2018年11月,采用样带法对天福国家湿地公园冬季休耕蓄水区和传统稻田的水鸟种群进行调查,对比水鸟种群及栖息地特征。结果表明:1)冬季休耕蓄水区记录4目7科25种水鸟,鸻鹬类占36%,鹭类占28%,雁鸭类占24%;传统稻田湿地共3目5科10种,其中鸻鹬类和鹭类分别占30%,无雁鸭类水鸟。2)冬季蓄水区水鸟多样性及物种丰富度较高,水鸟优势种群数量明显增多,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1.64)高于传统稻田(1.50),水鸟均匀度指数(0.84)低于传统稻田(1.37),相似性系数为0.51。3)冬季休耕蓄水区的水面面积、水位、食物、植被覆盖度是影响水鸟种数增多的重要因子,营巢地、停歇点也是影响冬季水鸟栖息的因素。因此,冬季稻田休耕蓄水管理的实施能够对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提升发挥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田
冬季休耕蓄水区
冬季水鸟
栖息地
天福国家湿地公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水网城市湿地生态网络韧性评价——以苏州中心城区为例
1
作者
朱颖
周昕宇
冯育青
汪辉
李欣
机构
苏州科技大学
江苏太湖湿地生态系统定位观测站
上海浦东新区绿化管理事务中心
苏州市
湿地
保护管理站
南京林业大学
出处
《林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62-73,共12页
基金
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规划基金(23YJAZH231)。
文摘
【目的】提取苏州中心城区各类湿地空间要素,构建湿地生态网络,定量评价湿地生态网络韧性水平,以期为水网城市湿地生态网络韧性测度及空间保护规划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苏州中心城区为例,基于“MSPA-Conefor-MCR-GM”模型构建水网城市湿地生态网络,运用复杂网络分析法,从结构、功能、组分3个维度选取能够反映湿地生态网络韧性特征及水平的指标,定量测度湿地生态网络韧性水平。【结果】1)苏州中心城区提取出19处生态源地、171条潜在生态廊道和28条重要生态廊道,判别出137个生态节点,形成典型的网络状多组团多节点结构特征。其中,生态源地呈现“多中心、多组团”的空间分布特征,潜在生态廊道呈现“东北-中部密集网状、其他片区少或无”的空间分布特征,重要生态廊道呈现“东北-西南走向,局部网格状”的空间分布特点,生态节点形成“总体分散、局部紧密”的空间分布特征。2)结构韧性方面,中心城区湿地生态网络平均聚类系数为0.04,网络平均度为3.12,无标度特征明显,聚集性较弱、连通性一般,结构韧性不足。3)功能韧性方面,平均路径长度、网络效率值、节点结构孔平均值和k核指数平均值分别为5.47、0.19、0.41和2.02,节点之间独立路径平均数量尚可,网络多样性较高,但受城市建设影响,斑块间生态廊道较长,传递性、稳定性不足,协作性较弱。4)组分韧性方面,节点介数中心性值为0~2837.17,平均值为365.17,边介数中心性值为1~2618.76,平均值为1469.43,斑块、廊道重要性差异较大,空间异质性较强,组分韧性水平差异显著。【结论】苏州中心城区湿地生态网络韧性水平一般,结构韧性、功能韧性及组分韧性表现出不同的特征与水平。本研究结果可以作为该区域湿地生态保护与管理的本底参考。
关键词
湿地
湿地生态网络
复杂网络分析法
韧性评价
水网城市
Keywords
wetlands
wetland ecological network
complex network analysis method
resilience evaluation
water network city
分类号
S154.5 [农业科学—土壤学]
Q958.15 [生物学—动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基于水鸟多样性提升的天福国家湿地公园生态修复成效评估
2
作者
许媛媛
张影宏
刘钺昕
吴赟頔
朱颖
机构
苏州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苏州市
湿地
保护管理站
江苏
太湖
湿地
生态系统
国家
定位
观测站
出处
《中国城市林业》
2024年第3期146-152,共7页
基金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17YJAZH137)
苏州科技大学风景园林学学科建设项目
+1 种基金
江苏省企业研究生工作站项目
江苏省太湖湿地生态系统国家定位观测研究站项目。
文摘
水鸟多样性是衡量湿地生态健康的关键指标,也是湿地生态修复的重要内容。文章以苏州天福国家湿地公园生态恢复区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调研和数据分析对场地生态修复设计成效进行分析,探究生境变化对水鸟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研究区记录到209种鸟类,其中鸻鹬类、鹭类、雁鸭类分别占总种数的39%、26%、22%,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由2.34增加至3.36,水鸟多样性显著提升。2)整体水域面积增加22.76 hm^(2),水体最短轴大于50 m,最长轴大于150 m,紧凑度大于0.4,提升了湿地环境容纳量,为多种水鸟提供适宜的栖息场地。3)场地地形坡度小于10%,水岸岸线发育系数大于2,近圆率小于0.9,植被类型以乡土草本植物为主,共77种,植被覆盖度为40%~70%,植被高度为30~40 cm,满足水鸟对栖息场地食源、隐蔽条件等的需求。综上,研究区的生境变化与水鸟多样性提高息息相关,生态修复设计对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提升发挥积极作用。
关键词
水鸟多样性
湿地生态修复
天福国家湿地公园
Keywords
waterfowl diversity
wetland ecological restoration
Tianfu National Wetland Park
分类号
X171.4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基于DPSIRM模型的苏州吴江区湿地生态安全评价
被引量:
5
3
作者
朱颖
顾春望
李欣
周婷婷
冯育青
机构
苏州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江苏
太湖
湿地
生态系统
国家
定位
观测站
苏州
湿地
保护管理站
出处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114-1123,共10页
基金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17YJAZH137)
苏州科技大学风景园林学学科建设项目。
文摘
【目的】科学评价水网地区湿地生态安全状况,为区域生态安全与高质量发展提供依据。【方法】基于水网地区湿地在城市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威胁,以苏州市吴江区为研究对象,运用驱动力-压力-状态-影响-响应-管理(DPSIRM)模型构建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组合赋权法赋予指标权重,结合地理信息系统(GIS)格网技术将部分指标进行空间量化,最终通过综合评价法对2012-2020年吴江区的湿地生态安全进行评价。【结果】2012、2016、2020年吴江区湿地生态安全值分别为0.394 4、0.455 2和0.516 4,总体由低安全和中度安全向较高安全等级演变;各时期的高值区域集中于太湖沿岸、震泽片区、北麻漾片区、同里湖片区、三白荡片区以及元荡片区;基于DPSIRM模型分析,管理、影响、驱动力子系统安全值明显提升,压力子系统有所下降,状态、响应子系统呈先降低后升高的态势。【结论】研究时段内吴江区湿地生态安全值总体呈上升状态。今后湿地的生态保护应当注重对压力指标的调节,加强对生态安全等级较低区域的管控,并保持较高强度的管理措施。
关键词
湿地生态安全
DPSIRM模型
GIS格网
水网地区
Keywords
wetland ecological security
DPSIRM model
GIS grid
water network area
分类号
S759.9 [农业科学—森林经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湿地公园水稻田冬季水鸟分布及其栖息地特征
4
作者
刘琳琳
朱颖
李欣
谢冬
王任翔
冯育青
机构
苏州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江苏
太湖
湿地
生态系统
国家
定位
观测站
苏州市
湿地
保护管理站
南京林业大学生物与环境学院
苏州市林学会
出处
《中国城市林业》
2024年第2期129-134,共6页
基金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17YJAZH137)
苏州科技大学风景园林学学科建设项目
+1 种基金
江苏省企业研究生工作站项目
江苏省太湖湿地生态系统国家定位观测研究站项目。
文摘
稻田是我国人工湿地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探究冬季稻田管理模式对湿地水鸟多样性保护及栖息生境改善的重要意义,2017年12月至2018年2月及2018年11月,采用样带法对天福国家湿地公园冬季休耕蓄水区和传统稻田的水鸟种群进行调查,对比水鸟种群及栖息地特征。结果表明:1)冬季休耕蓄水区记录4目7科25种水鸟,鸻鹬类占36%,鹭类占28%,雁鸭类占24%;传统稻田湿地共3目5科10种,其中鸻鹬类和鹭类分别占30%,无雁鸭类水鸟。2)冬季蓄水区水鸟多样性及物种丰富度较高,水鸟优势种群数量明显增多,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1.64)高于传统稻田(1.50),水鸟均匀度指数(0.84)低于传统稻田(1.37),相似性系数为0.51。3)冬季休耕蓄水区的水面面积、水位、食物、植被覆盖度是影响水鸟种数增多的重要因子,营巢地、停歇点也是影响冬季水鸟栖息的因素。因此,冬季稻田休耕蓄水管理的实施能够对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提升发挥积极作用。
关键词
稻田
冬季休耕蓄水区
冬季水鸟
栖息地
天福国家湿地公园
Keywords
paddy field
winter fallow area for water storage
wintering waterfowl
habitat,Tianfu National Wetland Park
分类号
Q958.8 [生物学—动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水网城市湿地生态网络韧性评价——以苏州中心城区为例
朱颖
周昕宇
冯育青
汪辉
李欣
《林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基于水鸟多样性提升的天福国家湿地公园生态修复成效评估
许媛媛
张影宏
刘钺昕
吴赟頔
朱颖
《中国城市林业》
2024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基于DPSIRM模型的苏州吴江区湿地生态安全评价
朱颖
顾春望
李欣
周婷婷
冯育青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
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湿地公园水稻田冬季水鸟分布及其栖息地特征
刘琳琳
朱颖
李欣
谢冬
王任翔
冯育青
《中国城市林业》
2024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