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3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主体性到主体间性: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方式的转向 被引量:3
1
作者 壮丹丽 董德福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33-36,共4页
主客体二分的主体性哲学是传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的哲学基础。受此哲学影响的单向灌输方式,必然导致马克思主义理论精英化、贵族化倾向,无法深入群众。提高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的实效,必须转向一种新的指导哲学——主体间性哲学,即... 主客体二分的主体性哲学是传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的哲学基础。受此哲学影响的单向灌输方式,必然导致马克思主义理论精英化、贵族化倾向,无法深入群众。提高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的实效,必须转向一种新的指导哲学——主体间性哲学,即采用基于平等互动理念的传播方式,从而更好地激发传播者和接受者之间的良性互动,使人民大众真正成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的重要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体性 主体间性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传播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个维度及其相互关系——以毛泽东的相关论述为中心 被引量:5
2
作者 董德福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91-95,共5页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包含"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化"和"中国实际马克思主义化"两个维度。前者是指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具体应用,是从一般到特殊的过程,属实践方面的创新;后者是指总结中国实际经验将其上升到理论以丰富...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包含"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化"和"中国实际马克思主义化"两个维度。前者是指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具体应用,是从一般到特殊的过程,属实践方面的创新;后者是指总结中国实际经验将其上升到理论以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是从特殊到一般的过程,属理论方面的创新;前者为后者奠基,后者是前者的理论升华,两者共同构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可或缺的内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实际马克思主义"是不能并列的两个大小不同的概念,中国实际马克思主义化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重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泽东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化 中国实际马克思主义化 理论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回溯”现象的反思与超越 被引量:1
3
作者 王幸平 付清松 《学术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68-72,共5页
理论同实践的真正结合是马克思主义的生命、青春与活力之源。但当代马克思主义的主流走向却是重新哲学化及与之相应的文本化、知识化、职业化和学院化,马克思主义日益蜷缩在狭小的学术圈子内,变成由少数精英把玩的智力游戏,在单纯的文... 理论同实践的真正结合是马克思主义的生命、青春与活力之源。但当代马克思主义的主流走向却是重新哲学化及与之相应的文本化、知识化、职业化和学院化,马克思主义日益蜷缩在狭小的学术圈子内,变成由少数精英把玩的智力游戏,在单纯的文本解读和话语的加倍增殖中趋于思想化和思辨化,从而解除了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武装,最终表现出对现实的无动于衷和无能为力,使其退回到马克思批判过的旧哲学形态,这就是马克思主义的"回溯"现象。对马克思哲学革命性质的重温及对"回溯"现象的反思,目的是超越单纯的认知偏好,强化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历史意识、干预能力和大众关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回溯” 哲学化 西方马克思主义 中国马克思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国家治理思想及其当代价值 被引量:5
4
作者 李晓乐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5,共5页
马克思恩格斯并没有将"国家治理"作为专门的理论研究对象,但他们的无产阶级专政理论、生产力理论、人的解放理论、"国家与社会"关系等理论都蕴含着丰富的国家治理思想;列宁依据苏维埃俄国的革命建设实践,采取了一... 马克思恩格斯并没有将"国家治理"作为专门的理论研究对象,但他们的无产阶级专政理论、生产力理论、人的解放理论、"国家与社会"关系等理论都蕴含着丰富的国家治理思想;列宁依据苏维埃俄国的革命建设实践,采取了一系列的政治经济治理措施,增添了社会主义国家治理的鲜活内容;经典作家的理论与实践探索给中国国家治理提供了深刻的经验启示,系统化地将其表述出来是当代马克思主义者的重要理论任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治理 经典作家 经验启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辩证图式伸张解放政治的辩证乌托邦话语——哈维的《新自由主义简史》给马克思主义的启示 被引量:2
5
作者 付清松 《学术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9-13,共5页
哈维基于"辩证认知图式"和过程乌托邦概念,考察了新自由主义从乌托邦话语落实为物质实践的简要历程。新自由主义的历史充分证明,其"别无选择"实际是有目的的阶级力量重建;认为当前全球的两极分化不是新自由主义制... 哈维基于"辩证认知图式"和过程乌托邦概念,考察了新自由主义从乌托邦话语落实为物质实践的简要历程。新自由主义的历史充分证明,其"别无选择"实际是有目的的阶级力量重建;认为当前全球的两极分化不是新自由主义制造而是市场的"负外部效应"的观点,在政治上是天真和有害的。新自由主义的乌托邦话语给马克思主义的挑战和启示是:如何伸张解放的乌托邦话语并在变革社会行动的各环节上穿梭,从而在消极意义上戒备新自由主义,在积极意义上将替代资本主义的实践汇集起来,不断扩大社会主义政治地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辩证认知图式 新自由主义 乌托邦话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马克思主义空间批判范式及当代意义 被引量:1
6
作者 王志刚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91-97,共7页
20世纪60年代末兴起的新马克思主义城市学派,以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分析为主要入口,探讨"空间的生产"在资本主义体系形成和发展中的重要意义。其贡献不仅在于从政治哲学视角揭露当代资本主义的空间政治经济矛盾,把社会关系再生... 20世纪60年代末兴起的新马克思主义城市学派,以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分析为主要入口,探讨"空间的生产"在资本主义体系形成和发展中的重要意义。其贡献不仅在于从政治哲学视角揭露当代资本主义的空间政治经济矛盾,把社会关系再生产的故事完整地叙述出来,从而完成了对资本"空间生产"的价值批判;更在于其坚持了解放政治的宏大目标——通过揭示人类社会变迁的空间路径,寻求重新定位"乌托邦想象"的可能性。这种历史唯物主义的空间化努力使马克思主义在新的时代条件下焕发出新的活力,为我们寻求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的"当代出场路径"提供了一种理论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马克思主义 空间生产 空间矛盾 空间政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社会史论战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被引量:2
7
作者 孙旭红 《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65-71,共7页
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中国社会史论战,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的重要里程碑。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角度来看,这场论战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确定了国情上的理论基础,验证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价值和指导意义,揭... 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中国社会史论战,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的重要里程碑。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角度来看,这场论战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确定了国情上的理论基础,验证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价值和指导意义,揭示了中国社会历史的发展和现状,从理论上为中国共产党的民主革命纲领提供了科学依据,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历史、中国社会、中国革命的实际相结合,并直接促成了马克思主义史学的确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社会史论战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近代文化保守主义思潮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被引量:1
8
作者 孙旭红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25-28,共4页
五四新文化运动之后,中国文化保守主义者就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之间关系等问题展开了一系列论战。文化保守主义者在论战中既强调传统的生命力和文化的延续性,又确认民族文化之间的相通性。中国马克思主义者对文化保守主义的合理思想... 五四新文化运动之后,中国文化保守主义者就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之间关系等问题展开了一系列论战。文化保守主义者在论战中既强调传统的生命力和文化的延续性,又确认民族文化之间的相通性。中国马克思主义者对文化保守主义的合理思想资源进行了吸收和超越,提出了新民主主义文化的科学论断。因此,文化保守主义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确实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而在与文化保守主义等思潮作斗争的过程中,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者更加坚定了走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中国革命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保守主义 思潮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论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本体、实践、批判:科学马克思主义观的认知逻辑 被引量:2
9
作者 杨斌 徐之顺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28-34,237,238,共9页
科学马克思主义观是人们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正确立场、观点、态度和方法,科学马克思主义观的认知逻辑包含对马克思主义的本体内容、实践指向、批判路径的逻辑把握。本体认知逻辑是指在正本清源中不断发掘和确认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实践认知... 科学马克思主义观是人们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正确立场、观点、态度和方法,科学马克思主义观的认知逻辑包含对马克思主义的本体内容、实践指向、批判路径的逻辑把握。本体认知逻辑是指在正本清源中不断发掘和确认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实践认知逻辑是指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实践中把握如何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批判认知逻辑是指在辩证否定中彰显马克思主义的思想伟力和真理光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体 马克思主义观 认知逻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化认同视域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考察 被引量:1
10
作者 杨斌 徐之顺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23-31,共9页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文化认同,是指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为实现国家的独立、富强和民族的解放与复兴,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本土实际相结合,不断推进和实施马克思主义与中国思想文化相互融合、借鉴,并以此形成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思想理论与...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文化认同,是指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为实现国家的独立、富强和民族的解放与复兴,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本土实际相结合,不断推进和实施马克思主义与中国思想文化相互融合、借鉴,并以此形成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思想理论与价值观念的过程。融通互鉴构成马克思主义中国文化认同的推进方式,利益契合奠定马克思主义中国文化认同的内生基础与动力,党领导人民形成马克思主义中国文化认同的主体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认同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实践逻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实际马克思主义化”的多维审视
11
作者 董德福 徐文洁 《求实》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4-17,共4页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包括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化和中国实际马克思主义化两个维度。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中国实际马克思主义化旨在批判经验主义,它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重要途径。推进中国实际马克思主义化必须遵循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包括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化和中国实际马克思主义化两个维度。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中国实际马克思主义化旨在批判经验主义,它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重要途径。推进中国实际马克思主义化必须遵循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相结合、理论联系实际、民族意识与世界视野相交融的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中国实际马克思主义化 经验主义 理论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方马克思主义生态危机理论辨析
12
作者 吕国忱 马丽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37-40,共4页
西方马克思主义生态危机理论是西方生态学马克思主义体系的最具代表性的组成部分。这一理论对马克思的传统理论提出挑战,但同时也吸取了马克思主义的批判方法。该理论的持有者们以生态问题为核心提出的生态危机理论,对于批判资本主义工... 西方马克思主义生态危机理论是西方生态学马克思主义体系的最具代表性的组成部分。这一理论对马克思的传统理论提出挑战,但同时也吸取了马克思主义的批判方法。该理论的持有者们以生态问题为核心提出的生态危机理论,对于批判资本主义工具理性有重要价值,但一概否定科学技术和经济发展也使其陷入了泥潭。在人类中心主义和生态中心主义悖论的解决中,借鉴西方马克思主义生态危机理论的合理因素,对于当今生态问题的解决有着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危机 经济危机 西方马克思主义生态危机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社会理论与城市问题——兼评卡茨尼尔森的都市马克思主义 被引量:2
13
作者 王志刚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9-24,共6页
都市马克思主义是20世纪70年代由一些西方左翼城市学者生发出来的马克思主义城市/空间理论动态。该思潮积极推进马克思主义与城市的联姻,以实现从《资本论》的"封闭的理想模型分析"走向对当代资本生产的特殊条件、时空过程和... 都市马克思主义是20世纪70年代由一些西方左翼城市学者生发出来的马克思主义城市/空间理论动态。该思潮积极推进马克思主义与城市的联姻,以实现从《资本论》的"封闭的理想模型分析"走向对当代资本生产的特殊条件、时空过程和城市社会发展之间的相互作用研究,阐明城市空间构型对工人阶级形成和阶级斗争的影响,重塑解放政治的希望空间。合理借鉴以卡茨尼尔森为代表的都市马克思主义理论,透视当下中国城镇化进程中资本积累、国家调控、城市生产、住宅消费与(农民工)新工人阶级形成之间的复杂联系,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社会理论 城市 阶级形成 都市马克思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真正的共同体”思想及其当代价值 被引量:12
14
作者 姜建成 周春燕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7-12,共6页
马克思"真正的共同体"思想是马克思独创的话语逻辑,深刻蕴含着两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伟大发现——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论,集中体现了马克思科学世界观、历史观和价值观的内在统一。"真正的共同体"思想是马克思对人类... 马克思"真正的共同体"思想是马克思独创的话语逻辑,深刻蕴含着两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伟大发现——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论,集中体现了马克思科学世界观、历史观和价值观的内在统一。"真正的共同体"思想是马克思对人类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本质确认,是马克思推动社会变革的实践反思,也是马克思创造人类幸福生活的价值指向。研究马克思"真正的共同体"思想旨在加深对唯物史观的理解,正确认识现实历史的社会性质,深刻反思当今世界和当代中国的发展方式,按照马克思"真正的共同体"思想的主旨要义引领当代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从人类文明发展的战略高度自觉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真正的共同体” 思想 当代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批判·历史·解放——德里达同马克思的话语交集与逻辑异轨及今日启示 被引量:2
15
作者 付清松 《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23-27,32,共6页
作为一种激进的批判话语,德里达解构的马克思主义同马克思存在三处交集:对西方形而上学的深度解构;对历史生成性和开放性的强调与坚持;对资本主义的激进批判和人类解放的积极憧憬。然而,话语交集背后的深层逻辑却是异轨的,这从反面给今... 作为一种激进的批判话语,德里达解构的马克思主义同马克思存在三处交集:对西方形而上学的深度解构;对历史生成性和开放性的强调与坚持;对资本主义的激进批判和人类解放的积极憧憬。然而,话语交集背后的深层逻辑却是异轨的,这从反面给今日马克思主义研究带来两点启示:一要坚持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基础-主导"方法论范式,辩证理解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的变迁;二要对马克思主义理论为何以及如何生产保持高度自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里达 马克思 批判 历史 解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州大学欧文分校二级学院战略规划的特征与启示 被引量:7
16
作者 韦岚 《高校教育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33-41,共9页
学院战略规划是学院的行动向导。加州大学欧文分校健康科学学院建构了具有学院组织个性的战略目标、突出资源整合导向的战略行动、发挥指标衡量作用的战略监控与注重利益相关者的战略制定的战略规划。加州大学欧文分校健康科学学院以合... 学院战略规划是学院的行动向导。加州大学欧文分校健康科学学院建构了具有学院组织个性的战略目标、突出资源整合导向的战略行动、发挥指标衡量作用的战略监控与注重利益相关者的战略制定的战略规划。加州大学欧文分校健康科学学院以合法性审视为战略规划的前提,以竞争力提升为战略规划的重点,以利益相关者群体为战略规划的动力,积极推动战略规划的制定与实施。我国大学二级学院的战略规划要发挥作为手段与过程的作用,推进学院治理现代化;扩大合法性来源,获得广泛支持;重视整合资源,增强竞争力;寻求学科新的增长点,拓展知识创新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战略规划 学院战略规划 战略管理 世界一流大学 世界一流学院 二级学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的实践空间观及其理论潜能 被引量:3
17
作者 付清松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67-73,共7页
试图在实践之外把握空间的方式必定是形而上学的,不论它是经验、先验还是冠以唯物主义之名,其深刻的一致性在于它们都没有逃出“静观”。马克思经由感性物质实践实现的哲学革命必然也是空间观的革命,在此意义上,可称其为实践空间观。这... 试图在实践之外把握空间的方式必定是形而上学的,不论它是经验、先验还是冠以唯物主义之名,其深刻的一致性在于它们都没有逃出“静观”。马克思经由感性物质实践实现的哲学革命必然也是空间观的革命,在此意义上,可称其为实践空间观。这种空间观蕴含着自然与社会、社会与空间、时间与空间以及空间的绝对性、相对性和关系性的多重辩证统一。它主张在强调空间的社会性同时不应抛弃空间的自然性这一唯物主义前提,或者因突出空间的塑形作用而将其凌驾于社会之上,也不应脱离实践方式及其情境分开讨论时间和空间,亦不能无视实践的变动把空间的绝对性、相对性和关系性的任何一者无条件地优先化。马克思实践空间观是我们今天把握当代知识之空间转向的一把钥匙,亦是狙击空间的去自然化和去绝对化解读以及空间独断论企图的锐利武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实践 空间观 空间转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资本、城市与国家:卡茨尼尔森对马克思阶级形成理论的重建
18
作者 李明宇 王志刚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33-38,共6页
卡茨尼尔森致力于对城市做出新的解读,以寻找空间变迁如何影响了19世纪之后阶级形成模式的有说服力的解释。其核心观点是,阶级形成是偶然和易变的过程,不同的空间环境生成多元的阶级模式。这种阶级分析突破了政治经济学解释路径,从政治... 卡茨尼尔森致力于对城市做出新的解读,以寻找空间变迁如何影响了19世纪之后阶级形成模式的有说服力的解释。其核心观点是,阶级形成是偶然和易变的过程,不同的空间环境生成多元的阶级模式。这种阶级分析突破了政治经济学解释路径,从政治、文化、资本、国家、历史等多维视角探究阶级形成的主客观条件,在一定程度上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阶级理论,但由于缺乏阐释性的中介概念和机制,其元理论重建工作也面临着其独特的困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阶级形成 卡茨尼尔森 城市 国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政策的理论建构:来自马克斯·韦伯的启示
19
作者 刘洋 赵智娜 《理论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38-145,共8页
从具体实践来看,社会政策的蓬勃发展遮蔽了其理论层面的讨论。在国际学界,关于社会政策是否有属于其自身理论的探讨尚未达成一致,而国内学界则一定程度上将这个问题悬置起来,社会政策的理论问题有待进一步发掘。因此,从社会政策的概念出... 从具体实践来看,社会政策的蓬勃发展遮蔽了其理论层面的讨论。在国际学界,关于社会政策是否有属于其自身理论的探讨尚未达成一致,而国内学界则一定程度上将这个问题悬置起来,社会政策的理论问题有待进一步发掘。因此,从社会政策的概念出发,分析社会政策在德国诞生的独特历史语境,引入马克斯·韦伯的相关论述,从理念、方法论和政策举措方面论述韦伯对于社会政策的理论贡献有很有必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进步的社会政策 社会的 国家理由 客观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扎根理论的退役军人嵌入乡村振兴路径机制研究
20
作者 赵丽娜 周世玉 《安徽农业科学》 2025年第15期266-270,274,共6页
退役军人是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生力军。其携带“军人品质”这一优势文化资本,主要在乡土情怀和亲情等内力驱动下返乡,以内部推动者身份嵌入乡村振兴场域,偶有政府派驻的上层引领者或因工作、旨趣等嵌入乡村振兴的外部助力者出现。退役... 退役军人是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生力军。其携带“军人品质”这一优势文化资本,主要在乡土情怀和亲情等内力驱动下返乡,以内部推动者身份嵌入乡村振兴场域,偶有政府派驻的上层引领者或因工作、旨趣等嵌入乡村振兴的外部助力者出现。退役军人嵌入乡村振兴路径具有主次性与时序性特征,并因退役军人嵌入身份的差异呈现出嵌入广度、深度与水平差异。未来应从强化政策牵引、促进内外联动、深化嵌入层面、丰富要素投入等方面着手,提升退役军人助力乡村振兴的成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退役军人 嵌入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