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从主体性到主体间性: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方式的转向 |
壮丹丽
董德福
|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13 |
3
|
|
2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个维度及其相互关系——以毛泽东的相关论述为中心 |
董德福
|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12 |
5
|
|
3
|
马克思主义“回溯”现象的反思与超越 |
王幸平
付清松
|
《学术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
2017 |
1
|
|
4
|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国家治理思想及其当代价值 |
李晓乐
|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17 |
5
|
|
5
|
基于辩证图式伸张解放政治的辩证乌托邦话语——哈维的《新自由主义简史》给马克思主义的启示 |
付清松
|
《学术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
2012 |
2
|
|
6
|
新马克思主义空间批判范式及当代意义 |
王志刚
|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15 |
1
|
|
7
|
中国社会史论战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
孙旭红
|
《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
北大核心
|
2013 |
2
|
|
8
|
中国近代文化保守主义思潮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
孙旭红
|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3 |
1
|
|
9
|
本体、实践、批判:科学马克思主义观的认知逻辑 |
杨斌
徐之顺
|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20 |
2
|
|
10
|
文化认同视域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考察 |
杨斌
徐之顺
|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22 |
1
|
|
11
|
“中国实际马克思主义化”的多维审视 |
董德福
徐文洁
|
《求实》
CSSCI
北大核心
|
2013 |
0 |
|
12
|
西方马克思主义生态危机理论辨析 |
吕国忱
马丽
|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
2011 |
0 |
|
13
|
马克思主义社会理论与城市问题——兼评卡茨尼尔森的都市马克思主义 |
王志刚
|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17 |
2
|
|
14
|
马克思“真正的共同体”思想及其当代价值 |
姜建成
周春燕
|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3 |
12
|
|
15
|
批判·历史·解放——德里达同马克思的话语交集与逻辑异轨及今日启示 |
付清松
|
《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12 |
2
|
|
16
|
加州大学欧文分校二级学院战略规划的特征与启示 |
韦岚
|
《高校教育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
2020 |
7
|
|
17
|
马克思的实践空间观及其理论潜能 |
付清松
|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20 |
3
|
|
18
|
资本、城市与国家:卡茨尼尔森对马克思阶级形成理论的重建 |
李明宇
王志刚
|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7 |
0 |
|
19
|
社会政策的理论建构:来自马克斯·韦伯的启示 |
刘洋
赵智娜
|
《理论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0 |
|
20
|
基于扎根理论的退役军人嵌入乡村振兴路径机制研究 |
赵丽娜
周世玉
|
《安徽农业科学》
|
2025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