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多模态神经网络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继发医院感染的预测模型分析
1
作者 徐璐 周兴蓓 +5 位作者 吴静 魏渊 谈慧颖 黄菊 邹圣强 沈硕 《抗感染药学》 2024年第5期474-478,共5页
目的:基于多模态神经网络,构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COVID-19)患者继发医院感染的预测模型,为临床患者继发医院感染的防治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22年8月1日—2023年1月20日镇江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2519例COVID-19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患... 目的:基于多模态神经网络,构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COVID-19)患者继发医院感染的预测模型,为临床患者继发医院感染的防治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22年8月1日—2023年1月20日镇江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2519例COVID-19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的年龄、既往病史、住院时间、抗菌药物使用、行机械通气等信息,采用多模态神经网络预测模型分析患者继发医院感染的影响因素,并与传统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进行比较。结果:2519例COVID-19患者中发生医院感染的有312例,感染发生率为12.39%;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COVID-19患者继发医院感染与年龄、是否有高血压病史和呼吸系统疾病史、是否有经验性使用抗菌药物和免疫抑制剂、是否行机械通气具有相关性(P<0.05),其中年龄>65岁、有高血压病史、有呼吸系统疾病史、住院时间>7 d、经验性使用抗菌药物、行机械通气是患者继发医院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多模态神经网络预测结果显示,住院时间、呼吸系统疾病史、年龄、经验性使用抗菌药物和机械通气是患者继发医院感染的5个最大的危险因素,其训练样本、检验样本和坚持样本的准确度分别为87.49%、86.31%和90.28%;多模态神经网络预测模型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的接受者操作特征曲线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79和0.852,并且Delong检验结果显示二者之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多模态神经网络预测模型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均可以较好地预测COVID-19患者继发医院感染的相关风险,但多模态神经网络预测模型的预测结果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医院感染 预测模型 多模态神经网络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冠心病患者再入院风险预测模型的构建及验证 被引量:8
2
作者 杨吉羚 邹圣强 +4 位作者 茆敏 胡佳民 陈隆譞 薛琦 徐金菁 《解放军护理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20-23,共4页
目的探讨老年冠心病患者6个月内再入院的预测价值,为临床预测患者再入院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6月镇江市某三级甲等医院确诊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1536例老年患者的病例资料为研究对象。按照6... 目的探讨老年冠心病患者6个月内再入院的预测价值,为临床预测患者再入院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6月镇江市某三级甲等医院确诊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1536例老年患者的病例资料为研究对象。按照6个月内是否再入院将其分为未再入院组和再入院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自理能力评分及生化指标,采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筛选再入院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评估相关指标对再入院发生的预测价值(均P<0.05)。结果患者的性别、心律失常、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手术史、自理能力评分、甘油三酯、D-二聚体是老年冠心病患者再入院的独立预测因素。内部验证该模型的ROC曲线下面积值为0.890,有较好校准度。结论本研究构建的风险预测模型能较好地预测冠心病患者再入院的发生风险,为医护人员及时采取预防及健康管理措施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风险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75例医院传染科患者抗感染类药物致ADR的因素分析 被引量:3
3
作者 邹宁逊 徐璐 《抗感染药学》 2017年第2期352-354,共3页
目的:分析某医院传染科患者抗感染类药物致不良反应(ADR)的相关因素,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14年1月—2016年12月间上报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的抗感染类药物致患者ADR报告75例,分析患者性别、年龄和给药途径、抗感染... 目的:分析某医院传染科患者抗感染类药物致不良反应(ADR)的相关因素,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14年1月—2016年12月间上报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的抗感染类药物致患者ADR报告75例,分析患者性别、年龄和给药途径、抗感染药物种类以及涉及ADR损害系统、器官及临床表现等相关因素。结果:50~59岁患者用药ADR发生率较高,占25.33%;男性多于女性;静脉给药途径ADR发生率为最高,占70.67%;抗感染类药物中抗菌药物引起ADR占88.00%;而抗菌药物中头孢菌素类和利福霉素类引发ADR分别占21.33%和22.67%;ADR主要累及皮肤及其附件占40.00%。结论:ADR的发生与患者性别、年龄的比例、引发ADR抗感染药物种类、给药途径、ADR损害类型等因素密切相关,要合理分析总结ADR引发的相关因素,加强药物使用的管理和ADR的监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感染药物 药物不良反应 相关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某院3年间抗菌药物专项整治工作的评价
4
作者 余爱霞 《抗感染药学》 2015年第2期228-232,共5页
目的:评价抗菌药物专项整治工作对医院3年抗菌药物使用的影响,为抗菌药物临床合理使用及管理提供依据。方法:提取抗菌药物专项整治数据,应用Mirosoft Office Excel软件(2003版)统计,并列出图表予分析与评价。结果:抗菌药物专项整治工作... 目的:评价抗菌药物专项整治工作对医院3年抗菌药物使用的影响,为抗菌药物临床合理使用及管理提供依据。方法:提取抗菌药物专项整治数据,应用Mirosoft Office Excel软件(2003版)统计,并列出图表予分析与评价。结果:抗菌药物专项整治工作以来,抗菌药物的使用率、AUD(使用强度)、抗菌药物使用前微生物检验样本的送检率等逐年改善,抗菌药物药占比、抗菌药物ADR持续下降。结论:抗菌药物专项整治工作取得卓有成效,对医院3年抗菌药物使用产生了良好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菌药物 专项整治 合理使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线性探针杂交技术在结核病诊断及耐药检测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5
作者 李箫 潘洪秋 +1 位作者 王捷婷 朱东来 《中国社区医师》 2024年第36期89-91,共3页
目的:探讨线性探针杂交(HAIN)技术在结核病诊断及耐药检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21年12月于江苏大学附属镇江三院就诊的疑似结核病患者345例进行研究,收集患者痰标本进行HAIN检测和罗氏固体培养,并对罗氏固体培养为阳性... 目的:探讨线性探针杂交(HAIN)技术在结核病诊断及耐药检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21年12月于江苏大学附属镇江三院就诊的疑似结核病患者345例进行研究,收集患者痰标本进行HAIN检测和罗氏固体培养,并对罗氏固体培养为阳性的标本进行传统药敏试验和HAIN耐药检测。分析HAIN技术诊断结核病、耐药性的效能及对耐异烟肼(INH)和耐利福平(RFP)、多重耐药性(MDR)的检出率。结果:345例疑似结核病患者中,罗氏固体培养检测诊断阳性181例,HAIN技术检测诊断阳性180例。HAIN检测与罗氏固体培养检测结果的一致性较高(Kappa=0.861,P<0.001)。传统药敏试验检出耐药92例,HAIN检测检出耐药91例。HAIN技术与传统药敏试验结果的一致性较高(Kappa=0.884,P<0.001)。HAIN检测耐INH、耐RFP、MDR的检出率与传统药敏试验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AIN技术在结核病诊断及耐药检测中的应用价值较高,可用于结核病早期筛查和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性探针杂交技术 结核病 耐药检测 罗氏固体培养 传统药敏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博尔顿疼痛评估工具的汉化及其在认知障碍患者中的信效度检验
6
作者 周琪 王宜庭 +1 位作者 杨细虎 邹圣强 《军事护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76-79,共4页
目的对博尔顿疼痛评估工具进行汉化,并检验其在认知障碍患者中的信效度。方法经翻译、文化调试及预试验后,形成中文版博尔顿疼痛评估工具。便利抽样法选取2023年9~12月镇江市某三级甲等医院神经外科、神经内科收治的49例认知障碍患者进... 目的对博尔顿疼痛评估工具进行汉化,并检验其在认知障碍患者中的信效度。方法经翻译、文化调试及预试验后,形成中文版博尔顿疼痛评估工具。便利抽样法选取2023年9~12月镇江市某三级甲等医院神经外科、神经内科收治的49例认知障碍患者进行正式调查,并检验其信度和效度。结果中文版博尔顿疼痛评估工具包括发声/言语和面部表情等6个条目,以及照料者的意见和物理治疗时的疼痛两项附加内容。量表内容效度为0.920,量表总分与Wong-Baker总分呈正相关(r=0.787);量表Cronbach’sα系数为0.717,评估者间信度为0.940。结论中文版博尔顿疼痛评估工具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可为临床诊疗中认知障碍患者的疼痛评估提供参考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障碍 疼痛评估 博尔顿疼痛评估工具 信度 效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良SBAR沟通模式在重症肝病患者交接班管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9
7
作者 郭琴芳 郭骊莉 严红霞 《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 2017年第6期134-136,共3页
目的探索改良"现状-背景-评估-建议"SBAR沟通模式重症肝病患者床旁交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重症肝病患者55例分为对照组(n=25)和观察组(n=30)。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交班方式,实验组采用基于改良SBAR交流模式的床旁交班方式,采... 目的探索改良"现状-背景-评估-建议"SBAR沟通模式重症肝病患者床旁交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重症肝病患者55例分为对照组(n=25)和观察组(n=30)。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交班方式,实验组采用基于改良SBAR交流模式的床旁交班方式,采用自制量表评价2组交接班质量。结果实验组患者对交班方式的内容完整、条例清晰、主题明确、措施得力有效、解决问题及时和患者舒适感方面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实验组平均交接班时间短于对照组(P<0.01)。结论改良SBAR沟通模式能有效提升重症肝病患者床旁交班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沟通模式 肝病 交接班管理 护理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健康管理理念指导下的乙肝全程管理效果评价 被引量:2
8
作者 吉芳 张红光 +2 位作者 陆秀琴 葛国洪 谭友文 《中国卫生产业》 2016年第35期114-116,共3页
目的探讨在健康管理理念指导下对慢性乙肝患者采取全程管理效果。方法于2014年6月—2015年6月间,在该院选择慢性乙肝12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n=60)和全程组(n=60),所有患者均进行常规抗病毒治疗,给予常规组患者进... 目的探讨在健康管理理念指导下对慢性乙肝患者采取全程管理效果。方法于2014年6月—2015年6月间,在该院选择慢性乙肝12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n=60)和全程组(n=60),所有患者均进行常规抗病毒治疗,给予常规组患者进行常规管理,给予全程组患者在健康管理理念指导下进行乙肝全程管理,对两组患者均进行1年随访,统计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自我行为管理水平状况。结果全程组患者管理后依从57例,常规组依从46例,全程组患者依从性与常规组相比明显较高,P<0.05。全程组患者饮食、用药、心理、情感自我管理评分与常规组相比明显较高,P<0.05。结论在健康管理理念指导下对慢性乙肝患者采取全程管理效果显著,可在临床推广运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健康管理理念 乙肝 全程管理 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曲古抑菌素A对卵巢癌细胞分化、增殖的影响及其机制 被引量:2
9
作者 赖文升 史紫君 +3 位作者 万晓蕾 薛晶 邵根宝 邹圣强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9期8-11,共4页
目的观察曲古抑菌素A(TSA)对卵巢癌细胞分化、增殖及细胞周期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方法培养卵巢癌上皮细胞系HO8910,将细胞分为A、B、C、D组,分别加入0、100、200、400 nmol/L TSA。分别于培养24、48、72 h观察A、C组细胞形态变化;于培... 目的观察曲古抑菌素A(TSA)对卵巢癌细胞分化、增殖及细胞周期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方法培养卵巢癌上皮细胞系HO8910,将细胞分为A、B、C、D组,分别加入0、100、200、400 nmol/L TSA。分别于培养24、48、72 h观察A、C组细胞形态变化;于培养24 h后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四组细胞中的Y染色体上的性别决定区盒2(SOX-2)、八聚体结合转录因子4(OCT-4)和叉头样转录因子A2(FOXA-2)。分别采用MTT法及Ed U染色法检测细胞增殖能力,流式细胞术检测不同周期细胞。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各组细胞中的Cyclin D1和p21Cip1蛋白。结果 A组细胞多为类圆形或椭圆形,外表规整,成簇生长。C组细胞发生形态转变,细胞密度有所下降。与A组相比,B、C、D组细胞中SOX-2、OCT-4表达下调,FOXA-2表达升高(P均<0.05)。与A组相比,B、C、D组细胞增殖率降低,G_0/G_1期细胞比例增高,S期细胞比例减小,Cyclin D1蛋白表达下调,p21Cip1蛋白表达上调(P均<0.05)。结论 TSA可诱导卵巢癌HO8910细胞分化,抑制细胞增殖,其机制可能与调节细胞分化相关蛋白及细胞周期相关蛋白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曲古抑菌素A 卵巢癌 细胞分化 细胞增殖 Y染色体上的性别决定区盒2 八聚体结合转录因子4 叉头样转录因子A2 细胞周期蛋白D1 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抑制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无线镇痛管理系统的术后智能化自控镇痛效果的回顾性调查 被引量:5
10
作者 时佳琪 王宜庭 +3 位作者 邹圣强 吴中义 吴进 蒋鹏 《军事护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4,共4页
目的分析无线镇痛管理系统下患者术后自控镇痛(patient-controlled analgesia,PCA)管理期间的应用数据,探讨其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调查2019年8月至2022年4月在镇江市某三级甲等医院全麻术后PCA患者517例,采用SPSS 26.0统计分析患者术后... 目的分析无线镇痛管理系统下患者术后自控镇痛(patient-controlled analgesia,PCA)管理期间的应用数据,探讨其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调查2019年8月至2022年4月在镇江市某三级甲等医院全麻术后PCA患者517例,采用SPSS 26.0统计分析患者术后24 h镇痛泵使用情况、术后疼痛管理质量指标、不良反应发生及镇痛泵故障处理情况等数据。结果调查患者中妇产科手术127例、胸外科手术120例、骨科手术122例、胃肠外科手术148例。患者年龄、BMI、手术时间等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患者术后镇痛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26.31%,以恶心、呕吐最高(χ^(2)=23.529,P<0.05);患者药液使用量、夹闭例数、疼痛对患者睡眠、咳嗽及镇痛满意度的影响、医护人员对镇痛泵故障处理情况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患者术后PCA期间镇痛效果欠佳,临床医护人员应关注患者术后镇痛期间存在的问题,积极采取措施进行有效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线镇痛管理系统 麻醉护理 自控镇痛 不良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心莲子草总黄酮对HepG2.2.15细胞HBsAg和HBeAg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3
11
作者 武谦虎 徐卫东 +3 位作者 李伟东 徐璐 凌美 吴玉华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8年第1期34-37,共4页
目的研究空心莲子草总黄酮对乙肝病毒的体外抑制作用。方法将HepG2.2.15细胞接种于细胞培养板,然后随机分为阴性对照组、实验组和阳性对照组。阴性对照组用100 mL/L DMSO处理;各实验组分别加入800、400、200、100 mg/L的空心莲子草总黄... 目的研究空心莲子草总黄酮对乙肝病毒的体外抑制作用。方法将HepG2.2.15细胞接种于细胞培养板,然后随机分为阴性对照组、实验组和阳性对照组。阴性对照组用100 mL/L DMSO处理;各实验组分别加入800、400、200、100 mg/L的空心莲子草总黄酮,阳性对照组用800、400、200、100 mg/L的拉米夫定共培养;应用细胞培养技术和光密度测定法研究空心莲子草总黄酮对HepG2.2.15细胞系HBsAg与HBeAg表达的影响。结果各实验组对HepG2.2.15细胞中HBsAg的抑制率均有明显的升高,实验组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与阳性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中HBsAg的抑制率跟药物剂量呈正相关;实验组各剂量对HepG2.2.15细胞中HBeAg的抑制率均有明显的升高,实验组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与阳性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中HBeAg抑制率跟药物剂量呈正相关。结论空心莲子草总黄酮对HepG2.2.15细胞中HBsAg和HBeAg表达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体外细胞培养证实空心莲子草总黄酮有较强的抗乙肝病毒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心莲子草 总黄酮 HEPG2.2.15细胞 HBSAG HBEAG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良加固面罩在ICU脑卒中患者拔除气管插管后吸氧中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6
12
作者 王姝 邹圣强 +1 位作者 徐华兰 冷倩 《护士进修杂志》 2022年第1期83-86,共4页
目的观察改良加固面罩在重症监护室(ICU)脑卒中患者气管插管拔管后吸氧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江苏大学附属镇江三院ICU 2019年5月-2020年12月经口气管插管拔管后的脑卒中患者9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6例。对照组使... 目的观察改良加固面罩在重症监护室(ICU)脑卒中患者气管插管拔管后吸氧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江苏大学附属镇江三院ICU 2019年5月-2020年12月经口气管插管拔管后的脑卒中患者9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6例。对照组使用常规吸氧面罩进行拔管后吸氧,观察组使用改良加固面罩进行拔管后吸氧。比较2组患者拔管后吸氧1 h内面罩移位情况、压疮发生率、吸氧1 h P(O_(2))、P(CO_(2))、呼吸频率(RR)和心率(HR)及护士使用满意度。结果(1)观察组拔管后吸氧1 h内面罩移位率优于对照组(P<0.05)。(2)观察组压疮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其中面部和耳廓压红及破损发生率也分别均低于对照组,但破损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观察组吸氧1 h后P(O_(2))及RR优于对照组(P<0.05),但2组P(CO_(2))及H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观察组护士使用满意度得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使用改良加固面罩可减少ICU脑卒中患者拔管后面罩移位率,并有效预防面部和耳廓皮肤压疮的发生,改善氧疗效果,护士使用满意度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加固面罩 重症监护室 脑卒中 气管插管 吸氧 压疮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麻醉后监测治疗室转出准备度评估量表的汉化和信效度检验 被引量:3
13
作者 吴中义 邹圣强 +3 位作者 王宜庭 时佳琪 毕岑 高君艳 《军事护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5-8,共4页
目的 汉化麻醉后监测治疗室转出准备度评估量表(discerning post anesthesia readiness for transition tool, DPART),在入麻醉后监测治疗室(post anesthesia care unit, PACU)的患者中检验其信效度。方法 按照Brislin翻译模式对DPART... 目的 汉化麻醉后监测治疗室转出准备度评估量表(discerning post anesthesia readiness for transition tool, DPART),在入麻醉后监测治疗室(post anesthesia care unit, PACU)的患者中检验其信效度。方法 按照Brislin翻译模式对DPART进行翻译、回译,通过专家咨询和预调查对中文版DPART进行文化调试。采用便利抽样法,对210例全身麻醉未拔出气管导管入PACU的患者进行调查,检验该量表的信效度。结果 中文版DPART保留14个条目,析出3个公因子,累积方差贡献率60.963%。量表各条目的内容效度在0.86~1.00,量表的内容效度指数为0.905。量表和Aldrete量表呈正相关(r=0.908,P<0.01)。量表的Cronbach’sα系数为0.756,评价者间信度为0.925(P<0.01)。结论 中文版DPART具有良好的信效度,适合中国文化背景下全身麻醉术后患者转出PACU的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醉后监测治疗室 出室评估 全身麻醉 信度 效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计划重返ICU风险预测模型的构建与验证 被引量:18
14
作者 胡佳民 邹圣强 +4 位作者 江竹月 严孝馨 陈丽 姚雅极 刘津含 《中国护理管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519-524,共6页
目的:分析综合ICU患者非计划重返ICU的现状和危险因素,构建并验证非计划重返ICU风险预测模型。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2019年4月镇江市某三级甲等医院综合ICU出科患者的相关资料,将患者资料分为建模分组数据和验证分组数据,应用二元Logist... 目的:分析综合ICU患者非计划重返ICU的现状和危险因素,构建并验证非计划重返ICU风险预测模型。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2019年4月镇江市某三级甲等医院综合ICU出科患者的相关资料,将患者资料分为建模分组数据和验证分组数据,应用二元Logistics回归分析建模分组患者数据来构建风险预测模型并通过ROC曲线进行拟合度检验,验证分组数据以检验预测模型的灵敏度和特异度。结果:共纳入805名患者资料,42例患者于初次转出ICU后非计划重返ICU,重返率为5.2%,最常见的重返原因是呼吸衰竭。二元Logistics回归结果显示,年龄(OR=1.029)、为呼吸系统疾病的入科诊断(OR=5.625)、二次插管(OR=12.290)和序贯器官功能衰竭(SOFA)评分(OR=1.368)是非计划重返ICU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下面积(AUC)=0.884,约登指数最大值为0.658,对应的灵敏度为91.9%,特异度为73.9%,截断值为0.033。独立的数据验证结果显示,AUC=0.806,灵敏度为80.0%,特异度为62.3%。结论:本研究构建的风险预测模型对综合ICU患者非计划重返的发生风险具有较好的预测效果,可帮助医务人员在患者转出ICU前进行重返风险评估,为预防性治疗和护理干预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ICU 非计划重返ICU 风险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管癌术后肺部并发症风险预测模型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15
作者 毕岑 景丽伟 +1 位作者 邹圣强 薛琦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2年第15期48-52,共5页
食管癌术后肺部并发症是患者术后死亡主要原因,并且影响患者的长期预后。风险预测模型作为疾病高危人群的评估工具,有助于改善临床决策。本文针对不同标准界定的食管癌术后肺部并发症风险预测模型进行综述,介绍现存食管癌术后肺部并发... 食管癌术后肺部并发症是患者术后死亡主要原因,并且影响患者的长期预后。风险预测模型作为疾病高危人群的评估工具,有助于改善临床决策。本文针对不同标准界定的食管癌术后肺部并发症风险预测模型进行综述,介绍现存食管癌术后肺部并发症风险预测模型的评估内容与预测效能,分析其科学性与局限性。旨在为制订简单有效、针对性强的食管癌术后肺部并发症风险筛查工具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癌 术后护理 肺部并发症 危险因素 风险预测模型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械通气患者重症监护获得性肌无力的列线图模型建立 被引量:8
16
作者 江竹月 李铄 +1 位作者 胡佳民 邹圣强 《护士进修杂志》 2021年第14期1276-1280,1286,共6页
目的建立机械通气患者重症监护获得性肌无力(ICU-AW)风险列线图预测模型。方法选取2018年11月-2020年5月江苏大学附属医院入住ICU接受机械通气治疗患者353例为研究对象,其中发生ICU-AW的200例作为ICU-AW组,未发生ICU-AW的153例作为对照... 目的建立机械通气患者重症监护获得性肌无力(ICU-AW)风险列线图预测模型。方法选取2018年11月-2020年5月江苏大学附属医院入住ICU接受机械通气治疗患者353例为研究对象,其中发生ICU-AW的200例作为ICU-AW组,未发生ICU-AW的153例作为对照组,利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筛选ICU-AW的独立危险因素。采用R软件包建立ICU-AW预测列线图,并对其预测效果进行评价。结果本次研究ICU-AW的发生率为43.34%。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APACHE II评分、血糖、是否使用神经阻滞药物、乳酸水平、机械通气时间是ICU-AW独立危险因素(P<0.05)。纳入该6项独立危险因素建立列线图预测模型,经验证C-index为0.873(95%CI 0.837~0.910)。结论本研究基于患者临床资料和实验室检查结果构建的ICU-AW列线图模型具有良好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通气 获得性肌无力 列线图 风险模型 重症护理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iteSpace对近十年国际灾害护理研究的可视化分析 被引量:6
17
作者 薛琦 邹圣强 +3 位作者 乔瑶 毕岑 杨吉羚 顾学勤 《护士进修杂志》 2022年第5期470-474,共5页
目的了解近10年国际灾害护理的研究概况及发展趋势,为我国灾害护理学科发展提供借鉴。方法筛选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2010年1月-2020年12月disaster nursing主题的文献,采用CiteSpaceⅢ绘制国际灾害护理研究领域的科学知识图谱... 目的了解近10年国际灾害护理的研究概况及发展趋势,为我国灾害护理学科发展提供借鉴。方法筛选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2010年1月-2020年12月disaster nursing主题的文献,采用CiteSpaceⅢ绘制国际灾害护理研究领域的科学知识图谱。结果共检索到3474篇相关文献,美国研究机构发文量居第1位,“disaster”(1086次)为高频关键词,具体内容为灾害救援、灾害护理学教育、灾后影响以及灾害护理能力培训等方面。结论国际灾害护理研究发展迅速,还需加强多学科跨国合作,推进灾害护理学的横向与纵向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灾害护理 可视化分析 知识图谱 CITESPAC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蛋白质、微量营养素辅助的饮食干预对肺结核患者的影响 被引量:1
18
作者 周文健 周韦韦 +2 位作者 虞焱 朱玉清 陆秀琴 《当代护士(下旬刊)》 2023年第1期25-28,共4页
目的分析基于蛋白质、微量营养素辅助的饮食干预对肺结核患者营养状态及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在江苏省某三级专科医院接受治疗的90例肺结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计算机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常规组和干预组,每... 目的分析基于蛋白质、微量营养素辅助的饮食干预对肺结核患者营养状态及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在江苏省某三级专科医院接受治疗的90例肺结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计算机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常规组和干预组,每组均为45例。常规组接受微量营养素辅助的饮食干预,干预组接受基于蛋白质、微量营养素辅助的饮食干预。在干预前后抽取两组的肘静脉血,检测患者的营养水平、钙磷代谢水平和免疫能力,并评定两组营养干预的疗效。结果干预前两组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转铁蛋白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干预组的血清白蛋白含量为(38.82±2.31)g/L、前白蛋白为(169.27±4.27)mg/L、转铁蛋白为(2.68±0.05)g/L,均分别高于常规组(P<0.001)。两组营养风险评估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干预后干预组的钙指标值为(2.98±0.11)mmol/L、磷为(2.47±0.05)mmol/L,两项数值均高于常规组(P<0.05)。干预前两组免疫水平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干预组的免疫球蛋白G为(11.57±0.36)g/L、免疫球蛋白A为(2.85±0.18)g/L、免疫球蛋白M为(2.69±0.23)g/L均高于常规组(P<0.001)。结论基于蛋白质、微量营养素辅助的饮食干预能显著改善肺结核患者的营养状态,提升营养干预的临床疗效,建议在临床中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质 微量营养素 饮食干预 肺结核 营养状态 临床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